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回一大堆的礼,再给人家把路费报了。 两边虽然离得远,常年见不到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依然维持着不错的关系。 “妈妈,一会儿见了客人,我得喊什么啊?”狄嘀嘀问。 每次要见到陌生客人,狄嘀嘀和狄嘀嗒都得在进门之前问清楚。 “这次来的是你太姥爷的侄子和侄孙。我要叫堂伯和堂哥,你们直接喊姥爷和舅舅就行了。” 于童说完,自己都快被这复杂的亲戚关系绕晕了。 好在狄嘀嘀和狄嘀嗒是从小身经百战的,见过的亲戚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 进门以后对着陌生亲戚准确喊人,顺带着拜年,轻轻松松就圆满完成了认亲任务。 于童发现爷爷的眼睛有点红,便拉着老太太小声问:“我爷怎么哭了?不会是见到亲侄子太激动了吧?” 这老爷子最近几年确实有点多愁善感。 “哎,”老太太抹了抹眼角,“你知道你堂伯他们为什么今年又跑来北京拜年了?” “是老家那边有什么事么?” 于童刚才仔细打量了,这个堂伯长得黑瘦,头发半白,瞧着也是六十多的人了。 这把年纪还要在过年前亲自往北京跑一趟,必然是有什么紧要的事。 “你爷爷老家那边,接到了通知,因为要修建长江三峡工程,今年全县都得移民。”老太太说着说着就哭了,“你爷爷亲人的坟都在那边呢,他爸妈,他大哥和妹妹,全葬在那里。要是整个村子都移民了,别说给他们扫墓上坟了,三峡正式放水以后,老家那些坟头全得被淹了。” 老头老太太都八十多了,越是这个年纪,越是听不得这些话。 老太太在这边哭,老爷子也在外面跟头发半白的侄子抱头痛哭。 狄嘀嘀不懂大人为什么要哭,但是看太姥爷哭得伤心,她情绪敏感,也陪着太姥爷哭了起来。 于童和狄思科被这满屋子老老少少,哭得头都大了。 于爷爷拍着侄子的手说:“你们做得对,三峡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响应政府号召,移民去新家园是对的,是对的……” 老爷子颤颤巍巍地拉着侄子说:“就是可惜了你爸和你爷爷他们,本来我都跟宝塔说好了,等我百年之后,也要把我送回老家的……” 话还没说完,老头又说不下去了。 于童怕他伤心过度,闹出毛病来,赶忙说:“爷爷,活人能移民,逝者也能移,您要是不放心,咱就把太爷他们移出来!” 想着爷爷这个年纪已经不适合远途旅行了,于童又建议:“反正我爸退休了,要不就让我爸替您走一趟。到时候我或者我哥,谁要是有空,就陪他一起回去一趟。” 坐在家里给外孙批改作业的于宝塔,一连打了六个喷嚏,他揉揉鼻子,自顾自嘟哝:“肯定是有人想我了!” 第192章 对老一辈人来说, 没什么事比祖坟更大,如果有,那就是迁祖坟。 像于晏和于童这种, 从未经历过丧亲之痛的年轻人, 根本无法体会爷爷和堂伯的心情。 满屋子的年轻人中, 真正能跟于爷爷共情的,只有感情格外充沛的狄嘀嘀, 以及少年丧父的狄思科。 在狄思科心里, 老狄就是他亲的不能再亲的亲爹,若是现在有人跟他说,要把亲爹的坟淹了,他肯定哭得比于爷爷还大声呢。 两个老头哭得不能自已,狄思科接到媳妇的眼神暗示, 帮忙打岔问:“大伯,咱老家那边有什么说法啊?乡亲们都是怎么想的?” 堂伯用粗糙的手背抹净眼角,吸了吸鼻子说:“大家当然想把祖坟迁走,咱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坐水牢!我们被移去别处以后, 村子很快就会被水淹了!” “爸, 咱们迁坟就迁坟,提什么坐水牢, 那都是封建迷信的说法。” 堂哥的情绪比老人稳定很多,他现在是于家村的村长,了解的情况也更多一些。 “上面说要保证以后三峡水库的水干干净净,没有污染,所以政府还是提倡将祖坟迁走的, 是谁家的亲人,就由谁负责迁走, 每个坟头给一百块的迁坟补偿费。” “给钱有什么用!我宁可不要那份钱!”堂伯望向于爷爷说,“叔,咱们老于家,你是辈分最高的长辈了,祖坟的事要怎么办,我们都听你的!你给拿个主意吧!” 于爷爷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政府要把咱们于家村安排到哪里?在省内,还是去其他省?” “给了三个方案,一个是去广东,一个是留在咱们省里,还有一个是抽签。如果对前两个方案不满意就参加抽签,咱们村刚收到通知,还没确定呢,不过有的村抽中了上海,还有抽中去安徽的。” 故土难离,村里的大部分老人都想留在省里,离故乡近一些。 但年轻人与老人的想法相左,现在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不少年轻人都去沿海打工了,要是能借着移民的机会,去广东重新发展,也算是改变了命运。 “家里老人多的,都想留在省里,年轻人多的,就想去广东定居。” 于爷爷问:“知道去广东的哪里吗?” “没具体说去哪里,”堂伯搓搓手说,“叔,人家说选择移民地就跟第二次投胎似的,要是选对了地方,以后子子孙孙都能跟着享福。” 他带着儿子千里迢迢跑来北京,就是为了跟亲叔叔讨个主意。 尽管老爷子早已不在于家村居住,但他是现存的老人中辈分最高的,又是个文化人。 村里讨论了几次,都没拿出个章程,他们就想让老爷子帮忙拿个主意。 白主任给老头子使眼色,警告他别胡乱给人出主意。 选择定居地可是关乎人家几代人发展的大事,他出了主意以后,乡亲们生活得好还罢了,一旦在新家园有什么不如意,这老头子就得被人拎出来骂一通。 何苦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于爷爷假装没看到老伴的眼色,老伴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无法理解他对故乡那个小山村,以及山下那条江的感情。 他稍稍沉吟片刻就带上老花镜,对照着通讯簿上的电话号码,拨出了一串数字。 与电话那边的人聊了一刻钟,才放下电话说:“咱们县里的移民安置地没有大城市,即使去了广东,也不会去广州深圳东莞那些地方,接收移民的还是山区。” “啊……” 堂伯父子对这个结果都有点惊讶。 年轻人想去广东,就是打着去沿海打工赚大钱的主意。 要是把他们安排在山区,想打工仍要向外走,那跟留在老家有什么区别? “如果留在省内的话,咱们于家村属于最早一波同意移民的,省里能给咱们划一块靠近大城市的地方,方便孩子进城上学。” 按照于爷爷的想法,乡亲们还是留在省内更好。 一是照顾那些难离故土的老人,让老人有个念想。 二是没有生活和语言障碍,广东说粤语,外地人去了要适应很长时间。 三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广东只是经济发展得好,但山区的教育水平,未必比他们本省的教育水平高。 如果家长想去沿海城市打工赚钱,无论在广东还是在湖北,孩子都是要留守的。 与其让孩子留在广东山区读书,不如留在省内的城里读书。 于爷爷将这些情况跟他们讲明,便摆手说:“你们在北京休整两天就赶紧回去,跟大家说清楚。迁移去哪里不是绝对的,如果有个别人家有不同意见,政府也可以单独安排。” 他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将事情安排好,就拍板道:“其他人去哪里我就不管了,咱家人的去处有了着落以后,给我打个电话,我亲自回去给你爷奶迁坟。” 堂伯也怕老爷子受不住舟车劳顿,连忙说:“您就别回去了,只要您同意迁坟,其他的事,我们都能办。” 于爷爷摇摇头,“就这么定了,我亲自回去。你爷奶的坟是分开的,正好借着这次迁坟的机会,让他们合葬了!” * 老爷子上一次回老家还是1980年,当时是为了回去给大哥奔丧。 时隔16年,于爷爷决定再次重返故土,无论家人如何相劝,他都不肯改变主意。 “以前总以为故乡一直在原地,我总有一天能回去,现在可不行喽,”于爷爷玩笑似的感慨,“大水进去以后,我就没有故乡啦!我得回去看看,这辈子的最后一次了。” 再说,他在老家还有一个94岁的老嫂子呢,父母和大哥都没了,家里就剩这么一个耳聋眼花的老嫂子。 他得替大哥将嫂子安顿好了再回来。 九十多岁了,嫂子还要跟着儿孙一起远离故土,那心里得多难受啊! 家人们劝不动他,只好出动大批人马跟着老爷子回老家。 于宝塔已经退休了,肯定要跟着亲爹回去,于晏和于童也要随行,孙辈里只有最小的孙子于暄因为面临研究生毕业分配,需要在医院实习,无法一起回去。 接到老家的电话后,一行人很快就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老家的房檐、牌匾、挑担的行人、窄小的巷道,以及江面上的渡船和号子,都是于童没见过的。 她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在爷爷和父亲的身后,试图将这里的景象永久地刻在记忆里。 这里处于海拔175米以下,很快就会淹没在三峡库底。 清明节这天,于家村全村162户,四百多口人,一起跪在于家祠堂前祭拜祖先。 于爷爷的辈分最高,由儿孙搀扶着跪在最前面,与自己的父母亲人,以及这个已经延续了三百年的祠堂,做最后的告别。 跪在他身后的是泣不成声,悲伤彷徨的乡亲们。 于爷爷知道,此时的任何安慰都是徒劳的,人的适应性很强,在新家园定居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他由儿孙们搀扶着,率先前往祖坟,来到父亲的坟茔,按照三峡的习俗,在坟前燃放了一挂鞭炮,才将父亲请进一个一米长的简壳里,用红布裹好。 于家村的大多数人都决定留在本省,只有少数几户选择了去广东生活。 所以新坟址选在了海拔175米之上的风水宝地,距离老家并不远。 将父母、大哥、妹妹都安顿好以后,于爷爷坐在板凳上休息,想起什么又喊来侄孙问:“我记得咱们村里还有三个抗美援朝的烈士,他们三位的坟要怎么办?县里有什么说法吗?” “县领导都忙得找不到人,哪还顾得上这些。” “那他们三位的家里还有亲人吗?” “有两个还有侄子侄女在,另一个是独生子,父母去世以后,家里就没人了。” 于爷爷沉默望着哭泣的乡亲们,隔了好一会儿才说:“你去问问那两位烈士的亲属,是否愿意帮忙迁坟,他们要是空不出手来,咱就出面将三位烈士请出来,安置在你太爷太奶附近。这事还得跟县里报备一下,就说不能把烈士留在水底。” “哎,我这就去办。” 不待他走远,于爷爷又招手将人喊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两沓百元大钞。 “这是两万块钱,你们既然留在了省里,以后有时间就多回来看看。准备祭礼的时候,给他们三位也准备一份。” “嗐,不用您给钱,这点东西花不了多少钱。” 两万块钱都能在省城买楼房了,就是祭祖这点事,哪里能用这么多钱! “拿着吧,你这个村长当得不错,以后也多关注乡亲们的情况。”于爷爷摆摆手,“往返一次的路费不便宜,就当是我赞助给你的路费,拿着吧。” * 这次与长辈们回老家的经历,对狄谨行的影响相当深远。 那些沉重的,悲伤的,又带着点希望的画面,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着姐姐没能跟他一起来,他将很多情景都用画笔和照相机记录了下来,打算回北京以后跟姐姐一起分享。 所以,亲身经历过三峡百万大移民的狄谨行,拥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画面。 后来还复制了一份赠送给三峡博物馆,当然,这些已经是后话了。 此时的狄谨行,自打出生以后,第一次与姐姐分开这么久,每天晚上都要找机会给姐姐打电话,跟她介绍自己在妈妈老家的见闻。 狄嘀嘀放下电话,就噘着嘴说:“早知道老家这么好,我就跟妈妈和弟弟一起去了!” 狄思科笑着说:“你现在可是有工作的人,你看哪个上班族总请假?” “哎,上班一点也不好。” 狄嘀嘀当初为了抢先一步收看动画片,争取到了当主持人的机会。 可是,《小神龙俱乐部》是日播节目,为了当这个主持人,她每周都得去一趟电视台录下一周的节目。 这份工作算是将她栓在了北京,只能遗憾缺席家庭远途旅行。 狄嘀嘀兀自生了一会儿闷气,又重新振作起来,穿上鞋便想去胡同里找小伙伴一起玩耍。 郭美凤将人拦下说:“饭还没吃完呢,不许出去乱跑!” “今天的菜不好吃,我想去荣爷爷家吃!” “这不就是你点名要吃的‘群英荟萃’嘛,赶紧吃吧!”郭美凤将一盘子萝卜丝往前推了推。 这丫头看完了今年的春晚以后,就一直想尝尝小品里说的那个“群英荟萃”。 这还不简单嘛,郭美凤的冬储萝卜买多了,地窖里还有好几百斤的糠萝卜,立马就给她做了一道原汁原味的萝卜开会。 “我都吃一个月了,不想吃萝卜了。” 郭美凤不为所动道:“你看看你爸,多艰苦朴素,从来不挑食,连胖大都不吃的窝头,全让你爸吃了,多跟你爸学学!” 狄思科咽下最后一口窝头,闻言就咧嘴假笑了一下。 他也不想吃窝头的。 二舅妈不知从哪打听的,说是小狗喜欢吃窝头,她得知了配方以后,就用倭瓜、白薯、土豆、萝卜之类的蔬菜,搭配鸡肉、鸭肉、鸡蛋、面粉,给狗子们蒸了两锅窝头。 胖大、胖二和哆哆这三只狗子,每狗吃了一个窝头,就再也不肯吃了。 只有做了绝育手术,又被舅舅送来寄养的3.14还算给面子,勉强吃了两个。 不过,再想让它吃第三个的时候,3.14就偷偷溜走了。 两大锅的窝头,堆满了冰箱的冷冻室。 窝头的用料挺好的,扔了可惜,堆着又没狗吃,最后还是狄思科出面解决的问题。 每顿饭给他蒸两个,他蘸着调料,凑合着都吃了。 想想小时候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这窝头其实没那么难吃,就当是吃忆苦思甜饭吧。 狄嘀嘀瞅一眼她爹,又不情不愿地坐下扒了几口饭,然后一抹嘴说:“我吃完了,可以出去玩了吧?” “那也不许出去,就在院子里跟小狗玩。” “我想出去玩。” 郭美凤坚定摇头,“不行,现在外面可乱了,全是古惑仔,万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刚过了年没多久,就有一部叫《古惑仔》的电影风靡内地。 胡同里突然冒出来好多小年轻,穿着奇装异服,勾肩搭背地乱晃。 郭美凤在院子里除草的时候,听到他们在墙外喊什么“叫一声大哥就一辈子是大哥”。 跟神经病似的,比她家老二当年还混蛋。 成帮结派地聚在一起,冲着小姑娘吹口哨,有的还抢劫小学生。 她家狄嘀嘀现在好歹也是能在《小神龙俱乐部》出镜的女明星,郭美凤怕那帮人抢劫她孙女,所以,尽量让孩子在家里玩。 狄嘀嘀再次感慨,要是弟弟在家就好了,如果他俩一起行动,奶奶就能让她出门了。 她想了想说:“要不让四伯陪我出去玩吧?有四伯在,应该不怕坏蛋了吧?” 郭美凤和狄思科对视一眼,谁也没吱声。 狄思科心说,四哥最近的状态不太对劲,前几个月打扮得花枝招展,恨不得一天换一套衣服。 还要时不时做点好吃的带出去。 但是,自打过完年,四哥不打扮了,新菜也不钻研了。 瞧着就是一副大龄少男失恋的状态。 家人们看出他不对劲,但谁也没戳破,毕竟是三十多的男人了,要给他留点面子。 狄思科转移话题说:“四伯在房间里休息呢,你在家看动画片吧,现在外面可乱了。前几天石景山那边还有人开枪了呢,你忘了?” 狄嘀嘀唉声叹气道:“我弟弟要是在家就好了,我自己在家,你们总管着我。要是弟弟在家的话,你们就可以管他啦!” 狄思科和郭美凤:“::::::” * 大人们并不是危言耸听,最近社会治安确实挺乱的。 石景山那边的一个热电厂被不法分子抢了,案子还没破呢,前天的新闻上又说西山八大处的一个什么单位也被人抢了。 这种新闻一出来,就闹得人心惶惶的。 狄思科再去上班的时候,便跟大家商量,是不是得加强一下厂区的保卫力量? “我看增加保卫也够呛,咱们保卫科的同志不算少了,但人家有那玩意儿,”金明亮伸手比了一个数字八,“咱们厂的保卫力量对上人家,那不是找死吗!” 翁佩云忧心忡忡道:“那也得想想办法,咱们得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最近市里的枪击案闹得沸沸扬扬,那伙不法分子专门奔着大厂去。 腾飞的规模不小,而且每个月发工资之前,都有几麻袋现金存放在财务科。 以前治安环境好的时候,大家都挺放心,现在治安这么差,那伙人一直没被抓到,财务人员守着那么多的职工工资,一直提心吊胆。 马援朝不由想起了以前的好日子,“咱还是七二九厂那会儿,上面给咱安排了公安部队,咱们厂门口都有士兵持枪站岗保卫的!” 汪大海立即附和:“当初那些宵小经过咱们厂区大门的时候,见到那些士兵,都得缩着脖子走!” 不过,自从他们军转民以后,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公安部队被撤走,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听几位中老年领导忆了一会儿往昔,狄思科才说:“虽然没有公安部队了,但是现在有经济警察,要不咱们跟上面申请几名经警吧?” 经济警察就是上级给大型企事业单位配备的武装力量,装备是荷枪实弹的。 一旦遇到了危急状况,他们可以开枪。 “申请经警的主意不错,不过咱们腾飞可能不够格。”马援朝摇摇头。 腾飞规模虽然不小,但跟那种上万人的大厂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暂时恐怕配不了经警。 再说,他们刚婉拒了上市提议,现在即使想让领导给腾飞破格开个后门,都不好意思开口。 “咱们虽然规模不够,但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狄思科笑道,“再有一个礼拜,与人合的合并工作就该彻底完成了。咱们早就跟领导报备过了,今年要在北京建设研发中心,咱没有多余的地皮,当然要把研发中心放在厂区了。” 马援朝双目炯炯有神,一拍桌子说:“对啊,腾飞的研发中心可是要研发解码板和集成电路的,那得重视技术信息的保密啊!跟上级申请一批经警,增加咱们的保卫力量,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呀!” 想到厂区门口即将再次有身着制服的警察负责保卫工作,马援朝的心里立马就火热了。 “哎,这事不能耽误,狄总,你亲自跟公安那边联系一下吧。” “让金总出面安排吧,”狄思科望向金明亮,“最近国资局那边要评选国有企业五百强,我正组织人手准备评选材料呢。” 马援朝问:“咱腾飞入选的希望大吗?” 腾飞去年发展还行,但跟石油、化工、钢铁、造船之类的重工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先报上去试试吧,”狄思科笑说,“国资局会对每家企业的经营情况打分,咱们即使不能入围,也能得到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看看咱们还有什么不足,知耻而后勇嘛。” 狄思科一面让人去给公司申请经济警察,一面准备申请国企五百强。 这天,好不容易按时下了班,带着狄嘀嘀到家时,却发现屋子里挺热闹。 他那几个兄弟全到齐了。 “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你们这几个大忙人怎么全回来了?” 三哥先说:“咱妈给我打电话,让我来开解开解老四,别因为一次失恋就闹得半死不活的。他什么时候谈的对象?我怎么半点风声也没听到,刚收到消息,就是他失恋了。” “不知道是不是正式谈对象,之前好像只是追求女同志吧?” 腾飞已经成功并购人合了,狄思科觉得,如果四哥能成功跟庄晓梦走到一起,也算是双喜临门。 不过,看四哥的状态,八成是没戏了。 三哥闻言就撇撇嘴说:“一把年纪了才第一次失恋,咱妈居然还紧张兮兮的!大学生的待遇就是不一般!” “大学生的待遇本来就不一般啊!”二哥叼着烟将两个煤气罐扛去厨房,拍拍手上的灰说,“家里两个大学生,咱妈都不舍得使唤,大老远地把我从工厂喊回来,帮她换煤气罐……” 狄思科赶紧声明:“换煤气罐的活儿常年都是我在干的,咱妈之前也没这么心疼我啊!估摸是家里煤气用完了,她不舍得使唤四哥,才把你喊回来的!” 二哥听信了他的谗言,啧了一声说:“失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凄子开发日志
总统(H)
突然暧昧到太后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痞子修仙传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烈驹[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