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甘泽笑道:“不辛苦不辛苦,你们不知道,我家爹娘都在庄子上,并不在这里。我回府去也不过是自己,与些相熟的人说说话。我的东西都托陆二带着,抽个空到他那里将东西分拣了,等我爹到府里来了,再捎回去。我尽有的是功夫,不然金大哥怎么单叫我来呢?” 张仙姑道:“那你也够辛苦的了,等赁下了房子,你常来坐坐。” 甘泽道:“那敢情好。” 祝缨耳朵里听着他们的对话,又听着街面上人的谈话,眼睛还不停地看着两边的街道。只见这路果然是越走越繁华,街上各色的铺子招牌也多了起来,人们的衣着也与府城的有些差异了。 叹了口气,心道:哪怕是来这里算命,都得先到街上蹲个十天半个月的,再仔细看看本地人才能猜得准啊! 甘泽见她一双眼睛闲不住,心里难得感慨:到底是个孩子。 这个孩子这一路行来再聪明懂事,经过各种事情都还能尚算圆满地应付完,可毕竟是个孩子! 甘泽拍拍祝缨的头:“别急着看那个啦,明天一早我来找你,咱们出去逛逛,我带你。顺便找房子。叫叔、婶儿在客栈里歇着。叔,你先别出来,今天是七郎面圣。面圣完了,那个案子顺利了也还得有几天才能判完,你们也别说什么案子的事儿,就说到京城来谋生的。京城人多、闲人也多,别叫他们说什么循私给你放出来的,再给你拿回去!” 祝大原本在车里很闷,听了这一句,忙说:“我就在房里,不出去!” 甘泽道:“估摸着也不用太久,干系到陈相公的家事,他怕也不想家丑外扬,这事儿办得就更快。照以往的惯例,七郎能得几天假,然后就有新任命啦,那时候就好了!” 祝家一家三口心里都轻松不少。 一会儿功夫,甘泽将车驾到了一处客栈前面,率先跳了下来:“就这里吧,不是顶好的,胜在位置好。” 第二次住比较好的客栈了,张仙姑也不怯了,和祝大两个人下了车,问:“车怎么办?”问话的时候心里很紧张,因为车里还有财物,绝大部分是郑熹之前给的还没花用完的,张仙姑头回拥有这么多的财物,担心得不知道怎么看守好。 甘泽道:“等会儿,叫小二给弄到后院去,骡子也卸了,东西搬到房里去。咱们进去吧。” 他与这里的掌柜混个脸熟,掌柜的眼也毒,一眼看出祝家三口人都是外乡人。甘泽捶了他一拳:“看什么呢?这是还没赁好房子才过来住两天的,以后就住京里了。快,给安排好。” 掌柜的道:“这是三位?” 甘泽道:“对,有事就跟这位小兄弟说。” 祝缨对掌柜的拱一拱手,仿着刚才路上看到的人的招呼口气跟掌柜打了个招呼。 掌柜的想了一下,道:“您这,是要两间还是三间?或者还是包个院子?现在正空了两间院子,也是很清净的。单间的也有,铺盖都是干净的……” 祝缨犹豫了一下,道:“要个院子吧。” 张仙姑听了,说:“别!那得多少钱呢?” 祝缨想的是,虽然是暂住,但这几天又是等官司、带上京的车辆、行李还多,自己有个院子更方便一点。一家人少不得有事情商量,张仙姑、祝大嗓门还不小,自家还有秘密,还是独个儿有个院子更好。 祝缨道:“两、三间房的钱都花了,就不在乎再添一点包个院子了。来都来了,就住舒服点儿。” 祝大也觉得有个院子住更好些,甘泽也说:“是呢,住大点儿,方便。”张仙姑只能怏怏地同意了。 掌柜的笑了:“那好!这位娘子放心,一准儿是个干净舒服的院子,被卧都是新拆洗的!炭盆也是好好的!小二,热汤热水的送上来,牲口卸了喂了,行李搬进房里……” 祝缨安静地打量着这个客栈,不算很大,人也不是很多。干净倒还算干净,就问:“包饭么?” 掌柜的笑道:“自然是包的,小郎君看水牌上写的。”祝缨一看,这里的水牌分两类,一类是客栈自己的厨房做的寻常饭菜,一类是可以到外面代买或者是有人提篮过来卖的。都可以订。 祝缨道:“好。” 张仙姑不大识字,让祝缨念给她听,听了就觉得贵。祝缨道:“京城,自然是会贵一些的。先安顿下来,等下来点菜。” 掌柜笑道:“好嘞!”心说,还是年轻人好说话,像这女人这样的中年妇人,那是世间最难缠的,想从她们手里抠钱,得是和尚道士神棍之流啊…… ………… 京城客栈的院子,张仙姑就不大看得上,因为这个钱跟府城花得差不多却不如府城的大且好。骡子卸下了去喂草料,车倒是给放在了院子里,这院子顿时就小了一些。一个院子,三间正房,带个小厢房。 正中堂屋是个待客的地方,正房东屋一张大床上面倒有被子,西屋摆个书桌,有书架但是架子上没有书,还有一张小榻,上头又没被卧。小厢房倒是有住的地方了,却是个通铺,也有被卧。 家具都半旧不新的,窗户倒是合得严实。 掌柜的还说,这里柴炭如果要添,就要再另加钱。 当着甘泽的面儿张仙姑不好说什么,还要招呼甘泽一起到前厅吃饭,甘泽道:“不了,我得去回话呢。” 祝缨道:“娘,你和爹先把东西搬到屋子里。我跟甘大哥说句话。” 张仙姑犹豫了一下,祝大还想留下来跟甘泽应酬,被张仙姑拽走了:“你就别显摆啦!能的你!” 祝缨留下甘泽,问道:“真不一块儿吃?”甘泽道:“你又不吃酒!跟你吃没意思,你小孩子家,京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这里赁个房子也不便宜的。你要想岳家不嫌弃,也不能赁得差了。等你搬好了家,我们再给你暖宅去!” 祝缨道:“那我问你几个事儿。” “你问。” 祝缨就问几个地方,比如郑熹、金良、甘泽等人的住处,再问沈瑛、陈萌、花姐的住处等等。 甘泽笑道:“你说这个?七郎住在府里,金良在外面自有宅子,我也在府里伺候着。你娘子必是与亲娘在一处,冯家旧宅抄完转赐给别人了,回京后又另赐了一处,那位夫人没别的孩子,过继了一位族子。不过她时常回娘家居住,就是沈副使那里。陈大公子应该是回相府。你道我为什么选这里?这里离金大哥的家近些,过三个街口左转头一户就是他家了。咱们府不在这一片,你得再走五条大街……” 他一一说明。祝缨向他道谢,两人又约了第二天上午甘泽过来找祝缨,甘泽看了看日头,说:“明天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我还过来。” 祝缨道:“那我就不留你了。” 甘泽道:“老气横秋的!你才多大呢!走了!雪下大了,别送了,回去吧。” 祝缨执意将他送到门口,回房一看,张仙姑已经收拾上了,祝大往屋子里搬东西,搬完他就不管了。张仙姑一面铺床一面说:“还不如要两间房呢!这包院包的,怎么住呢?!那头厢房的通铺又白搁着!还有,叫什么包饭?我瞅瞅,咱们能不能自己弄点儿,或自己去街上买,还便宜。” 絮絮地说了许多过日子的话。 祝缨道:“那也不如就叫他们弄了来强,娘,你就安心过这几天吧。等赁了房子,有你累的呢!” “知道要赁房子你还这么花钱呢!咱还没新进项呢!”张仙姑又唠叨上了,“刚才问了卸车的伙计,他们说,在这儿冬天顶好是生个炭盆儿,那又要买炭,花销可不少,还有床,咱们仨还是住一间吧,这样烧一个屋子的火盆儿就行了……” 住驿站的时候不用自己花钱,张仙姑就很舍得,现在要从自己兜里掏钱了,她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个花。 祝缨听她唠叨,也不嫌烦,说:“我去看看饭,想吃什么?才上京这头一顿,就花些钱吧!” 张仙姑停下手,坐在床沿上叹了口气:“是呢,不容易。” 祝缨道:“等会儿把西屋那张榻搬到东屋来,就烧这间屋子的炭盆儿。” 祝大道:“你去点饭吧,给我弄点酒来,东西我来搬。” 祝缨去了大堂,掌柜的迎上来问:“小郎君,怎么样?可还合适?” 祝缨道:“您费心了,我来看看饭菜。”她先往柜上放了几贯钱,再与掌柜的议定,以后一家三口就在这店里吃饭,又付了一个月的房钱。 她算着,就算马上找到了新房子,赁居的房子无不像徐甲那种房子那样,哪怕干净,也没什么好家什,有些甚至要修补门窗和房顶。置办家什、检查房屋就得花一些时间,如果没钱就只能凑合,现在手上还有些钱,这段时间还是住客栈的好。 掌柜笑眯眯地:“小郎君痛快人!” 祝缨道:“那您也给我痛快些!我在这儿住了一个月,你这包饭不得算进去吗?” “小本经营……” “要么包饭打折,要么骡子草料你别找我要。” 掌柜的见她一个半大孩子讲价,十分有趣,笑着:“也好,算你便宜些。” 拢共也没便宜多少,一个月算下来也就便宜了不到一吊钱。祝缨也不与他计较,因为祝缨还没摸清京城的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讲价,是顺口的事儿。 这客栈在张仙姑眼里是贵上天了,不过热汤热水却是随时有的,张仙姑向掌柜讨了个大浴桶,喊祝缨洗了热水澡。如果不是冬天洗澡容易着凉,就冲热水不要钱,她都想每天洗了! 不然钱不是白付了吗? ………… 晚上,祝缨就搬了小榻过来放在他们的床前,中间放着炭盆,将门关得严严的。张仙姑怕她冷着,将榻上又多铺了一层客栈里的被子在下面,喊她躺下了再拿一床客栈的被子压在自家被子上头, 吹了灯,祝缨合眼长长地出了口气,又是一天过去了! 对面床上,两口子却睡不着了。 张仙姑感慨:“我这辈子居然能上京?还能住这么舒服的地方?以后还能在京城安家了?你说,咱们在老家的时候,房子还漏水呢,半夜还能听到狼嚎呢,现在……” 祝大道:“你少说两句吧,苍蝇都没你能嗡嗡。” 张仙姑大怒:“呸!老东西!还嫌弃起我来了?” 两人拌了几句嘴,祝大问祝缨:“你问过郑钦差,什么时候叫你过去干事了么?” 祝缨道:“他还有正事要办呢,你的案子。” 祝大又愁又不愁,说:“不是给我放了吗?没事了……吧?还有徐……” 祝缨道:“案子了结之前咱们先别声张,老实呆着,这两天别去看徐道士了。” 祝大道:“他可怜……” 张仙姑冷冷地说:“你老婆孩子差点受连累蹲大狱又上天入地的捞你,当然不如老道士可怜。”一翻身,拿个脊梁冲祝大。 祝大嘴里嘀嘀咕咕着不知道说些什么,不再提徐道士了。 第二天一早,祝缨起来,窗户外头发亮,雪已积了不少。店里的伙计们也刚起床没多会儿,不过热水已经烧好了,早上的热粥也滚了。早饭很简单,祝缨也吃得很香,吃完了饭,就在大堂里等甘泽。 天下着雪,祝大和张仙姑都在房里烤火斗嘴,也不出来。 掌柜的看客人少,也招呼着祝缨一起烤火说话。他也嫌闷,一老一少聊着天儿,掌柜的是想听些外地的趣闻,祝缨是想问着京城的生活。祝缨也会说话,从墙上的水牌上写的菜名开始说饮食,掌柜的当然也是懂的,两人从南北方菜品的不同,说到同样食材的不同做法,又说到风俗。 掌柜的招待过的南北客商也多,还能给祝缨讲一些不同地方的奇特习惯。 说了半天,掌柜招呼祝缨喝茶,吃点炒豆子之类的小零嘴儿,直到甘泽过来。他撑了把伞,换了身衣裳,笑着说:“等急了吧?怕不怕下雪天冷?” 祝缨道:“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大的雪,正好长长见识呢,只要你不嫌这样冷的天还要出来受冻。” 甘泽也是年轻人,笑道:“雪天也很有意思的!走!” 祝缨问掌柜的借了把伞,与甘泽一同出去,甘泽说:“咱们先找个中人,中人知道的多,叫他们打量着,有合适的来回话就成。嘱咐完了中人,我带你去金大哥家认认门儿。再逛一逛京城,其实下雪的时候有些景是不错的。等雪停了,又是另一个样子。你要什么样的房子?” 祝缨道:“先问问价,再好的房子,我住不起也是白眼馋。我打听过了,京城的房租比府城贵得多了。” 甘泽也知道祝缨的情况,一家三口跳大神的,什么都倚仗着之前郑熹赏的那一笔钱。是不少,一百贯呢,可这又是置办行头又是住店的,又没有别的来钱的地方,得等到祝缨正经有了差使职使才能有俸禄。 然而小官小吏不吃不喝的也得好几年才能攒上一百贯,他还得养家,养爹娘。爹娘眼看年纪大了,吃药都是一笔钱。得省着花。 甘泽道:“你家这样,至少得两间屋,顶好有个小院儿。到了看看,偏一点的地方钱少些。你年轻,也不怕多练练腿脚。” 不多会儿,甘泽就说:“到了。” 祝缨道:“你地面好熟啊。” 甘泽笑道:“我就是跟着七郎跑腿儿的人,什么事儿不得知道一点儿?能跟那起子什么都不懂的公子哥儿身边的人一样吗?主人也不懂事,仆人也不懂事,出门一道叫人坑了!咱们七郎什么人?我要不懂事儿,早不配在他身边呆着了。别看这一路金大哥跟着七郎,他也是个官儿呢,平常并不在七郎身边的,是这次七郎出远门儿,他不放心,老侯爷也觉得得有个人护卫着,才叫他跟来的。” 中人对甘泽很客气:“甘郎君,您来啦!” “呸!什么郎君?这里有位祝小郎君要赁房子,你给弄了。” 祝缨先问了价,这价格何止是比府城贵?翻了快两番了!但是祝缨想到自家的情况,还是决定租个:“要个独院儿的!”能跟现在客栈的包院儿差不离就行。 中人拣出几个给他看,都不便宜了。甘泽看了,说:“比小吏小官儿们一半的俸禄还要多些了,你再要生活就不容易了。” 中人脸上还挂着客套的笑,祝缨诚恳地问中人:“有鬼屋吗?闹鬼的、有奇怪事儿的、死过人的,只要有屋顶、门窗没朽的都行。” 中人的笑容僵住了。 甘泽赶紧说:“他开玩笑的,你照着差不多的找!偏点儿没关系,只要门口路好走,远些也行!要有水井的!” 中人揉了揉脸:“好嘞!甘郎君您就等着瞧好吧。” 甘泽把祝缨拖了出来,说:“你这也太……算了,咱们去金大哥家吧,他也得了假,现在一定在家里,他见了你肯定高兴的!他家的厨子好手艺,炖得很好的猪蹄子,烂烂的又有嚼头。” 两人撑了伞,祝缨道:“咱们买些猪蹄带去?这里的集市在哪里?” 甘泽笑道:“不用!他有钱!” 两人往金良家走去,转过两个街口,身后传来马蹄声,祝缨将甘泽往街边拉了拉,两人贴着街边店铺的墙根往街心望去,只见一阵人骑着马冒雪疾驰。 领头的一个人看着很眼熟——陈萌。 他轻裘肥马、随从相拥,眼睛也不往两边瞟一下,气派极了! 马跑得很快,将雪花在空中带起旋涡,马蹄落地面上发出声声脆响。 祝缨撑着伞,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对甘泽说:“咱们走吧。” 第39章 规矩 金良家住得离客栈不远,京城的布局比府城还要方正,祝缨默数着大街的数目就能算出大致的位置来了。到了地方,甘泽叩响了他家的门环。 祝缨四下一看,金良住的这一片宅子都还不错,多数与金良家差不多,门户看着也高大鲜亮。 一个小厮过来开了门:“来了来了,谁呀?!哎哟,甘大郎!快请!这位是?” 甘泽道:“就你话多,这是祝三郎,以后有你见的时候呢,快对金大哥说,我带着三郎过来吃猪蹄啦!” 小厮插上门,一道烟往后跑,边跑边喊:“来客拉!甘大郎带人过来了!” 不多会儿,金良就快步走了出来:“让我瞧瞧!哈哈,三郎!你来了!” 甘泽道:“我呢?我呢?” “看见了看见了,快来!”金良一手一个将他们带到了后面,主要是为了让儿子见一见祝缨。他如天下所有的老父亲一样,必得让儿子见一个他认定优秀的、比儿子强的人,好让儿子学习学习。 金良的儿子叫金彪,长得虎头虎脑的,正在院子里玩雪,被打断玩耍就已经很不开心了,再被亲爹一训,祝缨就觉得要糟!忙说:“人家玩得好好的,干嘛打断呢?” 金良瞪眼,祝缨翻了个白眼:“我是来吃猪蹄的,可不是给你当靶子的!猪蹄呢?” 金良就丢开了儿子,对妻子道:“快,叫他们把那锅猪蹄热一热端上来,再打点酒来!” 甘泽赶着金大娘子叫嫂子,金良又介绍祝缨,祝缨也老老实实管金大娘子叫嫂子,从袖子里掏出个长方盒子:“不是什么好物件儿,不过我瞧京城这儿少见,还请嫂子别嫌弃。”她之前扮货郎,进货的时候进的不少,出门就顺手捎上了一点。 甘泽道:“好小子!你倒有东西送,显得我不会做人了!” 祝缨道:“你们老相识了,能带我直接上门儿的亲近人,自然有你们的算法。我头回上门,不能叫嫂子说‘那个吃白食的’,好歹得赚个‘穷鬼’的雅号。” 金大娘子笑眯眯地:“这孩子会来事儿!你金大哥还说你呢!又懂事,又聪明!哎哟,这个……”她还真打开了,只见里面躺着两支绢花儿,做得跟真的一样,手艺好得很。 金良道:“我给她打了金的银的,没赚她一声夸呢!” 金大娘子道:“你懂个屁!这样的假花儿也就是比不过宫里的,外头的都没这个好。拿到外头,也不比你那金的银的便宜太多。你出去一趟,怎么就单单没带这个回来?” 金良说祝缨:“你小子,当时怎么没再提醒我?” 祝缨道:“我看你有钱,还以为不稀罕这个呢。南边儿的手艺,做这个好,嫂子不讨厌就行。” 金大娘子抬手就把其中一枝戴到头上了,笑着说:“等着,猪蹄儿管够!你家里还有爹娘?大雪的天儿路不好走,等天晴了再请过来,今天你再捎些回去吃。哎,你在这儿吃酒,叫个人去说一声,别让他们担心。” 金大娘子说话间就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金良拉着甘泽和祝缨去前面,剩下个金彪目瞪口呆生气地把堆了一半的雪人踢了一脚。这群人过来,就是为了打搅他玩儿的吗?大人真讨厌啊! 金良家不止有猪蹄,还有酒,还有烧鹅、有点心。金大娘子又拿出些好果子给祝缨,叮嘱祝缨:“他们都是粗人,灌酒跟饮牛似的!你好好的,别跟他们一路,我给你好茶果吃。” 甘泽与金良都笑:“他原就不喝酒的!” 金大娘子放心了:“我就说,这样秀气的小郎君不像你们那样!我去看猪蹄热好了没有。” 金良与甘泽倒酒喝酒,甘泽对金良很尊敬,说话时像是很能开玩笑,喝酒就显出来了,他不敢叫金良给他倒酒,金良拿着酒壶,他都是站着捧着杯子接的。两人一碰杯,甘泽一盅就干了。 祝缨倒不太意这个,她也不喝酒,金良喝了两杯说:“昨天就炖上了,今天热热就能吃了。要不你们就这么来了,现做哪来得及?”又问祝缨情况怎么样。 祝缨也说了,金良道:“唔,挺好。七郎这几天虽然得了假,还有些事要办。那个案子,唔,陈相公家的,你们知道的。”他喝着酒,慢慢地说着里面的门道。 这事儿涉及丞相家的丑闻,然后又有人想到了京城也有几桩盗墓的案子之类。一面是陈丞相想快点把这案子结了,一面是有人想拷问盗墓贼问问旧案。 这里面还会有点麻烦呢,少不得要问问郑熹的意见。 同时,郑熹在京城亲族众多,从自家向祖母请安、向父亲说明情况,到去外婆家彩衣娱亲,还有岳父家要去。 除此之外,郑熹要接手大理寺虽然已经有内部消息了,但是不会他刚一回来就有任命,可能要过上几天。郑熹也得做个准备,这个准备里不止有祝缨,他还有别的调度。 祝缨道:“正好,我也还没找到房子安顿下来。对京城也不熟,一个地方,地面不熟什么事儿也都干不好。就算现在叫我过去,我也得请他宽限几天,把京城走一走、看一看才安心。” 金良道:“是个干事的人!来了!” 猪蹄炖得很烂、味道极香,祝缨抽了抽鼻子,说:“好手艺!”香得想把盘子都啃了呢! 金良道:“真是个孩子!”他和甘泽喝酒,偶尔吃几口菜,祝缨抱着猪蹄子啃得欢实。他们又聊些京城的情况,府里的闲话之类,祝缨也跟着听。这餐饭吃得很长,到午后,雪停了,他们这里才算吃完。 金良已经有了酒,说:“三郎,我告诉你,跟着咱们府里干,亏不了!你是选对人啦!你瞧瞧这满京的这些人,就算是丞相的儿孙,他起手能有个六品官,运气好的得势的上个五品?可接下来呢?!这些人家里,背着个空衔儿,分家再分不到,祖产再挥霍一下儿,自己再穷讲究些,等能干的老子一死,还有些过得不如我呢!你看看我!看看我!有妻有子,有房有地。” 甘泽喝了不少,说:“是是是!我哪天要能跟金大哥这样,这辈子就算没白过了!” 金良又说:“这京城里,多的是面上光鲜内里空的人家。你瞧这一片片都是有权有势的人,个个能通天似的,也对,也不对。有些人呐,是旁枝,他根本没势力。整个京城,真个有本事的也就数得上的那些。可是呢,有些人,他不能帮你成事,坏你的事却很有本事。你听老哥哥的一句劝,认准了七郎,就跟着他走下去。” 甘泽道:“可不是!有些人,你看着他势头挺好,可不定什么时候他自己个儿就没啦。” 祝缨默默地听着,心道,你们是跟着郑熹这个厉害的人物眼界高了,就你们嘴里这些个没本事的,都能够我头疼的了。 仍然是记下了他们说的一些人,比如金良点了几个京城的纨绔,他们自己没本事,但是父祖位高权重,这种人最麻烦了。比起他们,周游都算是个好孩子了。 这里大声喧哗,金大娘子出来一看,见他们都喝得差不多了,便说:“你们酒少喝酒,我叫他们煮了醒酒汤,甘大郎吃完再走。”金大娘子又叫人拿大瓦盆给装了两盆,一盆让甘泽带回府里分了吃,一盆让祝缨带回去跟父母一起吃,又让人送。 祝缨道:“我自己能走,不用送的。就是甘大哥,他吃成这样儿回府里怕不好,您留他再歇一阵儿再让他走。就算回府没人计较,他这样子走在路上跌了跤摔了吃食也是罪过了。” 金大娘道:“是这个事儿,我把他们扣下来,叫小幺儿先送你。” 她还是派了开门的那个小厮把祝缨送出门,又让丫环扶金良和甘泽去休息,等醒酒了再说。小厮叫来福,抱着个布包的瓦盆跟着祝缨回了客栈,就几步路的功夫,祝缨已经问了他的姓名年龄,以及小厮是金良自己的仆人不是郑侯府里的。金大娘子是金良行伍间同袍的女儿,这同袍也是郑侯的手下。等等。 客栈很快就到了,来福给祝缨送到了小院里。彼时祝大和张仙姑正在磨牙,两口子一生中就数这段日子衣食住行最好,闲得只好磨牙了。祝大念叨官司和徐道士,张仙姑就骂他给孩子惹事儿。 院子外头就听到声音了,祝缨隔着门道:“我回来了!” 两人才住声。 张仙姑跑去开门,看到小厮打扮的来福,问道:“这怎么回事儿?” 来福道:“小人来福,是金大官人家的,叫送小郎君回来。我们娘子说,家里自做的,小郎君觉得好,您要还喜欢,只管说一声,咱们再送了来。” 张仙姑道:“是金大兄弟家的啊?哎哟,我们也没准备礼给他呢!快进来!” 来福把瓦盆送到了堂屋,放在了桌子上就要走。祝缨抓了一把钱给他:“怪冷的,喝杯热汤暖暖。” 来福推了两下就笑着揣到了怀里,说:“大娘子,小郎君给了我们娘子两枝花儿呢,她喜欢那个!前儿跟大姨还说到花儿,大姨那个比她的好,她回来还生气呢。小郎君,东西送得真是妙啊。嘻嘻。” 笑着跑了。 张仙姑听他说这一套,放下一颗心,有点高兴地说:“这金娘子人也挺好,也不挑剔,咱们送点儿合意的东西她就高兴了。” 祝缨摇摇头:“不是。还得备份儿厚点的礼给她送去才叫好。” 祝大道:“不用了吧?” 祝缨道:“她只是不讨厌罢了,可没有真的很喜欢。两枝花儿,白吃白拿这许多,搁了你,你能高兴啊?一次两次的还行,第三回 就该讨人厌了呢。” 张仙姑问:“拿了什么回来?” “猪蹄子,很好吃的,我吃过了。” 张仙姑解开包袱,深嗅了一下,说:“香啊!一人一个,今天吃好点儿!晚上就吃这个!配个这店里的饭,这店里的饭,我瞧着份量也就那样,吃起来也就那样。” 祝缨道:“行,就吃这个。明天我再出去一趟,看一看,再采办点礼物。你们要带什么么?” 张仙姑心疼钱,就什么都不要,祝大说:“店里的酒贵,你外头沽些酒捎回来。还有,能打听到案子就打听打听。早些结案了,早早安心能干正事。房子呢?” “找了中人了,叫他给看着。我想弄个带小院儿的,就跟这个差不多,不过好一些的贵,想找个偏一点的。” 祝大道:“偏一点没啥,有个院儿就行。” 张仙姑拿个大碗取了三只猪蹄出来,说:“这个拿去灶下热一热,剩下的还够一顿呢。对了,你明天出去,要不要置办点儿孝敬郑钦差的礼物?那是以后的上峰。还有,花姐那儿,得去吧?哎哟,不知道花姐怎么样了……” …………—— 花姐也在想祝缨:不知道三郎现在怎么样了。 花姐比祝缨早一天入城,冯夫人派的人接的她。路上,吴安和李婆子就对她讲了家里的事情。花姐她爹,也就是先前的冯侍郎,花姐出生的时候她爹才四十岁就已经做到侍郎的绝对的年少有为。就因为太有为了,卷进了当年一场事件里,结果就是自己家完蛋,岳父家也完了一大半。 现在终于平反了,但不幸的是,花姐的哥哥姐姐们已经都不在了,冯家人凋零得差不多了,只好弄了个冯家的族子来继嗣。现在冯夫人就只有她一个亲生骨肉了,所以急着要见。 冯夫人的娘家,也就是沈家,上次也卷进事件里,现在好歹回来了,花姐外祖母还在,舅舅姨妈也死了好几个。现在当家的是沈瑛,沈瑛已经结婚,且有两子一女。陈萌是大姨的儿子,大姨已经死了。二姨早夭。还有一个小姨,跟小姨父在外地。就因为当年的事,小姨父的官运也不太好,不过,现在已经开始转运了吧! 花姐努力把这些讯息都记下了,心里对未曾谋面的生母也满是怜惜:寡妇、没儿子、嗣子承继。 当天,回到了京城却不是去冯府,因为冯夫人这两天住在娘家。花姐的外祖母等人都在那里,等着花姐和沈瑛回来。 李婆子道:“夫人眼巴巴地等着女儿女婿呢,这姑爷也是……” 花姐沉默不语,她心里还是觉得祝缨的选择也没有什么错。她说:“他要是什么富贵子弟,随时去哪里都去得,他也不会计较就落脚在岳家。正因什么都没有,才更不能就这么跟我来了。” 李婆子道:“小娘子见了夫人,可不好这么说。只说姑爷有事就得了。” 花姐道:“好。” 到了沈府,花姐被先迎到了后堂,一个头发全白的老太太穿金戴银坐在正中,旁边一个戴着面纱的女人坐在左手边,右边站着个穿着彩绣的端正妇人。又有几个年轻的妇人、一个小女孩儿。其余都站着。 花姐努力分辨着各人的身份,不是因为她呆傻,只因她与祝缨一样,对这“富贵”还是缺了几分见识。权贵人家的丫环,相貌、穿戴可能比乡下良民土财主的亲闺女还要好很多。不过坐的位置还是可以明白的。 李婆子很勤快地给她引见,丫环们铺下了拜垫,花姐的心早飞到了生母那里。照她的猜测,衣服,她可能认不太出来,座位却好认,那个蒙纱的应该就是她的生母了。 果然,拜完外祖母,眼泪没擦就是拜见亲娘!母女俩相拥而泣!花姐将这些年的思念、这几个月的惊惶、这一路的委屈,统统都哭了出来。冯夫人也哭泣不已,哭得难过时,面纱糊了脸。 沈老夫人道:“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来,再见见你舅母。”这是沈瑛的妻子,她的眉眼间仿佛有无尽的哀愁,人也瘦瘦的。又有沈瑛的女儿,只有五岁的样子。冯夫人指着一个年轻的妇人说:“这是你嫂子。” 这是冯夫人嗣子冯骜的妻子,说是姓赵。 花姐都一一见过了,沈老夫人道:“回来就好,你舅舅明天也回来了。都去换了衣裳,今天咱们娘儿几个好生聚一聚。你们也好回家安排扫祭。” 李婆子引花姐到冯夫人那里换衣服,到了里间,冯夫人除下面纱,露出一张疤痕纵横的脸。花姐见了吃了一惊,伸手轻抚上了冯夫的脸,说:“一定很疼吧?”冯夫人按住女儿的手,两人又哭了一场。 李婆子再她们收泪,更衣,再去沈老夫人那里。花姐将艳色的衣服拒绝了:“娘,我还在孝中。” 冯夫人洗净了脸,说:“哦。在你外祖母面前,也不要多提那些事,她身体不好,别让她再伤心了。” “哎。” 最后换了件淡色浅淡的衣服,冯夫人取了支珍珠簪头的簪子给她戴上:“戴这个吧。” 彼此都很陌生,这餐饭吃得不是很热闹。第一是花姐还在孝中,第二是沈瑛的妻子总是不太开心的样子,第三个是冯骜的妻子与大家也不是很熟。 沈老夫人经历流放,身体也不很好,吃完就歇了,说第二天还要等沈瑛。冯夫人就打发儿媳妇也休息,自己带着女儿同房睡。 到得这时,母女俩才能好好说一说话,互相说一说这些年来的经历以及接下来的安排之类。冯夫人先说当初很仓促:“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可靠不可靠,那时候你爹已经下狱了,人外公家也没个做主的人。能将你送出去,总比留下来强,我只好将你送走了。天可怜见,他是个可靠的人!” 花姐道:“爹……”她说的爹还是许友方,话出口就知道不太对,吐出一个字就不再说了。 冯夫人道:“你爹是个君子。”她说的就是自己的丈夫了。 花姐默默听她说了好些旧事,才说:“他们都很关照我,只可惜都不在了,许……家,还有我那婆婆。” 冯夫人就问:“她怎么,又将你再转嫁了呢?好好一个孩子,她怎么敢,就这么待你?”这是她的女儿啊,怎么能像奴婢一样对待呢? 花姐道:“当时族人逼得紧。” “唉,你现在这个丈夫如果好,也就罢了,又是个古怪的人。怎么找了这么个人呢?”冯夫人还是不太满意的,“她也是,哪有这么做的?” 花姐道:“也是事急从权,他们都很照顾我的。” 冯夫人抚着她的背说:“我的儿,你受苦了。你的性子也太好了,须知道,你性子一好,就有人会得寸进尺。你恪守礼教了呢,他们就不敢再越雷池。” 花姐道:“并不是不想的,只是逼迫太紧,处境太难了。” 冯夫人笑了,本应温柔的笑被一张九宫格的脸衬得狰狞破碎:“傻孩子,你还没明白。守规矩是最简单最容易的。男子建功立业难不难?定国安邦难不难?纾困解厄,难不难?就算想做一行的翘楚,技压群雄,都是难的。再说女子,做一才女,难不难?更不要说什么手刃仇人为父报仇了。可只要你谨守礼法规矩,也就有了一个令人称颂的长项了。尽可傲视同侪。她们有不足之处,你尽可指出。” 花姐想到自己的经历,是她不想守规矩吗?四阿翁不让她守! 可看着母亲的脸,她又沉默了。轻声问了一个问题:“那个听说,当年是将一个女孩儿与我对换了的,她呢?她的父母……” 冯夫人的脸色不太好看,叹一声:“失散了。咱们家自己都遭了事儿,怎么还能叫奴婢家仆再跟着伺候呢?各分了一处,前儿我们还说,这样的忠仆太难得了。共患难过的仆人人啊!寻回来,我都不想给你哥哥,想留着给你当陪嫁了。” “还,还没找到吗?” 冯夫人道:“我回来之后,你舅舅就托人去查当年的旧案。这些没入官的,流转都会有些记录。只是过去太久了,查找不易。” 像冯夫人这样的,有名号的成年人物,又有自己的亲人在努力寻找,找起来当然快。冯夫人带走的那个女孩儿,当时年纪又小,长大一点就被迫与冯夫人分开。似这样没入贱籍的,本身就是不由己,冯夫人也拦不住。这一转手,再找就困难了。因为这样身份的人,是可以由官府调剂调拨的。 而那一对忠仆夫妇,本就是家奴,也是发配或发卖的命,再找也没那么顺利。 不一定是死是活,也不一定落在哪里。他们又不是冯家、沈家的骨肉,自然不会有人像寻找冯夫人、花姐这样下死力气,找起来就更慢了。沈瑛能为了外甥、外甥女亲自出京,是绝对不会为了家奴亲自奔波的。不是不想找,只是没那么上心。 冯夫人说:“别想这些了,已经在找了。” 花姐听出来冯夫人不愿意多提旧事,只得住了口,心里仍在想:他们叫什么名字呢?哪怕死了,我也想给他们立个牌位,做个道场。 第二天沈瑛回来,家里又是一日开怀。花姐也只能相陪,只是装成腼腆,不与他们戏笑。 冯夫人有许多问题要问弟弟,终于在回府前寻着了机会问沈瑛:“你说的那个极好的女婿呢?” 沈瑛道:“别提了!犟种!没眼色的……” “嗯?” “他还是想跟着郑七呢。” “这是什么道理?”冯夫人心中不喜,“怎么能有自甘下贱,愿做皂隶的人呢?这就是你说的很好?” “好,自然还是好的,”沈瑛幽幽地道,“他想飞,就让他试试。” “五郎?!” 沈瑛道:“也不要管他,看他会不会碰壁就是了。碰壁了再回来,就听话啦。” 冯夫人道:“也罢。我看冠群也恹恹的。” “她这些日子经历的事有些多,姐姐别管得她太狠了。” “怎么会呢?” 当天回冯府,又见了新哥哥,这哥哥看起来是个与于平仿佛的人物。当晚,花姐就到了府中自己的住处。这府是够大的,仆人也很多,花姐自己一个院子,住得比在朱家村还要强得多。可花姐总觉得心里难安。 再起来雪已经很厚了,花姐去给冯夫人问安,冯夫人笑道:“来了,等雪一停呀,咱们就给你爹扫墓。然后去开祠堂,祭祖,叫你认祖归宗。还有,得给你外公他们扫墓。” 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却绝口不提祝缨。 花姐试探着说:“那……三郎也该一同……” 冯夫人道:“你舅舅说,他还有正事,别打搅他。他是女婿,又不姓冯。你只管安心住下。” 花姐问道:“他没来过吗?” 冯夫人道:“他要过来的吗?” 花姐虽然是跟母亲说话,已隐隐觉得口风不对了,及时止住了话题。心道:三郎,你究竟怎么样了呢? ……………… 祝缨在街上乱晃,她有一个想法,凡做事,想要做好就得预先了解。比如做神棍,就得练好功夫跳大神才能跳得精彩。算命骗人,就得练好眼力、打听好消息才能哄得住人。想在京城扎城,就得了解京城,哪怕在京城算命骗人呢?也得知道京城的布局,哪里是穷人、哪里是富人、干什么营生的有什么特点…… 雪一停,正冷着,她揣了点钱就晃出了客栈。甘泽、金良都有自己的事做,祝缨也不为难他们。先在街上一边转、一边观察、打听,办了几件京城串门常用的礼物,又添了一份京城据说流行的胭脂膏子,以及京城小孩子喜欢的玩具。跑去了金良家里,算是正式的拜访了一次。 金良今天不在家,全家去了岳父家。家里来福收了祝缨的礼,还问她:“小郎君,留下帖子?” 帖子这回事儿,还是在府城的时候假黄先生行骗那会儿于妙妙给她解说过的,祝缨心中一沉,掏了一张帖子给他。 出了金良家,她也没地方可去,就在京里闲逛。原本是想请教金良,京城里像沈家这样的人家,登门得准备什么礼物的,金良不在,她也就不留了。 第二天,金良找到了客栈,问她:“你找我有事儿?趁今天就办了,明天我假就没了,得回去了。” 祝缨于是问了,金良道:“你现在登门,仔细给你脸子看!这样吧,我陪你去!” 两人到了沈瑛府上,门上说冯夫人已经回家了,再去冯府上,门上说:“扫墓祭祖去了。得一阵子才回来呢!” 金良皱眉道:“我竟把这事儿给忘了!你娘子找回来,他们是得扫墓祭祖的。可怎么不带你呢?” 祝缨叹了口气:“回去吧。正好,咱们房子也没准备好呢。” 金良对门上道:“告诉他们,姑爷来过了,既然他们不在,就等姑爷有空再来吧!”拖着祝缨回去了。 一路上嘱咐祝缨:“这家人忒不懂事了!你就只管好好跟着七郎干事,有他们后悔来求你的时候!” 祝缨问道:“郑钦差,还在忙么?” 金良道:“忘了跟你说了,现在差使交了,就不能再叫钦差啦,要叫大人,或者等七郎领了新职称呼他的新职。反正,你这几天先轻松轻松好好看看京城,不好么?” 祝缨又问案子,金良道:“不会拖太久的。陈丞相不愿意。” 果然,祝缨又在街上蹓跶了十来天,就陆续有了消息。先是,陈蔚自杀了,这个消息很隐秘,但是甘泽、陆超等人是知道的,甘泽与陆超轮班跟着郑熹,这消息是他们来找祝缨的时候透露的。 然后就是公布的结果了,盗墓贼判了几个死刑,又判了几个流放的。徐道士被打了二十板了,也开脱了出来。 祝缨将这消息告诉了祝大,祝大道:“哎哟,他在这里没亲没故的,也太可怜了。” 张仙姑又要骂他:“他是你爹?你这么上心?接回来你做好人,还不是我们娘儿俩操心?你自己连自己的衣裳都不洗,你还能伺候他?你有心不看看你老婆孩子都快累死了?!” 祝大说:“这案子都结了,还不许我说两句?” 祝缨道:“别吵了,既然担心,就雇个车,去接了他。” 张仙姑道:“接来养着吗?这……哎哟,也不能看着他死,可咱们自己还没个着落呢。请医问药的,又该怎么办呢?” 祝缨道:“不碍的,这京城有不少寺庙道观,也有人租住的。找个道观,给他赁间房,付两个月的房租,比咱们住店、租房都便宜。那里是道观,也有符水,也有药材,治得好就治,治不好就是他的命了。这样娘也不用操劳,爹也不用挂心。” 祝大还在犹豫,张仙姑就骂他:“要不你跟他过,我们娘儿俩过,说好了,这钱都是孩子跟着郑钦差赚来的,你要伺候你这新爹,你自己养活他去!咱们散伙!”她就不明白了,祝大怎么对这个徐道士越来越好了? 祝大道:“你瞧他多可怜,也就我还可怜可怜他了,我要不管了,没人管了。” 张仙姑脸都气绿了,看了眼祝缨,把脏话给咽了:老猪狗,当年亲生的闺女你都要掐死,说不是儿子就不要了。现在倒知道一个老道士“可怜”了?还是拿闺女卖命的钱来孝敬他! 张仙姑对徐道士没什么恶意,甚至有点同情,可是丈夫这样,她烦得不行!对外人比对老婆孩子好,真是个王八蛋! 祝缨当机立断:“就这样了!” 祝大哼唧了两声,终于同意了。张仙姑道:“老三,你来,拿钱给你爹,叫他知道这钱是从谁手里接的,是谁挣的!别当这钱是大风刮来的、大水淌来的,由着他显摆呢!” 祝大终于老实了,祝缨道:“我同爹一起去吧,我知道哪个道观合适。”于是雇了车,在大街上找到了徐道士,将人送到了一所偏僻的道观里,赁了一间单间,留了钱。这才回来。 祝缨见徐道士也实在可怜,又单独给他留了两串钱:“徐爷爷,你拿着,怕有花用。” 徐道士吃力地点了点头。 祝大一步三回头,摇头叹息:“哎,可怜可怜。”路上还跟祝缨说:“郑钦差那儿,怎么样了?咱们早点儿赁了房子搬过去,花钱还能少些。我也能来看看老徐。” 祝缨道:“案子判完了,应该没事儿了吧。” 话才说完呢,回到客栈里却收到了金良来给他留的信儿——皇帝又派了郑熹一件新差使,仍然是要出京,所以大理寺卿的任命现在还没下来,祝缨的差使现在也还没有。金良也等人自然也是跟着出京了。金良让祝缨别急,先赁下房子搬过去住了,安心等着。搬了好了家,如果他还没回来,就去他家留个住址,他一回来就去找祝缨。 这下,祝大也不提“看看老徐”了,老实窝在包院里跟张仙姑大眼瞪小眼。 第40章 新居 “那……咱们就这么等着了?”张仙姑迟疑地问。 祝缨想了一下,说:“咱们不还得赁房子么?也不算就为了等他。要是现在就有事儿叫我做了,我还嫌事儿多抽不开身呢。” 张仙姑道:“哎哟,来这儿也是因为他呢,他这一走,有点没着没落的。” 祝大说:“有什么没着没落的?要不咱们就依旧在这儿讨生活!”他算过了,郑熹给的钱还有剩,够赁个房子的了。有了房子,就是糊口的事儿了。 张仙姑道:“能耐的你!这儿什么都贵呢!” 他们越说越偏,祝缨道:“他又不是不回来了!” 对哦,两口子又把话题转了回来,讨论着接下来的生活。张仙姑的意思,祝缨以后要是再跟着郑熹干,万一还能做了官儿,他们就不能再跳大神了,也得有个正经人家的样子,那他们干什么呢?不能就这么擎等着吃喝吧? 张仙姑说:“在城里也是没有地种的,咱们就闲着?那可也太……太……”她也说不出“太”什么来,总之就是不大安心。想想当初跟于妙妙住在县城的日子,于妙妙有好大一份家业要管,她们家现在可没什么家业呢。 祝大道:“咱就孩子做官儿,依旧与他们混,又怎地?还能不叫她做官儿了?” 张仙姑还没骂他“发癫”,祝缨就先说了:“能。” “啥?” “你看过于平、黄先生他爹跳大神的?” 张仙姑道:“别理他,他就是想臭显摆!别处没得显,就……” “娘!”祝缨叫了一声,又对祝大道,“真要无聊了想重操旧业,就出家,做道士、做和尚都行。那个倒是不禁。” 张仙姑道:“跟徐道士那样?” 祝大以前也想过正经当道士的,因为比神棍有保障得多,有得住、有得吃,安稳。现在道士就没这个吸引力了,他就是想吹个牛。想了一下,又蔫儿了:“还是算了。”又问祝缨,他就蹲道观里看人玩,行不行? 祝缨道:“那倒没什么。” 祝大乐了:“那行。” 张仙姑道:“消停些吧,房子还没赁好,什么都没弄好,你还拽起来!” 祝缨道:“累了这么些年,歇两天再琢磨干什么吧。人生地不熟的,真想干活,住一阵子,开春后天也暖和了、地面也熟了,再下手不比什么都不知道就折进去强?” 张仙姑道:“也对。” 祝缨道:“我再去看看房子什么的,也不能全都托给中人了。街面熟些了,套上车,我带你们逛京城。” 祝大道:“这个好!” 张仙姑嘱咐道:“路上小心!早去早回。”等祝缨走了,她掐了祝大一把,道:“你是想累死她吗?!生下来没掐死了,这会儿就得累死了供你作夭?我就这一个孩子,她要有一丁点儿麻烦,我跟你兑命去!” 祝大心中羞愧却又不肯就认了,也骂了两句:“这些天你越发长本事了!哪家婆娘敢这么说男人的?!” 张仙姑道:“我当然长本事了?谁叫我男人没本事呢?!” ……………… 两人吵架的时候,祝缨又揣了点钱在街上闲逛了,京城风物与别处不同,第一条就是品类丰富。别的不说,各地官员只要有点能力的,都想往京城凑一凑,也因此,京城聚集了各地来的“菁华”。跟着官员们来的仆人等,又带了不少各地的习惯。 商人也好往京城凑,两市上能听到各地的方言,有些鲜货离产地远无法原样运到,但各地的物产多少都能有一些。 祝缨一路看着各地的药材、北方的皮毛、南方的珍珠、海边送来的鱼虾、异域的珍品,不由惊叹自己之前见识的浅薄。第一次看到了骆驼,看到了高鼻深目的胡人。雪已停了,好些酒肆里人又满了,又有各种歌舞。 祝缨也不去喝酒,就在外面看一看,与她一样的人也有一些,她这样子也不显眼。 再逛民居,往偏僻的地方去,就会发现京城住得比府城更拥挤。府城拥挤的地方她也去,甚至有搭窝棚的,也有租单间的屋子住一家子的,却都不如京城人这么有头脑。京城人甚至有“二房东”,自家赁了房子,间作几间,分别赁给别人。 京城三教九流尤其的多,连贼的手艺都比府城的要强些,胆子也大得紧。祝缨本着新到京城不要结怨的想法,只闪过了两个小贼的第三只手,不想他们还来了劲了,仿佛拿她当个挑战似的。 十分邪门! 祝缨在东市上逛了两个来回,小贼们居然开始前扑后继!气得祝缨也不跟他们客气,顺手摸了他们的钱袋,统统扔到了路边的水沟里——袋里的钱她也是一文没取。她是来当官的,不是来当贼的! 因下雪天冷,水沟也结了冰,才不显得肮脏腥臭,小贼们纷纷往路边水沟里捡钱袋。祝缨心道:这样也不是办法。 她揪住了最近的一个,这小偷也是个瘦叽麻杆儿的小男孩儿,身上的冬衣脏得发亮,仿佛一个黑灰的硬壳罩在身上。钱袋都被扔在了水沟里,男孩儿挣扎着要往水沟俯身,祝缨揪着他的领子,仿佛拎着了一只小乌龟的外壳。 祝缨道:“在我身上费功夫,不耽误事儿吗?来,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放你,再你给十个钱。” 小男孩儿拿袖子擦了擦鼻涕,拧身问道:“什么事儿?” “京城,有鬼屋吗?” 小贼一双眼睛滴溜溜一转:“有,你要干嘛?” 祝缨道:“当然是会一会鬼啦。” 小贼吓了一跳,说:“那我带你去,你放开我,还有,钱呢?” 祝缨松开了手,真的给了他十枚铜钱,都是制钱。小贼将两样分开揣好,道:“你跟我来。” 他带着祝缨走了一阵儿,祝缨道:“别想引我去你的窝,好叫人堵我,嗤——葱油饼吃完了吗?” 小贼嗅嗅自己的双手,又呵一口气闻闻,周身打量了圈,觉得自己没有破绽,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祝缨道:“前面街口,你冲那个蹲墙根儿的使了眼色,他从旁边绕了过来,跑到这里报的信。”地上都是脚印,虽然积雪清扫了一些,一般人看着杂乱的脚印认不出,祝缨却是看这些东西的小行家了。 小贼的脸色难看极了:“你怎么知道的?!” “行了,鬼宅呢?”祝缨不在乎地说,指指对面巷口,“跟他们打个招呼,别跟着我。咱们快些把事办完,你依旧干你的营生去。你们跟比赛似的,那一伙人这会儿收成可要比你好了。” 小贼知道遇到了硬茬子,只得乖乖她去了一处“鬼宅”。祝缨看了一眼宅子,垂眼再看看这小贼,小贼年纪绝没有她大,长也没她高,有点怯地说:“我知道的,最鬼的鬼宅就这儿了,这破地儿,换了五回主人了。” 祝缨摸了把门锁,上面积的那点雪都要化了,门锁已经没了,一摸还一把灰,显是很久没动过了。透着门缝往更里看,里面格局一目了然。 这是所独门独院的宅子,虽然只有一进,但还是很宽敞的,正房三间,西边厢房、东边厨房,还有个简陋的马棚和一个简陋的茅房。院子也大,有个葡萄架,还架了个秋千。从“残存”的建筑来看,新盖的时候也是高大气派。只是现在连门板都朽了一半,正房大门洞开,墙上、瓦上全是枯草、窗纸也破得差不多了。马棚的顶也没了一大半儿,连茅房的味道都淡了许多。 小贼说:“起先是个官儿住的,官虽不大,能买得起京城这样的宅子已然是不错啦。后来听说吊死了个丫环,就开始闹鬼,只好卖了。有个商人买了,又闹鬼,半夜嚎,要索命。这名声就传出去了,有人低价买了来请道士作法,道士也来过了,说是驱完了鬼,结果还是闹。有人说闹的不是鬼,是狐仙,半夜丢瓦片打门打窗户的。 第四个来买的就是个道士了,在这儿安个外宅,谁知道来会外宅妇的时候,鬼跟狐仙一块儿闹了起来,点着了火,两个人光着屁股跑了出来,可现了个大眼儿!只好作价又卖了。买的也是个商人,本想自己住的,进来头一天夜里上茅房就看到一个白影蹿到了马棚,将他的驴子放了出来,驴子将他的腿也踩断了。养伤的时候又被鬼讨命,吓得连夜搬走了,这房子就在这儿了……” 祝缨倒是不怕鬼的,她跟着爹娘这么些年也没见着一个真鬼,真狐狸倒是见过,也没见着它们成了精化成个俊男美女给她两个窝头充饥,所以她就设了个卡把狐狸抓了换了点钱,全家吃了好几天有肉有白米的饱饭。 她愁的这宅子,就算租金便宜了,想住怕不是得给它重盖一个!那省下的钱还有什么用?白给房东盖房子吗? 祝缨摇了摇头,问道:“还有吗?” 小贼她来一个地方就已经觉得够倒霉的了,压根儿不想再带她跑路,他将手伸了一伸又缩回来,说:“我是这个,不是飞贼。” 祝缨问道:“西边这户是什么人?” “谁知道?好像是个客商,也是赁的房子。这儿赁房子的人多。” 祝缨多给了他五个钱,看他一道烟跑了,自己也只能看着这个破宅子摇头了。京城人工也贵,她自己能修修补补甚至搭个破板房,让她自己盖个这样的房子,一没料、二没工,不行。她一家子又得一个落脚的地方,客栈花钱也确实多。 看来这笔钱还是得让中人赚了。 ……………… 祝缨又去了中人那里,直截了当地说:“甭管甘大哥说了什么,你就给我找个鬼宅,便宜些的!越便宜越好,鬼越厉越好。” 中人指着远处的大宅说:“那些宅子里头,不知道要死多少鬼,都厉,可都不便宜。” 祝缨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得,很远的那一片,亭台楼阁,乃是京城权贵居住的地方。就算鬼宅她都住不起,何况现在人家住得好好的,也压根不会卖。 祝缨道:“我钱少,得省着点儿。等我攒了钱,还要买宅子呢,这买卖你还接不接着做?” 中人看着这个小孩儿充大人也颇有喜感,认真地说:“我倒是想做呢,你知道京城的房价吗?就部里,一个六品官儿,他但凡衙门没油水,家里也没祖业收益,都得攒个十年二十年的。我知道你跟甘大进城,还带点儿南边儿的口音,兴许真有个前程,那也得留神,京城做官儿,不容易的。” 祝缨道:“我口音还有不对的地方吗?” “嗯,还有点儿咬舌头。” 祝缨点点头:“京城官儿,不容易,是么?” “可不是,这京城多少官儿,混得上名号的才有多少?又有清浊之分……”天下脚下的人,连个中人都能给人讲朝廷大事了。祝缨也不催他讲正事,只把他说的与金良等人说的比对,大致来说,这个中人居然不是胡说八道的! 一个半大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他,中人也升起了一股做人生导师的骄傲,得意地道:“凡来京城的,就要赁房、租房。穷酸、清高、摆阔……我见得多啦!也有些人有房子要卖的,不瞒你说,除了那些个王府、高门,朝廷赐宅的,那些个咱摸不着,其余的房子,我多少都知道些儿。” 祝缨道:“城里就你一个中人?同行是冤家呢,他们能告诉你?” “这就不知道了吧?是冤家,可也是同行呢,不得互通点有无?你瞧那市面上的商人,他们也是冤家,可一同抬价的时候……”打住,说漏嘴了!中人后悔了,不该这小子说太多的。这小子简直有邪术!怎么一问,就叫人说了呢? 他并不知道,做神棍的想混得好,与人聊天、诱人说话的本事是必得有的,不但是说话的内容,连表情、眼神、体态、动作、语气、声调都有点讲究。祝缨在这上头比她爹娘厉害多了。 他算机灵的,大意一点的祖宗八代被套了都不知道呢。 祝缨也不再追问,就说:“那鬼宅呢?还有没有?” 中人道:“好好的孩子,要什么鬼宅?喏,倒是有一处,地方也不错,周围要么是小有些家产的小财主和商人,要么是小官儿,不过又不很富。你要有多点儿钱啊,他都能卖给你。就是房子破点儿,在那边城东,安宜坊里头。”他报了个地址。 祝缨心道,那不就是我刚看的?太破了!问了价,价格倒真是个骨折的价,租房是骨折价,买房也是骨折价。但是租房的骨折价后面,是这破房子没法住,得维修,那还不如去租个正式的。买房的这个价格得一百贯,祝缨得砸锅卖铁还再欠债才能买下来,买完了也得重新修,甚至重建,那就更没钱了。 看祝缨没说要租更没说要买,中人缓了口气,说:“你就听我的,这房子便宜是吧?破旧得很!你修修补补的钱,都够赁个好的了。这京城,但凡闹鬼轻一点儿,房子好一点,它卖便宜些都能脱手了呀。要不就是彻底荒废了,比这个还破。你又不是头一个要找鬼宅的。我劝你,还是正经赁个好房子吧,我这会儿倒是有,看在甘大郎的面子上,我自家给你打个八折。” 房子又不在安宜坊了,但是听布局与安宜坊那处房子差不多,却是一所很正常的、不闹鬼的房子了,井绳也是正常的,门窗也是正常的。祝缨道:“那看看吧。” 中人拿了钥匙,与祝缨去房子看了一圈,租金是住客栈包院儿的三分之一,但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就得自己张罗了,院子里甚至还有一口水井!中人说:“这井水不够甜,要到外边弄水,不过洗洗涮涮是足够的啦。你们吃水也
相关推荐:
来自天狼座
你丫滚不滚
你在等我转过身吗
陆九卿墨箫嫡女重生惹上暴君逃不掉
南月菊香
一刀春色
癞蛤蟆日记:天堂终结版
[猎人]库洛洛的重生情人
古今第一贼
除灵师之吸血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