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唐陌侧耳贴在她肚子上,嘴里嘟嘟囔囔说着话,辛安笑着,说是要教训,实则尽是许诺好处去了。 天一日日的凉,偌大的京城却每日都有新热闹,最热闹的那日当属大牢里平顺伯等人被处斩的那日,据说那日囚车从大牢出来的那那刻烂菜叶子满天飞,叫骂声跟了一路,行刑的时候阳光格外的好,监刑的官员们神色格外凝重。 平顺伯死了,但他留下的把柄却在皇上的手里,谁知道皇上会不会等待恰当的时机处置了他们呢? 到了十月初,天已经彻底凉了下来,处处都能瞧见菊花的影子,茶楼酒肆依旧如往常般热闹,闲来无事的人总能找到引人入胜的话题。 今日休沐,赵通准时坐到了他常坐的位置上,一壶热茶一碟咸豆,作为御史台的人,他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茶楼着实是个好地方,香的臭的消息一箩筐。 几个商人打扮的人进了茶馆,要了一壶茶两碟茴香豆感慨起了京城的热闹...... 第541章 成功吸引赵通的注意 几个商人感慨这京城的繁华,感慨京城百姓和其他地方百姓截然不同的精气神,半点看不出什么异样。 “真不愧是天子脚下,这气象哪里是咱们松阳县能比的。” “可不是,咱们哪里死气沉沉,卖儿卖女的,瞧这京城,气派繁华。” 几人的声音不大也并不算小,恰恰能传入赵通的耳朵,尤其是‘卖儿卖女’几个字,不免让他竖起了耳朵,又听一人道:“我看也就是面上光罢了,别忘了那位也是来自京城,还是那样显赫的门第...” “莫说这个,小心祸从口出。” 几人很快又说起了京都货物的齐全,这可让赵通有些心急,今年各处报上来的都是风调雨顺,秋粮充盈,何来的‘卖儿卖女’一说? 坐了小半个时辰都没听到那几人继续说这个话题,反倒人家还准备走了,赵通也不愿再等,笑着上前,“听几位兄台的口音不是京城人士?” 几人拱手,“我等来自梧州的松阳县。” “松阳县?” 赵通笑问,“那山阳县?” 其中一人道:“都是一地方,早些年叫山阳县,后来改叫松阳县,都是一个地方,先生可是去过?” “倒是未曾去过,只是略有耳闻。” 赵通笑着说他一人坐着吃茶也无趣,方才听几人说话觉得很有意思,“并非在下有意偷听,实在是几位说话颇为有趣,忍不住多听了几句。” “几位不介意再坐坐?” 几人面面相觑,复又重新坐了下去,赵通忍不住就问起了方才他们说卖儿卖女的事,“在下甚是好奇,今年可是丰年,处处风调雨顺,百姓也多收了两袋粮,怎还会卖儿卖女?” 几人一脸警戒,连连摇头,“我等方才是胡说的。” “对对对,胡说,先生千万莫要当真。” 赵通笑着摇头,“几位看起来可不像是胡说之人,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几人起身告辞,慌忙离开,赵通也不拦着,不管是松阳县还是山阳县,主事之人就是唐荣,之前的弹劾没有起到作用,事后他又收集到一些证据,如今来了几个当地的客商,他焉能放过? 唐陌很快将此事告诉给了辛安,道:“直接将消息都吐给他未免显的刻意,让他自己抽丝剥茧的去查,更显真实。” “那几人的安全可有保障?” 唐陌说人家本就是正儿八经的买卖人,来京城就是为了做买卖,经得住查,“且我还暗中派人保护,不会出事。” 辛安叮嘱接下来要密切盯着唐纲的动静,上次唐荣被弹劾后唐纲带着重礼亲自去了一趟欧阳首辅府上,难保不会多几分小心,“你去和母亲通个气,让父亲这段时间莫要闲着。” “另外祖母在外住了有些日子了,该回来了。” 得要让唐纲忙起来,让他无暇顾及外面的事。 唐陌点头,很快就去了前院,随着天气转凉,药膳坊的生意重回了去年刚开张时的紧俏热闹,今晚唐纲在药膳坊起吃酒,已经早早派人回来知会过。 唐陌到的时候王氏正在和罗姨娘说话,见她来罗姨娘便起身告辞,王氏笑着让唐陌坐下,“今日下面送了几样野味来,你媳妇不要,你可想吃点儿?” 唐陌摇头,说野味也就那样,他兴趣不大,“我来是有事要回禀母亲。” 平秋带着人退了出去,唐陌在王氏耳边一阵低语,王氏点头,“外头事忙,府中的事你莫要担忧。” “天气转凉也该接了你祖母回来,也是你一片孝心。” 唐陌笑着点头,“要辛苦母亲了。” “应该的。” 母子俩相视而笑,等晚上唐纲回来的时候王氏就说起了老太太,说天气转凉,老太太带的衣物也不是很多,该去接了。 唐纲担心老太太回来知道府中的事身子会受不住,王氏叹息,“总不能让老太太一直住在外面,老太太迟早会知道的。” 唐纲有些犹豫,到了这个时候又想缩起来,让王氏自行定夺,“到时候你好好的母亲说,别让她老人家动怒。” 王氏心头冷笑,到时候老太太昏过去还不得怪罪到她头上? “还是侯爷亲自去说吧,我和老大终究是隔着一层,此事我来说怕是老太太会多想,侯爷是老太太亲子,有些话老太太和你说起来也方便些。” 唐纲一时语塞,“此事...” “此事侯爷去说最为恰当。“ 王氏半点不让,唐纲不得不点了头。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次日午时未到老太太自己回来了,王氏得到消息忙去府门迎接,扯出笑来,“昨晚才和侯爷商量好让老二去接了母亲回来,天气凉了,担心母亲在寺中住着不舒坦。” “母亲小心台阶。” 老太太停下脚步,眼中带着怒气,“我若不回来,你们是不是什么都不让我这个老婆子知晓?” “母亲这话从何说起啊?” “你心里清楚。” 老太太并未直接回春荣堂,而是到了前院正堂,坐下后冷眼看着王氏,“府中发生了这样的大的事,你们是一点口风都不透露,打算将我老太婆瞒到死?” 甘露出声人提醒王氏,“昨日有香客在寺中上香,说了些关于侯府和陶家的事,涉及到大少夫人,老太太听后心里着急,这才一早赶回。” 王氏恍然,略微福礼,“母亲息怒,并未有意要瞒着母亲,实在是此事不便出口。” “昨晚已和侯爷商议,等接了母亲回来会由侯爷亲自向母亲说明缘由。” 说罢转身,“来人,立刻去请侯爷回来,就说老太太回来了。” 又对老太太道:“母亲万不要心急,一切等侯爷回来便都知道了,今日一早儿媳已命人将春荣堂上下洒扫干净,母亲一路辛苦,先回去歇歇吧。” 说完也不等老太太拒绝,直接吩咐甘露,“送老太太回春荣堂,救心丸可还有,等老太太歇息片刻服侍老太太用一粒。” 老太太不满意她的强势,一听‘救心丸’心里更不舒服,“何种大事,需要救心丸?” 王氏道:“母亲就听儿媳的吧,侯爷和儿媳当时也都用了,儿媳和侯爷不告诉母亲是希望母亲身体康泰,长命百岁,救心丸也是一样。” 第542章 让人看不懂的老太太 老太太带着怒气而回,和寻常婆母那般,遇事舍不得埋怨儿子,总是下意识去责怪儿媳妇。 但王氏并没像往常那般将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且态度强硬,老太太瞬间就猜到事情可能比她听到的还要严重,且还和王氏无关。 又有甘露在一旁打圆场,婆媳之间那点剑拔弩张很快消弭于无形。 “事情竟如此严重?” 王氏道:“等侯爷回来母亲便会知晓,万望母亲保重自己,侯府再经受不住任何的波澜了。” “甘露姑姑,送母亲回去吧。” 甘露上前搀扶着老太太起身,老太太也不再追问,神情凝重的离开。 王氏并未去送,只等老太太离开后便吩咐府医做好准备,万一老太太被刺激狠了需得及时救治。 头顶的天不知道何时飘来好大一片云层,黑压压的,瞧着是要下雨,王氏幽幽叹气,也不知道侯府头顶的这片天何时才能放晴。 想来...应该快了。 老太太回了春荣堂哪里可能歇着,当即叫了人来询问,可惜内情除了唐陌夫妻就只有唐纲和王氏知晓,下面的人无论怎么问也都枉然,他们知道和外头人说的没什么差别。 偏老太太不相信,不相信陶氏会自戕,还被什么陶家老太太的魂迷惑了,简直无稽之谈。 甘露想劝又劝不住,只希望真相不要太刺激老太太,默默地转身去准备好了救心丸。 唐纲已经是近期第三次被王氏喊回来,前两次都没什么好事,这次是更没有,想着要说的那些话脸色就不好看,怨王氏不能替他分忧。 他前脚踏入侯府的大门,后脚辛安就得了消息,吩咐春阳将库房里的老参拿出来备着,她怕救心丸都顶不住,就看唐纲是选择全部说,还是有所保留。 “你说吧。” 春荣堂,老太太已经服下了救心丸,唐纲欲言又止,最后重重叹息,“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待老大回京后重新给他相看一门亲事就是,母亲实在无需担忧。” “尘埃落定?” 老太太冷眼看着他,“老大媳妇的死没有蹊跷?” 她已经想过很多可能,甚至怀疑了王氏。 “并无蹊跷,一切都已经查清,母亲不必为她感到惋惜,都是她咎由自取。” 唐纲是真怕老太太倒下,并不愿意说出实情。 老太太让甘露出去守着门口,叹息一声,“都说不聋不瞎就当不好老人,我已经尽量让自己聋了、瞎了,但发生这样的事情却没有不追问的道理,我的身子没你想的那么弱,你总不能让我以后下去见了你父亲也是糊涂鬼?” 唐纲半晌没说话,最终还是告诉了老太太,“陶氏与人有染,几番厮混,侯府容不得她。” “一切都是儿子和陶家商议后的结果。” 老太太眼前一黑,“是谁?” “以前的南广郡王,如今的慎国公。” 唐纲深吸一口气,“母亲,此事已了,皇上也不让再追究,不光彩的事没必要提及,儿子总要为老大考虑。” 老太太不明白,陶怡然怎么会认识南广郡王? 唐纲又将平顺伯的事说了,至此老太太没有再说话,而是挥手让唐纲离开,唐纲不放心,老太太道:“我想静静,你放心,不会有事的。” “就算是为了侯府,我这把老骨头也不会轻易倒下。” 唐纲神色凝重,回房后就是一阵长吁短叹,交代王氏明日早点去请安,若是察觉不对要立刻请大夫,多陪着开解一二云云。 王氏心中冷笑,上下嘴皮子一张一合孝心全有了,既然如此孝顺为何不能亲自去? 这一夜,老太太盯着老侯爷当年留下印章看了一夜,一个伯爵就敢算计侯府的世子的夫人,一个郡王能直接染指,让老太太一点点的明白过来,没了老侯爷的侯府,早已没了当年的威势。 唐纲没能延续侯府荣光。 这一年多以来的事桩桩件件的浮现在脑海,从未有过的清晰,唐纲不行,唐荣又可以吗? 次日一早甘露才发现老太太精神不太对,满心担忧。 王氏还是早早的来了,无关唐纲的孝心,只是念在这么多年老太太对她的照拂。 人无完人,若是都盯着对方不好的地方,日子又该怎么过? “昨日你选择闭口不言是应该的。” 老太太本也不是刻薄之人,见王氏也带着憔悴之色,便道:“是母亲让你为难了。” 王氏福礼,“多谢母亲体恤。” 老太太苦笑,“原本也是怨你的,谈不上什么体恤。” “老二最近如何?” “挺忙的。” 王氏说廖直已经出发去了西北,北衙军好些事都落到了唐陌头上,比以前忙了不少,“那小子有心气,想要自己争一份前程,自是要吃些苦的。” 老太太总算是得到些许欣慰,“有心气是好事,想要有一番成就哪有不吃苦的,你将他教的好,这些年府中也委屈了他,他虽嘴上有些抱怨但却没做过什么有损侯府声望的事,足以说明他心性好,识大体顾大局。” 王氏不明白老太太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便想着转移了这个话,“老二夫妻遇事有商有量,她媳妇比他稳重些,相处这一年多以来变化的确挺大,您莫要担心他,倒是您,身子要紧。” 老太太露出了笑,“我这身子养了这么些年,我是心里有数的,你们都放心,三年五年还能活。” “行了,你忙去吧,我歇歇。” 王氏有些猜不透她的想法了,再三确认她没事才出了门,等人走后老太太又是一脸疲态,甘露上前搀扶着她,“去睡会儿吧,您这个岁数,哪里能熬整宿。” 老太太道:“不算白熬,有些事也算想明白了,你也别担心,一时半会儿我还死不了。” 辛安的老参白准备了,老太太无事自然让人松一口气,但老太太的态度又着实让人猜不透。 这日辛敞父子领了鸿胪寺译官的差事,虽不是多大官,也没什么权,但也算是勉强端上了朝廷的饭碗,激动的父子俩在辛宅设案桌祭拜祖宗,案桌上的祭品多的让唐陌看了咂舌,那头磕的格外响亮...... 第543章 世子可能保不住了 辛家今年可谓是喜事连连,先是辛宽协助慈善捐款有功,得了皇上的恩赏; 后有辛桓带着族中兄弟协助谨王世子做慈善募捐,第一批捐款的已经送回京城; 如今辛敞父子又得了为朝廷效力的差事,除了自身的本事外活着的人要道谢,下面的祖宗也不能忽视。 如此三喜之下,既是祭祖宗,那必须要隆重。 唐陌去凑了热闹,回来比划着的祭品的丰盛,“牲畜就有好些,海货摆了三排,燕窝摆了六个匣子,酒几坛子,还有别的林林种种好些东西,摆下半个院子,二叔是不是太激动了。” 辛安道:“那不是挺正常的嘛,没有文采和功名,只靠着糊口的本事就到了好多人梦寐以求的位置,都不晓得辛家的祖宗在下面使了多大的力气,该表示的时候哪能吝啬。” “这也就是二叔一家在京城,若是族中祭祖,这点祭品是远远不够的。” 当真是一方水土一方风俗,唐陌颇为感慨,随即又笑道:“想想也是,都保佑儿孙如此富贵了,若是儿孙来祭拜就一碗肉一只鸡,也说不过去。” “我今日给二叔送了几个人过去,从那些老兵的后代里挑的,也有廖直下面的人,汪郎将也给我送了两个来,都是些体格健硕能吃苦的。” 这回换辛安惊讶了,“怎的各处都有人?” “你当这些人很容易找到个糊口的活儿?” 唐陌说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尤其是带兵的武将更难,想要人家关键时刻出力,作为将领的就得时时想着收买人心,处处施恩,然有本事的人多吃饭的碗却不多,就得想法子。 “二叔也需要人手,各取所需罢了。” 辛安点了头,“汪家那里我一直让南风负责,你得空的时候也要多盯着些,还是那句话,事情都是汪家在办,我们多出点钱是应该的,莫要在小钱上计较。” “我知。” 唐陌现在的日子可谓是十分充实,白日里忙着差事,还要抽空盯着赵通的进展,在他进展不顺的时候偷偷给他喂点消息,给点线索。 到了傍晚还要赶回来陪辛安散步,和他尚未出生的孩子说说话,偶尔还要在天黑之前出门去应酬一番,唐纲想要见他一面也是不容易的。 “侯爷,二公子今日晚上在药膳坊吃酒,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张管事躬身站在书房内,呈送上一封书信,“这是松阳县的人送回来的,请侯爷过目。” 赵通早前弹劾了唐荣,唐纲亲自拜访了欧阳首辅,人情世故之下欧阳首辅也没有要盯死唐荣想法,只是让唐纲自行处理,让唐荣收敛,若有苦主该赔偿就赔偿,只要不再闹出什么事,也不会再有人弹劾他。 唐纲不仅有书信去松阳县,还派了人去,眼下他的人已经到了,还查清楚了唐荣在当地的所作所为。 信上说当地官员争相巴结唐荣,唐荣对下面的孝敬来者不拒,衙门后院美人无数,奢华至极...... 微微抖动的信纸将此刻唐纲的内心表露的彻底,他想过赵通不是无的放矢,一定是唐荣做了什么留下了把柄,可怎么都没想到那个混账居然敢如此大胆。 张管事没吭声,只是静静地站着,过了好久唐纲才开口,“告诉下面的人,将隐患都清理干净。” 张管事欲言又止,想说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想要清除隐患是不可能的,当地官员打着唐荣的名义横征暴敛,上千户甚至是更多的百姓受到了压榨,苦主无数。 压榨出来的好处一半进了那些官员的腰包,罪名可都是唐荣来的担着,看出他的犹豫,唐纲问,“你想说什么?” 张管事还是将自己知道的事说了,很多事即便不是唐荣亲自去做的,也是在他的授意和默许之下,唐纲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咬牙切齿,“这个逆子。” 张管事拱手,“侯爷,虽然梧州的几位大人和侯爷有些交情,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旦有人想要查,松阳县可以说处处是证据吗,还要早做打算才好。” 最好的法子就是将所有罪证全都推在下面那些官员身上,唐荣最终落个失察之罪,再有唐纲斡旋就能干干净净的回京。 但这其中一旦出岔子,只怕会适得其反。 “侯爷,要有苦主才有案子,有了案子才能去查。” 唐纲深吸了一口气,“你先下去吧。” 张管事转身离开,出了门幽幽叹气,目光落在了秋实院的方向。 他提醒,是因和唐纲多年的主仆情谊,唐纲动手,侯府最后只怕也不能善了; 若是不动手,他有很强烈的预感,世子可能保不住了。 唐纲一脸凝重的坐着,眼下只希望唐荣能聪明些,莫要让人抓住了把柄,更希望赵通识时务,莫要咬着唐荣不放。 然而,无论是他还是欧阳首辅都错估了赵通作为言官想要替皇上监察百官的决心,面上答应了欧阳首辅,暗地里却在收集证据,相信只要再经过几次‘机缘巧合’的线索之下,松阳县百姓在唐荣的治理下苦不堪言之事就被他知道的七七八八。 转眼就到了南罗使臣回去的日子,朝廷派了五百兵马随行,见到那五百戴甲兵士威风凛凛的模样,南罗使臣激动的跪下朝皇帝磕头,用辛诚教给他们的话叩谢了皇帝,而后又是一阵叽里呱啦的输出。 都不用辛敞父子翻译都晓得他们是在歌功颂德。 皇帝笑眯眯的,亲切的朝他们挥了手,心里巴不得多些有矿的蛮夷来哭着喊着要将矿脉送给他,南罗人不懂其深意,激动地呱呱呱,离开京城的时候还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几人叽里呱啦的说着皇帝是心胸宽广的君主,有了这些威猛的神军,他们一定能把那些可恶的敌人赶走。 又叽里呱啦的说要好好表现,争取伟大的大乾皇帝能答应让他们也加入大乾,成为伟大天朝的子民。 辛敞悄声将这些使臣的话告诉给了随行将领,将领笑的很大声,决定到时候对他们要温和一点,怪可怜的。 随行的队伍后面还跟着好几家商户的车队,这些商户都跟辛家有往来,这回是跟着去南罗做买卖,势要在南罗的土地洒满大乾的百姓。 第544章 扰乱唐纲计划失败 “辛家在侯爷的提拔下那是节节高升,能跟着侯爷实乃辛家的福气。” 目送南罗使臣的队伍离开,有人笑着巴结唐纲,毕竟在外人眼中,辛家的今日都是唐纲的功劳。 唐纲笑了笑,“也是辛家人自己有本事,本侯只是为朝廷引荐人才罢了。” “这天下有本事的人和其多,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无侯爷提携再有本事也无今日风采。” 这话唐纲听的舒心极了,在他心里,无论是辛安还是唐陌出门行走打着的都是侯府的旗号,仗的是他唐纲的势,偏如此简单的道理两人都理解不了,让他失望。 赵通的目光几番落在唐纲身上,唐纲也主意到了他,笑着朝他走去,“赵大人看了本侯好几眼,可有指教?” 赵通拱手,“下官不敢。” 唐纲扫了他一眼,“小赵大人能有今日殊为不易,幸而熬出了头,有首辅大人提携指点,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前程广阔,万望赵大人莫要行差踏错。” “下官多谢侯爷提点,然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下官只有恪尽职守方才能不愧朝廷,无愧于心。” 唐纲眸中一冷,复又扯出笑来,“赵大人有志气。” 赵通拱手笑着,唐纲抬脚就走,转身就命人去盯着赵通,参他唐纲的儿子,也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赵通走在最后面,他虽已将情况摸的七七八八,但却没有苦主,若无原告苦主,亦无铁证,光靠三言两语就想定唐荣的罪,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的使臣的队伍才走出京城不远,远远的就看见一群黑压压的人朝着城门口来,怪渗人,“什么东西?” 队伍被迫停下来驻足观望,左右的行人也好奇的停下了脚步,等那群人走近了才发现竟是一个个面皮发黑的卷毛人。 “都是人啊,还以为穿的黑衣裳,怎么的浑身都这么黑?” “矿里出来的吧,这黑的也太过了些。” “哟,眼白和牙齿还挺白......” 辛敞看了,笑着对随行的将军道:“是昆仑奴到了。” 昆仑奴才朝中各家耳中不算稀奇,多多少少听说过,但随行的这些将领不知道啊,辛敞少不得要介绍一下,说这些都是海外商人送来的奴隶,“那些人打败一个国家,占领他们的土地,而后贩卖这个国家的男人,这些黑人力气大老实,干活勤勤恳恳,十分好用。” 他自己还订了好些,好在这昆仑奴已经被调教的差不多,方达去领了人后再调教几日就能用。 随行的将领姓袁,袁家也出过几个将领,他兄长这个时候都还在西北的战场上,知道辛敞身后还有侯府,对他自然多了两分客气,“本将瞧着这些昆仑奴高大魁梧,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用起来不担心他们造反?” 辛敞道:“将军不知道,这些昆仑奴可不便宜,一个人
相关推荐: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弟弟宠物
虎王的花奴(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乡村透视仙医
恶蛟的新娘(1v2)
红豆
树深时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