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一句: “女侠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道人也低头说了句,“还以为女侠已经离京,不会回来了。”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晚。” “就昨晚?” “就昨晚。” “真巧啊……” “是啊。” 故人相见,都有些感慨。 第三百三十章 是个读书天 “客官的粥来了!” 吴女侠仰头盯着端粥来的店家,道了声谢,看见店家又端来了鸡蛋和馒头,不由对宋游说:“点这么多,真是破费了。” “久别相逢,却只有稀粥相待,实在过意不去。” “我还挺爱吃这家的皮蛋粥,之前没出去的时候,他家有了粥后,便经常来吃。”吴女侠一边说着,一边已拿了筷子,低头端碗刨粥,看那动作像是好久没吃过饭了,又像是感觉不到烫一样,“只是还是没你煮的好吃,主要没你放的肉多。” “女侠这段时间去哪了呢?” “出了趟远门,最后还有些事情做。” “还以为女侠受到了牵连呢。” “没那么容易。” 吴女侠直起身抬起头来,扭头看了看四周,便暂且放下筷子,拿起鸡蛋在桌上敲碎剥壳,同时不经意的说道:“我们也是很小心的,本身为她做事也只是在暗中,秘密行事,知道的人没有几个。那个之后,知道我的人,也不会傻到把我供出。多数都四处散去了,各回各家,这些年挣的钱应该也够大家花一辈子了。” “那样就好。” 宋游目光低垂,盯着她的动作。 这位女侠行事豪气,不过却有一双很灵巧的手,手指纤直而细长,剥起鸡蛋来十分灵巧,像是在表演什么一样,便见蛋壳倏倏倏的落下。 “不过倒也差点暴露,有个伙计,假装说自己回老家了,结果却偷偷留在长京,想和某个皇子的人会面。”吴女侠说着咧嘴一笑,似乎只是在说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小事,“还好我聪明,识破他的谎言,悄悄跟着他,把他做了。” “女侠厉害。” “都是小打小闹,比不得你。”吴女侠把鸡蛋扔进碗里,“我在长京听说过不少北方之事,啧啧,都说你是神仙下凡呢。” “降妖除魔,本就是在下所长。” “那你真的是神仙下凡吗?” “据我所知,应当不是。” “那燕子又是哪来的?” “五六年前,栩州安清,女侠见过的。” “哦是那只!” “是。” “衔粮救世……” “是他祖宗下令,家族所为。” “有意思。” “女侠要查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七七八八,心里都有数了,只等再找蔡神医问问,最后确认。” “蔡神医回来了么?” “听说回来了,不过我前两天在路上,又去北钦山上找了找他,结果又没找到。我找人问了,说是年中的时候回来了,但没有多久,竞州好像又闹起了天花,他又去竞州了,怕是过年前才得回来。” “蔡神医有仁义之心。” “神医嘛。” “过年也快了。” “是啊……” 吴女侠也不禁叹了口气。 不知这是背了多久的负担,又是支撑着她从小习武、随后不远万里来到长京隐忍负重的事情,如今总算眼见着快到头了,不知为何,却反倒有一种空空落落、不知该做什么的感觉。 若是没有背负这些,不知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想起这些,总觉得命运奇妙。 “女侠大事了结之后呢?” “我想了很久。”吴女侠吃饭的动作顿了顿,“大概会回逸州吧。我本身是个喜欢玩闹的人,应该会找个地方,去找没有忧虑的生活。” 说着她又抬起头看向宋游:“那你什么时候回逸州?” “明德肯定到不了二十一年了,不过算着,会在明德二十一年的时候回去。” “行啊。”吴女侠便笑着道,“到时候我提个大红鸡公来拜访你。” “大驾光临。” 宋游也露出了笑意。 天气已然冷了,粥放在外面,凉得很快,每次只需吃最上边一层,一层吃完,下边一层也温了。到最后的时候,吴女侠干脆端起碗,呼噜几下就将一碗粥喝了个干净,另一碗也差不多如此。 一个馒头也就是几口的事。 鸡蛋基本两口一个。 看着她快吃完了,宋游便结了账,随即与吃完的她一同起身,跨过街道。 “你怎么进的门?” “开锁进的。” “你那屋的钥匙还在我那呢,前年你走之后,房子本来也到了期,只是店宅务的人一直没有来收房,没有来收钥匙,也没人住进来。多半是长京有人替你打好了招呼,一直给你留着。”吴女侠顿了下,“不过那会儿我不知道,就把你买的长榻和摇椅搬我楼上去了,嘿,你别说,你们这些道士就是比我们这些憨憨会享受,就两样东西,也不算贵,感觉日子都不一样了。” “女侠喜欢就好。” “等下给你搬回去。” “女侠留着吧,我们这次也不住多久,等过了冬天就走。” “说不定我还等不了那么久呢。” “那便随你吧。” 道人走到了自家门口,吴女侠也到了自家门口,掏出钥匙打开房门,双方转头对视一眼,便各自进了屋子。 …… 当日下午。 城外风景依旧,黄叶萧萧,薄雾轻盈,遍布十万人家。 道人站在无人的荒山上,对身边的枣红马说:“一直跟随在我身边,驮运行囊,虽说对你修行有益,一直如此却也不好。这几个月,便请你在城外荒山之上好好修行,兴许在开阔的天地和山水之间,在没有拘束的奔跑之际,能有所感悟。” 马儿打了一个响鼻。 道人便拍拍它的脖颈。 “走吧,开春之后,我们再来找你,看你收获几何,这段时间,也许也会拜托燕子来看你感悟如何。” 马儿便迈开了步子。 走出一段距离,回头一看道人,便奋蹄远去。 这马虽然瘦小,可一旦跑起来,就是不会相马的人也能看出不凡——荒山道路本来崎岖,又多有乱石沟壑,它奔跑起来却如风一般,乱石荆棘全然无法阻挡它的脚步,而若是遇到沟壑土坡,它只需轻轻一跳,就能轻松跳过,身形在空中时,简直如会飞一般。 道人收回了目光,往回走去。 进城不久,看见一家书铺。 道人摸了摸身上揣的钱,便领着三花猫走了进去。 “诶诶……” “店家莫急,我家猫儿乖巧懂事,若是弄坏了书籍,全都照价赔偿。” 店家刚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 刚瞪大的眼睛也换成了笑意。 猫儿乖巧懂事,这种话自是没人信的,哪怕那只猫儿老实坐在道人脚边仰头把他盯着,看起来很乖巧,也是信不了的,可若是弄坏了书照价赔偿,那就巴不得多弄坏一点了。 “先生想看看什么书?”店家走过来问道,“道家典藏也是有的。” “随便看看。” 道人却没有看道家经文,而是挑选着蒙学书。 店家跟过来,见他翻看的多是《儿歌总编》、《千家诗》这种书,便出言道:“先生可是观中有孩童读书?” “差不多吧。” “几岁呢?” “不好说。” “那看来不止一个了。”店家笑道,“若是幼童,便给先生推荐《百家姓》,《千字文》,若大一些,先生拿的《千家诗》、《儿歌总编》也是不错的教子书,不过要想孩童早日成才又听话懂事,还得买上《小儿语》、《孝经浅言》、《训子骈句》才是。” “这样啊……” 宋游点点头,却依旧自己选着。 最后拿了一本《百家姓》、一本《千字文》、一本《千家诗》,和一本《儿歌总编》,至于店家说的《小儿语》,其实也和《儿歌总编》差不多,不过却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不知对孩童益处几何,总之自家猫儿已够乖巧懂事了,定是不太需要这些的。 至于那些大力教育孩童忠孝的,或是对在这个年头建功立业有帮助的,就更不需要了。 “看来先生家的孩子年纪不大,嘿嘿,先生可是来得好时候,前几年国师为了鼓励孩童读书,下令规定了蒙学书册的价钱,不然的话,这几本书的价格可得比现在翻上一番。” “托了国师的福。” “我们就少赚钱咯……” 宋游正欲结账离去,忽然余光一瞥,又瞥见了一本书册。 于是随手将之拿起。 “先生好眼光,这是栩州傅羽傅文栋,傅公的著作,满篇妖鬼神仙故事,写得真好,引人入胜,别人读来,都说像是听亲历之人亲口讲述的一样,这两年在长京可是卖得可好了。” “拿一本。” 道人随手拿起,放在前边四本书上。 店家顿时喜笑颜开,拿算盘算钱。 道人结了账,抱着五本书沿街往小楼走去,猫儿则迈着小碎步跟在旁边,贴得之近,总让人害怕会将她踩到。 开门进屋,将书放在桌上。 三花猫顿时轻巧的跳了上来,尾巴打着卷儿,凑近了打量书封上的字,又扭头看向道人: “是给三花娘娘买的吗?” “是。” “三花娘娘读了后,就能很快长大吗?” “不会,只是会多一些知识。” “那店家说早日成才的呢?” “都没有买。” “哦……” “三花娘娘随便看吧。” “先看哪一本呢?” “三花娘娘很厉害,所以三花娘娘自己决定就好。”道人坐下,拿起自己买的那本《明德杂文》,随手翻看,同时对身边猫儿说道,“要是三花娘娘看到哪本不喜欢了,就不看了,看到哪里不喜欢了,也略过就好,要是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好的。” 猫儿一扭身跳下桌子,转而是两只白嫩的小手伸上来,双手从桌上抽走了一本书。 今日阳光好,杂事已休,正适合读书。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花娘娘不可过于勤奋呀! 阳光从门口照进来,在地上打下一片光斑,灰尘在空中乱舞。 屋中一张木桌,道人与女童分坐两头,各自捧书读着。 “东屋点灯西屋明, “家家小姐织罗绫。 “小机大机响轧轧, “一夜织成三丈八……” 小女童低头读出声来,和学堂里的书童比起来,只剩下没有摇头晃脑了。 道人伸手揉了揉耳朵,无奈的看她一眼,稍微调整一下姿势,却也只当做没有听见,继续沉下心来看故事。 那已经是将近六年前了,柳江舟上偶然相遇,共处几日,亦相谈几日。那痴迷神鬼志怪故事的书生向他说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抱负,向他问起知晓的神仙妖鬼之事,也在船上向他讲了几日的故事,听得船上之人皆沉迷不已,那时宋游就知道,早晚有见到他的著作的一天。 便是今天了。 宋游细细翻看。 才翻没几页,便看见了熟悉的故事,是自己当年在船上从那傅姓书生口中亲耳听过的。 写成书后,自然有了些变化,不仅是从口头上变成了书面上的文字,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有些故事还优化了叙事结构、做了删添,有些还加上了作者的评语与感慨,读来引人深思。不过如今的道人读来,更多的则是觉得熟悉,像是一个钩子,勾出了六年前的记忆。 恍惚间那名潇洒不羁的书生的声音好似随着眼前的文字在心中响了起来,伴随着水花晃荡声,两岸猿声,偶尔还有船家的高歌,宋游似乎又回到了六年前的柳江舟上,坐在船头,与三花娘娘一同,听着旁边的书生讲故事。 加之这些志怪故事都是那书生精挑细选过的,往往不止是“怪异”这么简单,要么能体现一时一地的风俗,要么便自有妙趣,道人读着读着也不禁露出笑意。 “漳河岸上女儿多,不作营生只嘲歌,腰间扱着黄草棒,上树拨拉野鹊窠,野鹊窠里一包旦,拿回家中奶奶看,放到锅内煮不烂,气了奶奶一头汗,一头汗呀一头汗,一,头,汗……” 三花娘娘无师自通,读来自有节奏。 可读完后,她却不禁挠了挠头。 儿歌易懂,三花娘娘认字已数年,半看半猜,也能知晓意思,只觉这儿歌读来有趣,有趣就有趣在三花娘娘也会干这种事,而且经常干。 只是原来别的小人也这么做啊…… 还以为只有隔壁那个女的人才会这么干呢。 抬眼一瞄,道人捧着书,也看得专注,看那样子,他手中的书好似比儿歌更有趣。 三花娘娘愣愣盯他许久,才不禁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慢吞吞走过去: “道士你在看什么?” 道人停下,抬头看她,回答道: “书。” “什么书?” “故事书。” “好看吗?” “比三花娘娘的好看。” “那怎么不给三花娘娘看这个?” “没有不给三花娘娘看,等我看完就给三花娘娘看。” “那那几本呢?” “那几本是小孩子看的,这个大人和小孩子都可以看。只是小孩子总归是要看些小孩子该看的书的,这样对于三花娘娘的成长有帮助。” “哦……” 小女童却依旧走过来,走到他背后,一只手抓着他后背的衣裳,一只手抓着他袖子,两只手都小小的,又从他手臂旁边探出半个头,睁圆了眼睛一脸严肃盯着他手中的书,目不转睛。 有看不懂的,就出言问道士。 有时道人看完翻页了,她还翻回来。 这么一看就发现了,道士看的书,好像真的要比她的好看很多。 这时门口光线一暗,吴女侠轻轻松松扛着一张长榻,小心的从门口跨了进来,一扭头便看见了他们:“给你们放哪……哟,在看书呢?” “是,买了几本蒙学读物,给三花娘娘看,也买了一本故人写的故事书,用以闲暇时打发时间。”道人放下书站了起来,小女童也随着他而站直身体,仰头把女子盯着,“放在这里就可以了。” “不需要帮你搬上去?” “也不重,我们自己就能搬上去。” “行吧。” 吴女侠也不扭捏,随手就把长榻从肩上放下,两步走过来,随手拿起桌上的书,看了看正反面,又看向道人和女童:“你们倒是会享受……” “冬日事少,天气严寒,晒着太阳或是烤着火炉,煮茶读书,是雅事。” “这书教什么的?” “教不了多少东西,只是可以帮助识字造句、了解文化历史、多记几首简单的诗词罢了。” “识字造句……” 吴女侠不禁点点头,觉得是个好东西,于是说道:“三花娘娘也只有一双眼睛,一下看不了这么多,我最近也闲,借一本给我看。” “女侠请便。” “可是这是给小孩子看的。”三花娘娘对女子认真说道。 “没事。” 吴女侠很随意的摆了摆手:“我的学识水平不见得比你高,认得字恐怕还没有你多呢,正需要这个。” “哦,那你拿去吧。”小女童立马说,“不要给我弄坏了,花了不少钱呢。” “三花娘娘很厉害,要是女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解之处,可以来请教三花娘娘。”道人笑道,“三花娘娘也不认识,则可以来问我。” “!” 吴女侠还没说什么,小女童率先神情一凝,屏住了呼吸。 吴女侠本身也愣了愣,不过看了眼这道士,又看了看他身边神情陡然变得严肃、直勾勾把自己盯着的小女童,忽然便笑了:“行,我要是有不认识的字或者看不懂的地方,我就来问三花娘娘,让三花娘娘当我的小老师。” 小老师? 小女童直接愣在了原地,浑身僵直,也面无表情的盯着女子,只是却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小胸膛都鼓了起来。 “那我拿这本百家姓,这个简单。” “好。” “我等下给你搬摇椅来。” “我们有长榻了,摇椅便留给女侠吧。” “我都又买了一张了。” “也行。” 吴女侠便拿着书离去了。 走到门口,还不禁回头,对小女童笑着说:“那三花娘娘可得好好学习,莫要等我过来请教的时候,三花娘娘作为老师,却帮不了我。” 说完便直接走了出去。 小女童缓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不知想了些什么,机械式的将头扭向道士,这才问道:“三花娘娘要成老师了吗?” “怎么了?” “一只猫儿也可以当大人的老师吗?”小女童神情凝重而不敢置信。 “三花娘娘此言差矣。” 只见道人笑着摇头,悠悠然道:“俗话说得好,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与三花娘娘相识以来,我也在三花娘娘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如今三花娘娘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与勤奋好学,在书本学识上的造诣远超吴女侠,自然可以在一些方面当吴女侠的老师,就好比教她认字。” “嘶……” 可以当老师? 小女童差点喘不过气来。 谁能想到,小小一只猫儿,不仅可以拥有一匹大马,还可以给人当老师?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道士怎么这么会说话…… 这时却又听见自家道士的声音: “只是啊……” 刷的一下,三花娘娘扭头把他盯着: “只是!!” “只是吴女侠毕竟是大人,有些字和名言只是不认识、不会写,其实在平日生活相处中,接触到的并不少。如今她拿走的是百家姓,只是一本记叙了天下姓氏、助人认字的书,吴女侠定是有听过但不认识的字,问到三花娘娘,三花娘娘也定能解答,但我想她定会学得很快。”道人不禁站着三花娘娘的角度上,替她思考,“可是等她看完这本三字经,要去看别的书了,儿歌还好,尤其是千字文,千家诗……” “……” 小女童听来也不禁皱起了眉头,手都捏成了拳,感到了几分紧迫和忧愁。 这可怎么办啊…… 这时又听自家道士说: “要是她过些天拿着千字文上边的话,千家诗上边的诗,来问三花娘娘怎么读,什么意思,三花娘娘却答不上来,那岂不是,唉……” “!” 小女童不由睁大了眼睛。 拳头瞬间捏得梆紧。 还好有道士提醒!差点就出丑了! 还得是大人想得周到呀! “三花娘娘去哪?” “看书!” “不看我这本书了吗?” “不看了!” “为什么?” “我先看我的!” “唉,三花娘娘须知啊,凡事皆有度,读书虽与修行不同,但最好啊,也得循序渐进,切不可废寝忘食。”宋游一边捧起自己的书,一边对另一边翻书苦读,一脸认真的三花娘娘说,“知晓三花娘娘勤奋好学,又是世间少有的天才,但也请注意休息。” “知道的!” 三花娘娘心里有数。 这时门口光线又一暗。 吴女侠正搬着摇椅进来,刚巧听见他们的对话,却是忍不住皱起五官,扭头看了这道人一眼,似是直到今天才看到这人的这一面目一样。 吴女侠摇了摇头,放下摇椅走了。 “……” 道人自然看见了她的目光,却是无所谓,也摇了摇头,继续看书。 看着看着,便看到了自己。 这一篇叫《柳江遇仙》。 之后几天,一直如此。 只是好天气迅速离去了,门外下起了连绵冬雨,雨雾氤氲,寒气升腾,笼罩在几百年的长京街道上,不过若在屋中围炉煮茶,捧书来读,时不时为三花娘娘解答一下书中晦涩,烤点干果米粑来吃,也是另一种感觉。 有时不想起床,就在被窝里读。 早饭自有童儿主动买来,拦都拦不住。 北边一行,是别人眼中的神仙,回到长京,才是道人心中的神仙日子。 第三百三十二章 狐狸与尾巴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天气又寒了几分,道人又点上了火炉,将手凑近火炉烤暖,互相搓一搓,对着嘴边哈一口气,便拿起了旁边的书。 门外突然钻进来一只小女童,弓着腰缩着脑袋,头上扎了两个小丸子,发量很大,两个丸子每一个都比人家只扎一个丸子还大,此时头发上落满的雨点好似无数白色的小珍珠,而她手上拿着两个馒头,一脸严肃的递给道人: “吃吧!” “总是让三花娘娘替我买早饭,这可怎么能行?”道人放下书接过馒头,又抬眼瞄向她的头顶,“何况外边还在下雨。” “谢谢三花娘娘。” “谢谢三花娘娘。” “不客气。” 小女童在他旁边坐下来,这才抬起手,在自己脑门上拍拨几下,很轻松的就将水珠全部拍掉了,又满不在乎的对道人说: “只是下雨而已……” “三花娘娘不吃吗?” “三花娘娘昨天晚上吃过了,顺便捉了两只灶马,把燕子也喂了。”三花娘娘一边说着,一边端来小板凳,拿来书在炉子另一边坐下,伸手过去感应了下火炉传出的温度,顿时就眯了眯眼睛,头也微不可察的摇了摇,似是极为喜欢,然后便翻开书,缩成一团,认真看着,整张小脸基本上都被书给挡住了,只从后边传出她的声音,“那个燕子怪得很,虫子都吃,却不吃耗子。” “在三花娘娘眼中,我和马儿不也奇怪吗?” “唔……” 三花娘娘还是摇了摇头。 不吃耗子可怎么行? 但也不多说了,只将心神沉入书中,为了当老师而进行学识积累。时不时把书略微往下挪,头则往上伸,好使目光从书的上沿透过去,看看自家道士吃得怎么样、吃了多少了。 过了好久才传出她的声音: “对了!” “怎么了?” 道人一边吃着馒头一边看她。 却只见小女童已把书放下,好似想到了什么严肃的事情,郑重的对他说:“这几天天天在外边买饭,都花了很多钱了,我们还没有挣钱!昨天晚上你睡着的时候三花娘娘在家里乱翻东西玩,翻出了以前的小旗子!” “什么小旗子?” “挂在门口那个。” “店招啊……” “店招!” “可是我最近有些犯懒,不太想开店做生意。何况在城隍大人的治理下,长京的妖鬼害人之事已经很少了。” “你好懒啊……” “自然是比不得三花娘娘的。”道人无奈叹气,“不然的话我早和三花娘娘一样厉害了。” “!” 小女童又愣了愣,想了想才对他说:“那没有关系,三花娘娘现在变得更厉害了,又可以捉耗子,又可以捉妖打鬼。” “那怎么能行?” 道人心里想的却是,到时候三花娘娘出去捉妖打鬼,自己岂不是还得在背后跟着? 那跟自己亲自去又有什么区别? “可以的!” “会累着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不累!” “有危险的。” “三花娘娘很厉害!” “会耽搁三花娘娘读书的吧?” “道士说了,不能一天到晚读书,所以要花些时间去赚钱。” “……” 这个理解宋游是佩服的。 笑了一下,宋游也不多言了,就当给自家猫儿的锻炼和乐趣了,于是对她说道:“那我便又得靠三花娘娘养活了……” “!” 小女童神情一凝,无比郑重: “没事的!” “……” 道人不禁摇着头。 这都什么癖好? “下午雨就停了,雨停之后,我们出去走走吧,三花娘娘整日在家读书,实在不好。” “去哪里?” “鹤仙楼怎么样?” “鹤仙楼!” “之前我们离开长京的时候,别人毕竟出城送了我们,如今回来了,于情于理,我们都该去拜访人家一下,这叫礼节。” “礼节!” “是……” “礼节很贵。” 女童说完,忽然扭头看去。 只见一把白色绣梅花的油纸伞出现在了门外,握着伞柄的是一双纤白的手,是从骨节中透出的漂亮,伞下则是一名绝美女子,衣着素雅,在这初冬时节身上披了一件似乎由狐皮做的披风,将近纯白,上边也沾了无数雨点,挂在毛丝上,像细密的小珍珠。 身后同样一名娇俏女子,却身着艳丽,作侍女打扮,撑了一把绿花伞,也披着狐皮披风,跟在后头。 两人来到门口,一个面容平静,一个笑意吟吟,都往里看。 “道长在说什么?” “……” 这可真是说谁谁到。 宋游放下书册,连忙起身:“贵客到来,快快请进。” 走在前边的女子收了伞,后边的女子立马接过,随即自己也收了伞,放在门口沥水,前边的女子提起披风裙摆,跨了进来,侍女也紧随其后。 “见过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也见过你。” “三花娘娘在看书么?” “在读书!” “三花娘娘勤奋好学。” “对的!” “两位请坐。”道人对她们招呼道,“只有宽板凳了。” “上次来不也坐的宽板凳吗?” “招待不周。” “道长何须说这些。” 晚江姑娘坐了下来,侍女则笑吟吟站在她身后,两人又对旁边的三花娘娘点头行了礼,顿了一下,才由侍女对道人说:“倒是道长,回京几天了也不来看望一下我们,幸好我们从别地听说了道长回京的消息,不然怕是现在都不知道。” “在下性子懒散,加上这几日下雨,这才没有去拜访。”道人说道,“刚才与三花娘娘说起鹤仙楼,便是打算下午雨停后便去拜访两位,不料却是两位先行一步到了我们这里。” “不信。”侍女笑嘻嘻道。 “……”晚江姑娘则摇了摇头,无视了这个话题,像是侍女的话与她无关,也对此不感兴趣一样,只继续看
相关推荐:
人妻卖春物语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小公子(H)
狂野总统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左拥右抱_御书屋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媚姑
寡妇门前桃花多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