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婚姻止步 > 第76章

第76章

辛万苦寻来的门路,他可不能让林夫人横插一杠子,撬走先机。 还不等林夫人开口问话,他就寻了个由子去账房支银子,离开侯府。 林蔷嘴角含笑对管家道:“派个人查查沈掌柜最近的动向。 不要惊动他,查到源头速来回报。” 第222章 探子进入屏县 不过两日,永定候府的探子把沈永最近的行程摸的清清楚楚。 探子回侯府禀报时,林蔷正和老夫人以及府里几位小姐玩麻将呢。 桌上还摆了些朱钗首饰做彩头。 林蔷看到探子,掩去脸上笑意道,“小莲,你替我摸上几把,我去处理点事。” 小莲是林蔷的侍女,她惶恐道:“夫人,我怕坏了你的手气。” “嗐,你个小丫头运气也是不错的,难得奶奶高兴,你陪她玩两把。 赢了算你的,输了算我的。” 老夫人正在兴头上,连连道:“就是,快坐下凑手,不用拘谨。” 四人再次搓起麻将,林蔷则带着探子去了她处理公务的书房。 “少夫人,已经查到了。沈永最近去了一个叫屏县的地方。 茶桌和油印他只卖进了永定侯府,看样他手里也没有存货。 倒是麻将被他卖出不少,京城的高门大户全都争着买。” 林蔷摸了摸肚子,“那日夫君在友人面前展示了茶桌和油印,涨了脸。 这些人回去后就大肆宣扬,不过两日就有好几拨人上门打探。 可见这些着实是好东西,若是放到我的铺子里,定能赚一笔。 派两个人盯着沈永,一旦他去屏县,赶紧跟上,摸清他订货的地点。” 探子行了礼,转身离开。 林蔷摸着手指轻笑出声,自言自语道:“也不知是谁发明了麻将一物,倒是有趣。 这生意啊,我永定侯府必是要分一杯羹的。” 沈永最近春风得意,因为麻将他搭上了城中不少贵人。 二百多副麻将有的是高价卖出的,有的干脆为牵线搭桥送了出去。 总之手里存货不多,他得再去一趟屏县。 他和手下伙计交代了铺子里的事,就乘坐马车往京城旁的小镇码头赶去。 码头上乱哄哄的,数条大船等着起航。 他四处询问:“有没有去孟蒲县的船?” “喏!那条船就是去孟蒲县的,眼看就要起锚了,快跑能赶上。” 沈永紧赶慢赶爬上船,在他身后还跟着个气喘吁吁的男人。 两人相视一笑。 沈永:“在下沈永,兄台怎么称呼,要往哪儿去?” “在下季青松,是往孟蒲县去的。” “孟蒲县?我也去那,咱们搭个伴。” “乐意之至。” 大船航行数天,沈永和季青松的交情日益加深。 沈永闲来无事与他喝酒扯皮,“我看季兄年轻力壮,家中可有妻室?” 季青松就是林蔷的探子,他赶在最后一刻登上大船,目的就是和沈永攀交情。 他笑道:“尚未娶妻。” 沈永酒精上头,开始吹牛,“孟蒲县旁有一屏县,距离孟蒲县不过百里,那里有个百花楼,那是真的有趣。 你还没有妻室,若是有空可以往屏县一去,去那里玩一玩。” “哦?百花楼?不过青楼而已,京城也有不少。 沈兄可是在百花楼有相好的,才让你这般念念不忘?” “没有没有!百花楼可和京城的青楼不同!”沈永把所见所闻与季青松吹嘘一遍。 听得季青松啧啧称奇,“经你这么一说,我也对百花楼起了好奇之心。 反正我到孟蒲县是去走亲戚,不如和你一道去瞧瞧这百花楼。”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 三日后,大船在孟蒲县靠岸。 季青松在沈永的邀请下,去了屏县特产店。 这店实在好辨认,摊位敞亮,招牌大,且下面悬着两个大红灯笼,一排车队无论马匹还是车厢上全有披挂。 披挂上绣着大大的屏县二字,见之难忘。 季青松:“沈兄,我来过孟蒲县好多次,最近一次是半年前,却从不知屏县。 这屏县到底是做什么的?阵仗弄得这般大,崛起速度这么快。” 沈永神秘一笑,“十几年前我也来过孟蒲县,的确不知屏县。 上次偶然来,发现屏县在这里支了摊位,卖屏县特产。 我误打误撞去了一次,啧啧啧,屏县东西是真好啊。” 两人到店中逛了一圈,发现店里上了很多新品。 沈永一见就欣喜,这些东西在他眼里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在旋转。 他迫不及待地拉着季青松登上去屏县的马车。 季青松四下环顾,把所见所闻深深刻在心里,打算回去就报给林蔷。 马车摇晃,在傍晚时把两人带到屏县。 还未下马车,就有客栈的小二吆喝入住,还体贴地替他们拎行李。 随意吃了口饭,天色渐浓,沈永拉着季青松一起去了百花楼。 百花楼仍如初来时那般热闹,一楼的酒水架子上添了许多全国各地搜罗来的酒水。 足不出户就可品各地美酒,这对酒鬼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昏黄的灯光下,商人挤在舞池里扭动身体,各色的酒水小食铺满桌子。 二楼时不时传来商人忘我的歌声。 种种不合理,在这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觉得荒谬,又想快速融入其中。 季青松起初有些不适应,可几杯酒下肚,他逐渐放开,甚至忘记了自己这一趟的任务,和其他人挤在舞池里摇晃。 摇够了,又上二楼捏脚打牌。 一直到天光放亮,他才和沈永互相搀扶出了百花楼。 百花楼的门口等候着数辆小车。 那车造型十分奇怪,两个轮子,后面有座椅,以人力拉车。 这就是简易版的黄包车,坐一次五文钱。 两人喝了酒,又跳了整晚,正累着呢。 有车坐,他们自然不愿走路,花五文钱买了个舒服。 季青松回到客栈就借着酒意睡了,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 等他醒来,就去敲沈永的房门,敲了半晌也没人应。 季青松下楼询问客栈伙计,伙计说沈永老早就离开了。 还让伙计给季青松捎话,说晚些就回来。 季青松心想,沈永还真是个老狐狸。 一起吃一起玩可以,可真到出去选货时,就把他给甩了。 伙计笑问:“客人,您是来屏县进货的吗? 我这里有资料,里面介绍了屏县所有货品,您看看吗?” 为了拉动屏县经济,沈桃授意全县客栈里都放了货品资料。 季青松笑道:“劳烦小哥拿来看看。” 伙计捧出一叠厚纸,用线绳装订成册。 “喏,给您。资料只有两份,劳烦您看完后归还。” 季青松点头应允,捧着资料回了房间。 整本资料分成几个大类,类别里又细分成数个小类。 不仅有图,下面还有详细的介绍。 商户地址写的都是城外几里的山头。 季青松轻易就在这本册子里找到了茶桌、麻将等。 一些不利于储存运送的美食,人家不卖产品,直接卖手艺,引人来学。 这也行? 季青松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儿了! 第223章 丰收 季青松原本想跟着沈永找到他进货的地方。 有这本神册在手,他还跟个屁哦。 他激动跑下楼,“掌柜,你这册子卖不卖?” 掌柜一脸愁苦,“你当我不想卖哦,可官府不让客栈卖册子。 这样,你出门右转,那里有个书坊。 你直接去那里让他们抄誊一份。” “那你这本册子能否借我一用?” “用不着,书坊里有相同的册子,每天抄誊的人还不少呢!” 季青松赶紧把神册归还,提着衣摆急匆匆出去了。 白日出门,屏县另有一番景象。 农妇拎着特色小吃沿街叫卖。 拉车的吆喝喊话:“有没有去城外的,两文钱一位!” 小娃儿肩上扛着袋子奔跑,“卖舆图喽,屏县舆图!” 屏县可太有趣了,人人都能出来讨生活。 当真是能做生意不能做生意的,全都出来跑生意了。 季青松买了一幅舆图,往前又走两步,果然有个书坊。 “掌柜,我想抄誊一份货品册子。” 掌柜把季青松领到后堂,后堂弥漫着墨香。 十几个贫寒学子挤在小小的后堂里,笔杆子摇得飞快。 “你等着就行,等他们抄完手里的,就轮到你了。” 季青松足足等了两个时辰才拿到册子。 出了书坊大门,天色已晚。 沈永不知道去哪里跑了一整天,正神色疲惫地坐在客栈大堂的长凳上。 季青松和沈永谁也不提白天的事,一起搭桌吃了晚饭。 饭后,沈永道:“季兄,我此行目的已经达成,订好了一批货。 出货怕是要等半月,我就不在这里等了,他们会直接用船只把货物发往京城。 所以我先行一步。” 季青松想在屏县到处走走,看看,沈永要走,正合他意。 他心中喜悦,脸上还要装出几分惋惜。 “青松在此别过沈兄,屏县好吃好玩的不少,我明日采购一些再回孟蒲县。” 两人又假惺惺地说了几句客套话,才各回各屋。 沈永第二日果然离开,季青松托人往京城送了一个包裹。 包裹里正是那本神册,以及屏县舆图。 他则安心地留在屏县,等林蔷的消息。 ** 沈桃这边已经快忙飞起了。 眼下有个事,倒是比黑风寨的生意更重要。 秋收已至,她的玉米、土豆、地瓜等物,该收回来了。 还好有翠兰时常去地里照料,否则她还真不敢保证产量。 这一日,沈桃起了个大早,穿了身干活的轻便衣服就领着翠兰出了门。 以前沈桃一动弹,冯茗必是要跟着的。 可现在冯茗可没空理她。 他整日忙出货,订货,带商人在各处游走。 俨然从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毛头小伙子,蜕变成稳重的商人。 马车摇晃到了地头。 放眼望去,田里金灿灿的。 农人在田间弯腰收割,豆大的汗珠砸进土里。 虽然辛苦,可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翠兰总是到地里来,她和农户的关系比沈桃还亲近。 “翠兰,东家,你们来了!” 上了岁数的老汉用袖子蹭了蹭额头,露出一张晒到黝黑的脸。 沈桃在耕种时,让每户农家留出一垄,种她的种子。 现下他们自己的粮食割得差不多了,只有沈桃那些农作物孤零零地长在地里,看着怪萧瑟的。 老汉笑着说:“东家,你这粮食和我们的都不同,长得也壮实。 你不来,我们也不敢随意割,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沈桃双手拢到嘴边,冲远处的农户喊:“都过来一下,我告诉你们要如何收割!” 农户远远笑着答:“我们这就来!!” 言罢,他们从四边八方向沈桃靠拢。 沈桃走到一株玉米前,道:“这个叫玉米,它的粮食就是它腰间这个棒子。 植株可以喂家里的牲口,也可以烧火。” 沈桃说着就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剥开皮,露出金灿灿的玉米粒。 沈桃的种子是系统出品,产量高不说,品质也极好。 每个玉米都结了两个棒子,玉米粒颗颗饱满。 老汉:“哦呦,这玉米长得和别的粮食都不一样呢! 粒也大,结的……哦棒子也大,这要是种上一垄,可比种麦饱肚子!” 沈桃:“正好你们手里也有麦,咱比一比? 玉米间隔大,我取两株,把玉米粒抠下来。 你们也取相同间隔内的麦,把麦粒弄下来。” 农人们照办,割了相同间隔的麦子,把麦粒堆成一小堆。 沈桃和翠兰把两株玉米上的四个棒子掰下来,把玉米粒搓下来堆在地上。 明显可以看出,玉米粒比麦粒堆得高不少。 这就代表着相同的地,若是种上玉米,产量会高不少。 手里存粮多,就不用饿肚子了。 农户看向玉米的眼神闪着希冀。 翠兰抿嘴轻笑。 就这,就觉得冲击大了? 一会儿要是看到土豆和地瓜的收成,还不得吓坏啊。 果然有农户开口道:“东家,另外几种收成怎样?果都在地底,这看不到啊!” 沈桃示意一个汉子去翻地,一铲下去,就挖出几个圆溜溜的土豆。 土豆刚从地里挖出来,还带着泥土的芳香。 汉子拽住土豆的根,叽里咕噜又扯出五六个大土豆。 农人:??!!这么多? 一棵土豆就能结出这么多,这比玉米还厉害啊! “这要是全种上土豆,我一家人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沈桃神秘一笑,从农人手里接过农具,又用力地向下铲了几分。 湿润的泥土被翻起,带出鸡蛋大小的小土豆。 苍蝇也是肉,这小土豆可不能丢哦。 “还有?!我的个老天爷!这土豆真能结!” 地上放着个篮子,沈桃把一株土豆秧子结下的土豆全捡进筐里,竟是捡了半筐之多! 有人问出灵魂问题:“东家,这土豆倒是好。只是吧,放得住才叫粮食。 要是放几天就烂了,结再多也没用啊。” 沈桃:“土豆比较利于储存,冬天可在院子挖上两三米的窖,把土豆放进去储存。 放两三月也不会坏,若是长芽儿了,就不能再吃,可不耽误它作种。” 第224章 献出种子 “若是想再放久些,可以把土豆切条晒干。 虽然口感不如新鲜土豆,可真到了没吃没喝的地步,也可以饱腹。 土豆还能做成淀粉,存放的时间更长,只是产量没那么高。” 介绍完土豆,沈桃又去挖地瓜。 地瓜产量完全不输土豆,口感也更清甜。 可土豆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地瓜却排不上。 究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地瓜比土豆种植费力,它的藤蔓攀爬,要经常翻藤。 其次,土豆主要成分是淀粉,地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难以消化。 沈桃把地瓜在身上蹭了蹭,掰开一块递给农户。 地瓜的断口金黄,冬天用热炭炙烤,肯定会又香又甜又冒油。 那人咬了一口,赞叹道:“真甜嘞,还解渴!东家,你这些种子都怎么寻来的?这也太厉害了吧。”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人纷纷掰开地瓜品尝。 清甜解渴。 叽哩喀喳造了好几个。 吃完了,农户就学沈桃的样子去掰玉米,挖土豆。 整整干了一天,沈桃的农作物才收割完,在地里左一堆右一堆地放着。 沈桃还留了半垄没收割,因为她有别的用处。 “今天就先到这儿吧,你们每人捡一些土豆和地瓜回去吃。 明天我带秤过来,这些是你们种出来的,充作赁地的粮食。” 农户们千恩万谢。 这些东西都高产,用来充赁地的粮食,他们手里能省下不少粮呢。 一家老小冬季就有指望了。 他们也不贪心,每人捡了七八个土豆带走,打算让家里人尝尝鲜。 人心都是肉长的,沈桃对他们好一分,他们就想回十分。 别的事他们帮不上忙,帮她守夜看粮食倒是可行。 就在沈桃毫不知情,且他们也完全没打算让沈桃知情的前提下,他们在地里守了整晚。 第二日,沈桃租了几辆牛车,把收回来的粮食送回黑风寨。 手里有足够的粮,沈桃去找了徐以德。 徐大人正在县衙乘凉。 自从屏县风风火火搞起产业,来告状的人都少了呢。 “徐大人!” “沈姑娘来了,快坐。今天要做什么?我这就安排人手,马上就去干!” 沈桃吩咐人搬上几筐土豆、地瓜,还有玉米。 玉米金灿灿,看着就喜人。徐以德高兴地围着问:“这是何物?” 反观从土里刨出来的土豆和地瓜,徐以德不仅不喜欢,表情还有点嫌弃。 沈桃一一介绍,徐以德越听眼睛瞪得越大。 “你说这土豆和地瓜不仅味道好,可以做主粮,产量还比稻米高上几倍? 沈姑娘你不是骗我的吧! 你知道你的话若是真的,这代表着什么吗?” 徐以德表情十分严肃。 沈桃点头。 她怎么会不知道? 若她说的是真的,把土豆和地瓜推广出去,那么大月皇朝人人都能吃饱。 国力会猛增。 “徐大人若是不信,可以随我去地里一趟。 我还留了几株没割,徐大人亲自一看便知真假。” 徐以德坐着沈桃的马车直奔地里。 他亲自上手掰下玉米棒子,又亲自在土里挖出一大堆土豆。 直到此刻他才信,这些农作物的产量真是极高! 若味道尚可,那于万民可是一桩幸事! 沈姑娘啊沈姑娘,你可真是闷头干大事。 徐以德迫不及待地拉着沈桃走。 “咱们回县衙,我要尝尝你这个土豆!” 沈桃厨艺一点也不好。 可做点简单饭菜也难不倒她。 衙差烧火洗菜打下手,沈桃先煮了一锅土豆和地瓜。 又炒了土豆丝,炖了个土豆块。 简简单单土豆地瓜宴就成了。 徐以德拿着煮土豆闻,说不上是什么味道。 他放到嘴里一咬,立刻被绵密的口感惊到了。 竟是出奇的好吃。 他又夹了土豆丝,嗯,相比于煮土豆,炒土豆丝是另外一种爽脆的口感。 一顿饭吃得他肚儿圆,满足极了。 衙差看得直流口水。 徐以德看桌上还剩了不少,衙差又馋成这副德行,便道:“剩下的你们分了尝尝。” 衙差赶紧凑到桌前,把剩菜全包圆了。 至于味道? 那还用说?!看他们吃相就知道了。 徐以德摸着圆溜溜的肚子问:“沈姑娘,这土豆、地瓜、玉米我马上就派人送到褚州刺史府。 我再写上一封书信,请刺史大人快马送进京城。 想必司农最近有得忙了,说不准还要亲自来咱们屏县请你传授种植技术。 若此事真成了,我屏县给你立碑建祠,让百姓歌颂你的功德!” 沈桃摆手,“那倒用不上,不过一点小事。 天下人人温饱,我就有更多银子赚!” 沈桃把自己想赚钱的心思说得十分坦然。 不过徐以德却全然不认同。 她若是真爱银子,爱到骨子里,她何必把土豆、地瓜这些作物拿出来呢? 她大可以自己培育,再当成稀罕物卖出去,到手的银子会更多。 送走沈桃,徐以德半点没敢耽搁,把沈桃送来的土豆、地瓜、玉米等打包送往刺史府。 他还配了一封信,信面言明,发明了曲辕犁的沈桃再次献上好物。 信中细述土豆烹饪方法,产量,还有储存手段。 ** 褚州刺史王大人最近头疼不已。 褚州今年有好几县都发生了干旱,虽没造成严重后果,可粮食产量大打折扣。 上面的税粮催得紧。 下面的百姓怨声载道。 王大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他愁得在书房来回踱步,就听手下心腹敲门,“大人,屏县县令徐以德差人送信来了,还带来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王大人道:“拿过来看看。” 下人搬了几个大筐进来,里面的东西圆滚滚脏兮兮,看着就是土里刨出来的,不值钱。 王大人冷脸道:“快马加鞭就送这东西? 徐以德真是太闲了,倒是他屏县今年下了好几场雨,粮食产量不减,他才有心情送奇奇怪怪的东西。丢出去丢出去!又不能解决百姓缺粮的问题,看了就心烦。” 心腹:“大人,徐以德还送了一封信,要不等看完再决定这东西的去留?” “这能是什么好东西?!直接丢出去,信留下。” 心腹让下人把土豆和地瓜往出抬,王大人展开信看起来。 看到一半,他焦急大喊:“别急着丢!!!快给我抬回来!!!” 一边喊,他一边提着官袍倒蹬着步子往外跑。 王大人年过半百,走路走快了都大喘气,更何况小跑。 他上次这么跑,那还是上一次呢。 第225章 当街超车 扔土豆的动作被叫停。 王大人小跑追上土豆,之前还嫌土豆脏,现下却好像宝贝疙瘩似的捧在手里,仔细看。 王大人的心腹狐疑地问:“大人,这莫非真是什么好物?” “叫厨娘,快把厨娘叫来!” 王大人不重视口腹之欲,根本没召唤过厨娘,更何况这也不是吃饭的时间。 厨娘弓着身子,忐忑站

相关推荐: 将军夫夫闹离婚   我以力服仙   将军宠夫   下弦美人(H)   阴影帝国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祸国妖姬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