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和悔恨。 今天李承乾喊她的时候她若是留下,现在的情况或许就不同了。 李承道为之哑然,但是也能理解,毕竟李承乾还只是孩子,受到失败的打击后母妃也不理会他,一时想不开自尽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李承乾,李承道只是当做熊孩子而已,并没有将其视为威胁,也谈不上什么厌恶,现在李承乾死了,反倒让他有种莫名的孤独感。 皇室的正统后裔,能够有资格竞争皇位之人,就只剩下他一人了。 “等等,就剩下了我一人?” 李承道心里一惊,然后下意识地看向了贾诩。 贾诩被李承道忽然一盯,直接就吓出一身冷汗,脸上笑容都有些僵硬了。 不过好在李承道很快就收回了目光,令他松了口气。 “应该没发现吧?” 贾诩心里有些不确定地想道,这次的计划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有自信瞒过李承道在内的所有人。 李承道收回目光后,看了长孙无垢和李承乾的尸体一眼,然后对长孙无忌说道:“丧葬一事就由长孙先生你来负责,将他们父子二人葬于一处,共入皇陵。” “规格……就按亲王之礼吧。” 李承乾已经被李渊给降为恒山侯了,但是李承道依旧决定按照亲王之礼葬他,并且保持恒山王的名号,算是他最后能给予李承乾的宽容与慈悲了。 “多谢太孙殿下。” 长孙无忌心中感动,朝李承道行了大礼拜谢。 “嗯,王妃节哀顺变,莫要伤心过度,孤还有政事要处理,就不久留了。” 李承道安慰了长孙无垢一番后,就要离开这里。 他对李承乾也谈不上什么堂兄弟的感情,只是吃惊于李承乾的自杀,担心是有人谋杀才过来看看的。 现在确认不是,他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不过在离开之前,他淡淡对贾诩说道:“文和你过来一下,孤有事要问你。” 贾诩浑身一震,眉毛顿时便耷拉了下去,轻叹一声后应道:“是,殿下。” 说罢便跟在李承道身后一起走出了书房。 “真是苦也……”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贾诩感慨:太孙才是真毒士 贾诩一直跟着李承道来到了王府后花园的凉亭里。 在凉亭的石桌上,还摆着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正是今天中午长孙无垢过来给李承乾送的菜食,只不过因为放的时间太长,早已经凉了。 “坐吧。” 李承道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然后对贾诩说道。 贾诩微微欠身,恭敬回答道:“臣不敢。” “不敢?” 李承道瞥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孤看你倒是胆大的很啊!李承乾之死是不是你干的?” 贾诩闻言愕然地抬起头,满脸无辜之色道:“殿下您可不能无故冤枉臣下,李承乾是自杀的,臣可没有杀他。” 李承道冷笑一声:“你没有杀他,意思就是说他的死的确和你有关系对吧?” 被李承道抓住破绽,贾诩有些哑口无言,因为他不敢否认,要是否认的话那就成了欺君了。 至于他刚刚说自己没杀李承乾,是因为他真的没杀啊。 感受到李承道审视自己的目光,贾诩便知道瞒不下去了,叹了口气后拱手道:“臣自认为做得十分隐秘,殿下是如何察觉臣和此事有关的?” 李承道瞥了他一眼,说道:“知道李承乾想要杀孤的人不多,而有动机又有手段能天衣无缝地杀死李承乾的,除了你以外还有谁?” 李承道若死了,那么唯一有资格继位的就是李承乾,而同理,李承乾若是死了,那么就不会再有任何威胁到李承道皇位继承的存在。 李承乾刺杀李承乾一事,知道此事的唯有当日在场的那些人。 李渊不忍心杀李承乾,冯立还有那些将士虽然想杀,但是他们要是动手就是直接一刀砍了李承乾了。 剩下有可能的人就只有贾诩还有长孙无忌。 贾诩是他账下谋士,动手为他解决威胁很正常,而长孙无忌则是可能为了保护长孙家族而动手。 不过因为李承乾自杀一事透着古怪,同时还有让他非常熟悉的一种感觉,那除了贾诩就没有别人了。 虽然不知道贾诩是如何设计杀的李承乾,但是他可以肯定绝对和贾诩有关。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贾诩一脸吃了苍蝇一般的神色,许久之后才说道:“殿下如此重视臣的能力,臣甚是惶恐。” 因为自身能力过强而被李承道怀疑,贾诩不知道是该自豪还是该郁闷。 但是李承道既然已经看了出来,他再隐瞒也没有意了,直接拱手道:“确实是臣唆使李承乾自杀的……殿下仁孝,因为陛下的原因不想杀他。 诩身为臣子,理当为殿下考虑。擅做此事,请殿下治罪。” 贾诩直接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了。 李承乾虽然年少聪颖,称得上是神童,但是他怎么可能斗得过被称为毒士的贾诩。 贾诩在观察了李承乾一阵后,便迅速把握住了李承乾的心理,并且利用长孙无垢惩戒李承乾的举动,在关键时刻用一句话就给李承乾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狠狠来了一刀,让他崩溃自杀。 整个过程丝毫没有留下痕迹,堪称完美犯罪。 即便是李承道听完贾诩的计划后也是一阵震惊,贾诩要不说,打死他也猜不到他是如何逼死李承乾的。 “玩心理的果然心都脏。” 李承道忍不住想起了前世的一句著名名言,他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何为诛心。 而在震惊震惊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愤怒,李承道冷冷说道:“孤将暗影卫交给你来统领,你就拿来这么用?” 自突厥围困幽州城后,李承道便意识到了一支有能力迅速传递消息、侦测情报的隐秘组织的重要性。 因此他成立了暗影卫,负责暗杀、侦查、传递军情等任务,而打造暗影卫的任务则是交给了贾诩。 直到来到长安城后,暗影卫方才形成了雏形,那几个仆役正是暗影卫所假扮的。 “臣、臣只是觉得李承乾留不得,此子狼子野心,现在若是不除,未来必成祸患……” 贾诩吓出一身冷汗,低头说道,但是他还没说完李承道便打断了他。 “孤既然都决定不杀他,你觉得孤会担心他成祸患?简直是笑话!” “而且你计杀李承乾便是让孤违背了诺言,你把孤置于何地!” “贾诩,你知不知道你已经越界了?” 李承道一阵恼火,声音里也充满了冷意。 他恼火的不是贾诩杀了李承乾,而是因为贾诩的越界行为超出了身为一名臣子的本分。 身为臣子,永远不能代替君主做任何决定,这便是底线所在,若超出了这条界限,那么无论这名臣子多么受重视,迎接他的也只有死亡这一条下场! 贾诩所为固然是为了他好,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李承道觉得自己有必要敲打一番贾诩了。 而听到李承道的这番呵斥后,贾诩二话不说直接跪了下去,深深低头道:“臣知罪。” 不做丝毫辩解。 李承道盯着贾诩看了许久,这段时间对于贾诩来说简直度秒如年,煎熬无比。 良久之后,李承道方才收回了目光淡淡地说道:“念在你一心为孤,此番孤就不治你死罪了,但是活罪难逃。” “孤罚你去岳飞账下帮他做杂事三日,听明白没有?” 听到这个惩罚,贾诩猛然抬起了头。 但是不由他任何辩解,李承道便丢给他一个戏谑的目光,然后直接起身离开了后花园。 贾诩一脸生无可恋地跪在地上,喃喃自语道:“太孙殿下您才是真毒士啊…太狠毒了……”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渊的天伦之乐 李承道给贾诩的是算不上惩罚的惩罚。 贾诩计杀李承乾是一心为了他考虑,他总不能真的将贾诩给杀了。 让贾诩去岳飞账下做杂务三日,这对别人来说可能什么都不是,但是对贾诩来说着实是惩罚,比李承道撤了他的职权更让他难受。 贾诩已经想象得到岳飞那强忍笑意指挥安排他做杂活的样子了。 一想到那个场景,他的脸就忍不住黑了,这必将会是他再岳飞面前一生洗不掉的黑料。 李承道离开之后,一队负责保护贾诩安全的暗影卫便来到了两题 他们见到贾诩跪在地上脸色难看的样子,不由得吃了一惊。 “贾大人,殿下他知道了?” 一名暗影卫有些惊疑不定地说道。 贾诩所做的事情,他们身为贾诩的手下,自然都是一清二楚。 “嗯,殿下罚我去白袍军营里做三日杂活抵罪。” 贾诩叹息了一声,起身拍了拍袍子下摆的灰尘,无奈地说道。 听到贾诩的话,一名暗影卫不由得有些愤懑地说道:“殿下可真是过分,贾大人杀李承乾完全是为了殿下好,殿下居然还惩罚贾大人……” 暗影卫虽然是李承道授命成立的,但是却是由贾诩一手挑选组建,所有暗影卫对贾诩都非常尊敬,所以这名暗影卫听到李承道惩罚贾诩的安排后,方才忍不住抱怨。 然而就在他为贾诩感到不平的时候,他发现周围的同袍全都低下了头。 这名暗影卫下意识地看向了贾诩,然后他便对上了一双阴冷至极的眼眸。 “贾、贾大人……” 被贾诩阴冷的目光盯着,这名暗影卫心里忍不住升起一股彻骨的寒意。 贾诩眼帘低垂,十指交叉,淡淡说道:“拖下去,处理了。” 声音平淡,却不容置疑。 两名暗影卫不假思索,马上就将这名出言不逊的暗影卫给直接打晕,然后直接拖了下去。 “我在此重申一件事情。” 贾诩来到了石桌旁的凳子坐了下去,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在桌子上轻点,看着剩下的五六名暗影卫淡淡开口了。 “暗影卫,从来都是殿下的,而不是我贾诩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必须忠的是殿下,哪怕殿下无故杀了我,我也不需要你们为我感到不平,因为我们是臣下。” “若是有人忘记了这一点,以为暗影卫是我贾诩的而对殿下出言不逊或者有了不臣之心,那你们最好将这些心思都给深深埋在心里,不要被我发现了,否则……” 贾诩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目光却从在场每一名暗影卫的身上扫过,令他们浑身颤抖不已,全部都跪了下去。 他们都知晓贾诩的手段,今天这个暗影卫被下令直接处理掉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不用遭受折磨。 “起来吧,大家都是为殿下办事,尽心尽力就好。” 贾诩蓦然换上了一张和善的笑脸,然后起身离开了。 暗影卫们这才松了口气,纷纷起身跟在贾诩身后一起离开。 …… 其实贾诩对于李承道对他的惩罚根本没放在心上,反而颇为高兴。 这次他看似惹怒了李承道,过了君臣界限,让李承道感到不快,但实际上这却是好事。 李承道未来肯定是要登基称帝的,而身为帝王,需要的是一个光明伟岸的形象,有些事情是不适合李承道去做的,或者说他不想去做的事情。 比如说这一次,李承道虽然是真的不想杀李承乾,但在他贾诩看来,为了永绝后患,李承乾就必须要死。 而既然李承道动不了手,那么就由他这个做臣子的代劳,或许会惹得李承道一时不高兴,但未来对他只会更加器重,并且委以重任。 谋士谋士,为君主谋,也要为自己谋身,若是连自己的未来都谋不到,何谈为君王谋天下? 想到这一点,贾诩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前往白袍军营的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嘛,虽然是丢脸了些,但为了未来考虑,忍受那岳武夫一时羞辱也无不可。 …… 李承道在处理完李承乾这边的事情后,便一路返回了皇宫。 李承乾身亡,这件事事关重大,他需要亲自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渊。 来到临湖殿时,李渊正陪着顺儿玩耍,祖孙两人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皇祖父。” 李承道对李渊行礼道。 “二哥哥!” 见到李承道,顺儿马上就无情地抛弃了李渊,扑过来抱住了李承道的腿。 李承道一脸无奈之色,蹲下去捏了捏顺儿的小脸蛋,然后笑道:“二哥要跟爷爷谈事情,待会儿再陪顺儿玩好不好?” “好!” 顺儿脆生生地答了一举,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开了,一众宫女太监们在后面急的直追。 “慢点儿!郡主您小心!哎哟喂——” …… 看着因为顺儿跌倒而手忙脚乱的太监们,李承道和李渊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笑容。 “坐吧承道。” 李渊收回目光,对李承道说道。 李承道没有矫情,直接坐了下去,然后笑着道:“皇祖父现在有顺儿陪伴,气色都好了不少。” 李渊闻言吹胡子瞪眼道:“那丫头都快给朕内库里的宝贝给搬光了!说要全部带回去给你,你回头可都得给朕全还回来。” “那可不行。” 李承道哈哈大笑一声。 聊了几句后,李渊方才询问李承道此番的来意:“你不是很忙么,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找朕了?” 听到李渊的话,李承道的笑容渐渐消失,沉默了一会儿后,才开口道:“李承乾死了。”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渊欲禅位 “李承乾死了。” 李承道说出了这句话后,李渊脸上的笑容顿时便僵硬了,整个凉亭里都陷入了一片沉默。 “怎么……死的?” 许久之后,李渊才开口问道,语气一片苦涩。 骤然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他能保持镇静已经很不容易了。 “是自尽而亡。” 李承道回答道,并且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但是他最终还是隐瞒了贾诩的所作所为。 贾诩再怎么说也是他的心腹谋士,这种事情既然都已经发生了,那就没必要再说出来,免得李渊对贾诩心生怨恨。 听完李承道的话后,李渊怔立许久,方才怒其不争地说道:“这个孽孙,学谁不好非要学他那父王!” 儿孙两人齐齐落得一个自尽而亡的下场,李渊心里可想而知有多么难受。 “或许这便是命吧。” 李承道摇了摇头,虽说觉得有些惋惜,但是却并不同情,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皇祖父,关于李承乾的规格葬礼,我擅自决定恢复了他的恒山王爵位,并且将他和李世民一起葬入了皇陵。” 李渊闻言吃惊地看了李承道一眼,然后唏嘘道:“那孽子若是有你一半的心胸,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唉。” 李承道已经展现出足够的宽容了,两次饶过李承乾的性命,此番还让李承乾得以和李世民一起入皇陵,这是极大的仁举。 李承道只是笑了笑,不以为意,他的观念是和这个时代的人有所不同的,在他看来去和死人去计较什么? 李渊望着越发显得成熟、气度不凡的李承道,忽然问道:“承道,你现在想不想登上皇位?” “什么?” 李承道被李渊如此突兀的问题给吓了一跳,回过神来后直接起身,在李渊面前跪了下去,正色道:“皇祖父尚且健在,龙体安康,孙儿岂有这种想法?” “若皇祖父要重新执政,孙儿马上就将军权以及政权全部移交给祖父,绝无半点留恋。” 李承道的语气十分坚决,而且回答的没有半点犹豫。 他虽为储君,但在皇帝还健在的情况下就表现得窥觑皇位可是大忌。 “承道你误会了,朕不是想重新执政,而是真的想要退了。” 李渊伸手将李承道从地上扶了起来,叹息了一声。 他将目光投向了临湖殿外的胡泊,目光有些飘忽地说道:“朕这一生,糊里糊涂地就起了兵,然后成了这皇帝,连朕自己都没想到能成功。” “这大唐江山,都是建成世民还有秀宁他们打下来的,朕的功劳微乎其微,空有个开国皇帝之名,但实际上朕有多少本事朕一清二楚。” “朕时常都觉得自己无能啊,为何一定要当这皇帝呢?想当初他们兄弟三人之间的感情多好,就因为争这一个破皇帝位置,手足相残,相互屠戮,这真的……值得吗?” 李渊的这一番话,让李承道心中大为震动,他吃惊地看向了自己这位皇祖父,却发现他脸上已经布满了浊泪。 见到李渊的模样,李承道心有不忍,忍不住轻声开口安慰道:“皇祖父……” 李渊拭了拭脸上的泪水,笑着说道:“承道啊,你勇武非凡,不下元霸,仁德不亚于你父,你有足够的能力成为这大唐的帝王。” “而只有将这大唐江山、这万万大唐百姓托付给你,朕才放心。” “朕真的……累了。” 李渊的话说完后,李承道陷入了沉默之中,心中五味陈杂。 他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成为皇帝,但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快得让他竟然生不起丝毫的高兴之意。 望着李渊带着期盼和疲倦的眼睛,李承道嘴里拒绝的话语,最终还是变了。 “孙儿……遵命。” 李承道朝着李渊大拜而下。 李渊这才露出了笑容欣慰地拍了拍李承道的肩膀。 …… 三日之后,李渊重新召开了早朝。 自李渊被李世民软禁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亲自主持过一次早朝,全部由李世民这个监国来把持。 而长安城破后,他的身体也一直不怎么好,加上有李承道在,他也就干脆将国事都交给了李承道来负责。 所以这次早朝,是他阔别一年多以后的所召开的第一次早朝。 朝中百官听闻一直居于深宫的李渊突然要召开早朝后,也隐隐从中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因此次日早朝,除了那些被肃清之后还没来得及填补上的官位空缺着,其余文武百官一个不剩全部到齐。 太极殿内。 李渊端坐龙椅上,将目光投向了台下的文武百官。 随着太监唱礼,百官纷纷拜倒,口中齐声高呼道:“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李渊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来主持好他的最后一次早朝。 “今日朝会不谈政事,朕要宣布一件事情。” 李渊的第一句话,便吸引了所有人大臣的注意力,只见李渊正色道:“朕在位十一年,十一年以来日日为国事操劳,但随着年事渐大,终觉力不从心,精力大不如往。” 说到这里,众臣众渐渐有人瞪大了眼睛,一个个长大嘴巴,纷纷将目光看向了站在文武百官最前面的那一道挺拔的身影,全都意识到了李渊接下来要说什么。 “太孙李承道南征北战,平内乱,灭突厥,封狼居胥,功冠大唐!足胜帝王之位,有怀帝王之才!” “今朕决定退位让贤,将皇位传于太孙李承道,即刻起昭告天下!” .. 第一百五十八章 登基前夕,各方云动 李渊在早朝上宣布将要禅位给李承道的消息,就像是一块大石头砸入了平静的湖水里,瞬间便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以长安城为中心,这个消息迅速朝着大唐全境辐射而去,传达到了大唐的各个州郡县里。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大唐百姓,都由衷地感到兴奋! “太孙殿下登基!我大唐之幸!” “有了太孙殿下作为我大唐皇帝,我大唐定能开创万世难有的盛世!” “太孙殿下万岁!” …… 李承道如今在大唐百姓心里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比之未发动叛乱之前的李世民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有百姓都期待着这位不满及冠之年就展现出惊才绝艳之资的年轻储君,在登基之后会带领大唐登走到一个何等强大的地步! 帝王易位,新帝登基,这等牵动一国国祚的大事传得飞快,就连正在带领兵力和吐蕃大军交战的李靖也得知了。 …… 剑南道。 有了冉闵和乞活军的帮助,李靖已经带领大军反攻剑南道,并且将剩余的吐蕃大军打得节节败退,失去的土地也不断收回。 魏州军军营之中。 李靖看见从长安城发来的情报之后,眼里顿时浮现激动之色,拳头紧紧地攥了起来。 “殿下终于要登基了啊……” 李靖颇为感慨地说道,李承道是他所认可的君主,而这位太孙如今终于要登基称帝了! “登基大典在下个月举办,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赶回长安参加。” 冉闵皱眉说道。 李靖闻言笑道:“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将所有吐蕃军队全部赶出大唐,然后用囊日论赞的头颅作为殿下登基的献礼!” “好!” 冉闵眼睛顿时一亮,脸上满是熊熊战意燃烧。 …… 大唐东北部,太原城。 “殿下要登基了?!” 罗艺收到情报后,激动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 帅帐里的将领们也全都大吃一惊,显然非常惊讶。 “登基?这是什么意思。” 阿利丹不太了解中原文化,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罗艺哈哈大笑道:“意思就是殿下马上就要成为我大唐的新帝了,我等何其有幸能在殿下麾下,见证殿下登基称帝!” 阿利丹闻言也非常震惊,随后有些踟躇地说道:“可殿下登基,我等也无法前去庆贺,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按照突厥的习俗,新可汗上位,所有部落都得献出贺礼的。 “无妨,还有一月时间,我们还剩下单于未收复,这一个月内一定要收复单于,前去为殿下贺!” “不能让殿下登基之时我大唐疆域不完整!” 罗艺语气坚定无比地说道。 现在被高句丽所得的那三州之地,已经在罗艺和阿利丹带领的军队到来后背逐步收复了两地,如今只剩下单于尚未收复。 高句丽的军队并不好打,但是高句丽十分狡诈,并不在意土地的得失,而是只为了掠夺财富。 在见到战力凶猛的泾州军和漠北铁骑到来后,便且战且退。 但虽说如此,高句丽的军队依旧受到了不小的伤亡,完全由突厥人所组织而成的漠北铁骑在与高句丽的战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因为高句丽此番入侵的是步兵士卒居多,完全被漠北铁骑所克制。 听到罗艺的话后,阿利丹用力点了点头,心里一片火热。 他这次一定要用一场大胜取得那位殿下的欢心,为他们残存的突厥人取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 兰陵,萧氏。 萧皇后早就返回了兰陵萧氏,而李承道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放身为李世民妃子的杨妃一起和萧皇后回去了。 李世民自杀身亡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大唐,杨妃当初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沉默良久,最后只是幽幽一叹。 她和李世民只是因为政治联姻才走到一起的,若说感情其实并没有多深,而且李世民独宠长孙无垢一人,其他妃子没有得到多少宠爱。 因此李世民之死,还不如她儿子死的时候带给她的悲痛大。 李承道将要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开后,萧皇后便第一时间找到了女儿杨妃。 “婉言,娘要去一趟长安,你跟我一起去。” 萧皇后神色认真地对杨妃说道。 听到萧皇后的话,杨妃眼里闪过一丝疑惑之色,问道:“母妃你去长安做什么?” 萧皇后没有隐瞒,直接回答道:“新君登基,我兰陵萧氏身为五姓七望之一,必定是要去恭贺的,为娘要随家主一起前去。” “当然娘真正的目标不是这个,你知不知道……那位殿下目前尚无一位妃子。” 听到萧皇后的话,杨妃一双美眸顿时瞪大了,吃惊地说道:“母妃你难不成想要入那位殿下的后宫?这、这怎么可能?” “死丫头!你想到哪里去了!” 萧皇后玉面顿时变得通红,用力揪了一下女儿杨妃晶莹的耳朵,羞愤不已。 “新君登基,必定要立后妃,我挑选了族中身份才貌上佳的女子,打算去寻殿下的母妃,找个机会让她们入殿下的后宫。” “若是能一举拿下后位,那我们兰陵萧氏何愁不兴旺?” 萧皇后解释过后,杨妃才恍然大悟,然后松了口气道:“我还以为母妃你要亲入后宫呢,吓死女儿了。” “不过母妃去长安便行了,为什么要女儿跟着一起去?”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子之服 萧皇后打算去长安找李承道的生母郑氏,把兰陵萧氏的女子送入李承道的后宫里面。 这种事情很正常,门阀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依附皇权、支持皇权,而皇帝也需要他们的支持,两方联姻自然是双赢。 不过杨妃不太明白为什么萧皇后要带她一起去。 萧皇后摸了摸女儿的头,心疼地说道:“这些日子以来一直看你郁郁寡欢,想带你去散散心。” “话说回来,你真的对那位殿下没有怨恨之心了吧?就算有,这种想法最好也要深埋起来,否则可是会给我们萧氏惹来大祸的。” 萧皇后神色严肃地说道。 杨妃苦笑一声,幽幽地说道:“女儿哪里还敢怨恨那位殿下,女儿能活下来就已经是那位殿下的仁慈了。” “恪儿之死……是他命不好。” 听到杨妃的话后,萧皇后才真正放下心来。 杨妃收起心里的伤心之意,然后认真地问道:“母妃,你真的没打算入那位殿下的后宫吧?” “死丫头!” 萧皇后大为羞恼,伸手用力在杨妃头上敲了好几下。 “为娘就算是有这个想法,但为娘如今年老色衰,那位殿下又岂能看得上娘?” “唉,真是便宜族里的那些丫头了,为娘我要是再年轻个十几岁,肯定要去争一下的,那位殿下可真是当世少有的少年英杰啊。” 萧皇后这番话倒是真心话,语气里颇为惋惜。 …… 不只是兰陵萧氏,五姓七望各大门阀听到李承道将要登基称帝的消息后,纷纷都派出代表前往长安。 一方面是为了恭贺李承道登基称帝,而另一方面也是瞄准了李承道后宫里的后妃之位。 李承道如今可是一块香饽饽,若是他们能攀附上这位殿下,那么门阀兴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此外还要大大小小各个家族,以及从大唐各地赶来的百姓们前往长安。 因此登基大典尚未到来,整个长安城城就热闹了起来,来来往往的人比以往多了一倍不止。 …… 登基大典即将临近,李承道可谓是对此感到头疼至极。 原因无他,因为内务局为了给李承道造一套全新的服式以及帝王衮冕,天天拉着他去各种测量。 这是没办法的事,新帝即位,一切仪仗服饰都需要准备完全,帝王的任何物品都是有其相对应的规格的。 李渊在建国时颁布的“武德令”里,其中就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 天子的十四种服装分别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唐因隋制,大裘冕广八寸,长一尺二寸。 衮冕金饰,垂珠十二旒,十二章。衣八章,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 裳四章,藻、粉米,郊祀天地时服衮冕,四旒三章,祭祀日、月时服元冕,三旒无彩章。 种种规定十分繁杂,而且需要贴合李承道自身的体型,若是出了半点差错,那么内务局上上下下都将人头不保。 关乎身家性命,因此内务局哪怕冒着惹李承道不悦的风险,也天天拉着李承道前去试衣,让李承道简直烦不胜烦。 内务局里。 “孤哪里穿的了这么多服饰,做一两套帝袍不就行了,孤还有国事要处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李承道一边黑着脸朝内务局外走去,一边不耐烦地说道。 内务局的大太监直接趴在了地上,抱着李承道的大腿痛哭道:“殿下不行啊殿下!这些都是祖制,一个月时间本就很赶,您要是再不配合,那奴才们的脑袋可就要保不住了啊——” “撒开!孤赦你们无罪!” 李承道额头青筋隐隐直跳。 这个内务局总管太监死活不撒手,大哭道:“再量一套!就一套!” “撒开啊!!” 李承道简直要崩溃了,他宁愿带兵去和几十倍于己的大军厮杀,也不愿留在这里仿佛永无止境一般试衣服。 但是这些内务局的太监跪在地上死活不让他离开,他也是无可奈何。 就在李承道准备直接逃出内务局的时候,一道声音忽然传了过来。 “承道,你在干什么?” 听到这道声音,李承道浑身一僵,顿时抬头看去,然后就看见了他的母妃郑观音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内务局。 当他的目光从郑观音身后的那几名目光躲闪的内务太监身上扫过后,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气得一阵咬牙切齿。 但是礼数不可废,李承道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捉鬼大师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醉情计(第二、三卷)
大胆色小子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鉴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