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根本,一旦遭遇天灾人祸,秦国的百姓如何渡过灾难?每一次都十分艰难吧。” “秦国治灾不赈灾,是祖宗的法典。” 赵允斩钉截铁地说:“祖宗法典如果不合时宜,就必须被废弃。” 扶苏默了默,理是这个理,实行起来就难了。 每次大旱或大涝,时令乖序之际,秦国的政策是派官吏前往各个地方,深入民间,百姓在乡长的领导下随政策短暂时间内迁徙到能够生存的地方,让老秦人们自力更生。 此政优势在于政府避免培养出了懒惰之民,老秦人一直团结一致的,勤劳勇敢的,再大的困难也能咬紧牙关挺过去,和国家同进退。 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国自己在面对灾难,承受能力固然强,可损失也极大。因为不重商,所以农民连种子农具都要购买,六国商贾可不会对秦国发慈悲。 虽然秦国没有官市,对民商有一定的限制,价格最高不能翻三倍,更不能坐地起价,这可是违法的。 然而事有例外,秦国总不能把六国商贾赶出去,必要时刻是默认可以破例的。 赵允说出了唯一一句激进的话:“秦国治灾不赈灾,到底是不是因为穷呢?” 扶苏默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秦国起国荒凉西土,富不及齐,奢不及楚,贵不及赵,被列国轻视,指摘为虎狼强盗,并不冤枉。 “先王继任之初,连降三月暴雨,各地河渠江海泛滥成灾,秦国政权更迭,不能及时治理,险些酿成大乱。吕不韦豪掷万贯家财,力压南市,并一力敦促两市结成联盟,使得六国侧目,让秦商在列国面前变了个模样。为何现在,却倒退了呢?” 扶苏真心实意地道:“因为七国联商,只敬吕不韦,他是商业奇才。” 赵允意味莫明:“商人重利,唯利字压倒了义字,这个商盟何人都能当。” 扶苏听懂了他的意思,比较意外赵允居然让自己从商入手。 “列国之商都为国君所轻。” 魏曦冉的一句话解开了扶苏的疑惑,因为轻视所以任由发展,如果扶苏以王子身份结交名仕官吏,难免有结党嫌疑。 尤其是秦国弹压宗室贵族最厉,旨在更变形象,吸收诸国能人名士,如果宗室当道,贵族横行,必让寒门心凉,也不能信君王真能礼遇下贤。 可公子若立功业,也可入军营历练,以战功傍身,不结党,也能堂正存世啊。 赵允轻笑:“以公子之身参军,到底谁主谁副?小战可也,是送军功的,大战产生分歧,主帅祸事,罪不可逃。” 扶苏哑然,拱手道:“赵先生见解让杜若大开眼界。” 受赵允影响,此后扶苏果真关注起农商,并在赵国旱情严重时说服了嬴政在边野搭千里粥棚,广纳流民。” 当时,魏少师在南,以楚国之名赈灾天下,虽有竞争之嫌,不失为美谈。 上位者若不能切实利民,只有空谈,便不能配称忧民之主,这是赵允给扶苏上的第一课,也是最后一课。 章十一下同寝同食,同生同长(三) 章节编号:6914138 韩非入秦时,扶苏正和赵允在云阳秋收。 韩非入狱时,赵允在兰池宫讲学,列国公子贵族化名入兰池,一叶障目,求学如渴。因来扰颇多,故而长闭兰池宫,不许打扰。 韩非被李斯假秦王旨意赐一杯毒酒,命归西天时,赵允讲学方告一段落,从魏栖山那儿得知了此事,惊怒交加,冲上府去问个究竟。 李斯闭门谢客,不见赵允。 当年一同求学时,兰陵五子在苍山结交,共写名于玉简之上,联为此生至交,不背不弃,不叛不离。 赵允在李斯府上喝了两盏茶,面色的怒气逐渐平息,变得分外平静,当管家添第三碗时,他只是很淡的问了句:“你家主人还是不肯见我么?” 管家闭口不言,神似哑仆。 赵允拦住他的动作,道了声罢了,起身便走。往外走的时候他想是自己强求了,李斯未入韩,而韩非一定是不肯入秦的,两人必定会对上。 但是他难以接受韩非之死是李斯一力促成,嬴政一定要韩非死么?身为人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君分忧,职责所在。 可作为朋友的责任呢?如果
相关推荐: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盛爱小萝莉
数风流人物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