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只能回味》这首歌。”狄思科拿出便签条晃了晃,客人写在上面的内容默认可以公开展示,于是他念道,“这位客人说她跟相处四年的对象分开了,对方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她想点一首《往事只能回味》告别过去。” 观众们再次拍手,有人要花两百块点歌,赶紧唱吧! 狄思科摇摇头,冲那位出价两百块的女士提议:“既然错不在您,您又想重新开始,我觉得那些往事就不必回味了吧?点歌费今儿就不收了,耽搁大家一分钟时间,我想唱几句《铡美案》的选段,送给这位女士!祝她能早日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众人:“……” 够狠的。 这是要把人当陈世美斩了啊…… 狄思科又问台下观众:“有哪位愿意上台帮我敲板鼓,给个节奏吗?” 没人举手。 “好的,那位穿黄白印花套裙的女士愿意来,那就请您移步上台来吧!” 穿黄白印花套裙的甄主任:“……” 她没举手啊! 牛萦憋笑说:“您不是曲艺社的指导老师么,快上去帮帮他吧!乐队缺人,师弟都急出汗了!” 甄主任嘀咕着,“早知道要登台,就穿旗袍来了!” 还是不情不愿地上了台。 架子鼓和吉他,代替板鼓和京胡。 随着咿咿呀呀、叮叮咣咣的伴奏响起,狄思科立马就起范儿了。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1] 虽然穿着现代服饰,也没做任何扮相,但他眼睛那么一立,手势那么一起,还真有点儿包公的架势。 客人中也不乏上了些年纪的票友,当即便叫了一声“好”。 台下的牛萦:“……” 师弟在校外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那位大手笔点歌的姑娘,很认真地听完了这段《铡美案》,而后重又招来服务员,将一张字条和一个牛皮信封放进了托盘。 狄思科收到东西后,先将字条展开。 上面只有寥寥六个字——“谢谢,一点心意。” 而信封里的,竟然是整整三十张大团结! 狄思科很没出息地“嚯”了一声,他真的遇到大款啦! “主任,您看!”他将信封里的钱展示给甄主任,“刨除公司抽成以后,咱俩一人一半!” 甄主任优雅地吐出一句“玩儿去”,又拉着他问:“你们那个乐队怎么回事?竟然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怎么能行!” “嗐,那乐队主唱是个关系户,您甭担心,过两天我就让他们玩儿去。” 第15章 狄思科尚未来得及料理尹峰的乐队,三百块的天价点歌费,却让他在歌舞团里出名了。 要知道,即便是歌舞团的台柱子,唱一首歌也拿不到三百块呀! 有人觉得谣言当不得真,便特意跑到声乐班门口堵人,询问事情真伪。 狄思科对外的说法一律为,点歌费两百,小费一百。 那天他打开信封的时候,服务员就在身边,收了三百块的事瞒不住人。 但他却不能认下“点歌费三百”这个说法,毕竟点歌费要给公司抽成,而小费则全归个人。 尽管如此,每天来围观他的人仍然很多。 因着点歌的客人是女同志,狄思科又是年轻帅哥,有人就开始往桃色花边上联想。 可是人家女客人听完歌就走了,没交谈也没留联系方式,要非说他们有什么,又实在牵强。 这个小狄,也就是长得帅一点,个子高一点,能唱几首外国歌而已,其他的也没什么特别嘛。 “要是让你们看出了门道,岂不是人人都能赚三百块!”于童将看热闹的人怼出去,转而对狄思科说,“你马上就会变得小有名气,甭管别人怎么说,你自己首先要稳得住,相信自己就是有让人心甘情愿掏出三百块的实力!” 狄思科心想,自家人知自家事,这三百块就是一锤子买卖,过两天应该就没人提了。 他没把于童的话放在心上,每天照常去音乐茶座打卡唱歌,除了感觉客人更多了,点歌更积极了,再没什么不同。 这天又是周末,他打算回家看看还瘸着腿的三哥。 老话儿说得好,吃什么补什么,狄思科经过家门口的服务大联社时,进去买了四个酱猪蹄和一个酱肘子。 在这里上班的都是胡同里的老街坊,见到狄思科便调侃着招呼:“咱们大知识分籽儿回来啦!” 狄思科笑嘻嘻道着“不敢当不敢当”,然后张大爷李大妈王大姐的亲热招呼了一圈。 瞧见卖豆腐脑的快嘴婶时,也能面不改色地喊一声婶子,好似之前连敲带打地吓唬人家,要告人家诽谤的龃龉并不存在。 伸手不打笑脸人,几乎已经与狄家人老死不相往来的快嘴婶,反倒不知该摆什么脸色了。 相比于一根肠子通到底,爱憎分明的老狄家其他人,这个狄小五真是朵大奇葩! 快嘴婶没话找话地问:“今儿怎么买这么多肉菜?家里有客呀?” 门对门做了几十年邻居,老狄家是什么情况,她最清楚不过。 别看他家儿子多,一致对外的时候挺威风,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了给这五个儿子攒彩礼钱,郭美凤能精打细算到头发丝儿。 每到夏天,老狄家的饭桌上别的没有,两毛钱一筐的大籽儿老黄瓜管够! “我三哥小腿骨裂了,给他买点猪蹄,吃哪补哪!” 若是搁在以前,狄思科才不舍得在外面花这份钱。 但是,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看完那本书以后,他最大的感悟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舒服一秒是一秒。 “小五,你那个牙膏广告大家都看到了!拍得真好呀!你是怎么被电视台相中的?给他们拍广告有钱拿吗?” 即便是暑假,狄思科多数时间也是住校的,街坊们难得碰上他,便拉着他打听拍广告的事。 狄思科笑道:“钱给的不多,但是日化厂厂长送了我两箱牙膏,折合下来也不算少了。” 既然拍了广告,就有被熟人认出的准备,狄思科倒也不怎么意外。 “小五,除了拍广告,你还拍了别的没有?今天报纸上的那个人也是你吧?” “应该不是,我只拍过一支牙膏广告。” 狄思科在服务大联社里逗留好半晌,满足了街坊们的好奇心,才拎着买来的东西一路回了家。 然而,他刚走进院子,就被老妈一把拉进了屋,大热天的竟然把门窗都关上了。 谨慎程度不亚于克格勃。 郭美凤将一份报纸拿给他看,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问:“儿子,这人是你不?” 报纸上的照片是黑白的,而且还是远景镜头,人像有点小。 但狄思科仍是一眼就认出了照片里的人。 确实是他! 拍摄地点是音乐茶座。 看演出服的款式,应该是在甄主任去听歌的那天拍的,后来他嫌长袖服装太热,再没穿过那套演出服。 三哥啃着他带回来的酱猪蹄,疑惑问:“我们都觉得照片里的人是你,但是名字对不上呀!报纸上说这人叫狄道格!” 狄思科:“……” 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名字由来。 “这有什么!”郭美凤不愧是亲妈,立马就帮儿子找到了理由,“肯定是艺名!我演出那会儿,观众只知道我是‘四两银’,基本没人叫我郭美凤!” 四哥见他们一直说不到正题,焦急地问:“老五,你真的唱一首歌就要三百块啊?” 狄思科一愣,“报纸上连这个都写了?” 他赶紧展开报纸,仔细看了一遍新闻内容。 这篇新闻的标题为《从“供给制”到“商品化”,文化市场的一潭死水变活了》。 刊登在日报的第二版,几乎占了一整个版面。 主要讲的是改开以后,八亿人看八台戏的历史被彻底改写,打破了文化服务被国家包办的格局,各地涌现出许多新型文化市场。 作者在这里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文化商品化”的例子,一个是广州出现了一家产值上百万的影音公司,另一个就是北京的一间音乐茶座里,观众竞价点歌,一首歌被争出了三百块的天价。 “狄道格”和“耶利亚音乐茶座”都被反复提及多次。 而且这篇报道中唯一的一张配图就是他的那张。 见他放下了报纸,狄思慧又将另两份也递过去。 “五哥,这是今天的晚报和这礼拜的青年报,上面也有你呢!” 狄思科心中诧异,但还是将报纸接了过来。 晚报的内容与日报的大同小异。 而青年报上那篇针对性极强的专题报道,则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题目叫《新人歌手横空出世,歌星会唱也应会说》。 这篇文章的切入点比较刁钻,作者先是批评了某位著名歌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话毫无逻辑,常常词不达意,让观众大跌眼镜。 提议歌星们应该重视语言表现力,在舞台上,既要展现动人歌喉,也应言之有物,体现自身的艺术修养。 然后这位作者便举例还原了耶利亚音乐茶座中,三位客人为了一个点歌权激烈竞价的全过程,并为读者呈现了新人歌手狄道格,在面对天价点歌费时的处理办法。 称赞其言辞真诚,重视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此番应对便已价值三百。 相比于那个被嘲讽的著名歌星,作者对狄道格这个新人的态度,可谓是宽容又欣赏。 但狄思科的心情却颇为微妙。 这个作者在文中对狄道格的背景做了详细介绍,不但知道他跟大明星一起拍过牙膏广告,还说他“师从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白宜萱”。 在此之前,连狄思科自己都不知道,给他上声乐课的白老师竟然这么有来头! 几天之内突然冒出这么多跟他有关的新闻,还对他这段时间的活动知之甚详,这要不是有人特意安排的就见鬼了! “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真赚了三百块的点歌费?” 狄思科回过神时,一家人都眼巴巴地望着他,眼里既期待又忐忑。 他挑个猪蹄塞给侄子彬彬,点头说:“抽成以后,也就一百多。小六的学费先别急,我这段时间再多接点活。而且我之前不是拿回来两箱牙膏嘛,回头我出去支个摊儿,两箱牙膏也能卖几十块。” 郭美凤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然后神采奕奕地说:“你现在可是一首歌能卖三百块的!摆摊儿的事,让你二哥四哥去,就不用你操心了!” 狄思科笑着答应了。 其实,申请表被学生处弄丢那事,让他这些天的神经都有些紧绷。这会儿瞧见他的四个哥哥,无论是瘸腿儿的,还是腿脚利索的,都老实在家呆着呢,他心里多少能放松一些。 尽管老五上报纸用的是艺名,却也足够郭美凤欢喜了,下午便置办了一桌好菜,让一家人为他庆贺庆贺。 在家里吃饱喝足后,狄思科重新披挂上阵,又赶去茶座上班了。 只不过,今天刚走到茶座门口,他就发现在“满座”牌子的旁边,摆着六个大花篮。 位置相当醒目。 狄思科以为附近又有什么门市部开业了,没怎么在意就擦身而过。 可是,过了没两秒,他又停下脚步退了回来。 只见其中一只花篮的条幅纸上写着—— 他又去看旁边的花篮,写的是。 另外四个花篮上的内容也是这类祝福语,唯一的相同点是,都没有落款。 此时正是上客高峰期,许多熟客见到花篮旁的狄思科都跟他打招呼。 有人甚至笑着调侃:“小狄,恭喜啦!国际友人都给你送花篮啦!” 狄思科面上表现淡定,好似这些只是寻常小场面,内心里却恨不得赶紧掩面而逃! 如果于童此刻在现场,他一定要摇晃着对方的肩膀说:“别整活儿啦!这份突如其来的宠爱,我承受不来啊!” 第16章 为狄思科送上六个大花篮的人,并不是于童。 而是于童的大嫂蓝岚。 自那天以后,每逢狄思科有演出的日子,她都要送两个花篮过去,如此便坚持了一个礼拜。 这天晚上从茶座出来后,蓝岚没有直接回家,骑上车就去了文化局家属楼。 没想到,敲开门后,竟在门内看到了她家于晏。 “你怎么来啦?”蓝岚惊喜地问。 “我怕你乐不思蜀,把孩子忘在奶奶家!”于晏口中挖苦着媳妇,又回头瞪了眼亲妹妹。 于童笑吟吟道:“我嫂子整天不是上班就是带孩子,多辛苦啊!本来就该让她偶尔出去放松一下!” “这是偶尔吗?都快一个月了吧?下了班连家都不回,就去那个音乐茶座和歌舞厅看男歌星!”于晏在最后三个字上加了重音。 “诶诶,你可不能当着爷爷奶奶的面胡说啊!”蓝岚纠正道,“我那是受童童的委托,去工作的!而且女歌星我也要看的!” 说着就放下背包,将几张发。票拿出来,交给了于童。 “你给我的钱虽是活动经费,但毕竟是歌舞团的公款,钱用在了哪里还是要记清楚的,以防单位有查账需要。这是买花篮的几张票子,”蓝岚一一解释,“这几张是点歌的票子,本来人家音乐茶座不给开点歌发。票的,我找了他们经理才开出来。” 于童不在意其他票子,只拿起那几张点歌的发。票瞧了瞧,最高金额也不过三十块。 不由诧异问:“小狄最近的点歌费涨了不少,嫂子,你怎么只花了这点钱?” 蓝岚得意:“我去的次数多了,早就摸清了门道。遇到那些衣着朴素的女同志,或是中年以上的男同志,就不能追着加价,他们消费比较理性。但是,碰上手面儿宽的年轻姑娘,或是在姑娘跟前找面子的男同志,就可以适当喊价了。” 蓝岚最近的日子过得着实潇洒,自从答应给小姑子帮忙后,她每天下班都打扮得光鲜亮丽,去音乐茶座和歌舞厅报到。 孩子由他太爷太奶接送,在外面的吃喝玩乐全由小姑子报销,日子简直不要太逍遥! 不过,她是做财务工作的,有钱也得算计着花,童童给的四百块钱,她花了一个月仍有剩余。 白主任正在看介绍小狄的那篇报道,听孙媳妇说起点歌费,便摘下老花镜问:“这报道真实吗?真有人肯花三百块点歌?” “真的!我在茶座见过那姑娘几次,手面儿特别大,之前还给一个女歌手花过一百块呢。” 所以她那晚才敢不停抬价。 没错,蓝岚当时就在现场,而且是三个竞价点歌的女客人之一。 提起那天的事,她仍然心有余悸。 于童早就交代她,要是碰上了客人喊价,就跟着一起喊,最好能喊出一个天价,哪怕需要自己掏钱,也不要怂。 只有喊出天价了,后期宣传才会有爆点。 蓝岚答应得挺好,打算用三百块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那天刚喊到一百八,她就怂了。 没办法,革命家庭出身,舍不得呀! 白主任自诩是个思想还算开放的老太太,但是对于孙女和孙媳妇的这番操作,还是有些费解。 “就算你们给他弄出了三百块的身价,但这毕竟是哄抬上去的,假的呀!这可是穿绸子吃粗糠,表面光!” 于童笑道:“哄抬出来的也是真的!这钱不是我花的,是人家客人掏的真金白银,这就说明有人认可他这个身价。我之前联系的记者已经将新闻刊登出来了,等到曝光度越来越高后,会有更多人觉得他值这个价。” 尽管白主任仍是觉得他们瞎胡闹,但也不会对孙女的工作指手画脚,只说:“不能让他只顾赚钱,声乐课还得继续上!” 于童诶了一声,满口答应着。 于晏见她们商量得差不多了,便没好气地问:“于老板,我媳妇的工作什么时候能结束?差不多就行了吧?从没听说,哪家小姑子整天撺掇嫂子去看男歌星的!” “那这回就让您开开眼!”于童笑着搂上蓝岚的肩膀,“嫂子这次功不可没,这两天先回去安抚一下于晏同志,过段时间可能还得请你帮忙,我手头还有好几个演员要发展呢。” 她原本更看好队里的一个女演员,人美歌甜基本功扎实,在歌厅的受追捧程度比那个陈莎莎还盛。 但是小狄那边突然放了颗卫星,爆出三百块点歌费的事,她只好趁热打铁,把手头资源优先倾斜给他。 * 最近团里迎接上级检查,又需要给旗下演员造势,于童已经连轴转了半个月。 将兄嫂送走以后,她倒头便睡,一觉就睡到了次日中午。 “先去洗脸刷牙,”白主任催促道,“午饭已经好了,你下楼一趟,把老头子喊上来吃饭。” “我爷又去练气功啦?”于童瞅瞅挂钟,感慨一番老爷子勤勉,又笑说,“您怎么不一块儿练啊?俩人一起长生不老多好!” “我才不跟那群老头玩!”白主任嫌弃得十分明显。 于童被逗笑,简单洗漱一番就跑去了楼下的小花园。 结果一群老头儿见了她,便热心询问起她的工作和婚姻情况,还有人问她怎么还不找对象。 “刘爷爷,练气功可不能说话啊,小心走火入魔!” 于童心说,难怪白主任嫌弃这帮老头呢,这嘴也太碎了! 她传达了白主任的开饭旨意,打算将沉迷气功的爷爷拽上楼。 然而,刚一转眸,她便望见了昨晚的话题中心狄二狗,正从他们那栋家属楼里走出来! 身边还跟着徐副局长新找的对象,郭阿姨。 两人举止亲密,看起来关系非常亲近。 郭阿姨挎着狄二狗的臂弯,迈上甬道时,不知狄二狗说了什么,逗得郭阿姨花枝乱颤。 尽管好奇两人关系,但于童刚起床,跑下楼的时候只随意扎个马尾,还趿拉着爷爷那双不用系带的男式凉鞋。 以这副潦草形象出现在同事面前,实在有失体面。 于童只目送二人走向公交站台,便再次催促爷爷回家吃饭。 于爷爷与老伙计们依依惜别,等到祖孙俩成功走进家属楼,时间又流逝了十分钟。 因此,磨磨蹭蹭走到电梯间时,便碰上了独自返回的郭美凤。 “郭阿姨,刚看您往车站去了,还以为您回家了呢!”于童笑着搭话。 “那是送我儿子去了,”郭美凤怕人家误会,解释说,“老徐这两天得了重感冒,彦博开了中药回来,又不会弄,就把我喊来了。” 于爷爷忙说:“我那有特效药,一会儿让童童送去。” “药已经吃上了,别麻烦孩子来回跑。”郭美凤简单说了她的安排,“刚才我儿子送来一只土鸡,下午我给老徐再炖点鸡汤喝!” 于童向她确认:“刚才跟您一起出门的那位是您儿子呀?” “对,那是我家老五!”郭美凤眼睛笑成缝,“下午学校有事,我让他先走了!” 于童本还想说,我跟您儿子是同事,闻言便惊讶地问:“您儿子多大了?还上学呢?” “二十了,在经贸大学念书,开学就大四了。” 于爷爷赞道:“大学生好,年轻人就是要多读书!这孩子学的什么专业?” “学外语的!”提起大学生儿子,郭美凤就乐得合不拢嘴,“这个月不是要举办世界杯体操赛嘛,会场那边缺外语翻译,学校老师就把他推荐过去了,今儿下午就是去培训的!” 于童:“……” 狄二狗,大学生?世界杯体操赛翻译? 刚才的距离不算远,她是绝不可能认错人的。 “郭阿姨,我瞧着您儿子有点面熟,他叫什么名字啊?” “前两天报纸上报道过他,还登了他的照片,你瞧着面熟也是有可能的!”郭美凤把自家儿子的老底抖个干净,“我家老五叫狄思科,挺好记的吧?” 于童点点头,默念了两遍迪斯科,意味不明地说:“确实挺好记的。” 第17章 自打当上演出承包队长, 休息日对于童来说就成了奢侈品。 所以,当杜金金发现,难得轮休一天的于队长竟然在休息日跑回单位了, 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大事不妙! “童姐, 出什么事了?你今天不是轮休吗?” 于童问:“狄二狗来咱们单位报到的时候, 填写职工信息表了吗?” “填了呀!”杜金金连连点头,“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填的!” 三队只有她一个内勤, 办公室里的这些杂活都归她管, 当然也包括给新职工做入职登记。 于童勾勾手指,“找出来给我看看。” 从郭阿姨那里打听清楚她儿子的情况后,于童什么也没说,吃过午饭就匆匆跑回了单位。 她就想看看,这狄二狗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杜金金见她情绪不对, 手脚麻利地将登记表翻出来,往她跟前一递就缩到一边去了。 于童瞄一眼登记表上的字迹,不确定地问:“这是狄二狗自己填的?” “对啊!绝对是他自己写的,不是印的!” 杜金金很理解她为何会有此一问, 她自己刚见到时, 也愣了一下。 狄二狗的字迹是那种非常标准的楷体,一个个大小相同, 间隔统一,冷不丁一瞧会让人以为是印刷上去的。 于童拿着那张表格,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越看脸色越微妙。 “童姐,到底怎么回事呀?”杜金金忐忑地问。 于童指指姓名一栏,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凄子开发日志
总统(H)
突然暧昧到太后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痞子修仙传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烈驹[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