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婚姻止步 > 第203章

第203章

出一个花车。 反正每个村都有牛和平板车。 牛拉着平板车,板车上至少弄个一人高的物件出来。 管你是用彩纸胡,还是彩绸缝,再不济用树枝扎了野花点缀,实在不行出真人摆造型。 穷村有穷村的做法。 富村有富村的豪横。 大家都绞尽脑汁的想噱头,村里空前团结。 沈桃还从鹤县叫回些身手好的退伍老兵当安保,给他们定了全新的衣服,白天晚上不停巡逻,让人一看就有安全感。 十二三岁的少年披绶带,当指路者。 城中抽调一千人练习滚灯表演。 所谓滚灯,就是用竹子扎制展转相环的圆灯笼,里面有蜡烛。灯笼无论怎么翻滚,蜡烛都不会熄。 现代已经给这技术申请了非遗,其原理运用就是陀螺仪。 孟蒲县的人切身感觉到,沈桃确实和前面几个县令不一样。 她没那么多豪言壮语,身边还带着个俊俏后生,但凡事都冲在前面,亲力亲为。 在她的带动下,整个县城都忙活起来了。 虽然银子还没赚到,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有啥用,但就是感觉这么忙挺好的,挺有希望的。 整个县城足足忙了一个半月,终于迎来了第一波斗酒客。 这波斗酒客是琼州来的,就是那个有鼠疫还发了寒灾的琼州。 因为离的远,所以出发的早,竟是第一波赶到。 一行十二个人,是琼州下辖县城的四家酒坊的人。 他们拖了两大车酒过来。一进孟蒲县,就被街两侧的花震惊到了。 有被重视,被盛情款待了的感觉,一路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十一二岁的少年身披着红色条幅,真诚的问他们要去哪里,还介绍了几家比较有名的客栈、酒楼。 斗酒客一开心,打赏了两个铜板。 沈桃早就交代过这些少年,如果斗酒客给了打赏,他们就开心的接下,再说两句吉祥话。 若是人家没给,决不能吊脸子,更不能开口要。 少年开心的接过铜板,吉祥话从嘴里接二连三的蹦出来,令斗酒客十分开心。 与此同时,也有斗酒客从水陆过来。 第一天零星加起来,来了三四十人。下榻客栈的掌柜强烈建议他们去看滚灯表演。 看一场,一人才五个铜板。等过几天人多了,不见得能看上。 来孟蒲县不看滚灯表演,就算白来。 这么一说,斗酒客还真心动了。 滚灯表演安排在城东一片空地上,这里就是沈桃选定的斗酒场地。 白天斗酒,晚上表演,两不耽误。 孟蒲县的羊还没训练好,直接把屏县的羊车给借来了。 赶羊车的大爷都没想过,有一天他还得出差。(参照某地近况,嘻嘻嘻。) 斗酒客没到场地之前,心里还有点打鼓。这大晚上在外面看什么表演啊,黑灯瞎火的,能看清啥? 说不定就是坑骗他们外地人的。 没想到,一到跟前就看到人头攒动,四面都挂着灯笼,小孩骑在大人肩头上,远看像个巨人似的。 还不停有人喊:“今天是第一天开演,本地人能来凑凑热闹。往后斗酒客多了,都老实点在家待着呀。” “有序入场,每人五个铜板。” “想在外围看个热闹的,注意孩子,注意脚下!” 斗酒客花了五个铜板,被请到前排,还有座儿呢。 隔壁几个说话外地口音的,想必也是斗酒客,喝了点酒,嗓门极高的聊着天。 等了大约半刻钟,场地中央点燃了篝火。火焰舔舐木柴节节攀升,将人的脸庞映照的红彤彤,热闹且喜庆。 紧锣密布的鼓点传出,一支唢呐穿云起。 各色乐器紧追而上,深沉悠长的男声出自于黑暗,又刺破黑暗,好似垂在天边低吟浅唱。 斗酒客感觉汗毛倒立,有种说不出的震撼,感觉下一秒自己就要随着羊群一起去啃草了。 伴随着曲声,边上逐渐亮起灯笼。 起初是一盏两盏,而后密密麻麻连成一片。 灯笼是圆形的。 人们托举着灯笼,一排排一列列有序登场。 伴随着乐曲,时而齐声高喝,时而将灯笼高高举过头顶,时而一道清亮的女声应着乐曲窜出,时而将灯笼滚到对方手里。 仔细看,还有故事情节在歌舞里。好似是一对有情男女在灯海中迷了路,他们互相张望着,追逐着。 斗酒客从未看过如此大型歌舞,他们震撼于其磅礴,为滚灯而感到好奇,为男女主角始终无法相见而着急。 随着每个队形的变化,场内外的人都跟着热烈欢呼,掌声雷动。 半个时辰过去,演出结束。 斗酒客意犹未尽。 感觉喝酒到兴头上,竟然没酒了。 好在一个唇红齿白的小青年登场,他说话脆生生的,妙语连珠。 他来了一个场外互动,邀请斗酒客体验滚灯,还围着篝火一起跳舞。 最后这点互动是点睛之笔,给整场演出画上完美句号。 斗酒客心满意足的离去,逢人便夸滚灯演出。 说这五文钱乃是今生所花之最值。 不看,让人遗憾呢。 滚灯的名声在斗酒客中越传越广,几乎斗酒客来了孟蒲县当晚,都要去滚灯这里打卡。 看演出的斗酒客一多,百姓自发弄点小食去卖,赚点小零花。 斗酒大赛看似是外地人的狂欢,和本地人没什么关系。 但慢慢的,客栈里打扫的人不够用了。 酒楼传菜切菜的不够用了。 商铺里的伙计不够用了。 甚至连扫街的人都不够用了。 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参与进来,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工钱才发觉,原来之前都不是白忙活,付出是会有收获的。 第616章 做玻璃的黄波涛要改行 孟蒲县招待斗酒客期间,研究玻璃的黄波涛一家人也在二百羽林卫保护下,抵达了京城。 皇帝赐了个院子给黄波涛,还赏了几个仆人。 皇帝没急着召见黄波涛,先让他们一家人在京城安顿安顿。 黄父、黄母、黄波涛的妻子从没住过这么好的院子,四处摸,四处看。 伺候的仆人面上看不出端倪,老爷夫人的叫着,但心里都嘲笑他们一家没见过世面。 起初两天,他们一家还沉浸在来京城的喜悦中。 没两天工夫,黄家人就各种不适。 黄父见天的念叨着家里的几亩地。 “高产良种种下去,我还没吃上一口呐。家里的地这么久没人管,都荒了吧。” “来这儿也没个营生,我们一家人吃啥喝啥,真愁死个人。” 黄母出去买了一回菜,归家后也emo了。 “就那一把菜还要两文钱?这是要吃人啊!在家里小院随便种上一把,吃的时候现摘,又不要钱又新鲜,哎!哎~我家里的菜呦~” 黄波涛的妻子平日就喜好串个门,和邻居唠唠家长里短。安顿下来后,她做了点红枣馍馍,就想给周边邻里送点。 可敲开了门,她压根就没看到主人家,见的是人家的仆从。 仆人收了红枣馍馍,推说主人不在,把黄波涛妻子给打发了。 看着嘭一下在眼前关上的门,黄波涛妻子心里一阵失落。 她还听到门内的仆人嘲笑说:“这搬来的是一户什么穷酸人家?我伺候人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见送上门礼送红枣馍馍的。” “莫说咱家主子吃惯了山珍海味不稀罕这口,就连我都看不上。” “丢了也是可惜,回头掰碎了喂鱼。” 黄波涛妻子感觉面上被人打了一巴掌,羞臊着跑回家。一到家就扑到床上,被子蒙了头嘤嘤的哭。 人人都说京城好。 可京城人真不怎么样。 要是在屏县,她给邻居送红枣馍馍,他们都会很开心的。 现在呢?她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红枣馍馍,要被人掰了喂鱼…… 这不是糟蹋人心么。 黄家最不淡定的当属黄波涛。 他不惦记家里的田地,也不觉得菜贵,更不觉得邻里难相处。他惦记研究所,他的玻璃还没做出来呢~ 皇帝怎么忽然就派人来找他了?找他干啥? 是因为他引来的旱天雷么。 黄波涛忐忑的过了三天,第三天晚上,有人敲响了黄波涛宅子的门。 不过也就这三天,来黄家伺候的几个仆人就看清了黄家的穷酸本质。 别说好好干活了,见天耍懒,人影都不见一个。 最后这个门还是黄父开的。 来人一身白盔,月光映照下更显冷硬森寒,正是从屏县接他们上京的羽林卫首领连勤。 来的这一路,连勤穿的都是便装,现下换成盔甲,一身冷硬气息让人很有疏离感,黄父莫名拘谨。 “连大人。” 连勤礼貌勾唇,恭敬有礼道:“叔,黄波涛在家吗?” 这一说话搭腔,熟悉的感觉就回来了,黄父往里让人,“在呢,快进来。” 他边引着连勤往里走,边大嗓门的吆喝:“波涛他娘快出来啊,家里来人了,快给上茶。” 黄母正在洗衣服,湿漉漉的手往衣服上一蹭,“来了,就来了。” 她端茶上来时,衣服蹭上的水渍还没干。 连勤余光一扫,看到水渍,也看到了她因为洗衣服而泡白的手,又联想到刚才开门的是黄父,心下了然。 这些刁民怕是见主人家清贫,又是小地方来的,没什么油水捞,就爬到主子的头上欺辱。 连勤倏地站起来,沉声喝道:“家里的仆人呢,都给我出来。” 连勤常年与刀剑为伍,脸上带笑尚有几分难以亲近之意,这一冷脸,凶悍的好似要杀人。 黄父和黄母赶忙劝,“连大人,别动怒,别……” 话音未落,几个仆人前后脚赶来。估计是躲在哪里吃酒了,吃的醉醺醺,走路都有些晃悠。 连勤斜睨他们道:“圣上让你们来伺候人,你们就是这么伺候的?” “嗝~”一仆人还打了个酒嗝,“大人,大人息怒,晚间无事,我们几个就小酌了一杯。” “我们伺候的很尽心的,不信你问老爷。” 球一脚踢到黄父那里。 连勤知道黄父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他要是开口定会打掩护,于是抢在他前面说:“你当本官眼睛是瞎的?” “本官敲门到现在,没见你们一人出现。” “门是主子开的,茶是主子上的,瞧瞧,女主子的手还是湿的,想必是刚才洗衣裳了。” “什么事都让主子做,要你们这些奴才何用!” “今日我就让你看看什么是规矩。” 连勤左右看了看,没见到趁手的东西,他干脆走到黄父跟前,“叔,借鞋一用。” “哈?鞋?” 黄父讷讷的脱下鞋,但是不敢递给连勤,“大人,我这鞋——脏。” “无碍。”连勤接过鞋子,照着刁奴的脸就打下去。 不过几下,刁奴嘴里就溢出鲜血,脸肿的老高,但他们屁都不敢放,生怕惹怒连勤。 一一打过,连勤低喝:“滚!再不好好伺候主子,小心把你们发卖了。” 刁奴捂着嘴,一溜烟跑了。 连勤把鞋还给黄父,交代说:“人是圣上赏你们的,你们放心用。赶明儿个我把卖身契给你们送来,再不听话,找个人牙子发卖出去。” 黄父和黄母胆战心惊。卖人?他们一辈子也没卖过。 听着跟卖小鸡儿卖小鸭似的呢,怪怕人的。 连勤教训刁奴时黄波涛已经到了,在旁边站了半天。 这会儿拱手上前,“连大人。” “黄波涛,你收拾一下跟我走,圣上要见你。” “哦,我这就收拾,马上走。” 他撒丫子跑回房间。 皇帝要见他,要见他! 他得把引旱天雷的方子揣上,待会献给圣上,然后他就能回屏县了~ 紧张~开心~ 这劳什子京城,他是一天也不想待了。 夫妻俩齐上手,手忙脚乱的换了身新衣服,黄家人目送黄波涛跟着连勤走了。 连勤走在前面不说话,路上遇到相熟的官员或世家子,也只浅浅点下头。 别看连勤走的四平八稳,其实他心里也觉得怪怪的,总觉得身边有股异味儿呢。 他捻了捻手指放到鼻下。 嚯。 叔的鞋挺够劲儿啊。 进了宫门,连勤安慰:“黄波涛,你不用这么紧张。” 黄波涛嘴唇子直哆嗦,“我……我不紧张啊。” 连勤:…… 你若走路不同手同脚,引太监宫女频频发笑,我还真就信了。 连勤将人引到御书房,就出去守在门外。 第617章 沈桃可真抠 御书房只剩黄波涛和皇帝两人。 黄波涛抖的像个筛子,而皇帝正在批阅奏折,头也没抬。 好半晌,皇帝放下笔,好整以暇道:“黄波涛?” 黄波涛大脑终于开机,笔直笔直的跪下去,膝盖打地发出嗵一声脆响,“在。” 皇帝听到这声响感觉牙酸,朕这么吓人?膝盖骨没跪碎吧。 他慢条斯理的起身,围着黄波涛走了一圈,“上一次,在你跪的这个位置,跪的很虔诚的人还是沈桃呢。” 黄波涛听到沈桃这熟悉的名字,心里稍稍轻松些。 原来他们沈大人见了皇帝也得跪啊~ 皇帝又道:“听说你弄了个威力很大的窑出来?” 黄波涛颤抖着手从怀里掏出一个本子,“圣上,这里边记录着窑里放的东西,按照这个多试几次,应该能做出伤人窑。” 皇帝没收他的本子,“给朕有何用?朕又不会烧窑。” “黄波涛,你给沈桃干活,沈桃给你多少银子?” “沈大人给小人一月一两银子,等我做的东西能卖了,还有额外的提成。” 皇帝就没听过这么少的工钱。 在皇宫当差的小太监一个月还有 二两银呢,熬到张内侍这个级别,一个月十几两,但大头还是别人送他的东西。 皇帝心里吐槽沈桃抠门~ 殊不知,一个月一两在外面那可是高薪人员,攒一年可买田,攒三年可买房呢。 谁家要是出这么个人物,全家都得把他供起来。 “那么朕给你……”皇帝伸出两手食指交叠成十字形,“朕给你,沈桃的一百倍。” 黄波涛心里暗想,你比那是个是十~ “朕一个月给你一百两,你留在京城帮朕研究伤人窑。” “研究出来了,朕有重赏!” 黄波涛表情比吃了屎还难看。 皇帝冷脸,“怎么?你不愿意留在京城?” “朕不妨和你明说,你掌握的这个东西至关重要,天下雄主都想拥有。” “你若是不能为朕所用,朕不介意让这个东西,包括你,全都消失。” 黄波涛眼睛瞪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而后福至心灵,向前一个飞扑抱住皇帝的小腿。 “圣上~~~我愿意留在京城!我可高兴了!我可开心了!我刚才都高兴的傻掉了!” 皇帝心里忍笑,声音却冷冷的,“真的?” “真的不能再真了!哈哈哈哈哈~~你看我多开心~” 皇帝轻咳一声,挪动了一下身子,黄波涛赶紧松开。 “今晚你回家小住一晚,明日一早会有人接你。做出伤人窑前,你是没机会再和家人见面的,好好珍惜吧。” “不过你放心,你每个月的月钱我会如数交到你家人手上,也会派专人保护他们。” “好了,你回去吧。” 皇帝走到博古架前,拿起一件瓷器把玩。 黄波涛从地上爬起来,同手同脚的出了御书房。 待黄波涛一走,皇帝哈哈大笑。 他已经好久没遇见过把谎撒的这么蹩脚的人了。 还真有意思呢~屏县人都这么有意思吗? 皇帝是觉得有意思了,小可怜黄波涛是哭着回家的。 他的屏县啊,啊,啊,他再也回不去了!!! 他要死外边了—— 早知道沈大人说那是旱天雷的时候,他就不抖机灵瞎说话了。 呜呜呜呜呜呜—— 圣上太特么吓人了。 他——不是个好东西! 一个月给我一百两,是一文也落不到我手里,这钱赚的有啥意思? 当然了,这话他只敢在心里偷偷说。 ** 孟蒲县的斗酒大赛影响力比沈桃想的还要广。 除了各地来的斗酒客,还有想来品货的客商,以及比较富裕的酒鬼。 来一县而品天下酒。 谁能错过? 这要是不来,在酒鬼圈里都没脸混。 更何况,孟蒲县就挨着屏县,顺道也可去看看天下闻名的屏县,这一趟不亏。 千呼万唤中,农历七月二十八到了,正是斗酒大赛的开赛日。 卯时未到,街上就热闹了起来。正街面上挂满了红绸和红灯笼,人们都穿上了自己最喜庆的衣服,远远看去花红柳绿。 有的店铺自家还准备了节目。 锣鼓一敲,舞狮的,请了滚灯演员来助阵的,说吉祥话的,撒铜钱的。 有时候两家挨着,还要斗一段,百姓或者斗酒客看的那叫一个开心,笑声不绝于耳。 孟蒲县近五十年,就连过年都没这么热闹过。 两人并肩而行,得手拉着手,防止被人流冲散。 要是说句话,那都要靠吼。 这热闹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孟蒲县十八村的花车马上就要亮相。 花车出现在孟蒲县的各个路口,村民擂着鼓吹着唢呐,鼓乐开道。 两两花车要是在街上遇到了。 那得斗才艺,输了的靠边,让赢的花车先行。 这不,五六岁的小姑娘骑在爹爹的脖子上,小小的手指抠着他爹的头皮,把他爹抠的龇牙咧嘴。 她还笑嘻嘻奶声奶气道:“爹啊爹啊,去前面,那里有个大花船!她们还在撒花呢,我也要我也要。” 他爹双手固定住孩子的腿,往那边挤。 大花船是赤泉村的花车,头系大红花的老牛拉车,车上用树枝编了近两米高的船。 船身贴了红布绢花,果真如小姑娘说得那般,是条大花船。 车身两侧打着赤膊的村民随车而行,他们手里拿着浆,臂膀用力的划着,动作整齐划一,边划边喊号子。 “一二,赤泉村,一二,赤泉村!” 花车后面还跟着村里的妇人,她们挎着篮子喜气洋洋,时常从篮子里抓出红布扎的小花撒出去,引得姑娘媳妇们争抢。 赤泉村的花车没走出去多远,迎面碰上水良村的花车。 水良村的花车上是个竹条编的米缸,米缸里不知填充了什么,总之最上面用黄布盖了,巧手绣娘绣出了五谷的颗粒感。 远远一看,米粮满缸,五谷丰登,看了就觉得心里踏实。 水良村随车步行的全都是年轻女子,大红的衣裳衬出窈窕的身形,脸上带了红色的绸布遮挡面容,如此也不坏规矩。 水良村估摸着把全村姑娘出嫁的衣服都借出来,到底是统一的服装,看着就大气。 沈桃在远处一阁楼上,蹲在窗边的凳子上,一手嗑瓜子,一手端着望远镜看。 “嘻嘻嘻,赤泉村和水良村撞上了!一个主打壮硕的汉子,一个主打持家的女子。月影,你说这两个村谁能赢?” 月影递了一杯茶给沈桃。 呵。 你倒是把望远镜借我看看,看了我才能告诉你~ 真抠~ 第618章 斗花车 沈桃正看的兴起,是绝对不会把望远镜给月影用的。 透过望远镜,她看到两家的花车逐渐靠近。 百姓兴奋的面红耳赤,随着鼓点拍手,隔了老远声音依然不减,可见身在其中的热闹。 赤泉村的汉子们高举木浆过头顶,嘴里发出“吼!”“吼!”“吼!”“吼!”的吼声。 整齐划一,震耳欲聋,想从气势上吓倒对面娇滴滴的小娘子们。 然而,小娘子们一点都不打怵,踩点起舞。 一般村子里庆祝丰收,都会举办祭祀,她们跳的正是庆丰收的舞,张扬而热烈。 两方气势都不弱,百姓兴奋的嗷嗷叫。 “再来,再来!” “没分出胜负,再来!” 赤泉村二十来个小伙子齐声开唱,唱的是走船划桨时遇到风浪常喊的号子。 “闯激流呦,嘿呦嘿呦!” “开风浪哦,嘿呦嘿呦!” “家乡话哦,嘿呦嘿呦!” “不害怕哦,嘿呦嘿呦!” …… 字词简单,但汉子们吼起来气势磅礴,让人想到在惊涛骇浪里行船的艰险,听的人热泪盈眶。 水良村的女孩们也唱起了歌。 和赤泉村小伙子们的雄浑不同,她们唱的是本地小调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虫族之先婚后爱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归宿(H)   寡妇门前桃花多   我以力服仙   祸国妖姬   修仙有劫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