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名叫汪青野,是江宁书院乙班的一个学生。 元咏赋初来江宁书院, 和书院中的人不熟,是汪青野主动上前搭话。元咏赋本来心怀感动,后来谁知汪青野只是为了让他牵线搭桥,真正目的是见到元辞章。 元咏赋想护犊子一样将元辞章和李意清紧紧拦住身后,语气警告道:“你离我兄嫂远一些。” 汪青野置若罔闻,恭恭敬敬地朝元辞章行礼作揖,“学生江宁书院汪青野, 离弱冠还有两年,家住上元县落花村, 现在江宁书院乙班念书。仰慕元先生已久, 贸然上前, 还请先生不要责怪。” 元辞章见他礼数周全, 回了半礼,道:“我祖籍江宁, 于京城长大,不知和阁下何处相识?” 汪青野闻言疯狂摆手, “哪里哪里,元先生客气了,小子曾经读过元先生所写的《兴工论要》、《精工简要》和《盐铁水经,兴邦之基,固伦之要》, 颇受启迪。” 他说的诚恳真挚, 立刻背出一段: “夫水利者, 国之大务也,关乎黎民之福祉, 社稷之安定。于六部之中,工部司营造之职,水利建设尤为其所系。水利者,农之本也,国之基也。古人云:’水利兴则农事兴,农事兴则邦国宁。’水利之建设,非仅关乎农田之灌溉,更涉及防洪排涝、水运交通之要。于农业之社会,水利乃农业之命脉,关乎国家粮仓之充实,百姓生计之维系。” 李意清微微有些诧异,她在元辞章的书房确实读到过这一段。 元咏赋有些瞠目结舌:“你的墨贴考从没上过乙等,怎么可能背得下这许多字?” 汪青野神色不变,坦坦荡荡道:“那些个墨贴对诗,只消翻书查找就能看到,我不爱看那些虚的,满朝文武也并不缺我一个会写漂亮话的官员。然,六部轻工,工乃国之重器,若无水利亨通,则无良田万顷,运输合宜,一旦山河有恙抑或天降灾厄,则受制于运输,再次,若是粮食有缺,更会影响边关局势。” “元先生在《精工简要》中提到,自古以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粮草者,兵之所需,无粮则军无以动,无草则马无以行。兵法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乃军队之根本,关乎士气之高低,战斗力之强弱。若粮草不足,则士兵饥饿,士气低落,战斗力锐减,战争之胜败,已可预见。” 元咏赋自问是元辞章的胞弟,都没汪青野记得牢靠。 他暗自撇了撇嘴,小声道:“可显着你了。” 李意清伸手拍了他一下,他才悻悻吐了吐舌头,不再多说。 元辞章道:“前几年提笔所写,多有稚嫩,劳你记得如此清晰。” 汪青野急急忙忙道:“先生这是哪里话,明明就是鞭辟入里,值得细读的好文章……若是先生不嫌弃,学生愿意拜先生为师长。” 元咏赋瞪大了眼睛,“这怎么行,我兄长才虚长你三岁。况且你除了策论,诗赋和墨贴哪一样拿得出手。” 汪青野道:“我既然想拜先生为师长,便不会执着于年岁差距。实不相瞒,于工部之道,我更偏向于营缮司,比如竹铳。” 元辞章听到此处,视线在汪青野身上多停留了一分。 汪青野还欲开口解释,就看见元咏赋神色不愉道:“午休时辰总共才那么一点,若是只听你一人就着蝇头小事嘀嘀咕咕,我兄嫂还要不要吃饭了?” 他这话说的直白,一点面子也没给汪青野留。 汪青野猛然间回过神,颇有些局促地看着元辞章和李意清,“抱歉,我一时兴奋……那在下便不打扰几位用饭了。” “哎!” 元咏赋虽然脸色不太好,但是还是喊住了他,“你现在赶去食堂,也只剩下些剩菜剩饭,不如跟着我们一道去外面小用一些。” 汪青野闻言,眼睛亮了起来:“我可以吗?” 三人之中,元咏赋和元辞章都听李意清的,因此,元咏赋有些干巴巴地转过头,对她道: “他虽然怀着目的接近我,但是前期确实帮了我许多。” 李意清莞尔,手搭在元咏赋的肩上,轻声道:“既然如此,便一道去吧。” 汪青野被这意外之喜砸蒙了脑袋,有些哆哆嗦嗦地看着李意清和元辞章,半响才重重地点头。 东升楼离江宁书院不算远,不过眼下正值饭点,东升楼前人来人往,各种菜肴的香气交织在一起,直叫人垂涎欲滴。 元咏赋很没出息地咽了一口口水,低声道:“这就是东升楼啊,我还是第一次来,不过此刻这么多人,我们能有空位吗?” 他话音刚落,就看见一个獐头鼠目的人走到近前。 正是多日不见的姚掌柜。 “贵客今日怎么有空……”姚掌柜双手
相关推荐: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吃檸 (1v1)
凄子开发日志
烈驹[重生]
大胆色小子
捉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