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朝元老,在朝中根基很深,轻易杀不得。 好在苏泰识相,急流勇退交了权,带着一大家子告老还乡。 朝堂上的腥风血雨半点也没影响到沈桃。 春耕季节她正挨个村子视察呢。 一来看看春耕,二来看看落户垦荒的灾民。 行到一户灾民家中,正巧看到家中女眷正在翻院子里一小块地,看样要种菜。 见到沈桃,她局促的搓手,神色臣服恭敬,“沈大人,您来了。” 沈桃笑问,“冬天过的怎么样,辛苦吗?” “不,不辛苦,我男人去修渠,在渠上能吃的饱。 我和孩子也好,有您的交代,村里人对我们很照顾。东家送点干菜,西家找我帮忙给捧米当报酬,我们也都挨过来了。 这不王大娘还送了我一把菜籽,要不了多久就有菜吃了。” 沈桃进他们的屋子看了看,铺盖都挺破的,可能是别人家不要才送来的。 不过女人爱干净,收拾的井井有条,浆洗的也干净。小小的家虽然破,但很温馨。 沈桃又问:“地开垦出来了吗?” “我男人去开垦了,里正还说把家里黄牛借我们使两天。 现在虽然还穷了点,但感觉有奔头。” 女人说话的时候眼里好像有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沈桃心想,自己这个县令还得加把劲儿啊,这还有吃不上饭的呢。 第436章 报纸炸街 沈桃正忙着春耕的事,她是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报纸在外面的世界炸街了。 先从孟蒲县说起吧。 一个老乞丐,哦,现在不能叫老乞丐,得叫报纸业务掌柜。 在沈桃的授意下,他还定了一些木质的卡片,上面写着他的姓名,还有业务掌柜的名号。 若不是怕人家理解不了经理的意思,沈桃都想让他直接写业务经理。 这位业务经理每日乘坐拉货的车往返于屏县和孟蒲县,把报纸寄存在各个书坊、杂货店卖。 销量十分可观。 孟蒲县现在还有谁不知道屏县的大事小情? 有人看出商机,想抄写售卖。 可抄写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屏县印刷术。 头一天的报纸还没抄几张呢,人家第二天的报纸又上新了。 你想买哪天的报纸,人家都能大量印出来,抄写版根本没有市场。 不止孟蒲县的人为报纸疯狂,京城也疯着呢。 林蔷每隔五日都能收到几个大箱子。 打开里面全是报纸,而且日期都给她排好了,都是未来几天的,主打一个新鲜。 报纸上还有京城商户打的广告,只需提前用信鸽传给沈桃商户信息,想要发行在哪日的报纸上,沈桃全能安排。 京城人口基数大,每日都能卖出上万张报纸。拿那些高门大户说吧,都几十张的往家买,力求每个主子人手一张。 广告要想写在显眼地方的,商户得出五百两银子。 写在角落里,那也得三百两。 市面上一张报纸的价格还是五文钱,也就是从沈桃手里拿货是多少银子,他们一文不赚的往出抛售。 他们赚的是报纸的钱吗? 而是报纸大量传播,而后带来的广告收益。 这日几个臣子正等着上朝,见圣上还没来,他们就聚在一起讲小话。 “你们看了今日份的屏县报纸吗?” 李大人:“啧啧,那等连载的文章有何可看?一点文采都没有,写这个的妄为读书人!” 说话这位李大人苦读数十载,一朝高中迈入朝堂,自然看不起快餐文学。 “李大人此言差矣,本官倒是觉得那连载文章有趣,写的通俗易懂又牵动人心。 家里的儿女和夫人,每日都是翘首盼后续。 能写出如此牵动人心的话本子,必是苦心钻研过人心的,知道怎么写最畅销。 此等人物,谁敢小觑?” 李大人吹胡子瞪眼睛的反驳:“郭大人谬论!能出来写话本子赚钱的,那必是贫寒人家。 贫寒人家供养一个学子不容易,不埋头苦读等着中榜回馈家人和天下,反而弄这些偏门左道,他有何连脸面对供养他的父母?那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郭大人也不依不饶,“李大人说的是什么话?天下学子多了,谁能保证都考上? 当年的你能保证,还是我能保证,咱们站在这里不过是多了些运气罢了。 既然不确定必能中榜,那目前有能力改善家里的生活,为何不去改善? 一辈子考不上,家里就跟着他一辈子受穷?” 两人越吵越大声。 宋文墨站在前面,两手交叠神色从容的看着笑话。 怎么说呢,看着桃儿素手搅弄朝堂,惹的这些大人吹胡子瞪眼睛,他心里就高兴。 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老父亲的傲娇。 吵呀吵呀,吵的越大声本官越高兴呢。 李大人和郭大人吵的声音忒大,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分别询问别人的意见。 原本吵架的两个人,变成了两伙人。 争吵的内容也演变成了,贫寒学子是该埋头苦读,还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赚钱帮扶家里。 皇帝一迈入大殿,就听到吵闹声。 又吵又吵,现在还没开始上朝就已经开始吵了,烦死了。 张内侍扯着嗓子发出尖细的声音,“圣~上~驾~到!” 刚还吵的不可开交的两伙人立刻各回各位,下跪齐声呼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稳坐龙椅。 张内侍拉长调:“有~事~禀~告,无~事~退~朝——” 看皇帝面色不悦,众人缄默不语。 皇帝冷笑,“怎么,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吗?怎么这会儿都没动静了? 邢州灾民返乡,可安排妥当了? 安排边关闲暇兵士种田,也安排妥帖了? 培育高产粮种,你们也办好了?啊?李长庚,刚才听你吵的最凶,你说出来听听,到底什么事要和同僚大呼小叫?” 李长庚李大人被点名,硬着头皮往前迈了一步。 他低垂的头上冷汗涔涔,随后灵机一动道:“臣有本奏。” “奏。”皇帝那语气仿佛在说,我看你能奏出个花来?! 李长庚:“目前京城流传着一个叫屏县报纸的东西,人人争相购买。 据臣所知,褚州境内确实有一处叫屏县的地方。屏县报纸能在京城流传开,想必在其他地方也卖的很好。 臣要奏的正是,这屏县报纸妖言惑众,蛊惑人心!” 郭大人当时就站了出来,“李大人此言差矣,屏县报纸上写了当地政令,本地案件侦破过程,还有趣味十足的连载故事,怎么就达到蛊惑人心的地步了?” 李长庚豁出去了,辩解道:“读书人当读圣贤书,现在人人翘首期盼隔日的报纸,沉不下心读书,这岂不就是蛊惑人心? 若人人都沉迷于此,我大月皇朝还怎么培养栋梁之才?” 皇帝在上面脑仁突突的跳着。 屏县? 怎么又是屏县? 这沈桃远在一隅,刚给她提拔成六品,连随意进京的资格都没有,她是怎么做到让自己的名字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他这个皇帝耳边的。 就在此时,宋文墨说话了。 他躬身道:“圣上,臣凑巧身上带着今日份的屏县报纸,不如圣上亲自过目再做定夺? 且臣觉得,圣上看完后必有收获。” 说着,宋文墨就从袖子中抽出一张卷成长筒的报纸,他躬身举过头顶,等着圣上定夺。 张内侍把拂尘夹在胳肢窝里,颠颠地跑下来接过,展平了才递给皇帝。 皇帝接过后一目十行的看着。 李长庚昂着脖子看郭大人。 哼。圣上自幼由大儒教导,读的都是圣贤之书。他只要看了,就知道这连载故事无一点可取之处。 皇帝看了许久,这时间看十张报纸都够了,下面站的臣子噤若寒蝉。 信心满满的,觉得圣上会站在他这边的李长庚心中也打起了鼓。 这不说话就盯着报纸看,这是何意? 许久,龙椅之上的人发出了畅快的笑声。 起初还控制些,到后来就是哈哈大笑,难以自持。 笑罢,皇帝看向宋文墨,“宋爱卿,你对这报纸怎么看?” 第437章 屏县做的到,皇帝做不到? 宋文墨微一俯身,双手恭敬拱于胸前,“臣觉得,屏县报纸有许多可取之处。” “哦,说来听听。”圣上靠在椅背上,用手理了理衣摆,神情自得。 “圣上每次下达政令,都是传达到各级官府,虽也张贴告示,但百姓对此兴趣不高。 观屏县报纸,他们不仅传播政令律法,还把案件审理透明化。 有连载故事做噱头吸引人购买观看学习,这不是蛊惑人心,而是潜移默化的教化百姓! 若是我大月皇朝能有一版朝廷的报纸,教化人心,传播思想,岂不美哉。” 宋文墨把话说的美,为皇帝,为朝廷。实际呢,他想让沈桃升官。 皇帝想的更长远,有一份畅销的报纸,岂不是他写什么百姓就信什么。 这既能巩固皇权,又能掌握民之思想,还能宣传他的功绩政令。 他又是一阵大笑,“宋爱卿可是和朕想到一块去了。这屏县的沈桃正是朕亲自封的女官。 前阵子她协助褚州安顿灾民有功,朕已经下令让她担任屏县县令,擢升为正六品。 如今她又给朕出了这么个好主意,当赏。 只是她尚且年轻,升官太快容易毁了初心,这样吧,赏黄金百两,如何?” 宋文墨赶紧下跪,其他官员见他跪了,也跟着跪。 异口同声道:“吾皇圣明!” 一张报纸能闹到朝堂上,沈桃是万万没想到。 她更没想到的是,皇帝正想着怎么抢她的报纸生意呢。 此时的沈桃正蹲在即将落成的市场门口,心里那叫一个美。 市场马上就要落成,下一步就是让商家和各个联盟入驻。 以报纸的效应,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人涌到屏县来。 市场得赶紧开起来,迎接外地客商。 至于游客嘛,沈桃得编几个景点出来。 对,没有景点没关系,咱们可以现编。 上桥村这个英雄村得利用起来。 村口建英雄碑,家里有战死的英雄也可以挂英雄家属的牌匾。 按他们战死的比例,十家得有八家都能挂英雄牌匾,游客必会悲悯震撼。 其二,下桥村那座相对平稳的骆驼山可以利用起来。 骆驼山之所以得名,就是山顶两个鼓包,远远看去酷似驼峰。 骆驼山的山势平滑,山间还有一溪流,野花遍地。 可以沿着上山的路搞点噱头,比如祈福的老树,野花处可以安排写生,专门给游客和花作画。 溪流旁建多个亭子,供学子们赏景纳凉。 虽然不能搞漂流,但可以搞事情啊。比如让他们揪树叶当船,比谁飘的快飘的远。 至于山顶能做的事更多了,每隔一会儿就有本地特色演出,夜晚还能燃烧篝火烤全羊。 起初来的人可能不多,没关系,咱们可以雇点人当托儿。 沈桃脑海里思绪万千,回过神来才发现,那自己还等什么呢? 着手去安排啊! 沈桃急匆匆的赶马车回了黑风居,把人聚在一起开会。 “郭婶子,市场马上就落成,去年谈定入驻的商户得再跑一趟,他们若反悔就再找旁人。” “老六叔,整个市场分成三个楼层。一楼售卖小商品比如跳棋、象棋、腌菜、酱料、奇花异草、美食之类; 二楼卖些大件,比如茶桌、特色家具、石雕、木雕、盆景; 三楼卖贵重品,玉石奇珍等等。 你稍后和各个联盟联系一下,整理出一个具体名单,确定好档口。” “大奎,市场对面那栋房,我准备建成吃喝玩住一体。你这几天物色一些口碑好的饭庄客栈,争取他们入住,价格大奎你自己定。” “鲁齐叔,市场一旦建成,需要护卫,需要搬货的工人,还需要夜间看守,打扫卫生的,维持市场内秩序的,这些人都交给你去找,工钱你定。” 见四人起身要去忙,沈桃赶紧叫住郭婶子,“婶子你要和商户说清楚,入驻市场不用交银子,但每月我要抽他们利润的一成。 若是他们做假账,直接赶出市场,永不和他们合作。 ” 郭婶子点头表示明白,同时心尖也有点颤抖。 那个市场她去过好几回,三层档口加起来上百家。一家一成的利润哪怕只有五十两,一个月就是五千两进账,一年六万两。 更何况,就她目前所知,各个联盟一个月净利润的一成可不止五十两啊。 桃儿修这整片市场,算上地皮人工和材料费,拢共在账上支出近三万两。 这是一年回本,两年赚翻。 郭婶子觉得自己能参与到这么大一件事中,顿觉肩头担子更重。 黑风居锻炼的各个是能人,只要沈桃把事安排下去,就不用再操心,这点她很满意。 时间一晃过了一个多月,沈桃忙中偷闲的接了圣旨,给自己升了官,还稀里糊涂的接了百两黄金的赏赐,日子虽然忙,但充实又快乐。 快乐不起来的是工部那些能工巧匠们。 圣上发话了,报纸要在京城范围内尝试发售。头天晚上搞出的报纸,第二天早上就要印出来销售。 时间这么赶,势必要集结工匠连夜雕刻模板。 一个人一夜还雕不出一版,需四人合作,每人刻其中一部分,再拼凑在一起。 这问题暂时可以解决,可未来报纸推行到全国呢? 难不成各地官府都要养上一批木匠不成? 大月皇朝二十六个州府,下辖县城超过三百。 如果推行到全大月皇朝,报纸的传递人,雕刻报纸的工匠等等,岂不是要多养上两三千人? 一个小小屏县县衙能做成的事,工部搞不定,他们要是敢这么禀告,乌纱帽都保不住。 工部的人惨兮兮。 偏生皇帝对这事上心了。 他无比迫切的想要让每个百姓知晓自己的政令。 谁不想做个万世流传的皇帝呢?! 顶着这个压力,工部尚书下朝来到御书房外,腆脸让张内侍通传。 工部尚书进门后不久,张内侍就听到了里面摔茶杯的声音,以及皇帝的怒喝声。 “要你们有什么用?人家一个屏县就把报纸卖到全国了,你看人家养了好几千人了吗? 一群酒囊饭袋!朕要你们有何用?要你们专门来气朕?” 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工部尚书也不顾的自己的颜面,噗通跪倒:“圣上,臣做不到啊!那屏县的沈桃也是您的臣子,要不您下道口谕,让她把方法交上来?” 圣上飞起一个折子打到他头上,“你给朕滚!” 君要臣滚,臣只能滚。工部尚书是新提拔上来的,岁数也不算大,趴地上就一圈圈滚到了门口,直接把皇帝给气笑了。 第438章 懵圈的王长顺 工部尚书走后,皇帝还真动了心思,想直接问沈桃她是怎么印报纸的。 但是吧。 咱是皇帝,多少还是要点要面子的,他咋好意直接给小县令去信儿问她生意诀窍? 且其根本原因还是想抢她生意! 思来想去,皇帝决定给王长顺递个信。 王长顺总要去调查一番吧,过后他自然而然就给自己回信儿了。 皇帝让人拟了折子给王长顺送去。 快马加鞭半月,折子就到了褚州。 彼时王长顺还在农田里,和当地司农商量着找人护卫土豆秧苗的事。 手下来报,说京城来了折子,王长顺顾不上一身泥污赶紧往回跑。 最近圣上也不知道咋的了,忽然重视起褚州,三天两头下折子。 前阵子是给沈桃封官,后来又给沈桃送嘉奖。 这一次不会又是关于沈桃的吧。 沈桃是捅了圣上哪块心窝子,见天来折子谈沈桃。 想不通啊。 王长顺回去洗了手换了衣服,这才打开那道折子。 和他想的一样,又是关于沈桃,关于屏县的。 圣上在折子里问他知不知道屏县报纸的事,说这报纸都卖到京城去了,每日好几万张满地扬,他这个刺史咋一个字都没向上禀告。 说他这次要是汇报不清楚,要治他失察之罪。 王长顺当然知道屏县报纸,他还是忠实粉丝呢。 他也知道报纸肯定是沈桃搞出来的,可人家办的是报纸,教化百姓用的。 他能说啥? 总不能腆着老脸说,你们衙门别办报纸了,别教化百姓了。 所以他明知道这是县衙弄出来的,他也没有一点立场指责。 其实报纸面世他心里还挺美的,瞧瞧人家沈桃,从来不张嘴哭穷,人家全是自力更生! 关键时刻还能帮褚州一把。 就该让其他县令学学。 可现在连上面那位都知道屏县报纸了,还有斥责他的意思,这事需得问一问了。 至于该怎么处理沈桃? 他只能说现在没权利处置,把事情问清交给圣上定夺吧。 苦逼的王长顺带着圣上的任务,踏上了出差之旅。 出发时已是下午,中途找了县城住了一夜,王长顺是在第二日上午到达屏县城门口的。 他呆了。 他上次来是一年多以前,是来看土豆是否高产的,短短一年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城墙加高了一丈,厚重城门换了新的,红艳艳的城门上凿着密密麻麻的铜钉,威严肃穆的感觉拉满。 马车进入城中,店铺的掌柜们可是用了心思的。门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精美牌匾,还配有灯笼、红绸、超大号的绒花争奇斗艳。 街道不够宽,故而除了刚进城的马车,鲜少有本地人乘坐马车出行。 代步的成了羊套的小车。 羊身上还有披挂,白色的羊身上披着红布,上锈两个大字——屏县。 为了防止羊在路上乱拉,屁股上还挂了布兜子。 羊车虽小,但是行动方便,插个空就能过去,脖子上挂的铃铛铃铃作响。 客人从羊车上下来,牵羊的老汉就牵着空车到处走。 这里的人好像都知道有铃铃声,就有代步羊车在附近。 看到车上没人就会招手。 谈好价格,客人上车,牵羊老汉就送他们去目的地。 若是路上有喜欢的店铺,可以停车让他们逛,牵羊老汉就守在店门口。 王长顺啧啧称奇。 就一个羊,可让沈桃给玩明白了。 马车抵达一个十字路口,王长顺就见十来个护卫打扮的人手牵着手,把竖向行走的路给封上了。 不多时,几个妇女手里拿着红色的小旗子,护卫着一群虎头虎脑的孩子走过去。 大的孩子领着小的孩子,还有被妇女抱在怀里的。 王长顺不解,这是什么情况? 谁家这么多孩子? 要把孩子领到哪儿去? 反正王长顺是便装出行,就直接跳下马车凑过去,拉住一个护卫问:“小哥,这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他们这是干什么去?” 护卫小哥一天不知道被问多少遍,心里也烦。 但是吧,县令沈大人说了,面对外地人要耐心,要拿出主人翁精神。 谁砸屏县的招牌,她就砸谁的饭碗。 说到做到。 护卫小哥挤出笑脸,和善道:“这位大老爷,这是甜水区托儿所的孩子。他们今天有活动,要去小河村参观野兔养殖基地。” 每个字都听懂了,连在一起王长顺蒙了。 托儿所? 啥是托儿所? 野兔养殖基地?现在还有人把野兔抓来养了?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眼看孩子们过去了,护卫要离开,王长顺又拉着护卫小哥问:“啥是托儿所?” “就是把孩子委托给别人集中照料的地方。”护卫如此作答。 王长顺拧眉,“为啥要把孩子委托给别人集中照料?莫非都是没了娘的孩子?” 护卫:???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什么? 想起沈大人的交代,他还是好脾气的解释,“都是有娘的孩子。” 王长顺:“那娘呢?不照顾孩子都跑哪儿去了?”他是气愤的,都有娘为啥让别人照料孩子。 护卫忍不住在王长顺看不到的方向翻了个白眼,然后好脾气的转过来解释,“县令大人说了,家是男女共有的。 把女人拘在家里养孩子,养家重任就只能在男人身上。 男人很辛苦,女人得多体谅,共同养家才行。 所以这些女人就把孩子送
相关推荐: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角色扮演家(高H)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寡妇门前桃花多
媚姑
我以力服仙
归宿(H)
魔界受欢之叔诱(H)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