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的天赋太过努力 > 第40章

第40章

好名声,我又不是为了他们的舌头顺溜活的。” 花姐有些羡慕又些释然地说:“是呢,凡管事,不能一味当滥好人。” 祝缨道:“好。” 花姐又有点担心,说:“做官总会有许多人诋毁的。” 祝缨道:“噫!跳大神的时候骂我的更多呢,也不用我得罪他们,只要我是个下九流的,他们心情不好了要个出气筒气到我路过都能骂两句小兔崽子怕不是个贼种!我偏不走下流路,气死他们,嘻嘻!” 花姐心疼又骄傲,说:“那是!你最好了!” “嘿嘿。” 花姐抢着收碗说:“你明天还要早起有事呢。对了,我明天去慈惠庵。付小娘子这回该放心啦,小郎也能换些更好的药了。” “他怎么样了?” “打坏了,就是养着。小时候的伤病有两样,小孩子活力旺盛,凡小伤,恢复得极快。但要是伤得太重,就容易落下病根,带到长大、带到死。我们尽力叫他旺盛起来。” “唔,他有个好母亲。” 花姐说:“我既羡慕她,又担心她。当年我和娘管家的时候就听到好些闲话,什么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啦,之类的。那还是我们自己家的产业呢。现在做了官做了吏,会更难听吧。小祝,你是怎么应付这些人的?” 祝缨这回是真的茫然了:“啊?谁说我不行?他是眼瞎吗?要不就是嫉妒我。” 花姐终于放声大笑:“小祝!小祝!” “哎!怎么了这是?” 正房张仙姑也听到了笑声,也出来了问:“怎么了?怎么了?” 祝缨道:“没事儿,大姐给我讲笑话呢,我没笑,她先笑了。好生奇怪。” 花姐笑道:“对对,是我奇怪。你快些休息吧,明天我对付小娘子说,别把傻子的胡说八道放在心上。” “本来就是嘛。”祝缨说着,把郑熹给的香拿了出来,说,“这个,我也不太懂。” 花姐道:“这可是好东西,既然给了你,我先给你熏一熏衣裳,明天他闻了也好知道你放在心上了。” ………… 祝缨第二天去应卯,还是向之前一样,先处理大理寺的杂物。因为她监督了今年的秋收,给公费又多抢了一笔钱回来,从现在开始到明年秋收,大理寺的物用就更加充盈。除了添十个新人的补贴之外,还有大笔的剩余。 祝缨就算了一下,这笔钱粮,拿出去存着或者放贷,平价贷出,要商人有物品抵押,或几月,或一年,加利赎回。她只要市面上那些高利贷一半的利息。这也是很高的一笔了。她自己也不要这笔利息中饱私囊,虽然她知道有些管账的人会这么办,所谓“借鸡生蛋”。 办得好的,一年经手这些公费就能给自己弄下半套宅子出来,狠一点的,一套小宅子也就出来了。 但是,据祝缨所知,玩脱了的也是一大把。大理寺的案卷里,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玩脱了的官儿。有流放的,有徒刑的,还有玩得太大耽误了一件大事,即使数目不太巨大,但是误事,被斩了的。此外一些玩脱了上吊投河的也有。为了追赃,把他们家都抄了的也不少。 他们的上峰受连累的也有。 她就仔细挑选,必贷必有抵押,还得是她认得的、知道价值的抵押品,以保证大理寺不能亏本。否则,大理寺也不能在她手上这么充裕。 今年冬天,可以给各人再添一些柴炭的补贴了,祝缨想。 写写算算完了,胡琏凑了上来:“怎么样?祝尚书?” “胡说什么?你真没浪费你的这个姓儿,张口就胡说呢。” “你不就是我们的户部尚书么?你算盘一动……”胡琏已经有经验了。 祝缨道:“家里过冬的炭,够用吗?” “哎哟,要添炭补?小祝,你是这个!”胡琏给祝缨挑了个拇指,“哎,我告诉他们去!” “别!上头还没批下来呢!” “嗐!你给他们拿大头,哪有不同意的?不求上峰多么大方,他们吃肉,给咱们喝口汤那就算好人啦!就怕那一等自己贪得无厌,还要克扣下属,该发的都不发,叫下属又累又穷,显得他这衙门清廉的!我呸!缺了八辈子德的玩艺儿!哎,还是咱们大理寺好!郑大人好!冷、裴二位亦好!小祝你最好!” 祝缨抱着胳膊搓了两把:“肉麻死了!滚呐!” 胡琏笑着滚了。 祝缨道:“哎~等一等,今天有京兆送来的卷档吗?快给人家办了!” “放心!批好了拿给你看呐!” 祝缨道:“紧着些。京兆肯给咱们行方便,不是靠两句好话的,咱们也得给人家办事。” “懂~~~” 祝缨和京兆诸府县的关系好,不是只凭她在王云鹤面前装好孩子的,京兆府及诸县需要大理寺复核、审批的卷宗,祝缨都是优先给他们安排。大理寺现在的效率是极高的,等闲也不故意扣下面的公文,但是,复核和复核也不一样。有的就是随笔一画,不准,什么原因都不写清楚,让下面来回折腾,就是通不过,进而影响下面官员的考核。 有的,比如京兆的公文,或者是落祝缨手上的文书,就都给细细的说明,让你改都知道怎么改。有些要几个人签的,她去找人签,比京兆府再重复递签又方便不少。 所以万年县令跟她熟了,也能说重话,也能让她看案子。 京兆这一天只有一个简单的复核,几个丞签了名,当天就给结了。 祝缨签完名,郑熹也回来了。说一句:“今日照旧。” 祝缨等人散去,就抱着一堆文书同自己的奏本又去找郑熹了。郑熹道:“你又什么事?” 祝缨道:“这是公事,您先看。”郑熹先看一些往来的文书,祝缨都给整理好了,他很快看完批完。然后是添炭补,郑熹道:“你从哪里变出来的钱?五鬼搬运?” 祝缨笑道:“哪有那个玩艺儿?这不,才查了一个硕鼠么?” 郑熹批了。 祝缨又拿了关于女丞女卒的预算,郑熹也批。批完了,严肃地说:“光录用了人还不够,要把这些人用好,不能出事。你这回闹得有点大,给我老实蹲着!今年之内你都不许生事!她们,也不能有事,有事,我唯你是问!” 祝缨这才拿出奏本,道:“您看看这个。” 郑熹看了,说:“倒还说得通。”又指点她要写得惶恐一点,要检讨,要写自己从中学习到了什么,以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治理国家之不易,要诚恳地拍皇帝的马屁。 祝缨一向是个好学生,当场就改了,郑熹满意地道:“递上去后,就老老实实把这群娘子军给我管好!” “是。” 第100章 主意 祝缨几样申请,郑熹都给批了,她开开心心出去办事了,琢磨着今天事情顺利,还能空出点时间看点书。她记得冷云好像又往大理寺偷放了几本小书,那她得去拿来看看! 郑熹则坐着沉思。 他在祝缨身上花的功夫不算少,结果也很令人满意,不过“一股王云鹤味儿”到底让他不太开心了。昨天他有点小生气,今天回来一看,人家跟没事儿人似的,该干嘛干嘛,郑熹生了一回闷气,决定晚一点跟祝缨好好聊一聊! 祝缨对此一无所知。 她先把事务分了下去,接着去偷了冷云的小书翻完,然后把自己书单上的书看了半本。下午的时候又想起来,郑熹上回让买刘松年的文集,又把刘松年的新文集给拿过来认真读了一读。 刘松年这本新文集里,有各种文体,有小文,有诗,也有一长篇述论。祝缨从他这本文集里又剔出一些自己没听过的、应该是典故的词句,都摘录了出来。再把他这文章的顺序研究了一下,一时没看出名堂。只能确认刘松年相当博学,还好述怀,怀古诗也写了不少。他还满世界的蹓跶,上一篇在江南,下一篇他又跑漠北去了,文字十分传神,寥寥数笔就把一片风光写得令人深临其境了。 祝缨神游其中,心道:什么时候也能够去看一看就好了。 她的轻松时光也就这么一点了,第二天开始,她就得筹划着怎么安排新来的女卒。由于女丞还没有就位,现在女卒她就得给安排好了。 一是要从这八个人里选两个头儿,好分成两班。牢里没女犯人的时候,夜班可以不排。一旦有女犯人,狱卒就得两班倒。安排一天一夜算一个班,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另算。当然,这样容易给还没有就位的女丞添一些麻烦——上司才到,下属们已经抱团了。 这就不是她要管的事了,让她们自己去磨吧。 再来是女卒们的待遇,她还得安排裁缝。女丞的服饰以内宫女官的样式为模板,这个是已经定下来的。女卒的号衣是没有定式的。祝缨得联系裁缝,先打样,这样才好让后来者能照着样子来做。她先拉花姐做模特,让裁缝给做个样衣出来。 今天是带花姐拿衣服去,如果合适,以后就是这个样子了。 有正当的理由,她就理直气壮地离开大理寺,接花姐见裁缝去了。 路上,花姐很高兴说:“我也能试穿一下号衣了!哎,对了,那付小娘子?” 祝缨道:“穿着外面的杂色衣服进去不像话,她们家里安排好了,还得学些礼仪,地方我也借好了,不跟礼部借,就在京兆府找个地方,顺便量体裁衣。” 无论她说什么,花姐都听得很捧场:“嗯嗯!” 到了裁缝的铺子,杜大姐陪花姐进去换衣服,不多会儿就换了出来。不怎么好看,贴体、适合活动,颜色也不鲜亮,但是花姐说:“好精神。”祝缨让她活动一下,行走坐卧都还不错。 祝缨道:“衣服上再镶点红边,半寸宽就好。”这一套她也要了,另报了一套尺寸让裁缝做。并且约定了,过几天裁缝要留出时间来,她要给被取中的女卒量体裁衣。 裁缝给她做这一身就不肯收钱了。至少八套衣服,大买卖了,买八送一。祝缨笑着付了钱:“这些钱还是有的。” 出了裁缝铺,花姐抱着衣服与祝缨一路说笑,回到家里,花姐回房去放衣服。杜大姐却出人意料地到了西厢。 祝缨道:“我这里没有什么要收拾的。” 杜大姐吞吞吐吐地道:“是、是娘子的事儿,她,她不好说。” “怎么?” 杜大姐也是犹豫再三,还是狠下心来说:“娘子好心,往那里送药。可近来听花街上有人说,娘子也是不妻不妾的,却又来盯着三郎的外室。” 祝缨吃惊了:“什么?我哪来的外室?哦,他们说小江?” 杜大姐道:“论理,我是仆人,不该说主人家的话。可已下定决心在家里做一辈子的,就还是说了。那边那位,已经做一副坤道的模样,她们都说她要修仙了。您有计较,早些弄清楚了。她们嘴贱,可也说得不差,女人都拖不起的,娘子现在住在这里,又说是姐姐,又……到底算什么呢?不妻不妾的!” 她鼓起这么多的勇气,才说了这一篇子话,说完了,害怕得心噗噗直跳,然后跑掉了! 祝缨喃喃地道:“跑什么?我又不会打你。” 花姐放好了衣服出来,看杜大姐跑回屋里,也到西厢来问:“杜大姐怎么了?” 祝缨没有回答,反问花姐:“大姐。你要不要考个狱丞?我教你怎么考!” “什么?!”花姐奇道,“怎么突然想起说这个了?” “我还记得你说过,我做了官就如同你做了官一般。看别人做官,何如自己尝尝滋味?” 花姐眼睛一亮,旋即又安静了下来,祝缨也不催她,也安静地坐着,等她开口。 花姐想了一阵才慢慢摇头,说:“且不说我考不考得上,我不要你为我开方便之门。瓜田李下,有人会说你。只说眼前正经的,我一旦做了狱丞,就是一直在大理寺了。你是要高飞的,日后你升走了或是外放了,我们岂不是要分开?” “不必管我。我做官的时候也没有管你不是?再说了,我为什么要外放?我就算在京城去了别的衙门,也还在皇城之内的。” 花姐摇摇头,她还是不愿意分离,升官的事儿,哪是她们能做得了主的呢?得看上头的意思。她就宁愿这个样子,祝缨到哪里,她就到哪里行医。如果有一天要离开,也是她自己想要离开了。现在,她觉得祝缨的家里还是需要她的。 祝缨的事就是她的事,祝缨的仕途一片光明,但是毕竟还是从六品,以后必然有许多难题,她不想就这么离开。 “谁说行医,就不是一件大事呢?”花姐说,“行医是我想的。狱丞不是非我不可,给那些更需要这个官职的人吧!狱卒考核的时候,被黜落的人哭得那么的惨,她们除此之外难有生路。我在你这里,就已经有生路了。多救一个人,也是好的。且我行医,如今也过得很好很好。” 祝缨定定地看着她,花姐也毫不退让,她说:“我也不是什么菩萨心肠滥好人,自己好不下去还要救别人的,我正是活得下去,我现在做的事,也是件正经事。你要觉得我应该有自己的事,就该让我自己去选。不是什么都替我安排,你在大理寺,我就考狱丞,你要去了太常呢?再给太常安个女官?恐怕不能吧?纵能,我再考过去?哪有这样的事情?” 祝缨忙道歉:“我错了。不该替你决定事情,你本来就是个有主意的人。” 花姐道:“好吧,你这句话说对了。各人有各人的路,咱们是走在一起的,可也不能叫你背着我赶路不是?对别人也是这样的。我既不叫你背,也会看着你,不会叫别人赖上你。” 祝缨笑了:“好吧。哎哟,你别板着脸,你这样子,倒好像这是一件什么大事似的。我怎么会被人赖上?只有我占别人的便宜,谁也不能占了我的便宜。” 花姐道:“你总是这样,自己挑最重的担子,还要说,很轻。” 祝缨茫然了:“什么担子?不是……你是说我现在?我还挺开心的。” 花姐笑了:“好吧,我现在这样也挺开心的,那咱们一起开心,好不好?” 祝缨道:“咱们本来就一起开心的。对了,你去后街那边送药,她们说了不好听的了?” 花姐一时没想到是杜大姐说的,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说你怎么突然叫我考狱丞了呢?净瞎想!她们说两句又怎么的?你没误会,我也没心事,不就得了?只是那位小娘子……唉……” 祝缨道:“行了,既然咱俩把话说开了,就不管别人了。” “不管了?” “管什么?怎么管?不碍咱们的事儿就不用管。” 花姐道:“遇到了搭把手,没遇到也不招惹,好吗?” 祝缨道:“好!” ……—— 花姐不愿意备考,祝缨也就不再强求,她也正有事情要做——女卒们来报到了。 祝缨自己定的规矩,大理寺诸官吏不得单独与女卒们接触。她自己也必须做个表率,事到临头只好再拉上一个鲍评事、一个胡琏,三个一同办事。先把她们带到了跟京兆府借的房子里,裁缝叫上,裁衣服。然后是讲解皇城的规则,让她们都背下来。 再是礼仪。 礼仪果然是最麻烦的,因为她们是女人,而祝缨等人知道的都是男子的礼仪,并且皇城当差的,从来没有妇人。宫城里的宫女,那不算皇城的人。 胡琏道:“这可怎么办?” 祝缨道:“什么怎么办?照咱们的来!什么男女之礼?咱们讲内外之礼!她们出来做事,就是在外,同咱们一样了。” 胡琏道:“那这个好办!反正狱卒也见不着什么大人物,等闲不会有人挑理!” 狱卒需要学的礼仪也很简单,走路、从哪里走,要怎么避让什么样的人——只要是个官她们都避让。大礼是什么样的,万一有机会晋见又是什么样的,都不多。因为需要她们出现的场合也不多。 没两天就学好了,她们的牌子也下来了,衣服也裁好了。 在正式进入皇城之前,祝缨给她们讲了她们之后的待遇: 有衣料,当然,先发一身秋季的衣服,然后是可以领今年最后三个月的俸禄。俸禄分粮和钱两样,不多,但是与男卒等同。到了冬季还有衣料发下来,她们必须裁新冬衣,这关系到大理寺的体面。大理寺再有些额外的补贴,各大年节都有一些,马上十月入冬,就是领一补新增的炭补。 再有,大理寺里固定有一顿午饭,伙食很好。如果有值夜,则一天一夜三顿饭都有了。 最后,祝缨说:“还有一些零星的,进了大理寺就都知道了。” 除了吴氏这样家里在大理寺当差的“世家”,其他人都很振奋! 付小娘子算了算:只在庵里赁一间房娘儿俩住,一年也就两贯钱!还能有余钱!禄米够娘俩吃还有剩呢!可以带小郎出门吃些肉补身子了!还能换副贵些的药!还有布!小郎两年没裁新衣了,可怜他才三岁。 又一想,不对,还有柴炭,冬天可以暖和了。还有旁的补贴,连米和钱都能省更多。一时之间,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另一位车小娘子则是公开的笑出声来与她的朋友甘小娘子抱在一起:“这下可好了!” 甘小娘子也说:“这下我可以放心你了!” 又有一个好像时刻在准备窜出去的周小娘子,她是第三个未婚的小娘子,也是有着明确名字的人,叫周娓,她一脸的跃跃欲试。 另还有跑步第一的妇人徐大娘,与付小娘子的神情也差不多。此外又有一个寡妇赵五娘,最后一个是屠户的娘子霍二娘。 人人都高兴,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大理寺的待遇并不知道得很明白,照着她们知道的京兆诸府县的待遇预期的,之前听到大理寺的规矩,也是硬着头皮撑着的。她们各有各的难处,必须得抓住这一次的机会。难一点就难一点,总比没希望强。 听到大理寺的待遇之后,真是意外之喜。 胡琏与鲍评事两个人见她们这样高兴,也对大理寺生出许多的自豪感。胡琏清清嗓子,道:“既然如此,就都回去吧!明日不可迟到!” 鲍评事左看右看,自己官最小,只好由自己唱个黑脸,说:“且慢高兴!能在大理寺做下去,这些才是你们的!若犯了规矩,被赶了出去,这些也就与你们没干系了!选拔的时候你们也见着了,多少人盼着呢!可都要打起精神来呀!” 八个女卒一齐答道:“是!” 祝缨道:“好了,都回去吧。”她也与胡、鲍二人回了大理寺,最后巡视一下女监的环境。女监里也有牢头们的住处,两间房,一间是给狱丞的、一间是给狱卒的。狱丞有自己的单床,狱卒就只有通铺。占据了整个牢房最靠外的地方,这里也是通风比较好的。 胡琏道:“是该看看,别有老鼠。吓着人。”说完又想起来,祝缨这个缺德鬼,往小黑屋里放老鼠来着,怕老鼠的人得分都不高…… 胡琏无语,片刻,道:“你居然还挺有道理的。” 祝缨道:“那是,我怎么会没有道理呢?” 三人一笑,让小陶把门给锁了。 这一天祝缨回到家里,就问花姐:“又去慈惠庵了?” 花姐道:“嗯!我想看看付小娘子,她明天就去大理寺了呢。” “有什么好看的?” “好看的多着呢!”花姐微有得意,“你猜,我都听到什么了?” “我不猜,你说。” “你手里有她们的名帖、保书,可也只有纸上那几行字,可不知道她们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我都从付小娘子那里打听到啦,没想到吧?” 祝缨笑道:“小心她拿你当坐探!她孤身在此,一定是很谨慎的。” “她与尼师说话,我听到的呢。只是有些奇怪,她怎么知道那么多?” 祝缨想:我给她们每人二百钱呢!还让她们可以先聚一聚,你猜她怎么知道那么多的? 花姐本也有心为祝缨探听点情况,不等祝缨再问就说了:“付小娘子你是知道的。其实这些人里,好命的并不多,都是生活艰难才要出来抛头露面讨生活的。” “也就是甘小娘子,她有家人关爱,一是陪车小娘子,二是自己觉得不弱于人,就过来试一试的。小陶家的吴姐姐你知道的,人家婆家娘家都是干这个的。旁人就不一样了,好些是家里有难的。 车小娘子的爹娘都过世了。她家人没了,自己一个人撑不起整个武馆,不是她武艺不够或者不肯教,而是没几个人肯跟她学。她又不能赔钱教徒弟,只能另谋他路。她有师兄弟,人家帮着葬了师父之后就没那么多情份再听师妹的吩咐了。要么,她跟某个师兄弟成亲,要么关门,要么她有个婆家,师兄弟们倒也能充当娘家人撑撑场面。她爹生前都认识些什么人呢?也都不是可靠托付的人。” 祝缨心道:车猛确实……他认识的人讲的义气里,包括娶他的女儿或者给他女儿找个婆家,但绝不包括给车小娘子打下手。 她说:“现在她有差使,可以把她爹留给她的房子好好修葺一下了。” “你怎么知道的?” 祝缨道:“别人我不知道,她家武馆我逛街的时候看过,已经破败了。房子几处坏了,又要被压价,所以才没有卖出去。想租,人家也不租个漏顶的房子!现在好了!修房子,把闲的几间租出去,又是一笔收入,她可以安心过活了。” 花姐道:“原来你想买她的房子吗?她家那里地方不算好,离皇城又远,不适合你呢。” 祝缨含糊过了,问道:“还有人呢?” “徐大娘已然成婚,也有丈夫,不幸丈夫卧病在床,她一个人在外面挣钱,一家子连婆婆带儿子、女儿五口人,全靠她养活。苦不堪言。一路哭着一路跑,抹着眼泪跑了个第一的就是她。” 祝缨道:“我记得她。”徐大娘与当年的祝缨一样,看着尸体连眼睛都不带眨的。穷人是不怕鬼的,徐大娘看来是真的穷。 花姐道:“好在一家人都听她的话,不像有些人家,丈夫和婆婆明明靠媳妇养着,还要拿腔作势刻薄媳妇。” “唔,这倒是。” “那个周小娘子,她家是她爹那一辈儿放良出来的,放良的奴婢,见到了旧主也还是执僮仆之礼,她志气高。” 祝缨心道:那我可要留意一下她了。 “赵五娘也是寡妇,为了不想再嫁,见有机会就来了。还有一个霍二娘,是屠户家的娘子,以前是帮丈夫的忙,现在小叔子也长大了能帮手了,儿子也有七、八岁了,能打下手了,她就出来了。” 霍二娘今年三十岁,体格看着倒真有点魁梧的样子。 祝缨道:“甘、车二位,话还挺多的。” 花姐笑道:“这不挺好?” 祝缨心道:这八个人能选出来,至少是有些天赋的,至于心地还真是不好说呢。好在我也不是要选个圣人,只要她们能吃苦、肯干事就行。 ……—— 祝缨把这几个人的底都摸得差不多了,次日在皇城外面与她们约了碰面时就更从容了。 八个女卒都穿着正式的衣服,一个个精神很足,虽然有路过的人指指点点,她们也都不在乎。 祝缨道:“跟我进去吧。排好队,不许挤作一团,不许当皇城是集市由着你们逛。来。” 她像只鸭妈妈领着一群小鸭子,一队人到了门口,祝缨先跟李校尉勘验身份。李校尉挤眉弄眼,挤到一半就吃了一惊,忙把眼睛瞪大又看了一下,将祝缨拉到一边问:“这是你选的?选一群夜叉啊?!!你真想当阎王呐?” 因为不是选美,所以如霍二娘是魁梧、车小娘子是微黑、徐大娘是面黄,甘小娘子跟车小娘子是好友,性情相投,也是个皮猴儿。付小娘子虽然是丈夫要卖的人,是为了生育,而不是为了美色,她是长着一张很贤良而好生养的脸,柔顺有,漂亮就不必了。其他人也都差不多,相较之下,周娓只是因为白皙,就显得是最漂亮的一个了。然而也是姿色平平。 祝缨道:“看大牢的,你想要什么样的啊?” 李校尉极端的服气,一挑拇指:“小祝,你是这个。” 祝缨教她们怎么勘验身份,又让她们不许携带违禁之物:“禁军是男子,不搜你们是体面。一旦有违禁之物,后果不用我讲。你们轮流,每日一人做搜检官。日后有狱丞里,由狱丞轮流搜检。” 李校尉摆手道:“别这么吓人么。” 进了门,不见有人与祝缨打招呼,杨六郎甚至凑了上来,说:“要不,咱们求个内官?”他姑父就是个大宦官,这个倒是可以的。 祝缨道:“行啊!大理寺行文也可。我回去就找郑大人。里头那里?” 杨六郎一拍胸脯:“我回去求啊!” 祝缨心说,你是真的天真啊!不过大理寺能与内官搭上线,也是不错的呢。只要有个引子,我就能叫他混成熟人! 祝缨将这一队娘子军带到大理寺时,郑熹上朝还没下来,她就叫来胡琏:“来吧,还是咱们俩带她们逛逛。” 把大理寺的布局都说了,又说了些“邻居”,再带到大狱里。祝缨指着男监说:“那边是男监,你们以后是女监,这里两道门,你们各走各的!除非特殊情况,互相不得越界!” 带她们与男监互相打个照面,又带她们去看了值房:“凡值夜班,外面那道门上锁,钥匙拿在你们手里。每班必须至少两人。现在且不用值夜,铺盖不用你们自备,大理寺自有铺盖放在值房。该知道的就是这些,旁的地方,不许闲逛!听明白了吗?” 她给这些女卒先划定了活动的范围,因为她们才进来,就好像给鸡窝里放进了一只鸭子,结果怎么样还不知道,祝缨只能自己慢慢盯着。 “是!” 祝缨道:“好了,大人们该下朝了,去拜见一下上官。然后领你们的用具,就回来安置吧。” “是!” 重回大理寺正堂,郑熹等三人回来了,看到了女卒也当没看到,他们先分派今日的工作,也还是一个:“照旧。”然后才是祝缨带着女卒们去见郑熹三人。 也不是什么美人,冷云打了个哈欠,裴清倒是面色如常。郑熹一如对新进的男吏一样,说着:“既入大理寺就要守大理寺的规矩。你们勤勉,大理寺也不会亏待你们。有事,照三郎的规矩来。” 祝缨道:“我带她们支领东西。大人,您说的,照我的规矩来,以后您三位要召见她们,也得照着规矩来。不可单独相处,说话得开门,至少要开窗。” 郑熹笑骂:“就你规矩多!还不去?” 冷云笑道:“坏喽,儿子要管老子喽!”他在大理寺被祝缨照顾得舒舒服服,说话也就特别的胡言乱语。祝缨看了他一眼,他摸了摸鼻子,别过头去吹口哨。 裴清道:“咳咳,尔等虽是女子,但已领了官差,就与外间女子不同了,要珍惜。” 冷云道:“是啊,大理寺可费了不少功夫呢。” 吴氏也没跟这么个有实权的官儿说过话,本也是怯的,但是想:我就是这些人里最见过世面的。 她的胆子不由自主地就大了起来,说:“是!小的们一定竭力报效!” 冷云听她说得怪怪的,摆摆手:“去吧!” 祝缨看看郑熹,郑熹点点头。 祝缨带着女卒们去领东西,胡琏抄着手,说:“哎哟,我上回带人来认路还是上回。” “哪回?” “忘了!” 两人胡扯着,祝缨带她们去库房,看库的见到她就上来行礼:“小祝大人!” “来,领东西!” 那人将这些女卒一打量,也露出与李校尉一样的神情来,很正经地说:“每人一套铺盖、两只盆、一条手巾、一把梳子、一个盆架、一张凳子!共四个柜子,照小祝大人吩咐,每个柜子都隔成对开的两扇,各上锁,这里,八把锁、每人两把钥匙,各人的东西放各人柜子里。十根针、一盒线。” 女人们叽喳了几句,听一声咳嗽就止住了。各自领了自己的东西,祝缨道:“回去或钉个布条,或写个名字,别使岔了。大件家具一会儿来抬,拿把细碎的领了。” 女人们都笑道:“是!” 然后是领牌子:“拿着这个,领禄米、领钱——这些是朝廷发的。” “哎!” “肃静!” 祝缨道:“排好队,一人一样地领!” 女卒们又列好队,碎步急趋地领着东西。她们不用人教,领钱粮的牌子随身收好,拿盒把东西一总装了。再把铺盖打卷背身上,都是干活的行家。甘、车二人手脚慢点儿,付小娘子和徐大娘就帮她们把铺盖捆好。 祝缨道:“好了,今天先安排这些,明天自己过来,把炭补给领了。” 那边看库房的拿个账本出来:“来,给我签名画押,自己核对了数目,不要有差……” 胡琏开始还看得有趣,现在已经在模仿着打蚊子的样子了。祝缨看她们领完了,道:“好了,再把她们带回女监就算完事儿了。” 结果,带回女监也不完,祝缨没让她们收拾东西,而是说:“走吧,会食的时间到了。” …………—— 会食,大家一块儿吃饭。不过有些重地是离不开人的,比较大牢。女监则是因为现在没犯人,所以可以锁了门一起去吃。等到有犯人的时候,就只好送饭在这里吃了。 官与吏吃饭也不在一个地方,就像小官跟大官吃的也不一样。祝缨也不伺候着郑熹他们吃饭,她跟同僚一起吃。因为添了女卒,她提前给她们划了一张桌子,桌子孤零零的,与男吏的桌子隔了一丈远。上面的食物倒是与男吏的一样。 祝缨这天是先检查了一下吃食,才回去自己那里吃饭。 胡琏就开她玩笑:“冷少卿说,郑大人拿你当儿子养,我看你拿她们当闺女养。你好歹年轻,长得还嫩。她们好些比你大,有的都能当你娘了,你还这么看顾着。” “我招来的人。” 祝缨吃饭快,快吃饱的时候听到那边有点嚣闹,捏了个馒头蹓跶了过去。起因是女卒们挨到了第一次不能说是挤兑的闲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份饭,不过大理寺有祝缨,她有个规定:只要想吃,就吃饱,菜不添,主食管够。主食的差额大理寺补贴。官员一般不用怎么添饭,这一项主要是惠及小吏。 女卒这边桌上要添饭,不远处有人看到了,就惊讶地说:“女人也能吃这么多?肚皮不能这么大吧?” 他们本是“窃窃私语”,不幸被女卒们听到了,女卒们就不高兴了,周娓忍不住,说:“看好你自己的碗吧!你们添得,我们就添不得了?!都是大理寺当差的,谁比谁高贵呢?” 有人还嘴,还不是压倒性的令他心服口服,嘴欠的就来了兴致。还有些缺德鬼一边围观,看吵架下饭。也有些老成的劝架,但也没有卖力阻拦。 场面顿时热闹了起来。 祝缨踱过来的时候,正巧又出了一件事。 徐大娘家里人口多,吃不上这么好的主食,也不能常吃饱。她拿了块布想包一点馒头回去。本来是悄悄的,跟自己桌上的人一说就得,哪知那边一吵,许多人看了过来。又被人说了:“不能往家拿的!”徐大娘脸涨得通红,付小娘子其实也想,但是手慢了一点,忙说:“我们在这里吃少一点,省一点带回去。” “那也不好吧?” 吴氏是父亲、丈夫都在这里的,忙对同僚说:“大理寺确实是这样的,都放下吧。钱粮还不够吃的么?何苦来?叫人说嘴。他们的嘴,也不饶人的。”又跟那边的人说,“都是在这里当差呢!各位伯叔、兄弟,各吃各的吧!一样的当差,就能一样的吃饭。” 大部分人给她的面子,还有人刚才没能占上风教训得新来的女人低头听话就心里不痛快,非要说:“那要跟小祝大人说道说道,伙食的钱是有份例的!” 霍二娘道:“是呢!大家的份例是一样的数目!女人肚皮不该这么大,那就吃不了你们那么多的钱,你们装肚子里带回家,我们装袋子里带回家有什么不对?” “饭量小的,就不该有那么多的分利!” 祝缨吞下馒头,心说:有趣。 那边车小娘子则站了起来,要给霍二娘助威:“咱们比一比饭量!我要能吃得,我们这些人都按你们一样的分利来!” 吴氏的父亲看闹得实在不像话,又想护一下女儿,站了出来,说:“各位,听我一句!都是同僚!不见有这么跟妇道人家较真的!不像是咱们大理寺出来的人……” 吴氏却没顾得上为自己的父亲骄傲,忙拉了车小娘子坐下。车小娘子问道:“干嘛?” “你来事儿了?!” 车小娘子忙扭身看,新号衣后面洇了一片红色,她顿时手足无措了,这比让她当场耍个把式取笑还叫她为难。 甘小娘子忙站到她身后,说:“快,别理他们,咱们坐下,等会儿趁他们不留意,或者咱们留到最后,悄悄回去!” 场面十分尴尬。 祝缨踱了出来,说:“哦。” 吏们不敢说话了,老吴也拱手:“小祝大人。” “吃得挺开心呐?啊?我跟各部打了半月嘴仗,是为了找人来给你们解闷了?吃饱了撑的?那以后就都甭吃了,我把你们的会食都裁了。” 吏们大气不敢喘:“不不不,不敢。”也有笑着脸讨饶的:“您老慈悲,我们不敢了!好歹赏口吃的吧。” 祝缨又看车小娘子,说:“比饭量?我招的是饭桶?” 车小娘子虽然刚强,今天的情况却十分特殊,她差点要哭了。祝缨看了看她的身后,道:“是我疏忽了。以后啊,你们就在这儿吃,甭带走,照男子八成的饭量算。” 老黄挤了上来道:“小祝大人……” 祝缨道:“每月裁她们一百文的伙食。” 小吏们挤眉弄眼,祝缨不动声色,继续说:“这一百文折算发给她们。也好买些女人家要用的东西,草纸啊、月经带啊之类的。行了,都吃饭吧。你,姓车是吧?收拾收拾,今天给你假,回家收拾。各人也都留意,今天回家,换些替换的衣裳。” 她又手指点点这些吏:“给我丢人!还是不饿!下个月的补贴都扣了!” 后面一片哭爹喊娘,老黄也说:“这么些人都没说呢,就那几个淘气的。” 祝缨道:“那就都看着呀?挺热闹的啊!大理寺要一团和气,男人和气,来了女人也得一样的和气。我从没拿过你们任何一人出气,你们也不能拿人取笑。都记住了。好了,都接着吃饭吧。”然后顺口说:“女卒分两班,各一个头儿,就霍二娘和小吴吧。” 吩咐完,她头也不回地走了,寻思着还能赶上喝口热汤。 老黄看她走远了,才说:“真当小祝大人好脾性呢?!!!他老人家抄了多少家?给你们惯的!来拆他的台了!” 也有人埋怨嘴欠的:“小祝大人招的人来,看着也不像是拿来取乐的,是正经做事的,你们就取笑。害我们一同吃瓜落。” 那边周娓还要说话,被付小娘子拉住了:“他们生事,是他们受罚。现在你出去,是你生事了,就该咱们挨罚了。明天还要领炭补,你不要了?规矩摆在那里了!别头一天就吃了亏。” 徐大娘脸红了,说:“都怪我。” 霍二娘道:“跟你没关系,是那群鬼讨厌!” 赵五娘也说:“不怪你。这群鬼,看着人模狗样的,肚肠未必就好了。”她是寡妇,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有几个真的好心人,也要被一群闲汉编排些荤话出来。 车小娘子低声对甘小娘子和吴氏道谢,吴氏道:“他们平常也不这样,就只有几个嘴欠的。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意思狠说。日后熟了就好了。现在咱们是生人呢,新来的,总要受两句话。” 几人低声说了,那边男人也消停了,嗡嗡地议论怎么去讨饶,好把下月补贴讨回来。都吃完了饭,车小娘子在身后围了一件甘小娘子解下的衣服,跑回了家去换衣裳、洗号衣。 …………—— 车小娘子忙活完了,往床上一躺就不想再起来了。心想:晚饭就不做了,要么不吃,要么就买一点。反正现在有钱了! 房子还有些残破,但是心情却与之前不一样了。 她想走正道了,不想半夜起来给群架斗殴的货烧水洗伤口。更不想被这些玩艺儿揩油!他娘的,老娘身上又没有油水! 她是真心的感激祝缨:小祝大人是个好人。 第二天,车小娘子又精神抖擞地去皇城了!虽然昨天尴尬,但是她需要这份差使。 到了女监,人也到得差不多了。 大家铺好了铺盖,因她来得最晚,就被排到了最边上,她也不生气。把自己的东西归置一下,问道:“咱们干什么?” 吴氏笑道:“现在什么也不用干,就洒扫一下,检查有无损坏之物报上去。等有犯人来了,再轮到咱们干活呢。” 她们又骂起昨天嘴贱的男吏,齐说“小祝大人是个好人,跟别的男人都不一样”。 赵五娘又说周娓:“你的脾气也该压一压了,别给小祝大人惹麻烦。” 周娓冷哼了一声。 徐大娘道:“去领炭补吧!” 又结伴去领了炭补。因为昨天的事儿,今天也没人为难她们,也没多少人与她们搭话。 领了炭补回来,吴氏道:“咱们如今没事,可也别闲着,说咱们吃白饭了。来,还是学些字,识些律条吧。” 周娓问道:“你拿的什么?” 吴氏笑道:“是这大理寺狱的章程,我找人抄了的。来吧。不能事事都等小祝大人安排。” 大家都说:“正是。这才是办差的正理呢!” ……—— 祝缨把女监安顿完之后就没再管她们,她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京兆府要借她襄助选拔女卒事。 郑熹不动声色,对祝缨道:“既然是他叫你去,你就去。” 祝缨道:“什么是‘叫’呀?” 郑熹道:“还不快去?办完了回来我有话说。” 祝缨道:“还差不多十天呢!咱们自己的事儿不干啦?” “你想有什么事儿?” 祝缨道:“您瞧,炭补发完了,咱们自己的炭也得预备了。再有,各地的公文也呈了,是开刀问斩的时候了。得先准备好了,别临行刑再出纰漏。还有,狱丞报名的时间截止了,该准备考试了。我哪有那个时间呢?” 郑熹道:“京兆都行文了,去还是要去的,你抽个两天,看一看吧。还要借他们的地方考狱丞呢!” “呵,已经说我是阎王了,我再去?我才不挨骂呢。” “哪来那么多废话?” 祝缨终于去了一回京兆府,这一回她列席旁观,看王云鹤选人。 也有当日被她淘汰的人真的来拿号牌的,也有后知后觉来报名的。大家觉得,王云鹤是个青天,肯定比大理寺的小阎王好。 果不其然,王云鹤没拉大家去看尸体,真是个好人! 王云鹤选了十人,因为京兆府时常抓着轻犯的妇人,又或者是女性嫌犯,女犯的数量反而比大理寺为多。至于狱丞,他当时也顺便申请了,决定就蹭着大理寺招考的便宜。如果大理寺选剩的没有合他意的,他也可以从狱卒里提拔一、二做事周到严谨的女卒升做女丞。 王云鹤是个敞亮人,这边考女卒,那边就要跟祝缨把蹭考试的事儿给定下来。 祝缨道:“您说真的?” 王云鹤道:“这是自然!” 祝缨道:“怎么能叫您用我挑剩下的呢?可我要不取最好的,又没法儿交待……” 王云鹤道:“啰嗦。” 祝缨道:“那不一样,咱们这是头回做,是会成为以后的‘例’的。您选女卒,不是也得叫她们重新过一遍才取的么?也不是就取了我那儿第九名以后的。您要不再试一次,日期定得近一点?” 王云鹤点头道:“不错。唔,可惜人少,难成定例,否则也如科考一般一级一级考上来就好了。” 祝缨由着他念叨,想着该与阴郎中碰面,商量一下把考题定下来,再行文催一下礼部派人一同监场。女丞,也该尽早定下来才好! 第101章 多事 祝缨与阴郎中以及礼部的一位董郎中凑到了一起,因为是她上的书,又是为大理寺选人,所以另外二人就到了大理寺来与祝缨共商。 一到大理寺,两人就被两个小吏殷勤地引到了一处净室,里面十分整洁,还有熏香。祝缨迎上来与他们见过礼,请他们坐下。这座儿也是十分舒服的,有软和的垫子。天气已经很不暖和了,这就非常的贴心。茶是好茶,还是热的,也不喝空茶,还有精致的点心。 祝缨知道,官员选拔与吏是不同的,尤其得给吏部的面子,不然以后吏部有的是办法卡脖子。 她就先让这二位发挥,说自己:“年齿尚稚。” 阴郎中之前小有意见,现在见她谦逊,那点不快也就消了一点。董郎中是被硬拉了来的,他们尚书对选女官这事儿本来就有点意见,他也就立意不去迎合卖力,只做一个“不得不失”即可。 然而架不住祝缨个神棍会吹捧,神棍家的本事,财主家的肥儿子,你得说他“魁梧有男子气”,商人家的猴子女儿,你得说她“机敏,必然是理家的一把好手”。 这二位,她就说自己学问不精:“才上考场没几年,哪有本事出正经的题目呢?”一切都拜托这两位。 二人渐渐也就放松了起来,郎、董慢慢互相扯着皮,祝缨就在中间煽风点火,谁说的她都说:“是有道理呢!还有呢?你们叫我断你们的是非,断案我这两年经了一些还懂一点儿,学问上的事儿,还差呢。你们不多说一点,教教我,我怎么懂得哪句话有什么深意呢?” 阴、董二人本是想全照着选“士”的标准,再降一点要求,就完事的。九品也算官了,书法、一点经史、一点律条,这样就可以了。硬是被祝缨从中间捣鬼,使内容从很寻常的士子题目,略往实务上偏了偏。 她还要再努力争取一点“实务”。 祝缨说:“二位说的都对,卷子的事儿我就不参与了,都听您二位的。只有一件,尸体不用她们看,起码得不怕黑吧?牢里哎!还有,不抬重物,但得能跑能跳吧?她能自己个儿从宫门口走到大理寺吧?万一有个大庆,她得能坚持站一整天吧?选错了人,出了丑,我也难堪。” 有两部的参与,她没有办法一切都照自己的想法来,甚至最后选中的那个人,阴郎中的意见都得占一半儿,她只能设法砌门槛。 阴郎中与她略熟,于是说了一句:“三郎,你这是立志要做个小阎王了?竟不怜香惜玉!” 祝缨道:“我是粗人,只要能给我扛活的。活儿干好了,万事好商量,干不好都滚蛋!不过日后她们的去留归你们吏部,所以我从现在就得看好了,取中的人得能干活。” 阴郎中心道:我就给你选个娇小姐! 他心中也知这是不可能,真的娇小姐,谁来当牢头呢? 董郎中道:“也不可有辱斯文。” 祝缨笑道:“我的意思是说,到时候把从门口到考堂的路加长,让她们多转几个圈儿,先走半个时辰再说。再安排一场,不拘什么试,让她们多站一会儿。昏倒的,给一贯钱,回家休息。” 阴郎中心道:你粘上个尾巴就是个猴儿了! 竟也同意了。 董郎中无可不可,也说:“也好。” 祝缨道:“那就定下来了?卷子的事儿,还请二位多多操心。我这就去找京兆借个场地。拿上来吧。” 就有两个小吏捧着两个托盘上了,每份上面都放着文房四宝,看着是京中上好的文具铺子里买的好货。虽然不是顶贵,也是他们要犹豫一阵儿才会狠心买的。旁边又有一只匣子,并不打开,看样式也是城中香铺所出,估计价值也是差不多的。 两人都说:“这是做什么?”也都笑得诚实了一些。 祝缨道:“二位虽是受命而来,终是帮大理寺的忙,也是为我圆了场面。多谢多谢,拜托拜托。二位前辈也不是缺这个的人,到底是大理寺一点心意,不能叫人说,大理寺最会自己生事叫别人空忙。” 她知道,这二位、尤其是吏部这位,还真不怎么缺这两样,买也买得起。但是送不送那是不一样的。多少得有点表示,才能叫人少说两句歪话,“日后再有事”的时候,她也才好再兴风作浪有人配合。 她心里掐得准,如果是与别的衙门互有的公文、事务往来,那就是互相行方便,这样就能结下一些人情。而由己方额外生出来的事,就得对当事人有点额外的表示。 阴、董二人对望一眼,不能说折服,倒也高看她一眼。阴郎中更是不再多计较“没有邀请第三次”这样的“细节”了,计较深了就没意思了不是? 他说:“考场的事就劳烦三郎啦。早早定下来,收了她们的投书,也要核实身份,安排考试。虽说要咱们年前定下来,据我看,十月里就能定下人选最好。还要学礼仪呢。” 祝缨道:“好,听您的。董兄还有什么安排没有?” 董郎中摇头道:“礼仪一定要紧!来历一定清白!钟尚书本就不喜欢生事,他又看重这个。” 祝缨道:“好。” 将二人送走,她就去京兆府要借考堂了。 ………… 京兆府还挺忙的,王云鹤却仍然见了祝缨,问她:“今天有什么事呀?” 祝缨也乖巧地说:“又来借地方啦!” 王云鹤笑道:“地方是有的,不过你还得干些事来抵。” 祝缨笑道:“是要扫地还是烧火?” 王云鹤伸出一根指头:“从头到尾,我要看一看的。” “这是说好了的。” 王云鹤又伸出第二根指头:“他们也要选女卒,央我向你说一句,你也帮他们掌一掌眼吧。”万年等诸县的选拔又在京兆府之后,马上就要开始了。 祝缨道:“那我给他们看看步骤吧。” 王云鹤道:“就这么定了,他们那儿事一了,就把这边考场收拾出来。正好,京兆的女卒也堪用的,先用来监场跑腿。” 祝缨就又被万年、长安等县请去帮忙把关——核对一下流程。 她把号脉这一步挪到了后面,整个流程经京兆府再走一遍已趋完善,祝缨就要回大理寺接着忙了。一是核对报名女丞的情况,二是大理寺的事务,公务日清之外还有杂务。 报考者的情况她与阴、董二人共商,三人一同签字。也只能看些字面上的,某地人氏、年龄、籍贯、父祖三代。人住在哪里也不知道,也不好打听,只能就纸上的看着没毛病就签字。与阴郎中设想的不同,还真的几个“娇小姐”来报考的,其中一个父亲甚至是正六品——可惜已经死了。 核完了,张个榜,公布通过考核的人员的姓名。只此一项,就让其中三个人退了——名单往墙上挂着叫人指指点点? 日期定在了十月十六到十月十八日,考三天。由于最终竟有一百来人考试,祝缨不得不与王云鹤再次协调,得临时加考场,又得再一批调纸笔备用。 王云鹤都诧异了:“怎么女丞也有这么多人应考么?” 祝缨道:“兴许是因为考中就做官?” 王云鹤道:“无论如何不可掉以轻心!我来盯一盯这件事,你那里也要仔细。” “是。” 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些人家打的是“考个官,好嫁人”的主意,“哪怕考中了却不去做这个牢头呢?”这又是后话了。因为此前是没有这样的“女性官员”的,所以无论阅历丰富如王云鹤,还是精明如祝缨,都没有预料到还有这样的想法存在。王云鹤如果嫁女儿,用不着这样,祝缨更是完全没想过这件事。 两人一套忙,祝缨眼见这事儿要耽误她“大理寺的正事”,赶紧见缝插针,在准备考试的缝隙里抽空去安排了今天冬天大理寺的薪炭。 取暖是贯穿整个冬季而兼及秋末初春的,凡有一点不合适,寒冷的天气会一直往人身上刮刀子提醒着:有人办事不利落哈! 大理寺的薪炭也分几个来源,有上面一总拨发的——这一项占了极大比重,有大理寺自己设法烧制的,最后如果还不够,就拿现钱买一点。后两项得衙门比较富裕,且主政、主管肯做人才能有。 祝缨要先把这三样的比例给评估妥当了,照去年的账估计一下今年能拨下来多少炭、怎么领。又要计划炭堆放在哪里、如何保存运输。再自筹烧炭,她还没参与过烧炭,决定也去看一下怎么烧。炭也分几等,有极贵的,几乎没有烟气,也有劣质的,味道比较冲且燃烧起来也不容易暖等等。最后是预备一笔钱,专为这两项不够时临时购买之用。 再就是薪炭在大理寺内部如何分配。按各有等级有差是一定的,郑熹肯定是用最好的、最多的,其他人呢?祝缨胆子很肥,计算了长官们的用量,而不是一股脑的买太多上等炭浪费掉——在他们身上省一点,折成普通的炭就够好几个小官小吏非常暖和了。 一切计划停当,她就要亲自检查库房了,薪炭不能在皇城里堆放太多,所以各部在外面也是有库房的。有的是自己的公产,有的是临时租用的。祝缨琢磨了一下,把大理寺今年的炭分城内、城外两个库房堆放,万一其中一处出了意外,另一处还能顶上。又预备,安排一处烧炭的窑,这两处不行了,现烧也要能保证供应。 城内的库是继承之前的,她只检查一下安全情况就行。接下来就是准备去城外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储存地点以及安排烧炭之窑的事,不想被万年县的柳县令堵在了家里。 祝缨因为自己有事要忙,与诸县敲定了流程之后就坚辞了列席。哪怕万年县令非常的坚决,写了帖子给祝缨,被祝缨婉拒之后,他竟然便服登门了! 祝家也经常来些品级不高的官儿串门,但是“父母官”还是头一回。祝大和张仙姑都点紧张,祝大在屋里说:“现官不如现管,可得招待好了。”张仙姑道:“咱们去拜见一面,就叫老三应付他吧!万一咱们说错了话呢?”他俩在面对同品级的金良的时候都不怕说错话的,反对柳县令诚惶诚恐了。 两人打定了主意,也出来迎接了一回柳县令,祝大就有点紧张地说:“县令大人是跟三郎有事,我们就不在这儿碍手碍脚了。”跟张仙姑两个,你蹭我、我蹭你,歪歪斜斜回了上房。 柳县令仔细看了一眼这个院子,在京城赁房住的官员不少。不过一家的顶梁柱、父母都靠他有封赠的青年官员自己住厢房,正房让给老人的,还是不太多的。他心里说祝缨是“小阎王”,见到这个样子,倒觉得祝缨为人也有可取之处。 再看出来烧水泡茶的是杜大姐,这一望见底的院子里竟没看到男仆,也没有车马之类,就更是感慨了:没有自己先买个小厮伺候,倒是先顾着家里。 但是祝缨管着大理寺那么多的事,想捞钱又是极快的,也有可能是虚伪。柳县令心道:我得再看一看才好说。害!他又不是我的同僚,我看他做甚?只要眼下这事他跟帮忙就得了!大家也只是面子情,并不深交。 等进了西厢,祝缨的卧房半掩着,房内陈设不夸张,甚至有点简朴,却又别样的舒适,甚至有一点点柔和的味道。这里并不缺家具摆设,该有的都有,又别有一点匠心,几只瓶子,也插着鲜花,一只瓷盆,还养两条锦鲤。也有两挂帐幔,与书房的隔断仍是多定格的式样,放的虽非古董却都是各种有趣的东西。无论是竹木雕刻还是,草编、瓷器之类,无不别有一番风味。 北间是书房,贴墙一排的书柜,全是书。 整个住处不能说多么高雅别致,但也看得出用心生活。 柳县令心道:原来钱都花在书上了。惭愧惭愧,是我狭隘了。 茶端了上来,品相居然不错,柳县令道:“好茶!” 祝缨笑道:“我也不懂茶,是从冷少卿那里抢来的。您说好,看来明天还得去抢些!” 柳县令听了这一句,顾不得继续观察祝缨,忙说:“明天且先放过冷少卿!先帮我一个忙如何?” 祝缨道:“您何必与我客气呢?” 柳县令道:“不是客气,不是客气。写个帖子,三郎不答应,我只好自己来啦!” 祝缨道:“要是为了那一件事,我并没有藏私。” “三郎误会了,我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这件事还须得三郎亲至才好。” 祝缨道:“柳令这话说得奇怪,怎么会非我不可?” 万年县令最后说了实话:“你就去看一看,别的不用干,有舞弊的帮忙抓一抓。哎!我有重谢!” 祝缨哭笑不得,只好说:“好。” 万年县令肯用心那是很好的,总比找一群娇滴滴的,或者只会扯头花耍心眼儿的强啊! 眼看诸县女卒选拔完毕,祝缨竟赶了好几个场子,结果她还比较满意——都是看起来都是比较踏实的。 有这一点插曲,祝缨自己的事儿就更得抓紧办了。 她换了身便服,先往城里转一转,为的是听听风评,再寻中人介绍,心里预估了几个地方,又问了价格,但都没有定下来。紧接着,她就往城外去亲自查看。无奈京城外面的仓库着实不少,她看了好几天都没有定下来一个满意的。 京城因为人物汇聚,每日物资消耗巨大,每日都有物品运到京城。京内的仓库并不够用,只好放些贵重、量少的东西,更多的仓储其实是在京外。除了当日的鲜品每日进新,其他都是京内的小库用得差不多了再从城外运进来补充小库。 祝缨刚做官时领粮的那个太仓署,它有相当一部分的存粮是在京城城墙外面的,到有需要时,再调拨进来。 官府尚且如此,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大理寺之所以到了祝缨才重新考虑冬季用炭的库房,是因为他们以前是每隔几天去领一些放过来。大部分朝廷的用炭,它也不全堆在城里,也是在城外的。到了分发的时候,运过来,分到各部。这样各部就不用考虑太多的存储方面的问题。自购的木炭也是这个道理。 祝缨要看城外的仓库,是因为她更仔细一点,想多留点预案。 朝廷的仓储自有建好的仓库,还得放库管的官吏。其他人,有些有自己的仓库、货栈,有些就不如需要的时候租用别人家的划算。仓库、货栈的种类也很多样,按照不同的物品的来历,不同方位集中不同的货物、不同的货栈。连羊圈之类的牲口棚都有的,还提供干草,当然也收取费用。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她还要抽空跑城外,张仙姑心疼得不行:“什么事?要你大冬天的跑外头受冻?以前穷,也得冬天跑活,怎么当了官儿还要往外面跑活计?” 花姐也问:“大理寺有这样的案子吗?” 祝缨道:“是为了租个存放柴炭的地方。” 花姐就说:“温家就有。” “咦?” “不跟郑大人那样的人比,他们家在京城也算富人了,总有些家底子的。”花姐因跟管家的婆媳俩很熟,对温家产业的情况知道的比祝缨还要多一点。她们闲聊的时候就说到了,温家有一些产业,除了京里有两间铺子取租、有宅子、在城外有田地之外,在城外还有两处库房,也是为出租用的。 温岳的产业里有这么一项。因为只要一块地皮,几间屋子,再配几个人看守就行。

相关推荐: 猫猫我啊,想拍飞饲主   重生之自重   功夫篮球少年   龙傲天怀孕记   星之碎片   我在美国当边牧   学渣太傅   蜘蛛与网   奶爸搬运工   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