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后在床上找了找三花娘娘,发现它已不在房间了。 他不在意,穿鞋推窗。 外边天刚大亮,晨雾缭绕村庄,时值秋季,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本就精神十足,见此秋景,更是一下就清醒了过来。 推门往外,欲取晨露,可刚走出客房,便见堂屋之中有人雕刻。 一把代代相传的刻刀,木柄已被手掌摩挲得油光滑亮,刀锋削木如纸。一截上好的黄杨木,在刻刀下木屑片片掉落,真当如纸一样,让人不禁怀疑这木头为何会这么软这么松脆。 这刻刀正握在孔大师手中。 孔大师背对着宋游,而在他面前的板凳上,一只三花猫坐得端端正正,只在宋游到来时,飞快的瞄了他一眼,此外便目不斜视了。 是个好模特。 大师聚精会神,不觉身后来人。 宋游亦屏住了呼吸,不敢出声惊扰。 只听声音沙沙,十分治愈。 孔大师换用着不同的刻刀,精细打磨,木屑掉落如雪,这块木料渐渐有了形状,又渐渐有了神韵。 正是面前端坐那只三花猫。 体态匀称,神情灵动。 待得孔大师放下刻刀时,面前的木雕虽然仍没有雕刻眼睛,却已仿佛活了过来,与身后那端坐的三花猫更是几乎找不出区别。 不仅宋游惊叹,就是亲手刻下它的孔大师,细细端详之时也心惊不已。 直到他发现身后的宋游。 “先生睡得可好?” “好极了,多谢款待。” 宋游恭敬回答,又看向木雕,正待称赞之时,三花娘娘也从板凳上跳了下来,凑近了打量木雕几眼,渐渐睁大眼睛,随即看向孔大师。 只听三花猫开口吐人言,声音清细,语气疑惑,歪头与老人问: “你是怎么知道它在里面的?” 宋游闻言一愣,随即笑容绽放。 这一句已胜过世间绝大多数赞美。 第二十三章 坏我高人气质 孔大师被惊了下。 早已知晓此猫不凡,没有成神也成精了,今早与它商量之时,它也完全听懂了人言,可现在却是第一次听它说话。 一只猫真真切切的说了话。 吐字清晰,声音悦耳。 知晓和真实见过有着巨大差距。 孔大师惊讶之余,细细一品这句话,心中也有几分得意,再看向面前没点眼睛的木雕和这会说话的猫时,一时不知为何,又陷入了沉思。 “待诏何不刻上双眼。” 那年轻先生的话传入了他的耳中。 “它怎么没有眼睛?” 清细的声音更打动了孔大师。 “不点双眼已有神韵,何必再点双眼?”孔大师终究是放下了刻刀。 “不点双眼已有神韵,何不再点双眼?”宋游顺着他的话说,不过声音很轻,用的是征询的语气。 “……” 孔大师沉默许久,这才说道:“先生与三花娘娘都非凡人,老朽便与先生说实话了。” 只见他向着宋游拱手,又向着三花猫拱手。 “昨日夜里哄瞒了二位,其实雕木成活确有其事,那是老朽四十岁时的事情了。不过老朽也只是一匠人,虽有此奇技,能带来名声,但这般技艺却是有违天合的,若是随意使用,遍地木人乱走木狗狂吠,怕是要出乱子。” “原来如此。” 宋游淡淡的点着头。 其实昨夜他便知晓了。 只是老先生对他好生款待,又是山珍鸡汤,又是留他住宿,还说要赠他木雕,如此礼遇有加,当知晓老先生并不愿意透露此事之后,他又怎么好为了增长见闻修行而过多为难老先生呢? 至于今早,则是三花娘娘与他的缘分了。 “况且人们看过稀奇,便难免对老朽生出畏惧之心,恐当怪物来看。”孔大师继续说道,稍作停顿,不由叹了口气,“因此自那之后,老朽所刻之物但凡有了灵韵,皆不点上双眼,若有外人远道来访,也都说那只是三人成虎,误传罢了。” “大师所言有理。” 宋游点点头,顿了一下:“不过有一点宋某却是不赞同的。” “请说。” “大师是匠人不假,可实在无须妄自菲薄。”宋游对孔大师说,“大师技艺已然通神,有此神技,便与神人也无异了。” “先生慎言!举头三尺有神明!” “……” 宋游也只是微笑。 若这老先生真有此本事,哪怕只是凡人,但便是天宫众神,西天诸佛,又有几位比得了他呢? “请大师点睛。” “先生可别怕。” “大师说笑了,宋某也是一山野异人,知晓这世间奇技,每一项都是绝顶天赋和半生努力才有的登峰造极。”宋游边说边拱手,“有此神技说明大师于此一道已是当世之巅,宋某只有仰慕敬佩,又如何会生出惧意呢?” “先生果真仙人也。” 孔大师遂持刀入木,刻上双眼。 这木雕的猫从活灵活现、神韵十足,眼睁睁的便活了过来。 整个过程毫无神异,就像是它本身就是活的,孔大师只是用刻刀将之唤醒了而已。好比先前的雕刻过程,就如三花娘娘所说,就像是这栩栩如生的木猫本身就藏在那节木料之中,孔大师只是用刻刀将它找出来了而已。 即使以宋游的道行,也什么都没看出来。 只见到刻刀停下,那木猫立刻变成了活的,扭动着头,左顾右盼,开始还有些僵硬,很快就活动自如,将屋中几人全都看了一遍之后,它竟忽的跳下木桩,闪电般往外跑去。 “它跑掉了!” 三花娘娘惊呼出声。 “快拦下它!” 孔大师也慌忙喊道。 只有宋游不慌不忙,朝着那方说道: “还请归来。” 那木猫立马停下,背朝这方,却扭头看来。 待看见叫它的是宋游,便如一只真猫听见熟人呼唤一样,转身朝这边慢吞吞走了过来。 这猫真的活了。 宋游已感知到了它的生机,还感知到了它对自由的渴望。 在它走过来的这短短几息之间,甚至可以看到它身体上的一些部位逐渐由木质转为毛发,一根一根的,隐隐可见不同的花色,似乎不久就会变成一只肉眼难辨真假的花猫。 宋游伸手摸着木猫的头,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木料质感,望着木猫露出享受的表情、张嘴无声,他只面露沉思。 思考的是自己思考了很多年也没得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 一个时辰之后。 木猫已与真猫无异,肉眼是辨不出来了。 只见这猫与三花娘娘有七八分相似,想来孔大师即便是照着三花娘娘的模样雕刻,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而除了这七分的外表,这猫几乎没有任何地方与三花娘娘相似,哪怕是它这强烈的对自由的渴望,其实也是孔大师赋予的。 木匠的地位在匠人中算高的,沾了艺术,便受文人雅士的追捧,便又更高了一些,但在这个时代,说到底也终究只是一个匠人。 加上其它种种方面的约束,例如世俗的眼光,内心的道德,导致孔大师技艺通神,却不得随意使用。 也许他内心也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也因为如此,宋游考虑再三,并未将这猫带回去。本来想将它送回伏龙观与师父作伴的,也放弃了,只在竹屋之后便将它放归了山林。 “去寻你的天地吧。” 宋游对着这猫小声道别。 孔大师就站在他身后,凝望出神,也没有一丁点阻拦或不舍的意思。 宋游仿佛听见了他的心声。 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 眼见得它走远,按它自己所想,入了山林,他才转身,又对孔大师拱手:“今日所见所闻之奇妙,实乃冠绝平生,宋某此行不仅不虚,更是于自身修行大有收获,在此多谢大师了,请受宋某一礼。” 一人不急不忙,深深施礼。 一人醒转过来,慌张搀扶。 “搅扰一天,承蒙大师招待,受之有愧,如今既已知足,宋某也该返程了。”宋游顿了一下,“至于那猫,大师大可不必担心,宋某已为其补足了缺少的灵韵,即使有修为道行不弱于宋某且精于此道的高人再来,也无法再看出它曾是一块木料。” 孔大师闻言顿时一愣。 宋游只是一笑,再度拱手: “告辞了。” 于是携猫而行,不再回头。 昨日才来,又上回程之路,然而此行虽短,却是妙到了极致。 若问妙在哪里,却也不可言说。 宋游自己也一路沉思。 思考的还是那个问题。 修行之路有千万条,可大道殊途同归,最终也不过是窥视、触碰这个世界的本质罢了。就如伏龙观代代观主,其实各有各的本事,甚至连所修之法都各不相同,只有一样是代代相同的,便是下山。 下山何为? 是看名山大川,是寻奇人异事,是吃喝玩乐,是降妖除魔,是看太平安宁,是叹民生酸苦,是观世界。 …… 到逸都时,天已黑了。 宋游由北城门进,路上吃了碗面块儿,路过猪肉铺,见还剩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便又花了几文钱,给三花娘娘买了一小块猪连铁。这玩意儿逸都人不太爱吃,卖得很贱,但三花娘娘还挺喜欢。 回到小院,又彻夜未眠。 倒也没做其它事情,就是心中隐隐有所感触,于是盘坐院中黄梅树下,感悟天地灵韵,想着脑中所想,去捕捉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不知不觉便过了一夜。 宋游睁开眼时,已是次日清早。 抬头望天,稍作停顿。 “秋分了呀。” 分是平分之意。 秋分之时,世界各地昼夜几乎等长,阴阳之气同强同弱,世间灵韵协调,达到完美的平衡,是极为玄妙的一个时节。 昨夜宋游倒是捉到了天地之间的那一抹妙处,也捉到了这一抹协调玄妙的灵韵。 扭头看去—— 只见卧房门口,一只三花猫端端正正坐在门槛前边,也没见有什么表情,只是直直的看着他,不知看了多久,也不知它在想些什么。 是在疑惑这人的行为么? “三花娘娘。” 宋游想着,朝它招手。 三花猫立马如同复苏了似的,站起身来,俯下上身,翘起屁股,张嘴吐舌,长长的伸个懒腰,这才慢吞吞朝他走来。 “做什么?” 三花猫懒洋洋问,声音好听极了。 “三花娘娘昨夜睡得可好?” “三花娘娘昨夜没睡。” “为何不睡?” “你为何不睡?” “我不想睡。” “我想看你什么时候睡。” “原来如此。” 宋游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抬手摊开,掌心立马有一丝灵气漂浮,是很干净的草黄色,宛如流星,其中又有玄妙,玄妙至极。 “三花娘娘可愿化为人形?” “三花娘娘修为不够,还不能化人。” “三花娘娘可想化人?” “三花娘娘是想的。” “我便赠三花娘娘一点造化,还请三花娘娘不要闪躲,细细感悟。” 宋游随手一摆,手中那丝流星似的灵韵便凌空朝三花猫飞去,在大白天也清晰可见。若是夜晚,想必会更美几分。 “三花娘娘不躲…… “诶!怎么回事? “是它自己躲的!!” 便见三花猫意外的往旁边蹦跳,而流星也转了个弯,紧追不舍,终于还是没入了它眉心当中。 宋游则面露无奈之色。 第二十四章 知州来访 妖怪精灵若想化形,要有一定道行。 但也不是只要道行。不是道行够了,自然就能化形,还要一点契机,一点造化,一点灵妙。 就差的这一点,说来也玄。有的妖精自然而然就把这一关过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妖精千难万难,左寻右找,也得不了。又或是放弃之时一个平平无奇的昼夜,就又成了。这类故事宋游在道观书里看过不少。 化形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 化成人形的妖怪宋游见过几次,道行有高有低,但这个化形的过程他却是从未见过,听书里说,也是有长有短,于是便常在家中看它。 寒露过了又霜降。 天气由凉转冷了。 三花猫仍是猫的样子,天冷了总缩在温暖处,不然就是往灶眼里钻,弄得每次烧火造饭就像山中求访一样,得先凑近洞口,客客气气问一声三花娘娘可在,不然就是弯腰低头去灶眼里寻它,往往四目相对。 每次出来,必是黑漆马虎。 若是说它身上脏了,它便轻声细语,好像认真又好像并不在意的答道: “只是沾上了灰而已。” 宋游一般也就不多深究了。 不觉已到了吐气成白的时节。 某日下午。 北瓦子,云说棚。 北瓦子就是宋游常去的瓦舍。逸都七八所瓦舍,北瓦子也算大的,里边大小勾栏十几座。云说棚是其中一座勾栏的名字,是张老先生、程五郎等人一同承办的勾栏,卖的都是嘴上功夫。 一般下午是张老先生说书,有时还会有一位先生来讲史,晚上则是程五郎的队伍来说诨话,有点儿相声的意思,也是找个乐子。 勾栏的建造形制借鉴了神庙戏台的特点,四周围起,上边封顶,像是一个棚子,所以很多勾栏也以棚为名。里面一般是阶梯式的观众席,从内层到外层逐层加高,叫做腰棚,进场要出钱的,不同座位价格不一样,已经是很专业的演出场地了。 只是天气一冷,很多人就不想出门了,宋游正常出钱,却坐了个不错的位置。 点一壶热茶,捧在手中取暖。 张老先生卡着时间上台。 讲的还是几年前那场北方大战,以陈子毅将军为主角的故事。 这可是连续剧。 这场战争还没有人把它写成书,说书人已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杂七杂八的内容,加上自己的胡编乱造,把它编成了故事来讲。相比起正儿八经的小说和演义编成的故事,这类故事完整性、流畅性、合理性有所欠缺,但胜在人们对这类各方面都离自己够近的故事也很感兴趣,如张老先生这般占了先机的说书人也能从中获取不少利益。 宋游前边有几回没听,缺了不少内容,如今听着说书先生讲着后续,凭着前后文来联想中间,努力的将之补了起来。 隔壁是芙蓉棚,是唱曲的。 一边说书一边唱曲,都是专业人,声音个顶个的洪亮清晰,两种声音此起彼伏,有时在耳朵跟前打架,有时倒也能结合起来。 “那陈子毅单枪匹马,直杀得是满身鲜血,看东西都变成了红的!你猜最后怎的?他竟又万军丛中力救主帅,北方军士都被吓破胆了!所谓是血染征袍透甲红,当世谁敢与争锋?陈子毅除了武艺,一身都是胆!” 宋游听见身边有一声轻笑。 转头看去,是位很有风度的士人。 看岁数五十上下,皮肤很好,鬓有银霜,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这个年纪还头戴簪花,实在风流,怕也是个名人雅士。 衣裳是上好的逸锦,鞋子上一点灰泥都看不见,非富即贵,尤其讲究。 既有文气,又有官风,且都非同一般。即使宋游不谙命理气运一道,也能一眼看出,此人不仅此时不凡,未来恐怕更加不凡。 这样的人,该坐青龙头才对。 也就是最上等的黄金位置。 换作京城的勾栏瓦舍,最好的位置叫金交椅,给皇帝坐的,剩下便是青龙头,最佳观赏区。逸都没有皇帝,便不设金交椅,但凡是富贵人家多出点钱也就坐在青龙头了,要是高官驾到,不用多说也自然会有人安排妥当。 这人却坐在自己旁边,只隔了一个位置。 再看这间勾栏,也只卖了三四成座,大有空着的位置。 宋游心中便已然明白了。 张老先生讲完一回,喝茶歇息,离得近的青龙头坐着几位小衙内,年轻人好奇心重,就着故事问东问西,老先生也都妥当回答。 宋游感觉身边人看了自己一眼。 一会儿功夫又看了几眼。 茶喝了半杯,终于等到了这位官人开口:“这老先生说得倒好,只是故事未免偏差太大。” “官人是为此而发笑?” “足下听见了?” “宋某耳力还行。” “让足下见笑了,俞某并无对台上先生轻蔑之意,只是恰好知晓兰水一战的经过。台上先生所讲差距虽大,却更精彩有趣。不由得想,俞某知晓的只是兰水一战的真实经过,而台上先生知晓的,却是台下世人想听的故事,一时觉得其中有妙趣,这才轻笑出声。” 宋游听着点了点头,不由露出微笑。 听这人说话,倒是有几分妙趣。 “俞公不必解释。” “足下常来此处听书?” “得闲就来。” “这勾栏里的故事,还是假的为多。” “故事虽有真假,可但凡存世的事物,又有哪样是虚假的呢?真中未必有假,可假中必定有真。” “哦?还请指教。” “俞公先前不也说了?俞公知晓真实的兰水之战,台上先生知晓的,却是台下世人想听的东西,各有各的用处,俞公若要觉得台上先生所知之事比俞公所知更为浅薄也无不可。” “原来如此……” 俞知州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等到想通,不由眼睛一亮,心中只觉妙极,差点拍手称快。 原本他以为这位宋先生来云说棚是听几年前那场北方战争的,可原来并非如此。这位先生听的其实是世人的喜好追求,或是向往。 也就是台上先生所知晓的,台下世人想听的东西。 故事也许是假的,这无疑是真的。 俞知州心中称妙,而对于他一个特意来结交的人来说,更觉得妙的是,自己其实先前也想到了这一点,难道这不算是不谋而合? “在下姓俞名河字坚白,原是长京人士,敢问足下尊讳?” “俞公若不认识宋某,又为何来找宋某?” 俞知州顿时愣了一下。 不过他倒也不窘迫,只在脑中稍作思索,便有了计较,却是反问道:“先生又怎知俞某是来寻先生的?” 宋游只指了指前边那片椅子:“俞公若只是来听书的,该坐那边才是。” “原来如此。” 倒是与他想的差不多。 “实不相瞒,俞某此前听闻先生泰安寺一事,后又听闻先生曾在金阳道上除鬼,不由心生仰慕,想与先生结交。”俞知州干脆直言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本身文人结交就该是很简单的事,“俞某多番打听,听说先生常去松庐外听琴,便去松庐外守过几日,可惜未能得见,以为先生是喜好清净不想被打扰,便有段时间没再过去了。” 说着他甚至站起了身,对宋游作揖: “若对先生有打搅之处,还请先生见谅,若先生喜好清修,不喜与人结交,俞某这便离去。” “我也不是天天去松庐的。” 俞知州一听,心中大喜,却不表现出来: “那便是当时与先生无缘。” “相见即是有缘。” “此处喧闹,不是谈话的好地方,先生常去松庐听琴,想必也钟爱此道,正好俞某与那松庐杨锦声有些交情,先生若是愿意,听完这回之后俞某便请先生去松庐一坐如何?也好做个中人,将那杨锦声介绍与先生相识,岂不美哉?” “多谢俞公好意。”宋游却拒绝了,“不过宋某只是喜好杨公的琴声,并不知杨公为人,对于结识杨公一事,也并无兴趣。” “原来如此。” 俞知州愣了一下,又陷入思索。 “宋某倒有一问。” “先生但说无妨。” “俞公既然觉得宋某喜好清净,不想来打扰,为何今日又特意前来寻访呢?”宋游问道。 “说来惭愧,俞某对仙道长生十分向往,这段时日时常想起先生,彻夜难眠。实在按捺不住,前几日便又去了松庐,没有见到先生,今日这才来北瓦寻访先生。”俞知州露出惭愧之色,“多有打扰。” “俞公找我,是想求仙道长生?” “俞某向往多年。” “俞公真是高估宋某了。”宋游不由轻笑出声,“宋某尚且看不到仙道长生的影子,又如何能相助俞公呢?” “俞某只想求一答案。” 俞知州目光灼灼的盯着宋游:“先生既是世外高人,可否告知俞某,这世间可有长生之道?” “宋某也只是凡人而已。” “先生可见过有人长生?” “多长算长?” “天地同寿。” “天地初开时,这世上还没有人呢。” “日月同生呢?” “日月初生时,这世上也没有人。” “那时可有仙神?” “我猜没有。” “猜?” “是。” “哦?” 俞知州还是睁大了眼睛,心中震惊,既震惊于先生给出的答案与自己想的不符,又震惊于先生所说,但他还是不死心,继续问道: “那千秋万载呢?” “宋某也只是凡人。” “……” 俞知州不由露出失望之色。 宋游则摇头笑了笑。 此人文气非凡,官气也非凡,逸州虽大,怕是留不住他,京城庙堂才是他该去的地方。而听他说的第一句话,便很得宋游心意,觉得这果然是个不俗的人,可却醉心于仙道长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啪!” 一声惊堂响。 “话说那陈子毅在兰水河中策马扬鞭,单枪匹马勇救主帅,吓得北方军士肝胆俱裂……” 宋游把头转向了前边,没有再与这俞坚白说话的意思了。 只见前边几位小衙内听得满面通红,心生向往,恨不得就此参军,要么效仿那陈子毅将军上场杀敌,要么便追随陈子毅将军而去,这棚中满堂数他们几个听得最兴奋,铜钱叮当往台上飞。 大晏重文而又尚武,难怪能打下如此江山。 直至散场,他也未与俞坚白说话。 第二十五章 信有凝香 “呼……” 宋游站在瓦舍门口,双手捧在面前,朝手中吐出白气。 这天倒是越来越冷了。 衣服却还正单薄着。 大晏早已有了棉花,也开始用棉花做衣被,只是并不普遍,目前还只有达官显贵才用得起。平民多是纸衣纸被,取暖还得多方设法。宋游这身衣袍的保暖性还比不上街上路人穿的褚纸衣裳。 瓦舍人流量大,也是商业聚集之地。 宋游看了几家店铺,也买了件纸裘,这种衣服便宜保暖,颜色也很素净,素净到有文人会在上面作画,把它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宋游就喜欢素净的衣裳。 也是到烤火的时节了。 火炉倒不必买,家中就有。 不觉竟又绕回了瓦舍门口,对面有家专卖文房四宝的店。宋游驻足想了想,此前买的那支笔用到现在已经有些毛糙,加之那笔是大笔,他其实想再买支写小字的,质量好一点的。 出来已久,该写封信回去。 于是走进这家店铺。 笔没见得好的,倒是见到了好墨。 这店居然进了阳州产的“凝香”墨。 凝香墨是大晏最具盛名的墨之一,是文人雅士的最高追求,说价比黄金毫不为过。 墨主要分两种,松烟墨与油烟墨。 无论哪种,都是取燃烧熏出的烟灰加药材熬胶制成,有的还会添加特有的香料。 松烟墨取松木燃烧熏出的烟灰。油烟墨则取油灯烟灰,用油有桐油、麻油、菜油、豆油等等,其中桐油烧后得烟最多,为墨色黑而光,写完之后会随时间越来越深,字迹可留千年,余油得烟少,为墨色淡而昏,字迹会随时间越来越淡,所以油烟墨中又以桐烟墨最常见好用。 松烟墨黑而暗,略微偏蓝,油烟墨黑而亮,略微偏紫,书画各有各的用处。 凝香是桐烟墨。 以桐油取烟,加数十种名贵中药材熬胶,再加独特香料,轻胶十万杵,阴干数年,才有这漆黑油亮、千年不褪、落笔有清香的凝香墨。 这是这个年代的顶级奢侈品,也是传统工艺、匠人精神的巅峰代表,是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项技艺的极致的。 宋游这种人不擅绘画,也不精书法,也依然对这种东西有些兴趣。 可惜人家身价不凡,一笏万钱。 宋游看了又看,也只得道声再会。 今日缺钱,来日方长,既是游历人间,这个年头最顶级的技艺作品自然是要见识一下的。 最终他只买了支笔,花了二百钱。 而在街道对面,俞知州在棚子里坐了会儿才走出瓦舍,在门口又见到宋游,他站着看了片刻,身边随从牵着马,也是安静等候。 直到宋游离去。 思索许久,他才说了句: “去问问。” 立马有随从应了一声,走去询问,片刻后又回来禀报,是阳州产的凝香。 “一枚几钱?” “叫价十千。” “买一枚……两枚吧。” “是。” 俞知州这才上马,得得归去。 …… 说来也妙—— 宋游归家之时,竟发现三花娘娘莫名其妙过了化形这关。 不过与他想象不同,他本以为三花娘娘已是成年的猫,即使久居村庙,心智纯净,化形后也该是成年女子才对,却只是一个几岁的女童。 推开卧房门时,女童穿着他的长衫,整个人还没有他的长衫高,像是穿了及地的裙子,又松垮垮,就坐在床铺中间,愣愣的盯着他看。 “三花娘娘化形成功啦?” “三花娘娘化形成功了。” 女童在床中间鸭子坐,仰头盯着他答,答得很认真。 化形之后她的声音倒有了些变化,更能听得出是人的声音了,也能听得出性别了,但语气和措辞还是那样,认真却也死板,不是常人常用的说话方式,听起来多少有些不聪明。 “怎么化形成功的?” “它自己化形成功的。” “仔细讲讲。” “就是……” 女童支支吾吾,也讲不出什么来。 “好
相关推荐: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倒刺
角色扮演家(高H)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赘婿
魔界受欢之叔诱(H)
阴影帝国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