第156章
考试中的小插曲,实在不算什么。等到第一场国文考试结束了,所有人放笔等老师收卷时,林千秋都不知道这件事。 她之后也只是抓紧时间去上了个厕所,然后回来后就看数学试卷、削铅笔。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自动铅笔’了,自动铅笔是1915年日本人发明的,只不过一开始受限于实用性和成本,在国内根本卖不出去。后来是国外找到了销路,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才有了出口转内销的机会。 不过很长时间里,自动铅笔依旧谈不上多实用。是到了六七十年代,对自动铅笔来说至关重要的几项改进完成了,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这一时期,树脂合成笔芯可以做到0.5、0.7,这两个日后看来最常见的规格了,自动铅笔本身则是终于做到了脉动式出芯——四十年代开始是旋转出笔芯的,脉动式更晚。而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那种,要连续按压上方笔头,渐进推出笔芯。 其实这个时候有外国品牌应该做到了自动补偿式,也就是写着写着,随着笔芯损耗自动推出笔芯。不过林千秋这辈子在日本还没见过....... 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再加上对使用感受没有多大影响,但对成本至关重要的便宜塑料二爪卡头出现(以前是金属的),自动铅笔终于迎来了普及转折点。 现在就连学校里的学生都买得起自动铅笔了,林千秋的大半同学们,包括她自己,也都是有自动铅笔的。 不过习惯的转变需要时间,大家还是习惯在考试这样的重大场合使用铅笔,而不是自动铅笔——关于自动铅笔,大家有不少传闻,比如它的笔芯颜色较淡、容易擦去,考场上使用,等到老师阅卷时可能看不清。又比如,自动铅笔虽然方便,但并不可靠,一旦坏了就完蛋了! 要让林千秋来说,这不是多准备一两支备用就行了吗?考场上带的铅笔也从来不止一支吧。不过说是这么说,林千秋也没有‘逆潮流’,带进考场的笔也是普通铅笔。而为了防止出意外,以及不浪费考场上宝贵的答题时间,她甚至带了四支! 这其实多带了,铅笔的消耗速度其实远比很多人想象的慢。削好的铅笔,只要中途不断芯,一支就足够了。哪怕是理论上消耗量最大的国文考试,只要不嫌弃到最后写作文时,字的线条已经比较粗了,没有了最开始的清秀,一支也是够的。 不过林千秋对写字感受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第一场国文考试用到了第三支铅笔。现在的话,这些用过的铅笔都要削一削——她都是用美工刀削铅笔的,而不是用多数考生都会用的转笔刀。转笔刀削笔很容易削坏笔芯不说,削出来的笔也没有美工刀削的耐用。 当然,这前提是削笔的人要会削...这方面,作为一个学过画画的学生,林千秋还是自认为‘专业’的。严格来说,这都算是美术生的基本功了。 有了4支削好的铅笔后,林千秋又能安心地等待数学考试开始了。 数学考试一开始,试卷才发下来,林千秋就安心了,题目不算难——要说国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她最担心哪一门,无疑就是数学了。 她国文的底子好,恢复上辈子的记忆后有了汉字、汉文学加持,更是如虎添翼。所以以极大的毅力认真备考半年多后,她是自信不输给任何一个同龄人的。 而英语就更不要说了,中学英语难度有限,以她上辈子的应试教育基础,再加上留学岁月磨出来的口语,试卷就算出出花来,也难不住她。 真正可能翻车的还是数学,别看她现在考试都能拿高分,初中阶段的数学掌握的挺好,但那是建立在考题不超纲、题目不玩竞赛花样的前提下。而恰好,名门高校都喜欢搞一些超纲题,其中甚至有奥林匹克竞赛真题....就用这种题目拉分差! 之前在山城高校入学试中,林千秋就有一道数学大题只做出了一半,那就是一道竞赛题。 之所以没影响到她被录取,只能说明她之外,也有不少考生没做出来。另外,私立高校不太看平时成绩的录取原则,也是对林千秋有利的——现在考国立高校,没有了这一点,林千秋就担心入学试有一点点不足,都会导致无法合格。 当然,说是不难,那也是相对来说的,总体可比往年统考试卷难多了! 林千秋勉强写完了试
相关推荐: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树深时见鹿
蝴蝶解碼-校園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恶蛟的新娘(1v2)
乡村桃运小神医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交流_御书屋
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