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华娱之生于1984 > 第123章

第123章

其中,他觉得专业的人应该做专业的事,自己临时客串一次没什么,但每次都要掺和进去,就有点越俎代庖的意思了。 他是墨宗矩子,又不是每个项目组的主管,铁匠坊要想真正支撑起来,还是要这些匠人自己努力。 最终,铁匠坊还是决定用事实说话,再来一次试刀会,看看谁的工艺更符合要求。当然,评定的标准可不是单一的破甲,还要考虑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高低。毕竟这是给客户定制的武器,将来要批量装备边军,搞得太复杂太繁琐,产量跟不上也是白说。 于是,这一次的众人反而轻松许多。有人尽量简化流程,有人努力降低成本,谁都知道十全十美的是做不到的,矩子也说了,会选择三个方案供雍西关选择,所以中标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你最近可真是长进了啊!” 木东来拍了拍徒弟的肩膀,由衷地说道。 自从上次的事情以后,柳铁这孩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以前那些不过脑子的话再也不说,整个人也开始沉淀成熟,干起活来认真细致。 尤其是和矩子一起铸刀以后,柳铁比之前还要沉默。他学着矩子的习惯,自己给自己准备了一个桦树皮本子和一根炭条,每次开炉都要记点什么,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本子来自己琢磨。 最近大家都说柳铁就睡在火炉前,木东来还有些不相信,今天一看,果然如此。 “也没什么。” 柳铁抓了抓头,眼神一直瞄着火炉的送料口。 见炉温烧得差不多,柳铁先是查看了一下炉中铁液的情况,然后抓起炭笔在桦树皮上刷刷写了几行。 “你记的是什么?” 木东来好奇地问道。 “是炉中铁水的状态,还有高度。” 柳铁一边写一边回答。 “之前和矩子一起铸刀的时候,矩子曾经给我讲过一些温度,含碳量啥的,我一直没搞明白,就只是按照矩子说的做,但是步骤我都记住了。这次我想自己试试看,把每一步都分解出来看看有啥用处,搞清楚矩子到底为啥要加这些东西,不加又能差在什么地方!” “我那时候不明白,矩子就说可以多做多观察,标本数量足够大一样总结出道理。” 说着,他把桦树皮本递到木东来面前,黑红的脸上略微放光。 “矩子说的没错啊!就那个含碳量,不是说只能百中取一的含量?我现在有点搞明白了!我们用之前炉子炼出来的铁含碳量不够百一,用高炉烧出来的又高于百一,只要把两种掺和一下,再记录下百一时候的状态,不就能推断出来合不合格了吗?” “师父你看啊,我之前有一炉就烧的时间过长,结果里面的铁水混合后就有点硬。我现在这炉准备少烧一会儿,希望这次能出点好钢!”第88章 木东来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亮了起来。 他以前很少在这个时间点出门。他们铁匠坊若是没有特殊事,一般都是天亮以后才上工的,熬夜是常事,但早起的时候却很少。 所以眼前的场景,让他略感陌生。 入眼所见,女人占了一多半。有的刚走出家门,有的是从新食间出来,包括他家老婆子和两个闺女两个女儿,都脚步匆匆向旧食间的方向汇聚。 据说那里就是织机班的所在。 年老的年少的都有,大丫二丫一点都不显眼,因为还有五六岁的混在里面,一起跟着去听课。 木东来抹了一把脸,忽然觉得现在的墨宗有点陌生。 来宗门没两天的劁猪丫头造出纺织机,和木工班一个不知名的小子得了水泥房。他徒弟柳铁开始熬夜推算打铁含量。还有他老婆和闺女,竟然信不过他这个一家之主的能力,想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看不上铁匠坊的小子,以后难不成要自己立户? 木东来的疑惑还没找到答案,试刀会的结果却抢先出炉了。 出乎意料的是,他和徐进的方案都落选了。落选的原因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在于制造工艺太过繁琐,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 对这一点木东来有点想不通,千百年来铁匠都是这样干的,每一把兵器都关系着匠人的名声,当然要精益求精。 “但如果冶炼出的钢料合格,那锻打的过程就可以适当缩减。” 宁非是这样给他解释的。 “你们所说反复锻打的传统,那是因为原本的工艺需要用锻打控制含碳量。我们现在采用灌钢法,冶炼出的成料只要比例混合适当,本身就符合钢的标准,自然不需要多余的加工。” “就像这个方案。” 少年矩子举起手中的一张桦树皮。 “这个方案就在烧料这个步骤下了大功夫,所以钢料本身就胜出了。” 木东来知道,宁矩子说的就是柳铁的方案。 这次试刀都是匿名提交作品,他那天晚上看到过柳铁记录冶炼结果,知道那就是他小徒弟想出来的。 柳铁入围,木东来只惊讶了一瞬,心中隐约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结果在那儿摆着,入选的三个成品各有千秋,而且按照提交的工艺流程,可以还原复制。 没得作假,大家心服口服。 他只是有些感慨。 灌钢法打破了铁匠坊传统的冶铁工艺,他们这个老头脑没跟得上变化,现在已经有了落伍的兆头。 可这只是一个变化的开始,他有预感,未来还会更加颠覆想象。 十一月二十八,雍西关外刚刚下过一场雪,宁锯子坐着小马车晃晃荡荡走在去往定安城的路上。 今天的人设是西海来的“宁小先生”,装备不能太寒酸,车马配置是一定要有的。 朱雀大街的店还是采用“暗箱操作制”,不给梅大娘送礼那是一定拿不到货的。偏偏前不久南郡一个末流世家送了陆家几套“君子皂”,深得陆家几位郎君的喜欢,连带着家主也大大长脸。 陆家在南郡经营多年,打个喷嚏都能掀翻南江古水道的大船,更别说陆家几位郎君的喜好,从来都是引领着岐江城里风向。 于是,君子皂迅速在南郡流行了起来。尤其是陆涛钟爱的青松味,陆时己常用的翠竹味,都是南郡世家大小郎君抢购的重点。不过这东西据说是从西海国远道而来,有钱也买不着。众人还是拐弯抹角从那小世家里挖到了消息,摸到了雍西关定安城。 按照惯例,依旧是先花笔银钱打点胡人大娘子,然后再花十几倍于成本的价格偷偷拉走一批礼盒,这还是走关系从送去京城的货中贪下来的,挨刀挨得心满意足。 很快,洗护用品大礼包成了世家郎君和娘子们的心头好,只要用过一次就难以忘怀的清爽感觉,简直不能更匹配世家高洁的血脉!这真是只有高姓大阀才能用得起的好东西,尤其世家郎君最爱宽袖袍服,风一吹墨发飞扬,这才是先代名士的潇洒风仪。 如今出门身上要是不带着点皂香,小娘子都不好意思和手帕交讲话。没用牙膏洁齿而被人嘲笑的大有人在,羞得小郎君当场掩面而走,好几日都不敢出门。 不仅仅是在南郡,在阊洲,在阖霊,在京城,西海来的洗化大礼包简直掀起了一场风暴!黑市之中超出百倍的高价,即便这样还是一朝出货,几家哄抢,根本供不应求。 于是,定安城朱雀大街那家黑店忽然就火爆了起来。 这次梅大娘倒是不卖黑货了,言称主家应付不过来各家求购数量,又摸不准中原世家的脾性,干脆把货品都开放购买。不过西海国距离中原路途遥远,就算车马日夜不停也不可能供得上需求,自然还是先抢先得。 消息一出,风暴刮成了泥石流,连带着整个定安城都跟着不安生。 世家就是地方豪强的风向标,越是有钱就越想谋求社会地位。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名列世家谱系,但享受一下世家才能用的东西,那还是能用钱做得到的。 于是大小家族都派管事前往定安城,论做生意,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世家还真比不过地方豪强,有机灵的干脆在附近租了一处宅子,长期驻扎,顺便做起了黄牛倒卖的生意。 每日一早,先去附近的早点摊子上喝一碗嫩嫩的水豆腐,浇头咸香豆腐醇厚;或是一碟香干粗馍配白粥,温热饱腹,然后赶着宁村作坊开门的时辰去排库存。运气好直接能拿到现货,运气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打点好管事的胡人娘子,再缴交一些订金,下次总能搞到一些,再转手卖给各家族的管事赚一笔,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坦。 若是胆子再打一些,干脆自己组一个商队,最近定安城里也新添了不少好东西,若是能贩运到其他地方,也能赚下不少银钱。 只是这样一来,就没人再去细究这西海商人的破绽。比如为什么宣称是西海首富家的管事,第一次进定安城的时候穿得如此寒酸,而世家专用的花皂套盒只送往京城,南郡陆家却不曾拥有? 是以这一次,再度公开亮相的“宁小先生”就来打补丁了。 手头宽裕的宁锯子买了一匹小马,又在木工房定制了一架马车。马车外厢的雕花极尽繁复,与市面出售的套盒同款,一打眼就知道是西域风格。 宁锯子吃过木驾车的苦头,对减震格外执着,为此不惜冒着生化毒气的危险,跑到铁匠坊定制了一组弹簧,安装上以后果然舒适度大大提升。 于是今日,西海国的“宁小先生”穿着纺织组刚刚缝制好的棉袍,坐着他华丽的四轮马车前往定安城。 随行的“护卫”都是宗门里有胡人血

相关推荐: 招惹龙傲天后揣崽了   伯虎为我甩秋香   万界收纳箱黄峰张芸   等一个人   刀剑金鹰   神秘的D先生   她与梨花同年岁   万年祖宗不好惹   遮天之造化神玉   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