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有指甲盖那般大小的蝴蝶飞舞其中。 还好三花娘娘带着她自己的手稿出去出书去了,若是还在院子里,怕没有几个逃得掉。 刚想到这里,便听一声动静。 “咔……” 木门的木栓竟自动掉落。 随即“吱呀”一声,院门打开。 小女童挎着褡裢走了进来。 女童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眼睛却十分明亮,脚步也有些轻快,走起路来脑袋微摇,似乎心情极好。 奇怪的看了眼坐在檐下的道人,她挎着褡裢走了过来。 “我回来啦!” “三花娘娘可还顺利?”道人抬眼看她。 “三花娘娘很顺利!”女童答道,“恭喜三花娘娘!” “恭喜三花娘娘。” “那个廖某说三花娘娘写得很好……” “谢谢道士。” “唔?” 女童一愣,偏头看着道士。 愣了一下才开口说:“谢谢道士……” “不客气。” “你……你……” “那个廖某说三花娘娘写得很好。”宋游依旧盘坐在檐下,像修行高人,抬头看向女童,淡淡的说,“三花娘娘继续讲。” “那个廖某说三花娘娘写得很好,非常有趣,读起来就很开心,所以答应帮三花娘娘印刷出来,用来卖钱。”小女童说着,又低下头,将手伸进褡裢里拿出三块束腰蜂窝银,拿给道士看,“还给了三花娘娘钱,说是向三花娘娘买的。” “那我给三花娘娘的丹药,三花娘娘拿给他们了吗?” “拿给他们了,他们说谢谢你。” “知道了。” 宋游淡淡点头,坐着不动。 小女童则把银钱收好。 三花娘娘写的游记宋游是看过的,只看过一页手稿,是三花娘娘特地挑的一页给他看,别的不给他看。 本身出海是三花娘娘的亲历见闻,这份亲历见闻本就奇妙有趣,无需想象力的点缀,只需将之如实写下来,便是一个不错的奇妙故事。只不过同样的故事不同人来写也会有不同的味道,既看本领,也看风格适合与否。 就他来看,三花娘娘写得很不错,文笔幼稚,但是有一种童趣。 而除了童趣,还有另一种稀奇的趣味。 便是猫儿与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想法,常常让人意料不到她会这么写、她的关注点会在这上面、思维又是如此的跳跃。 可惜也只看了那一页。 不过故事好是故事好,在这年头,绝大多数人出书也都是不赚钱的。 多数情况下,只有少数有名气的文人,被人特地请去写诗填词做文章,别人为表感谢,会给一些“润笔”。此外很少有人靠写书挣钱。著书者要么是为了名气传播,要么是为了传承学识,要么是为了理想抱负,或是单纯的喜好乐趣。 那廖家众人应是念及三花娘娘的恩情,这才给了润笔费。 说是买稿,其实连数额都和三花娘娘上次要的一半捉妖驱邪钱一样多,其实就是另外一半。 宋游早有所料,于是用一缕早年间的立春灵力化了一粒丹药,让三花娘娘带过去,请他们化水饮用,补回此前被金蟾吸取的生机阳气,也算是补足他们特地给三花娘娘的这份润笔费,不亏欠于他们。 “三花娘娘为何不肯让我陪同三花娘娘一起去呢?”道人仰头看她,“为何这么不肯让我看到三花娘娘写些什么呢?” “唔……” 小女童充耳不闻,只扭过头,看向不远处在辣椒丛中飞舞的小蝶儿。 那神情姿态,和寻常装作听不见人说话的猫一模一样。 “可是三花娘娘既然已经出书,若是书卖得好,流传于世,在下即使今后再不来阳都,在逸都也会买到三花娘娘的书的。” “你别买!” “终会看到的。” “你别看。” “莫非是三花娘娘在书中写了很多我的事情,所以才这么怕我看见?” “!” 小女童顿时一阵警惕。 这个人好生厉害! “猜对了?” “……” 小女童继续警惕的望着他。 “看来是了。” “……” 小女童一下环顾左右,一下又把银钱收回褡裢中,一下又自言自语说又够我们用好久了,一下又说要把它放回被袋中,随即不看道人,自顾自的挎着褡裢往后走去,走回卧房中。 脚步声轻柔,越来越远。 “……” 宋游摇了摇头,微微一笑,头也没回的说道:“既然如此,三花娘娘收拾一下东西,我们明天就走。” 声音也如往常一般大小。 “知道啦……” 从身后很远的地方传来回应。 宋游又坐了会儿,这才起身,回去和三花娘娘一同收拾东西。 自己的东西倒是没有多少好收拾的,反正流浪江湖也已经惯了,收拾东西早已经十分熟练,用不了多久就能全部收好。然而叶新荣的祖宅和家中原本的东西却得给人家收拾干净妥当,全部用最易于存放的方式放好。 三花娘娘还去将所有酸茄都摘了,洗净擦干,装在了平常携带的小锅里。 辣椒正在开花,宋游没有管它。 酸茄的藤蔓也没有拔掉。 叶新荣应当今年之内还会回来。等他回来之时,也许能见到院中的酸茄与辣椒,这两样作物如今还没有传到阳州地区来,院中种的又经常被燕子的木灵之法滋润,生命力强,也吸足了灵气,便算作宋游留给他的谢礼。 不过牛鞭草和猫尾草却被全部清理掉了,免得长成野草,生得到处都是。 次日上午,一行人已收拾妥当。 宋游拄杖站在门口,身后的枣红马驮着胀鼓鼓的被袋,上面挂着三花娘娘的褡裢、灯笼鱼竿和斗笠,看起来挺大一坨,其实也算不得重。 再后头则是朝向门口却扭头看身后的三花猫,燕子站在了院门的遮雨檐顶上。 “走吧。” 宋游道了一声,拄杖而出。 枣红马三花猫都跟在他后头,一个跨出大门,沉默寡言,一个跳过门槛,频频往后看。 “吱呀。” 院门关上了。 宋游将之锁好,提着钥匙,将手一举,燕子便飞过来,衔走钥匙,又飞回院子里。 随即里头传来挪动石凳的声音。 “扑扑扑……” 燕子很快飞了出来。 此时时间不早不晚,阳光斜着打下来,越过前面的瓦顶,在白墙上留下一道斜着的光,一夜雾浓,使得青石板有些湿润,颜色略深。 巷子清净,然而走出巷子,立马便是热闹的阳都城大街。 宋游带着马往前走,沿江而行。 走过青石街道,与相熟的茶楼店家、认识的街坊邻里、偶然遇上的李家廖家人一一打过招呼,走过画石桥,踩过极乐神砖。 道人在桥上驻足,看了一会儿下边江上的船只来往,青波流水,柳条摇曳,白衣公子站在船头挥舞着扇子欣赏两岸风景,婀娜貌美的琵琶女在身后抱琴弹奏着委婉的曲调,不说其它的,光是这幅画面便是绝美。 好一片太平盛世。 那桥下几名钓者也早已经认识宋游了,见他带着马、驮着大包小包还插着三花娘娘寻常用的钓竿,一副要远去的架势,不由伸长脖子,也想与那名常使他们汗颜的女娃打声招呼道别,可却没有见到什么女娃。 众人疑惑之际,一道小小的身影从底下一跳,跳上了石头桥栏,伸长脖子把他们盯着。 毛绒绒,生得漂亮,毛有三花。 正如那身三色衣裳。 道人立在桥头,与他们拱手。 猫儿亦抬起爪子招了招。 微风吹拂梅柳动,正是四月离别时。 猫儿一转身便跳了下去。 道人也迈开了脚步。 走下桥头,慢慢往城外走。 雷公庙已然建好,青烟如云。 这段时间雷部神灵定是有些忙碌,不过并不白忙,做的事情多,香火也多,事情做得有多好,香火就有多虔诚。 约等于生意兴隆。 周雷公应该感谢自己。 宋游如是想着,脚步却不停,目光也不停的打量着左右。 左面大腹便便的官员坐在轿子里,一手端着托盘,一手捏着点心,小心吃着。右边苦力工人赤着上身、皮包骨头,扛着麻袋大汗淋漓,背上不知道是被晒的还是被麻袋磨的,是红黑一片的溃烂。 既有衣着华丽的小少爷在大街上奔跑玩闹,亦有衣不蔽体的小孩儿缩在街角沉默。 道人从街道之中漫步走过。 好一个太平盛世。 第四百七十四章 安排 阳都城外,官道几乎与江并行。 道人拄杖走在前面,一匹枣红马在后面跟着,与道人并排的还有一只三花猫。 “那些钓鱼的人很好,有时候会给三花娘娘带点糖,搅搅糖。”三花猫迈着欢快的小碎步,扭头看向道人,“他们没有三花娘娘厉害。有时候三花娘娘钓到鱼,他们没有钓到,三花娘娘就便宜卖两条给他们,这样他们回去就不会挨骂。” “三花娘娘聪明可爱,自然谁都喜欢。” “他们有时候也问三花娘娘怎么钓到那么多鱼,三花娘娘就给他们找一个鱼多的地方,但是他们还是没有三花娘娘钓得多。” “凡人又怎么比得上三花娘娘呢?” “要是三花娘娘没有钓到鱼,回到家道士会骂三花娘娘吗?” “自然不会!三花娘娘为何会有这种担忧?”道人想也没想的说道,同时扭头奇怪的看向三花猫,随即才说道,“钓鱼本是一种消遣,就算三花娘娘没有钓到鱼,也定然收获了别的东西。” “好像猫都会这样。” “三花娘娘常常这样。” “猫就会这样。” 一人一猫一马越走越远,慢慢爬上一座小山,停步回首一看,阳都城与城外十里商铺都在眼中,阳江像条玉带,穿城而过。 相比起长京,阳都没有那么方正,多了些随意,亦多了无数往来的车马货船。 宋游凝视它许久,也沉默许久。 “……” 终于回身,从被袋中摸出一个小玉瓶,又伸手一摊,手上一道流光。 “燕安。” “扑扑扑……” 一只燕子飞了下来,落在马背上,扭头用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盯着道人。 “先生。” “要请你帮两个忙。” “请讲。” “第一个忙。北方边境军镇,陈子毅陈将军。”宋游对他说道,“我曾拜托陈子毅将军保天下太平,他是个重信重诺之人,定然守诺。可他一个手握重兵的武人,于乱世插手天下大势,若乱世平定,多半有生命危险。这玉瓶里装着的丹丸,是当初国师炼制长生丹的药渣搓成的。虽然没有长生丹那般延寿千年的功效,却也能使常人延年益寿、死而复生。” “要我带给陈将军吗?” “想请你飞一趟。” “没有问题。” “还得请你向陈将军说明。这颗丹药吃下之后,若是几天之内死了,只要头颅尚在脖颈上,尸身不腐,见光见风就能转醒。” “燕安记下!” 燕子郑重的说道,虽然话不多,却在心中重复了好几遍。 “第二件事,便是言州多达草原以北,有座废弃军镇,名为远安城,如今已成了一座鬼城。”宋游说道,“此前我与三花娘娘行至言州,和城中鬼兵鬼将有过一些接触,还曾替他们封了龟城,封印阴气鬼气。当时便与他们约好,有朝一日,或许会请他们去丰州鬼城为官。如今你携带我的一缕灵力前往龟城,解开龟城封印,请他们去丰州鬼城,他们必定相信。” “有什么需要交代的吗?” “便与他们说明,到了丰州鬼城,得请他们暂且归于第一殿殿主麾下。今后天下若乱,鬼魂必多,恶鬼也会变多,他们都很有本事,便请他们先替殿主拘索新鬼、围捉恶鬼,今后再去各地为城隍庙的武官。” “记下了。” “有劳了。” “先生说笑。” 燕子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从宋游手中接了那一缕灵力,又扑扇着翅膀飞过来,接过了那枚丹药。 “燕安去了。” “一路小心。” “扑扑扑……” 燕子顿时飞起,飞向北方,眨眼就消失在了重重白云间。 宋游收回目光,低头与三花猫对视,又回头看了一眼阳都城,这才迈步继续往前。 也是往北。 先北上,再往西,走回长京。 天气正好,阳光明媚,晒得人头皮发烫,行走之间,居然也有些热了。 …… 霍二牛早已浑身是汗。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裳,使得他全身皮肤反着光,看起来异常强壮。 此时他拿着锄头,正在清理这条山路上垮塌的最后一截,但凡有树枝拦路,也被他砍断,扔下山崖去。 霍二牛很轴,没有敷衍了事的道理,也没有偷奸耍滑的想法,修一条路而已,下些苦力罢了,对他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况且这些天不能说话,不能与人吹牛,他也不敢轻易下山,轻易回城,既怕别人看出不对问他为什么,又怕别人再请他去驱邪打鬼,而没了竹杖的他根本没有对付邪鬼的本领,只好在这山上,兢兢业业的修缮道路。 不曾有丝毫懈怠偷懒,连懈怠偷懒的念头也从未升起过。 他就没有想过懈怠和偷懒。 所有挡路的林木,清理得干干净净,所有冲下来的泥石,也都清理得一点不剩,若是道路本身垮了,就往里继续掏山,再掏出一条新的。 清早开始,直干到日落黄昏。 这般生活枯燥又单调,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不过却也无需费什么心,霍二牛干得久了,反倒有种乐在其中的感觉。 “哗啦……” 前方又是一片杂乱的林木,挡了道路。 霍二牛抱着腰粗的树干,凭借一身蛮力,硬生生将之拖离路边,丢下了山崖。 应是最后一片了。 霍二牛继续清理杂枝。 只是清理着清理着,却突然发现一点不对—— 只见在那堆杂枝丛中,突然多了一抹绿意,是一根立在地上又不插进地里、青翠如玉的竹杖,一看就不是凡物。 “?” 霍二牛愣了一下。 方才拖那棵大树时都没有看见的。 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 霍二牛愣了许久,才哗啦一下,丢下手中杂枝,过去查看。 这根竹杖同样青翠如玉,泛着光泽,却明显和此前那根不同,竹节、粗细都有细微差别,像是有股无形的力量使它立而不倒。 “……” 霍二牛跨过杂枝,走了过去,伸手捏住竹杖,只觉温润如玉。 稍稍用力,便将之拿了起来。 像是特地为他准备的一样。 第四百七十五章 余州人好吃蛇鼠 “呼……” 山风吹得林间沙沙响。 恍惚之间,霍二牛好似听见了那晚破庙中梦见过的声音,还是那般温和。 “此前足下心存邪念,得了不属于自己的宝物,心中自不安稳。如今邪念已除,这根竹杖只可打妖鬼邪祟,对人无用,便赠予足下。望足下今生可以坚守本心,好好善用,哪日心中再起邪念,竹杖便重为凡物。” “……” 霍二牛拿着竹杖愣在原地。 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此时他心已知晓,这根竹杖虽不是此前那根,却也有着同样的功效,奇妙的是,此时再拿着它,心中却是一点忐忑也没了。 霍二牛心中想的第一件事是—— 传说果然是假的。 茶楼瓦舍里的说书先生都说,那位段先生窃了罗上仙的宝剑之后,斩妖除魔,匡扶正义,不光有了本领,还有一身侠气,这才受人敬重。 霍二牛不知天上是不是真的有丢了剑的罗上仙,他只知道一点: 哪有大侠靠偷来的东西成的大侠? 此前的霍二牛不会是。 故事里的段先生自然也不会是。 然而多年以后,阳州或许会有个真正的故事,和霍二牛曾听过的一样玄奇,引人入胜。 …… 道人一行已经出了阳州。 此时烈日当空,强光之下,天地的一切和一人一猫一马的影子都很分明。 马蹄声马铃声回荡在山路之间。 “阳州往上边走,就是帛州,帛州产好布,可以给道士做身好衣裳,跟文平子一样的好衣裳。”猫儿依旧与道人并行,扭头往旁边看,烈日将她的影子打在地上,小小一团,黑乎乎的,而她念着自己今早才翻《舆地纪胜》看见的内容,“帛州往左边走,就是余州。” “三花娘娘说得很对,记忆超群。不过在下有衣裳穿,而且穿得舒服自在,不需要再做一身好衣裳。在下身上穿的,就是好衣裳。” “都很旧了。” “旧才好,我熟悉它,它熟悉我。”宋游说着顿了一下,“何况再做一身,马儿带起来麻烦,换洗起来也麻烦。” “唔……” 猫儿抬头看他两眼,没有多说,也不知是接受了他的解释还是自有猫儿的想法,继续念道:“余州好吃蛇鼠……” “……” “人是要吃耗子的!” “……” “也要吃蛇的!” “……” “你怎么不吃耗子?” “我不爱吃。” “余州的人都爱吃!” “人各有喜好……” “余州过去,就是络州,络州产驴子。络州再往左边走,就是路州,路州挨着舒一凡的光州,路州再过去就回长京了。” 三花猫继续念叨着。 “嗯?” 宋游却是一阵好奇,不由问道:“三花娘娘不叫他舒某了?” “三花娘娘知道他不叫舒某了!” “怎么知道的?” “在书里学到的。”猫儿一边说着,脚上小碎步不停,一边继续扭头把他盯着,“你怎么一直不告诉三花娘娘?” “很可爱啊……” “喵?” “而且三花娘娘终会知道的,又何须那么早的告诉三花娘娘。” “……” 一人一猫一马继续往前。 山路两旁种满了玉米,生得茂盛高大,隔一个弯或者隔一小片山,别人就只能听见马儿的铃铛声,道人的说话声,而看不见道人一行了。 道人对别人也是如此。 此时脚下是帛州。 帛州从今年起亦常有邪祟出没,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商道往来。好在此时大晏正是盛世,中原官兵虽不比开朝时精锐,却也兵强马壮,若是这些妖邪只祸害一村一宅还好,若截断官道,自有官府派官兵、请高人来清剿。 大多数妖精怪类都抵不住一支精兵。 三花娘娘行侠仗义,降妖除魔,若有漏网之鱼,或是官兵不擅长对付的鬼物邪祟,只要被三花娘娘遇见,都算它们运气不好。 有时顺道为之,并不留名,有时被人知晓,也留一段传说,一切随意,并不刻意执着于哪一样。 慢慢也到了帛州的边缘。 此时已经用了不少的时间。 连通长京的官马大道,不知名的一片小山,道人一行走到这里时,猫儿忽然停下,抬头看向天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云中有一个小点。 燕子已然飞了回来。 “刷……” 黑点迅速变近,变得清晰,燕子只张开翅膀,并不扇动,便轻轻松松的滑了过来,落在马背上。 “先生,我回来了。” “可还顺利?” “这边往北,先过言州,于是我先去的言州龟城。”站在马背上的燕子转头看了看底下的三花猫,又扭头看向道人,说道,“那废弃龟城里的鬼兵鬼将们好生厉害,听说这几年以来,他们一面在鬼城勤奋修行,一面出城巡逻,替言州人清除邪祟,许多兵将身上都有了香火气。我飞进去时险些被他们射下来。不过亮出先生的灵力也就好了。” “他们此时呢?” “他们对先生尊崇而信任,我离开龟城时,他们就已经连夜出发了,此时恐怕已经到丰州了。”燕子说着补充了句,“以他们的本领,恐怕许多新成的恶鬼厉鬼都无法与之抗衡。” “那就好。” 宋游顿了一下,又问道:“陈将军呢?” “也很顺利。我按照先生所说,将丹药带给陈将军,给他说明丹药的效果和用法,他接过后,沉默了很久,才把我送走。” “……” 宋游闻言也沉默了一阵。 换位思考一下—— 陈将军本就受老皇帝猜忌,好不容易才从长京死里逃生,回到北方,现在镇守北方边境,在北方境内威望极高,境外亦是畏他如虎,俨然过着北方土皇帝一样的生活,可突然有一天,收到一枚来自道人的起死回生丹,怎能不多想? “辛苦你了。” “很轻松,不辛苦。” 道人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 燕子依然留在马背上,地上三花猫盯着他的眼神已经好奇到了极致。 “你飞到边境去了?” “对的。” “你还去了那个乌龟城?” “是的。” “这么快就回来了!?” “只要路上不耽搁,寻常燕子也能这么快飞回来,何况我比寻常燕子还飞得快。” “有翅膀就是好!为什么猫不长翅膀呢?”三花猫不由得纳闷,“我们从北边走回来,都走了好久好久了。” “游历与赶路不同……” 三花猫总算放过了宋游。 两只小妖怪在身后说个不停。 相比起八年前在安清,似乎他们两个都有了不少的变化。 直到翻过这座小山,前方官道边上多了一片空地,像是被人踩出来的,空地中间立着一块石碑。 三花猫见到石碑,立马放过了燕子,停止说话,往前一阵小跑,跑到石碑背后,仰头看了看,这才又跑回来,对道士道: “余州界!到余州了!” “是啊……” 宋游点头应和时,眼前浮现出的,却是多年前的“栩州界”,还有界碑前那只不认字的三花猫。 三花娘娘也是长进不小。 “前边有人家。”燕子飞起来看了看。 “前边有人家?刚好道士吃的东西已经吃完了,要找人再买一些,带着路上吃。”猫儿目光闪烁几下,迈着小碎步往前,探头张望,只是山上的玉米地长得很深,她太小一只了,根本什么也看不见,“这条路上没有铺子,三花娘娘去给道士用钱换点吃的吧。” “不必了,我自己去就好了。” “三花娘娘帮你去吧。” 三花猫说着就已经变成了人形。 “三花娘娘的好意我心领了。” 宋游瞄着她那闪烁不已的眸子,语气淡然,往前走去。 往前大概二里地,有一片村落。 村中有人带着农具行走,有人三五聚成一团歇凉聊天,竟还有书生坐在屋前苦读,看见宋游一行人,都好奇的扭头看他们。 宋游找了一个坐在门前看书的书生,走上前与之行礼问好,这才问道:“在下姓宋名游,乃是一游方道人,不知此地是何郡何县?” 书生闻言也连忙放下书,与之回礼。 “在下姓徐,名秋月,回禀先生,此地乃是余州刻郡扶摇县,和帛州交界,先生从哪来,要去哪?” “在下从阳州、帛州来,游历天下,大抵要去长京。”宋游说道,“行至此地,水囊也空了,干粮也吃完了,腹中饥饿,不知可否向足下讨一些水换一些干粮,没有干粮,换些米面亦可。” “水倒是可以……” 徐姓书生不禁面露困窘之色:“然而莫说便于先生携带的干粮,就是米面,徐某家中也没了存粮,还等着地里的燕米熟了救命呢。” “那便谢过足下的水了。” “无妨无妨……” 书生连忙卷起书,领着他进门。 家中有个水缸,也快见底了,当书生拿起瓜瓢,给宋游装满水,差不多就真的见底了。 “先生见笑。” “清水甘冽,亦是足下辛苦打来的,不敢见笑,只敢道谢。” “今年是个鬼年,流年不利,到处都不太平,不是闹山贼就是闹邪物,尤以我县最盛。家家户户都过得紧巴巴,路上茶摊也开不走了,先生若是想换些干粮米面,恐怕只有到城里去了。” “不知城中还有多远呢?” “由此往前,还有四五十里。” 徐姓书生说着顿了一下,不禁上上下下打量着宋游一行。 道人样貌年轻,说话却老成,手中一根青玉竹杖,身后一匹没有缰绳的枣红马,竟还跟了一只燕子和一名女童,倒也新奇。 那女童漂亮得不似凡人,干净得也不像远道而来的人,此时正仰着头,一眨不眨的盯着他挂在房梁上的几只烟熏耗子。 这一行看起来并不普通。 书生心意一动,不禁问道: “先生可会除妖之法?” 道人还没有说话,女童便从房梁上收回目光,率先回答道:“我家道士最会除妖了!” “当真?” 书生依旧看向道人。 “实不相瞒,在下原先是最会除妖的,不过如今有了我家三花娘娘,在下便是第二会除妖的了。”宋游如实答道。 “既是如此,徐某倒可以给先生指一条路。” 书生看向宋游和女童,若有所思: “徐某有个远亲在城内,也是扶摇县的一个大家。听说今年以来宅中闹了不少怪邪之事,请了不少民间先生来看,然而不仅作用不大,反倒怪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闹得宅中十分不安宁。徐某只是他们八竿子勉强打得着的一个远亲,却承蒙他们资助读书,心中十分感激,听闻这等善人却逢此怪事,徐某也很着急,然而却帮不上忙。今日偶遇先生,想也是缘分,若先生真有除妖的本领,便去徐家府上碰碰运气吧。以扶摇徐家的品性,就算先生除妖未成,多半也会给先生准备一些精致干粮,省些银钱了。” “扶摇徐家?怪邪之事?” “先生真有本领的话,去城里随便找家商铺,问问徐府在哪,没有不知道的。届时什么怪邪之事,也自会知晓。” “那我们便去看看。”宋游笑了笑,拱手行礼,“也多谢足下了。足下读书刻
相关推荐: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阴影帝国
她太投入(骨科gl)
沦陷的蓝调[SP 1V1]
姑母撩人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腹黑哥哥。霸道爱》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下弦美人(H)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