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天上掉下个蓝魅魅 > 第101章

第101章

镇上,有车就很方便。 既然要去董志成家吃饭就不好空着手去,买点烟酒熟食回来。 晚上一家四口去了董志成家。 董志成的媳妇带着儿媳妇做了一大桌子菜,但是吃饭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另一个屋子吃,这边就留下董志成和董占合陪着一家四口。 对于董占合他们也算熟悉,原来也是村委会的干部,只不过接触不算多。 两口子习惯逮一只羊薅羊毛。 武广旭拿起酒杯跟董志成和董占合碰了一下杯子,“叔,村长,咱一起喝一个!” 三个人喝完酒,武广旭放下杯子,“我想问下咱村龙吟山后面那块地是属于咱村里管还是林场管?” 董志成也放下酒杯看着他,“属于咱村上的,你啥意思?还要淘金子?” “不是,我想出资建一片公墓,您也知道我们这次回来是给我爷爷迁坟来的,现在那块风水破了,山上都是咱村里的祖坟,我想建一块墓地,到时候咱村上的人可以把自家的祖坟都迁到那,不用上山,不管是落葬还是拜祭都很方便。” 董占合看看他,又和董志成相互看了一眼,“在咱村建这种公墓你可赚不着啥钱啊。” 村里的人要是一听说花钱买墓地那肯定比兔子逃的都快。 武广旭摆摆手,“不用他们花钱,免费的公墓,公益性的,但是只限咱村的村民。” 这回董志成和董占合都听明白了。 董志成眉头一皱,“广旭,咱村虽说历史不长,但是也有个百十年了,几百户人家,山上的那些坟地不得也有个几百户啊?这得花不少钱呢!” 金碾子村本来是没有人家的一块荒地,后来闯关东的和一些逃荒的村民越聚越多,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村子,现在全村两三百户,一千多人,加上几个自然屯有个两千来人。 “叔,我知道,我打算先拿出二十万,建一个咱村的公墓,就是不知道这个手续啥的要咋办……” “多、多、多少?!”董占合吓得都口吃了,得亏现在是坐在椅子上,要不他得吓得跄在地上。 董志成咽口唾沫,故作镇定的拍拍他,“都当村长了咋还像没见过世面一样……咳,那个广旭啊,就算建个墓地也不用那些钱吧?” 这两口子现在得多有钱啊? 一出手就是二十万?! 村里谁家有人过世了也就花个棺材钱找人拉山上埋了,这是要整啥样的墓地啊,还要二十万?! “要建就建得好点,像花园那种,先人们住的舒服了到时候咱村子不是也太平么,叔,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董志成咽口唾沫,“是、是这个理……那个,占合啊,你明天就去镇上问问,这个都需要啥手续。” “叔,我知道了!” 董占合擦擦汗,这个他还真不清楚,村上的地都是归村集体所有,那个地方是荒地,平时也没啥用,建了公墓也是为村上人造福,村里人肯定没啥意见。 公益性的,又不是盈利性质,镇上按说手续应该也不复杂。 董志成突然感慨地说了一句,“咱村里现在年轻人得走了一大半啊!” 这走的一大半的年轻人里面有一部分在柳月芽的食品厂上班,一部分跟着张老五干工程,还有一部分在张桂香的工厂里。 年轻人谁愿意一辈子窝在村里种地,日复一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而且东北这种天气,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农闲的时间太多,不出去打工太浪费时间了,但是一出去人就心野了不愿意回来了。 现在才九十年代算是好的了,再过些年,村里的人更少了,也就过年的时候会热闹点。 董占合也叹口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要是再年轻点也去外面闯闯!” 他现在四十出头,要说出去一样能闯出点名堂。 但是这话两口子肯定不会说,总不能把村长也给鼓捣走了吧? 柳月芽看了一下面前的两个人,“村长明天联系一下卖农用机器的地方,我们可以给村里捐几台,到时候由咱村委会安排,村里人有需要的可以过来借。” 董占合有点激动的张着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董志成又拍拍他的肩膀,“月芽既然说了,明天就赶紧去安排!” “我替咱村的老百姓谢谢你们……我……”董占合说着就伸出双手要和柳月芽握握手。 武广旭将他的手拦过去握了握,“不用谢,我们也是金碾子村出去的,也希望咱村越来越好。” “好,太感谢!”董占合和他握完手又想再接着和柳月芽握握手,他就是想表示一下感谢。 董志成直接抓着他的胳膊把手的方向朝向武大勇,没眼力价的玩意儿,没看出来人家不愿意你握人家媳妇的手啊? 武大勇伸出手和他握了握。 等着两个人握完手,董志成直接按下董占合不死心的爪子,“来,咱俩一起敬广旭两口子一杯,还有广旭他爹!” 第561章 把一辈子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这顿饭吃完,董占合和董志成俩人喝得都有点多,武广旭和柳月芽走的时候,董志成又开始吸着鼻子抹眼泪,“你们两口子好人啊!” 董占合在旁边眼睛也红红的,“是啊,有了钱不忘本啊!” 得了,这敢情是老董家遗传吗? 一激动就甩大鼻涕? 一家四口赶紧跟着客气,武大勇拍拍董志成,“老董啊,这都是应该的,没啥啊!” 柳月芽嘱咐着董占合,“村长,明天就去帮忙问下咱村里建墓园的事和联系农用机,到时候我会派人和您这边联系!” “好好!”董占合搓搓手,“我明天就去!” 这种事肯定要提早落实,现在四月末了,农用机早点买回来今年春种就会省不少劲。 一家人回到家,早早的就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武广旭就去接了老黄过来,又找来董占合,在后山看了一片地方。 看完以后,武广旭看着老黄,“黄爷爷,等着手续下来,这里麻烦您再按照八卦方位给设计一下。” 好的墓园肯定都是经过风水师设计的,每一处墓穴所处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包括绿植和水潭。 老黄很客气地点点头,“到时候来找我就行!” 董占合听了心里也高兴,能请到这个怪老头来给看风水,村里人肯定高兴,平时请都请不来呢! 现在他们村以后又多了别的村没有的,响应国家号召,文明殡葬! 临走时武广旭又告诉董占合,“到时候建墓园的工作还需要村长多费心了,工人都从本村找吧,到时候我这边出工钱。” “好好!”董占合几乎是挥泪和武广旭两口子告别。 今天武家人要带着老黄一起去滨市,选一处墓地。 现在滨市的公墓不多,也就两处,建设也还在不断完善中。 到了滨市已经是晚上了,不论看阴宅还是阳宅都要在上午,定了明天上午去选墓地。 吃完饭,两口子征询老黄的意思,最后直接带着他回家住了。 家里的房间反正多着呢! 院子里还有一处小房,把火炕烧热,被子拿过来让老黄休息。 第二天一早,武广旭开着车带着一家人和老黄一起去看墓地,武爷爷和武奶奶自然是选的夫妻墓,武广旭的娘就是单人墓地。 交钱的时候,武大志坚持要付一半的钱,老哥俩差点撕巴起来。 李采莲在一旁拉着武大勇,“大哥,这钱我们家肯定要出一半,爹娘是大家的,不能你们一家拿这个钱!” 武广旭在旁边直接从老哥俩手里各抽出一沓钱,“行了,都别争了,一家一半!” 现在都不缺钱,这事没必要争。 墓地选完就是刻墓碑,落葬的日子直接定在阴历三月十九,正好墓碑也刻完了。 落葬这天,也就是武家这些人在场,老黄先点了一下墓碑,嘴里念叨着,“我今把笔对天庭,二十四山作圣灵,孔圣赐我文章笔,万世由我能作成……” 又往墓穴里扔了一张点燃的黄纸,俗称暖坑,再将骨灰盒放到墓穴里,骨灰盒旁边摆上五个陶罐装的五谷杂粮,和一些硬币。 “千倾田园收五谷,万贯钱财进高堂……”老黄感叹一声,“老伙计,搬新家了,你在下面等着我,到时候咱俩还一起喝酒啊!” 这句话让大家听出了一丝苍凉感。 武大勇和武大志哥俩都抹着眼泪跪下磕头。 武大勇擦着眼泪,“爹啊,您老要是有啥事再托梦给我啊……新家要是住的不舒坦您再告诉我,我再给您换一个!” 老黄在旁边低声念着《往生咒》。 一切结束后老黄拍拍武广旭的肩膀,“你们不用送我回去了,我在滨市有几个老友,正好见见,到时候我自己回去……趁着我还能动弹,你有啥事可以再来找我!” 武广旭心里一点不惊讶老黄会说出这句话,他肯定已经察觉到了自己还会找他。 “谢谢黄爷爷,有事您也可以给我打电话!”武广旭语气很恭敬。 老黄笑了一下没说别的,视线移到武广阳身上,“小伙子将来会有大出息啊!老武家要起势了!” 出了墓园,老黄和大家摆摆手,潇洒地走了,看着背影竟然有点道骨仙风的感觉。 当天晚上,武大勇就梦见自己爹娘带着孩子娘一起来找他了,告诉他新家住的挺舒坦的。 武大勇醒了心里还怪不得劲的,想着自己爹以后是不是就不来看他了。 接下来的几天,柳月芽就开始去滨市的食品厂查看一下,再去看看自己的娘和爷爷奶奶。 一个星期以后三个人一起回到海市。 两口子一回来又去了霍秘书的办公室,好久没骚扰他了,两口子无比想念。 两口子给霍秘书带了不少的东北特产,“霍秘书,这可不算送礼啊,这是我们家乡人民的一点心意!到时候您也可以给办公室的同事分分!” 之前两个人想给霍秘书送点礼,但是差点没让霍秘书给撵出去,所以两口子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霍秘书看着那一堆东西,“你家乡的人民真热情……” 这也太多了! 柳月芽不客气地接过话,“我们东北人都热情!我们今天过来是想请霍秘书帮个忙,看看还能不能批块地!” 霍秘书看着面前的两口子,他就觉得嘛,现在房地产日益看好,价格虽然他们一再控制但是也涨了不少,这两口子在海市就是做房地产起家的,怎么会这么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呢! “批地可以,但是现在琼省的地皮控制严格,房地产这一块批地更是这样,不知道你们想要什么地方的?” 两口子听到这个话心里还挺高兴的,控制的严格好啊,那就说明泡沫会减少! 也就说明当初他们的提醒起作用了! “我们批地不做房地产,也不要市区的土地……” 霍秘书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个人,“那你们想做什么?” 柳月芽和武广旭低头笑了一下,“我们要建墓园!” “墓园?!” “对,就是公墓!” 霍秘书的笑一下就凝结在脸上了,这两口子现在改套路了? 开始赚死人钱了? 把人家这一辈子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活着的时候把钱交给房地产,死的时候把钱交给坟地产! 第562章 活不起也死不起 霍秘书深吸一口气, 稳了稳情绪,“你们想要哪块地皮?” 这两口子一向是无惊不来,他早该习惯了。 现在阳宅……不是,是楼价看涨的时候,他们却跑去搞阴宅! 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柳月芽轻笑一下,“鹿城和海市各选一块地皮,我们到时候会找一个风水先生过来看一下,选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 公墓一般都是建在郊区或者县城,人烟稀少的地方,反正没有在市里的。 这些地方的地皮要么建化工厂之类需要远离人群的工厂,要么就是荒废了。 所以地价也不会高了。 现在各大城市建公墓的多是政府出资,还没有开发商来买地皮建公墓的。 活人还没房子住呢,谁还顾得上死人了? “你们说的风水先生,是你们说的……那位高人?” 柳月芽和武广旭愣了一下,武广旭突然想起来之前好像顺口说了一句他们背后有高人指点,他赶紧把话接过来,“对!” 老黄本来也是一位高人,拉出来做挡箭牌不为过。 柳月芽看看他,不知道哪来的高人一说。 上次是武广旭自己过来时顺嘴胡诌的,说完也没在意,也没有和柳月芽讲。 人果然不能撒谎,一个谎就要用无数谎言来掩盖! 霍秘书点点头,“行,我给规划部门打个电话,他们会告诉你们哪个区域可以选。” 等着两口子离开,霍秘书揉揉太阳穴,这两口子现在要开始搞公墓,难道未来公墓会是一大趋势? 他现在还想像不到未来开发公墓也会成为抢手的买卖,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可都是房地产和坟地产共同进行的。 要不然后世的人总会开玩笑说“活不起,也死不起”。 房价涨,墓地价格也跟着涨。 退休前把房子的贷款还完了,接下来就是存死后的“房”钱! 要是死前再来一场病,存款没了,你以为等死就完了吗? 把你拉到火葬场要花钱,火化要花钱,成了灰以后放殡仪馆存放都要每年交管理费,要不然就拉山上埋了。 等到后世你想随便找个山头埋了都不好找了。 要么骨灰撒入大江大海?那你得让后人偷摸的,要不然抓着罚款,污染环境! 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但是土地多贵啊! 死了也得占块地呢! 所以人奔波一辈子活着时候的房和死后的房都要买,真正的是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奋斗一辈子! 现在已经进入九十年代了,开发墓地的地产商也会越来越多了。 之前两口子还真没往这方面想,正好这次回去迁坟一下想到了。 坟地那里的金矿暂时先不动,一是上面的坟墓太多没办法探矿,再一个还要等等政策。 如果是小矿承包很容易,要是中大型矿就只有合作一条路走。 对于砂金矿武广旭一直情有独钟,他有直觉这一处金矿不会小了! 两口子去规划部门了解了一下,定下几块地方,从这几处地方再选出两块地皮开发墓园。 对于风水他是懂一些的,但是那得结合金矿成因特质,他钻研的是这一方面。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所以他们把黄老爷子给招来了! 鹿城和海市各选一处,每处都占地三百多亩。 说实话武广旭他们选的地方再大点都没事,目前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没人要啊! 鉴于市区的地皮价格已经涨到快一百万一亩了,所以这边即使是荒地价格也不能太低了。 以前那种几千的就别想了,每亩五万! 这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 当然,霍秘书等人还不知道未来殡葬业的发展,要知道打死不能就这么给了旭月公司。 别说殡葬业发展迅猛,连房子开发都跑到郊区去了! 设计墓园的工作就由栾学文和老黄共同来完成了。 老黄会按照八卦风水术来给出方案,具体怎么设计就看栾学文了。 老黄在海市前后待了将近两个月。临走的时候,武广旭拿了两万给他。 这回老爷子没客气的就收下了。 上次给武爷爷起坟迁坟,他只要了一块钱,看风水收钱是规矩,但是和武爷爷是旧识,所以也就意思一下。 这回两口子是生意上的事,东家给多少是多少,他也就不矫情了。 当电视新闻里传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这段话的时候,柳月芽知道房地产业的高潮点要来了! 海市比以前更热闹了,一下子涌出了上万家的房地产公司! 这些人疯狂的喊着口号进军琼省的房地产了,“要挣钱,到琼省; 要发财,炒楼花”! 过完春节,旭月房地产将海景房、别墅区以及海市和鹿城两地的综合市场全部验收交工。 海景房交的是现房,没有预售,开盘价格均价3500/㎡。 去年的均价还在2000元/㎡左右,今年一下子飙到3500,这可真不是两口子炒的房价,是市场直接推到这个价格。 地皮都一下涨到一百多万一亩了! 这只是刚开始,至于能控制到什么程度,两口子心里没谱,所以这浑水他们不趟! 旭月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海市以及鹿城的墓园项目,还有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还在正常运转。 但是集团公司却建在了帝都,大部队也全部撤到了帝都。 办公室里武广成在汇报工作,“东北、鲁地和疆省的地下黄金交易市场最火,交易价格很多都是根据国际金价浮动的……这些黄金都是民采黄金和少量境外走私过来的,有金饰品和金锭、金条,现在各地已经成立黄金缉私队开始严查了……” 这些是武广成这次出去走访得来的消息。 现在银行的收购价格还没有与国际金价正式接轨,定价差不多在1500元/两,也就是30块钱一克,收购完还要交税。 这两年黄金收购始终维持在这个价格,但是地下黄金交易市场的收售价格却开始随着国际价格波动了,60-90元/克,还没有税,所以就一下助长了黑市的火爆。 武广旭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听武广成在讲,突然睁开眼坐起身看着他,“从现在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工商局和人民银行去问一下办民营金店的事!” 这个时代要想开金店就必须经过人民银行的批准,才能去办理营业执照。 武广成脸上露出为难,“之前不是问过了,不行吗?” 武广旭瞟了他一眼,“那就再去,你和李永刚学着脸皮厚点,你怕啥?以后所有金店都交给你打理!” 武广成吓得一下站起身,“都、都交给我打理?!” “对,不然你以为让你学的打首饰和设计首饰白学的?” 以后的金店肯定会越开越多的,这一块必须要交给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 武广旭现在必须要让武广成立起来,不然总是跟着浑水摸鱼有啥大出息? 第563章 投资非洲金矿 武广旭这两年都在有意锻炼武广成,这个堂弟的性格太老实、太腼腆,用东北话来说就是不够闯实,一紧张还磕巴,这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这两年让他和汪寒冬一直在船务公司那边锤炼,没少摔打他,现在该是训练他独立的时候了。 其实办金店的手续不着急,很快政策就松动了,让他一次次跑就是让他把脸皮练的厚点,多受受挫,人不受挫就永远也无法成长。 一辈子顺风顺水的安逸生活,上哪成长去? 武广成想说自己干不来,他知道接下来的计划,全国各大城市都会陆续开设连锁金店,那么多金店他真的怕自己搞不定。 结果武广旭看都没看他一眼,“咱老武家可没有怂人!” 武广成一听这话把要说的话生生咽下去了,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哥,我知道了!” 他站起身提着气挺直腰板走出办公室的门,刚一出门就看见李永刚像门神一样杵在门口,吓了他一跳。 李永刚看看他,“你完事了?” 武广成点点头,很想问问他是怎么做到脸皮厚的,但是他怕问完这个问题以后挨揍。 李永刚进来以后坐到武广旭的对面,“哥,你找我啥事?” 武广旭递给他一份资料,“这是一份金矿的拟投资计划,你仔细看一下,明天去办理签证,我们准备出国!” 李永刚卡巴着眼睛看着他,出国?投资金矿? 他小心地看着面前的投资计划,看到上面写着“非洲加纳”的字样,差点没哭了,“哥,你真的要去非洲挖矿啊?” 武广旭抬头看着他,似笑非笑的,“你不是一直对非洲挺感兴趣的吗?” 李永刚在心里咆哮,谁感兴趣了?! 就希望谈成了以后旭哥做个人,别把他自己扔在非洲就好! 九十年代,随着加纳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矿业立法的健全以及更加优惠政策的出台,很多国家有财力的公司都跑去加纳投资。 现在旭月也算是实力雄厚,肯定要插一脚。 要投资肯定要和加纳政府合作,走正常的程序,受当地政府保护才能站住脚。 不然的话就是拿生命做赌注去开金矿。 这次拟投资为一个亿,是旭月成立集团公司之后首个投资的大项目。 加纳是全球黄金最富饶的地方,这块肥肉武广旭肯定不会放过。 李永刚深吸一口气,拿着桌子上的计划书垂着头走出去。 现在出国的手续还不是很好办理,怎么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趁着这段时间武广旭和柳月芽要去旅游,带着李奶奶一起去泰山看日出。 这是当初柳月芽答应老太太的,再不去老太太真的就走不动了。 趁着现在放暑假,武广旭和柳月芽带着一家老少一起去旅游。 两个孩子加上武大勇、武广阳和张桂香、汪有成,一行九个人。 老太太一听说要去爬泰山,高兴的一晚上没睡着觉。 一家子到了泰市,一出火车站,李奶奶就掉眼泪了。 “以前这里啊还是个小县城,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李奶奶觉得像是到了陌生的城市一样。 离开快六十年了,真的是时过境迁。 柳月芽挽着老太太的胳膊,“奶奶,我们在这边多待几天,爬泰山、拜玉泉寺、岱庙,再去你以前的祝家村看看。” 老太太一直念叨着以前村子里熟悉的人,即使过了这么多年还有很多她能记得住名字。 但是她离开村子早,因为被掳到了山上做了压寨夫人,后来山寨被剿,她又跟着逃荒的人一起去了东北,路上和家人也走散了。 “丫头,俺想先去村里看看。”老太太已经迫不及待了。 “行,奶奶,我们先找个地方住下,再去打听一下祝家村怎么走。” 现在的泰市是由当初的两个县合起来组成的市,以前的镇子和村合并的合并,消失的消失,也不知道这个祝家村还存在不存在了。 大家在宾馆住下以后,武广旭和柳月芽两口子就去打听祝家村的事。 村子不大,打听的很费劲,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最后两口子没办法去了派出所打听,查了好久才得知这个村子还在,但是已经改成庆阳村了,所属的镇子也不是原来的镇了。 提前租了一辆10座的面包车,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去庆阳村。 路上边打听边走,中午在镇上吃了饭,直到天快黑了才到达庆阳村。 远远的看着村子,在车上的李奶奶就已经坐不住了,不停地扒望着。 越靠近村子路越难走,比当初金碾子村的路可破多了。 进了村子,大家才看到这里也就百十户人家,而且村子很破很穷。 大家下了车,李奶奶站在村口看着村子里的房子,老太太的眼睛又红了,“俺家原来就住在村东头,也不知道那个房子还在不在了……” 老太太擦着眼睛,一步步往前走。 进了村她就不肯再坐车了,平时老太太精神着呢,现在突然变得有些蹒跚,武广旭和柳月芽一左一右的搀扶着她往前走。 村子里很少有车进来,大家看着一辆这么大的面包车,很多小孩子都很好奇地跟在后面。 面包车在后面缓缓开着,村里的人都出来看稀奇,不知道这一行穿着体面的陌生人进村干啥。 有胆子大的孩子还好奇的上蹦下跳地扒着车窗往里面看。 李奶奶看着一家家出来的陌生面孔都在看着她,她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村里的人虽然好奇,但是看着老太太在笑,也都抱以善意的笑容。 一个妇女过来抓住一个正在乱蹦的孩子喝了一句,“你狼窜个么?” 李奶奶一听到这久违的乡音眼泪又掉下来了,回头抓住那个妇女的手问,“姑娘,村东头的老祝家还有人么?” 老太太平时和柳月芽他们说话还尽量收着点家乡话。 没想到几十年不说,现在竟然还能说出来。 那个妇女狐疑地看看她,“大娘,您是找房子最大的那个老祝家?” 李奶奶点点头,“姑娘,你是哪家的?” “俺公公叫祝后山!”那个妇女想着李奶奶应该是来村里寻亲的,又压低声音说:“他外号叫祝三炮,大娘您认识吗?” 第564章 陪李奶奶省亲 李奶奶一听祝三炮一下就乐了,“你是三炮的儿媳妇啊!想当年俺离开村的时候他就和这孩子差不多大!” “俺先回家去看看,你回去问问三炮,还记得祝二娘不?” 那个妇女应了一声领着孩子小跑着回家了。 李奶奶看着妇女的背影笑着和柳月芽两口子说:“这个三炮啊,小时候可斜咕了,他爹动不动就拿着棍子追得他满村跑!” 老太太絮絮叨叨地又看向村里的起那些房子,“俺记得那个是祝老鬼的家,也不知道人还在不在了……那个好像是老猫家……” 等着大家一直到了村东头的一户院子门口,老太太停住脚了,看着破败不堪的板帐院墙,以及忽闪的风一吹就要倒的院门,眼泪又掉下来了。 柳月芽很少看到李奶奶哭,从泰市一下火车,一直到现在,老太太的眼泪是一会一流。 “奶奶,我们进去看看吧!”柳月芽小心地推开院子门。 不小心不行啊,生怕一使劲就掉了! 进了院子以后,由于人多,里面的人听见声音走出来,一个看起来有八十出头有些驼背的老汉走出来,看着李奶奶怔愣在那。 李奶奶一看见他有些激动地说不出话。 “老姐姐,你找谁啊?” “俺、俺是原来住在这的,祝老好的二闺女……祝婉珍……” 老汉一听这个话顿时张大着嘴巴看着李奶奶,嘴唇颤抖着,“你、你是二姐……” “你是三弟还是四弟……” “二姐,俺是老四啊!”老汉说完就颤巍巍地走上前握住李奶奶的手,“二姐啊,可算又见到你了,俺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姐弟两个抱头痛哭,看得一旁的柳月芽和张桂香几个人也跟着抹眼泪。 祝老四拉着李奶奶进了屋,“二姐,你快坐着!你这是打哪来啊?” “俺现在帝都,跟着俺孙女和孙女婿一起住……”李奶奶把柳月芽和武广旭拉过来介绍着,“叫四舅爷!” 大家都过来打招呼,祝老四抹着眼泪一一回应着。 李奶奶又拉着他的手问,“爹娘呢?咱家里还都剩下谁了?俺咋写信回来都没回应呢?” 祝老四叹口气,“咱爹……在逃荒的路上就去了……娘也去世几十年了,大姐早些年也走了……老三现在辽省,俺们也好些年没见了……俺也是兜兜转转的,想家啊,俺回村的时候正好赶上分田到户,村长的老爹还记得咱家,就让村长给落了户分了地……” 当年李奶奶家算是村里的富户,地主老财算不上,田地多一些。 但是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的鲁地大灾荒,出逃了很多人。 山寨被剿的时候,李奶奶和家里人是一起走的,但是路上就走散了。 祝老四拉着李奶奶的手拍了拍,“二姐啊,俺回村也是想着咱家这几个兄弟姊妹要是想家了,回来还能找着!俺这不白回来,前两年等着三哥了,现在又等着你了……” 这个房子他回村的时候因为常年无主,已经被村上收回,住了别人家,是他又花了点钱买回来的。 李奶奶看了看屋子里,好像就是四弟一个人,“弟妹和孩子呢?” “孩子他娘也走得早……她走了俺才回来的,俺就两个闺女都嫁了……” 两位老人拉着手,一会儿哭一会笑地讲着这些年的经历。 其他的人就坐在一边默默地听着。 院门被推开了,一个看起来八九十岁的老人颤巍巍的走进来,“二娘……是二娘回来了吗?” 李奶奶赶紧站起身看着眼前的老人,祝老四连忙介绍,“二姐,你还记得经常给咱家干活的祝木匠不?” 李奶奶这回对上号了,没想到村里还能见到老人。 祝木匠叹口气,“咱村剩下的老人不多了,当年逃出去不少人,后来村里又来了不少外姓人,现在外姓人比祝姓的多了!” 没一会儿又进来一个老人,大概七十多岁,就是李奶奶口中的祝三炮。 “二姑啊,没想到还能见到您啊!”祝三炮上来就拉着李奶奶的手哭。 原来的祝姓转来转去都有着亲戚关系。 这个祝三炮论辈分就要管李奶奶叫姑。 “一会儿上俺家那吃饭去,准备了两桌,把以前的老人都叫来一起吃饭!”祝三炮来的时候已经吩咐儿子儿媳妇准备饭菜了。 武广旭和柳月芽来之前也买了不少的东西,这会儿都拿出来给大家分分。 祝三炮晚上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支了两桌,请李奶奶和来的人一起吃饭。 庆阳村现在的村长也来了,虽然和李奶奶不认识,但是也姓祝,家里的老人和李奶奶都认识。 武广旭和柳月芽看着祝三炮家里的条件,很一般,桌上的饭菜说不上丰富,但是有不少的肉菜,又杀了鸡,估计已经是能拿出来的最好的饭菜了。 这个村子看来不富裕啊! 不管咋说已经九十年代了,很多村子都有了新面貌,但是看看这个村子的房子就知道,还有很多都是土坯房呢! 李奶奶今晚格外的高兴,话也多。 晚上武广旭和柳月芽带着孩子陪李奶奶在村里住,其他人由司机拉到镇上的招待所住。 睡觉的时候李奶奶还拉着柳月芽的手不放,“丫头啊,奶奶谢谢你,有生之年还能见见村里的老人,还能见到亲人……” 李奶奶说着又开始哽咽了,柳月芽搂着她,“奶奶,等着我再领着你去看看三舅爷,你们都团聚一下!四舅爷要是愿意也可以跟着你一起去帝都住。” 老太太就这么点心愿,肯定要满足她的。 武广旭也坐下来陪着李奶奶,“奶奶,明天我和月芽去找村长,到时候出钱给村里修条路……” 李奶奶连忙摆手,“这钱啊,奶奶来出!” 柳月芽投资都带着李奶奶一份,所以这些年她也攒了不少钱。 武广旭和柳月芽对视了一下,老太太手里有多少钱他们心里有数,要说修路还真不够。 这个村子到镇上的路可长着呢! 柳月芽没说明,直接爽快地应着,“行,奶奶,这个我们不和您争!” 第565章 佛光 第二天一早,武广旭和柳月芽一起带着李奶奶和四舅爷去了村委会。 村长昨天已经见过李奶奶了,一看见她进来连忙扶着她坐下,“老人家,您快请坐!” 李奶奶拍拍他的手,“村长啊,俺今天来是想问问,咱村到镇上这条路要修的话需要多少钱? “之前镇政府过来估算过,整个村子加上到镇上的路怎么也要15万!” 李奶奶一听有点傻眼,她手里的钱还不到20万,之前她也就跟着武大勇他们种木耳菌赚点钱,后来就拿钱放到柳月芽那里投资。 其实这些钱就等于是柳月芽给她放水才有这么高的回报。 老太太没啥用钱的地方,也就是为了哄她开心,让她自己手里有点钱心里踏实。 老人家嘛,手里没钱睡觉都不香。 老太太心里都明白,但是这些钱她是要至少留一半给月芽两口子的。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少年,自己享受着柳月芽的照顾,走了以后不给孩子留点钱和物她自己心里过不了那道坎。 现在修路就要15万,等于自己手里的钱要拿出去至少四分之三! 村长偷眼看了下武广旭两口子,又接着说:“老人家,镇上来做预算的时候说了,现在镇上只能下拨十万块,让我们再自筹资金五万……唉,您也知道咱村里人都穷,这五万块一直到现在也没筹上,所以这路也拖着修不了!” 李奶奶一听这个乐了,“五万块好说,这个钱俺拿了!” “老人家,这……怎么好意思呢?” “孩子,俺也曾经是这个村出去的,虽然现在已经不叫祝家村了,但是还有以前的老人住在这,就当俺为家乡做贡献了!” 村长赶紧握着老太太的手,“老人家,那我就替咱村的百姓谢谢您了!” 柳月芽在一旁说:“我们再给村里买两台农用机!” 李奶奶听到这个话向柳月芽投去感激的眼神,柳月芽过来搂着她的肩膀,“奶奶,您说这样行吗?” “行!奶奶谢谢你!”老太太拉着柳月芽的手用力拍着。 村长有些激动,“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啊!” 要是村里这条路修好了,村子一定会比以前富裕不少! 至少路好走了,村民们推着车去镇上就能做点小买卖。 日子也会过得舒坦。 李奶奶感觉解决了一个心事,回去就高高兴兴的拿着存折交给柳月芽,让她去取钱。 她不知道昨晚小两口就来找村长谈过这个事情了。 是他们让村长这么说的。 其实哪有什么下拨款,其他的村子还都没修路呢,哪能轮得到他们这个又破又小的村子! 小两口去镇上取了钱,又去定了农用机。 为了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当着几个村里老人的面,把这个钱交到村委会。 说白了这些老人也是起到一个监督作用。 毕竟这里不是金碾子村,他们对这里的村长也不了解,总不能让自己的钱中饱私囊了吧? 两口子陪着老太太在村里住了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带上了祝老四一起回帝都,陪着老太太一起住些日子。 回帝都之前,一行人去了玉泉寺,老太太坚持着自己走上长长的台阶进庙烧香,虔诚的拜着。 爬泰山的时候,两口子雇了四个轿夫,现在是正夏天,轿子上还有凉棚。 轿夫抬着老太太和祝老四一起上山,两个小娃跟着一起爬山,爬累了就跟着两位老人坐轿子。 老太太一坐上轿子就乐了,“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还有轿夫这个行当呢!原来爬泰山的的时候能坐的起轿子的都是有钱人或者那些大鼻子的洋鬼子们!” 老太太坐着轿子颤悠着一路上了山。 大家是带着吃的下午上的山,先看了日落,武广旭和柳月芽依偎在一起,两个小娃也靠在他们的腿边,一家四口看着天边的红霞,映日余晖。 在山上住一晚,再等到第二天一早看日出。 还好是夏天,晚上没有那么冷。 第二天一早,睡得迷迷糊糊的柳月芽就被吵闹的人声唤醒,这个时间在山上的都是想看日出的人们,当然不肯错过天边的第一缕霞光。 山上的早上微凉,武广旭搂着身边的媳妇,两个小娃一左一右靠在他们的腿边。 从混沌初分,紫气氤氲,再到红光万丈,柳月芽抬头看着身边的男人,已经被朝霞映红了脸庞,武广旭也低下头看着她,“以后我带你到不同的地方去看日出!” 柳月芽微笑着点头,把头靠在他的肩上。 突然听见有人惊呼,“佛光!” 两口子听见声音望过去,看见那边的李奶奶,惊讶的张大了嘴,在李奶奶的周身出现了一圈内蓝外红的光环。 柳月芽连忙拿着相机拍了下来。 李奶奶还在乐呵呵地看着日出,时不时地和身边的四弟说着话,完全没注意到自己成了焦点。 佛光是泰山日出时候难得一见的奇景,从科学上讲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也叫“日晕”。 但是真的出现要靠“天时地利人和”,没想到现在竟然出现在了李奶奶的身上。 不管何种解释,柳月芽更希望这是一种祥瑞之兆,老太太可以长命百岁,每天活的开开心心! 下山的时候两口子还是找来轿夫抬着两位老人。 一行人在泰市又待了几天,该去看的景都去看了一下,才坐车离开。 临行前,祝老四给远在辽省的三哥打了电话,让他去帝都相聚。 回去的路上有多年未见的弟弟陪着,老太太明显的比来的时候笑容多了,话也多了。 他们现在帝都住的是四合院,还没有在这边开发楼盘。 这边的楼盘开发基本都是棚户区改造,需要拆迁的,前期工作比较繁琐。 他们住的四合院是四进的院子,大家暂时都住到一起。 钱赛花两口子、武文秀一家、加上那几个兄弟,反正院子够大,住在一起也热闹。 等着开发了房子再分出去

相关推荐: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乡村桃运小神医   NTR场合_御宅屋   桃源俏美妇   蝴蝶解碼-校園H   将军在上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镇妖博物馆   神秘复苏:鬼戏   婚里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