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真有本事。” “孟蒲县交到她手里才多久啊,起死回生,如今名声都快赶上屏县了。” 韩尚昌:“快别得意了,赶紧盘算盘算这次斗酒赛哪个州承了咱们的情,赶紧给他们写信,把人情先定下。” “赶明有事求到他们头上,这人情还也得还,不还也得还。” “对对对,老韩,若论官场上这些道道儿,我到底是比不过你。都有谁来着?” 韩尚昌掰着手指头道:“罗天洲、琼州、彭州、林州……那可太多了,快写快写。” 京城,御书房。 皇帝翻看着月影送来的信,跟张内侍说:“瞧瞧,沈桃这小妮子又搞出大动静了。” “朕本来就想看个斗酒赛的热闹,没想到斗酒赛还能带来如此高的成交量。” “据月影说,商人提前买下的三千多枚定金木牌,无一块退回。” “一枚代表五十两,按三千枚计算,那就是十五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还仅仅是定金。” “大月不许粮食酿酒,酒品多是果子酿造。酒业发达,许多果子就不用烂在地里了。” “这对果农来说可是大好事,沈桃又帮了朕不少忙。” 张内侍皱眉问:“圣上,老奴没懂啊。” 皇帝难得有兴致的背手踱步,甚至推门出了御书房,在门前的小花园里逛起来。 “张内侍有何不懂?” 张内侍忐忑问:“这孟蒲县举办了斗酒大赛,斗酒客来自天南海北。” “商人下定的定金再多,那也到不了孟蒲县手里。” “小沈大人不是百忙一场?” 皇帝笑道:“张内侍你就算不了解中间内情,可你了解沈桃这个人吧。” “她费力做事,能让自己吃亏?” “她赚的可不是什么定金的银钱,斗酒客、商人、看客纷纷涌入孟蒲县,一行一动都要花银钱。” “这些银钱可是实打实落入孟蒲县人的口袋了。” “还有那个滚灯,赶明朕让沈桃送进宫一个,瞧个热闹。” 张内侍懊恼的一拍头,“看老奴这脑子,连这点事儿都想不通透。” 皇帝:“你瞧着吧,沈桃要是尝到了斗酒赛的甜头,后面指不定还有什么赛呢。” “她现在是用屏县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孟蒲县,等孟蒲县成为各大斗赛的首选之地后,又会反哺屏县。” “她是把孟蒲县和屏县这两块招牌给立住了。” 皇帝猜的没错,沈桃的斗酒赛刚刚落下帷幕,就已经着手联系各地的大布商,准备在孟蒲县举办布匹展示大会。 沈桃这次可是让布商们带够了布匹。 商人下定后即刻就可交割。 商人就可利用孟蒲县的码头发往各地。 有了斗酒大赛的经验,她也不用全程跟随,让手下大胆去干。 沈桃抽空回了趟屏县,因为研究所的人传信,割麦机研究出来了! 沈桃一到屏县,都来不及回黑风居,就直奔后山。 因为研究所的割麦机,要在后山一片及膝的草地上试用。 第631章 不给他,他都能来偷 沈桃赶到时,那片草地已经围了里三圈外三圈的百姓。 百姓看到沈桃,都可委屈了。 “沈大人,你可回来了。” “我们还以为你去了孟蒲县,你就不要我们了呢。” 沈桃笑着说:“那可不能,屏县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 “没办法,朝廷现在又塞给我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只能左边抱抱,右边哄哄呗。” 百姓哈哈大笑。 “沈大人,听你这么一说,感觉你都成了我娘了。” 旁边一人给了说话那人一记爆栗,“咱们沈大人还没成亲呢,你娘都老掉牙了,那能比么。” 说说笑笑的,沈桃挤到中央。 割麦机研究员的名字叫曹兴腾,之前他有个想飞的梦想,研究翅膀子来着。 沈桃给他下了个研究收割机的命令,他这才临时改行。 好在机械道理方面都是通的,跨度也不算太大。 简易割麦机由一匹马牵引,下面有轮子,可像车架一样随行。 曹兴腾兴致勃勃的讲解:“沈大人,这下面安装的是我找铁匠师傅特制的环形刀具。” “马车拉着割麦机行走,环形刀具被铁牙齿咬合带动旋转。” “每转一圈,收割下来的麦子就会进入割麦机,然后吐出到一侧。” “使用割麦机需两人配合,前面的人牵马行走,后面的人把吐出的麦子收起来。” “一台割麦机的收割速度,可抵五人。” 围观百姓瞪着眼睛道:“你说啥?就这么个奇怪的玩意,比五个人同时收麦还快?” “我咋那么不信嘞!” “有那么神?我滴老天爷!” “我们出五个人,和他比比。” 沈桃看了看割麦机,现代收割机收割打捆一条龙,这个机器对比起来只能算个半成品。 但放在这个朝代,也足够炸裂了。 沈桃扫了眼曹兴腾,又看了看跃跃欲试的百姓。 “敢比吗?”她问曹兴腾。 曹兴腾拍了拍胸脯,“那有什么不敢的,比就比,一会儿你们别累哭了才是。” 一百姓道:“这儿离我们村近,你等着,我回去借五把割刀过来。” 沈桃:“快去快回。” 这汉子拔腿就跑,估摸着半刻钟的功夫,就抱着割刀回来了。 后山这片草的软硬粗细程度,与麦类似,很适合拿来试验。 曹兴腾带着自己的小助手准备好了,五个百姓也各自站一行,点头示意随时可以开始。 沈桃一声令下,曹兴腾就牵马开动了。 环形刀片上还有竖着一个挡片,每旋转一周,正好拢住割下的麦子,送入割麦机,再从另一侧吐出,形成一束。 百姓啧啧称奇。 “就这一走一过,麦子都吐成一束了?” “我的娘嘞,还不用人撅着腚割?” 另一边五个人挥汗如雨,已经被马车远远落在后面。 马车又转回来一圈时,正好与五人碰上。 曹兴腾牵着马走,那是一点都不累,看着对面五人驴脸淌汗,道:“要不,你们认输算了。” 那五人不服。 “别看你走的快,我们走的慢。可我们五个人加起来的量,一定比你收的更多。” 曹兴腾笑笑,“那行吧,我往前走了,你们慢慢割。” 比试时间是半个时辰,结束时,五个人艰难的直起腰。 常年弯腰劳作,每次弯腰时间长了,再直起来都要缓一阵子。 曹兴腾他们收割出来的“麦子”,已经整整齐齐的堆成一堆,好像一座小山。 另外五个人收割下的“麦子”,还一小束一小束的横在地里。 百姓道:“这么看也看不出来谁割的多啊,咱们把五人组这边动手堆起来。” “好。” 百姓一起上手,把五人组收割出来的“麦子”堆成一堆。 这一比较才发现,竟是曹兴腾他们这边的麦堆更大! 百姓激动:“这一台割麦机竟然真能抵五个壮劳力,不对,按这个量算,能抵七八个人。” “要是每个村里能配上两台,轮番使用,就不用专门花钱雇人割麦了!” 沈桃和曹兴腾返回研究所,两人开始计算制作割麦机的成本。 割麦机外面的框架是木质的,成本不算高,贵就贵在里面的铁刀片和铁齿轮。 朝廷管控铁制品,想要大规模的售卖,没可能。 沈桃超遗憾的,上好的买卖就呲花了吧。 为今之计,就先做出一些,确保屏县和孟蒲县在秋收割麦时能用上。 沈桃也烦死月影了,有他在,这割麦机一面世,要不了多久皇帝就知道了。 咱这皇帝比奸商还奸商。 要是不给他图纸,他都能派暗卫来偷。 到时候自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皇帝想空手套白狼? 那可不行。 沈桃眼珠子一转,把图纸夹到信里,给王长顺送去了。 王长顺以褚州的名义献割麦机的图纸,就凭王长顺和韩尚昌他俩的心眼子,肯定会跟皇帝讲点条件。 这事一摆上朝堂,皇帝想忽略褚州的功绩,那能行? 王长顺和韩尚昌,非得在皇帝身上薅下点啥不可。 到时候王长顺咋也得分她屏县点东西。 要不然下次再有这好事,沈桃可不带他玩。 送走了信,沈桃给研究所的所有研究员开了个会。 “各位,就在今天,我们研究所诞生了第一件产品!” “我说过,你们研制出的东西,要是能卖出去,给你们提成。” “但咱这割麦机里面有不少铁器,铁器有管控,没法卖。” 包括曹兴腾在内的研究员,都有点失望。 没法卖,就代表着他们研究出东西,也是分文落不着。 白高兴一场。 沈桃清了清嗓子,“但是……如果研究员搞出好东西还没看到回头钱,那还有动力么?” “所以我以屏县县令的身份决定,从县里拨出两万两白银,作为曹兴腾的奖励!” 曹兴腾心情大起大落。 他以为没有银子能拿了,结果转脸就给两万两—— 他要是不来屏县,别说赚这么多银子,做梦也不敢梦那么多银子啊! 沈桃做事干净利落,说给钱,直接就当着研究员的面开始点银票。 “喏,曹兴腾,两万两,你数数。” 曹兴腾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数了好几次都数错了,又重来。 直到数清两万两,他激动的和其他研究员说:“银票,两万两,一点不作假!” “你们都使劲儿研究啊,真有回头钱!” “哇啊啊啊啊,我不和你们说了,我要去研究我的东西了。” “我也去,我也要拿银子!” “两万两,两万两,我来了!” 人稀里哗啦的走光了,曹兴腾傻眼。 “走那么快干啥,我还想说请客呢。” 第632章 长生牌位就大可不必了 彭州的罗石紧赶慢赶回了光华县。 快到家跟前,他遇到了很多熟悉的朋友。 “罗石回来了!”朋友亲切招呼。 “斗酒赛怎么样?你的松酒拿了第一没有?” 罗石摇头,刚想说自己虽然没拿第一,但是拿了很多订单回来。 朋友就抢在他前面道:“我就说咱们这小地方不行吧。” “当初就劝你别去,白白折腾这一趟,花了不少银子吧。” 朋友说话的语气并不是奚落,更多的是心疼罗石白跑一趟。他还带着孩子,路上肯定没少受苦。 所以罗石并没有反驳,只咧着嘴傻笑。 倒是丫丫,得意的说:“我爹虽然没得第一,但是得到了比第一还好的东西呢。” 朋友逗弄小丫丫,“你爹带着你也不容易,想必那更好的东西是带你走了一趟,见了世面。” “来,伯伯抱,你爹带你走这一路也是辛苦。” 丫丫听话的伸开小手,扑到人家怀里。 几位相熟的朋友,护送爷俩回了家。 家里许久没住人,一开门,灰尘扑面而来。 朋友帮忙一起打扫,抹桌子、扫地、铺床,事无巨细。折腾了半个时辰,屋里才没那么呛鼻,能住人了。 罗石家里也没有茶,就给每人递了杯白水,“都喝口水歇歇脚,你们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晚上就在家里吃。” 朋友接了水,挺烫的,又赶忙放到桌上,推拒道:“使不得使不得,你跑这一趟,把身家都折腾进去了吧。” “我们给你帮忙也不是图你一口饭,你若是还有余钱,就给丫丫多买点吃的东西。” “丫丫跟你出去跑了俩月,瘦的不像样了。” 罗石把朋友按坐下,“刚才忙着收拾,有个事一直没说,你们都坐好听我说。” 朋友们一脸迷茫。 啥事啊,整的还挺正式的。 他们不自觉正襟危坐,等着听罗石讲后面的话。 罗石憨傻的挠了挠头,“你们不知道啊,这趟斗酒大赛我是真没白去。” “全国各地的酒水都汇聚在孟蒲县,我算是涨了见识。” “咱们的松酒,在这么多酒里的确不够出众,但幸得贵人帮助。我没第一,但是拉了很多订单回来。” “明天我就开始酿酒,到时候人手不够用,劳烦你们都过来帮忙,我给你们算工钱。” 朋友替罗石开心:“你拉到订单了?有多少?” “邻里邻居的,从小都认识还谈什么钱。有要帮忙的就吆喝一声,我们随叫随到。” 罗石比了个八的手势。 朋友试探的说:“八十坛?这你自己就能做出来啊,到时候我帮你打下手。” 罗石摇头,又把八的手势往朋友眼前推了推,“再猜。” “八百坛?!那可真是笔大订单了。” 罗石摇摇头,“再猜!” 其中一个朋友脚一滑,直接从凳子上跌下来了。 他顺势扯住罗石的衣摆,因为激动嗓音都有些尖利,“不会是八……八……八千坛吧!” 罗石淡定的点头,“正是。各地商人都有订货,他们说咱的酒会招文人喜欢。” “文人最喜欢以松喻人,做诗的时候喝松酒,正应景。” “凭我自己的力量,这八千坛可做不完。劳烦你们帮我跑个腿,去钱氏酒坊、赵氏酒坊、林氏酒坊把掌柜请来,就说我有重要的事要和他们商议。” 朋友们风一样的冲出门找人,脚下生风。 他们自己还挺纳闷。 明明这订单也不是他们拉来的,可以说和他们关系也不大,他们激动个哪门子劲儿啊。 可他们就是控制不住内心翻涌上的喜悦。 外面竟然有好多人喜欢松酒,与有荣焉。 半刻钟后,林氏酒坊的林二两第一个冲进罗石家。 太激动了,在门槛上绊了一下,咔了个大跟头。 林二两毫不在意,一轱辘爬起来,冲进屋抓住罗石摇晃。 “他们说你从褚州带了订单回来,真的假的?” 罗石让他摇晃的脑袋都快掉下来了,“真的,具体情况等老钱和老赵来了一并说,我可不想反复说那么多遍。” 不多时,老钱和老赵也风一样刮进门。 罗石将斗酒赛的盛景,沈桃怎么给了他第一笔订单,怎么帮他拉订单。以及他和其他彭州林州的斗酒客怎样合作,娓娓道来。 这一路的艰辛,没让罗石红眼眶。 可谈起沈桃的帮助,罗石哭的不能自已。 三位掌柜懊恼的直拍大腿。 “早知道如此,砸锅卖铁我们也和你一起去褚州。” “这酒没带够,第一天就打道回府了,若是能多坚持几天,订单更多呀!” 罗石用袖子蹭掉眼泪,“八千坛就够多了,我自己做不完,我想你们一起加入进来。” “这订单不是我罗石一人的订单,是全光华县的订单。” “能不能让松酒打开销路,引商人持续订货全看这一次了。” 林二两无奈道:“兄弟,不是我老林不想帮你。地龙翻身后我的酒全都毁了,房子也塌了。” “不知从哪儿混进城一群人,专门在塌了的房子里找财物,我那点身家都让人顺走了。我现在能拿出手的东西,就剩这身衣服了。” 老钱和老赵也纷纷感叹:“谁不是呢。” 罗石:“要是钱的事,你们就放心吧,定金我拿到了,酒水总价的一半!” 林二两、老钱和老赵激动的双手合十,走来走去,对着四面墙直拜。 “沈大人可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老天爷保佑沈大人长命百岁。” “沈大人可是大好人,若是我们光华县的酒业恢复过来,别人家不说,我们老哥几个给她供长生牌位。” 若是让沈桃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喊一声——大可不必! 她还活着呢,不用给她整牌位,好像要催她早点上路似的。 彭州光华县老哥几个联手开干。 而光华县这老哥几个,还只是各地斗酒客的一个缩影。 斗酒客忙,各地的果农也忙翻天了,把山都摘秃噜皮了。 就是果子成熟的太快,一熟就是一树,没摘完呢就有果子掉地上,烂掉了。 不过今年的销量还是比往年高上两成,可喜可贺。 第633章 好人一生平安 人一忙起来,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沈桃觉得她从京城回来都没多久,掐着手指细细一算,好家伙,都过去八个月了。 这一秋收,距离过年就不远了。 秋收前,朝廷正式下政令,将屏县和孟蒲县合为一县,称之孟屏县。 县令由沈桃担任,并以登报的方式昭告天下。 沈桃听着孟屏县这个名字,感觉咋这么耳熟呢? 孟屏?对了,她之前写过情深深雨濛濛的剧本,依萍和如萍的妹妹,不就是叫梦萍么。 这名字还挺琼瑶~ 县城叫啥名就算了,重点是朝廷下令,让沈桃在孟蒲县和屏县中间的路上,修建一个新的县衙。 沈桃背地里张牙舞爪。 谁出的主意? 啊?谁能想出这么丧心病狂又歹毒的主意?! 咱先不提修衙门银子自理的事。 咱就说,孟蒲县和屏县中间那条路,白天还算车水马龙,一到晚上,人迹灭绝。 荒郊野外矗立一座县衙? 电影里的鬼片,森林古堡,荒郊客栈,风雨交加夜电闪雷鸣时,总有不干净的东西一闪而过…… 越想越瑟瑟发抖。 而且,黑风居距离“新县衙”有百里,她上班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先盖吧,反正她也要脚底抹油溜了。 ** 大月各地气候不同,故而秋收日期并不是全国统一,得按实际情况来。 今年除了土地特别湿润,气候特别潮湿的州府,其他地区都种植了土豆。 也接二连三到了秋收的时候。 罗天州正是率先发起秋收的一个州。 高产粮种能收多少粮食,必要登记在案。州里的司农提前入驻村子,指导土豆的收获和储存。 虽然司农早就参与过育种,知道土豆的产量。可毕竟是农户侍弄,他们没参与,心里也是忐忑没底的。 廖司农在一个叫黑地村的小村庄住了三天,连续三天他都在地里转,终于在第三天晚上,他找到了郝村长,告诉他土豆可以收了。 郝村长连夜挨家挨户通知,以他自家的地为示范,由廖司农亲自指导,让村里的百姓来围观学习。 收粮食在村里是头等大事,天刚蒙蒙亮,家家户户就派人到了郝村长家的地头。 廖司农提着锹走到地头,道:“土豆食用的部分都在根上,稍有不慎,挖的时候就容易撅到土豆。” “所以下锹的时候,一定要距离根稍远一些,在周围多次撬动,让里面的土豆浮出土,然后再下手细细的捋一遍,以免土里还有遗漏的土豆。” 他说着,就亲自示范了一下。 几锹下去,他一把拽住土豆的根,连带拽出了四五个成年男性拳头大小的土豆。 围观的小孩开心的拍手:“呀,土豆土豆!这么多土豆!” 廖司农再次下锹撅了几铲,又有六七个土豆拱出土。 “还有?!这土豆看着不显山不漏水,这土下结了这么多呢!” “难怪叫高产粮种,这一颗结出来的能抵二十颗麦的产量了!” 廖司农在前面挖,就算再小心,还是会挖坏一两个土豆。 郝村长心疼的没眼看,干脆跟在廖司农后面,手在土里摸啊摸的。 就连指甲盖大小的土豆蛋蛋都摸出来,生怕浪费一丁点。 到后来,郝村长干脆给儿子使眼色,示意儿子去接廖司农的班。 自家的口粮,不扛霍霍。 郝村长的儿子更是个废柴,一铲子下去就铲烂一串,气的郝村长追着要踢他屁股,引得村里人发笑。 按照初期规划,农户的土地仍旧种原来的种子,穿插种植土豆。 郝村长当时为了给村民做表率,自家的五亩地种了三亩土豆。 好家伙,土豆堆成了一座小山,看着就喜人。 郝村长乐的合不拢嘴,早知道能产这么多,他应该五亩地全种上呀! 村民也纷纷道:“明儿个我家收土豆。” “明儿个我家也收。” 廖司农反复叮嘱,“土豆在窖里保存的更久,我之前让你们挖窖,都挖了没有?” 郝村长:“挖好了挖好了,我趁着农闲的时候督促他们家家户户都挖了。” 廖司农不厌其烦的重复:“生了牙子的土豆就不能吃了,可以留着当种。你们可别心疼那仨瓜俩枣,再把自
相关推荐:
小公子(H)
姑母撩人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祸国妖姬
归宿(H)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狂野总统
宣言(肉)
沦陷的蓝调[SP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