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的,一下子就飞远了,隐入云层不见。 宋游摇了摇头,倒也不惊奇。 同为人类,尚且千奇百怪,何况妖类如此之多,什么样子性格都有才该是正常的。 于是继续坐下,看柳江大会。 今日天晴,参会的江湖人心情好似也好了不少,上去比试也更积极一些。只是所有人都聚集在下边燕仙台上,纷纷扰扰,呼喊不断,只有宋游在山腰上的亭子里,看了半天江湖盛事,也赏了半日云卷云舒。 ……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只有通了路的地方,才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这话其实差得不多。 这个年头确实是这样的。大晏东西一万八千里,南北也有上万里,看似疆域广阔,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朝廷,一旦远离了城池、远离了官府修建的大小道路,朝廷的控制力影响力就直线下降。 越远越低。 出了安清县,还有大小官道,离了官道,还有许多交错的小路,通往大大小小的村庄,村庄各有田地。可除了这些,安清还有十万峰林。 那是人很难到得了的地方。 也让人很难想象,这山里居然有一座古朴的深宅大院。 “扑扑扑……” 一阵拍打翅膀的声音。 一只燕子飞来,化为黑白衣裳的少年,落入堂屋中。 而面前是一名坐在椅子上的老者。 “老祖宗……” 少年连忙行礼,头只看脚尖。 “咳咳……免礼!” “……” “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今天……” “说话大声一点!头也抬起来!这可是在自家人面前咳咳……” 老者一边咳嗽一边斥道:“又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自该坦坦荡荡,堂堂正正,你总这幅样子,出去谁看得起你?” “……” 少年不敢说话。 老祖宗说得自然没错,都是教人的道理,都是为了他好,他不敢反驳。 可莫名的,却是想到了那先生。 这时老者的声音又响起,吓了他一激灵:“这么几日了,你可寻到那位先生了?” 少年连忙回答: “寻到了……” “怎么样?” “那位先生……道行很高,他一眼就看到了老祖宗隐在马蹄山上的小路和亭子!”少年老实汇报,“我已与先生说好,晚上带他过来。” “你有没有问他,是不是伏龙观的?” “我……我忘了……” 少年脸色顿时一白。 “你在做什么?” 老者用拐杖愤怒的杵着地面,发出哆哆声,口中道:“忘了便忘了,是什么大事不成?我又能拿你怎么办?你怕什么?现在族里小辈就你先修出了人形,可看你这胆怯的样子,又能成什么事?” 少年不敢回答。 也许不是怕,是羞愧,觉得自己无用,连这小事也做不好。也许也是怕,可绝不是怕被老祖宗责骂。 “去吧。” 老者摆了摆手,有气无力。 只觉现在的后人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少年也转过身,低头往外走。 不过走出两步,脸上便露出思索犹豫之色,又走出几步,他才回头,颤着声音说:“老祖宗,我想,想去取一粒燕儿丹……” 刚一说完,便马上说出理由: “因为、因为晚上再去请先生的话,总不好叫先生走路来。” 悄悄打量老祖宗,生怕受到拒绝。 而那并非被拒绝那么简单。 可老者只是摆了摆手,看也没看: “难得你有回主见……” “那?” “去!!” 老者怒其不争。 随即又是一阵咳嗽声。 “……” 少年一个激灵,连忙跑了出去。 第五十八章 奇妙之旅 黄昏时,马蹄山。 一只燕子在云层之上盘桓,盘桓盘桓,一遍一遍的在心里演练等下该怎么说怎么做,确保不出差漏,这才往下穿过云层,飞进亭子。 底下燕仙台上的江湖人早已散得七七八八,只剩一些零散的人还在这里,或是切磋,或是讨论,或是相约散步、谈天说地。 亭中一名年轻道人盘膝坐地,双目紧闭。 一只三花猫在亭子左边,伏低身子翘起屁股伸着懒腰,伸完之后,又把头摇得看不清五官。 燕子停在亭子最右边,化作少年。 年轻道人也睁开了双眼。 “足下有礼。” “先生久等,我……” 刚才演练的莫名从脑子里消失了。 “……” 少年沉默片刻,只弯腰伸手,手心一枚小红丹:“先生请服此丹。” 宋游接过,稍作一看,便对旁边的猫儿说:“三花娘娘就在此地,我要离开片刻,不过肉身仍会留在这里,三花娘娘可别以为我死了……” 三花猫扭头看来: “什么?” 宋游摇了摇头,仰头服下。 天地巨震,灵魂出窍。 世界还是那世界,颜色还是那颜色,有些不同,却又说不出来。 只见三花猫扭头看看坐在地上的宋游,又抬头看看已经站起来的宋游,眼睛渐渐越睁越大,嘴巴也微微张开,仔细看去,还隐约可以看到露出来的两颗小尖牙,总之一副惊讶至极的样子。 “道士你变成鬼了!” “只是神游而已。” “神游是什么游?” “回来再与三花娘娘解释。”宋游小声说,“还请三花娘娘替我看着肉身。” “哦……” 宋游这才看向那少年,朝他点头: “请足下带路。” “好……” 那少年陡然变回一只燕子。 奇妙的是,宋游也跟随他变成了一只燕子。因为燕子的眼睛和人的眼睛不同,看到的事物光线都不一样,所以在变成燕子后,宋游感受最大的便是整个世界在眼中变了模样。 天地万物的远近、高低、色彩,乃至于对于动、静之物的感受,都不一样了。 甚至看三花娘娘还有些害怕。 只能用奇妙二字来形容。 “走了……” 少年化作的燕子振翅飞走。 宋游自是不懂燕子飞行的经验本领,可他此时并不需要控制自身,完全是前边燕子怎么飞,他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跟着做。 而感官感受则保留了下来。 于是触摸到了晚风,又撞进了云雾之中,忽然纵览十万峰林,江水连横,又远眺夕阳沉入大地、血染一片山河。 燕子飞得快,飞得急,还喜欢变向。 时而扶摇直上,几乎垂直,整个视线中一丝一毫的大地也看不见,像是要刺破苍穹一般,直到撞进云雾深处,满身湿凉。 穿出云层,已在云海之上。 黄昏时的天无比纯净,高空的夕阳还未消失,云海被染红,头顶已有亮星几点,越数越多。 此时内心是无限的自由,仿佛天下之大,尽可去得。 没等感受多久,燕子又忽然收拢翅膀,像是一支失了力气的箭矢一样,直直往下扎进云海。 待得重新穿出云层,眼前便满满当当全是大地,以旁观来看,就只是两只燕子在天上飞罢了,不觉惊奇,可亲身体验,却是风声急啸,在与长空搏击,能将常人吓得喊出声来。 直到地面在眼前越来越大,地上的草木都看得清楚了,直感觉马上要撞死在地上,燕子这才张开翅膀,却又陡然变向,往左边飞去。 如此时左时右,忽上忽下。 这种刺激感就如高空俯瞰下的山水之美一样,挑战着感官和内心的极限。 可对燕子来说,这不过是寻常。 天色渐暗,群山只剩了影子,江水也只是一条倒映着霞光的带子了。 燕子远离人烟,只往黄昏飞去。 可惜路终有尽时。 燕子飞进深山宅院。 “篷……” 两只燕子都化作人形。 宅院房檐下全是燕子窝,屋里屋外也飞着许多燕子,叽叽喳喳。 院中彩灯高挂,却不见几道人影。 “先生……” 少年悄悄瞄他,比了请的手势。 宋游便跟他往里走去。 走进一间大屋,里头装饰典雅,却只有一名老者坐在上首。那老者身材高瘦,发如银丝,满面皱纹,好似风都吹得倒。只见他这模样,宋游便知晓为何燕仙在此那水妖还能作乱一方了。 而见他走进来,老者却是连忙杵着拐杖站起,向他拱手说道: “贵客临门,有失远迎……” 宋游不敢怠慢,也是连忙还礼: “在下宋游,逸州灵泉县一山人,早闻燕仙大名,如今得见,实乃有幸。” “当不得当不得,不过是山下世人胡乱喊的名号。”老者声音也苍老得不行,又连忙指着旁边椅子,“道友快快请坐。” “多谢。” 宋游也不扭捏,叫坐就坐。 “按着现在山下世人的习惯,道友称我一声燕公即可,燕仙却是当不得的。” “燕仙客气。” “道友年纪虽小,一身道行却是惊人,又在凌波县为民除害,是大义之人,我本该亲自相请,奈何年纪大了,行走不便,只好叫这不成器的子孙代我来请道友了。”老者说道,瞥了一眼恭恭敬敬站在一边的少年,暗自摇头,“这小子胆小无用,但愿没有怠慢道友。” “燕仙此言差矣……” 宋游也瞥了一眼那名低头的少年。 自己今早才问了他天上风景如何,晚上他便请自己体验了一把奇妙的飞行之旅,他不觉得这是巧合,也不觉得燕仙请人一向是这样请的。 小妖精不谙世事,感情淳朴真挚,你对他报以善意,他便回你善意。 宋游很难不喜欢他。 再说今夜这飞行之旅,莫说千金,实在是万金也难以换来的,到现在他心里还念念不忘。 宋游很难不感激他。 于是只笑着说:“这位小友性格纯真善良,与我相处虽短,可两次相谈,却也融洽,并非燕仙所说那样。” “道友不知……” 老燕仙笑呵呵给他说:“这孩子从小胆怯,不敢与人说话,见了人就害怕,见了同类,长辈,甚至兄弟姐妹,都说不出几句话来。” “那他一定很擅长与自己相处。” “哈哈,不说这个……” 老燕仙摆了摆手:“还未请道友饮茶,实在无礼。” 话音刚落,桌案上多出两杯盖碗茶。 老燕仙先端了其中一杯。 宋游便端了另一杯。 奇怪的是,他本是神游,却能照常将这杯子端起,再掀开盖子,凑近闻一闻,茶香依旧,撇一撇上边的茶沫,一口下去,也能喝个真切。 “好茶……” 宋游笑着夸奖。 这倒是有意思。 “道友喜欢就好。”老燕仙顿了下,“方才听道友自称来自逸州灵泉县,敢问道友可是出自伏龙观?” “正是。” 宋游倒也不惊讶。 伏龙观每一代传人下山游历起码间隔三四十年,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多岁的年代,说隔了很多人的一生不太恰当,却也隔了很久了。加上许多观主游历之时并不随意透露来处,普通人不知晓也正常,可这位燕仙这把年纪了,要说他不知道伏龙观,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听老燕仙又感叹一句: “又一代了呀……” “是啊。” “多行道人是你的师父?” “是。” “我见过她……” 老燕仙的眼睛里露出回忆之色。 那真是一个漂亮的女子,又真是一个莽人,只修五行灵法,只学五行法术,当时见她,她还不到三十吧,这般年纪,若是单论斗法,这世间怕是就连天宫雷部主官,还有大名鼎鼎的金灵官也不见得在她之上。 真是天之骄子。 可这般天之骄子,行走世间,又太过随和,有时却实在不该。 那时他还有个不错的后人,与那多行道人一见如故,仰慕不已,可这缘分一结,却也误了不少修行。 这次也算有了教训—— 算着时间,算到那位在凌波县除掉水妖的有可能是伏龙观传人,便选了一位最不喜与人交涉的后人去请,免得再误修行。 老燕仙瞥了眼那少年,见他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也不管他,只继续说: “天算道人是你师祖?” “正是。” “说来我还多亏了他。” “愿闻其详。” “虽然已是近百年前了,可那时我也已到垂暮之年,苦求神道而不得。”老燕仙摇头叹气,“恰逢伏龙观天算道人游历途经此地,他算出今后栩州将遭遇大旱灾,让我早做准备。后来栩州果然大旱,我在这里庇护一方百姓,于香火神道也算站稳了脚跟。” “原来如此。” 宋游点点头,若有所思。 这就难怪了—— 调风顺雨如今已是神道本领,要想单靠道行法术在大旱灾下保一方雨水实在太难,先前听说时,他还惊了一下,以为这燕仙本领通天。可如果是提前准备了很多年,那便好接受多了。 再说神道—— 走上神道本身不难,找些信徒就是,不过老燕仙存世千年,追求的自然和那乡间野神不同。 一是香火来路要正。 二是不可惹来天宫与朝廷清剿。 至于那位师祖,宋游虽然没有见过,但也是知晓的。 伏龙观历代观主皆是不凡,不过本事都不相同,例如师父最擅长斗法,师祖则不一样,擅长演算天机。 道号都是自己取的。 师父行走万里,于是取名多行道人,师祖取名天算,人算不如天算,而我就是天算,也是狂妄,不过听说他晚年不祥,死之前并不舒坦。 “总之我承伏龙观一大人情,未还于天算道人,也该还于伏龙观的后人。” “燕仙说笑了。” 宋游恭恭敬敬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拯救黎民苍生于水火本是善事,燕仙觉得是自己借我观师祖本领走上香火神道,可在我观师祖看来又何尝不是他借燕仙的本事造福一方、替自己积些功德造化呢?无论如何,此般造福生灵之事,又哪里谈得上人情感谢?” 一边说着,一边瞄向老燕仙。 这老燕仙已近灯枯,如此死去,即使依旧能靠安清县百姓的信仰成就神灵,可一地信仰罢了,又有多大的神通? 届时他肉身不在,没了道行,又没有朝廷敕封天宫认可,成了山间野神,可还能这么潇洒? 就算天宫朝廷不管,又能再活多久? 赤金大帝二百年前尚且不在,二百年后,此地民众可还记得有一燕仙? 宋游觉得他怕是还有所求。 第五十九章 夜晚散步而已 “唉……” 老燕仙长长叹气,举杯欲饮,却又放下,对他说道:“可怜我虽借了天算道友一分天机,造福一方,可我终究是异类,为天宫所忌,取官仓开粮也惹得此世朝廷不喜……” 声音难免有几分悲凉。 “可怜我族本是家燕,自古就与人相处,亲近于人,又怎会像其它化形之妖那般,做下于人道不利之事呢?” 宋游心里道了一声果然。 但他也不表现出来,依旧恭恭敬敬,只问道:“燕仙当年保下一地风雨,已是造福了万众生灵,为何还要冒险,去别地官仓取粮呢?燕仙须知当时在位的天子若是当今天子这般性格,怕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燕仙好过。” “我又如何不知?” 燕仙又叹了口气:“可我与天算道友事先约好,必尽心竭力,不让此地饿死一个人。我本非人,本就为人所忌,若再是个无信无义的,这九百年来也没办法在这世间立足了。” “燕仙大义。” 宋游诚心诚意道了一句。 这样的品行,无论是人是妖是鬼,都已值得人尊敬了。 “如今我寿元将尽,待此道身枯化,便借香火成一地阴神,只是我本有心造福民众,奈何天宫朝廷不许,怕是死后也不可存世多久……”燕仙再看向宋游时,已不再隐瞒,“当年天算道友告知于我,说他的弟子,嗯,帮不了我,但数十年后,他的徒孙再来,却可能是我的机缘。” “燕仙当真?” “老朽数百年未再说过假话。” “……” 宋游不由得被惊了一下。 他知道这世间有命理推算的本事,也知晓师祖大概于此一道登峰造极,可他也记得自己的来处,难道这样都能被师祖所算到? 真是天算不成? 再仔细一想,便略微放松了些。 也许并非如此。 也许天算师祖并未算到他,只是算到后面,便算不走了,找不到答案本身亦是一种答案,由此可知,后来者必定不凡,所以留下这句。不过他也没有把话说满,只留了可能二字。 也许天算师祖什么也没算到,只是算到自己弟子是个莽夫,弟子不行,自然只能叫燕仙求助再之后的徒孙,而并未限定是谁。 甚至徒孙也不单指弟子的弟子,此后一代一代,都算徒孙,一年一年,都是数十年后。 这三种猜测也是合理的。 这时只听老燕仙又对他说:“也是实在没了别的办法,才只好求助道友,若道友有办法助我更进一步,我必竭力相报,万死不辞。” “如何更进一步?” 宋游收回思绪,看向燕仙,随即笑问:“燕仙说的是香火昌盛,还是朝廷敕封?” 燕仙闻言哪里还不知—— 这位道友确有办法。 于是连忙又杵着拐杖站起,躬身行礼道:“还请道友指点。” 宋游哪里敢受,连忙避开。 随即在心中叹气。 这人间究竟有多少待头?长生又有何魅力?能让文人苦寻半生,能让小猫儿也念在嘴边,还能让这九百年的老燕仙执着至此,与他行礼。 不过既然师祖都愿意助他,宋游自然也愿意。 或者说并非是助他。 就如先前所说—— 几十年前燕仙借观中师祖计谋成神,师祖又何尝不是借他本事造福百姓? 从燕仙的角度看,这事做得不算完美,毕竟还是惹了朝廷不喜,没有得到敕封,可从师祖的角度看也许就不一样了,二人目的本不相同。 “在下从小在道观长大,去年夏末下山游历,今年刚到栩州,还未去过长京,既未见过天子王侯,也不认识宰相公卿,燕仙若想让在下替燕仙向朝廷求一敕封,请恕在下办不到。”宋游顿了顿,“不过燕仙若想香火昌盛,在下倒是有些想法。” “敢问道友,如何香火昌盛?” “自是造福百姓。”宋游对燕仙说,“燕仙造福安清百姓,便得安清百姓供奉,若造福天下万民,自得天下万民供奉。” “道友所言有理,可我限于安清一地,而天宫众神总揽万事,哪里又轮得到我去造福万民?” 这话说得隐晦。 其实真想造福天下民生,无论本事大小,哪里找不出方法来? 三花娘娘都能保几个村子粮米无灾呢。 只是如燕仙所说,此世有天宫,大家都知道造福民众能吸聚香火,可哪个地方没个宫观寺院本地神庙?造福民众的办法大家都在做,你又要去哪位的地盘做哪位原本就在做的事呢? 宋游摇了摇头: “若在下想法为真,自是别的神灵尚未做过的办法。燕仙只要做到,必造福整个天下。天宫挡不了,朝廷也挡不了,功德无量。” 一句功德无量,老燕仙差点从座位上站起来。 又激动,又忐忑。 眼神闪烁几番,又坐了下来,小心谨慎的说:“既是功德无量之事,又哪里轮得到我呢?” 看似是说轮不到自己来做,其实是怕被别的神灵抢了功德。 燕仙虽有九百余岁,可燕子本身力量微薄,不善争斗,且此世人道为主,天宫众神吸聚万民香火,就算神灵年纪不如他,可神通广大,就如那雷部众神和大名鼎鼎的金灵官,真要找上来,又岂是他能抗衡的? 只听宋游说道: “我闻神灵多以德行得道,燕仙若真造福万民,自该得到他们敬重,要是有谁冒领燕仙功德,如此品行,可还能为神?” 说着笑了笑,一挥手: “不如一把火烧个干净!” 老燕仙心中顿时一震。 此话实在有理,人人都可以说。 可从伏龙观的传人口中说出,又怎能与常人随口一说等同? 神道本来自于人道,神是人道的神,终究依托于人道。即使凡人短暂,神灵长久,人道衰弱,神道昌盛,可这天地仍是凡人的天地,老燕仙很早就明白了谁才是此方世界真正的宠儿。 而伏龙观,则是人道修士之巅。 “先生……” 老燕仙连忙让旁边少年退下,这才恭恭敬敬对宋游说:“请先生赐教……” “此地……” “先生尽管说,此山皆隔天听。” “燕仙好手段……” “也就只会这些,让先生见笑。” “那我们就随便聊聊。” “随便聊聊?” “山间散步,随便聊聊。” “好!” 老燕仙也不多说,杵着拐杖站起来,请他往后山去散步。 晚风清凉,石阶缓上。 两道声音在夜空中交替响起。 “燕子本是候鸟?” “不知何谓候鸟?” “冬往南飞,夏回大晏,便为候鸟。” “那便是了。” 燕仙点头对他说:“我族大多如此,不过得了造化,成妖化形以后,便不必年年都去南方过冬了。” “燕仙还记得自己成妖化形之前的事吗?” “这……太久远了……” 燕仙摇了摇头,又顿了一下:“不过我成妖化形之后也还去过很多次。” “真羡慕啊。” “不止成妖化形之后去过,就是百余年前,我感觉到身体已开始衰老,都还去过一次。不过那次不是过冬,我用了好几年时间,飞得也远比普通燕子过冬飞得远。”燕仙说道,“年纪大了,就想去看看以前飞过的路。” “又是些什么地方呢?” 宋游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不同的燕子飞往的地方也有不同。我最开始飞去过冬之处,距此仅上万里。不过我去过很多不同的地方,尤其是成妖化形后,有时会故意换一个不同的方向,去找不同的南方,也有时会与路上遇见的燕子交谈,去找它们口中那些地方。” 燕仙也不管他问什么,只问就答,同时暗自思索他的深意,可无论如何思索也没个所以然,好像真就只是上山来随意聊聊而已。 干脆少想一些,继续说道: “飞出几千里后,很多时候不是临着海飞,就是众多小岛,甚至别的陆地,风土人情与大晏多有不同,要算起来,飞得最远的燕子停下的地方已是海的对面了。而海的对面又有燕子,从不同的北方来,要去不同的南方,一时难以说得清楚。” “燕仙才是见过真正的天地的啊!” 宋游不由得感慨一句,并不掩饰自己的羡慕。 “既是天性,也是无奈。” “成妖后也是如此吗?” “年少爱追风罢了。” 谈话间两人已走到了山林茂密处。 满耳都是风穿山林声。 宋游边走边问,语气轻松,真当好似闲聊一般:“燕仙可知本朝人口几何?” “一万万又九千万。” “前朝人口又几何?” “前朝初年,大战刚熄,朝廷大索貌阅,无论老小皆写入户口,人口两千万,百年后已翻了一倍有余,末年时有八千万。” “燕仙真是通古晓今啊。” “不过活得长而已。” “可是为何大晏如今竟比前朝末年还多了一倍有余呢?” “自是因为大晏注重民生和经济,百姓过得好,人口自然增长迅速。”燕仙说道,“前朝之后,数十年乱世,大晏开朝时仅四千万人口,到百年前已增长到了万万之多,咳,老朽不知该说不该说。” “此处隔绝天听,燕仙与我随便聊聊,又有何不可说?” “其实已成危患。” “人多是灾。” “先生年纪轻轻,亦有如此见解,实在难得。”老燕仙很自然的回赞了一句,“月满则亏,天下之事亦是如此,盛极必衰。” “燕仙可知,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 “当时大晏宰相名为何发,既颁发良策,还土于民,又从东方引进优良稻种,每亩产量大增,这才过了那关,也造就了如今前所未有之盛世。”燕仙说到这里不由连连叹息,“可惜何公,却没得个好下场,还好民众感念他的恩德,自发建庙,助他死后成神,如今位列仙班,在天宫中也备受敬重。” “可现在大晏一万万又九千万民众,比当时又多了将近一倍,在下这一路走来,多见贫苦百姓,耕地少,人口多,家中无粮,岂不是又走到了百年前的难关前?” “先生想说,天下要乱了?” “如此下去,矛盾日深,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吃,恐怕是要乱了。除非再出一个何公,更厉害的何公。”宋游顿了一下,“只是在下想说的却并非这个。” “哦?” 老燕仙疑惑的看向宋游。 第六十章 俗人怎解仙人意 宋游往前走着。 夜里星光微弱,其实看不清路边的草木,但也无需看清。 一切都已在他的心中—— 梅兰竹菊,松柏杨柳。 枣红马爱吃的苜蓿,今日在马蹄山上才摘了一朵的蒲公英,对了,上山那条小路上还开得有野菊花。 水仙月季,清荷芍药。 柑橘柚子,豌豆黄瓜。 这熟悉的万事万物…… 宋游转头看向老燕仙,又问: “海对面也有人吧?” “这是自然,有些地方还与大晏有贸易往来,甚至向大晏称臣。” “那别的陆地呢?” “自然也有。”老燕仙答道,“不仅有人,还有盛世王朝,只是风情与此地不同,人也长得不同,所信的神灵也不同。” “他们也吃稻米么?” “自然不……” 老燕仙说到这里,忽然睁大眼睛。 “燕仙去过所有燕子的来处与去处,恐怕比这世上所有候鸟都要飞得远些,燕仙可有留意过他们所食之物与我大晏有何区别?亩产多少?可能饱腹?耐旱与否?” “先生是说……” “我知晓几样作物,亩产更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小怂包重生记(1v2)
御用兵王
狂野总统
寡妇门前桃花多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我以力服仙
小公子(H)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