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声附和。 “殿下当请于志宁为师!” 听到一众幕僚意见一致,李泰心里的担忧也逐渐散去。 他思索一番,随后高声说道。 “你们所言有理,本王赞同。” “本王明日去面见父皇,请求父皇任命于志宁为本王老师!” 商议完大事以后,李泰的心情大好。 他看了左右两侧的一众幕僚一眼,随后对魏王府东阁祭酒下令道。 “摆宴,起歌舞。” 麾下的幕僚如此卖力,他得好好地犒劳众大臣。 宴席上。 舞姬在乐曲下翩翩起舞,众人推杯交盏相谈甚欢,气氛其乐融融热闹无比。 第42章 崔仁师端起酒樽说道:“殿下,相信要不了多久,您就能登临太子宝座。” “臣提前敬您一杯,祝您荣登太子宝座!” 李泰听到崔仁师的话后,他胖嘟嘟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太子之位,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其余众人看到崔仁师抢了风头,他们在心里暗骂一声。 接着他们也不甘落后,纷纷端起酒樽,各种马屁脱口而出。 “殿下乃紫微星君下凡,是大唐天定国君。” “太子之位,非殿下莫属。” “殿下英明神武,文采出众,乃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祝殿下早日荣登太子之位!” 听到一众幕僚又呼太子,又呼国君,李泰激动的整个人都在颤抖。 特别是脸颊上的两坨肥肉,笑起来一抖一抖,好像随时要掉下来一样。 “哈哈哈!” 李泰兴奋地仰天大笑,他随后端起酒樽,朝一众幕僚示意说道。 “诸位爱卿,待本王登基,你们都是头等功臣!” “高官厚禄,本王通通赐给你们!” “我们共饮此杯!” 众人纷纷端起酒樽站起来,隔空朝李泰示意,随后将酒樽里面的酒一饮而尽。 他们之所以支持李泰,就是为了像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和侯君集等人一样,成为拥有从龙之功的人。 不仅可以让他们自己踏入权力巅峰,也能让家族子弟跟着受益。 喝的有些微醺的李泰,他挥手示意众人坐下,随后对乐师和舞姬下令道。 “接着奏乐,接着舞!” ... 就在李泰和麾下一众幕僚庆功之时,李世民却愁的吃不下饭。 甘露殿内。 数十盏昏黄的烛火,把大殿照的蒙蒙亮。 李世民盘腿坐在胡床上,他一只手撑在案几上,另一只手在托腮沉思。 看他凝重的脸色,可见他的心情并不怎么好。 李世民低声呢喃道:“承乾究竟在干什么?” “难不成真的在玩乐?” 一开始他也相信李承乾在做正事,可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一点好消息都没有传出来。 加上这段时间民间对承乾的流言,也让李世民的对承乾越来越不自信。 就在这时,通事舍人来济走进来禀报道。 “陛下,百骑司统领牛进达,已到大殿外等候。” 百骑司是李世民手中的一支探子,负责在暗中监视天下藩王,以及一众文武百官。 李世民点了点头:“宣牛进达进来。” “诺。” 来济应了一声,随后快步走出大殿。 不一会。 身材高大魁梧的牛进达,大步流星从外面走进来,并走到大殿中间抱拳行礼道。 “参见陛下” 牛进达是瓦岗一系的核心将领,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将领之一。 他如今担任右武卫大将军、百骑司统帅,爵位为琅琊郡公,再往上便是国公的爵位。 李世民沉声问道:“牛进达,太子最近做的新犁、印刷术和拼音注释之事,有没有一点成果?” 第43章 牛进达刚毅的脸色微微一动,他没想到陛下大晚上把他叫过来,是为了询问太子近日所做之事。 由此可见,陛下对太子做的事并不信任。 牛进达低声说道:“回陛下,屯田司郎中杜荷,昨日率领麾下的一众属官,在北苑皇家田地试验新犁。” “至于效果,百骑司的人尚未去打探。” 他们百骑司的人没那么闲,他们需要监察天下藩王和百官。 至于杜荷那个纨绔子弟捣鼓新犁,并不会对大唐产生威胁,因此也不在他们的监察范围之内。 牛进达接着说道:“太子提出的印刷术和拼音注释,均在东宫内殿完成,且有太子心腹驻守宫殿之外。” “百骑司和东宫的探子,均不清楚具体情况。” 身为李世民的核心将领,牛进达并没有参与太子和魏王的纷争。 所以在面对李世民的询问,他并没有为李承乾说话。 李世民的眉头一皱,他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了,牛进达你先下去吧。” “臣告退。” 牛进达没有丝毫的犹豫,抱拳作揖后快步离开。 甘露殿作为陛下的寝宫,也会宣嫔妃前来侍寝,他身为一个大男人,大晚上待在这边不好。 李世民站起身,背负双手在床榻上来回走动。 “不行,明日得派人去东宫,把事情了解清楚才行!” 在未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李世民不会妄下结论。 他心里希望太子在做正事,而且还要做出一点成绩,让百官和天下百姓改变对太子的看法。 可他也担心,如果太子在胡闹怎么办? 他该如何处置太子? “废立太子吗?” 这个念头在李世民的心里一闪而过,随后很快消失。 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做出这个决定。 嫡长子继承制一旦打破,后代子孙便会乱了套。 他们李氏皇族的皇位继承,便只能在刀戈下产生。 ... 翌日。 百官朝会。 当魏王府的一众幕僚,看到太子又没有前来听政,他们的心情顿时变得激动起来。 等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的主官,汇报完本部门的政务后,这帮魏王府的党羽便开始行动。 黄门侍郎刘洎,他持着笏板站起来说道。 “禀报陛下,太子乃大唐储君,已经10日没来上朝,且民间还传出太子沉迷工匠之事的传言。” “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还请陛下派严师教导太子!” 文武大臣听到刘洎的这番话,他们的嘴角微微一动。 别看刘洎一副为大唐社稷着想的样子,可他的这番话,有引导陛下猜忌太子胡作非为的意思。 用心不良,居心叵测! 随着刘洎的话语落下,韦挺也站起来说道。 “陛下,现在百姓皆议论太子昏庸无度,严重影响太子名声,亦影响朝廷的威仪!” “臣建议让太子把所做之事公之于众,好堵住百姓的悠悠之口!” 虽然韦挺是魏王府的党羽,可他的这番话,却得到李世民和其余官吏的认可。 现在朝臣猜疑,百姓议论,不仅影响太子的名声,也同样影响朝廷的名声。 如果放任不管,很容易引起民愤。 看到魏王府的人在污蔑太子,御史大夫马周他的脸色一变。 第44章 这段时间他全程参与,太子有没有再胡闹,他还不清楚么? 马周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当即站起来,脸色凝重禀报道。 “回陛下,太子主持的印刷术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再过半月便能面世。” “拼音注释乃是复杂之事,估计还需两个月的时间。” 虽然他不清楚杜荷那边做新犁的进度,但是太子所托之事,肯定也不是在瞎玩。 不出意外,新犁这两天便会有结果。 文武百官听到马周的话,纷纷把目光放到他的身上。 马周担任太子詹事,而且又是协助太子在做这些大事的人员之一,他肯定最清楚实情。 众人都希望从马周口里,得知具体实情。 李世民深邃的目光从魏王府的一众党羽身上划过,随后把目光放在马周的身上。 停顿片刻。 李世民沉声说道:“马周,你是太子詹事,把你知道的实情说出来吧!” 马周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把太子任命他做的印刷术和拼音注释之事,在太极殿内说出来。 这些本就是太子扬名的举措,没什么可隐瞒。 当李世民和一众官吏,听到印刷术和拼音注释的妙用后,他们的脸上充满了不可置信。 李世民急声问道:“马周,你方才所言当真?” “回陛下,臣不敢妄言!” “吸~” 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全都倒吸了一口气。 真是天大的惊喜! 他们还以为太子又跟以前一样,做着昏庸之事,没想到真的在做一番大事! 秘书监颜师古缓缓站起来,他的声音满是欣喜道。 “陛下,一旦印刷术革新出来,书籍的造价便能压下来,而秘书监内的诸多藏书,也能在短时间内印刷出千万本!” “天下士子,人人也能买得起书!” 秘书监乃是秘书省的主官,执掌图书收藏和书籍编纂,里面的官吏多由门下省弘文馆学士兼任。 除了收藏图书外,还兼负修编史籍、观察天象等职责。 鲜少说话的特进李靖,他也破天荒地站起来为李承乾说话。 “陛下,臣认为拼音注释乃是国之重器!” “太子规范大唐官话的发音,这不仅有助于稚童蒙学,更能统一大唐官话。” “我们在经营打下来的异族时,通过教导异族百姓大唐官话,能够增加他们对大唐的归属感!” 嗡! 李靖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 “李卫国说的对!” “异族之所以难以驯化,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语言。” “如果向异族传授大唐官话,经过数十年以后,这些异族便能彻底成为大唐的一份子!” 在打下东突厥和吐谷浑的时候,朝臣就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不少人认为要向这些异族宣扬大唐文化,让异族先融入文化的大一统,进而成为大唐的其中一个民族。 可陛下派遣大儒前去宣讲了数月,最后无功违反。 教异族百姓大唐文化,无异于对牛弹琴。 “说的不错!”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后满脸笑容朗声说道。 “不管是印刷术还是拼音注视,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第45章 李世民虽然还未见到印刷术和拼音注释的最终成效,可他通过马周说的一番话,已经知道其妙用。 如果太子靠东宫之力不能成功,他可调用秘书监、弘文馆和尚书省的力量去配合完成。 李世民把目光看向马周,满脸笑容说道。 “马周,只要你协助太子完成印刷术和拼音注释,朕将重重地赏赐你!” “至于赏赐的大小,就看这两样东西最终的效果!” 马周脸色微动,他持着笏板躬身行礼道。 “陛下放心,臣会全力配合太子殿下!” 其余一众中立的文武大臣,他们看到马周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纷纷把目光看向前太子詹事于志宁。 如果于志宁不向陛下请辞太子詹事一职,这个大功会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于志宁感受到同僚讥笑的目光,他当即把头低下。 那一张严肃的老脸,都快凝出水来。 他咬着牙,在心里骂骂咧咧道。 “恶心的李承乾,竟然耍老夫!” “言语激怒老夫,就是想把老夫逼出东宫!” 他刚被陛下免去太子詹事一职,太子就弄出印刷术和拼音注释,天下间哪有这么巧的事? 这肯定是李承乾蓄谋已久! 于志宁在心里祈祷道,希望印刷术和拼音注释的效果不佳,最后成为一桩笑话! 就在文武百官以为,关于太子的话题已经结束时。 魏王的岳丈,工部尚书阎立德,持着笏板缓缓站起来启奏。 “启禀陛下,臣弹劾屯田司郎中杜荷!” “杜荷自上任以来,无心处置屯田司政务,这些日子也告假没来参加朝会!” “臣请求尚书省,革去杜荷屯田司郎中一职!” 文武百官听到阎立德的话,他们的表情全都充满惊愕之色。 太子麾下的幕僚均被陛下拆散,而杜荷是仅剩为数不多支持者。 在这种情况下,魏王府的人还想对太子赶尽杀绝? 魏王未免太着急了吧! 况且杜荷亦受太子指使研制新犁,这个时候弹劾杜荷是明智之举吗? 房玄龄看到老友之子被弹劾,他站起来为杜荷说了一句公道话。 “陛下,杜荷乃受太子之命制作新犁,并非荒废政务。” “至于没有重大国事讨论时,各部郎中偶尔告假不参与例常朝会,也实属正常!” 六部二十四司,一共有24名郎中。 各司郎中在没有重大事情禀报的时候,偶尔不来参加朝会,也是在被允许的范围。 毕竟平常的朝会,各部郎中都只是听他们说话,并没有发言的机会。 阎立德看到左仆射房玄龄主动为杜荷说话,他的心猛地一紧。 甚至其他一众魏王府的党羽,他们也把说到嘴里的话,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和房玄龄这个朝中巨擘相比,他们这帮人完全不够看。 要是得罪房玄龄,以后他们在朝廷的日子会举步维艰。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既然杜荷替太子制作新犁,那我们便静待一段时日。” “阎立德在杜荷制作新犁的这段时间,屯田司的日常政务,由你来负责协助。” 听到李世民的命令,阎立德的眉头一跳。 让他一个工部尚书,去做屯田司郎中的活? 可对于李世民的命令,他没办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应道。 “臣,遵旨!” 第46章 李世民接着又说了一些大小事情,随后站起来宣布朝会结束。 “恭送陛下!” 文武百官行礼后,纷纷脸色复杂地离开太极殿。 今天朝会听到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小事。 一旦太子把印刷术和拼音注释弄出来,而且效果还不错,那他原本摇摇欲坠的太子之位,便会变得稳固。 陛下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更换太子的想法。 太子所做之事传出去,天下百姓也会对太子进行改观,让太子在民间获得名望。 魏王府的一众党羽,他们的脸色变得无比凝重,心里均冒出不好的预感。 “又失策了!” “不应该把这件事传到民间,现在不仅打压不了太子,还反应替太子扬名。”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几人对视一眼后,纷纷往旁边的武德殿走去。 ... 就在朝堂的氛围暗流涌动之时,处于漩涡中心的东宫,却显得极其平静。 李承乾去司经局
相关推荐:
凄子开发日志
吃檸 (1v1)
致重峦(高干)
总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快穿]那些女配们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痞子修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