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的天赋太过努力 > 第193章

第193章

了铁矿,赵苏那里先前招募的铁匠也陆续就位,兵器的补足上比普生头人强了不少,可算能敞开了使了。反观普生头人,锻造工艺不够,兵器易损,如今又补充不上,这使得他的骑兵越来越没了后劲儿。不似梧州方,在早期付出较大伤亡之后骑兵是越来越能战了。 普生头人远远地看着己方败退,也只得下令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城上,弯弓、搭箭、接应!”他的兵马也经不起损失了。 追兵追了一阵,拨开几支从城头射落的箭,拨马回撤。 普生头人一扭头,脚步重重地踏在地上,一路踩回自己的大屋。 他的心情明显地不好,从心腹管事往下,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多嘴。 大屋里,还有一个比他的心情更不好的人——他的妻子。 这位艺甘家的漂亮女子活到现在,一半的日子顺风顺水、一半的日子糟心无比,不幸的是她是先甜后苦,显得眼前的苦越发的难以忍受。望向镜中依旧美好的颜色,她深吸了一口气,问侍女:“头人呢?” “在城墙上。” “看看去。” 一同长大的侍女欲言又止。 “怎么了?” “头人这几天好会生气,你……” “我更要与他站在一起。只要这一仗赢了,就没有过不去的事。走吧。” 主仆二人穿过中庭,便听到有人说:“都怪那个艺甘家女人!艺甘家死人,与我们家有什么关系?非要哥哥拿我家的人命去给她家出气!我家原该与西边结亲,自从哥哥娶了她,就没有好事!” 另一个声音说:“小点声。” “有什么好怕的?还惹怒了东边的那个凶人!都说东边的人凶,艺甘家的女人没来之前,凶人也没有找到我们的麻烦!” 侍女气得上前要争吵,踏上两步又闭了口——抱怨的这个人是普生头人的妹妹,也不是个好惹的主儿,日常与嫂子并不融洽。之前,做哥哥的会管一管妹妹,让她对嫂嫂礼貌一些,再劝一劝妻子,让她多担待。 近来普生头人自己焦头烂额,哪有心情管这个?闹起来就两个都骂,谁在他面前吵得凶他就再给谁多记一笔账。老婆、妹妹只是骂一骂,跟着的侍女就要倒大霉,双方最能替主子出头的都被普生头人处决了。 “咱们走!”就在侍女迟疑的当口,她的主人发话了。 主仆二人目不斜视地从另一对主仆身边经过,背后说人小话的却丝毫没有尴尬,反倒扬起下巴,大声说:“咱们走~” 两对主仆同时去迎接普生头人回来,普生头人一肚子的不高兴,二人皆不敢造次,都好声好气地向他问好。普生头人勉强点了点头,道:“不要出门,外面乱。” 出城的骑兵头目又来汇报,普生头人摆一摆手:“你们回后面去吧。” 姑嫂二人对望一眼,分从两边离开,又都特意放慢了脚步,躲在柱子后面想听听情况。骑兵头目声量不小,两人都听得清楚:“他们的奴隶都有兵保护,杀不退,他们也不怕。他们的兵也比先前更厉害了。” 普生头人眉头皱起,身旁的管事呵道:“都说别人,怎么不说说自己?” 骑兵头目脾气似也不小:“说什么?说我们的刀已经卷了刃?说我们的马掌还没有更换?说我的弟兄们死了好多?他们本可以不死,上次是你们怕东边的人追过来,不管他们还没进来就让关了城门!” 普生头人道:“不要吵了!接着说。” 骑兵头目怨气更重了:“我还看到了那只大公鸡!他给东边的人当狗了!” 管事与普生头人对望了一眼,一旁偷听的女人却暗道不好。被称作“大公鸡”的正是她的陪嫁祝新乐,叫他公鸡不是夸他,是因为他生得高壮,头人夫妇常使他,又有一点因此而来的小傲气,故而被人嘲讽。 普生头人脸色更加阴沉,管事低声道:“要不,向西边求救吧?” 骑兵头目僵硬地说:“那当然好啦。” 普生头人道:“我再想想。” 说罢起身离开,听壁脚的女人们也忙提起裙子、踮起脚尖小跑着先回了后宅。 普生头人回到房中,女人跟着走了进来,普生头人抬眼看了她一眼,点点头:“我在想办法。” “要不,求助西番吧。他们早就想把女儿送给你做妻子,是我,坏了你家的事,小妹本也可以嫁过去,却不得不留在家里。” 普生头人道:“不用说这个,我与西番是邻居,我要死了,他也好不了。” 女人略略放心,切齿道:“东边的凶人……” ………… “姥过来了?”金羽吃了一惊,“她老人家怎么能到前线这么近的地方呢?青叶青雪、江珍巫双,都没拦住吗?胡师傅也不管管?” 王九道:“别那么多话啦,快来搭把手,准备着吧!” “凶人”祝缨再次向西迁移大营,已经临近普生头人的本家所在,也是祝缨前番相中的新城所在之地。这个地方离吉远府更远,就整个地理位置而言也不在正中,而是更偏西、靠近西番。 以金羽等人的想法,祝缨最好是等他们拿下了普生城池祝缨再迁过来,这样稳妥。他们都很害怕祝缨再遇到危险。 但是容不得他细想,祝缨行动一向迅速,金羽只得先投入到平整地面、圈出旷野等活动中迎接祝缨的到来。很快,祝青君、路丹青等围攻普生城的人也都到了,大家分一部监视普生城,其余人也都忙碌起来。 不出数日,林风到了:“姥后日就到。” 祝青君等人与他快一年没见了,时间再紧也抽了点空交流了一下信息。 寒暄过后,祝青君问道:“京城一行,如何?” 林风笑笑:“以前在京城常住的时候不觉得,这一次过去才发现,以前看到的全不是当年认为的那个意思。道理多是姥说的,她老人家看得明白、说得清楚,我就从耳朵边过过。这次再去,字字句句竟都从心底泛了上来,一一吻合。” 祝青君道:“大家都常有此感,道理都教了,却都不懂。等到懂了,又……来!看看还有什么要准备的。” 两人边走边聊,林风说话的语速、语调比之前微有不同,嗓音里的跳脱几乎不见了,很少拔高音调。祝青君也与上次见面有些不同了,口气是轻描淡定,声音却大了一点。 一人说着前线:“前年从家里带出来的兵,死的、伤的、轮换下去的,如今只剩一半还在身边了。” 一人说着京城:“没让他们知道咱们已经开战了,政事堂的人,好弄权术,让他们知道咱们或与西番接触,怕不想着渔翁得利呢。就算想帮,离得又远,他们也帮不上。不如等到大局定下,再告诉他们。皇帝还拿腔拿调的,真没意思。我看西番人也快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了,西番的使节、商人,言谈间都从容不少。” 又说朝中正在为立太子的事儿争吵,顺便告诉祝青君:“井盐足供梧州,海盐节余就多,阿苏家那几个,分得一点,其余与山外贸易,粮草还足。邵书新的差使算妥了,郑相公又要大发利是了。” 祝青君指着一片旷野,道:“多好的地方!四面又是山,拢共只有向处隘口,西番想过来也只有一条路可走。幕府迁到这里,万年基业。你回来得正是时候。” “你们打得好快。” 祝青君道:“因为我们是女人呀。”说着,狡黠地一笑。 林风问道:“有故事?” “想起那一个寨子,要管姥买我们,姥假意答应了,我们连夜离开的。丹青当时气得要命,两个月前,她领了两千兵,直扑了过去,那人没来得及如何,便被丹青抄了老巢。可惜,叫他本人逃了,如今正躲在普生家里,丹青这几天火气很大。” 林风摇摇头:“这人是真傻。仗已打到了现在,竟然还这么不清不楚。” “可惜后来消息传了开来,他们有了防备了,就只能硬啃了。” 两人巡完营盘,等候祝缨率军迁入,祝青君看着大车拖着许多巨木,心头一喜。经验告诉她,这是用来造攻城器械的。大型的器械,如果有工匠,在城池下面现造更合适一些。普生头人的城池比一般山寨结实得多,更像是一座正规的城,没点儿准备很难打下来,这也是祝青君等人止步于此的原因。 有了器械,攻城方的伤亡就可以少许多。 大军安顿下来,工匠也忙碌了起来,大致评估了城墙的高度、厚度等等,工匠先画图纸,再动工。不数日,已造出数架楼车,慢慢推近城墙,居高临下地俯瞰全城。普生家的城池自建成起就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威胁,城中一时人心惶惶。 西番的援军尚未赶到,城外的庄稼已经被王九带人收割完了,临走前,出于“下一茬就是我们来种了,得先肥肥田”的心态,离开前又带人将稻茬烧了一烧,才心满意足地到帐听听令。 城内,普生头人愈发焦躁,已有人提出:“不如投降。”抵抗的会被杀,投降总不至于。他的妹妹第一个赞成!虽有其他寨子逃过来的头人、家眷力陈不可:“那些凶人,见人就杀,并不会放过大家的。” 普生头人看了看妻子,这女人的脊背仍然挺得很直,她的脸上还带着脂粉,这些日子私下装可怜也装过了、枕头风也吹过了、利害关系也说过了,在人前,她仍是当年那个骄傲美丽的姑娘。 “大家都说是我带来的灾祸,那就将我献出去,如果我死了可以解围,不枉我与头人好了这几年。如果我死了,东边的凶人还不肯走,你们就一定要帮着头人,与凶人斗到底!” 普生头人断喝一声:“住口!我不会出卖自己的妻子。” 众人飞瞟着主座旁边的那个女人,嘟嘟囔囔地散了。 是夜,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垂绳溜下了城墙,被斥侯俘获。他们不停地说:“我们有话带过来。” 斥侯将他们带到大营,当天值夜的是苏喆,她连夜审讯了几人,得到一个消息——城中有人不满普生头人回护妻子,想献出这个女人以平息祝缨愤怒,换一个相安无事。 苏喆被逗笑了:“哈?” 来人以为她这是同意了,便说:“我们本无仇怨,都是艺甘家来的那个女人害的!” 苏喆笑着摇头:“你们等着。”提着记录的供词去找祝缨。 祝缨还没有睡,她正在手中的噩耗:喜金死了。 见苏喆进来,祝缨不动声色地放下信笺,问道:“怎么回事?” 苏喆道:“有几个人,不知道是真傻还是陷阱。要将艺甘家的那个女人献出来求和。” “你怎么看啊?” “咱们已经到城下,死了这么多的人,吊民伐罪,‘罪’还活得好好的就班师回去?不合适。这么多的功臣等着犒赏,您的节帅幕府不该是露天席地,应该是一座雄城。不能现在就饶过他们。” “还有呢?” “让他们做内应,怎么样?” “那你就是给他们将功折罪的机会了。拿下城池之后,要怎么处置他们?” “朋友好心收留,他们却出卖了朋友。就是他们的罪,有罪当罚。”苏喆说。 说完不见祝缨接话,她有点忐忑,又接了一句:“我们就快赢了,这时节,活下来的将士个个都是宝,城坚难破,每天都在死人。不怕死在路上,死在家门口就太惨了。为了赢,为了少死些人,我宁愿耍心眼儿。” “就这些了?” “是。是不是有不合适的地方?那您的意思呢?怎么做更好?” 祝缨道:“明天,把这几个人牵到城外,告诉城里:普生头人不是为了他的妻子才挑衅我,我就更不可能因为一个女人放弃消灭他。让他收拾好家里,与我堂堂正正打一场。” 苏喆眼睛一亮:“妙!他们能互相猜忌死!” 祝缨道:“耍心眼儿?” 苏喆不好意思地笑了。 ……—— 次日,破门车造好了。 苏喆命人捆着昨日“投诚”之人走近城门,选取声量大的土兵大声叫阵,让普生头人领回他的叛徒。叫完阵,将几个捆成蚕茧一般的人往地下一扔,便往后撤。 祝缨又命吉玛人登上楼车,大声叫:“你们为头人卖命,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现在有米吃、有布穿,不戴枷、不挨打,只要打开城门,你们不会被打杀!还会有自己的牲口、房子。” 城内人心浮动。 当天攻城,已有土兵能够攀上城墙了——可惜又被压制了下来。 普生头人内心煎熬,忽地下了决心,命管事请各头人来议事,却又下令心腹趁夜将妻子、妹妹送往西番避难。两个女人哭得泪人一般,妹妹边哭边揪打嫂嫂,场面混乱极了。 普生头人抬手给了妹妹一巴掌:“什么时候了?还闹?你们是一家人!西番人会接纳你们的,你们到了他们那里,他们以后想要夺取土地、生金、铁、奴隶,你们就会成为他们出兵的理由。到那个时候,一定不要闹脾气,不要等他们要好处,你们要先许诺给他们好处,请求他们为我复仇。” 妹妹抽抽噎噎地,妻子抬起泪眼看向丈夫:“你呢?” “你们先走,我行动会更自由。咱们到西番会合!”他说得咬牙切齿,实是恨毒了投奔他又想出卖他的人。 两个女人不再犹豫,趁夜由一小队人护送出城。 她们不敢叫苦,咬牙赶路。直到天蒙蒙亮,开路的土兵忽然站住了。 前面,一大队人马黑压压地拦住了去路! 太阳升了起来,女人们眯起眼睛看着来人,才发现不是西番的援军。领先一人她们都认识——祝新乐! 祝新乐抽出了刀,身后,土兵们也纷纷抽刀出鞘。 “杀!” 他们不由分说,一拥而上,先砍翻了打头的护卫。 眼见自己不能免,女人们的勇气也回来了,她们大声诅咒祝新乐,诅咒他不得好死,诅咒他余生凄惨、会被恶鬼缠绕、受尽酷刑。 凄厉的声音让一些土兵动作一顿。 祝新乐笑了,挥刀砍下!一颗红颜绿鬓的脑袋骨碌碌在地上滚出几丈远,世界,清净了。 他揪起那颗脑袋与自己的视线平齐:“我本来过得也没比被你诅咒得好,挨不完的打、还不完的债,砍头、挖心、剖腹、剪肉、火烧、鞭打……哪样没用在我们身上? 你们让我们吃不饱、穿不暖、没床睡、没被盖,现在吃饱穿暖了,你又出来了,还想把我们拖回以前,我是绝不能答应的! 没有你,我们过得很好! 就算好不了太多,因为你对我们太坏,看到你倒霉,我也会开心的。” 说完,歪嘴笑了,扫视手下:“打扫干净,回!” 祝新乐提着人头,越走越亮,绕着又转了一周,没有发现其他的潜逃者,留下一半人马,自己将人头系在马颈边,回大营复命去了。 营中对人头已是见惯了,放他进了大帐。祝缨见过个漂亮的姑娘,那时候姑娘还是活的,祝缨盯着人头看了一会儿,问道:“另一个是谁?” “头人的妹妹,也不是好人。” “行。先放一边儿吧。已经安排妻小潜逃,普生必有动作,传令,各路小心警戒!围城!” “是!” ……—— 城内的普生头人尚不知妻、妹被杀,这几日不时有人趁夜色逃出城,有人是投奔祝缨去了,有人则是趁机远遁。 普生头人在准备酒宴,邀请各位头人小聚,以释心结,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他命管家取出珍藏的烈酒,又叮嘱:“我的酒壶你来拿,里面要是清水。” 酒到一半,祝缨又来攻城,从楼车上射下许多箭矢,守城的土兵纷纷躲避,渐失斗志。 林风正在督阵,忽然后阵乱了起来,他扭头一看,暗道不妙——西番骑兵! 西番的兵马,来了。 在这最不该来的时候。 第492章 盟友 林风慌神的片刻,身后的骑兵已经冲出老远,己方队形更乱,土兵本能地抵抗,林风忙下令:“结阵!” 因为攻城,他带的多是步卒,只有几个百夫长才有马骑。这个时候无法组织骑兵与对方对冲,最好的办法是放箭压住对方攻势然后步兵结阵,长矛在前,先稳住阵脚再说。 林风心急如焚,眼观六眼、耳听八方,听到了城头上的欢呼声,他有一丝心惊,忙收拢好了队伍,严阵以待。不想对方并不与他过多纠缠,与他的麾下交锋之后便直接进城去了。林风惊讶之中留了一下,这一队人马并不能算多,约有二、三百之数,有重甲的更少,多是轻骑。 事情透着诡异,林风也不敢再继续进攻了,亲自断后,命一名百夫人快马回大营禀报,自己招呼了楼车、土兵,缓缓后撤。行至半途,见苏喆率领大队骑兵前来接应。 林风问道:“你怎么来了?姥在营中可有护卫?” “有的,金羽在营里。姥已披挂停当,我出来若遇到麻烦,她会亲自出手的。”说着,手中长刀向后荡了荡,骑兵控马闪出一条路来,林风忙率部通行。苏喆打个呼哨,骑兵重又归位,缓缓前行。 林风回到大营,营中旋即忙碌了起来,轻伤的自己找军医、重伤的被袍泽抬着安置下来请军医,完好的人开始准备做饭。 大帐里,祝缨穿着轻甲,一旁胡师姐也套上一件皮制的轻铠,祝缨正对着地图比比划划。祝缨的对面,祝青雪对着地图点了两下,道:“眼下只有林、路二人被袭,青君姐姐未报遇袭……” 林风在帐外自己通报了一声,祝缨道:“进来。” 林风不等她问,先到了地图前说了自己当时的情形,又说了所见番兵数目并不多:“不知他们是不是分兵,偷袭丹青的人更多些。” 情况是有些奇怪的,养三、二百骑兵,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祝缨只有一个祝县只想过小日子的时候都不考虑养这个。但是,放到一场比较大的战争中,这点人又不算什么了。林风也只能猜,对方分兵了,另有数支数目与之相当的骑兵,从几面解围。 敌军总数不容乐观——西番半耕半牧,许多小部族一声吆喝就能聚起几百号人,大点儿聚个上千人也不吃力。当然,没经过训练的,也不能称作合格的骑士。不过毕竟有底子在,组成骑兵更方便一些。 祝缨道:“再探。” 青雪出去传令,林风道:“他们进城了,须防着冲出来。骑兵守城,效用不大,只怕他们趁夜偷袭。”骑兵偷袭,不是闹着玩的。 两人说话时,路丹青也回来了,样子略为狼狈,也是遇着了与林风同样的情况。祝青雪给她递了碗水,她喝了一半才说:“我看他们有五百人。” 祝缨又在地图上将这一队也标了出来,这数目看着也不太对。近千骑兵,绝对不能算少,但又是那么的不上不下。 祝缨下令再探。 祝青君带着苏晟与哨探一同回来了:“姥,小妹在殿后,城里没人追出来。” 祝缨问:“遇着偷袭了吗?” “有,被我击溃了,抓了三个活的,杀了一些,剩下的跑了。运气好的话,这会儿他们应该已经在城里了!” 也有一队人突袭了她,但是她的兵马是梧州最强壮的、数目也是最多的,本次也是承担着主攻。偷袭的撞到了铁板,祝青君拎回了几个俘虏。 林风、路丹青面有愧色,都觉得自己的应对是有不足。 苏晟又补充说:“与在西陲见过的西番兵不太一样。” 路丹青忙道:“是不同部族的吧?” 林风点点头:“有可能,就是说,不是昆达赤的本部?” 几人都站在地图边上,祝缨将祝青君遇到的偷袭也标记了下来,算一算,千把人。她敲了敲地图,道:“全是骑兵?” 几人都很肯定地说:“是。” 祝缨道:“难道就这些了?” “没看到别的。”他们说。 须臾,苏喆也回来了,她有一阵子没能撒欢了,此时兴致很高:“他们缩在城里了,马也带进去了。我让人上了楼车眺望,远处也没见着还有伏兵、援军。” 祝缨道:“走,看看去。” 她亲自到外面侦察,祝青君等人紧张极了,各各安排盾手骑士护在周围,唯恐祝缨再出意外。祝缨出了大营,果然没有受到袭击:“不要都跟来!青君、丹青、苏晟,你们守家,其他人跟我走。” 祝新乐见祝青君担心,自告奋勇上前:“姥,这一带我熟,我来带路吧!” “前面引路。” “哎!” 一行人花了半天的功夫跑遍了周围,马累得中途歇了两次喝水,并不曾再见有其他援军。倒是城头上多了几个花花绿绿的人影,祝缨视力颇佳,隐隐看出个西番装束的轮廓来。祝缨策马驱近了一些,城上往下放出箭来,祝新乐紧张地挡在她的面前。 祝缨一笑:“行了,回去吧。” ……—— 在外面转了一圈,祝缨就有数了,得益于这一片的平原地形,秋收之后野火一烧,很难有所遮挡,西番的援军先期也就只有这些了。 那就好办了。 祝缨回到大营先下令:“苏晟、金羽,你们入夜后带人出营,明天午饭前,大张旗鼓地再回来,在左边另扎一营。路丹青、林风,你们明天入夜后带人出营,后天午饭前,大张旗鼓地再回来,在右边另扎一营。” 她手下现在为了一鼓作气,凑了近两万,再不啃下最后一块硬骨头,粮草就要见底了。因此要虚张声势,以显自己兵多,两万给它弄出五万的气势来。这样才能镇住对方。 接着,她又下令祝新乐盯紧西面过来的道路,随时防备西番大队来援。再下令工匠日夜赶工,争多造攻城器械:“什么都不用顾忌,日子不过了!能造多少造多少!” 祝青君出列道:“我明天亲自去试一试他们!”她的身后却又闪出一个五短身材的黑壮男子,道:“这样的事情怎么用得到将军呢?我先来!” 此人是西卡族的奴隶出身,说来也怪,西卡族战力弱,但祝缨收到手的奴隶换身衣服一穿、三顿饭吃完,比谁都凶。 祝缨道:“不用试,明天一同去!” “那您呢?” 祝缨道:“担心我守不住大营吗?依令行事吧!” 当晚,苏晟金羽带着数千人,人衔枚、马裹蹄,悄悄离开大营,次日一早,祝青君等人率队攻城! 从早到午,只攻侧面城门,却发现城墙上的兵没有多太多。因只攻一面,里面的人员补充也比较及时,双方僵持着。祝青君这里,用稻草编成垫子、浇上一点油脂,点燃了从楼车上往城中抛,又将城中点燃了几处,火旋即被扑灭。 城里西番人放躲比普生头人家的土兵准则远,也颇伤了一些梧州的土兵。 到得中午,眼见祝青君还不退,一个西番人打着一面西番的旗帜,大喊:“我们头人要见你们的刺史!” 说着,将一封信缚在箭上射了出来。 祝青君拿到了信,见上面写的是西番文字,她能听说一些西番语,文字、写成文书的文书却读不顺,只好拿去给祝缨看。 祝缨这里,金羽等人正在扎空营,忙得热火朝天。祝缨拿了信一看,大喜:“太好了!不是昆达赤!” 这文书上虽然写了西番的抬头,但是西番的行文祝缨是了解的,这绝不是番主宫廷出来的文书。也就是说,来的人不是昆达赤所派,至少,他无法调动整个西番的资源。且信的内容是,他要做个和事佬。 这样祝缨就放心了!她最怕的,就是在自己力竭的时候,有人从旁渔翁得利。如果来人实力足够强劲,哪怕再温和,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城池之围。然后才是说和。 祝缨便也回书,同意与西番人见上一面,时间就约在次日。 次日,轮到林风等人假装援军,番使来的时候,又是一片忙碌的营地在建设中。番使心中也有些不安,仍是挺起了胸膛,大步踏进了祝缨的大帐。 祝缨一身紫袍,全然是个朝廷命官的模样,与几年前督战西陲、拜相京师相仿的打扮。番使见她这般便先犹豫了。 此时,林风又喝令他拜见“使君”。 这人听不懂林风的官话,祝缨却和蔼地用番语说:“你听不懂官话,不怪你,信我看过了。有什么话要传的,我许你先说。” 番使道:“我愿为两家开解……” “嘘——你只是使者,领兵的是你的少主,不是你。说你家主人的主意,说完,你就走吧。” 番使一噎。 “说吧,我听着。” 番使拂袖道:“你这样说,我还能说什么?” “那就礼送出营吧。青君,接着围城,接着打。告诉城里的人,杀掉普生头人的,可以得到他一半的牛羊。每杀掉一个大屋里的人,就能得到一头牛,杀掉一个西番的骑兵,马归他、再得一头牛……” 番使脸上现出一点气愤又慌张的样子,忙说:“等一下!” 外面又响起号角声,番使吓了一跳,祝缨道:“莫急,是他们开始轮流吃午饭了,吃完了,轮流攻城。放心,我会让你回到城里再动手的。” 番使只得加紧说出自己要传达的话:“这里原来不是你们官府的地方,普生头人又是认我王为主的。我们少主人愿意为两家说和,你也退回去,他也不报复,怎么样?” 不怎么样!祝青君等人心中都有气,如果他们不过来,要不了几天,这城就破了!现在好了,之前死的人白死了,一切从头再来! 祝缨问道:“昆达赤,还好吗?” “王当然很好!” 祝缨含笑地问道:“你家主人效忠他了吗?” “当然!” 祝缨笑容更深:“那做主的人应该是昆达赤,不是你家少主。你的话带到了,你也带几句话给你家少主——没有一个王,不想像我们的皇帝那样威严,没有一个王愿意接受手下的部族各自为政。他是你的王,也是你的敌人。只要手中的兵马还听你,就算不得真正的能令王放心。我可以选择你们之中的一方帮一把。” 番使的脸色难看得要死,营中又吹了第二遍号角。祝青君道:“姥,轮到我营用饭了,我去看看。” “去吧。” 番使捧着祝缨的回信,信上用番文写着,只要西番骑兵原样撤出,也不要求西番人帮她杀掉普生头人,只要西番兵走就她可以当无事发生——毕竟朝廷与西番议和了,她,祝缨,是朝廷命官,前丞相,现在的梧州刺史,这笔账她还是认的。她要土地、要功绩。但是,同样的,普生家原本与西番的贸易,还可以继续,细节可以详谈。以及,梧州有盐、茶等西番需要的物资,她都可以提供。西番能够得到的,比从普生头人那里得到的更多。 最后,祝缨特别注明了一点,她可以只与这一部做贸易,即给了对方贸易垄断之权,全西番的大宗交易,二人都可以瞒着彼此的主君给办了。 番使带着信回到了城中,将信交给了少主。这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蓄一部络腮胡子,看起来比同龄的京城纨绔大上十岁。看完信,皱眉思忖,在普生头人的目光中,将信又揣了回去。 就在看信的时候,外面的撞车还在不停地撞着城门。 普生头人问道:“怎么说?她要了很多东西吗?” “她没同意,不过没关系,明天一早,我亲自与她讲明利害。” 普生头人道:“只怕她不会答应了。” “那也要再试一次,我这次没有告诉我王,带来的兵不多,讲和为上。” “好。” …… 普生头人总觉得心中难安,他细想了想,妻、妹已经送出,想要出卖他的头人已鸩杀,再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他却不知,次日,他的援军在祝缨的大营里答应了祝缨的条件:“可以。但我要城里的子女金帛。” 祝缨摇头:“金帛你自取,我要人。咱们分账要公平。” “如果是我主亲自呢?” “他不会。有羔羊肉吃,谁会去啃老牛骨头?我和他上次交手的地方,可不是这儿。他要在乎这里,就不会让你自作主张,你也不愿意他插手这儿。”祝缨轻声说。 如果有了万一,她也只好先引兵东归,控制好矿场,生聚教训,再图以后。 两人很快谈妥了条件,宰了一头青牛,歃血为盟。 普生头人还在城中踱步等消息,不知不觉间被卖了个彻底。他的盟友佯怒着回来,面对他关切的表情,说:“她没答应,明天,我要亲自给她一个教训!” 普生头人道:“眼下的兵马,够么?” “怕她怎的?我阿爸的兵马就在后面!” 普生头人放下心来,招呼设宴为盟友壮行,盟友却说:“我要先看看孩儿们准备得如何了。” 就在城中聚集了自己的兵马,突然发难,将普生头人的财富洗劫一空,顺手在城里放了一把火,开了城门,扬长而去! 城外。 祝青君紧张地关注着城门,她率领一队骑兵,身后依次是长矛、盾牌、刀斧兵,虽然双方有约定,祝缨仍然不放心,派出兵马防备。城门打开,一片喊杀声传来,祝青君提起的心反而放下了——终于来了,这一仗终究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西番骑兵看都没看梧州大营,毫不留恋地转身西去了!祝青君又等片刻,看到骑兵后满载而归的驮马、大车,顿时明白了情况。 祝新乐也看明白了,请命道:“将军,我去拦……” “放他们走!贼不走空,不要因小失大,他们走完,咱们就冲进去!照说好的来,不许劫掠!不许扰民!直奔……嗯?” “将军?” 祝青君眯起眼睛,城门口又冲出些零散的百姓!这时她们才看到城里冒出的烟,蹿腾的火! 坏了!祝青君想:“快,去收拢百姓!准备救火!你们几个,各领一队,盯着几个城门,以防普生头人趁乱出城!其他人,跟我来!” 然而混乱的局面又岂是几句话就能稳住的?城门被从里往外逃命的人堵了个严严实实!祝青君一面派人汇报,一面按捺住杀人的愤怒,多分人手收留逃难出来的狼狈人群。 直到祝缨派出了林风、路丹青,祝青君的压力才稍稍减轻。林风道:“姥说,暂缓攻城,就地安置。” 火还在烧,人仍然往外逃!哪里安置得过来?又须防止难民哄闹炸营。祝缨反应极快,将先前虚张声势扎的营地腾出来,贫民奴隶住左边,“贵人”“客商”住右边,命苏喆监视。难民很快安静下来,没了哭嚎,只有啜泣。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次日,三人重整人马,祝新乐也找到了两个熟人带路,谨慎地进城。 他们小心地搜索,顾不得面对残破城池的愤怒,额上的汗越来越多。三人聚在已经烧得只剩石头断墙的头人家大屋前互相问候。 “你看到普生头人了吗?” “你也没有抓到他?” “那他能去哪儿?” “我在往西的大路和各个城门都放了岗哨,没有。” “安置营在登记造册,也没发现。” “那他能去哪儿?” 三人的汗流得更多了。普生头人是祝缨叮嘱要特别留意的人,他们仨居然让个大活人在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祝新乐阴着脸,大踏步走了过来:“将军,大屋的好东西都没了!粮仓也烧了两座,只剩那边一座还 在,我安排人看守去了。” 祝青君道:“这里你熟,搜索你的仇人吧!” “头人跑了?”祝新乐惊叫出声,“不可能,咱们一直拦着!” “别耽误功夫了,去找!” “是!” 然而直到祝缨出现在城门口,普生头人还是毫无踪迹。 祝缨也不焦躁:“按照最坏的打算——他逃了,逃去西番了。赶紧修复城墙!!收拾出些房舍出来,苏喆,你与青君西进,守住隘口!拿下的这片地,一定要稳稳入袋!” 从大城往西还有不小的一片地方,需经过几个小寨,才是与西番直接接触的关隘,守住关隘,才能真正拥有这一片领土。 两人领命而去!留下祝缨亲自善后。 第493章 收尾 祝缨在城里转了一圈,祝新乐在她的马前引导,指着这里是何处、那里是何处。祝缨举目望去,满目疮痍。 祝新乐道:“那边还有一点房子没烧坏。” 祝缨对这座城是有记忆的,抬眼一看,与记忆中的样子一对比,便知损失惨重。 上次进这座城的时候,它可称得上繁荣,它比祝县的山城要大不少,人口也更多。这座城内并非全是土木结构,它垒石为墙,半人高的石墙上面再或以墙砖、或以木料往上延伸,最后盖上屋瓦。有一些简陋的屋子干脆就是木板房。一把火下去,烧得很放肆。如果给西番人再多一点时间,祝缨甚至怀疑他们能把整座城都给点了。 祝缨没有住在城内,城内也几乎没有适合她住的地方。普生头人的大屋本该是最合适的,但是被一把火烧了,连累得周围一片房屋都被烧掉了,与大屋离得比较近的粮仓也烧掉了两座。最繁华的地方统统付之一炬,废墟中偶尔还露出点死因不同的尸体。 如今还留在城里的人所剩不多了,大部分人都跑到了城外,都在祝缨左右两座营里住着,将两座副营填得满满当当,祝缨不得不各派了上千人去看守这两座营寨。 祝缨最后检查了一下城中的粮仓,估算了存粮的数量,略略缓了一口气——至少够难民吃一阵子。肯定吃不了多么好,但能饿不死。她的军粮是另算的,战局差不多定了,可以开始遣散一些土兵回家了。消耗也会变少,前阵子还把普生家的庄稼给抢收了,粮食勉强能够支持到明春麦收。 祝缨对祝新乐道:“带着你的人,分成四队,逐一清理这片地方。清理出来可用的石材木料都放好,人呢,愿意暂时住在这里的也先不要驱赶,登记下来——我派两个书吏来帮你。把粮仓看好,没有对牌令符不许支付。” “是!姥放心,我们有的是力气,弟兄们也会有建房子的,半个月!半个月我们一定给您建好一座大屋……” 祝缨道:“不要建什么屋子,你只管清理出地方来——我派工匠过来帮你,顺便把城门、城墙修补一下,其他的都不要做。” “诶?” 祝缨道:“你们语言虽然相通,但你是艺甘家过来的,又是逃出城去,引了我过来。无论头人或是奴隶,有人对你冷脸也不意外,自己注意安全。” “是!” 祝缨道:“开始干吧。”说完,带着金羽等人返回了大营。 大营里一片欢腾,土兵们念叨着多久没有见到家里人了,有小兵扳着指头数着:“我家能多分二十亩地!”他立了战功,会多分得一些土地,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正在想要不要置换到西边来。东边的地已经不多了,再分,位置会不太好。 也有盘算着“现在回去,赶不上种麦了,不过能好好过个年,明春可以帮收麦子”的。 伤兵也有说有笑,受伤是能够得到医治的,家里也能得到抚恤:“反正,我活着,又有钱拿。” 也有压抑的地方,营盘的一角,一具一具的尸体被抬过来,棺材来不及打制,就扯一截土布盖着。布也渐渐不够用了,就临时征了左营中的奴隶与军中有手艺的,用稻草编了些粗糙的草席,将人一裹。写上名字、籍贯,一车一车地往回运,拖回家乡安葬。 左营里也有人呜咽,战争总是残酷的,奴隶更容易死亡。祝缨听到了哭声,不敢怠慢,天擦黑的时候步入左营,耐心询问,得知东营中不少人的亲人也死掉了。又指派了巫双与江珍:“你们两个,一个在这里继续造册,一个去见新乐,将城中清理出来的尸身带到城外,让他们认尸,相帮安葬。天气虽然开始变冷,尸休不埋易生疫病。要抓紧。” “是!” “认完尸,掩埋好就来报给我!他们的籍簿也要快些做好。” “是!就快好了。” 祝缨又对苏晟道:“你去看好右营,不老实的只管抓起来。他们往日的所作所为,小妹已经探得一些了,你要接着摸清楚。” “是!” 右营原是苏喆在监视,她被派去继续征伐,这缺就交给了苏晟。金羽在一旁看得眼热:“姥,我呢?” “你过来。” “哎!” 金羽高高兴兴地跟着祝缨回了大帐,大帐里十分的安静,祝缨拿出一封信来在桌面上往前一推:“你父亲,走了。” “诶?他能去哪儿啊?下山?不会吧?不会惹祸……”金羽面色大变! 祝缨点了点头:“他升天了。” 金羽接过信封,拆开来,果见上面写着喜金的死讯,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结尾的日期上。祝缨不紧不慢地又拿出一纸教令,再取出一只巴掌大的木匣,打开了,里面是一枚圆印:“先前不告诉你,是你功绩不够晋升,如今升你两级,你比你大哥的品级要高。回去之后,可以镇一镇家中兄弟,让他们分家的时候纵有争吵,不至于太没有顾忌。” 金羽迟疑了一下,才联想到了林风。哪怕自家兄弟吵架,他也不觉得会有林家兄弟那么的过份,刚才压根没往这方面想,只对讣闻到自己手中晚了有些疑问。 祝缨又拿出一纸教令来:“我眼下抽不开身,让林风与你同归,代我吊唁。也是去传令。你父亲过世,该着你大哥继位。” 金羽低下头道:“只怕已经入葬了。” 祝缨道:“算算日子,刚刚好,你能赶得上入葬。回去之后就不急着回来啦,一定要把家里的事处置好了,不要留尾巴。一家子,和和气气的才好。” “是。” 金羽去打点行装,祝缨又将林风一番嘱咐,让他带五千兵先回去:“劳师远征,还是有些吃力,你带他们先回去,年前,赏功罚过必有结果。” “是,我会安抚解释清楚的。太夫人和姑姑,要捎什么信回去吗?有什么话要带么?” 祝缨笑笑:“告诉她们,以后都是安生日子了。告诉阿炼、赵苏,今年梧州不向朝廷贡粮、布。” 梧州自己都吃紧,最大的一座城的战利品还烧得只剩一点粮食,不给朝廷进贡,林风能够理解。“可是,要如何向朝廷交代呢?您该着能做到节度使了,还得朝廷册封呢?” 祝缨笑眯眯地道:“那不正好?我开疆拓土没花朝廷一文钱,没费他一兵一卒,这些钱帛就当军费了。这几州之地,又经战火,照例,朝廷不得免个三、五年的租赋?不给了!” 林风居然觉得松了一口气,这样也确实挺好。 祝缨又推出两封信、几道手令,都让他带去,沿途把差使也给办了。也不管林风这一路是领兵返乡还带着一个奔丧的金羽,往他身上安了许多任务——她自己肩上的担子只有更重! …… 祝缨立在地图前,重新审视这一片土地,原计划是以普生老城的基础上,经过扩建和修葺打造她的幕府驻地。现在老城烧成了那个鬼样子,修扩起来比新建一座新城也省不了太多的事。 且老城是积年累月逐渐形成的,不太规则,规划也很粗糙。与其如此,不如新建一城,还可以另择新址——略往东挪一挪,从头规划一个大而舒适的新城。 随手记了一些数字,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所需的物料、人工等,又将手头的粮食粗粗做了一个估算。 到得晚间,祝新乐、江珍等人都到祝缨大帐来吃饭。人人既忙碌,又高兴。路丹青有些担心:“也不知道青君姐姐和小妹她们怎么样了。” 青叶道:“没有急报,探马也没有侦得西番兵马异动的消息。看来是没事了。” 听了这个话,大家都略略放心,眼下他们最大的担忧就是西番插手。还好,西番人一沾即走,实则省了不少事。眼下只要把旧城修好,挪进去,就不再怕西番人会突袭过来了。梧州打了三年的仗,打不起另一场仗了。 祝新乐趁机说了清理城中的事情,又问:“能不能给我派些帮手?也好干得快些。” 祝缨道:“可以,给你一千人,从左营里挑。干完了,你再从左营里挑人,到我划定的地方去,打地基。” “诶?”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祝缨。 江宝问道:“姥,要做什么呀?” “营建新城。” 巫双也忍不住了:“那,不是有现成的吗?又快要到冬天了,先修个屋子,您挪到城里才好。为什么要建新城?” 江珍也附和:“对呀对呀!” 反正,大家也都摸清了祝缨的脾气了,只要不是机密的事儿,你肯问,她就肯答。不回答的时候,就是不该问的,接下来闭嘴就行了。有想学的东西,只要她有空,你就尽管开口。 祝缨自有道理:“你们算清有多少人了吗?他们的数目比现在咱们的兵还要多!枷卸了、镣去了,田里又没活儿,一睁眼就吃饭,吃饱了他会干什么?没事儿干,这么多人挤在这个小地方,会不会有口角?由吵而至于打,炸了营,你们弹压不住。一旦乱了起来,最后一仗就白打了。 再说了,一边儿干活,一边儿也能理理规矩,教教官话。看干活的时候有没有伶俐人,有合适的,也好挑出来,叫他接着识字、做事。” 祝新乐道:“可是,我那弟兄里懂造房子的说,眼下的料,修补旧城还不够哩。新城就更不好办了,万一西番再有异动……”与他相熟的几个坐得比较靠帐门的人也跟着点头,这些人是奴隶出身,做过活儿,因为头脑比别人灵活得以冒头,很自然就想到了祝新乐想到的事情。 “所以是先打地基,完事儿再伐木、进山凿石,不够就从附近的州县里征。要给闲着的人事情做!” 胡师姐也添了一句:“那也不能老的小的,都干重活儿啊。”这个常识她还是知道的,营建,是重活。什么老人小孩儿的,半大不小的,以及一些妇女,都赶工地上也不行。 祝缨道:“从咱们的兵里挑出会种地的,带他们开始种宿麦,开荒。总之,要有事做。既然要做事,就做些有用的。一开始不必着急,先把人拢起来。” 大家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都觉得祝缨这样安排不错,纷纷拱手:“是。” 祝缨又问苏晟道:“右营的废物老底摸清了吗?明天拖出几个暴戾无道、虐杀无辜的,拉到东营,我要亲自定他们的罪!” 苏晟忙也答应了。 当下,事事皆按祝缨规划来,祝缨揪着一串暴虐的头人,细数他们的过失,诸如虐杀等等,当众斩首,引得东营一片欢呼,出也更听话了一些。头人里,只是断个奴隶的手脚,都排上狠毒的号。如此审判了数日,祝缨趁机宣布了废除所有奴隶的身份,转为平民。 众人也不太意外,自从到了东营,除了土兵执刀枪看管之外,奴隶也没有被锁起来。祝新乐等人之前的宣传就是,不用再做奴隶了。现在明确了,大家都笑着,庆祝着。 祝缨示意随从敲了敲锣,场面安静了下来。她又宣布了要他们出力,营建新城,以及耕种的事情。 这一回所有人都很茫然,在几个机灵人的带动下参差不齐地答应:“一定会好好干活的。” 祝新乐等人一直宣传,祝缨来了会给大家分牲口、田地、给屋子住,大家也只是听听而已。逃出来是因为城里呆不下去了,来了之后,能给饭吃,不打骂,已然觉得不错了。分牲口、田地、给屋子住?虽然心里是盼望的,却没有愿望会实现的想法。 不分给牲口田地,大家也还得活着,让干活,那就干呗,干活给饭吃就行。 祝缨又说:“我说过,来了,我管饭、给衣,大家再吃着饭、穿上衣了吗?” 那是!这几天确实过得比之前舒坦多了,咱也没说不干活呀。人群再次附和。 “你们的名册已经造好,按人头分牲口、田地、屋子,能分多少,就干这些日子大家干多少活了。” 底下嗡嗡一片,都是讨论、怀疑的声音,祝新乐等人再次现身说法,人们渐渐信了。祝缨开始重新编他们的什伍,以户为单位,抽丁、安排任务。 祝新乐则在加紧清理旧城,依旧是提防西番有异动。 直到城门装上了,祝新乐才重新露出了笑容,强烈要求祝缨住到旧城里去,认为大营还是不如有城墙的地方安全。 祝缨摇头道:“你不懂,那座旧城,将来是要拆的。” “啊?” “现在预留着,是因为新城的城垣没有造好。一待新城的城墙垒好,就拆了旧城的物料挪到新城去建屋子。”这样一来,普生头人在此地便再无存在过的痕迹了。 祝新乐道:“那也是新城好了之后的事了,现在还是旧城里安全些。” 祝缨摇头道:“不好,这个大营,我不能离开,这些人只有看到我,才能安静。接下来在此地立足,需要他们的信任。我不能搬,你守好旧城就是。” 祝新乐无奈,道:“那我也搬回来,那儿,让路校尉又或者那三位小娘子过去吧,我皮糙肉厚,她们小姑娘家,住城里好。” “你吃得的苦,她们也吃得。旧城修完了,赶紧回来带人打地基去。” “是。” 祝新乐这里,将人分作两班,轮流不停地干,与此同时,祝青君、苏喆二人的捷报也传了来,又索要书吏等前去接收新寨。 动作更快的是祝炼和赵苏,两人与林风碰了面,一见信上所写,都顾不得其他,拼了命地往西赶——仗打完了,人不回来,还决定留着建城? 两人冲到大营,身后是被拖着累得半死的巫仁,以及一颗心七上八下的项乐。祝缨不在营里,她出去看工地进度了,接到通报之后赶回去,在半路上遇到了他们。 几人行了礼,祝炼道:“我把巫仁也带了来,她在大营,与巫双见上面了。蒋婉生了个儿子,跟了她的姓,她原说跟她男人的姓,男人不答应。”将完全不沾边儿的事儿凑到了一起来讲。 “哦?为什么?” “俩人逃过来,就是因为她男人出身不好,是外室子。看着白净斯文、识文解字的,蒋婉父母轻易也不至于棒打鸳鸯。家里大娘子不让他认祖归宗,蒋家爹娘就不愿意把女儿给他。两人就逃了嘛。家里不认他,他也怄着气呢。” 家长里短说了一堆。 赵苏也是如此,从张仙姑的老寒腿说到了肥猫的二十斤肉。 直到进了大帐,两人脸色都变了,祝炼先说:“战局已定,您不该仍然身在险境的!” 赵苏又补了一句:“您让太夫人担心了!” 祝炼又说:“余下的战事交给青君,您该回去主持大局。” 赵苏道:“先前的规划,也该落实了!不给朝廷缴粮,我已知会了江刺史,今年不跟他位走了。可是咱们派谁去?奏表怎么写?大家都盼着您回去给个定论,您怎么能还在这里?哪怕这里会是新城,也要等建好之后再搬迁!” 道理说了一堆,总之,一、仗几乎算是打完了,已经轮休回去的人,赏格得定一下,陆续发布。二、“文官”,如今这一片地方约有五、六个州,怎么任命?多少人都在看着、等着呢!三、朝廷,怎么应付? 你的“中枢”之前在东边山城,现在你人跑西边来了,是让大家过来见你,还是你回去,你都得把大家召集全乎了,给个结论! 当然,他们俩是建议——回去,至少要回去过个年。 祝缨道:“都准备好啦,你们先回去通知大家,我半个月后动身回去。阿炼,你与丹青做正副使者,入京献图、请敕封。”让他们顺便再带一部分兵马走,遣散。 请敕封,就意味着在梧州的范围内,要先一步定功赏罪罚,安排下各人的职位。 祝缨这些时日也草拟好了一个安排:“正好,咱们来商议一下。” 军中的,祝炼与赵苏不太清楚,祝缨不让他们插手,他们主要参谋各州、县地方官员的任命。 祝缨自领三州刺史,梧州由赵苏任刺史,祝炼也得到了一个刺史的职位。祝青君等人现都是武职。此外又有项渔等人的县令职位。祝缨一口气列了一个将军、二十个校尉,三个刺史、三十个县令的名单,其余相应的职位亦如是。 重头戏是“幕府”,亦即节度使的配置,祝缨将苏喆、祝青君、巫仁、苏晟、林风等都纳入幕府。 祝、赵二人在大营熬了七天,将祝缨的名单稍作了些调整,二人不便久留,定下名单,祝缨写奏本,他们回去准备。 祝青君、苏喆又凯旋而归,祝缨又与她二人再议及军功等。 半月后,苏晟、林风归来,祝缨命林风留守新、旧两城,苏晟西进看守关隘,自己率队回归! 虽然仗打得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中间也有惊险,但终于是打完了! 如无意外,至明年春,她的所有计划都能落实,节度使的头衔也能入袋。接下来只要休养生息就行了。 回程的时候,祝缨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494章 心机 虽然准备迁居,祝缨的大本营还是在祝县山城,这是里也是整个梧州最繁华的地方,其奢侈享乐不及山外大城,但百姓安乐却不逊于他处。 这三年,祝县的日子过得比以前苦多了,壮丁不停地被征发,不断地有人死去,连征收的赋税都增加了。现在一切都好了,战征停止了,她还打赢了!即使还戴着孝,人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表情——总算不会再苦下去了。 之前陆续有人家收到了抚恤、得到了奖赏,大家都相信,接下来是兑奖的时候了。赵苏再抽人准备典礼的时候,也没有听到什么怨言。 以赵苏的想法,这典礼得办得盛大,一是战事拖了这么久,大家都过得苦兮兮的,需要热闹热闹,二是这场战争它意义重大,直到此时,才算是奠定了祝缨、包括赵苏等在在西南立足的根基,值得一场庆祝。 只可惜祝炼、路丹青需要及早赴京,为祝缨将此事敲定,时间上不允许,赵苏只得遗憾地将许多事项给削减了。好在秋收已毕,从上到下都闲着,赵苏能够调动的人颇多,祝缨还未进城,就看到道路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了,从山城出来的路也拓宽了一些。 离城二十里,有项渔出来迎候,离城十里,刺史府如项乐等又等候在路边,到了城门前,赵苏与苏鸣鸾、郎锟铻等人又恭候。进城之后,山城百姓也是夹道相迎,沿路的人们都穿上了最好的衣服,戴了自己最好的首饰,大人孩子都挥手欢笑,祝缨等人也不断向两旁的人群挥手致意。 府门前,张仙姑正在门前等候,左边一个花姐、右边一个赵苏的妻子祁娘子,一同搀着她,府里的其他人都围拥在张仙姑的周围。 张仙姑看到女儿骑着高头大马,眼眶忍不住湿了,心里念叨着:可算回来了! 花姐看完祝缨看青君,又看到青叶、青雪等人,见她们都好好地回来了,脸上的笑容变得真实了。小江也看到了自己的女儿,两个人也像模像样地朝人群挥手,下巴也扬起来了,小江鼻子一皱,咕哝一声,又笑了起来。 项安在人群里看到了巫仁,心中略有遗憾,她因在梧州襄助赵苏,未能一同西进,至今未曾亲见西州情形。祝银等人则是纯粹的欢悦,祝缨出门在外,她们有不少事免不得与赵苏打交道,赵苏做事虽然尚可,但是她们还是觉得与祝缨相处更舒服。 人们无不高兴。 祝缨看到张仙姑,想起来赵苏说她腿不好,驱马加快了速度,到了府前,张仙姑先往前走了两步,祝缨跳下马来:“娘,我回来了。” “哎~”张仙姑双手攥住了祝缨的右腕。 不等祝缨与花姐等人寒暄,身后一群人便齐齐拜见,祝缨道:“好,都好,进去慢慢聊吧。”她看到了金羽兄弟与林风也在,对他们点一点头。 兵马归营,祝青君等人先去安排,赵苏等人拥簇着祝缨回府。围观的人群见她们的身影没入门中也渐渐散去,走着走着,热闹的心情忽地散去,想到自家死去的亲人、这三年过日子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心头萦绕着淡淡的惆怅。 祝缨回府,先去卧房换了衣服,衣服是张仙姑和花姐准备的。她平日都穿得很简单,这一套衣服却是精致华美的紫袍,配上玉带金簪,身姿挺拔,除了脸颊上的一道长痕透出了些“故事”,整个人又是个看着颇为亲切的清秀样子了。 待她到了前厅,祝青君等人也回来了,整个梧州几乎所有的“精英”都聚在了这里,外五县的县令们除了路果,也都到了。路丹青踢了踢大哥的小腿,低声问:“阿爸呢?” “病在家里了。” “那你现在跟姥说。” 路老大了妹妹的建议,抢先说了路果病倒在家:“去了老朋友的葬礼,回来路上就说心口难过,到家就病了。”老朋友当然指的是喜金。金羽兄弟听了,脸上也黯淡了。气氛变差了一点 祝缨问道:“看过病了吗?” “是,在吃药,大巫也祈祷过了。” 接下来才是开会。 赵苏汇报,称场地等都已准备好,只得祝缨下令。话音一落,厅内有几个人不由自主地动了动身体,要向朝廷申请敕封,梧州就得自己先准备一套任命,包括给准备身新官服之类,这些都要经过一些人的手,无法完全保密。不少人已经知道些小道消息了,都盼着这一天。 祝缨道:“今天都累了,歇一天,明天吧。对了,有一件事,既然仗打完了,税不能再加征了。减至什一,徭役也恢复如前,现在就去宣布。” 赵苏笑道:“那正好,大家都沾沾喜气,也能安抚一下人心,让大伙儿有些耐心等着接下来的好事儿。” 当下派出一队衙役,敲着锣出去沿街吆喝,又点了十个书吏,去抄写告示,四处张贴,务必要将下面的各村寨都通知到。 当晚,祝缨没有在刺史府里庆祝,而是去了军营,给营中带去了酒食,在那里吃过了晚饭,因天色已晚,就在营中安歇,次日清晨才动身回城。 次日就是“大典”。 祝缨也似模似样地先去庙里拜一拜,再派人给祝大坟上上炷香。接着,宣布了给自己这一片新地盘取个新名,叫做“安南”,自称安南节度使,下设五州。其余都照着之前与赵苏、祝青君等人商议的名单一一任命。 郎锟铻听了之后,发出一声疑问:“姥,那您呢?” 赵苏领了梧州刺史,祝缨呢?只有一个“节度使”?那是个什么玩艺儿?干嘛的?还管不管得着梧州?分成五州,祝炼也能成刺史了,剩下的三个州呢?外五县的县令头人不得参与西征,但是别人家都有子弟参与,郎锟铻家没有合适的人,因而消息不通。 赵苏便代为解释。 这个“安南”一片,划作六州也可,但祝缨将其中一州划得略大些,称为“西州”,自领西州刺史。 祝缨道:“这三州我先权领,看谁能理政安民,再升他领职。” 一句话,说得好些人心潮澎湃。 接下来是武将,因为武将的安排比文官更加复杂——他们涉及到了军功。军功的赏赐,主要是土地。整个安南的土地名义上全是祝缨的,分给你,你可以耕种,自己种不过来也可以转租,但是不能随便买卖。然而,收益却是十打十的。 此外,又有金帛之类压惊。在正在营建的西州城内,各人还有房子。 普通的土兵也各按军功,分有田宅。祝缨先前便有迁徙的计划,如今祝县田地不够分了,正好,也可以迁一

相关推荐: 崛起1892   千岁爷你有喜了   完美蜕变:冷面伪天使   我以狐仙镇百鬼   大人大人   秀气老婆   女配之末世小分队   济世   战锤:你们别叫我万机之神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