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早就不当救世英雄了 > 第153章

第153章

我很少停下来歇息也能从百姓的口中听到,便只需顺着先生与三花娘娘的传说找过来就可以了。”燕子说着低头悄悄瞄了眼猫儿,“最多只是到了草原上后寻找起来费力一些。草原太大了。不过我猜先生多半会来这座照夜城,如果找不到,就去越州天柱山、青桐林这些地方找,没想到我刚来照夜城就正好看见先生与三花娘娘带着马儿出来。” “有缘。” 宋游笑着说道。 其实他与三花娘娘早在五个月前,就已经到了这边,只是先去了远治城再折回来罢了。否则的话,燕子今天也遇不到他们。 “你很聪明。” 三花娘娘则夸奖道。 “不敢……” “良种怎么样了?燕仙又怎么样了?”宋游继续走也继续问。 “良种去年在安清试种,大丰收,朝廷知晓后大喜,今年便在栩州推广,国师上禀神灵保佑,栩州今年风调雨顺,今年也是大丰收。可能慢慢就会被推广到全国了。”燕子说着顿了顿,“在我出发之前,老祖宗就已被敕封为‘安清救苦救难真君’,为道教天宫正神。栩州一地所有道观庙宇必须供奉老祖宗神像,但凡种了燕薯燕豆和燕米的地方,一郡之地最大的道观庙宇,也都必须供奉老祖宗的神像,享万世香火。” 真是少有说这么长的话。 可是这种话,不长一点又说不完。 于是歇了一口气,才又继续说:“老祖宗也已经寿终正寝,坐化成神,位居天宫了。” “这样啊……” 宋游点了点头。 良种丰收对百姓自是好事,燕仙做了好事,自然也该封为神灵。 栩州一州的所有道观庙宇皆必须供奉燕仙神像,到了别处,便以一郡为单位,至少也有一家道观庙宇供奉燕仙的神像,确实不算少了。这个世界历朝历代封神时其实很少有像对燕仙这样,对神像的数量也做出严格要求的,大多都是封神之后,百姓和各地宫观寺庙自发供奉。 燕仙确实是解了大晏燃眉之急,又与民生息息相关,不过也不知晓是否是有别的原因。 不过像是燕仙这样的神灵,即使没有朝廷的硬性要求,各地宫观庙宇也会自发将他请上神台的。各地百姓也可能自发为他建立小庙。 也许时间久了,佛家寺庙也会将他请上神台。 至于神职神权,多半是看百姓。 毕竟是香火成神,就算天宫给你什么神职神权,终究没有百姓给的来得实在、好用。 百姓信你什么,你就有什么。 让宋游猜的话—— 多半是粮米丰收之类的,跑不远的。 如果再有了粮米丰收的神职神权,老燕仙又愿意管事的话,民间口碑一好,说不定很多田地广阔的大户人家都会在田地旁边给他立庙,一些村落说不定也会在山间田土旁边集资立庙,每到粮食播种之季,香火估计不会少。 届时真君恐怕要升帝君。 再往上的话,难度就较高了。 燕仙终究不是人…… 不过这样的神,其实比那些说得法力无边无所不能其实屁事不干的天宫主神更受民众亲近,大概率也会比他们更加长久。 说不定真能享千年香火。 燕仙不就图个长久么? 宋游摇了摇头,不想这些,转而又看向马背上的燕子,出言问道: “海外风景可好?” 燕子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那真是有太多说头了。可是这么突然一下,又不知晓该怎么说。 脑袋左右摆动,眼珠子晃动。 “海外、海外的风景不见得比大晏更好,不过很多地方都与大晏不一样。”燕子嘴笨的说道,却也比当年好多了。 “见过不一样,也挺好的。” “是……” “可有遇到危险?” “危险倒也是有的。海外的妖魔和神灵大多都没有什么规矩,肆意妄为,像是我们上古时期的乱世一样。”燕子说着顿了一下,“好在燕子在这些地方来来去去习惯了,除了少数妖魔,大部分都不会为难燕子。” “听来也是有为难的。” “就得费心逃脱了。” “挺好……” 看得出这只燕子是有很大成长的。 是经历过风雨见过世界的了。 就在这时,前方出现了一人一马。 草原上有一颗大石头,那人做武人打扮,将马拴在驻马桩上,自己背靠着石头坐着,似乎在吃干粮。 “我们认识……” 三花娘娘眼尖,当先看了出来,回头看向道人。 “是么……” 宋游便缓缓的走了过去。 那人也扭头看向他们。 第一眼还没有认出来,多看两眼,脑中的记忆才慢慢浮现出来,直到对方喊了一句宋先生,被声音一勾,脑中的画面立马变得清晰。 五个月前从这边经过时,遇见了一队照夜城的游骑,共处一夜聊了挺久,这位正是其中之一,似乎姓冯。想到这里,次日分别之时,那群豪迈的军中武人驮着同袍尸首带着夜游公头颅、饮酒高歌而去的场景也浮现在了眼前。 于是走过去与他对谈。 冯姓游骑说自己是还乡而去。 原先塞北人大军压境,照夜城的压力并不小,双方的探马候骑更是在草原上游走不停,常有交手。众多将士据城而守还好,出城做探马游骑便成了最危险的差事,于是城中将军承诺,只要敢出去的,等仗打完,就准许升官还乡。 冯姓游骑本就是南边江湖人,知晓北边紧张,这才参军,当即允诺。 如今战事已停,自然还乡而去。 “现在也混了个陪戎校尉的散官,回乡也算不错了。嘿,原先还以为将军说的假话,没想到还真没有食言。” “恭喜啊。” 宋游对他说道。 只是问起其他几人,他却笑着摇头。 江湖偶遇,缘分往往也就只有这么短短片刻,聊了一会儿,吃完了干粮,冯姓游骑便拔出驻马桩,牵着缰绳对他拱手告辞,便骑马而去。 此刻的他像个江湖自在人。 草原已一片枯黄,那一人一马只消一会儿,便走远了。 宋游好似见到他举起酒壶仰头饮酒。 又好似听见了如那天早晨一样高亢嘹亮又狂放不羁的歌声,军中之人,自该以破锣嗓子唱来,是很古玄的味道。 孤独在这一刻格外的有分量。 和平又是如此难得。 道人过了好一会儿,才转头看向猫儿与马,又抬头看了眼在天上胡乱飞着好似停不下来的燕子,也迈步走去。 是与冯姓江湖人不同的方向。 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德六年冬游至越州 十来天后,似乎已是冬季了。 一行人也早已经进了越州。 道人独自拄杖走在前边,枣红马依旧沉默的跟着,只是三花猫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前后左右的到处跑、到处闻、到处看,反倒身后不断传来讲话声。 “老燕仙怎么变成燕子神的?” “朝廷敕封,功德成神。” “是怎么变成神仙的?” “老祖宗本身就是神灵,有香火傍身,只是仅限于安清一地,没有朝廷敕封天宫承认罢了。最近两年整个栩州都是信徒,加上朝廷敕封,自然只需抛弃肉身就自动塑成神灵法身,升天而去,位例仙班。” “抛弃肉身!” “怎么了?” “怎么抛弃肉身?” “就是死掉。”燕子解说道,“老祖宗本就差不多该寿终正寝了,当时我就守在门外,不知哪里传来一声鸡鸣,老祖宗就升天了。” “这样呀……” 三花猫学着道人的语气中。 似乎少了许多热情。 “都是这样的,很多神仙都是这样的,只是后人传着传着,就会传得变了样子,听起来就好像很了不起了。”燕子小声说道,“但其实很多神话传说故事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很普通的。” “听不懂。” “反正就是这样子。”燕子也不愿意猫儿把自家最厉害的老祖宗给看低了,于是又说,“但是老祖宗很厉害,也托了先生的福,还没上天为神就已经有很多人诚心信奉他了,香火愿力远超从前。加之老祖宗成神前就有千年道行,以后一定是一方大神。” 三花猫听得一愣一愣的。 一边迈着小碎步往前走,一边往旁边扭头,看着与她隔了一匹枣红马低空飞着的燕子。 燕子见状便又继续对她说: “你知道成为天宫正神之后,第一次飞升上天,要从哪里上去吗?” “不知道~” “东南西北中各有一座山,离天最近。最北边的就是我们之后要去的天柱山,还有南边的尊者山,西边的天尽山,东边的无边山,以及中间很多皇帝都经常去的鼎山。它们最高,神灵要想到天上去当神,第一次就要从这里上去,不过之后就随便了,一下就可以飞上去。” “好厉害……” 这可真是触及到了三花猫的知识盲区。 试问她一只信徒只遍布几个村,还没有朝廷敕封的小猫儿野神,连地神都不如,哪里知晓这些事情? 偏偏她还爱听,爱听得很。 听来只觉得神奇极了。 这样的对话,道人已然习惯。 自从燕子回来以后,一路上这两只小妖怪有空便会交谈。 多数时候是三花娘娘缠着他说,问东问西,燕子起初胆怯,不愿多聊,等来了兴头,这才正常对话。 最开始燕子讲他在海外的见闻,遇见的凶猛吃人的妖魔和比房子还大的鱼、能驮起一座小岛的龟,三花猫则讲当初在祥乐分别之后,自己和道人一路上遇见过的山神,见过的皇帝和蛇仙,还有到北边以来除过的妖怪,从平州借来的大山,很多细节宋游都以为她是记不清楚的,结果却没有想到她只是平常不讲,其实一点也没有忘。 昨天终于讲完了,今天又讲这些。 久别重逢之后果然是有这么一种神力,恰当的时候能使原先的交情更上一层楼。 这种神力对人有效,对妖也有效。 猫儿和燕子此次再见之后,似乎比几年前少了不少生分。 也许是燕子离开之后,孤身漂泊海外,常常想起当初在路上三花猫辛辛苦苦给他捉的虫子,这才如此。 这样也挺好。 小孩子的成长总要有同龄人的参与。 原先宋游和三花娘娘同行,毕竟心理年龄差距较大,三花娘娘的心性成长又与人不同,或者说大多数妖的性格成长曲线都与人不同。好比说三花娘娘作为一只成年的猫有成熟的一面,自理能力远比少年人强,可她作为一只猫,又有幼稚的一面,也许只相当于几岁孩童,但细算起来与几岁孩童也有不少差异,便是种族间的差异了。 而她的这一面,还变化得很慢。 燕子虽已是少年,但性格单纯内敛,此前也多在山中,不沾世事,加上妖怪、动物和人的思维不同,虽比三花娘娘成熟些,却也很有限。 如今去海外归来,也只是多了些见识少了些胆怯罢了。 一猫一鸟倒是有一些话讲。 或许对他们俩都挺好。 只是燕子好似永远也改不了怕猫一样,就算再怎么交谈,也要和她保持一定距离。 “不说了。” 燕子扑扇着翅膀,看向远处:“我要继续去前边探路去了。” 说着稍一用力,便冲天而起。 很快就消失在长天之中。 三花猫稍微停下来,用后脚挠头,这才又迈着小碎步追上去,追上道人,忙问道:“道士道士,神仙第一次真的要从那些地方登天吗?” 道人转头看她,一脸微笑。 “是真的。” 也是耐着性子回答。 不久,燕子飞了回来。 “先生,前面翻过一座山,再往左边走,就是黄沙山了,大概有二十里路。” “好。” 越州不再是草原,地形和南边差不多,有山有河又有树,最多常见的树和逸州栩州等地有些差异罢了。 翻过一座山,便看得见黄沙山了。 黄沙山算不得高但是很大,其实不是黄色,是红褐色偏黄的岩土,风化成沙,十分贫瘠,上面只有稀稀拉拉的树,在这冬天也多是枯的。山上杂乱的建着许多木头小房子,不知是年生久了还是本就如此,颜色都偏黑,远远看去,大小似乎刚能睡人。 一条小路,直通向山脚。 山上就无所谓路不路了,反正几乎不长草,到处都可以走,最多走的人多的地方,被踩平了,便像是一条路。 隐隐看见山上有人在走动。 也有人提着木杆红缨枪从山脚沿着小路往这边走来,不知要往哪去。 就规模和人数来看,这长枪门恐怕远胜于西山派、云鹤门与金刀门之类的江湖门派,估计只有水运私盐这类利益帮派才能超过它了。不过这种利益帮派与这类专门练武的江湖门派又不同了,无需相提并论。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晏正值盛世,对江湖门派自然有所管理,正常的江湖门派,哪怕云鹤门在朝中有靠山又善于经商,西山派躲在深山,只要核心弟子是专门练武的,人数一多,都会引起朝廷警惕。只有像是长枪门这种,位于北方乱世,又有边军大佬支持,这才能发展壮大。 十几年前战争过后,越州基本就已经空了,百姓都没有,自然也没有官吏,谁还管得了长枪门。 听说到了后来,北边因战争死了亲人的江湖武人,许多都来投靠了长枪门。那些流离失所无处可去的人,但凡想练武的,也首选长枪门,学而有成之后可以通过长枪门直接进入镇北军,只要本事高,前途无量。 正想着时,前边便有几名带枪的汉子走来。 都是粗糙的木杆红缨枪,或是随手提着,或是拿在手上杵着,或是扛在肩上,零零散散的走来,不知要去哪、要做什么,边走边聊。 看见道人,他们不免有些新奇,多打量了道人几眼,又不禁互相对视。 如今北方大战刚歇,在这边本来就难以见到外人,更何况这道人带了一匹马却不用缰绳,带了一只猫,竟也老实跟着,再打量这道人,道袍虽旧却也干干净净,年纪虽轻,却是一脸从容。 “这位先生……” 有个人停了下来,扛着红缨枪问道:“可是从别地来我长枪门访友的江湖武人同道?” 语气间有大晏人对道人常见的尊重。 “非也。” 宋游也停在路边,侧过身子,面朝他拱手:“在下只是一游方道人,途径言州时,偶然在草原上发现不少邮筒,本该是从辽新关送往远治城或别的地方的守军家书,其中不少应是长枪门的子弟,要寄往长枪门的,在下正好要往这边走,就顺道带了过来。” “什么邮筒家书?” “拿出来看看。” 众人闻言皆围了过来。 “便是这了……” 道人转身将手伸进枣红马背上的被袋里,稍一摸索,就摸出了两根竹筒。 递给最先说话的一名汉子。 汉子接过之后,上下打量。 “我不识字……” 随即回头对身后人说:“你们谁识字?” “我也不识字……” “我倒认识几个,也就几个。” “带回去看看吧……” 中间还夹杂着几句听不懂的地方话。 宋游便又从汉子手中将竹筒拿了过来,对他说道:“这支写着,越州雾郡黄沙山长枪门刘胡子,这样的还有十几支。” “刘胡子?” “三堂堂主是不是就叫这个?” “这不是刘堂主的名字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几句,又商量起来。 片刻之后才商量出个结果,由最先说话的那汉子带着宋游去黄沙山上,其余人则继续向前。 燕子在空中轻巧划过,跟随着道人。 “有鸟……” “该打下来的!” “天天吃豆子、鼧鼥鼠和兔子,我都好久没有吃过鸟肉了。” “俺也一样。” 燕子不知不觉飞高了一些。 第二百九十七章 长枪门送信 巨大的黄沙山,远看几乎不长草,上面零零散散有些枯树,却杂乱的建了许多黑漆漆的小木房子,远远看去,竟也有种莫名的壮观。 宋游一边走一边看。 现在还在门中的人似乎也不多,一路走去很多房子都是空的,有的上着锁,有的只是随便用木栓插紧,看样子也很久没有开过了,木栓淋雨受潮后膨胀又被勒出了明显的一道束痕。 一路往山上走去。 能看得见有人在辛苦练武,要么将长枪舞得虎虎生风,要么辛苦打磨力气,或用别的法子熬练体魄,要么围在一起互相对抗。 有时有师门长辈在旁教导,遇到玩世不恭的,也起哄的叫小辈打架。 不止道人感兴趣,就是三花猫从旁边走过,往往也得停下来,扭头一眨不眨的把这些人盯着。直到察觉道人走得远了,或是道人叫她,她才会一步三回头的迈着小碎步跟上去。 毕竟是猫,有时看得入了神,惊觉过来,道人已经走得看不见了,只好惊慌的四处看。 还好有燕子在天上领着她。 “不知足下怎么称呼?” “我也姓刘,家中排行老三,大家都叫我刘三。” “在下宋游,有礼了。”道人边走边说,“我看路边很多房子都空着,不知又是为何呢?” “去北边了呗。” “全盛时期这里怕是有几千人吧?” “那怎么可跟你说?” “冒昧了。” 道人笑笑,也不在意,继续左看右看。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居然还看见有一群年轻人在一片空地上随地坐着,一名断臂的年长者端了一张竹椅,给他们讲战阵上要注意的事,中间不时提及从长枪门走出去的几员斗将在塞北人阵前的战绩,掺杂着对目前大晏第一神将陈将军的吹捧。 道人不禁停步,多听了一会儿。 南边都说,长枪门与镇北军尤其是陈将军关系匪浅,既是军中斗将训练营,也是陈将军的亲兵后备团,如今看来确实不假。 就在这时,三花猫从身后跑来,本是来追他的,只是刚在后边摆脱了武人比斗的吸引力,才跑到这里,又被道人的目光所感染,也扭过头想看看自家道士都在看什么,不知不觉便跑过了,于是一头撞在道人小腿上。 宋游感知到了,低头看她。 三花猫也仰起头与他对视。 道人又笑了笑,继续迈开脚步。 跟随着这名叫刘三的武人,中间又陆陆续续被人问了几次,多是好奇,终于到了后山。 这边总算有了几间大些的房子。 “我去通报。” “好。” 道人其实有陈将军的手书,也有军师写的信,足可让他在整个北边畅通无阻,到哪都是座上宾。不过他只是顺路来带个信,既无需再问路也没有什么歇息和补给的需求,便没有出示,于是只与一猫一马安静的站在门外等着。 这山上房屋看似杂乱,其实规矩森严,刘三按着北边江湖和长枪门的规矩,自报名号堂口,又说了事情,几层通报后,才见到了刘堂主。 刘胡子人如其名,留着一缕长髯。 只是腿脚有伤,走路一瘸一拐。 看年纪怕也六七十了。 听到说是从辽新关寄来的家书被道人捡到了,刘胡子立马出来,与道人相见。 道人则将邮筒拿出给他。 如当初凌波县的那位陈汉一样,看见邮筒,刘胡子便立马一愣,不过毕竟是武人,接过拆开一看,倒是没有如陈汉那般嚎啕大哭,只是苍老的却也忍不住有些颤抖,随即叹气摇头。 “这信可是给足下的?” “正是我那驻守辽新关的徒弟寄来的,要多谢先生了!” 刘胡子转头对宋游说,收起伤感:“此前听说辽新关失守,守军无一人生还,我便已知晓我那徒弟怕是没了,只恨一封书信也未收到。没想到不是他没有给我寄过来,是没有寄到…… “所幸被先生捡到了。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这样的书信在下还捡到不少,其中寄往贵门派的,也还有一些,便都交给足下了。” 宋游说着,回身从马背上取出所有邮筒,都交给刘胡子。 刘胡子全都双手接过,交给身边弟子。 起先接过几支,便已够惊讶了,然而随后越来越多,竟有二十余支,饶是他年事已高,也不禁愣住。 反应过来,连忙向宋游行了大礼。 “无需多礼,只是顺路的事。”宋游对他说道,“既然信已送达,在下也不久留,便告辞离去了。” “这怎么行?” 刘胡子立马瞪圆了眼睛看着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先生大老远送回这么多书信,如此恩惠,若就这么一走了之,让别的江湖门派知道了还以为是我长枪门不知规矩不懂礼数,尤其是那些南方的门派。 “无论如何,先生也得留下! “如今门中管事的人大多都去了北边,只剩我们几个提不动枪的老家伙,我便代门主和其他几个堂主、长老做主,好好招待先生几天!” “……” 宋游想了想,才说道:“本是顺路之事,既然堂主盛情难却,那我等便留下来,讨一顿午饭吃吧。” …… 燕子落在半山腰的树枝上。 那群年轻人依然就地盘膝而坐,地上全是红褐色偏黄的沙子与碎石,年轻人各自拿着简陋长枪,盯着前边竹椅上的老人。 老人已经讲完了战阵,讲完了斗将,也讲完了北边的大胜和结束的战争,包括哪些同门立了军功、杀敌多少,也讲得清清楚楚,直听得底下一群年轻人大恨自己当时武艺不精,没有与同门师兄长辈一同追随陈将军而去,否则的话,那去阵前挑将的不就可能是自己了吗? 就算是死,也该在说书人的口中留一笔啊。 要是赢了,那岂不是大江南北无论哪个茶馆,只要说书的,都能提到自己的名字? 怕是要讲个千百年。 不过毕竟是群年轻人,听师门老辈讲完之后,除了心中关于自己的热血幻想,最感兴趣的,还是那故事中的神仙。 当即有个年轻人出言问道:“那位是什么神仙下凡?竟那么厉害?” 老者当即眉毛一挑: “那谁知道?” “神仙又是怎么斗的法呢?” “老子又没在现场看,怎么清楚?老子还不是从你们师叔师伯寄的信里听说的!”老者说道,“还不是你们不争气,你们要是争气点,说不定也能在城墙上亲眼看见,结果你们没本事,就只有等那些有本事的回来了,再听他们讲了。” 老者扣着自己的胳肢窝,思索着说:“多半是打雷什么的吧,不然就是请天兵天将下凡……” “神仙这么厉害,怎么不把塞北人全部打跑?” “那是神仙,怎么能帮着咱们打仗?” “都能除妖了,怎么不行?” “你以为只有咱们大晏才有神仙?人家塞北地方可也不比咱们大晏小多少,人家就没有神仙了?”老者瞄着底下的一群年轻人,“你们要是生在南边多在茶楼里听些故事,也能明白,神仙妖魔不插手凡间的事,差不多已经是规矩了,不然哪有咱们现在的太平日子?塞北那边的妖魔鬼怪这回是坏了规矩,咱们这边的神仙才出马除妖。你听故事里,倒也有神仙妖魔帮着凡人打仗的,你帮我也帮,你们也不是没听过,可在那个年头你们可曾听过老百姓过得怎么样?” “……” 众人只仰着头把他盯着。 “哈哈没听过吧?”老者顿时就很满意的仰起了头,年纪大了,这是他少有的高光时候了,“神仙打架,凡人就好比那路边的草了。打起仗来没有神仙妖魔好歹还能挣扎着活,要是乱起来了,变得和说书先生口中那年头一样,你的脑袋还跟你有什么关系?” 众人被吓得一愣一愣的。 “那神仙长什么样?” “那谁晓得?我只听信里说,是个道人的样子,牵了一匹马,带了一只猫。” “哦……” 众人听得睁大了眼睛,神往不已。 “哦!那树上怎么有只鸟?” “都别动,我给他打下来!” “打不得吧?好像是只燕子。” “这会儿哪来的燕子?” “怕是长得像燕子。” “分你一只鸟腿。” “嘘……” 燕子站在树枝上,警惕的盯着他们。 正好此时余光一瞥,看见远处先生和三花娘娘已经吃完了饭,带着马下山了,他便顿时张开翅膀,往下一跃,顺带着用腿一蹬树枝。 “扑扑扑……” “诶!跑了!” “就怪你!” “怪你!” “怪你话多!” “你嗓门大!” “要是罗师兄在就好,罗师兄那一手暗器的功夫可真是……” 众人起哄闹着,倒也没多遗憾。 那鸟儿又有多少点肉,不过是跑了一个乐子罢了。 不过那鸟飞起来可真像燕子。 众人目光追随着它,扫过庞大布满木屋的黄沙山,只见得一名年轻道人从山上缓缓走下来,身后跟着一匹枣红色的马,一只三花猫,瘸腿的三堂主也杵着木杖跟在后面送,还拿了一个大竹筒,不知装的什么。 一群年轻人不由得愣住。 第二百九十八章 听闻便也算是见面 “先生既不愿留下做客,我也不勉强先生,只是见先生云游天下带的东西也挺齐全,便给先生带一竹筒的白蘑,望先生一定要收下。”三堂主拿着竹筒就作势要往马儿背上塞,生怕宋游不受一样。 宋游见状只好接过,自己放入被袋。 “先生可莫要小看这白蘑,这东西只有北边言州草原上和咱们越州有一小部分地方产,原先便是供给宫中的贡品,与塞北太平的时候,塞北人也用它来跟咱们换东西。这白蘑鲜美无比,塞北人要价也很高,现在北边大乱,怕是宫中的量也少了。”三堂主生怕宋游不识货,觉得他们长枪门随便用点

相关推荐: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下弦美人(H)   姑母撩人   将军夫夫闹离婚   虫族之先婚后爱   偏执狂   她太投入(骨科gl)   我以力服仙   宣言(肉)   沦陷的蓝调[SP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