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幸存者(法医秦明系列5) > 第256章

第256章

成功到了赵晏宁的老家。 那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小村庄,四周环山,地势险要。 赵晏宁把头盖骨埋了起来,并在笔记本中仔仔细细地画出埋藏的位置,生怕日后找不到。 笔记的最后,赵晏宁写那个爱国人士要去延安,自己和林风也准备同行,盼着能在这乱世里,为国家和民族再出份力。 ... 众人读完笔记本上的记载,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慨。 这些猿人头盖骨背后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那段屈辱历史中,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守护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而不懈抗争的见证。 赵晏宁的那本日记上,光有名有姓的,都有38人,还有诸如大长脸、酒糟鼻等不知道姓名的人... 也不晓得为啥,那笔记上写名字的人叫赵晏宁,这名字让赵振国听着怪耳熟的。 都姓赵,莫不是赵家的亲戚? 可他把族谱翻了个底朝天,也没瞅见有这么一号人物。 赵振国打着手电筒抹黑去问大哥,可大哥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没印象。 他又跑去问王栓住,王栓住抽着旱烟,嘟囔着: “这名儿我好像在哪儿听过,可猛一下又想不起来。” 赵振国有点像只漏了气的皮球,结果王栓住一句话,又给了他希望。 王红旗听完赵振国的话,也顾不上吃饭了,就在自家院子里头,背着手,一圈一圈地转,转了三圈之后,突然“啪”地一拍大腿,扯着喉咙喊:“难道是他?” 346、械斗 赵振国最烦这种说话说半句留半句的人,可眼前这老头,岁数大辈分高,给他当爷都绰绰有余,当太爷都不过分。 他脸都绿了,又不能发作,麻溜地给老爷子递上一根烟,点上。 等老爷子舒舒服服吐了个烟圈,他才开口问:“您说的是?” 老村长慢悠悠地说:“听你说的这些,有点像是狗蛋…” 赵狗蛋?赵晏宁?这俩名字跟画风差了十万八千里,能是一个人么? 老村长看出了赵振国的困惑,长叹一口气,说: “要是狗蛋的话,也就说得通了。他是咱村子里第一个剪辫子的人,还说要闹革命,你们老赵家怕他连累全家老小,就把他从族谱上除名了,就当从来没这个人。” 赵振国问这是哪一年的事儿,老村长摇摇头,无奈地说: “记不清了,听长辈无意中说起过这事儿时,我才七八岁,他应该比我大个六七岁。算起来,他应该是你堂太爷。”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沉沉地压在了小山村上。白日里的喧嚣早已消散,只剩下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赵振国还想从老村长嘴里再挤出点故事,这堂太爷太厉害了,不知道当初把他除名的那位赵家祖宗,后不后悔把这么一个大英雄给除名了。 也不知道这人后来怎么就音信全无了,这样一个人到了延安,也不可能是个无名之辈... 可还没说几句,王栓住就像被鬼撵了,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扯着嗓子喊,“不好了!不好了!” 两人心里一“咯噔”,赶忙围了上去。 王栓住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考古队、考古队跟村里人打起来了!” 考古队挖的日子也不短了,从山脚一路挖到了村里,就差没把村里的房给刨了。 眼瞅着播种的时节就要到了,好不容易分田到户的村民急眼了。 一个个都愁的要命,但有些坐得住,有些可是坐不住了。 李二牛等几户人家一合计,决定夜间偷挖田垄,先把地整好,把小麦种上再说。 有这么耕地的么?一挖挖半米,那是种地么?简直是刨坟,瞎帮忙!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村里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锄头、铁锹,偷偷摸摸地来到了山坡。 打算趁着考古队不注意,赶紧把田垄挖好。 而考古队那边,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挖掘现场,安排了队员守夜。 这些队员,一个个年轻气盛,责任心也强,他们拿着手电筒,在山坡周围来回巡逻。 当村民偷偷摸摸地来到山坡开始挖田垄时,守夜的队员很快就发现了动静。 他们赶紧跑过去,手电筒的光直直地照在村民身上,大声制止: “你们不能在这儿挖,这是考古现场,受保护的!” 村民哪肯听啊,李二牛梗着脖子,借着微弱的月光,瞪大眼睛说: “你们不是说来帮忙耕地的么?咋又成啥考古了?” 队员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说错话了。 李二牛看对方被自己噎得说不出话来,更觉得自己有理: “我们种自己的地,关你们啥事儿!庄稼耽误不得,你们别在这儿瞎捣乱!”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步,气氛越来越紧张。 一个村民挥舞着锄头,想要强行挖田垄,一个队员眼疾手快,伸手去拦,结果两人一下子撞到了一起,肢体冲突瞬间爆发。 其他村民和队员见状,也都纷纷围了上来,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有人喊着:“别打了,别打了!” 可在这混乱的局势下,根本没人听得进去。 村民们的吼声、考古队员的喝骂声交织在一起,锄头、铁锹与考古工具碰撞出清脆又杂乱的声响,人影在月光下胡乱纠缠,仿佛一群失控的野兽在撕咬。 就在这时,老村长拄着那根磨得发亮的拐杖,脚步匆匆却又带着几分沉稳,赶了过来。 王栓住和赵振国紧紧跟在后面,满是焦急与无奈。 赵振国也没想到这次考古发掘的时间会这么长,以至于村民们等不及了。 而杨教授和贾教授也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加入了这场混乱的“调解”之中。 老村长一到现场,便猛地跺了跺拐杖,拐杖在地上发出“咚咚咚”的闷响,他扯着嗓子,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都给我住手!你们这是要翻天呐!” 村民们听到老村长的声音,动作不自觉地缓了下来。 他们熟悉这声音,也敬畏这声音背后的权威。 那些原本挥舞着锄头的手臂,渐渐垂了下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慌乱和不知所措。 杨教授也冲到了考古队众人面前。 他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暴起,大声喝道:“都停下!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打架的!” 贾教授扶了扶眼镜,语气急切地说:“大家冷静点,有问题好好说,动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考古队员们原本紧绷的神经,在两位教授的呵斥下,渐渐松弛下来。他们松开了揪着村民衣服的手,放下了手中用来防御的工具,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和懊悔。 月光下,老村长的脸显得格外阴沉。 他说道:“你们这是干啥呀!考古队是为了保护咱国家的宝贝,咱村民种庄稼也不容易,可咱不能这么冲动啊!这事儿得好好商量,不能动手啊!”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了下来,但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像一团乌云,笼罩在村民们的心头。 ... 杨教授、贾教授、王栓住、老村长和赵振国围坐在赵家堂屋里,商量对策。 这时候还没有文物保护法,并没有青苗补偿的概念... 赵振国也没想到自己老家前脚搞包产到户,后脚居然就挖出了文物了。 跟刚刚分田到户的村民因为挖出来国宝,地不让种了? 信不信今晚上赵家就该被人围了。 俩教授也知道,民以食为天,包产到户也是大事。 老村长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眉头皱得跟老树皮似的,“振国娃,你脑子活泛,这事儿你有啥主意不?” 赵振国问:“旗爷,这冬小麦最晚啥时候种啊?” “霜降。” 赵振国说:“两位教授,咱们挖到霜降前两天,等明年粮食收了再挖行不行?” 杨教授略微思考,就同意了。 众人准备明天一早就给村民宣布这个消息。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挖掘现场呼呼啦啦跪了十几个老头。 王栓住以为他们是为了种地,没想到他宣布了村里的决定,他们还是不肯起来。 嘴里还喊着,“这可是龙王爷的蛋,动不得啊!” 347、龙王爷说话好使不?(修) 王栓柱懵了。 不光他懵,照例跟杨教授来转一圈的赵振国也懵,不是,这唱的哪一出啊?这帮老头疯了?吃着毒蘑菇了? 老村长更是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大声吼道: “都给我起来!你们这是要反了天啦!” 结果这回他说话也不好使了。 神婆穿着身花花绿绿的衣裳,头上插满了稀奇古怪的饰品,顶着跟涂过白面的脸,从人群里蹦跶着走过来: “这可是龙王爷的蛋!动了龙王爷的蛋,那是要遭天谴的哟!会给咱村子带来大灾大难的!” 老人们一听,吓得脸色煞白,头磕得“砰砰”响,暗红血珠渗进干裂的黄土,那叫一个虔诚。 神婆手里拿着一根破树枝,在空中胡乱挥舞着,嘴里还唱着小调: “天灵灵,地灵灵,龙王爷莫要降灾星…” 老人们也跟着她边磕边唱,整得跟唱大戏一样,好不热闹。 老村长气得暴跳如雷,大喝道:“你们在搞什么封建迷信,快给我停下!” 谁知道这帮老头不仅不停,反而磕得更带劲,那架势,只要考古队不停工,他们就能把地磕出个窟窿来。 杨教授上前,想要好言相劝,驱散他们: “乡亲们,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这是科学考古,这恐龙蛋化石是珍贵的文物,不是什么龙王爷的蛋。” 可那些老人被灌了迷魂汤,哪听得进去。 神婆还在煽风点火:“别听他们瞎咧咧,他们触怒了龙王爷,拍拍屁股走了,咱们得跟着遭殃!” 老村长将铜烟锅往腰间一别,挥挥手,几个民兵就撸着袖子准备拖老头。 刘国栋的手刚触到跪在最前头的王四爷的肩膀,他就跟被滚油烫了的癞蛤蟆一般,猛地一哆嗦,扯着破锣嗓子,发出杀猪似的惨叫:“哎哟喂呀,打死人咯!没法活啦!” 这一嗓子就跟信号一样,噗噗通通倒了一地老头。 “哎呀呀,我这把老骨头都要散架咯,你们是要我的老命啊!”刘老头边嚎,还边喷唾沫星子。 牛老头双手抱着头,在地上滚得跟个陀螺,嘴里哭喊着:“不得了啦,欺负我们这些老骨头咯,没天理啦!老天爷啊,你睁开眼看看呐!” ... 乱糟糟的声音里,还夹杂着神婆尖厉的唱词,“莫碰贵人骨,莫惹神君怒...” 要不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村里的民兵和科考队的众人被这些撒泼打滚的老头弄得畏首畏尾。 赵振国:太抽象了,满地骨冗的跟蛆一样。 这群人要是往后三十年去搞碰瓷,都不用培训,能直接上岗。 神婆

相关推荐: 女儿红   炼爱(np 骨科)   逆战苍穹   九品道士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凡人之紫霄洞天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爸爸,我要嫁给你   剑来   试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