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的天赋太过努力 > 第10章

第10章

道之处,以及黄先生至少表面上的周全怜悯。接着又说了衙门中的处事,再三强调,自己是个县衙世代文吏出身的人,知道的是县衙的事,京中大衙门的事她也不清楚,但是很想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祝缨。 这一部分写得尤其的长,比之前于平跟祝缨吹牛时说的要实在得多也细致得多,这份仕途经验足占了整封信一半的篇幅。譬如如何分辨同僚,如何分辨同僚之间的关系,怎么办事,办事的分寸、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完全照着正人君子的要求达标就是最好的等等…… 最后郑重的强调:不想跟儿子丈夫葬在一起了,远远看着他们的坟就好。真的,跟他们在一起,又要操心了。离得远一点儿,能看到他们,又不用听他们质问为什么早早就下来了,为什么不把朱家照顾好。想操心的时候离得远了,够不着了,也就闲下来了。如果能够这样,或许内心就可以得到平静了吧。 可以了,可以清清净净的走了。当家主母,太累太累,就让她安安闲闲地死去吧。 “真好,我终于顺着自己的心意,安排好了一件事了。”她最后说。 信和东西是托黄先生捎的,送完信,她回家之后刚好是个离开人间的吉日。估计祝缨收到信的时候已经上京了,官司也差不多了,亲也认了。希望祝缨和花姐在鲜花着锦中看到她的信可以有耐心地看完,也不要觉得扫兴,能够好好想想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如果还想着她,这会儿在京城了,回乡也来不及了。 然而,于妙妙这件事也没安排准。正常情况下于妙妙的信应该是在祝缨她们抵京办完事之后才能到达,但是下雨延缓了行程、黄先生假公济私,发了个快传。他们这一路离京还有些距离的时候,信就到了! ……………… 于妙妙将一封信写出了一本书的厚度,祝缨又从头读了一遍,祝缨现在思考一件事——于妙妙也给花姐送了东西,有没有给花姐写信告知同样的内容?如果没有,要不要现在就去找花姐,告诉她于妙妙有轻生的念头并且在安排后事?还是设法拦住不让花姐现在知情? 于妙妙的想法,是花姐认了有权有势的亲娘之后再看到前婆婆的绝笔信,京里有了血脉相连的亲人,再看信就不致太伤痛。现在如果让花姐知道了这个,花姐不至于将于妙妙的死算到亲娘头上,但一定会非常难过的,不上京也说不定。 于妙妙显然是希望花姐未来能过得好的。 照祝缨自己的想法,直接去找花姐,让花姐自己决定!但是,读完于妙妙的信之后,她心底难得有了一点犹豫,希望于妙妙终究能有一件事可以希望成真。如此一来,又对花姐不起,也不太合她自己一贯行事的心情。 张仙姑收拾完了东西,把羊皮袍子单拿出来,预备祝缨再赶骡车的时候可以穿,这个比祝缨自己的冬衣暖和多了。于妙妙以前是富户,做的东西更舍得下本钱,祝缨自己置办的冬衣不能说吝啬,习惯使然还是有些抠搜。 祝缨犹豫了一下,说:“大娘子走了。” “我知道啊,咱们还送她呢,花姐追着车跑的哟……”张仙姑脸色一变,手上的袍子落到了地上,赶紧低头拣起来拍灰,“什么?哪个走了?死……” 祝缨点点头。 张仙姑道:“胡说,死人给你寄信呐?!”说着自己都害怕了起来,嗖一下把手上的袍子扔到了铺上。 祝缨道:“是遗书,写完了交给黄先生,她回家就要……” “害!”张仙姑脸上又恢复了一点血色,“那就是没准信儿!我跟你说啊,人要是寻死,不是立时就断气的,多半会反悔!哎哟,你就会吓我!” 祝缨心道,那就不是干娘了。却又不由燃起了一簇希望的火苗。 她问张仙姑:“干娘也给花姐捎东西了,不知道那一包里是不是也有信,更不知道花姐看没看到。我要不要去找她,告诉她这事儿?” 张仙姑道:“去啊!凭什么不去?这是花姐的事儿,等你干娘回过神来,跟花姐一对嘴,你中间儿拦着,不好。退一万步,你干娘真有个三长两短,你不叫她知道,她会恨的。你这样,要是觉得不好,就交给她舅舅,他们自家的事自家关起门来商量,这总怨不到你了吧?” 祝缨道:“行,我去找花姐。” 张仙姑道:“早点儿回来,你今天没看多少书呢!” “哎!” 祝缨出门儿顶头撞上了祝大回来,祝大近来伤势恢复了不少,走路仍然一瘸一拐的。祝缨道:“还没好透呢。”祝大道:“徐道士可怜,我还有妻有子照看着,他那些个徒弟都不顶用!打坏的打坏,逃走的逃走,也没个人跟着他。我能走动了就去看看他。” 祝缨道:“案子还没结,他还是犯人,钟钦差还看着呢。” 提到钟宜,祝大心里紧张,面上仍然不在乎地说:“怕他怎的?又不归他管。你干嘛去?” “交功课。” “好生应付上官!”祝大用力叮嘱。 “嗯。” 祝缨揣着信,往花姐那里走,遇到她的仆人招呼一声“祝郎君”之后,开始交头接耳,都在猜他怎么又来了! 在花姐的门外,祝缨被拦了下来,她看着小丫环,说:“有劳姐姐通报一声,我想见见大姐。干娘之前的包袱里……” 一语未毕,便听到里面一声惊呼:“小娘子!” 祝缨与丫环同时一惊,都奔去屋子里。屋里,只有花姐和一个小丫环,花姐双目紧闭,竟是昏死过去了! 陈大娘子得到消息也匆匆过来,看到这场面,惊疑地看着祝缨,问道:“怎么回事?” 回答的人是小丫环:“刚才大娘子回房了,小娘子就看乡下送来的包袱,里头有封信,小娘子看完就这样了!” 陈大娘子指挥着两个丫环:“快,扶到床上。”又问信在哪里。 找了一圈,发现祝缨手里捏着一叠信纸正在一看。 陈大娘子道:“祝家三郎,这儿不太方便,还请移步。”又伸手示意祝缨把信纸给她。 祝缨捏着信纸往外走,纸的边缘都捏皱了! 字是于妙妙的字,信写得全不像给她的那么厚,拢共三四页,写的不过是些提示花姐以后要好好陪伴亲娘、与祝缨好好过活,不要怀念过往。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封信的最后一页,只有四个字,四个字占满了整页信纸—— 莫要回头! 祝缨将信一折,攥在了手里,陈大娘子直接命人:“快,把大郎请过来!” 陈萌离得并不远,听到这边声音不对,不等人请就自己来了。陈大娘子如此这般一讲,陈萌道:“三郎。”伸手向祝缨要信。 祝缨道:“这是大姐的东西。” “你都看完了!” “对啊!”祝缨说得理直气壮。她说的时候没想什么,纯是因为她就是看过了,并且不想给陈萌。 陈萌想的是:毕竟是妹妹的丈夫。想祝缨真是有些可恶的执拗,认定了不给就不会轻松松手。一时踌躇,等到想强行夺取的时候,又错过了时机——沈瑛出手,将两人带到了自己的房间。 ………… 这是祝缨第一次进沈瑛的地盘。沈瑛这房子一连三间,中间是正式会客的地方两溜椅子,左边是卧房、右边摆着张小榻,又闲放两张椅子配高几。沈瑛进了右边的房间,往榻上一坐:“都坐。” 陈萌和祝缨都在椅子上坐了,祝缨不等沈瑛发问就说了:“干娘的包袱里有信,上面写的她已有死志。” 陈萌惊呼:“什么?怎么偏偏这个时候?难道有人刻薄她么?” 沈瑛点点头:“是啊。究竟怎么一回事?明明给她安排得好好的,家业也回来了,嗣子也有了,连当地官衙都打点好了,怎么就死了?!难道我们是会逼迫人的人家吗?” 祝缨道:“不知道能不能请您派人去问一下?” 沈瑛道:“这是应该的,大郎,你现在就去办。” “呃,是。”陈萌看看舅舅,出门去吩咐随从办事了。 沈瑛又问祝缨:“三郎有何见教?” 祝缨站了起来,说:“您这话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您有什么吩咐?” 沈瑛轻叹一声:“我的家人都在等着孩子回家呀,路上不能耽搁。设若消息传来,那位娘子安然无恙,她却奔波累坏了,我回去也是不能向她母亲交待的,我的姐姐只剩这一个亲生骨肉了。人有亲疏远近,我自然更向着自己的亲人。万一那一位有了不测,她回京之后静居守孝不是更好?” 祝缨嘴里发苦:“你们以后有一辈子与她相处,就不能宽限她几天吗?就当为了了却心愿。” “我有皇命在身呀!”沈瑛叹息,“你是个心思通透的孩子,我也不妨对你讲,我要是狠起心肠让她在那儿侍奉那一位,奔波这一趟累死了,又或者将你乱棍逐走、叫她为了死去的丈夫守节一生,还能叫人夸一个好家风、养出个顺媳烈女来,是可以邀名的!我是亲舅舅,不能这样做。” 祝缨自己也要上京,也没有立场,只得说:“我……我能见见大姐么?把信还给她。” 沈瑛道:“去吧。” 祝缨没有马上起身,掏出那封信,将最后一页给沈瑛看了。 沈瑛嘴里也苦了起来,心道:没有这四个字还罢了,有了这四个字,傻孩子心里怕是要一直记着这位婆婆了。 祝缨收了信,去看花姐。 花姐已然被救醒,倚在床头,看到祝缨来了,她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三郎!娘她……” 祝缨走到床前,将信纸还给了她,说:“你想怎么样?” 花姐道:“我、我不知道,我想娘……” “你娘也想你!”沈瑛匆匆冲了进来,接了这一句,虽然祝缨知道花姐现在嘴里的“娘”还是于妙妙。 花姐挣扎着起来:“舅舅。” 沈瑛道:“快躺下!果然是母女连心,京里刚才的消息,你娘病倒了!就想见你!你就是她续命的药啊!” 祝缨木木地将信纸递给了花姐,心道:沈瑛,你是真的厉害! 沈瑛拍拍他的肩膀,说:“让她嫂子陪陪她,她们女人家好说话。” 祝缨深吸一口气:“好。” 这一天之后,祝缨越发的沉默了。启程之后早晚跟着金良习武,白天赶路、夜里读半夜的书。行进的时间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休息的时候也默默地向金良要求一间最偏僻的屋子。她真是太让人省心了,这样日复一日的竟不觉得有一丝辛苦,队伍里的人年纪几乎都比他大,提起他的时候很有一些人夸奖他:“年纪小,人十分聪明,偏偏还勤快得紧,很是好学上进。” 张仙姑和祝大听了,心里得意,嘴上却说:“她还小,别夸她,给夸得翘尾巴了。哪里就很好了?她也还差得远呢!” 祝缨也不管这些,别人当面夸她,她也不得意默默地听着。一切都显得很和谐。 因为之前耽误了行程,后半段赶路很急,周游再没有功夫来找祝缨的麻烦,让祝缨清净了一些,张仙姑一颗心也放回了肚里——这些贵人,就是一时兴起罢了,错眼不见就撂开了。 但是祝缨却让周游难过得紧,因为祝缨前前后后算是露了回小脸,钟宜都知道了,说了周游几句:“你看看,他出身卑微仍然努力向上,你呢?” 恨得周游背地里骂她:“我就说这小子不是个好人!身上一股郑熹的臭味儿!” 数日之后,京城在望,去核实消息的人也回来了——于妙妙确实是死了。朱丁旺一个全村都认为孤僻的人,披麻戴孝,端的是做足了孝子的礼仪,按照于妙妙的遗嘱,将她葬在了离丈夫、儿子颇远但是可以看到丈夫儿子的地方。 祝缨在驿站央人买了些纸钱,跑到大路中央烧了,花姐翻了翻包袱,找了件花纹少的衣裳穿了,又剪了朵小小的白花戴在了鬓边。 祝缨以为,此事至此也就算有了个定论,大家分道扬镳,等她安顿了下来,官司了结,只剩给郑熹还债的时候,就可以再与花姐联络了。 不料离京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突然杀出一队人马来——沈瑛的三姐,那位冯夫人,派人来接女儿女婿了! 第37章 反悔 冯夫人派了不少人,领头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婆子,两人带着车轿,到了驿站先找沈瑛。 来人先拜沈瑛,又给陈萌磕头。沈瑛就笑着说:“把娘子们都请出来吧。” 陈大娘子和花姐一同出来,沈瑛指她们两个说:“呐,这是陈家大娘子,也是亲戚,要认得。这个,就是你们家的小娘子啦!” 一男一女抢上前哭着拜倒,男的自称吴安,婆子夫家姓李,花姐就叫她:“李大娘。”李大娘连说:“不敢,一个糟老婆子罢了。” 说完就抱着花姐哭:“可算见到您啦!”花姐心中为于妙妙难过,但是见到母亲派来的人,也是心中酸楚,抱着她也哭了一场。 吴安一直垂手站着,等她们哭得差不多了,对沈瑛道:“不知我们姑爷在哪里?夫人的话,要带女儿女婿一道回去的。我们先接了二位回去安置了,等您进宫复命出来,好设宴谢您把佳儿佳婿给找了回来。” 花姐收了泪,心道:他们终于认了三郎了。 她是个心里有数的女子,祝缨是她的丈夫,但是舅舅、表哥平日虽然也问过几回祝缨的事,却始终放任祝缨与郑熹的随从们在一处,这不是个认亲的样子。她心里也有无数的猜测,只是没有说出口,只留意观察,就怕自己强硬了,反而害了祝缨。无论是乡下还是城中,姑娘死心塌地要跟个穷小子,爹娘把穷小子打死的事也不是没有的。去官府告“拐带良家妇女”,一告一个准。她舅舅这更妙,自己就是官儿,自己就能动手打死祝缨。 花姐的盘算,是上京见了亲生母亲,好好跟亲生母亲讲。母亲,多么亲切的词,比舅舅、表哥又更亲近些。她要对母亲说,祝缨是个聪明又上进的男孩子,虽然现在贫穷些,但是又老实又肯干,什么都做得,也不计较别人的坏处,是个顶好的人。 今天,花姐心头一块石头落地,露出了数日来第一个轻松的笑。 沈瑛也笑了:“这下好了,一家团圆。”陈大娘子道:“来,咱们去洗洗脸。”李大娘说:“老奴奉命,给小娘子和姑爷都带了衣裳来。” 沈瑛道:“你们去梳洗打扮,三郎那里,有我呢。” 李大娘等人拥着花姐去重新洗脸、妆扮,沈瑛这里,吴安恭敬地道:“郎君看,这样可还行?”原来,他是沈家的仆人,沈瑛也是他的旧主人,因冯夫人家破人亡、心腹仆人也流散殆尽,沈家旧仆倒还有一些,因而拨给了冯夫人做个帮手。 沈瑛道:“很好。” 陈萌很快想明了其中的关节:“舅舅!原来舅舅说的自有办法,是说的姨母?是了是了,岳母要女婿,咱们总不能拦着,沈家七郎更不能拦着了!妙啊!不过,舅舅看祝三,可做得咱家女婿么?” 沈瑛道:“这一路你是看在眼里的。” 陈萌想了一下:“是。所缺的是家世,不能多一有力外援。不过为人不错,倒也不必太在意家世了。年纪还小,用心读几年书再出仕,应当不错。” 沈瑛想得很周到:“女婿外人,如果家世太好,自有父母宗族,难以与我们一心。这样无依无靠的,反而比贵胄公子更有益。” 从来富贵人家选女婿,要么门当户对,要么出类拨萃。沈瑛想了一下,祝缨这一路展现的天赋与勤恳,不能说治经史成学问大家,做实事还是会非常可靠的。 所以,就在几天前,沈瑛打定主意之后就快马给京中送信,向姐姐陈述利害,也就有了今天这一出。 但是在带走祝缨之前,他还有件事要做——向郑熹解释。一路上什么话都没说,放任祝缨和郑熹的人混在一起,猛然间要把他的人带走,还是要有个说法的。 沈瑛道:“你们随我来!” ………… 走不多远就到了郑熹的住处,郑熹这里也是一片轻松,快到京了,人犯一个没逃掉、一个没病死。差事办得干净利落,除了回程的时候因为下雨耽误了一点时间,可以说是完美了! 郑熹吩咐金良:“再检查一回,人犯务必齐整,咱们的人也要规规矩矩的。” “是。” “官司未结,祝缨现在不宜就入我府里,先让他们家在外面安顿下来。等案子一结,你就去把他带来见我。” “是。” 郑熹又说:“陆超,将带回府的东西也归置好。” “是。” 都妥了,郑熹想,等下跟沈瑛再合计一下面圣的事,这趟差使就算了了。接下来他就能接到大理寺的任命,到时候一纸文书将祝缨招入麾下,开始干! 今年的秋决已经完了,到过年之前,将大理寺的风气变一变、先整顿个大模样出来。明年开春就开始清理积案,在积案中继续经营大理寺,以后大理寺就是他的势力范围了。大理寺管着诸多的刑狱,也是个积攒政绩的好地方。既能判冤决狱、除暴安良,又能成就自己,郑熹很满意。 这趟收到的祝缨比他预计的还要好,意外之喜了属于。 郑熹笑吟吟的。 沈瑛苦兮兮地来找郑熹:“七郎,害!我……” “五郎请坐,怎么了?还有一天就到回城了,怎么倒为难起来了?” 沈瑛这才面带愧色地说:“是家姐。” “怎么?” 沈瑛道:“她的性情有些固执,说……必要见女儿女婿,我……真是羞见七郎。” 郑熹的眼睛眯了一下,沈瑛这个姐姐他是知道的,冯、沈两家出事的时候郑熹已经记事儿了,沈瑛的三姐可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她极重礼仪尊卑,讲究个等级分明。这不能说是坏事,但是过于注重讲究没有一丝转圜的余地就有些不近人情了,也容易得罪人。 所以郑熹之前对祝缨是花姐丈夫这件事并不很放在心上,有这位冯夫人在,论理她是应该看不上祝缨的。所以沈瑛、陈萌未邀祝缨同行,反而放任郑熹携带祝缨。郑熹也就默认沈冯放弃了祝缨,而祝缨也识趣还有点傲骨,并不去攀附。 郑熹以为,他们已经达成共识了,冯家不要这样的女婿而郑熹要这样的手下,皆大欢喜。早知道冯家要这样的女婿,他对祝缨就会有另外的打算了。 郑熹平静地道:“五郎的意思,要带他回去了?” “是家姐,已经打发了人来了。吴安。” 吴安上前跪下,道:“小人吴安,是我家夫人打发了来接小娘子和姑爷的。” 郑熹一声轻笑,金良知道他这是生气了!金良自己也有点恼的,这一路他也花了不少心思了!这甚至不是花心思的事儿,这不是耍人玩儿呢吗?你们姓沈的还有没有一点儿谱了? 郑熹又是一声轻笑,对沈瑛道:“这个女婿,你们是打算认了?” “我亦无法。家姐一路坎坷,家母心疼她,家母发话,我能说什么?她说,家贫也没有什么,寒门贵子难得的是为人忠孝,她看中的是品性。此事真是对七郎不起。” 郑熹道:“令姐也是个贞烈女子。” 这位冯夫人不一般,家里落了难,她一把剪刀将脸从左往右斜拉了两道,再从右往左斜拉两道。二十年后再回京,郑熹陪同母亲见了冯夫人一面,就见那张脸上仿佛一张斜放的井田图,四道疤痕凸起将脸分成了九格,双眼、鼻子、嘴巴,一格一格安放在脸上,整张脸跟拼的似的。 谁能不说她节烈、哪个不叹赞她的德行呢? 她如果就要这个有孝行的女婿,郑熹都不得不算一算沈瑛从找到外甥女到现在的时间,以及往来送信所需的时间。这么大的事儿,他们在路上连下雨带等修路,足够信使打三个来回了!如果用六百里加急,八个来回都有余! 你们现在终于想起来说要女婿了?郑熹含笑不语。 沈瑛苦笑道:“这下好了,我原本没有打算的,现在被她打了个措手不及,还要安排这么个外甥女婿。只好厚着脸皮来请教七郎,七郎原本打算怎么安排他的?” 怎么安排的?当个小吏先?郑熹悠悠地说:“安排他先学点东西。” 沈瑛道:“还是七郎想得周到。” 郑熹心中对沈瑛很是不满,却也没有表露出来,祝缨确实关系到他的计划,但也没有重要到非她不可。记下沈瑛一笔,不代表现在就要如何。郑熹对沈瑛道:“五郎要人,恐怕要知会他父母一声呢。你们的家事,我不便参与。金良,去把人请来吧。” 金良一脸严肃:“是!” …………—— 金良一路疾行,表情严肃得不得了,心里全是不满!沈瑛这干的叫什么事儿?金良心眼儿没有郑熹那么多,也知道这事儿不对头!郑熹这一路的心血白费,虽说心血不多吧,还真的上了点心的。还有祝缨,金良当她是半个徒弟来看的。 沈瑛这就要把人给撬走?!忒不厚道了! 他知道,对祝缨这样的出身来说,做冯家女婿比做郑熹的下属小吏强多了!祝缨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天资又不错,春笋要冒尖儿,拦是拦不住的!如果沈瑛是个坦荡的好人,金良觉得他、甚至郑熹,也都是乐见祝缨有个好前途的。可沈瑛,能算是个好人吗? 好人能干出眼下这件事儿来? 我得劝劝他,至少提醒一下,也不枉相识一场。金良打好了腹稿,到了祝缨的门前。 祝缨正在屋子里听张仙姑唠叨。 这一路行来,也有在大的城镇落脚的时候,金良等人都说京城比这个还要大,还要好。张仙姑内心也是充满了期盼的,手上在收拾屋子铺床,口上不停的问祝缨:“老三,咱们到了京城,住在哪儿好呢?咱们的钱够不够使呢?我和你爹干什么营生好呢?要不货郎担子给我们?” 祝缨道:“看郑钦差怎么安排呗,今晚我问问金大哥。” 张仙姑又跟祝缨筹划起京城生活来:“得赁个房子吧?能赁两间就好了,一间屋住着不方便……”她说了一阵就住口了,因为金良来了。 “哎哟,说人人到。”祝缨放下手里的被子,拿茶壶晃了晃。 金良道:“别弄那个了!” 祝缨道:“巧了,还没打水。” 金良板着脸说:“你跟我出来一下!” 张仙姑和祝大都听出他语气不对,手上的活计都停了下来,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张仙姑道:“金兄弟……” 金良道:“我找三郎有件要紧事说。”拖着祝缨出了门。 祝缨力气不如他,被拖得跌跌撞撞的,祝缨道:“松手!你拿贼呢?!” 金良松开手,看祝缨揉手腕,忙说:“哎哟,对不住、对不住!哎哟,这个事儿啊……弄得我冒火。” 祝缨看看四下无人,站住了问:“说清楚,怎么回事儿?还要拽着我,出什么事儿了?”金良看起来粗犷,做事还是有点谱的,这么匆忙肯定有事儿。 金良也往四下看了看,叹了口气,低声问:“你是要跟你娘子去你岳母家,你知道不知道?” 祝缨一向机敏,也被这个消息给砸晕了:“什么?!” “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金良道:“沈副使刚才带了个人过来说,他的姐姐、就是那位小娘子的亲娘,想女儿想得紧,一天也等不得,今天就派了人来接女儿女婿了!” “她女婿是谁啊?” “不就是你么?” 祝缨道:“哪里来的女婿?‘祝三’都销户了!你跟在郑钦差身边又不是不知道!再说了,你见过有想认女婿倒把女婿家放到别人家当拖油瓶的?当时在陈府,当着他和郑钦差的面儿,就让我跟郑钦差走了。不是么?” 金良道:“我也觉得奇怪呢,七郎正在与沈副使说话。我看他们先前不怎么想认你,怎么突然就认了?你心里可要有个数儿。现在要叫你和你爹娘一同过去说话呢。他们真要铁了心,七郎也不好与沈副使起争执!” 祝缨道:“你等等,沈副使找到了郑钦差?怎么回事儿?郑钦差又怎么说的?你从头说,先别急着赶时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金良已经镇定了下来,低声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问道:“你就没听到一点风声?” 这事太反常了!祝缨被打个措手不及:“没有!我与他们有什么交情你还不知道?还有,郑钦差是要向他低头了?不管我了?” “什么低头,别说得那么难听!” 祝缨道:“好,说好听一点儿,先前他跟我说的那些都不算数了,是吗?” “哎……也不是这么说的,你知道的,这个……”金良一个七尺男儿说话也支吾了起来。 祝缨道:“懂了。”人家什么身份,她是什么身份?郑熹开始还要她当仆人呢,他和沈瑛才是一路人,自己算什么呢?她恐怕不够份量让郑熹跟沈瑛争她的。他们看她,一如当初周游和知府将她送来退回,没差的。但郑熹已经是她眼下能选择的最好的了。 “你有什么主意赶紧想,对了,还有你爹娘也要一同去说话。教教他们怎么说,要快!” 祝缨道:“还用什么教呢?您家大人那儿说话不算数了,难道还会为我出头?就是我们与沈副使讲了呗。” 金良听出话中之意,问道:“你不愿与你娘子一回见岳母吗?还想跟着七郎干?我也气沈副使,可也得跟你说明白,免得落埋怨。你到了那里,正经是个姑爷,岳母家势大难免会看人脸色,你是个有本事的好孩子,他们但凡有一点儿脑子也不会苛待你。他们会安排你,你的前途还是很好的。除了他们心眼儿有点儿阴,你防着点儿就好。要跟着七郎呢?那你得打定了主意!你就得拒了他们的安排,也得七郎有这个想法才行。不然,抢别人女婿来当随从,你听听这个话。就算是卖到我们家当奴婢的,也要许亲人赎回呀。” 祝缨耐心地说:“我不是他们家的女婿的,他们不认的。” “他们现在要认了。那么好的娘子,就这么撒手了?我瞧你对她挺上心的。” 祝缨道:“我承过她的照顾,想让她余生顺遂,却不是要她做我的妻子。” 金良道:“那好,你带你爹娘过去,好好嘱咐他们,我偷个空儿跟七郎说了你的打算。我可不敢写包票,这个事儿,难。要是不成,你也别怨我,更别怨七郎。” 祝缨道:“行。” 金良犹豫了一下,劝道:“跟沈副使也别说得太僵。他先前是怠慢了你,你与他怄气于事无补,他看着脾气不错,其实经历坎坷,性子刚强呢。我看七郎有时候都比他好说话!你那亲事,看着情形不对,要你应承你就应承下来,你一个男人,怕什么?男人不吃亏的!” 祝缨抽抽嘴角:“我去叫我爹娘。” ………… 张仙姑和祝大在屋里团团转,时不时望望门外,也不知道金良和女儿说了什么。不多会儿,祝缨回来了,夫妇二人两路合围,把祝缨卡在中间:“老三啊,怎么回事儿啊?” 祝缨小声把事说了。 “什么?”祝大先是一声惊呼,“吃了吐啊?!” 张仙姑也慌了神儿:“不是说瞧不上咱们么?怎么又改主意了,不会是有什么事儿吧?” 祝缨道:“走吧,再耽误下去,他们该亲自过来了。” 祝大和张仙姑心里发慌,一边拢头发、整衣裳,张仙姑一边说:“怎么办啊?” 祝缨道:“先推,推不掉再说。” 张仙姑道:“推不掉还能真到他们家去啊?哎哟,这群人可真是,要不……咱们就挑明了你是姑娘家吧。” 祝缨看了她一眼说:“那就死定了!骗婚,还骗的是他们,他们是什么好人?先不应,实在推不掉了,咱也不与他们住一处,在外头自己另寻个住处。花姐还要守孝呢,也不用过来。只要他们家人对花姐好,咱们悄悄走掉就是了。” 祝大问道:“那郑钦差呢?他就不发话?” 祝缨道:“爹看咱们配叫郑钦差给咱们出力吗?咱们还花着他的钱呢!他娘的!他要反悔,这钱我就不还了!” 祝大道:“嗯!” 张仙姑骂道:“你们两个长能耐了还!快走!” 三人出去,金良道:“害!我也不说什么了,走吧。” 四人到了郑熹那里,沈瑛与陈萌还没走。见到他们过来,郑熹含笑道:“人来了,你们去聊吧。”示意送客。 哪知这两口子不像祝缨这么贼大胆,郑熹、沈瑛还是审祝大案子的人,张仙姑也不比祝大好多少,那边祝缨还长揖作礼呢,这边咔吧一声,两口子跪下了! 郑、沈二人哭笑不得,郑熹道:“快,扶起来。” 祝缨与金良将二人扶了起来,郑熹道:“这是你们的家事,我不便参与了。” 张仙姑为了女儿可是豁出去了,大声说:“您这就不管了呀?不是说好了,跟您上京去干活的么?” 郑熹道:“先前是不知道你们之间还有这样的事,现在知道了,我倒不好硬扣着他了。那不合礼数。” “合的,合的。”祝大说。 沈瑛和陈萌脸上有点不好看了,陈萌道:“亲家……” 听到这个词儿,张仙姑倒抽一口凉气,打了个噎嗝儿:“啥?” 祝大惊讶地说:“你们还真认了啊?那婚事不是不做数了吗?” 沈瑛心道,这倒是有点小麻烦,妻子背着丈夫给儿子订的婚事,丈夫如果反对,恐怕还得照丈夫的意思来。 他说:“都是误会。” 祝大就很好奇:“啥?误会啥了?这一路……” 祝缨道:“爹!” “啊?”祝大听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还是陈萌救场,对张仙姑道:“姨母派了人来接女儿女婿,请您二位一同去,见一见亲家的。” 他这一路跟祝缨还是有不少接触的,张仙姑也认得他,可张仙姑也懵了:“头先跟大娘子订的婚事不是不做数了吗?大公子,你们别害怕,我们是讲理的人,不会赖你们的!花姐是个好人,我们都知道的,一准儿不拖累她!就算老三要,我也不叫他瞎闹!你们就安心一家团聚吧!” 她一个做神婆的人,跳大神之外就靠一张嘴糊弄人,嘴皮子利落得紧,陈萌几次张口都没有找到机会把话说出来。 张仙姑说着说着,又想起来了于妙妙,于妙妙活着的时候,她和于妙妙为了争夺祝缨的注意力还有过一点点疙瘩,但是人都死了!于妙妙待她们母女还是不错的,张仙姑又怀念起这位“厉害的大娘子”来了 张仙姑眼泪往下掉,一边哭一边说:“大娘子多么好的一个人呀,一定也是想花姐过得好好的。我们老三能给花姐什么呀?花姐人又好,长得又标致,得一个好人家才行啊。” 沈瑛跟这神婆实在纠缠不起,当着郑熹的面他又不能做得太过份,他直截了当地找到了这一家里说话算数的人:“三郎,我只问你,如今亲事做数,你愿不愿意?”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到了祝缨的身上,祝缨道:“那门亲事本就是权宜之计,你不必为了什么别的顾虑非得承认……” 沈瑛再次说:“我只问你,愿不愿意?” 祝缨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郑熹当机立断,将两家人“送”出了自己的屋子,一路送回沈瑛那里,然后招回金良问:“怎么回事?”金良趁机把祝缨的意思说了,又添了一句:“七郎,我看三郎这孩子很好,也有主意,您看是不是留……” 郑熹道:“反常。倒也像是他的行事。沈瑛这一手玩得,可真是不漂亮。” “那,您会收留他么?” 郑熹轻轻摇头:“那他不能将沈瑛开罪死了。” 金良有点焦躁,道:“竟这么麻烦么?” 郑熹道:“他有这个本事将事情办妥,我倒真有心栽培他了。” 金良道:“他是个聪明孩子,应该……能够……吧……” …………—— 张仙姑和祝大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俩自己个儿是没办法了,跟沈瑛放赖?这个胆子他们是没有的。两人都想:那要没办法,就认打认罚呗。啥也没有,可不就是天灵盖接狼牙棒么? 张仙姑更是想:事儿是我办下的,到时候我顶罪就是了。 祝缨的心里也很紧张,她已经将各种情况都想了一遍,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底牌。一家三口现在要什么没什么,拿什么跟沈瑛硬扛?命吗?如果郑熹不给她撑腰,这关难过,而郑熹显然不打算过分干预。没把她捆起来送给沈瑛,都算郑熹有良心了。 看张仙姑和祝大的样子也是指望不上了,祝缨先开口对沈瑛道:“真的没有出什么意外吗?您别怕,当初干娘和我娘订契的时候也是权宜之计,现在要是有什么事需得我认下这门亲事,也是可以的。” 陈萌骂道:“你怎么是个死脑筋?” 祝缨道:“大姐对我有恩,我想她过得好,她不必是我的妻子。大公子能明白么?” 大公子明白个屁!“有恩,你又想她好,娶了她最好。” 祝缨道:“是啊。所以之前订了契,后来四阿翁寻衅,我才能将大姐和……干娘争回来。现在要是还像那里那样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我不皱眉头。要是没有,我愿意放手。” 亲娘啊!这还是个圣人!陈萌算是听明白了,这货敢情就是报恩呢?报恩你以身相许不就行了?陈萌想拎起祝缨的领子晃一晃,试试能不能听到水声,要伸出手的时候看到了祝缨的身高,想到一个可能!这货十三岁,恐怕还没开窍。 他果断地道:“现在就要你认下这门亲事!” 沈瑛则温和地问张仙姑和祝大:“是有什么难处么?” 没有难处,就是我们生的是个闺女!但这话他们面对沈瑛的眼睛时又不敢说出来了,他们果断地怂了。 祝缨不愿父母被沈瑛逼问,说:“您请先带大姐回家。容我安顿下来了结杂事,再登门去见拜见。” 陈萌忍不住了:“你有什么毛病?” 祝缨趁势就接上了话:“没有毛病。不但没有毛病,也没有家业,更没有事业,没有立足之处。” 沈瑛道:“难道你还想给郑熹当仆人吗?” “人家还不定要不要我呢,”祝缨自嘲地说,“我不是当仆人,也不愿做仆人,如果做仆人我就不跟他干了。是他答应我,做事有回报。我是去做自己的事,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我知道跟着大姐去有什么样的好处,可那些都不是我自己挣的。有些本领可以永远不用,但不能不会,有些东西可以差一些、少一些,但不能没有。我得自己给自己准备一个容身之处,哪怕以后用得少,哪怕不如别人的。不是怄气,也不是什么傲骨,就是,过活。以后您要瞧我顺眼了,顺手提拔我一下,我承您的情,可这第一步,得是我自己迈出去的。” 沈瑛愕然,旋即与陈萌忍不住坐正了向身体。 沈瑛想了一下,问道:“你不想去见岳母?” 我甚至不想有岳母!祝缨道:“容我安顿下来再去登门。郑钦差也不一定就收留我,哪怕他不收留我,我也得在您家之外有个落脚的地方,那样登门算客,不是打秋风的。” 沈瑛脸上阴晴不定,没想到祝缨一个很识趣的人竟如此难说话,不过这些话也难以辩驳。 “也好。”沈瑛缓缓地说。 张仙姑忙问:“那亲事……” “自然是做数的!”沈瑛斩钉截铁地说。 祝家一家三口面面相觑,只能先认了。 三人心中满是不确定,从沈瑛那里离开。 三人一走,陈萌就骂道:“真是个木头脑袋!” 沈瑛轻叹一声:“人是好人,只怕养不熟呀。” 陈萌道:“那您还说亲事做数?” “我已当着郑熹的面反悔过一次了,再来一次,会是个什么考语?”沈瑛还要脸,不能这么赤裸裸的反复无常,他才回到官场,声誉不能这么败坏了,“那也确实是个不错的孩子。” 陈萌道:“那怎么办?” 沈瑛想了一下,道:“先晾一阵子,进了京他就知道官场不好混了!郑熹能给一个随从多少关照?郑家自己的姻亲晚辈还照应不过来呢。受了冷眼吃了苦头,就该知道路怎么走了。如果还不醒悟,那就是他自己蠢了,到时候再离婚,可怨不得我了!” 陈萌想了一下,道:“这小子可真是不开窍儿,还要白费这些功夫。” 沈瑛道:“如果能调-教出来,倒也不算白费,这小子别的都好,就是犟。” “现在还想着郑七,也不知道郑七是怎么叫他这么念念不忘的?” 沈瑛皱眉道:“不过是见得更早罢了。” ……………… 祝缨并没有对郑熹念念不忘,不用她特意记,总会有人提醒她。 一家三口才走出沈瑛的住处,金良就在不远处守着了,他对张仙姑和祝大说:“大哥大嫂先回去,我有话对三郎讲。” 祝大两口子也不敢反对,说:“哎。” 金良低声问祝缨:“怎么样了?” 祝缨道:“亲事他们还认,不过说好了,我跟你们进京,安顿下来再去登门拜访。” 金良道:“你跟我来!”将祝缨带到了郑熹的面前。 郑熹放下手中的笔:“你们是不想叫我把这画儿画完了,说吧。” 金良道:“三郎还跟着咱们呢!” 郑熹道:“沈五怎么说?” 祝缨问道:“在陈家的时候,当着沈副使的面儿说的那些个话,亲事与他有关,他反悔了。进京做事,与您有关,您反悔吗?” 金良道:“问你话,你先说,怎么反问起七郎来了?” 郑熹摆摆手,看着祝缨道:“那要看你与沈五说了什么了。” 祝缨复述了一遍。 郑熹道:“话倒是不错,想我收留你?” 祝缨道:“不收留也没关系,之前给我的钱我就不还了。” 金良叫了一声:“三郎!”又叫郑熹,他竟比这两个人都着急。 祝缨道:“没什么的,我原来也是四处混饭吃的。” 郑熹道:“沈五肯认你,虽另有考量却也不是阴谋害你,不会让你到处闲逛的。” 祝缨说:“我知道好歹,知道多寡,知道得失。哪怕在乡里路边挑担叫卖,我也不赌博,我不喜欢押注。如果自己立不住,什么都是虚的。一叶浮萍,能度几番寒暑,又能渡几只蝼蚁?如果要个仆人随从,自有比我能干柔顺的。要个能立得起来的人,就是这副脾气了。儿子看老子还有腹诽的时候呢,能干事而没有脾气的人,必有所图或有所忌惮。您不收我,我也还是要另寻个自己的事。不能一无所有就进了别人的家门。” 郑熹的眼神锐利了起来,说:“好。” 金良开心地说:“七郎答应了!三郎,还不快谢七郎?” 郑熹道:“你高兴什么?我还没想好怎么安排他呢!你先带他回京。” 金良喜道:“是!”又催着祝缨磕头道谢。 祝缨郑重拜了下去,仰头对郑熹道:“虽然不知道沈副使为什么改主意,但您说他对我没坏心,我也就当他没坏心吧,他的想法我以后总能弄明白的。本来好好的,他们回家过活,我上京做事。现在他一改主意,我就成了个鸡肋。您依旧愿意收留,我承您的恩情。您给个鸡肋的价就成了。” 金良大为惊讶,因为就在祝家一家三口去沈瑛那里的时候,郑熹也说了“鸡肋”这个词。当时甘泽在一旁伺候,问他是不是想吃鸡肋了,郑熹不置可否。 郑熹笑得很开心:“你是鸡腿。去收拾行装吧,明天就入城了。” 祝缨道:“最后一件事儿——那位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她们家,又是什么样的人家?” “这才想起来问?”郑熹笑问。 祝缨道:“您应该是知道的,对吧?” 郑熹想了一下,道:“那位夫人么,我幼年时就知道她。极重身份,尊卑贵贱、礼仪廉耻,性格刚强得紧。说一件事,当年她还没经历变故的时候,有她丈夫的同僚家开宴,此人妻子已亡,她见到那人的妾室主持迎客大为不满当众发难,就因为这个妾出身娼家。不过,想必经过二十年风雨坎坷,她也比以前改变了一些。他们家以前是人丁兴旺的,经历变故之后近枝凋零,想必因此更重视女儿。” 祝缨不客气地说:“连我一块儿当添头,是谁的主意了呢?” 郑熹道:“添头?你这么看的?” 祝缨道:“这一路,有多少机会送信呐……” 郑熹叹息一声:“我要是沈瑛,第一面就把你留下了,哪怕他姐姐不愿意,他将自己女儿给你都是合适的,何必要在这一路看到你聪慧刻苦之后再改主意?他是真的不舍得放手了,便是我也……” 祝缨眼睛瞪大了一点,又恢复了正常:“噗,一块鸡肋,有什么好喜欢的?” 郑熹道:“你毕竟是他的外甥女婿。” 祝缨道:“那可也不一定,我跟您说过我的来历,这婚结得本来就勉强,从权而已。我对大姐是为的恩情,如今又添了对干娘的怀念。” “那娶了正好呀。” 祝缨摇了摇头:“不合适。不能耽误她,她这一生二十年,经历了多少事呀!还是别再跟我受累的好。她娘家要是做人,给她选个好丈夫,我退婚绝不会犹豫。” 郑熹道:“小小年纪!想好了吗?做人家女婿,可与做我的门生不同的。” 祝缨道:“您认了是带我们全家上京的,对吧?” “认了!”郑熹认真地说,并且亲口许诺,“你先安顿下来,年后我自会安排你。律书可以继续读,经史更要温习起来!那才是根本!” “诶?” 郑熹道:“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冯家的事,你也不必很担心,这妻子想要就要,你也未必就配不上他们家了。想要离婚时,只要你的理由拿得出手,我保你全身而退。” 祝缨大喜:“真的?” 郑熹道:“快走快走!” 祝缨磕了一个头,爬起来走了。 第38章 初雪 郑熹心情不错。 祝缨说的对,因为沈瑛横插一杠子,将他的计划也打乱了,祝缨的人生也产生了变数。沈瑛认了祝缨的身份,祝缨在他这儿就是鸡肋了,他放手的时候虽有点遗憾,也不至于不舍。更多的是对沈瑛在自己面前耍小聪明的不满。 但是当祝缨处理好了与沈瑛的事儿,回来说出“鸡肋”这个词的时候,郑熹突然就开心了。 他知道看人准,祝缨还是给了他惊喜,祝缨比自己看中的更好! 这孩子心里敞亮,明白。有些话,平庸的人说出来是欠教训,天才说出来就叫计划或者行程。 祝缨值得他再去跟沈瑛稍稍聊一聊。 郑熹背着手踱到了沈瑛那里,两人住得很近,很快就到了。 沈瑛也刚刚重新做了安排,他打发吴安护送花姐回京,并且告诉花姐:“三郎另有安排,你先回去见你母亲。” 花姐很担心祝缨:“他是有什么事儿么?” 沈瑛道:“他想先自己在京城安顿了下来再见你。” 花姐心中隐隐失落,又不敢多问,还是决定先见了亲娘再说,温顺地点了点头。沈瑛心口的气顺了一些,陈萌更是想:还是妹妹好! 花姐才走,郑熹又来,沈瑛急忙出迎。 郑熹摇头叹息:“别忙啦,你心里想必是有事的。” 沈瑛道:“惭愧。” 郑熹道:“没聊成?” “惭愧。” 郑熹道:“也别总惭愧惭愧的啦,你像是一个久不骑马的人,重新再跨上马背的时候难免生疏,你一急,越发不得劲儿。五郎,慢一些,稳一些。” 沈瑛既惭愧又有点感动:“七郎,我办事疏忽,你不生我的气反而这般开导我,我愈发无地自容了。” 郑熹道:“这是哪里话?我们也是故人啊,我比你们小几岁,个头没你们高,小时候你们一群人一道玩儿,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和你们一道玩耍呢?后来我长大了,却又等了十几年才重又见到你。” 沈瑛也是一番感慨。 郑熹道:“三郎那个孩子是有些脾气的,才见他的时候他为了他父亲的案子到处打听撞到了我的手里。我看他干净伶俐,问他要不要跟我走,他说,不做仆人。我就说,不做仆人也行,给我做属下。他就应了。五郎,事缓则圆,给他个台阶又如何?” “哎……只是要让姐姐失望了。” 郑熹道:“这孩子先放在我这里,我安排他先读读书,磨磨性子,你看如何?” 沈瑛迟疑地道:“七郎的意思是?” “不读书可惜了,也许读着读着就明白事理了呢?” 沈瑛原本就有心晾一晾祝缨的,道:“当然好。只是不知道他耐不耐得住性子?” 郑熹不在乎地说:“那不正好,不就是为了磨性子么?” 沈瑛也笑了:“确实正好。” 郑熹道:“你说好那就好,我也回去了。明天入城还要面圣,你也早些休息。” 沈瑛将郑熹送出门,不想却看到祝缨又过来了,两人心底都闪过一丝惊讶:他来做什么? 陈萌已经出声了:“你来做什么?” 祝缨道:“亲事还做数的,是吗?” “你要反悔吗?” “如果做数,我就来见一下大姐,与她道别。如果不做数……” 郑熹轻声说:“五郎。” 沈瑛道:“让他去吧。”陈萌这才不拦了。 祝缨郑重一揖,去寻花姐。 ……………… 祝缨是先应付完自己爹娘才来找花姐的。 沈瑛前后一番变脸连这两口子都瞒不住。在围着祝缨一通询问,得到“没事”的答复之后,这两口子又劈哩啪啦的说开了。 不在沈瑛面前,祝大就敢嘲笑他了:“哪家对姑爷是这样的啊?姑爷是客,吃席都得上坐的。这一路的,给他们搁最后头,陈大公子时不时来撩一下,也不像是对姑爷的样子。怎么京里的人跟别处的规矩不一样?” 张仙姑也认为沈瑛不是好人:“只是把花姐搁在了那里,这甥舅俩,看着也不打不骂的,心可狠呢!人家没拿咱们当亲戚,花姐倒是他们亲戚,也被他们拘着了。这一路拿咱们当下人看,哪有对女婿、对亲家是这样的?” 祝缨说了郑熹愿意收留自己,两口子都很高兴,又愁这婚事居然不能马上解除。又说到了花姐,又是一阵叹息。祝缨就说:“今天这一闹,我倒不想这么快离婚的。” 张仙姑道:“说什么浑话?” 祝缨道:“也不是浑话。刚才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硬说亲事不做数呢?不也是怕么?自己立不起来又没个靠山的时候,强说不认账就怕得罪了人有麻烦。当时是咱们跟干娘、花姐约定的事儿,现在干娘没了,花姐还在。得叫她也知道。” 于妙妙死了,花姐在这世上没剩几个熟人了,也没道理再回朱家村。娘家要是对她不好,花姐也就没有前路了。眼下沈、冯两家的为人看起来不特别的差,但也没有十分的好,保留着“丈夫”的身份才能更好保护花姐。 如果没有今天这一出,她反而不担心花姐,一个宽容的娘家是能让花姐日子好过的。沈瑛这一手玩得实在不好看,祝缨不免怀疑他的为人。 你不许离婚,那花姐就还是我的人!我护着她! 张仙姑也念旧情,想了一下,说:“那你可得有数,这门亲事也拖不可太久。她一个女人家,还是得成家、生个孩子才算好。别耽误了她。” “我知道,先稳住她,等两下都安顿下来了,我瞅瞅找个机会再退亲。”祝缨就来看花姐了。 花姐已经换了一身新的行头,虽然是素衣,看着却更鲜亮了。看到祝缨来,她开心地笑道:“三郎?!” 祝缨道:“大姐,我有事要跟你说。请姐姐们给我们留点儿地方。” 丫环们笑着掩口出去了,只有李大婆不肯出去,硬说这事儿不合礼数。花姐很为难,祝缨道:“也没什么,就几句话。” 花姐本来坦坦荡荡的,李婆子这么一杵着,倒好像他们在做贼似的,花姐说话腔调有点不自在:“三郎,什么事儿?” 祝缨道:“我,先不跟你一道进京了。你先去见亲娘,我把爹娘安顿下来再去找你。” 花姐吃了一惊,站起身来惊呼:“出了什么事儿了么?怎么……” 祝缨道:“没出什么意外,你坐下,咱们慢慢说。” 花姐心里虽急,模样儿依旧很温婉,道:“你说,我听。” 祝缨道:“我不知道沈副使是怎么想的,更不知道那位夫人是怎么想的,但是起先冷淡现在又改主意是真的。我经的见的少,他们这个样子我心里实在没底。也不是看郑钦差是正、沈副使是副,是答应郑钦差在前,我要履这个约。沈副使要是喜欢一个反复小人,那我无话可说。” 花姐点头:“我明白。” 祝缨又说:“现在跟你去了那里,不是赘婿也是赘婿了。我也不怕做赘婿,我做过了的,你知道的。我也知道郑钦差原先没这么看重我的,因为你和沈副使他才更看重我一点。” 花姐道:“你本来就很值得。” 祝缨道:“值得的人多了,多的是想磕头都找不到神仙的。我的运气不错了,遇着两个神仙。” “哎……” 祝缨笑道:“两头都想讨好,就两头都讨不着好,我就先照着原来的路走了。以后怎么样,走走再说。这些事儿也不是我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花姐笑道:“也好。男儿顶天立地,只是又要吃苦啦。” 祝缨道:“我是怕他们说你。我又不跟着去,又把媳妇儿扔娘家蹭饭。又看你没人撑腰,谁都来管着你、欺负你……” 李婆子挨了她这一句,脸上不自在,轻咳了一声。 花姐“噗嗤”一笑:“胡说八道!我还收拾了包袱找你去!又不是没过过穷日子,府城赁的一间房也住过呢。” 李婆子一直垂眼听着,等花姐说出了这番话,又轻咳了两声。 祝缨起身,拉开房门,将李婆子推出门去,关门落锁,整个动作如干净利落,李婆子被关在门外还没醒过味儿来。 花姐吃惊地说:“三郎?” 祝缨附在她的耳边,花姐耳上一蒸,心跳快了一拍,只听祝缨说:“你要见亲人,见了,处得来就处,处不来,我总在外面的。并不是因娘和干娘签的一纸契书,大姐,打小你就照顾我,我都记得。” 花姐不自觉地摸摸耳朵,低声说:“你放心去吧。舅舅这里我应付得来。娘一走,你又不常得来,我一时觉得舅舅、表哥是依靠,又想见亲娘,才……我心里明白,虽说是骨肉,到底二十年没见,人情冷暖。这个新家,我原本也没想一头扎进去不出来的,只是娘走了,我便无处可去罢了。知道有你,我心里就有底气多啦。 去吧,别太累着了。你总是什么事都记着,扛着,又不肯说。别人看你做什么都那么的容易,可世上又有什么事是容易的呢?看人挑担不吃力罢了。 对了,舅舅、表哥常问起你,多么聪明,又多么会做事。世上哪有天生就会做事的人?别嫌我话多,跟了郑钦差就好好做,可也别与旁人弄得太僵了,进了京,先看看,哪个人好相处。” “哎。” 祝缨直起身,说:“那我走了。安顿下来就去找你,你……” “我不急,你也别着急,这么些年我不是也好好的过来了?嗯?我比你大好些呢。” “哎。那我走了。” 祝缨拉开门,回头看了一眼花姐,说:“那,京城见?” 花姐笑道:“京城见。” 外面,李婆子被祝缨弄懵了,终于想起来拍门:“小娘子,莫开玩笑,给婆子开开门!”她还不敢声音太大,也不敢提到祝缨之类。 祝缨笑着拉开门,笑道:“大娘好。” 李婆子气得鼻孔大了一圈,祝缨正色道:“大姐是您接走的,还请以后好好照料她。” 自此,岳母接女婿的事便告一段落了,花姐被吴安与李婆子接走,祝缨一家三口依旧在郑熹的队伍最末尾。 ……………… 次日,钦差回城。 两个钦差不是同时出京却是同时回来,浩浩荡荡的队伍排得很长。虽然天上彤云密布、天气也变得寒冷,依旧有人围观。这样的场面祝缨是看不到的,她还得在城外多冻一会儿。 祝缨的车以及郑熹、沈瑛等人从外带的土仪车辆及随行的商贾并不与钦差的仪仗一同入城。他们有比钦差回城早一点的,也有晚一点的,祝缨属于等钦差入城之后再入城的。 张仙姑对祝缨道:“你坐进来避避风,京城这风怎么跟刀子似的,割鼻子割耳朵的?”说着还打了个喷嚏。 祝缨道:“你坐回里面去吧,我穿皮袍呢,不冷。我得看着牲口别乱跑。” “婶子,不碍的,我陪他在外头挨冻呢!”甘泽的声音笑嘻嘻地传过来。 张仙姑道:“哎哟,甘大郎来啦?” 甘泽跳到车辕上坐着,说:“是,金大哥叫我过来帮忙的。你们也是,为什么不就住到他家里呢?他那宅子这两年才换的新的呢!有两进!在京城两进的宅子,可不简单呢!他都说了,有的是屋子,不差你们住的这一间。他那儿还有丫头、小子伺候着,厨下也有热饭,你们也不用自己张罗还能省下钱来。见外了不是?” 祝缨道:“官司还没完,一家三口也不能都在他那儿蹭吃蹭喝的,迟早还是得有个自己的住处。这又是车又是骡子的,也不好到他那儿打扰。甘大哥看,我们先住哪儿合适?” 甘泽道:“金大哥说了,叫我先陪你找个客栈住几天,趁这几天看看房子,租个合适的搬过去。我寻思着,只住几天还真是找个客栈更好,客栈里也有草料,也有院子,你这骡子和车也都有客栈伙计能帮着照看,省你的事儿。不过要多花几个钱,图个舒坦也值得。” 张仙姑还心疼钱,祝缨已经说了:“好。听你的。” 甘泽亲自驾车,甩响了鞭子:“驾!” 祝缨鼻尖一凉,指尖按了一下鼻尖:“下雪了?” 甘泽驱动了骡车慢慢地往城门走,抬眼看了一下天,说:“我看这天也是该下雪了,京城这会儿正是下雪的季节。你们那儿雪大么?京城的雪能下半尺厚呢!” 张仙姑吸了口凉气:“我们那儿也下雪,不过没这个早,也没这么厚。”她又心疼起女儿,怕祝缨冻着了。以前没钱的时候,再冷的天也得捱着,现在有点钱了,谁还不知道讲究一点过得舒坦点儿呢? 她琢磨着:等安置下来了,得给老三添件斗篷,就像县城里看着的那个财主家娘子穿的那种大红的斗篷,不能像于大娘子穿的那样的灰色的素斗篷。 祝缨坐在马车上,看甘泽将车赶进了城,京城的城墙极厚,比府城的厚多了,门洞里很暗,跑出了门洞才重又亮了一点。城门附近还不是最热闹的,聚了点小摊小贩,有人支起了油布篷,油毡,抄着袖筒弓着腰还在死熬着生意,有人已经开始收摊了。他们摊子上卖的东西与府城、县城也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也有同类东西但是花式不一样的。 甘泽看祝缨一双眼睛不住往街两边看,又甩了一声鞭子,笑道:“这才到哪儿?等安顿下来了,天晴了,我带你往城里逛逛。给婶子带好东西回来。哎,你不还得看房子么?有的是你逛的时候。” 张仙姑又探出头来说:“哎哟,你才跟着郑钦差出了一趟差回来,不得回家看看么?这就净跟着我们瞎混了,真是太辛苦你啦

相关推荐: 大秦:开局三千精甲复国称帝   如何成为男皇后   天玄战神杨玄   英雄无敌之召唤万岁   宠妃重生后更能作了   总裁的溺宠:一夜暴富的神秘女人   盛夏转校生   完美世界之帝骨   戎装少主   我的画师有点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