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264章

第264章

三花猫又蠢笨极了,什么都不懂。 自然了,现在是聪明的。 猫儿缩成一团,睡得很沉。 道人盘坐在床上,闭目修行,又何尝不是想起了往事。 此后几天,两人都在城中闲逛。 甚至还去了岳王神君庙,给岳王神君上了三炷香,当晚神君老爷就托梦而来,给他抱怨鬼城事情的繁琐,来自天宫的压力、西天的渗透,虽然到他这里也不至于有多劳累,却也没有以前宋游说的那般轻松。 顺便也告知他鬼城建造、城隍体系的进展。 买下他们曾住过的院子的那名高屠户果然是个好客之人,每天晚上,只要自己家中煮得有肉,必然来客栈请他去吃,若是他没有去,无论是因为不好意思还是外出未归,都要给他端上一碗来,也常有江湖好友来寻他,他都热情招待,难怪屠宰生意能够越做越大。 宋游还向他打听了一番吴女侠。 只是在如今逸都的江湖上,似乎并没有吴所为这号人物,起码高屠户和他的朋友们都没有听说过。问起西山派,这类江湖上的顶级名门大派对于高屠户和他的朋友们似乎也有些过于高端了,只听说西山派许多江湖传闻,哪个弟子曾在哪里大显神威,哪个弟子居然被谁谁谁打败,也没听说过西山派有什么姓吴的高手或长老之类的。 宋游倒也没有探寻太过。 十三年了,逸都有些地方毫无变化,有些地方则早已经与当年不同。 数次走在逸都城中,都感觉擦肩而过的人有些面熟,有像是曾经的街坊邻里,有像是来找他求过符箓、除过妖邪的人,也有几次好像遇上了当年金阳道上那一群客商中的其中一位,也或许是两位,只是双方都只擦个照面,觉得像又不像,互相投来目光,便各自走过了。 一个变得太多,一个未曾变过。 疑似故人过,倏然满白头。 怎么敢相认呢? 第五百八十五章 十三年来最大的收获 “先生不住了?” “不住了。” “这是又往哪里去呢?” “会往西边走。” “便祝先生一路通畅了。” “多谢店家。” 宋游收拾好行囊,退了客房,店家对他多有客气,他自然也要以礼相待。 随后却没有立马离开,而是带着三花娘娘和枣红马又走进对面那条甜水巷,再一次看看这条巷子,也不知是不是最后一次,直到走到曾经住过的那间小院前,叩响房门,静待人来开。 “谁呀?” “住在对面客栈的道人。” “吱呀……” 房门立马就打开了。 只是开门的却不是高屠户,而是一名小男孩,还有身后的一名妇人。 “高公不在吗?” “清早就出去了。” “那也无妨。没有什么要事,只是此次回到逸都,住了一些天,今天就要走了,这几天多亏两位照顾,十分感激,特来道别一声。”宋游站在门口并不进去,说着从怀里掏出两张符箓,“没有别的可感谢的,便赠符箓两张,挂在家中可以驱邪避鬼,再加上高公一身血气胆气,想来就算未来乱世将至,也足以保证家中不受妖邪恶鬼骚扰了。” “这……” 妇人接过符箓,不知说什么。 “替我们向高公道一声谢,说我们已经走了,七年后若有缘,回来定然再来拜访。”宋游自然也不为难妇人,拱手说道,“告辞。” 不忘略微将手放低,对小孩儿也道一声: “告辞!” 身边女童学着他拱手,声音轻轻细细,却是神情郑重,也道了一声告辞。 妇人言语无措,小孩睁眼盯着。 两人一马这便转身离去。 马蹄踏青石,得得作响。 铃铛亦晃出清脆声音。 “呵呵……” 道人不禁笑了两声。 这次回来,本来是想捡拾十三年前留下的脚印,了却多年前的旧忆,却不料这个过程本身就会留下新的脚印,亦会留下新的记忆。也许这也是这个过程奇妙的地方。 慢慢悠悠出城,打量这座城池。 这次从西门出去。 守城军校并未阻拦他们。 道人出城往西,去寻另一位故人。 沿着官道翻了不知几座山,过了两座桥,从上午走到下午,便到了一座县城,名曰思远县。 依然在县里找了间旅店住下,次日清早按着记忆出发。 路有几十里,亭台三五座,烟村十余家。 只是这次天不冷,比曾经好走许多。 中间好多路仿佛熟悉又不熟悉,有的越走越熟悉,才知走对了,有的越走越陌生,便又退回来,走了大半天,终于抵达新庄、老鹰山下。 “……” 眼前有一间竹院,竹排为墙,茅草为顶,篱笆为院,里头却是静悄悄的,似乎没有人。 道人站在篱笆外,看向屋中。 猫儿和他站在一起,也伸长脖子看向屋中,眼中闪烁着回想的光泽。 这是雕刻大师孔待诏的竹屋。 宋游曾来此处拜访高人,见识了孔待诏令人惊叹的木雕技艺,也得了许多造化,这份造化很了不得,直到现在也受益无穷,因此回到逸州就想要来拜访探望一下,如果还见得到,就道一声谢。 却不料旧人似乎已经不在此处住了。 “笃笃……” 宋游还是轻叩门扉,看向屋中。 自然是没有人回应的。 “里头可有人?” 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 反倒是稍微一个晃神,再低头一看,便见自家猫儿已经进了篱笆,一脸自然的往门口进去。 “三花娘娘怎么进去了?” “三花娘娘就这么进来的。” “……” 宋游低头看了看。 柴扉的缝隙倒是小些,不过篱笆却常有大的空隙,老母鸡多半过不了,猫儿却能轻松过去。 “三花娘娘回来吧。” “唔?为什么?”猫儿停下脚步,回头看他,“三花娘娘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人。” “人家关着门呢。” “三花娘娘不进门,在窗户上看。” “篱笆也算院,柴扉也算门。” “篱笆?柴非?” 猫儿看向了围成院子的竹栅栏,稍作思索,才抬起头来对他说道:“这个门关不了猫儿,说明不是用来关猫儿的。猫儿可以进来。” “……” 竟然还说得有些道理。 猫儿则收回目光,摇头晃脑,继续往前走去。 刷的一下跳上窗台,往里头张望几眼,又走到门口,学着道人当初在北钦山上神医屋前用爪子摸了摸门口的地,低头看了看灰尘和印记,这才回过头来对道人说道: “里面乱糟糟的,全部是灰尘,门口也全部是灰尘。” 又走到另一间房门前看了看。 “这个房顶都坏了一半。” 宋游换了一个角度看去,这才发现,确实有一间屋子房顶的茅草不见了一大半,不知是为秋风所破还是被别人取去了。 “唉……” 道人叹了口气:“三花娘娘回来吧。” “好的!” 猫儿这才折身往回走。 在篱笆上随便挑个看起来稍微大点的空隙,从容走来,很轻松的就从空隙中穿了过去,自然得像是只是跨了一个小坎。 宋游早有准备,内心平静,只是有些遗憾,左右环顾一圈,拄杖绕着竹屋走。 果不其然—— 当他绕到竹屋背后竹林中时,看见竹林中多了一个土包,前面还有一块石碑。 正是孔待诏之墓。 坟墓早已经不新了,土与旁边地里的土颜色几乎没有了分别,甚至坟头都偏矮了一些,上面长满青苔和杂草,至少也应该有几年时间了。 墓与碑则是一个叫“东阳”的人立的。 便是孔待诏的弟子童儿了。 那位“东阳”是个木人,雕刻成活,不知如今又在何方,可还安好?墓前有香,最近的应是今年才插的,不知是不是他点的。 “……” 看来十三年确实太长了。 宋游仍是早有准备,从被袋里取出线香来,稍稍一晃,便已点燃,持着拜了三拜,算是了却曾经缘分与恩情,这才将之插在坟墓前。 这个过程中道人仍旧平静。 三花娘娘则站在他身后看着他,神情凝重,等他上完香才问:“那个人死了吗?” “多半如此。” “那那只猫呢?” “……” 宋游一下也想起了那只猫。 那是一只仿照三花娘娘雕刻而成的猫,又有孔大师自己的想法,长得与三花娘娘有七八分相似,得了三花娘娘的神韵,又倾注了一位前无古人的绝世木雕匠人的通神技艺与心血,因而成活,最终归入山林,得了自由。 “十三年了,它也该老了吧?” “它是木头做的,也会老吗?” “嗯三花娘娘说得有道理。也许它还没有老。”宋游没有反驳三花娘娘的话,“也许此时它正在某片山林中自由自在。” “唔……” 听说它自由自在,三花猫便不担忧了。 “走吧。” 道人再一次迈开了脚步。 走到思远县,稍作补给,买了几个馒头带上,又在山间装满了泉水,问了问路,花了一天时间,便由思远县走上了金阳道。 是与以前相反的方向。 猫儿一到这里,就显得有些不一样了。 虽然仍旧迈着小碎步,要么跟随在道人身边,要么走到前面去,或者落到后头,却明显对路旁的虫子鸟儿减少了不少兴趣,这些兴趣全都被她转移到了这条道路本身和两旁的山水上。 便见猫儿一边走一边扭头到处看,每次停下,必然是仰头看向路边的山、或是低头看向旁边的溪河,期间又到处嗅着。 似乎她也在这条路上寻找熟悉的感觉。 可是问她她也不说话。 几天之后—— 手爬岩。 一只燕子在空中轻巧的掠过。 燕子是轻巧,人却不见得。 旁边悬崖上挂着一条凿壁小路,整条路便是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开凿出来的,不足一人高,宽处也许有三四尺,若人胆大,能躺着睡觉,但却是万万不能随便翻身的,一翻身就可能跌入万丈悬崖,窄处则只能容一个人贴着崖壁险险走过去。 山上风很大。 道人坐在悬崖边,两条腿自然垂下,被山风掀起了头发,一边拿着馒头啃着,一边扭头看向远方风景。 猫儿也坐在他旁边,十分乖巧。 绝壁很高,俯瞰大地。 身后满是摩崖石刻,不同的画风述说着不同时代的一角,面前则是群山连绵,溪水蜿蜒,水中倒映着又一个黄昏,天上太阳正缓缓沉下。 道人享受着纯粹的自然风景,享受着回忆涌上来泛起千百种滋味的感觉。 没过多久,夕阳余晖褪去,头顶黯淡下来,天边呈现出如梦似幻的色彩,似蓝非蓝,似紫还红,似粉又白,渐变成温柔的傍晚霞光。 道人掰下一块馒头,递给旁边猫儿。 猫儿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只小心的从他手上叼过,便一下一下的咬着吃起来。 “……” 道人便露出了微笑。 当年走在这条路上时,无论是在下方金阳道上,还是在这手爬岩上,他分食物给三花娘娘,三花娘娘可都是不轻易接受的。 如今却如此自然。 若问他游历天下十三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便在这里了。 第五百八十六章 路人口中伏龙观 “我们今天晚上还是睡在这上面吗?” “我想睡在这上面,三花娘娘意下如何?” “三花娘娘觉得很好。” “那就这样定了。” “这回好像比上回热。” “上次立秋,这次盛夏。” “晚上还是会冷的。” “三花娘娘说得有理……” 道人依旧坐在悬崖边上,背对黑暗,迎着霞光,看着远方天边的梦幻色彩与大地的剪影,三花猫则在身后变回了人形,开始从锦袋中抽出一张羊毛毡和一床薄毯,铺在地上,又拿出一个灯笼。 道人还在欣赏霞光之时,女童已经为他铺好了床,并举着木杖,将一个灯笼举到了他面前。 “……” 道人愣了一下才会意过来。 不由露出微笑—— 看来自家猫儿对那夜的事记得很清晰。 随即抬起手来,如当年一样,对着远方天边遥遥一捻,仿佛捏了把空气,投入面前古朴简单的灯笼中。 一瞬之间,灯笼中立马亮起了如此刻天边一样如梦似幻的光芒。 且借一抹霞光…… 天边渐渐暗了下来,色彩逐渐暗淡,霞光消失,倒是灯笼里的霞光仍旧亮着,缓慢的还给这漫漫长夜。 道人也已经坐到了羊毛毡上,双手以一个很舒服的姿势放在腿上,感悟天地灵韵。 猫儿则趴在他身边,眼中满是思索。 若是下方有人赶夜路,若是山间有妖精鬼怪夜出行走,抬头一看,也许会发现千尺之上的悬崖之间这不同以往的一点星光。 今夜自然与上次不同了。 上次是立秋,寒意更重,这次才小暑,本就要暖和一些。 上次山上的寒风远比这次更重,上次席地而眠,睡的是冰凉坚硬且不平整的栈道地面,这次却垫着羊毛毡,上次在沉默中修行入眠,这次却有一只猫儿一直与他讲话,讲到他不想答了才消停。 山间灵韵也有微弱的改变。 山妖山鬼更多了些。 灯笼也换了一个。 当时山下买的纸灯笼难经风雨,也不易携带,没过多久就坏掉了,如今这个灯笼是平州大山妖鬼集市中的小鬼送给他的,一直保存至今。 倒是霞光依旧照亮一小片范围,使得这大山大风的峭壁之间也多了几分暖意。 夜半时分。 道人照样睁开眼睛,抬起手来。 手中漂浮着一缕金黄色的流光,如星如雨,在手中悬浮游动,随着他手一挥,又消散于天地间。 扭头一看,身边一只猫儿紧贴着他,缩成一团,呼吸平稳起伏。 不知是否有梦来。 次日清早。 道人下山而去。 依旧是一名道人,一匹枣红马,一只三花猫,沿着金阳道缓缓前行。 路旁古柏无数,在这时节呈现出独特的灰青色,千年来无人修剪,枝丫自由生长,狂放交错,郁郁葱葱的叶子连阳光也只能艰难透过,洒在路上斑斑点点,明暗恍惚。其间又回荡着枣红马的铃声,还有从身前身后传出的铃铛声,不断有客商行人与他们交错而过。 一边赶路一边回想曾经,时间竟也过得快,就如这十三年间。 三花猫的神情则越来越微妙,每次停下打量两旁山水时,表情都专注极了,露出思索之色,似乎她也察觉到,这离她曾经那座小庙、离她和道人初遇的地方已经越来越近了。 不知不觉走到了下午。 阳光的变化透过古柏的枝叶,全都化作光点,呈现在了脚下这条青石古道上。 “快到三花娘娘的小庙了。” 宋游拄着竹杖,平静的说了一句。 猫儿本来迈着小碎步走在他前面,闻言顿时停下,扭头看向他,也不说话。 好在道人知晓她的意思。 “我没记错的话,前面不远,就到王善公的路神庙了,而在那之前,有一条岔路,顺着那条岔路走过去,便是三花娘娘的小庙所在。到了那边三花娘娘定然就认得出路了。” “我们要去吗?” 猫儿站着不动,抬头盯着他。 “这取决于三花娘娘。”宋游低头与她对视,“在我们的旅途中,三花娘娘无疑是可以做决定的。” “……” 猫儿脸上看不出表情,也不说话。 “看来三花娘娘是想去的。”宋游微微一笑,“我有些累着了,前面找个地方稍作歇息,吃点东西,我们便去看看三花娘娘的小庙还在不在吧。” “好的!” 猫儿如是说着。 话音落地,立马收回目光,一阵小跑,变成一头小老虎般,沿着金阳道往前冲去。 阳光透过古柏呈现一束束的,三花猫的皮毛本就干净油亮,光点打在她身上时,像是她在发光。 走出不足半里,前方有片空地,一株格外枝繁叶茂的古柏遮住了阳光,地上摆了不少可以供人坐的石头,正有一群人停在这里歇息。 这一群人也是鱼龙混杂,什么都有人。 有客商,有背夫,有镖师,有江湖闲散人,也有看起来像是探亲的寻常百姓,大家和谐的聚在这里,擦着汗闲谈歇凉。 道人带着一只猫一匹马过去,还驮着诸多行囊,颇为不凡,自然惹来了许多人的目光。 众人看着他,谈话也顿了下。 道人则颔首致意,这才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将三花娘娘的锦袋取出来抱在怀里,以消解暑意。 这天气真是有些热。 歇凉的商旅行人看了他几眼,这才继续谈论起先前的话。 主要在讲话的是几名江湖闲散人和两名镖师,大抵都是走江湖的,碰在一起,便打声招呼,互相攀谈几句,能分享一些信息是最好的,分享不了找些乐子打发一些时间也是好的。 其余人多数是在旁边听个热闹。 方才正在聊的,似乎是这条路上的妖鬼之事。 “那只山妖整天出没在那座桥上,叫人背它过桥,终于是遇到了狠人。”一个江湖人说道,“听说上回西山派的好手来这边做什么,那家伙长得比牛还要壮三分,西山派的刀剑在他手里都像牙签,那妖怪竟也敢出来,叫他背它过河。那位英雄一听就知道这是妖邪,却也不怕,愣是把它背起过了河,说是那妖怪中途变得有几千斤重,他也没有把它放下来,直背到没有树荫的太阳底下,才抽出刀子一阵猛砍。” 众人听到那妖怪变得有几千斤重,都睁圆了眼睛,听到江湖豪杰竟艺高胆大至此,直将妖怪背过桥、抽刀相向时,又惊叹向往不已。 “那妖怪死了吗?” “听说变回了原形,跑掉了。”那名江湖说道,“西山派的弟子虽然厉害,到了山林中,却也不可能追得上山妖,只得让它跑掉了。听说整个刀子上全是绿血,洗干净之后,到了晚上月亮底下还发绿光。” “真是妖怪啊……” 众人一时听得称奇又害怕。 三花猫也一脸专注的听。 “这几年来,这条路上也越来越不太平了。”一名镖师感叹,“有个王善公守着都不行。” “可不是嘛。” “诶你们谁又听说了牛村的事情?” “牛村又出了什么事情?” “这可比那山妖吓人多了。” 众人听这镖师这么一讲,尤其镖师语气放得低,似乎自己也觉得胆寒,都觉得害怕,没敢吭声,却又盯着镖师,想要听听怎么回事。 “说是牛村有户人家,就住在官道边上,平日里也挺心善,但凡从他家门口路过的,谁口渴了去讨点水,或者干粮带得不够去换一点,他们家都会欣然应允,从不敷衍,你们谁记得?” “是不是挨着官道有个猪圈那家?” “对对对!就是那家!” “我去他家讨过水!是个好人家!当时正是桃子熟,还分了我一个桃子吃!” “我也记得那户人家……” “他家还有个儿子,也挺机灵。” “那户人家怎么了?” 就连坐在旁边的道人也皱着眉头回想了下,但是在记忆中并没有这户人家,只得放弃,转而看向镖师。 众人也全都看向这名镖师。 “也就前些天的事。说是有一天,有个姑娘到了他们家,模样长得颇为俊俏,自称住在靠近南画县的一个村里,离那里也就二十里远。前段时间父母害了病,双双亡故,她一个人无依无靠,只得去投奔栩州的亲戚,路过这里,又渴又饿,于是来讨口水喝,讨点吃的,顺便问一问去栩州该怎么走。”镖师说着顿了下,“那户人家的主人见她生得俊俏,说话也像那么回事,甚至像是读过几天书,起了心思,于是就以天晚为由让她在家中留宿一夜,明早再走。到了晚上,妇人还将她带到屋中,拿出鞋底给她绣,结果那姑娘接过针线,没两三下就将鞋底纳好了,针脚又密又整齐,看得妇人大吃一惊,于是对她喜欢得很。” 镖师喝了一口水。 “妇人将男人拉到里屋,商量了下,发现都很喜欢这姑娘,出来的时候就对她说,反正是要去栩州投奔亲戚,栩州千里之遥,去了也不见得能够找到亲戚,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自家儿子。 “那姑娘想了想,便点了头。 “说自己本身就要嫁人的,看他们心善,家庭和睦,愿意给他们操持家务。 “于是这家人高兴得很,第二天就出门筹了点钱,生怕她反悔,很快就举办了婚礼。” 听到这里,大家都不知道恐怖在哪里。 反倒颇有些江湖美谈佳话的意思。 人们很喜欢传颂这样的故事,善人有善报,缘分和美好,都是让人着迷的事。 “当天晚上,入了洞房,老两口还叮嘱了儿子好好对人家,然后关好了门,回房休息。只是睡到半夜,妇人忽然做梦惊醒,梦见自己儿子一脸惨状的对她哭诉,说自己已经快被吃光了。妇人怕得很,叫醒自家男人,男人却说是她得了好儿媳,高兴得傻了,叫她去睡。 “直到妇人再次被同样的噩梦惊醒,再次叫醒男人,老两口才点燃灯,开门呼喊儿子儿媳的名字,却无人应答。 “鼓起勇气去开儿子的门,也发现门被锁死了,直到他们叫来邻居,一同把门撞开,这才看见,里头赫然躲着一个凶厉丑陋的怪物,那怪物见到外面人多便撞门逃走,而他们的儿子已经被吃得只剩骨头了,床上鲜血淋淋。”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寒从心底起。 “真的假的?” “这还能有假?你们有往那边走的,过去问问不就知道了!”镖师说道,“就这两天晚上,那妖怪都还经常在附近转悠呢,我看啊,怕是还在打那老两口的主意。” “没人报官吗?” “报官又有多少用处?才建的逸都城隍庙,城隍老爷就算真的灵验,也最多能管得了逸都城中。捕役也不敢在晚上到深山里捉妖。就是有人去给前边的王善公老爷上了香,善公老爷也只能托梦,让村民多带些人,白天去找那妖怪的老巢。可村民又哪有那个胆子。” “没人去请高人吗?” “请了一个,也没有用。” “唉……” 众人立马叹息。 “我听说南村有个高人,还挺厉害,平常捉鬼请神都没问题,不如叫他们请他试试?” “说是请的就是那个高人。” “这……” “我倒是听老人说,再往前百里,灵泉县阴阳山以前有间道观,灵不灵验不好说,可但凡有人因为被妖邪所害求上门去,没有不被除的。当地人都说再厉害的妖怪也敌不过山上的道长。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大家再去那里,再走上那座山,却怎么也找不到那间道观了,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还有这种奇事?” “我也是听说的。” “……” 宋游听到这里,便无奈摇了头。 本身这种事情遇上了就是要管的,此时又听见有人说起自家关门已久的道观,就好像是在点自己一样,更是一点时间也不能再等了。 于是旁边响起了道人的声音: “请问……” 众人循着声音,全都扭头,看向这名道人。 只见道人坐在石头上,怀中抱着锦袋,手上拿着一片宽大的叶子扇风,旁边一只漂亮至极的猫儿乖巧蹲坐着,身后一匹马驮着行囊,却既没有缰绳也没有马鞍放过的痕迹,活像是一匹野马般,端的是一个不凡。 道人温和有礼,看向镖师,仿佛只是好奇:“镖师口中那户人家距此有多远呢?” 第五百八十七章 猫儿神与小庙 “哦?道长想要降妖除魔?” 所有人全都看着这名道人,目光有的新奇,有的惊讶,降妖除魔的故事听得多了,身边碰到的却是没有几个。 “且先去看看再说……” “牛村倒是不远,往前走三十里,有个很大的坡,上了坡再下了坡就是了。有人在牛村摆了茶摊,过了茶摊,一个土堠,就是那户人家。那户人家在外面修了个猪圈,旁边还有个池塘。走过去大概半天时间。”镖师说着顿了下,“至于先前王兄说的山妖,叫人背它过桥那个,则还要往前二十里,遇到一处破破烂烂水流湍急的矮桥就是了。” 说完扭头看向道人:“道长可要去?” “在下本是游方道人,本就要往那个方向走,遇到此等奇事,自然要去见识见识。”宋游说着行礼道,“在此便谢过足下指路了。” 众人打量着他,心中各有所思。 不过道人只说要去看看,并未向他们募集钱财,所以众人最多也只是怀疑他是否有心除妖,却并不怀疑他是江湖骗子。 这道看起来也确实不像。 “先生这是从哪里来?”方才开口说起山妖之事的江湖闲散人问道。 “游历回来。” “要去哪里呢?” “要去云州。” “先生这马为何不牵缰绳?” “马儿聪慧,无需缰绳。” “我看先生也是个有本事的高人,那牛村的吃人妖怪实在太过可恶,偏挑善人老实人下手,我王某也曾路过那户人家,讨过几口水喝,若不是自问自身武艺没学到家,没有本事,定也得按着王善公的指引,挑个好天气叫上兄弟去山中寻它一趟。”江湖闲散人拱手皱眉,“听说多年前也还是这条路上,凉水坳雾鬼猖獗不已,便是一位路过的神仙高人随手将之除去,后来人还在路旁为他塑了像,先生既有本事,何不效仿曾经那位神仙高人除掉妖魔呢?也算是一件好事,能留一桩美谈了!” “效仿曾经那位神仙高人……” 宋游喃喃念叨着,却是露出微笑。 世事真是奇妙。 于是温和有礼,对江

相关推荐: 阴影帝国   《腹黑哥哥。霸道爱》   倒刺   将军夫夫闹离婚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她太投入(骨科gl)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老师,喘给我听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