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将最喜欢的第一个塞进嘴里,因为晚了这份食物可能就不再归属于她,而是会变成弟弟的口中餐。 童年留下的痕迹往往难以抹去,即使黎秋月已经离开家庭独自生存,也没改掉这个习惯。 “这个味道跟酸辣粉搭在一起,是不是很奇怪?” 黎秋月在做菜的时候没经住奇思妙想的诱惑,把排骨做成了甜口的。 第207章 不做牛肉不做虾 “不奇怪, 好吃的很!” 排骨是用小锅做成了偏甜的口味,搭配酸辣粉却并不显得有什么不和谐,而是形成了新的味道, 对味蕾产生更大的冲击, 程姐吃的舒服,脑子却还清醒: “主要是你的手艺太好,换了别家就不一定了。” 酸辣配甜口,程姐除了黎秋月这边的特例, 满脑子都是草莓麻婆豆腐的异端。 “我做着好吃就行。” 黎秋月选择性的只听前半句话,谁要是看了街上的卖的东西,想要在家进行A货工厂复刻, 不先小规模试试就大批量来,那这个钱也是活该花出去。 “这一碗红薯粉挣不了多少钱,我加个排骨的浇头,进账应该会好看点。” 黎秋月这话很符合她实诚的思维——红薯粉是主食, 不好意思卖高价, 又舍不得用差材料降低成本,那就开源嘛。 “妹子你要是能做牛肉和虾的话更好,那个利润更大。” 程姐已经非常娴熟的拉近了距离,黎秋月假装没听出来, 面上露出几丝遗憾: “可惜我不会做。” 假的, 之前她做够了牛肉, 在过年的时候也做够了虾, 现在只想捣鼓点别的卖。 “今天是来不及了, 先用花生米凑数, 明天我炸了黄豆出来,往这个粉上面一浇, 那才叫通透!” 黎秋月一边说,程姐一边吃,肚子撑的鼓胀胀,却还想挣扎着要第三碗——她以前开发新项目的时候,重庆四川来回跑了半年,大小地方的酸辣粉也吃了不少,硬是没一家比得上黎秋月的。 “给你程姐留两斤。” 程姐豪爽的扫了一百做定金,别看排骨也就十几二十块钱,但农家当天现杀,每个形容词加上去的价钱都是打着滚往上走,一头猪身上的精排就那么些,排骨这玩意又缩水的厉害,她现在给的钱没准还不够。 “半斤就够吃了,酸辣粉主要还是吃粉。” 黎秋月劝的真心实意,程姐主打一个有钱不听。 “吃不完我就带回家,配着米饭再烫个生菜,连锅都不用动,晚饭就结局了……哎,你说”我再定两斤行不行? 程姐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结果越念叨越心动,眼睛直接就亮了,黎秋月大概猜到了她的想法,直接摇头摆手的一套丝滑小连招。 “不行,我做不过来。” 要不是红薯粉的大部分工作都被包了,她连浇头都不会搞,主打一个有手艺有脾气。 “年轻人就要多努力。” 程姐不死心的继续劝说,黎秋月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我目前不婚不育,不需要动力。” 年轻人都快被当成核动力驴使了,但凡她能在自己的世界找到个朝九晚五双休的工作,精神状态也不会被打压的如此美丽。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摊主放一天风。” 她以前为了还债,都是找最便宜的房子住,早出晚归的格子间,偶尔的休息都是倒头就睡,整整一年都没有见过太阳。 有阳光的出租屋大把,但阳光是要钱的。 那段时间她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总是会想到童话大王的故事,里面的孩子得了一种病,叫“见不到阳光就没劲儿病”,她以前还觉得诶没什么道理,直到睁眼灯光闭眼月光偶尔配星光以后,她羡慕起了那些孩子: 他们不能在阳光下玩耍,但至少能看到阳光,不是用电子产品的影视或者照片,而是肉眼直接看到,比她的日子可好多了。 “挣那么多钱干嘛,够吃就行,这么舒服的日子,晒晒太阳多好。” 黎秋月坐着半眯起了眼睛,只有失而复得,才会明白现在的日子有多美好。 虽然被追着没成为风口上的猪,但勉强抓住一点风口的小镇做题家不理解黎秋月的内心快照,但她选择尊重,前提是: “我那两斤可不能少!” 定金倒是其次,主要是这排骨真的好吃。 “我现在就去定,一头猪的两扇子都给定下来,你那两斤也就是拆两根的事儿!” 被质疑的黎秋月不高兴了,她难得勤快了一把,点开加了以后就没动过几次的老板微信——她喜欢把好肉包圆,杀价也不算太狠,老板就稀罕她这种识货又大方的主儿,买了几次肉就主动加了微信,说有需求就联系。 “行行行,有啥不行的啊……” 猪肉摊老板放下电话就笑成了一朵花,连黎秋月说早上五点的时间都没什么异议——前两天有人定了猪头猪尾猪蹄,指明了要农家养了一年的黑猪,这个价钱高,但要的人也少啊。 普通猪肉好消化,土猪肉的当天和隔天,价钱就是地上和地下,分销出去又少赚好大一笔,她
相关推荐:
乡村桃运小神医
交流_御书屋
猛兽博物馆
旺夫
弟弟宠物
过激行为(H)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神秘复苏:鬼戏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万古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