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都已经培植成功,且北直隶已经推广了下去。” “唯一的问题在于,蔬菜大棚成本不低,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没错,因为耽误了农时,所以朱高煦为了培植土豆甘薯等作物,专门让户部打造了一个个蔬菜大棚。 “这不是问题。”朱高煦笑了笑,“蔬菜大棚培植作物,只是为了培植粮种,等到明年开春,就可以将这些粮种推广下去,并不需要蔬菜大棚。” “尤其是土豆,适应能力极强,夏尚书大可放心!” 听到这话,夏元吉脸色一喜,美滋滋地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等到明年开春,将这批神种作物推广下去后,大明再也不会因为粮食发愁了! 他这个户部尚书的苦日子,总算是熬到头了啊! 礼部职权反倒轻松,因为天下学政大权都被分割给了学部,所以礼部只需要配合学部推广新学就行了,最近一直忙着准备科举大考事务。 而学部还是那一样,推广新学,死了都要推广新学! 学部尚书解缙历经漂泊沧桑,气质愈发稳重,简单描述了一下各行省新学推广进度。 值得一提的是,解公豹专门点出了山东行省,新学推行难度极大,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毕竟山东行省可是至圣先师孔圣人的老家,那里还屹立着一座衍圣公府! 新学掺杂了太多内容,虽然主体大多还是儒学思想,可明显不是纯粹的儒学,所以自然被衍圣公府视为离经叛道。 作为至圣先师的传承之地,衍圣公府于天下士林中有着莫大影响力。 因为其在暗中阻扰抵触,所以新学在山东行省推行得极为不顺利。 甚至此次科举大考恢复,山东学子喊出了“罢考”的口号,引得天下哗然! 一听到这个消息,朱高煦眼中闪过了一丝寒芒。 呵,衍圣公府,投元降清降日,毫无文人气节,真是给他们老祖宗长脸啊! “顾喷子,挑几个人走一趟,你亲自带队,去把这刺头给孤挑了!” 顾佐原本还在划水,因为他都察院倒真是没有什么忙得。 可是太子爷一句话下来,顾喷子立马就神情一振,桀桀怪笑着点了点头。 无聊了这么久,总归是有点乐子了。 据说那衍圣公府因为地位超然,所以成了山东一霸,侵占了不少庄园田地。 群臣听见顾佐的桀桀怪笑,神情顿时就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位左都御史脑子里面好像有那个大病! 自从锦衣卫被废后,都察院便取而代之,成了人人畏惧的庞然大物! 而这位左都御史顾佐,也像锦衣卫附体一样,行事愈发嚣张跋扈! 顾佐顾喷子亲自带队,杀去山东行省,衍圣公府这次只怕有难了啊! 第659章 财政大权!夏元吉很难不心动啊! 衍圣公。 这是至圣先师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 自前宋朝始设,位比八品官,元代提升为正三品,到了大明则是正一品,后又“班列文官之首”,给足了至圣先师面子。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故而经久不衰。 历代衍圣公都深受国恩,但是这些人满口仁义道理忠君报国,在改朝换代之际,却无一个忠义之士,元朝如此,清代亦如此,见风使舵,背主求荣,转向新的主人,他们才是跑的最快的。 对于这样的人,朱高煦没有任何好感,甚至是深恶痛绝。 想着,朱高煦又看向了朱棣,语气幽深地笑道:“爹啊,提到这衍圣公府,我倒是听到了一个笑话。” 朱棣闻言有些纳闷,这小子又要说什么? “据说某位衍圣公,醉酒之后曾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混账!”朱棣暴怒,猛地拍案而起。 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好,很好,真是好得很! 你怎么敢的啊? 蒙元蛮夷马踏天下入主中原的时候,你孔家人干了什么? 非但没有秉持文人气节,带领人们“精忠报国”抵抗外邦蛮夷,反而是争着向他们的新主子忽必烈献媚,子侄们为了能争夺到“衍圣公”的头衔,都跑到忽必烈面前争宠,而看到孔子后人们的这番丑态,忽必烈哈哈大笑回应道:“尔等皆回,务要竭力苦读,若果有才华,朕方能封官”。 哪怕献媚不成,你孔家人还是一副奴颜婢膝的丑陋嘴脸,甚至还给忽必烈尊了一个“儒家大宗师”的称号。 而我老朱家呢? 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下了不世功绩,结果落到你孔家人嘴里,却成了“暴发人家”,却成了“小家气”! 真他娘地厚颜无耻! 朱棣暴怒到了极点,杀心不断沸腾。 他还是第一次对某个士族杀心如此之盛! 你说我老朱家“小家气”,那好老子就“小家气”了! “顾佐,朕命你为钦差特使,赐便宜行事之权,即刻赶往山东曲阜,调查衍圣公非议君上一案!” “另外,朕会让东厂全力配合你,给朕把衍圣公府这些干的烂事全部查出来,将其一干人等全部抓回京师问罪!”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一众巨头大佬尽皆脸色大变,但没有一人胆敢开口。 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那衍圣公说是自己找死也丝毫不为过! 皇帝陛下可是给你定了一个“非议君上”的杀头大罪,你不死谁死? 相比于此,群臣更加因太子朱高煦的手段而心惊。 仅仅只是因为衍圣公府阻挠新学推行,这位太子爷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彻底灭了人家,这等狠辣无情的手段,真是让人心惊胆寒! 在场众人中,唯有顾佐面不改色,当即躬身领命,然后匆匆离去。 走出乾清宫后,顾佐脸上浮现出一抹狞笑。 得了“便宜行事”之权,还有东厂那些阉人从旁辅助,衍圣公啊衍圣公,这次我们可以慢慢玩了! 等顾佐走后,朱高煦摆了摆手。 “小事罢了。” “咱们接着议事。” 兵部需要配合朝廷三大计划,尚书陈洽简单汇报了一下战局进度。 而工部结束了营建北平新都这个大任务后,又要马不停蹄地参与海关建设,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七部之中,唯独只有刑部较为清闲。 总体来说,各项新政进行得不错,朱高煦对此很满意。 结束了汇报工作后,朱高煦直接开口,道出了真正目的。 “今日召诸位前来,除了了解新政进度外,还有一件大事宣布。” 果然来了! 这位太子爷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一众大佬神情肃穆正襟危坐。 “孤与父皇商议后,决定自明年起,户部只负责征收农税与盐税,其余杂税由皇室负责征收!” 朱高煦此话一出,群臣直接就蒙了。 啥意思? 你这是圈钱啊! 咋滴商税现在提起来了,你就想把商税给独吞了? 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吧! 户部尚书夏元吉直接就火了。 “皇上,殿下,臣坚决反对!” “税收来自百姓,自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岂能……” “老夏头你误会孤的意思了!”朱高煦直接打断了夏元吉发言,“户部负责征收农税与盐税,此后不必再拨款给皇室内帑,也不必再供养皇室宗藩支出,以及军费开支!” “户部征收的农税与盐税全部用于发展民生,如疏浚运河、修整道路、教化百姓等等,军费开支、皇室内帑、宗藩供养全部交由皇室负责,双方互不干涉严禁插手!” 群臣:“!!!” 惊了! 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把财政大权直接交给了户部? 而且还严禁皇室日后胡乱插手? 商税虽然已经变得可观,但毕竟比不过农税和盐税啊! 要知道每年朝廷开支里面,皇帝内帑、宗藩供养和军费开支,这三项可是占了一大半! 尤其是军费开支,那更是花钱如流水,也就他夏元吉能力卓著,否则大明王朝早就分崩离析了! 那要是以后没有这三项开支了,节省下来的钱粮用以发展民生,大明会是什么样子? 幸福来得太突然,夏元吉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太子殿下此言当真?” “当然当真,今天召见诸位就是为了商讨这件事情,不过还是有一些条件的。” 果然没有这么简单! 夏元吉神情一肃,就是不知道这位太子爷会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 “其一,朝廷财政大权给你们了,那孤不希望以后再听说地方上出现流民遍地、饿殍遍野的情况!” “都察院和东厂不是摆设,考成法也不是摆设,不管什么天灾人祸之类的原因,皇室不看过程只看结果,要是日后再出现百姓饿死冻死的情况,那就休怪皇室不讲情面了!” 换句话说,朱高煦就是在告诉群臣,财政大权确实是交给了你们,但是必须用于发展民生。 百姓不饿死,这是皇室的底线! 如果再出现流民遍地、饿殍遍野的情况,那皇室就要问罪了! 夏元吉没有犹豫,直接就点了点头。 为官一任不说造福一方,至少饿死人绝对是丢人现眼,只能凸显官员的无能。 这么低的要求,他夏元吉要是还不答应,那直接辞官归乡算了。 “其二,皇室会成立税务专局,专门征收管理商税矿税等杂税,税务专局隶属于内廷管辖,外朝不得插手。” 听到这话,夏元吉心中有些不安。 他本能地觉得朱高煦的话里有陷阱,可是却不知道陷阱在什么地方。 既然如此,那就暂且不去多想,先将财政大权拿到再说。 皇帝陛下愿意主动交出财政大权,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 要不是这位皇上先前喜欢北伐祸祸,那些钱粮用来发展民生,大明早就四海升平了! “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 朱高煦和夏元吉都是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只是一个是真的开心,另外一个日后说不定会悔不该当初! 第660章 欢欣鼓舞! 议事结束。 一众巨头大佬鱼贯而出。 但他们并没有各自散去,而是一起边聊边走。 “维喆,今天的事情,你怎么看?” 吏部尚书蹇义率先忍不住开了口,他还没有从震撼当中恢复过来。 毕竟今日发生的事情,太过震撼人心了啊! 皇室竟然把朝廷的财政大权交给了他们,而且还定下了规矩,严禁任何皇室胡乱插手! 纵观历朝历代,这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夏元吉闻言脸色微变,他也没有想明白。 说实话,夏元吉直到现在都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皇室为什么要把财政大权拱手相让? 咋滴现在北虏之患结束了,您老人家良心发现了? 无怪夏元吉难以接受,实在是朱棣这位永乐皇帝以往做得太过分了些。 夏元吉是国子监荐举出身,洪武年间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后得时任户部尚书郁新赏识,升任户部主事。 建文帝即位初,即擢升夏原吉任户部右侍郎,后又担任采访使,分巡天下,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悦服。 真要说起来,建文帝朱允炆对夏元吉有知遇之恩。 所以他本能地对朱棣这个“篡位天子”印象恶劣,奈何木已成舟江山已经易主,加上朱棣十分看重夏原吉的才能,直接将他提拔为了户部尚书,成为顶级文臣序列,夏元吉也只能捏着鼻子干了起来。 可谁曾想到,永乐初年的户部尚书,就是一个天坑! 要不是他夏元吉自身能力出众,而且多次同朱棣据理力争,只怕他这个户部尚书就要被坑死了。 那段日子里,夏元吉不知道请辞了多少次,不知道同永乐皇帝争辩了多少次。 甚至二人说着说着还吵了起来,夏元吉就差指着朱棣的鼻子骂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了!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朝廷太穷了。 永乐皇帝即位称帝之后,迫切地想要做出政绩来,所以掀开了永乐改制的帷幕,以营建新都、编纂《文献大成》、郑和下西洋这三项新政为主,拉动永乐朝革故鼎新稳固江山。 夏元吉也明白皇帝陛下的图谋,奈何朝廷没钱没粮啊! 偏偏这永乐皇帝还是个不安分的主儿,一边推行各项新政,一边还要北伐蒙元,天知道那个时候朝廷艰难到了什么地步。 为了开源节流,夏元吉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夜,不知道愁白了多少头发。 不过好在结果都是好的,他们这对冤种君臣总算是熬过了那段艰苦岁月,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一想到以往那些艰苦时光,夏元吉脸上顿时露出了缅怀神色。 那段岁月,还是值得回忆的啊! 兵部尚书陈洽也开了口,语气有些沉重。 “皇帝陛下这是打算用杂税养军队与藩王,可是杂税才能收入多少钱粮? “到时候钱粮不够了,那还不得要国库补贴?” 他是兵部尚书,自然关心兵部事宜。 方才太子爷可是亲口承认了,以后所有军费开支,全由皇室负责。 可是仅凭杂税那么一点收入,真能承担得起军费开支吗? 夏元吉扫了他一眼,笑着解释道:“叔远,你可能还不知道,杂税现在可真不少了。” “太子爷还是汉王的时候,在北直隶大力发展工商业,如今商税与矿税加在一起,快要占了朝廷总税收的四成左右!” “什么?这么多?”不只是陈洽惊了,解缙、王景等尚书也连连出声。 “这怎么可能啊?” “以往商税为何只有那么一点?” “那工商业难道真是正道?太子殿下的目标在工商业?” 不得不承认,凡是能够做到七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是什么蠢货。 经过夏元吉这么一解释,他们本能地察觉到了朱高煦释放出来的政治信号。 敏感的政治嗅觉,正在清楚地告诉他们,太子朱高煦对工商业的重视,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不然他朱高煦怎么敢夸下海口,用杂税供养皇室并且承担军费开支? 甚至为了彻底将杂税从户部割裂出去,还要成立一个税务专局,专门负责征收杂税! 只是,他真能做到吗? 相比于此,夏元吉更加担心一点。 “太子殿下对工商业有着极大热情,对农桑之事反倒漠不关心,这有些本末倒置了啊!” “自古当权者首重农桑,这也是我华夏能够延续千年的根本原因,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太子殿下不重农桑之事,下面就更不重视农桑之事,就算大明的丝绸织的再多,瓷器烧的再多也不能当饭吃!” “若是朝廷接下来大力发展工商业,我大明百姓人人经商争利,为了利益改稻为桑,为了利益不再耕种,那江南粮秣重地早晚会无粮可用,大明百姓早晚无粮可食!” 不得不承认,夏元吉做了这么久的户部尚书,政治眼光在大明这个时代堪称出类拔萃! 而历史发展也正如他担心的这般,再往后百年江南原本的产粮重地所需粮食还要从湖广进口,大明的谚语也从“苏湖熟天下足”,改为了“湖广熟天下足”,一切正是因为江南工商业的高度发展。 对此一众大佬也是纷纷点头。 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绝对的太子心腹,太子党羽。 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还是得拎清。 太子爷不重农桑,这是一个隐患,以后少不得时常进言劝谏几句。 蹇义突然笑着开了口:“不过太子爷既然把财政大权交给了户部,并且明言以后国库税收全部用于发展民生,这就证明他对农桑还是颇为重视的。” “或许太子殿下的计划是,以后户部发展民生鼓励农桑,他这位太子爷则发展工商业,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夏元吉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不管怎么说,现在户部得了朝廷的财政大权,可以全力发展民生,这是一件好事。” 众人也是纷纷点头,脸色有些唏嘘不已。 确实不容易啊! 文官缙绅的最高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平天下”,最重要的一点,自然就是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 而现在太子爷放权给他们,让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力发展民生,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夏元吉看向众人,郑重开口道:“大明如今欣欣向荣,还望诸君勠力同心,一同缔造出真正的太平盛世!” “理应如此!” “这是我等的荣幸!” 第661章 播州杨氏!原来是条深海巨鳄! 播州! 唐僖宗乾符三年,太原人杨端与其舅谢将军入朝应诏,率兵南征,平息了南诏之乱,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自此开始了杨氏世袭王国的时代! 明承元制,对西南各土司多施抚慰之策,就播州土司言,升播州宣抚司为播州宣慰司,为贵州四大宣慰司之一,此土司位处湖广经黔入滇道的北段,这一地区稳定与否直接牵涉朝廷对云南的经营,因此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海龙屯,播州杨氏主家大宅。 当代“播州侯”杨纲正率族人翘首以待,等待贵客来临。 这位贵客不是旁人,正是云南沐府当代家主,沐王爷沐晟! 当然,诸如“播州侯”、“沐王爷”这些大逆不道的称呼,自然是不被朝廷认可的。 但不管是云南沐家,还是他们播州杨家,都在地方上扎根了数十上百年之久,将此地经营为了自己的铁桶江山,堪称是当地土皇帝。 朝廷山高皇帝远,哪里管得到他们? 反倒是因为西南局势复杂,朝廷反倒要依靠他们镇守边陲,所以播州杨氏日子过得愈发滋润。 杨氏在播州境内可谓是只手遮天,生杀予夺予取予求,任何人胆敢反抗,那只会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不过想要保住这份基业,仅靠杨氏是不行的。 所以当代家主杨纲发挥了长袖善舞的能力,同云贵等地的一众土司酋长交好,并且还试图与云南沐王府联姻。 杨纲想得很清楚,只要播州杨氏能够同云南沐王府联姻,形成攻守同盟的紧密关系,那朝廷都不敢动他播州杨氏。 毕竟这是云南沐王府啊! 不管是威望还是实力,都远远超过了播州杨氏! 而且沐王府先祖沐英还曾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义子,自幼追随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靠着这一份情面在,就注定了沐王府会与大明王朝与国同休。 那播州杨氏靠着沐王府这棵大树,自然就不会有任何风险。 所以当得到沐晟返回云南要经过播州,杨纲顿时就动了心思,立马发出邀请,准备设宴款待。 沐晟得知消息之后,有些哭笑不得。 回想起此次入京时,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有意无意地敲打,以及那充满了血腥气味的改土归流国策,沐晟心中明白一件事情,他要是再不跟上朝廷的脚步,只怕云南沐氏就要完了! 所以,播州杨氏,成了云南沐氏上表忠心的最好筹码! 沐晟接到邀请后,当即发出了几道密令,并且暗中派人搜集了播州杨氏的详细信息。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是吓一跳! 播州杨氏自唐僖宗开始自理为主,经营播州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 自十五世播州侯杨文修建岩新城后,海龙屯便成为了播州杨氏的政治军事大本营。 沐晟看着手下绘制的海龙屯地图,即便是他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播州杨氏以海龙屯为核心区域的周边山巅,打造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自主王国,即“以海龙屯为老囤,以四周边界扎子囤”的山城防御体系,号称“飞鸟藤猿不能逾者”。 自东面山麓铜柱关、铁柱关而上,至后防三关而止,依据山势地形打造了三道防线,以铜柱、铁柱二关相背而立、互为策应,筑成了东侧防御工事的前沿阵地;飞虎关及三十六步天梯以悬岩作天然护墙,岩顶凿壁为栈道,上通飞龙关,险要天成,为东侧第二道防线;山顶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三关相连,建在杀人沟深渊东侧,形成
相关推荐:
镇痛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差生(H)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总统(H)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致重峦(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