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妆礼衣,正宜觐见。 “陛下……不肯见我。” ―――――――――― 注: 胭脂相关参考资料: 李华锋.中国古代面妆美容用品及制作工艺探析[D].郑州大学,2007. 李华锋.中国古代胭脂的种类和制作工艺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07):84-86+104. 高宇,樊嘉禄.胭脂的传入、发展和制作原料等问题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7,19(02):21-25. [1]斗指东南,维为立夏:出自唐韩鄂《岁华纪丽》。 [2]赵叔炜献《尚书》:灵感来源于梅赜献书,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 籀文:籀文一般指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尚书孔氏传》:即《孔安国尚书传》,孔安国,西汉官吏、经学家,孔子后裔。 《别录》:西汉刘向撰,是中国第一部有书名、有解题的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书,今已佚。 [3]宫闱局:古代官署名。隋文帝始置,炀帝时改局称署,唐复称局。隋炀帝时属长秋监,唐仍属内侍省。见《旧唐书》卷四十四。 [4]参考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一第四,清乾隆眷西堂刻本。后同。 班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着有《汉书》。 郑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着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颜师古:隋唐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着有《汉书注》《匡谬正俗》等。 [5]刘歆: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着有《七略》《三统历》。 《三统历》:中国古代历法之一,由西汉着名学者刘歆整理而成,为中国史书上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 第五十九章古文经 堂下人为示敬意微微俯首,喜怒哀乐亦随之模糊不清,她缓一缓接着又说道:“妾身上奏宣室殿,数日无一音信;妾身多次求见陛下,陛下……” 南婉青抬眉,渔歌得了眼色,缓步下首,朝赵修仪福一福身,接过卷轴。 “多谢娘娘。”赵修仪道。 长卷近三尺,首尾两只绀色琉璃轴,略微沉手,其上洋洋洒洒数千言,如怒猊抉石,一气呵成。南婉青扫一眼,问道:“似乎赵叔炜也是赵家人。” 赵修仪道:“娘娘明鉴,赵叔炜乃颍川赵氏旁支阳翟一脉,平素并无来往。” 南婉青摆摆手,渔歌便合起横幅,赵修仪只听南婉青道:“原委本宫已知,定为你转交陛下。兹事体大,人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陛下未有决断之时,还请赵修仪莫要宣扬。”[1] “是,妾身谨遵娘娘教诲。” 南婉青道:“渔歌,好生送出去。” 渔歌并赵修仪主仆二人行礼告退,桐儿留于殿中伺候,待人出了殿门,将欲扶起南婉青更衣歇息,得了一句“摆驾天一阁。” 桐儿道:“娘娘去见陛下么?这样大的事,是该尽快禀告陛下。” 南婉青垂眸不语。 赵叔炜,《古文尚书》…… 汪白二人已除,下一步若是东楚世家,那她呢? 宸妃娘娘会是宇文序的弃子还是官子?[2] 天一阁。 彭正兴放轻步子进入问津堂,三面窗牖洞开,夏风通达,吹不散茶烟袅袅。二人各执一卷隔案对坐,古稀老者须发尽白,吟咏之声抑扬顿挫,不似年纪的中气十足―― “高宗既祭成汤,肜祭之日,于是有�g鸣之雉在于鼎耳,此乃怪异之事。贤臣祖已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既作此言,乃进言训王。史录其事,以为训王之端也……”[3] 彭正兴悄悄近前,附耳通传:“陛下,宸妃娘娘来了。” 指腹摩挲香囊珠缨上下旋动,听此言稍稍停滞。今日经筵甫开,尚有一个时辰方可了却章程,不知南婉青前来有何用意,宇文序略一思索,还是点了头。 “杨公,”宇文序道,“今日尚有要事,此章留待日后细说,有劳。” 杨克俭摇摇晃晃起身,拱手道:“陛下折煞微臣。臣
相关推荐: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突然暧昧到太后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数风流人物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差生(H)
致重峦(高干)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痞子修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