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宁宁年纪还小,等大一些就懂事了。” “宁宁,你也说句软话,师娘身体不好,你别气她。” 一番拉扯,才把俩人分开。 陈宁红着眼给她娘道歉。 虽然道歉了,可她心里当管事人的想法是一点没变。 隔天一早,陈木头就把几个徒弟叫到跟前,让他们去跑腿。 把那些自立门户的师兄弟们召集过来。 而陈宁也换了一身干活的衣裳出了门。 为了能更利落的干活,她把头发高高盘起,衣袖和裤脚都扎起来。 陈木头上下打量她:“你这是干什么?” “爹!我就是要当管事人,我会写字,就算不会算我也可以学。 更何况我从小跟着你,你的手艺至少学会了五成。 我就是让你看看,我不输那些男人!” 陈木头知道自家闺女是个犟脾气,她自己不打退堂鼓,谁也说不动她。 他拿了头天晚上画出来的牌匾图纸道:“好!今天我就告诉你的师兄弟们谁也不能帮衬你。 这是我要挂得牌匾,你今天就做这个。 你要是做得出来,还让我满意了,我就让你留在家里。 若是你自己受不了,就乖乖地给我去绣坊学艺,再也不许闹了!” “好!爹,咱们一言为定!” 陈宁接过图纸去一边研究。 陈木头这边忙开了,沈桃也没闲着。 她和冯茗坐着马车赶往孟蒲县码头。 码头异常繁忙,不少大船停靠在岸边。 码头上的伙计一箱箱地扛着大包,运送货物的马车排成了排。 周边还有 一些空马车在吆喝:“进城了进城了!五文钱一位!” “便宜卖青菜,便宜卖青菜了!” 船只航行数日都不能靠岸,船上的水手若是不吃到青菜,那都拉不出屎。 所以码头上许多农户挑着蔬菜售卖。 码头边还有数排临时搭建的店铺。 有的是售卖吃食的,也有售卖城中特产的。 沈桃心想,看来她们屏县也得支个摊位吸引商人,以达到往屏县引流的效果。 沈桃的性格是想好就干,绝不拖泥带水。 与其思前想后,还不如一边干一边解决问题。 先迈出那一步再说。 既然要支摊儿,那她可要到处看看有没有人往出租赁摊位。 第189章 租摊位 沈桃沿着摊位往前逛,回头一看,冯茗这厮已经被落出好远。 他手里抱着一堆刚买的小吃。 摊主看这是个能花钱的主,全都围在他身边推销。 冯茗本想散了银子买货,赶紧摆脱他们。 谁想到看他出手阔绰,更多摊主围上来。 他们的眼神都在呐喊,这里有个大冤种,快来宰他啊! 沈桃无奈地走过去拉他,“不买了不买了,都走吧。” “这小姑娘咋这样呢?这位公子没说不买,你拉他干啥?” “就是,公子你瞧瞧我这香囊,用的是我们幽县特产的药材缝的,放在枕头下面能安眠,不贵,才二两银子,你买一个吧。” 香囊做工粗糙,药材的碎渣都从缝隙里冒出来了。 就这还二两银子,还好意思说不贵? 不发火你当人是傻子啊! 沈桃力气何其大,拉着冯茗小跑几步就甩脱了讨人厌的苍蝇。 又走出几个摊位,看到其中一户门庭寥落。 探头一看,摊主是老两口。 老奶奶慢悠悠地整理食材,老汉则手拿竹条驱赶蚊虫。 沈桃上前问:“大爷,您这儿卖什么吃食?” 老汉并不热络道:“有面,热乎乎地吃一碗身上舒服,要来一碗吗?” 沈桃瞧摊位里摆着几张桌子,她走进去坐下。 “来两碗面。” 老两口合力下面,他们动作并不如年轻人轻快,面条好半天才送上来。 面条的量不小,肉沫打的卤子,还放了两颗绿油油的烫青菜。 沈桃吃了一口,味道还不错。 她与老两口攀谈起来,“大爷,旁人都出去拉客人,你们怎么不去?” 老爷子:“哎!老了,和年轻人比不了,干不动了。” 沈桃一听来了精神,问:“既然你们干不动了,怎么不把摊位租出去呢!” “我们也想租,可码头的摊位租金高着呢,平常人根本租不起。 能租起的,又嫌弃这里的活累,赚不到大钱。 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我们这把老骨头只能干多少算多少。”老汉说话时还捶了捶自己的腰。 沈桃放下筷子问:“要是我租呢?您这摊位一年多少银子?” 老汉道:“这都七月了,一年过了一半多,你要真租,就给二十五两。 明年你们就要和衙门重新签合约,具体摊位多少钱,还得看他们要什么价。 我们都是老实人,也不骗你。 二十年前我们在这里出摊,衙门一年只收二两。 现在是年年涨,这都涨到六十两一年了。 明年具体多少,还得看他们心情。” 沈桃心里算了一笔账,一年六十两,相当于一个月五两。 只要能拉人去屏县,五两银子绝对能赚回来。 要是县衙再涨,嗯,其他摊位也得跟着涨。 不用她闹,旁人都不会同意。 沈桃继续吃面。 老两口以为她是嫌租金贵,也就没再劝说。 没想到沈桃吃完面后把碗筷放到桌上,道:“这摊位我们租了,大爷你去找个识字的人,咱们这就签合约。” 老汉浑浊的眼里闪过激动,“真的?可说好了,我这位置可不算最好的! 二十五两,你可不兴反悔啊。” “不反悔!” 得了沈桃的肯定答案,老汉倒蹬着小碎步出去找人。 他找的是管理码头的人。 那人问清缘由,又说了些码头的规矩,见沈桃答应这才写下合约。 双方签字画押,当面交付银两,还约定给老两口两天时间,让他们把东西整理出去。 签完合约,沈桃和冯茗找客栈住下。 屏县距离孟蒲县虽然不远,但一来一回还是挺费时间。 更何况这两天时间,沈桃还要找个装修队,把摊位好好装修一下。 孟蒲县码头的摊位,其实连店面都算不上。 就是一排排的木柱上搭了些茅草。 晴天倒还好,能遮个阴凉。 这要是碰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棚子里下小雨。 沈桃打算在棚子里重新砌墙,上面铺瓦,再做个大大的招牌。 沈桃从客栈掌柜那里借了纸笔,开始设计图纸。 画好后,她从掌柜口中打听到孟蒲县有个用人市场。 沈桃领着冯茗寻过去。 乖乖,这市场跟现代人才交流市场有一拼。 墙根的阴凉下蹲着许多人。 一见有生面孔来,他们就开始自我推销。 “酒楼伙计要不要?干过两年,有经验。” “我是奶娘,有没有小主子要奶娘的!” “我有把子力气,啥活都能干,选我吧。” 这时有人大声吆喝,“要二十个码头扛包的,一包一文钱,有没有干的?” “有有有,我!” “算我一个!” 那人身边聚集起一堆人,他轻点一下,“二十够了,走吧。” 他领着人呼呼啦啦的走了。 沈桃和冯茗呆愣地看着,呦,这竞争挺激烈啊。 沈桃有样学样大喊起来,“成手的泥瓦匠,要会木工活的,有没有?” 沈桃一喊泥瓦匠,好几个人眼里带光的站起来。 又听她说要会木工活的泥瓦匠,他们又蹲下了。 只有一人凑到沈桃跟前,“我叫孙大,干了七八年泥瓦匠。 我不会木工活,但我认识会木工活的,能行不?” 沈桃点头,“行,你算一个,这里的人你熟,你再点两个手艺好的泥瓦匠,跟我到这边来。” 孙大喊了两个人的名字,跟着沈桃一起离开。 到了人少的地方,沈桃道:“我的活并不是今天干。” 一听这话,当场就有一个人撂挑子,“今天不干你叫我干什么,走了。” 沈桃也不留,对剩下两人道:“你们也走吗?” 孙大呵呵一笑:“早晚都得干,我留下,这是我弟弟孙二,他和我一样。” 沈桃喜欢爽快人。 她道:“码头的摊位你们都见过吧。” 孙大点头,“没泥瓦匠的活,我也去扛过包,见过。” “我在那里赁了一个摊位,打算在木柱下面砌砖墙,棚顶上瓦片。 也就是,在不破坏摊位本身的基础上,把里面弄整洁华丽。 这是我画的图,你看看。” 孙大接过图纸看了看,“东家,你这银子可不少花,还要打柜子和招牌,少说五六天!时间不是问题,倒是你修成这样能赚得回来吗?” 第190章 承包出去 孙大没问自己的工钱是多少,反倒担心沈桃能不能赚到钱,沈桃心中宽慰,觉得找对人了。 她道:“赚钱这事另说,我初到孟蒲县处处都不了解,这样,我把这个活全包给你。 你去码头看看需要多少砖瓦、木料、工钱,算算多少银两,然后去四海客栈找我。 我若觉得价钱合适,就全权交给你办,我只负责最后验收。 砖瓦木料这些,可以让店家直接找我结银。 人工费我先付一半,验收时付另一半,怎么样?” 孙大还在皱眉消化沈桃的话,孙二倒是先反应过来,在后面做小动作,捅他哥后背。 “哥,答应下来。” 孙大哦了一声,“好,好,等我算好去四海客栈找你。” 沈桃:“到四海客栈找姓沈的姑娘,伙计就会通知我,那我先回了。” 孙大和孙二齐齐弯腰鞠躬,“东家慢走。” 待沈桃走远,孙大还在挠头,“孙二,咱就是普通干活的人,还得来回跑,这也不划算啊。” 孙二恨铁不成钢,“我的哥哥啊,您没看出来吗,那位是个怕麻烦且不差钱的主。 咱也不是漫天要价的骗子,人工费里加个跑腿的辛苦钱,她是会给的呀。 这买卖咱要是干得好,能顶外面干十来天,这你都想不通?” 孙大后知后觉,“哦,是这么回事,还是你脑子好使。” “哥,不是我脑子好使,是你干活干呆板了。 走,咱去码头看看,那里的摊位大小都一样,咱看一眼就知道要多少砖瓦。” 两人顶着日头,疾步往码头赶去。 孙大和孙二去码头看完,又跑了木匠铺子、砖瓦铺子,最后定下金额才去四海客栈找沈桃。 沈桃正要和冯茗出去吃晚饭,索性把他俩一起带着。 孙大和孙二根本没去酒楼吃过饭,就连路边小摊的面他们都不敢轻易买着吃。 没办法,家里就一个寡母。 能把他们养大都不容易了,更别提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 他们只能靠自己,能省则省。 酒楼门口,孙大和孙二腿肚子都打转,尴尬道:“东家,别了,我们兄弟还是回家吃一口吧。” 冯茗把他俩往屋里拉,“来都来了,我们还能差你一口饭?” 沈桃点了四个菜,还有米饭。 待菜上桌,孙大和孙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饭菜吞咽口水。 他们长这么大,就连过年也没吃过这种好东西。 吃过最好的,还是给一个大户人家帮工。 他们用摆宴席剩的菜,烩了一锅白菜给他们吃。 那都把他们香迷糊了。 这一桌显然比那更金贵,更体面。 沈桃笑道:“吃啊,我们俩可吃不完这许多,别客气。” 孙大和孙二默默扒着白米饭,都不舍得夹菜。 沈桃和冯茗给他们夹菜,“吃,别客气。” 气氛逐渐活络,孙二说起了建房子的事。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我求卖砖瓦的掌柜给写的,您瞧瞧价钱合适吗? 不合适您就说,您人好,还请我们吃饭,工钱我们还能降降。” 沈桃打开纸一瞧,这俩傻小子。 她在屏县买过砖瓦,盖房子时大批量买的。 这俩傻小子给的砖瓦价格和工钱几乎持平。 这就说明,他们是一点便宜都没占。 因为一顿饭,他们还想着要把工钱压一压。 沈桃:“一共十三两并三百四十个铜板是吧。 这样,我满打满算给你们十五两,这活给我干明白点。” 这话一出,孙大饭都咽不下去,“使不得!” 因为太激动,还喷出了饭粒子。 饭粒子掉在菜里,孙大吓得把碗撂下,歉疚地看着沈桃。 沈桃和冯茗也吃得差不多了,干脆放下筷子,“我说你们值得就值得,好好干。” 沈桃结了账准备要走,孙大和孙二频频看桌上剩了一半的饭菜,满眼不舍。 沈桃干脆又扔给店家几个铜板,交代道:“用油纸把剩下的饭菜包一包,让他们带回去。” 店家无有不从,赶紧去办。 孙大和孙二生怕菜凉了,油纸包一直揣在怀里。 到了家,孙母迎出来,焦急地问:“咋回的这样晚?是不是今天的活累?” 孙二:“娘,今天我们接了一个大活,要是干得好,能赚三两。 那东家人还特别好,请我们去酒楼吃饭。 剩菜我们都带回来了,哥,鸡是不是在你怀里揣着呢,快给娘尝一尝。” 刚才孙大和孙二没敞开肚皮吃,只吃了个五分饱。 现在又掏出剩菜,就着他娘煮的稀饭,和和美美吃了些。 吃到肚儿圆,才洗洗歇下。 孙二双手枕在头下,望着顶棚畅想,“哥,今天真跟做梦一样。 我都不敢相信我这个泥腿子还能去酒楼吃一顿。 东家人可真好,还多给咱们银子,咱们可得好好干。” 孙大接话,“可不是吗!这样的活要是天天有就好了! 不过咱们兄弟齐心,肯定能干出名堂,以后哥也带你去酒楼。 也带上你嫂子,还有弟妹。” 孙二哈哈大笑,“借哥吉言,希望哥早点找到嫂子,也早点给你找个弟妹。” 两天过去,沈桃和冯茗去码头看了看,老两口已经把东西搬空。 而孙大、孙二也忙碌开了。 沈桃这个摊位隔壁的摊主是个女人,叫姜萍,卖烙饼的。 她整日穿红戴绿,手里拿个帕子,见天给男人抛媚眼。 这一排铺子,就数她的生意最红火。 客人根本不是奔着食物味道来的,多半是奔着她这个人。 经常和她打闹,不是腰上掐一把,就是屁股上拍一下。 她也不生气,娇笑着应下,还有点乐在其中。 天气热,码头上扛包的男人大多打着赤膊。 孙大和孙二还比较保守,穿了个马甲。 不过敞着怀,露出肩膀和胸口的肌肉块。 姜萍的眼睛都快长他俩身上了,趁着自己铺子没人,就往隔壁钻。 她花蝴蝶似的在孙大和孙二两人身旁飞来飞去。 一会儿不经意摸摸人家的胳膊,一会儿不经意崴脚往人怀里钻。 孙大和孙二虽然见的女人少,可也知道正经女人不是这样的,厌烦的不行。 第191章 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姜萍好像看不懂孙家兄弟厌恶的眼神,端茶又递水。 沈桃实在看不懂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若是缺男人吧,这码头一天得有百八十个男人围着她转。 沈桃又瞧了瞧孙大和孙二。 该说不说,兄弟俩长得挺俊俏的。 黝黑的皮肤和健硕的肌肉让他们看起来充满男性魅力。 怪不得嘞。 单纯是看上年轻有力的身板了。 想要发展点这样那样的故事。 沈桃没眼看,把冯茗留下来察看装修进度,就打算独自返回屏县。 她这次要好好甄选一些品类,再把鲁婶、刘婶、大山三人送过来。 临走前她还租了一个农家院供三人居住。 农家院所需用生活品一应俱全,租半年才需二两银子。 安顿好这些,沈桃坐着马车回了屏县。 进了屏县,她没急着去山上,而是去了陈木头家。 陈木头第一次接触这个活,沈桃怕他应对不过来。 马车到了广合村,在陈家门口就看到许多人在看热闹。 院外的墙上挂着一面招牌,招牌上写着木匠联盟。 这几个字虽然有些稚嫩,但也还不错。 沈桃把马车拴到树上,踱步到门口,就听围观的人在讨论。 “陈木匠搞的是哪一出?木匠联盟是啥意思?” “我婆娘跟乔氏关系好,就跟乔氏打听了。说是他们家接到了大活,忙不过来,招揽其他木匠到他们家领活干。 早上我就来过一趟,亲眼看到隔壁村三子木匠来了,走的时候满面春风,好像是领到活儿了。” “三子木匠不是陈木头的徒弟吗?他能领到活正常吧。就是不知道别的木匠能不能领到。” “既然人家都挂牌了,估计可以。我后悔了,早知道当木匠有这好机遇,我当初就该把我家狗蛋送来学木匠。” “你先别说狗蛋了,那个干活的姑娘是陈木头的闺女吧。 陈木头不是把她送到屏县的绣坊学刺绣了吗? 怎么这会儿又回来了,还跟着这帮爷们一起干活。”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陈木头的闺女陈宁和李豆腐家的小英在一家绣坊。 小英回来说绣坊的东家说啥都不要陈宁了。 说她根本坐不住,就不是刺绣的苗子。 这不,她一回来就和她娘闹开了,大晚上都打起来了,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了。 陈宁还嚷嚷着就不嫁人,还要当什么管事人,隔壁听得清清楚楚。 姑娘家家的这么凶,还想骑在男人头上,谁敢娶她啊。 这要是放我家,我一天打八遍。 也就陈木头和乔氏把她当个宝贝珠子似的。” 沈桃听的心里不得劲。 不想嫁人是该天打雷劈的罪过? 她轻咳两声。 村民回头一看,见一个姑娘站在身后,估摸着把他们刚才的混账言论都听进去了。 他们不好意思地让出一条过道。 沈桃踏着村民探究的目光走进陈家院子。 陈家都快忙翻天了,都没注意到沈桃来了,还是乔氏眼尖叫了一声:“老头子,东家来了。” 几个小徒弟抬头笑嘻嘻地打招呼:“您来啦!” 陈木头把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拉一条凳子放到沈桃面前,“东家,您坐”。 他又回身交代,“快给东家倒水。” 乔氏一连声地应着。 这是陈宁第一次见沈桃。 她小心地打量着沈桃,她很白很瘦,长相清丽可人,尤其是一双眼,沉稳智慧。 好像无论遇到什么大事,她都能轻松应对解决。 陈宁偷偷蹲到二师兄身旁,问:“二师兄,她是谁啊,你们好像和她挺熟啊。” 二师兄低语,“你在屏县待过一段时日,肯定听说过城外的游玩胜地吧。 她就是那里的东家! 咱们家的活,也是从她手里接过来的。” 陈宁从小在村里长大,后来被送到屏县学刺绣。 她见过最有本事的女人,就是绣坊的东家秦巧娘。 秦巧娘那张嘴能说会道,就跟抹了蜜似的。 可真遇到事,她也慌得六神无主,得回家找她男人商量。 眼前这女子的一身气度,就和秦巧娘不同。 她的话并不多,可那胸有成算的模样让陈宁更加敬佩。 沈桃喝了乔氏送来的水,而后问陈木头:“怎么样?活干得还顺利吗?” 陈木头连连点头,“顺利呢。我把我那几个自立门户的徒弟都叫回来了。 他们也带了相熟的朋友过来。” 陈木头还想说细一些,可他惯常不管事,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他赶紧看二徒弟张奇,“张奇,快过来和东家仔细说说,咱们把活都分给谁了。” 张奇平时人很机灵,学东西也快,聊天打趣也数他接茬最快。 陈木头心里想培养他做管事人,所以点名喊他。 张奇心里求救,乖乖,他虽然参与了,可数额那么大,人又那么多,真没记清啊。 而且面对贵人,他腿不听话的自己抖。 他磕磕巴巴说了两个名字,急得直挠头,把目光投向另外几个师弟。 希望他们能提点一下。 陈木头也跟着着急,艾玛,这张奇平日灵巧,关键时刻咋还掉链子? 第一次和东家说正经事就说不明白,东家不会失望吧。 陈宁赶紧上前,语言流畅地说起来。 来拿货的木匠是谁,分别拿了哪几种,拿了多少,几天交货,说得明明白白。 陈木头的脸色逐渐好转。 待陈宁说完,沈桃赞赏道:“很好!你很好!” 她转头看向陈木头,“
相关推荐:
抛凤(1v1)
隔壁家的小兔子
重生之诱君欢
面瘫将军求子记
皇帝成长计划
我的完美女友何雨晴
执意篡改灰渣结局(古文nph)
国中女教师的公然露出
末日:我打造无限列车
老师,对不起(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