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他们,我是他很久没见的远房侄女儿,叫他们好好招待我。他们睡醒后又惊讶又觉得神奇,互相一商量,就来找找看,结果没想到还真找到我了。” 这时小孩儿们已惊呼出声。 “我起初还不信,结果我凑到棺材前一看……哦,不晓得你们晓不晓得,我们那办丧事,法事期间棺材是不盖严的,要留一条缝,做完法事之后才会盖上盖子抬上山埋,所以凑过去就可以看到里头的人。 “我凑过一看—— “就是昨晚那老头儿! “衣服都一样!” 小孩儿们睁大了眼睛。 “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那吃了顿早饭呗,走的时候他们还给我准备了鸡腿、肉干和包子,找人给我指路,还非要给我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是多少钱?” “大概六千吧。” “六千是多少?” “反正很多。” “你要了吗?” “哈哈怎么可能?这么大一笔钱,我哪里好意思要?我只是去吃饭的,吃饱喝足也就该走了,不过鸡腿和肉干我倒是带回师门了,给我的师父啊师兄弟们都尝了尝,好吃得很。” “哇……” 女子所说这个故事,比起先前老人所说的,既没那么玄幻,也没那么吓人,可亲身经历,胜在真实,其中的细节,讲时的感情神态,都不是老人所讲的故事能比拟的。 而且这个故事其中自有妙趣,小孩子们不知道妙在哪里,听来却也觉得喜欢。 “再讲一个。” “女大侠再讲一个。” “姐姐~” “嘴巴真甜!我倒遇见过好几次妖怪和鬼,也听说过不少,不过今天不想讲了。”女子说完,又斜着眼睛瞄了眼旁边的道士,见这道士一副若有所思的回味样子,不由轻轻一笑,对小孩子们说,“这旁边就站着一个道士呢,你们不去缠着他,缠着我干什么?” 一群小孩闻言,又看向了宋游。 许是先前与女子的相处给了他们经验和勇气,立马便来缠着他讲。 宋游实在经受不住。 听了这么久,又不好离去。 他也没有想到,前些天在船上才讲了不少故事,现在又要在这里讲。 只是同一个故事不讲二遍。 那讲什么呢? “……” 宋游看看面前这群幼童,见他们之前听了不少吓人的故事,刚刚听了女子讲的,已经缓和了一些,但恐怕也只是暂时的,等回了家,到了夜里,多半还是会被吓得睡不着觉,甚至一段时间都有阴影…… 那就再冲淡一下吧。 于是他低头瞄了眼脚边乖巧的三花猫:“我也讲一个我真实见过的故事,一个路边的猫儿庙,猫儿神的故事。” 三花猫闻声抬头,疑惑盯着他。 宋游却只是微微笑: “大概去年夏末秋初的时候,半年前了,我下山游历,走金阳道,见到一个小庙,小庙里供奉的不是人,不是仙,而是一只猫……” 宋游也细细的讲来。 脸上忍不住带上微笑。 三花猫起初不解,后来也发起了呆。 时间常常带来一种恍惚感。 第五十章 牧童骑水牛 这个故事并不长。 当然省却了王善公,省却了他受王善公所托与找三花娘娘的事,只说自己在那里见到了一座猫儿庙,猫儿庙里有位小猫神,自己晚上借宿时与那猫神交流谈话,知道猫神辛苦,兢兢业业,帮人捕鼠,后来下山一问,果然如此。 或许正是因为省却了和王善公的交流,省却了小猫神的麻烦,又或许是因为宋游讲故事的本领不算高超,显得不那么惊奇有趣,小孩儿们在听的过程中并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反应,有人听完后还有些不太相信。 倒是有几人觉得会说话的猫儿可爱。 好在宋游也算过了关,正巧天色渐晚,旁边街巷里陆续传来呼声,这些小孩儿一听,便立马撒腿飞奔回去了,像是一群麻雀一样。宋游也带着三花娘娘和那女子一同往陈汉家走。 早春仍有寒意,晚风习习。 “你的故事不错。” “足下的故事也很妙趣。” “我也这么觉得。”女子毫不扭捏,“我觉得那是一件奇妙的事,和我其它时候走夜路闯了鬼不一样,恐怕我死之前都会记得。” “足下人生丰富。” “少来了。” 女子淡淡瞥了一眼宋游:“你讲的故事虽然跟哄小孩儿差不多,但我听得出,那也是真的。” “怎么听出的?” “表情,语气。” “怎么说?” “你很喜欢那天的相遇。” “原来如此。” “明天你去安清?” “是。” “我觉得你人不错,能这么远送信过来,还带着一只猫,不会是个烂人。我本来想说你明早跟我一起,这路上山贼多,你之前运气好,明天不见得每个都会放你走,我可以护你一程。”女子说着停顿一下,“不过下午叫你一起出去逛,你没答应我,我也不好再邀请你。” “足下误会了……” “不必解释!既然你与我讲缘,那便这样,我们明早自然睡醒,自然出门,若能碰上,就说明有缘,便同行去安清,不行就算了……” 女子说着看向宋游: “如何?” 宋游想了想,微笑说道: “善!” “善什么善?” “好!” “……” 两人已跨进了院门。 陈汉赶忙出来迎接。 本以为晚上能吃到牛肉,这里的牛肉和猪肉差不多价,勉强算个特产了,宋游其实有些馋。奈何陈汉是经商的,见识并不少,知道道士不吃牛肉,竟是贴心的买了猪肉羊肉来,做了一大桌子。 总归也是肉,宋游仍然吃得畅快。 晚上便睡在院子左边的房间。 被褥什么也都干净整洁。 三花娘娘走到床边,乖巧的任宋游扯起他的道袍衣角,为她擦拭脚底,同时仰头对他问:“道士,你为什么要跟他们讲三花娘娘的事?” “嗯?” 宋游想了想: “因为三花娘娘品性高洁,又很可爱,小孩子应该听这样的故事。” “小孩子好像不喜欢这样的故事。” “擦干净了。” “哦!” 三花猫跳上床,又继续盯着他看。 “是因为三花娘娘太好了,他们不相信有这样的猫儿神。也因为他们想听的是让人害怕的故事,而三花娘娘只会讨人喜欢。”宋游也在黑暗中摸索着钻进了被窝里,“这和三花娘娘无关。” “哦……” 一人一猫的声音都很轻。 又讲了一会儿话,渐渐睡去。 宋游迷迷糊糊做了一梦。 梦中是一道观,观中有位老道,是一位老坤道,头发花白,面容也显出了老态,她拆开信封,取出一封信纸,满纸的墨香…… 不知她读信时又有何感触。 …… 次日清早,睡到自然醒。 陈氏夫妇为他们准备了早饭和洗漱的水帕。 宋游自是恭声道谢。 洗漱完毕,来吃早饭,见那位女侠的黄鬃马仍然在院子里,却不见她人,于是边吃边问: “那位女侠还没睡醒?” “还没有。” “陈公东西可收拾好了?” “收拾好了。” “准备何时启程呢?” “等小人二叔到了就走。” “陈公可要与我同行?至少能平安走到渡口。” “多谢先生。” 陈汉说着顿了一下,露出为难之色:“只是昨日吴女侠已与我说好,让我们一家等她睡醒,随她同行……” “也好。” “辜负了先生好意……” “哪里的话,那位女侠敢孤身走山路过来,本事定是极好的。”宋游笑道,“只是承蒙足下款待,未能报答,有些遗憾。” “先生折煞小人了……” 宋游吃完了饭,那女子还没醒,他也不等她,只遵守着二人约定,收拾好东西,与陈氏夫妇道别,拿了剩下二百文的送信钱,便出门了。 刚出院门,才到巷口,又遇上昨日听他讲故事的一个小孩儿,跟在他家大人身边,由对面走来。 这小孩儿偷瞄着他们,再三犹豫,还是壮着胆子与他打招呼: “小先生你走啦?” “走了。” “那个女侠呢?” “也快走了。” “你们慢走哦……” “多谢。” 双方交错而过时,小孩儿被猫吸引,便下意识矮下身去,伸手想摸三花猫,却不料三花猫机警得很,一溜烟就往前窜出一截,停下来回头来盯着他。 小孩儿便咧嘴笑,挥手与她道别: “猫猫也慢走。” 三花猫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偏头思索片刻,竟也学着宋游的语气,开口说了话: “多谢。” 声音轻轻细细,极度悦耳。 小孩儿顿时呆住。 旁边的大人也睁大眼睛,被吓了一跳。 三花猫则满意了,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跟上了宋游和马,最后再停步回头看他们一眼,便小跑着过了转角了。 “你呀……” 宋游摇头微微笑。 仔细想想也有妙趣—— 也许今日过后,自己和三花娘娘也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多年之后,甚至数十年后,现在的这群小孩儿都已经老了,也许还会在一群顽童的央求下把今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 此去安清,多是原路而回。 山水依旧秀美。 道路两旁一座座山峰,依旧是江边看到的那种,如破土的春笋,如天降的巨石,上面都长满草木,郁郁葱葱,有时在左右排成一排,有时小路就从这些山峰中间穿过去。眼前刚刚还被阻挡,才过一山,又是广阔的平地。 一人一马慢慢走着,小猫儿跳脱得很。 近日阳光好,仿佛画中游。 尤其清早还有晨雾,于是这万峰丛林又被晨雾缭绕,青山半掩,白云堆积,其间有马铃叮当,从中走来的,安知不是神仙。 走出不远,宋游却忽然停下了脚步。 马儿随他停下,三花猫倒是迈着轻快的小碎步一路往前,走到前面去了才发现身后的道士和马没有跟上,于是又停下来,回头盯着他们。 “怎么了?道士。” “有水花声。” “又怎么了?” “三花娘娘听见了吗?” “听见了,都听见几次了。” “那我不如三花娘娘。” 宋游刚刚才听见,听见也很微弱了。 不是江水湍急处的水流声,不是堤岸高低落差的水花声,而是噗通一声,传到这里时,声音虽然小,但能辨得出其遥远,结合起来,更像是远处江中有巨物砸入水面的声音。 宋游静立原地,脑中浮现的第一画面便是海中巨鲸跃出水面,黑色的脊背,雪白带条纹的肚皮,身上长的藤壶,在空中优雅的身姿。 随即陡然砸落海面,水花四起。 “三花娘娘觉得是什么声音?” “鱼儿的声音。” “那就是了。” “怎么了?” “三花娘娘知道在哪边吗?” 三花猫闻言疑惑,但还是扭头看了眼左边,随即才答: “这边。” “好。” “你想去钓鱼吗?” “去看看。” 宋游看向道路的左边。 奈何丛林茂密,山峰拦路,实在不知怎么去到江边。 又在此时,忽闻一阵笛声。 宋游一下又抿住了嘴,静静倾听。 只觉这笛声清幽婉转,空灵悦耳,从前方群山林樾中穿来。明明是声音,闻之却好像看到了空谷幽林,带着露水与青草芬芳,身上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了初春清晨的凉意,耳朵也被洗净了。 也许这便是诗人口中的仙气。 才听一会儿,笛声便越来越近。 宋游稍驻,往前慢走。 转了一弯,见一少年,十几岁的年纪,穿着麻衣,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侧坐于老牛背上,一腿蜷缩着,垫在身下,一腿悠闲的垂着,身后背着一个竹背篓,里头装满了草。 一支竹笛,想是格外心爱之物,还系上了红流苏。 是一牧童,骑牛穿林而来。 林中青草深深,露水还未干,晶莹剔透,如这骑牛的牧童一样,又如那笛声,丝毫也不染世事尘埃。 不是凡间景,不是浊世人。 是从画中来。 牧童见到道人,忽然闭口立。 宋游这才躬身行礼: “有礼。” 牧童连忙学着行礼,动作笨拙。 “怎么了……” “足下不要慌张,在下只是来问个路。”宋游顿了下,“不过远远听见足下笛声清幽悦耳,音乐大家返璞归真也不过如此,心中喜爱,不知足下吹的这首曲子可有名字?” “我……听不懂……” “很好听。” “乱吹的……” “此曲可有名字?” “我不知道,我们这边的人都会,好像没有名字。” “可惜了。” 宋游摇了摇头,倒不是可惜它没有名字,只是觉得有名字才好传于后世,没有名字要更容易落在历史中一些。 但他还是拱手称赞:“无论如何,足下吹得很好,不输于音乐大家了。” “我只会这一首。” “原来如此……” 见牧童露出慌张之色,他虽未失礼,却也觉得自己不该,既不该无端使人慌张,也不该扰了这份灵气,于是便又问道: “这边可是有山贼,足下不怕么?” “这边挨着城,没有山贼。” “也得小心才是。” “先生去哪?” “去安清。” “安清往前走,路上山贼可多了……” “山贼也不会为难我这道人。”宋游争取使声音柔和一些,“不过在下并非想问去安清的路,而是想请问足下,附近哪里能走到江边?” “先生去江边做什么?” “手脏了,想洗个手。” “江里有妖怪,会吃人的。” “我就在岸边上。” “前边走一点点,就有路可以下去。”牧童担心的看着他,“小心一些,不要下水。” “多谢……” 宋游拱手道谢,便继续向前走。 马儿从地上拔了一口草,一边嚼着一边慢悠悠跟上去,小猫儿则多看了牧童和水牛一眼,还看了看马,似是比对,随即也跟了上去。 牧童不由随之转身,持笛而立,看着这一行,心中觉得奇妙又奇怪。 而那先生袖袍下的手…… 干干净净。 牧童疑惑着重新上了水牛的背,往村里走,可走出不远,他犹豫再三,还是让水牛掉了头,要去看看那先生做什么去了。 第五十一章 明德二年正月于此除妖 往前不足半里,左边有条小路,可到江边。 那是原先的凌波渡口。 渡口不大,也就是一个可以上下人的台阶,路也很窄,荒废许久,更是杂草丛生,树枝拦路,从中穿行,得挡住自己的脸。 牧童骑着牛,一路往下。 中途没有遇到那位先生回来。 牧童内心希望是自己刚才走了太远才折返,那先生早已经洗完了手,在自己进小路前就回了大路,此时已往安清县去了。可千万不要是在江边逗留或出了什么意外啊,虽然短短片刻交谈,可那先生的温柔与赞赏仍让他有所感触。 渐渐到了江边,只听水花阵阵。 牧童拨开最后一层树枝与杂草,定睛看向江面时,不由一惊—— 只见一人穿着道袍,在江中扑腾,似是不慎落了水,又不会游泳,已经呛水喊不出声来了。 远远看不清楚,可不是那位先生还能有谁? 牧童心中焦急,又不敢下水。 想大声呼救,可此处离大路甚远,又久无人至,哪里有人能听得见? 就在这时,水下有黑影显现。 “!” 牧童陡然瞪大了双眼。 那黑影长长一条,像是鱼的样子,又巨大无比,比船还大,在水中隐隐约约,看得见又看不清,如此最是恐惧。 而且它速度还非常快。 “先生!水下!” 牧童慌张之下,不由大喊。 似乎喊来也无用…… 可不喊又能做什么呢? 没等牧童反应过来,那巨大的黑影便到了扑腾的人影身下,黑影一下缩小了些,下一秒又陡然变大。 “噗!!” 率先跃出水面的是一张巨口,张得和身子差不多大,怕是能一口将一艘舟船吞进去。随即出水的是半个身子,真当大得难以想象,下一秒这鱼便又重新落回了水中,激起水花数丈。 牧童屏住了呼吸,不敢吱声。 他听说过水妖化人上岸的故事,害怕这妖怪也能上岸,怕被它发现,只得躲在林中,看水面逐渐恢复平静,一如先前。 这时江上已什么都没有了。 牧童仍然睁大眼睛,呆立原地。 手上牧笛掉在地上都没发现。 往常听大人说过这水中有吃人的妖怪,却没想到这妖怪如此之大,如此可怕。更可怕的是,他刚刚就亲眼目睹了这妖怪吃人的画面,而就在先前还与他说话的那位温柔先生,已被这妖怪一口吞掉。 “……” 牧童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声音—— “足下怎么来这里了?” “啊!” 牧童一惊,陡然回身,一下没坐稳,差一点就从牛背上掉下来了。 只见身后站着一人,面容清秀,表情温和,一身干净旧道袍。身后跟着一匹枣红马,低头安静吃草,脚边一只三花猫,端端正正坐着,歪着头盯着自己看,似乎也在发问。 “你不是刚刚……” 牧童盯着他,又指了指江心。 但见这位先生依旧是那副温柔从容的样子,哪里像是落了水? 如他这般,又怎会在水中扑腾? “假的,草木做的。” 宋游几步走过来,停在水牛边,弯腰在草中捡起他的牧笛,直起腰来笑着递给他。 “你的竹笛掉了。” 牧童脑子转不过来,只呆呆接过。 宋游又从怀里抽出一张符纸。 “等那水妖浮出,被人发现,要么有人壮着胆子将之捞起,要么在下游搁浅。你找个没人的时候,把符纸贴在它身上,符纸亮起来,等它不再亮的时候你就揭下来,回去烧了煎水喝,虽不能延年益寿,也不能开聪启智,但能保你一生健康,无病无灾。” 牧童仍旧是呆呆接过。 那道人便转身走了,马儿自觉跟上。 牧童终于忍不住,问出一句: “你是神仙吗?” “我看你比我更像神仙……” 那一人一马逐渐消失在草木深处。 牧童怔怔出神,心中震撼不已。 这时江上忽然传来一阵动静。 “咕噜咕噜……” 远处的江面不知因何,底下透出了火烧一样的红光,接着水面如同被烧开了一般,咕咚咕咚冒泡,然后是一阵阵巨大的水花,水花中有巨大的身影在挣扎翻滚,形成波涛,涌上江岸,拍打草木。 这动静持续了好一会儿才停歇。 随即江上浮出一条庞然大物。 与先前不同,这时的它一动不动。 …… 阳光渐渐驱散了早晨的露水。 太阳也有些晃眼睛了。 宋游抬头一看,已是正午时分,于是找了一合适的地方停下,卸下被袋,放马儿去休息吃草,自己则去找了干柴来,搭了灶,取出锅,又取出一个芭蕉叶层层包裹的物件来。 一层层拆开芭蕉叶,里边是今早出门时割的两斤牛肉,已请屠户帮忙切好了。 牛肉色红有光泽,看起来肉质极好。 这年头别的地方也不是吃不着牛肉。 大晏有一道“禁止私自宰杀耕牛”的规定不假,现在也在施行中,但一来政令的实施不见得到位,根据当地情况,各有不同,还有些地方不让人家吃牛肉等于不让人家活,天子也不能干这样的事。二来这条政令本身其实约束范围也有限,“私自”、“宰杀”和“耕牛”已经是三个并行的条件了,没有那么容易触犯,用有“禁止私自宰杀耕牛”的法令来说明吃牛肉犯法、吃不到牛肉并不成立。 事实上前世也是如此。 纵观诗词文献,都有相当多的吃牛肉的描写,许多诗人文人,或是得意或是落魄,或是打仗或是被贬,都在吃牛肉,一边吃还一边写诗。 而在逸州,牛肉的价格一般高于猪肉,低于羊肉,不过只有逸都这种大城才常常有卖,别的小城不好买到。 总之不如这里方便便宜肉质好。 来都来了,还真就非得吃这一顿不可。 宋游收集好了干柴,便取出水囊,往锅里倒水,又取出盐料来,打算炖煮一半,炙烤一半。 随手拈起一片,赠与狸奴吃。 “这是牛肉。” “牛肉~” 三花猫说着,伸长脖子接过来。 “以前吃过吗?” “唔……” “好吃吗?” “唔唔……” 宋游不禁露出笑容。 自己还没尝到,见她吃得香,心中已先多了几分喜悦。 正想生火,不远处有人来。 宋游扭头一看。 一匹矮小的黄鬃马,比驴儿也大不了多少,被一名侠客牵着。马儿背上驮着行囊,身后跟着一家四口,大人挎着褡裢。 过了转角,很快就到了近前。 陈汉面露喜色,先对宋游拱手施礼: “先生,又见了。” 宋游也拱手回了一礼。 “又见了。” 随即那男装的女侠也朝他抱拳,笑着看他: “可是有缘?” “有缘。” “先生该不是怕前路山贼,特意在此地等我们吧?” “路上耽搁了。” “在造饭?” “是。” “我们大约也该造饭了,可方便一起搭个伙?省些建灶埋锅寻柴的功夫。” “自然。” “我看你吃什么……” 女子凑过去,往芭蕉叶上一看,一眼就认出了那是牛肉,随即哦呀一声,很惊奇的看向宋游: “你一个道士吃牛肉?” “道法自然,顺心而为。” “……” 女子只见他满面淡然,语气从容,毫无羞愧窘迫之心,好似他不是道士,或是吃的不是牛肉一样,她不禁乐了一下,倒也不多说。 而她也不白搭伙。 只见她回身从马背上的被袋里掏了一下,竟也掏出一个被层层芭蕉叶包裹得严实的物件来。 看样子竟比宋游的还要大些。 宋游看她,她看宋游。 互相心中想法都很了然。 女子开口问道:“你割了几斤?” “将近两斤,不如你多。” “我也两斤,一样多的。” 女子解开稻草,拆开重重蕉叶:“只是我怕半路漏了,请那老板多给我用了两片叶子来包。” “足下细心。” “你做还是我做?” “实不相瞒。”宋游声音依旧不疾不徐,“在下于此一道颇有心得。” “那我烧火!” 女子性子比他急,毫不拖泥带水,一口拒绝了陈氏夫妇帮忙的请求,便掏出火石火绒,四下看了看,又去找了些芦苇穗、干叶子来,就蹲下来缩在宋游搭的小灶前,开始生起了火。 宋游仔细看她打着火石。 “啪、啪、啪……” 有火星迸溅出来,落入火绒中。 三花猫也凑近了仔细看。 那女子余光一瞥,不由笑了:“你们看什么?还怕我点不燃火不成?” 三花猫依旧看,宋游也不语。 这确实是这年头常见的生火办法不假,但他也确实很少见到人这么生火。无论是在道观中时,还是行于荒野之中,亦或是在逸都租住,他都从来没有用过火石生火,倒是偶尔见别人用过一两次。 现在看来,还是觉得有意思。 点火像烧火一样,其中自有趣味。 “呼……” 女子已点燃了火,小心扶大。 扭头看这一人一猫,心中疑惑。 “怎么还看?” 只见猫儿扭头就走,跑去路边玩去了。 道人也收回目光,开始准备午饭。 炊烟升起,直入青云。 肉香弥漫,引人生津。 第五十二章 处处皆江湖 一群人围着灶,一手用筷子夹着牛肉吃,一手拿着陈氏夫妇带的馒头啃着。 女子是江湖人,向来放得开,加上自己又出了肉又干了活,没什么顾忌的,此时是既不管礼仪也不顾形象,只大口吃肉。 陈汉一家起先还有些拘束,毕竟只出了馒头,人家先生和女侠本就有恩于自己,现在还得为自己一家做饭,实在过意不去。奈何宋游做饭的手艺实在领先这个时代,美食当前,约束也少了几分。 宋游的手艺还真没话讲。 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前世,调料如此多样,食材丰富易得,信息交流又如此方便,全国各地做饭的水平仍旧参差不齐,不乏美食洼地。 大家都不愿承认自己省份做的饭不好,但大多又都认可某些省的人就是更会做饭。 更不要说这个年代了。 宋游甚至花了不少钱买了香料,这年头主要还是富人才会经常用到香料烹饪,平民百姓连盐都得省着用,哪有这么讲究? “嗝~” 女子把汤喝得干净,陈氏夫妇则连忙上前来,主动把锅擦洗了。 “一起走吧?” 女子斜着眼睛瞥着宋游:“本来就认识,现在饭也吃了,又顺路,要是不一起走,等下路上一次次的碰上,难道一次次的打招呼?” “有理。” 宋游便也点头答应下来。 再度上路时,一人成六人。 陈氏夫妇带了儿女回乡见老人,小孩脚力不好,走得要比原先慢得多。 那女子性格也很跳脱。 刚刚相识,短短相处,见着还有几分沉稳,同行走得久了,也许是憋不住了,便露出了顽皮多动的性子来—— 时而跑去与三花猫说话,时而上下打量宋游的马,时而去逗陈家的小孩,时而骑上她的马趴着发呆,时而跳上路边巨石远眺前路,时而独自落到后面抽刀砍草玩,等陈家小孩累了,便抱一个坐到她的马上去,也是个好心人。 从她身上宋游看到了江湖人可爱的一面。 这年头百姓活得苦,女孩早嫁,男孩早早当家,大家都透出一副被生活重担压垮了的成熟,这般性格也许就只在江湖中才找得见了。 还得是这个世界的江湖才行。 下午又遇上了一次山贼。 女子是
相关推荐:
祸国妖姬
媚姑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大唐绿帽王
小怂包重生记(1v2)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倒刺
角色扮演家(高H)
高达之染血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