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块的东西,又是玉石又是什么天地精华,现在回头想想,要真是从玉里弄出来的东西,人吃了还不成仙啊! 哼,炒那么高也不怕丧良心! 还是眼前这个少年矩子心眼好,还免费教大家做豆腐,半点都不藏私。 想到这里,梅大娘的心中对墨宗生出极大的好感。她也不再说什么,闷头与萍花合力把剩下的泡豆子做成豆浆,留了一部分做早饮,然后亲手压了一板“玉膏脂”。 是真的,玉膏脂,一模一样! 于是今天一大早,宗门新食间开始提供一种新饮品,乳白色的豆浆。 这是食间第一次在早饭中提供汤水,很多人还有些不习惯,总觉得这白色的东西有点怪味。 中午时候,大家又吃到了白色的豆腐块,用大酱翻炒过的,十分入味。 “这个豆腐我喜欢。” 王大伯对柳老头念叨。 “又软又好嚼咽,比野菜好吃,可下饭了!” 柳老头一口豆腐一口土豆饼,嚼了几下咽下肚,这才说道。 “噢,听说是用豆子做的,和早上的浆一样,据说是要用榨完了汁的豆饼喂猪。” “我听食间新来那胖娘们说了,这玩意以前都卖好多钱,是大户老爷们才吃得起的精贵东西。” 听他这样说,王大伯眯眼一笑。 “嘿嘿,真的假的?老爷们也吃豆子?” “本来是不吃,但没人跟他们说这玩意是豆做的,还以为是从玉里挖出来的好东西。” “若不是矩子要豆饼养猪,也没想做这东西出来。” “那俺们不是还借了猪的光……” 一番嘻嘻哈哈,豆腐的做法却在定安城悄无声息的传扬开来。 开始只是一个行脚商人拉着板豆腐沿街叫卖,因为价格实在便宜,所以引来了一大群人围观。 他在白虎大街吆喝生意,有去朱雀大街商贾也停下来围观。一问竟然是京城有名的“玉膏脂”,老爷们自然不信,都骂这行脚商人吹牛。 那人不服气,和人吵得脸红脖子粗,一口咬定就是玉膏脂,至于为什么卖这么便宜,那是因为他家在阊洲有关系,能从薛家玉膏坊里搞到瑕疵货,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看热闹的永远不嫌弃事大,有好事人干脆凑了些银钱,让这卖“玉膏脂”的送一块去附近的酒楼做成熟菜,由品尝过的老爷们评判。 行脚商人自然一口答应,跟着两个京城来的商人一道去了附近的添福居。添福居是定安城的老字号,几样祖传菜深得南来北往客商的欢迎,在北疆小有名气。 让添福居料理“玉膏脂”,谁都挑不出毛病。 听说送来了是京城闻名的“玉膏脂”,添福居老板也吓了一大跳。他年少在京城的酒楼学徒,自然听过“玉膏脂”的大名。只是那玩意又金贵又娇气,只有京城的世家郎君才享用得起,封家人不好豪奢,定安城中从来没见过。 今天竟然被一个行脚商人,用个木板车随随便便就拉过来,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老板想了想,决定不管真假,先做了再说。 很快,一盘清炒玉膏脂和一盘酱焖玉膏脂就端上了桌,香气扑鼻。 几位商贾尝了尝,都很快变了脸色,各自对视了一眼,也不肯再说什么,纷纷起身离开。 倒是和之前那冷嘲热讽的嚣张模样截然不同。 有好事的不明白,还以为几位老爷吃着生气,便指着行脚商说他吹牛,现在被人戳破了牛皮。 行脚商人当然不爽,立时便反唇相讥,言说他这做的就是“玉膏脂”,几位老爷是觉得以前花了冤枉钱,脸上挂不住。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倒是添福居的老板很有生意眼光,以三文钱一块的价格买走了大板车的“玉膏脂”。 有添福居开头,余下看热闹的也都纷纷掏钱,也是三文钱一大块,反正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很快,这种叫做“玉膏脂”的食物就在定安城里流传起来,因为价格便宜,普通百姓也买得起,管他是不是真正的“玉膏脂”,好吃才是实在事! 行脚商人赚的盆满钵盈,“玉膏脂”卖的越来越多,从一大车变为三大车。可他好日子也没享受多久,又过了大半月,城里据说有人摸出了“玉膏脂”的做法,其实就是豆子榨汁混了石膏乳,成本不到一文钱。 还说什么阊洲作坊的瑕疵品,根本就是本地的豆做的!难怪卖的便宜! 这样一来,大家都觉得那行脚商人说了假话,这“玉膏脂”不是京城的“玉膏脂”,京城的世家老爷如何能入口豆子,这不是骗傻小子的么! 可这假货味道的确不错,又十分便宜,吃了也没见有什么害处…… 最后,行脚商人骂骂咧咧地走了,再也没在定安城出现过。倒是坊间不再提“玉膏脂”这样豪奢的名字,有另外一个称呼给了这西贝货,叫豆腐。 因为造价便宜又广受欢迎,豆腐并没有因此在定安城消失,反而一家接着一家起了豆腐坊,除了豆腐以外,豆干豆皮之类的衍生品也迅速出现在行市中。 尤其南城一家豆腐坊老板娘制作的豆干,咸香入味又方便保存,十分受南北商人的欢迎,她家店门口经常排起长龙,销售火爆。 豆腐虽然商队的脚步很快流行起来,先是北地,然后中原大地遍地开花,京城也出现了专做豆腐的豆坊。 开始世家老爷们根本没注意,毕竟庶民的食物能好吃到哪里?比不得他们金食玉露,龙肝凤髓。 但是很快,“玉膏脂”的名字传进了耳朵。据说是豆子做的仿品,几可乱真,在韩门庶民中十分流行。 老爷们讥笑。 蝼蚁也敢借明月之光?也不怕折了自己的福气。 他们食的“玉膏脂”,那是从玉石中采集而来的精华,岂能与寒酸的豆子相提并论。 不得不说,无事生非的人哪里都有,即便是世代锦绣的高门大阀,总也免不了又几个无聊子孙,闲着搞事。 石家有个纨绔子叫石振銮,没事就好研究吃的。他本人是“玉膏脂”的忠实拥趸,听说贫民用豆子做出了“玉膏脂”,立刻带着长随出门找茬。 石振銮命人买了两块豆腐,然后带回家让厨房比照“玉膏脂”做了两样菜,只尝了一口便呆若木鸡。 之后京城传出石家少爷带人砸了薛家的玉坊,薛家以豆换玉颜面扫地之类的没边没影的小道消息,都不是远在边城,悄无声息黑某家的宁矩子关注的重点。 因为,他点拨的第一批劁匠正式开工,而定安城封家水泥场的第一炉水泥,也即将出窑。第65章 最近墨宗的老少爷们过的有些一言难尽。 木工班的哈斯勒把他娘梅大婶接进了坞堡。以前也隐约有人说过,哈斯勒的娘曾是北地有名的舞姬,一曲掌上舞迷倒无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都见识过。 当然,哈斯勒这小子就没那个福气了。据说他生出来以后他娘就不干了,带着他和另外一个拖油瓶四处流浪做活,拉扯两个孩子长大。 就这,坞堡里的爷们都要竖起个大拇指。 见鬼的世道里,女人养活自己都很苦难,梅大娘能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以一弱女子之身,艰难地抚养两个孩儿,这是怎样的艰辛! 说这话的时候,老少爷们脑子里想的都是一个身材婀娜的中年妇人,被生活所困但依旧温婉坚强,可怜可爱。 可等真见到梅大娘,这种幻象就被现实无情地打破了。 梅大娘身材壮硕,胳膊伸出来比她儿子的大腿都粗,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吆喝一嗓子半个坞堡都能听到。 她是个爽利人,见众人惊愕也不在意,蒲扇一样的大掌挥了挥。 “都瞎想个啥?老娘以前是真跳过掌上舞的,胖是因为生了崽子。现在我还记着步法呢,两转两跳都没问题,就是身板沉,托举我的扛不住转,才不干的。” 说到这里,她颇有些期待的看向众人。 “你们谁力气大,托我一下也让我过过瘾啊?” 众人惊惶,纷纷作鸟兽散。 可大家很快发现,梅大娘是个很好相处的女人,一点都不别扭。 食间也有不少像她一样单身带着孩子的妇人,但她们都很少和坞堡里的男人说话,也特别不爱提起自己以前的往事,有的甚至一说就掉眼泪,伤心不已。 但梅大娘就不是这样。她完全不介意别人问她以前当舞姬的事,也不在乎哈斯勒为什么没个爹,更因为自己拉扯大了两个孩子,每每说起都是一脸骄傲。草原部族奔放的天性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她对生活无比乐观,像个小太阳一样散发热情,让人不自觉就想要靠近。 很快,梅大娘在坞堡中的人缘迅速蔓延,大家有事没事就爱找她聊天,猪场工地上总是人流不断。 为了养猪,宁非在坞堡西北角上划出一块地,作为专门的养殖区。 猪场也是用水泥建的,连着火窑烟气供暖,能保证冬季温度。只是水和食槽还要人工添加,这里靠近后门,来往进出都很方便,要是梅大娘忙不过来,也可叫火窑的人下来帮个忙搭把手。 宁非原以为梅大娘刚来坞堡,这件事要他找三老排个轮班落实。结果梅大娘人家自己就魅力无限,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在火窑干活的老少爷们都爱找她聊天,谁过来都自觉帮忙干活,有时候还会出现两三个人抢活干的情况,着实让宁非大跌眼镜。 经此一事,他深刻的意识到女人的魅力不仅局限于身材相貌,性格好绝对是一个大杀器。像梅大娘就是个人才,
相关推荐: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云翻雨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天下男修皆炉鼎
凄子开发日志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小白杨
致重峦(高干)
捉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