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空咯还是练一哈你那手鬼画符嘛,莫哪天写个文件出来像鸡脚板儿踩的墨坨坨!” 赵振国被老人这么一说,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嘿嘿笑了两声。 他接过笔记本,迫不及待地翻开一看,嘿,里面居然还有老人的赠言和亲笔签名呢! “赠赵振国同志: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勇往直前。 愿汝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这几行字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子智慧和岁月的沉淀。 赵振国激动得眼眶泛红,这东西可太珍贵了,简直是无价之宝!他赵振国何德何能,能得到老人这般的厚爱与期许! 他摩梭着那本笔记本,手都有些发抖,这东西他哪儿舍得写,要留起来当传家宝! 另一本笔记本,老人则递给了王新军,眼里满是期待和鼓励。 赵振国好奇地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老人写的内容还不太一样,大概是考虑了自己和王大哥的性子不一样。 他真想把王新军这本顺回家送给媳妇,可抬眼一看,明晃晃写着“赠王新军”四个大字,只能干瞪眼。 王新军瞧他这副眼巴巴的模样,瞪了他一眼,那意思是:“看啥看,你自己不是有么?” 赵振国心里头一亮,对呀,正主儿就在这儿呢,他再厚点脸皮,啥都有了。 他麻利地拔下钢笔帽,双手捧着笔记本,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 “您能不能再给我添上三个字儿?” 这一下子,旁边的中年人惊呆了,心想这赵振国子胆子可真肥! 老人却是哈哈大笑,问道:“啊?要写啥子嘛?” 赵振国咧嘴一笑,说:“就在我名字后头,加上我媳妇的名字,她叫宋婉清,婉是那个婉约的婉,清是那个清澈的清。要说起来,没我媳妇,也就没我赵振国的今天…” 这最后一句说得有点突兀,但老人一点儿也不含糊,没接那根没墨水的笔,反而胸前口袋里摸出一根笔,提笔就写下了“宋婉清同志”五个大字,还乐呵呵地说:“振国啊,看来是个疼媳妇的耙耳朵哟!” 大伙儿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众人又开始讨论下王新军去首钢的工作思路。 讨论中,赵振国脑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影,他有种感觉,那人比自己更合适跟王新军搭档去首钢。 不过现在时机不成熟,也不知道那人以后会如何发展,还是等时机到了再说吧。 琢磨老爷子的意思,新军大哥怕是最近就要去那边了, 看来他得抓紧时间再给大哥写点切实可行的东西了,但这个事情不宜大刀阔斧地干,比较适合,温水煮青蛙。 接着,中年人和王克立也发表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了好一会儿。 老人又聊起了跟美国、日本做生意,也就是开放的事情。 赵振国对小本不太熟,他们那代人普遍对小本没什么好印象,连他自己上辈子最爱看的电视剧,就是各种“抗日神剧”。 但漂亮国,他还挺熟的,毕竟他还去敲过钟。 可此时此刻,他还是那个山里小子,这些地方对他赖说,都太遥远了。 因此,当老人问他的时候,他说: “我媳妇是高中生,她比我学问高,她曾跟我说过一句话,叫做‘师夷长技以自强’,我琢磨着,是不是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不是一个意思?” 老人点点头,笑道:“看嘛看嘛,他说他不懂,懂得很嘛!” 中年人在旁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赵振国,这家伙总给他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不知不觉间,挂钟“当当当”响了十一声,中年人赶紧提醒说:“领导,时候不早了,您该回去了,明早还要...” 老人这才意犹未尽地站了起来,临走时还撂下句话:“隔两天还要来摆龙门阵哈,你俩娃儿把材料备伸展!” ... 一看都这么晚了,王新军就想留赵振国在这儿凑合一宿,赵振国直摇头,还凑近王新军耳边,压低声音嘀咕了几句。 王新军一听,脸上那表情别提多古怪了,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这家伙,可真敢啊! 赵振国遛遛达达回了吴老头的筒子楼,刚把门一开,嘿,一根鸡毛掸子就迎面飞了过来。 干爹吴老头压根儿不想让他来,赵振国无奈之下,干了件大逆不道的事儿,愣是把吴老头给“手动催眠”了,还把门从外面给反锁了。 吴老头醒了发现自己被好大儿锁家里了,更气了,但嫌丢人也不好意思叫人帮忙。 大晚上的,筒子楼里可热闹了,吴老头挥舞着鸡毛掸子,追得赵振国满屋子跑,打得他龇牙咧嘴的,那叫一个“父慈子孝”... 偏偏赵振国人高腿长,没怎么躲就把吴老头累的够呛。 俩人这动静太大了,把楼下的干娘都给吵醒了。 老太太一骨碌爬起来,抄起擀面杖就上来了。 赵振国一看救星来了,赶紧往老太太身后一猫,吴老头那鸡毛掸子就愣是举在半空,打不下去了。 赵振国还趁机跟干爹、干娘显摆了老人送给自己的礼物,那得意劲儿,别提了。 老太太搞清楚咋回事儿后,拿着擀面杖指着吴老头,数落道: “你个怂蛋!你没种,干儿子有种,你还好意思动手打他?” “振国,走,住干妈家去,别搭理这个胆小鬼!他怕,我不怕,你做的是好事情!干妈会想办法保护你的!” 277、抢鞋 这话差点没把吴老头的嘴给气歪了,他图什么么,明明是一片好心,怕干儿子惹祸上身... 结果干儿子不理解他,竹茹也不理解他,真是比窦娥还冤! 吴老头落寞得跟丢了魂一样,啪嗒,鸡毛掸子掉在了地上。 赵振国赶紧把折中方案说出来,想让干爹不要那么担心,去之前他就想告诉干爹的,但老头那会儿在气头上根本不听他说话。 吴老头听了,长吁短叹, “反正你也不是我亲生的,我是管不了你。我就是怕哪天你死了,我就没那么好的酒喝了。你死之前,记得把酒方子给我留下。” 老太太一听这话,扑哧一下笑出了声,说: “死老头,你嘴可真硬,明明心疼干儿子,还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 吴老头想反驳,可对着竹茹,他本就理亏,吭哧了好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想当年,要不是他太自负,非觉得自己能治好岳父的病,结果错失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岳父哪会那么早走,竹茹又怎会记恨他这么多年。 老太太接着说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振国有大抱负,咱们得支持他。你这么着…”说着,她勾了勾手指。 赵振国觉得干爹就像长了尾巴的金毛,摇着“尾巴”就过去了。 老太太压低声音,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吴老头听完,犹豫地说:“这样不好吧?” 老太太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哼,真没出息!”然后拂袖而去,她年纪大了,熬不动了。 赵振国太好奇了,就像猫爪挠心似的。 他缠着干爹,一个劲儿地问:“干妈到底跟您说了啥悄悄话呀?跟我说说呗!” 吴老头被问烦了,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嚷道:“赶紧滚去睡你的觉,明儿个还得早起呢!” 赵振国:... 明天好像是周末吧,不能睡懒觉么? 第二天一早,赵振国就着豆沫泡油条,吃得那叫一个满足。 吃饱了,干爹把他拽到了附近的银行,哗啦啦地取了一沓子大团结,那厚度,看得赵振国直咂舌,干爹原来是个隐形的大款! 他刚想开口调侃两句,吴老头却把钱还有一堆票往他手里一塞,嘱咐道:“拿好了,小子!” 接着,爷俩就上了公交车,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等下车的时候,赵振国的衬衣后背都湿得能拧出水来了。 到了王府井,赵振国琢磨出味儿来了,干爹这是要带他拜访某人,但空着手上门不好。 京城的“四大百货”:西单商场、百货大楼、东安市场、隆福大厦,几乎撑起了商业的大半边天。 但要说国民知名度最高的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还要数王府井百货大楼。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年代,百货大楼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里商品品种齐全,客流量居高不下,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 当时有句话:“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您哪儿也别去了。”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周末的原因,今天百货大楼的人实在太多了… 好在吴老头知道对方的爱好,不用漫无目的排队,于是糕点、茶叶、烟酒…还给他家新出生的娃娃买了个长命锁。 付钱的当然是赵振国,他眼都不眨、习以为常的模样也让周围的人忍不住侧目。 赵振国没用干爹给他的钱,用的是他自己的钱。那一看就是干爹的养老钱,他怎么好意思用? 时下首都工人的月收入大概30元左右,赵振国也不知道干爹一个月到底拿多少工资,但这一会儿工夫,就花出去了十张大团结。 干爹没提要去拜访谁,赵振国也没多问,吴老头说了,这是干儿子以小辈的身份,头一回正式上门,礼物得备足了,这才像话。 买了礼物之后,吴老头看看时间说还早,可以再逛逛,给干儿媳妇和干孙女买点礼物。 俩人慢慢逛着,从一层的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区,到二层的皮鞋、帽子、文具区,再到三层的女士皮鞋区,看着各种款式应有尽有,看着也高档的鞋子。赵振国特别想给媳妇买一双高跟鞋! 他指了一双圆头粗跟的深棕色鞋让售货员拿过来看看,牛皮材质的,售货员说好穿又是限量款,只剩这一双了。 “这鞋多少码?”一个声音插进来。 售货员报了码数,想了想,还是说了人家还在看。不过听到她的京腔也只是说说。 女孩更没在意了,上下眼皮一搭,瞧了瞧赵振国和吴老头,穿着不寒酸,不过一看就是外地人,她看过去,“这鞋我要了,你们再选一双吧。” “…” 赵振国还没怎么样,吴老头先炸了,“小姑娘,先来后到懂不懂?” 眼没事儿吧?还是脑子不好使?这哪儿来的丫头,竟然抢他干儿媳妇的鞋? “我看你该去西安市场!来什么王府井啊!”林凤玉指着吴老头,脸上带笑,嘴却恶毒到不行! 干爹没听懂,赵振国却听懂了,要不说老北京骂人不带脏字呢,西安市场是明朝的刑场,这死女人居然咒干爹! 要不是他上辈子吃过亏,还真被她那笑脸给骗了。 赵振国翻了个白眼,“你才该上大红门了!别指啊,一会儿手折了可别赖我。” 林凤玉瞪大眼,他听懂了?还骂自己是待宰的猪?他怎么知道大红门有屠宰场?他不是外地人么?难道是巧合?他竟然还敢跟她动手
相关推荐:
我可不是侦探
我真不是绝世大佬
征服使命
全能透视
国宴大厨在八零
龙尸美人
都市偷心龙抓手
诈欺师 GL
重生空间之奋斗做土豪
灵丘山屠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