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那些东北寻宝门派。(详见老龙拙作《东北寻宝往事》,就在本站)他们所使用的物品中就有一种东西,名为“千尺雪”,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 只要随身带上这种千尺雪,就可以使得那些采挖人参和寻找黄金矿卖的寻宝人,在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里穿行时,大多数的猛兽都不会来主动攻击他们。 这种千尺雪功效虽然神奇,但是它的原理却异常简单,因为它其实就是东北棕熊的粪便。 棕熊又被称为人熊,是一种体型庞大的猛兽。当它发起疯来准备拼命的时候,就连东北虎都要退避三舍。 这种体长两米多、重量超过四百斤的巨大猛兽。身上的气味可以使得其他捕食类的猛兽,甚至隔着一道山岭都清楚地闻到,然后立刻远远避开。 这次锦云姑娘的手下,大概六十来位安保局工作人员,早早就化妆混进了饥民之中。 然后他们每当发现一个煽动百姓作乱的密探,就会用身上的注射器,把母狼发情时的尿液,无声无息的喷在那个人衣服上一点点。 之后他们就不用去管这位密探了,因为对于狼群来说,这种气味会使得人群中的朝廷密探,就像是一堆公鸡里站着一只火烈鸟那么显眼! …… 所以现在的人群中,密探被飞快的被抓了出来。将近百十人的密探队伍被按着跪倒在地下,在百姓的面前跪成了一排。 士兵们在姜姑娘的命令下,将这百余人的密探从头数到尾,每隔一个人就用刺刀捅死一个。 顷刻间,五十来个密探就在绝望的呼喊声中,被人捅的满地是血,尸横遍地。 姜姑娘命令士兵,将剩下的五十名密探带到山谷口那边,将他们分成了每五个人一队,一共分成了十队。 在这之后又走过来一群士兵。用白灰在地上洒出了警戒线,上面总共标记出了十条走出山口的通道。 之后这些饥民百姓就被获准从这十条通道上,直接穿过山口,走向山谷另一边的难民营地。 与此同时在这十条通道上,每一条通道边都站着五个面色如土,战战兢兢的朝廷密谍,还有两头恶狼! 这些侥幸活下来的密探,已经得到了通州军官的通知。只要他们能在人群中抓出三个自己的同伴,也就是抓到三个朝廷密探,他们就可以活命! 于是在大片人潮后面的饥民里,在狼群和安保局密谍没有顾及到的地方。那些侥幸没有被发现的密探,在经过这十条通道的时候,很快被他们曾经的同伴一个个辨认出来,然后满怀绝望的拉出了队伍。 不管是心存侥幸想要混过去的,还是明知不可能通过这里,想顺着山谷的旁边偷偷跑出去的。在场所有的密探,全都免不了被当场抓获的下场。 然后他们又被隔一抽杀,幸运的留下,倒霉的当场捅死! …… 就在这时,在饥民队伍中,已经有自知难以幸免的密探主动走了出来,表示愿意向通州军投降。然后他们就要靠着指认自己的伙伴,来求得活命! 第2605章:离乡受尽流离苦、一夕饱暖、终见生路 就在这种情况下,人群中那些密谍就像滚雪球一样,被人越抓越多,几乎无人幸免。 在这里面还有些隐藏得极好,根本没人知道,甚至同伴也不怎么认识的密探。 可是他们却因为不明白野狼抓人的原理,因此在恐惧和绝望下,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就使得他们的心里异常紧张。 随后这些心中有鬼的家伙,就被枯骨神龙金显相这样的高级密谍守在通道旁边,用他们毒辣的眼力将这些人辨认出来,然后一一将他们捕获! 当然在人群里,那个早就被金显相做好了记号的首领,也被战士们第一时间就抓到了。 …… 此人作为密谍中的头目,认识的手下更多。所以他在锦云姑娘召唤过来六头恶狼,威胁他要现场分尸开饭之后。这位首领随即也软趴趴的表示投降,然后无奈的加入了抓捕自己手下的行列之中。 其实在这些密探的心中,他们原以为这次行动不但毫无风险,而且还有可能在掀起暴乱之后成为一方反王。他们可以醇酒美人、金银珠宝的好好享受一番。 可是没想到,他们才刚刚踏入淮南东路境内,还没等摸到滁州城的城墙就被人连抓带杀,一个不落的挑了出来! …… 当那些饥肠辘辘的百姓终于翻越山口,来到了山谷外一片巨大的平原上时,他们随即就看到在空旷的原野上,已经被铁丝网一个个的分隔成了很多个区域。这竟然是一片占地面积巨大的难民营! 这片营地上,已经扎好了行军帐篷,无数大铁锅正支起来熬着粥。营地之间的隔离带上,还有士兵在井然有序的巡逻。 这时饥民们才意识到,那位通州女将军说的居然是真的。通州人真在这里给他们准备好了营地,还有足以喂饱他们的食物! 此时这些百姓们,终于看到了生存下来的希望,他们每个人眼眶中的泪水都是夺眶而出! 他们一个个扶老携幼、踉踉跄跄的在士兵的引导下,向着一个个营地里冲去。 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战乱和跋涉之后,他们终于可以吃顿饱饭,然后睡个安稳觉了。 这时候,他们的心里对那位通州统帅沈墨,和这些通州战士都是无比的感激。 似乎这些人已经忘了就在片刻之前,他们还想要撕碎踩死这些士兵,然后踏着他们的尸体走上暴乱之路。 就像是姜姑娘在这之前所说的一样,这些百姓们无辜而又天真,他们有时极度软弱,有时却又暴虐疯狂。 他们其实只想生存下来,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需求,对于乱世之人而言,却是一种奢望! …… 接下来后面赶来的数十万百姓,也全部进入了通州军事先布置好的难民营。 说实话这次安置难民事件,从严峻程度上来说,对通州各系统的考验,不下于一次庞大的战役。 因为这里边有个关键因素——就是难民的人数太多了! 要知道人数一达到万以上的量级,哪怕就是极其微小的一件事,也会被放大到不得了的程度。 比如说像沈墨最初收容墨字营那两三千人的时候,那种级别的难民营,基本上就是搭上帐篷支起大锅,然后小心照顾他们的饮食和情绪就可以了。 可是这百万级数量的难民,就算是其中一件极其微小的事,都会让人觉得无比棘手。比如说排便这一类的事,简直是麻烦到不行。 不过好在沈墨提前就做好了规划,让人在广袤的平原上用铁丝网分割成了一个个千人规模的营地。而且在各个营地之间,还有用于隔离、交通、和士兵巡逻的通道。 这种营地人数不多,不容易发生大规模骚乱,并且易于管理。 同时通州的各个部门,也全都在竭尽全力地配合这次难民收容活动。 首先就是粮食,幸亏美洲玉米和土豆都已经大面积栽种,并且成熟后有了大量的粮食积存。不然的话这好几十万张嘴要是喂不饱,那绝对是会出乱子的。 当这些灾民吃着土豆饼和金灿灿的玉米粥时,当实实在在的粮食带着温暖的气息,滑进他们的肠胃之际,让饥民们的心里顿时就生出了一股满足感。 他们看着手里的食物,真是感慨万千! …… 因为当时这些粮食品种,也在沈墨的命令下,曾经向通州以外的地区推广过。但是沈墨的一番好心,却被当地的官府好一阵妖魔化宣传,弄得根本没人愿意种。 甚至有不少百姓还信以为真,觉得这是通州沈墨故意设下的诡计,好让他们的田地颗粒无收。 可是现在这些独特的海外作物,竟然鬼使神差地成了这些淮南西路百姓的救命粮! 除此之外,通州的医药部门也在配合检疫和救治,以免在营地里发生大规模疫疫情。 要知道,在中国古时“每逢大灾,必有大疫”都已经成了定势。 但这些伴随着灾荒产生的瘟疫,实际上是因为灾民聚集到一起时,他们的粪便并没有经过统一的掩埋处理,从而成为了瘟疫病情的传染源。 受灾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饮用井水。而他们喝的河水里面,往往就带着排泄物中的传染源。 然后灾民在饮用了携带着瘟疫病菌的水之后,自然就造成了瘟疫传播。 同时这些灾民饥寒交迫,身体衰弱,缺医少药,这也成了瘟疫大面积致死的条件。 就这样,因为缺乏防疫观念不足和卫生习惯不好,再加上身体衰弱,所以每次大灾之后产生大疫就在所了。 不过在沈墨设置的难民营地里,经常用石灰消毒、加上饮用开水,还有充足的医疗人手。再加上对灾民生活垃圾的统一处理,就使得传染源被迅速被扑灭,使得营地里始终都没有大规模疫情发生。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收容,姜姑娘详细的统计之后,这些灾民的数量总共是八十三万多人。所以把它称之为百万灾民,也不算是太夸张。 第2606章:心有挂碍更可人、黑化十倍、洗白三分 此刻在这些灾民中间,已经划分成了各个小组,交由灾民自己选出来的组长管理。 他们自己检查卫生、分出人手倾倒垃圾、维持纪律秩序、组织各种活动。自己管理自己,所有的灾民都在有效的组织下,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当灾民们手里有了工作之后,也可以避免让他们产生被人遗弃和绝望的错觉。这种在情绪上的调整,实际上对于难民营里的氛围也有很大的帮助。 沈墨的工作人员还深入了难民营,他们组织文艺活动,慰问伤残孤寡,还用各种节目来娱乐教育这些灾民。 与此同时最关键的是,通州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将淮南西路这次遭受叛军洗劫,以至于酿成人间惨剧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全都向着灾民宣讲得明明白白。 按照沈墨的话来说,当这八十万人从淮东重新回到淮西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全都明白事情的真相,并且对旧军队和旧官府的卑劣行为了解得一清二楚。 只要在这里把灾民的思想工作做透彻了,到时候的淮南西路对于通州军而言,就会像个熟透的果子一样,根本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就可以把它摘下来。 所以贴近灾民生活的文艺作品,讲述各种真相的座谈会,倾诉苦难的控诉晚会纷纷举行。 还有那些被朝廷派过来的密探,也在经过了思想改造之后亲身上阵。向灾民们直接讲述真相,同时向灾民们诚恳地谢罪。 这些活动纷纷开展之后,没过多久这些灾民们都明白了。原来自己所受的灾难和不幸,症结并不在那些动不动就造反的官军,还是官府根本就从来没拿他们当过人! 在朝廷的心中,他们只是数字和韭菜而已,他们从来都是被用来搜刮和愚弄的对象。除了通州军以外,没人会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老百姓的思想认知,每一天都在以飞快的速度进步着。 …… 没过多久,负责管理难民营地的姜俞馨,就迎来了解决了临安军问题,重新回到江北的统帅沈墨。 这位统帅这次并不仅自己回来了,还把整改完的临安军带到了滁州。在这之后,这一对小夫妇终于在军营里见面了。 等到屏退了左右下属,一见到自己的夫君,姜俞馨却是一改之前胸有成竹的样子模样,而是脸上带着一片阴霾,直接就扑到了沈墨的怀里。 说实话,她这个样子纵然是两人结婚已经两年,在这之前又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坎坷,沈墨也从来没见过。 这个时候姜俞馨一边把自己像个挂件儿一样,挂在沈墨的脖子上,一般把脸埋进他的胸膛闷闷地说道:“……太惨了!相公!” 沈墨一听就知道,原来姜姑娘此时的心情极其低落,是因为见到了难民营里太多的惨状才会这样的。 沈墨还想安慰一下自己的爱妻,却见姜俞馨微微叹了口气说道: “原本我醉心于谋略博弈,只将这天下人当作棋子而已。不管天子还是百姓,对俞馨来说都没什么不同……” “可是受了沈郎的熏染日久,俞馨的心不知怎么却越来越软。这些日子看到百姓们如此凄惨,真是让人于心不忍,心里这股火摁都摁不住!” 沈墨听见了自己媳妇儿的话,他的心中也是万分感慨。 …… 沈墨知道,在这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姜姑娘心里都没有什么正邪之分。 在姜姑娘的眼中,谁胜了谁就名正言顺地获得了书写青史的权力,可以任意地把历史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所谓的史书,后人根本没办法从那上面判断,历史上到底真正发生了什么。 就因为这个,所以这姜姑娘的眼中只有成败胜负,本无正邪善恶的分别。她之前是因为被沈墨吸引着,所以才一直在帮助沈墨。 可是如今,终究她还是在沈墨的影响下,被这些灾民激起了心中的善良,姜姑娘终于还是慢慢走上了沈墨的这条路。 “你可小心了,一定要继续保持之前的清醒和冷静!” 就见这时的沈墨,笑着对自己的小媳妇说道:“所谓黑化强十倍,洗白弱三分……你想明白了是好事,可别因为这个功力大减啊!” 姜俞馨闻言,顿时笑了出来。 她天资聪秀之极,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句带点古怪味道的话,还是瞬间就明白了沈郎的意思。 …… 沈墨和姜姑娘两人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又谈起了下一步的打算。 姜俞馨向沈墨说,如今的难民营已经完成了清剿内部叛徒和思想改造工作,正是一片欣欣向荣之际。 饥民们现在可以进行自我管理了,所以眼下已经不需要大量军队在四周布防,他们中间酿成暴乱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消失。 沈墨点了点头,随即让姜姑娘把这里的工作交给锦云管理,她本人则是回通州那边,重新负责起所有的政务。 还有,正在负责给灾民作警戒的淮扬军团,也要在姜宝山的率领下,迅速前往黄河岸边的楚州城。那里是整个淮南东路的最北端,和金国只隔着一条黄河。 姜俞馨姑娘听到了沈墨的话,顿时就是微微一皱眉。 其实沈墨现在正是用兵之时,起码来说他下一步到淮南西路去平定叛匪,带去的部队就是多多益善。 可是现在沈郎君竟然在这种情况下,把手下的精锐调往大宋和金国的交界……姜姑娘此时脑筋一转,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只怕是现在沈郎和朝臣间的交锋,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双方现在再也不会顾及到什么规则和斯文脸面,而是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人要是发现其中有乱中取胜的机会,他们从通州北面大举攻来的可能性,其实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沈墨才会在急需用人之际,把淮扬军团调到了北部边界。 “这么说来……”就见姜姑娘轻声细语的向沈墨问道:“郎君你要带着这支临安军插入淮南西路,去对付那些反叛军了?” 第2607章:残匪岂知死劫临、降而复叛、富贵加身 “没错。”沈墨摇了摇头说道:“那帮降而复叛的叛匪,估计现在还等着朝廷招安他们呢!” “你看着吧,这次我去之后,他们一个也别想活!” …… 随即沈墨提兵向西,亲自带领临安军,冲进了淮南西路。 最近的临安军战士们,心里全都憋着一股火气。正准备劈头盖脸地向那些造反的叛军好好发泄一番。 他们这支队伍成军三载,日夜艰苦训练,战士们原本就等着有朝一日杀敌立功呢。 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们不但没迎来让他们打出威风的第一战,却反而弄出了这次的军队哗变事件。 在肃清了判匪之后,这支队伍也越发纯洁高效,同时在这些战士们的心中,也都把之前的事视为全军的一个污点。 这些战士们差不多全都经历了数年之前金军入侵,然后皇帝弃城逃跑的事。在这之后他们加入临安军的时候,也是满怀着一腔热忱。 所以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和这次的内部事件,也使得战士们杀敌立功的心情,更是迫切了许多! …… 这次临安军一出发便如犹如烈火燎原一般,冲进淮南东路后,随即就展开了他们的攻势。 沈墨将部队分为九路,放弃了行动缓慢的重炮团,而是将手中的快速步兵分成了九个千人队。 这九个队分别由李慕渊、卫慕青、赵慕云、白慕起、萧高六六等人,再加上沈墨各自率领一个团,兵分九路冲向了淮南西路的各处战略要地。 如今淮南西路的叛军虽然人数超过了十万,但是沈墨还是决定果断分兵,分头去攻打他们。 因为根据沈墨对他们的了解,这些人已经杀老百姓杀红了眼,奸淫掳掠狂欢得都要疯了。 就以他们之前的盗匪的底子和后来大宋官军的德行,沈墨用千人队去攻打他们,都是瞧得起这些人渣! 在这之后,淮南西路的形式随即就是急转直下! 原本那些盘踞在各地的叛军就是毫无准备,而沈墨的部队更是靠着战马机动,行动快得有如暴风。所以叛军基本上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沈墨的军队就已经到了他们眼前。 就在沈墨率军攻入淮南西路的次日,他手下的三支部队已经连破濠州、梁县、巢县三城! 在这之后,这九支军队犹如九把绝世利刃,一头插进了淮南西路腹地! …… 临安军过境之后第二天,庐州城下。 庐州是淮南西路的大城,同时也是此地的府城所在,淮南西路“帅漕宪司”的官署全都在这里。 以此地的繁华富庶,盘踞在这里叛军自然也是比较大的一伙。 这里叛变的官军首领姓黄,昔日在落草为寇之际,他在江湖上得了一个匪号,叫做“过山黄”。 其实这种“过山黄”是淮南西路的一种猛兽,据说比猛虎体型还大一倍,专以虎豹为食……其实大家一听就知道,这种民间传说多半做不得准,绝对是无稽之谈。 过山黄曾经是庐州附近巢湖水匪的总瓢把子,在朝廷对付不了他之后,只得无奈招安了这股水贼。 于是过山黄就带着自己的手下,摇身一变成了官军。至此之后五六年间,他始终都担任庐州厢军巡检的职务。 此人手下原本有三千多水贼,在这些日子起兵反叛之后,他的人马已经飞快地扩充了起来。 这次过山黄真可谓是志得意满,他在起兵之后把庐州城内外的官府富户抢了个精光。而且还大肆拉壮丁,搜罗青壮扩大队伍。 这才十来天的工夫,他就把麾下的军队扩展到了两万人的庞大规模! 原本他心里还在想着,等到这次他在庐州附近抢的再没啥可抢了,儿郎们也都玩够了之后。等朝廷来了这一回再受招安,他怎么也得弄一个庐州防御使当当! 到时候他手下坐拥两万军兵,也算是一方诸侯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再有机会,他还能再反叛一回。 弄不了这三番两次的反叛下去,他的势力越滚越大,将来一鼓作气弄个皇帝当当,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位过山黄连同他的手下,在庐州城中没日没夜地狂欢饮宴,四下里搜罗美人财宝,没多久就把个庐州城糟蹋得不像样。 过山黄做出的这番举动,倒不是因为他缺少防范意识,或是因为脑筋不好使的缘故。 而是在这之前不久,在把八十万淮西饥民赶入淮南东路的那次行动里,就有他一个。 所以他虽然知道通州兵厉害,但是此刻过山黄还料想着,那将近百万饥民已经冲进了淮东,肯定会酿成很大的麻烦。 估计通州那边的军队再怎么厉害,要想把这些百姓造成的乱子平复下去,只怕两三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所以这时的过山黄丝毫没有大战将至的打算,而是放心大胆的醉生梦死,肆无忌惮的拼命取乐个没完。 …… 可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通州军就来到了庐州城下! 这一下,把过山黄吓得差点儿黄子都淌出来了。因为临安军是全骡马化部队,所以他们进兵的速度,甚至远远超过这些江湖悍匪放出去的探马。 所以直到人家的刀尖都顶在了自己的肚子上,这时的过山黄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堵在了庐州城里! 这时他连忙召集部队上城防御,准备和通州军刀对刀枪对枪的硬拼上一场再说。 这位过山黄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是他跟官军打交道的经验却是非常丰富。 他知道无论是跟官军讲条件还是受招安,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那些官军老爷们知道,自己是块难啃的骨头。 所以只有打上一仗,让官军受到些伤亡,然后才能让这些朝廷官兵意识到与其硬打下去,即便打胜了也是死伤狼藉,还不如把这支反贼部队招安成自己人算了。 于是到了那个时候,他过山黄就可以去跟那些官军商谈条件,准备招安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无论他如何高估了通州军的作战能力。可是当通州军真正动起手来的时候,还是把他迎头一棒,就打了个晕头转向! 第2608章:庐州老贼临绝境、钟鼓齐鸣、酒色掏空 要知道,通州军的战斗力是何等强劲! 之前他们对战西夏、横扫金国、覆灭完颜守绪,与天下无敌的蒙古大军连续两战,皆获全胜! 像这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又怎么可能是这些带着水贼和官军双重弱鸡血统的反贼能想象的? 就在过山黄的喽罗兵还在咋咋呼呼地向城头蜂拥而上,准备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据城防守的时候。 这帮人还没等赶到城墙上的战斗位置,城外的临安军战士就催动战马,向着庐州城发起了冲击! 没错,您没看错,这就是通州军的骑兵破城战术! …… 当庐州城里的过山黄,还在乱哄哄的朝着自己的各位寨主下命令,调集军械和喽罗完善城墙上的防御时。 隔着城墙,过山黄忽然听到城外一阵山陵崩塌般,隆隆震动大地的声音传来! 就在城外的巨响传来之际,过山黄陡然惊愕地睁大了双眼。他站在十字大街上,骇然向着庐州城南门看去。 这个积年老匪的作战经验也是异常丰富,他一下就听出,这居然是骑兵冲阵的声音! 这怎么回事?城外可没有我的部队啊!怎么那些通州军用上骑兵了?难道他们打算用战马来撞城墙? 正当过山黄想到这里时,隔着老远,他就看见远处的南城门,轰然间被炸得粉碎! 略显阴暗的城门洞里,霎时间就亮起了一团刺目的火焰,无数的城门碎片还有喷薄而出的火星,顺着城门洞子就喷到了城里。 攻城火箭,一发轰碎庐州南门! …… 之后一队全身包裹着钢铁的骑兵,在火焰还没完全熄灭之际就冲进了庐州城。 “我草!这就打进来了!” 此时的过山黄只觉得,一股阴寒至极的凉气从尾巴骨向上“嗖”的一下,就窜到了自己的后脑勺。 他怎么也没想过,他据守的庐州城竟会遇到这样的局面! 自己这边甚至还连一支箭都没射出去,城池就被人打破了? 随后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支骑兵,狂飙似的冲进了城中。犹如开闸的洪水一般滚滚滔滔,势不可挡! 那些通州士兵手上端着要人命的火铳,他们骑在马上一边冲锋一边接连不断的开火。街道上凡是手持刀枪、身着铠甲的叛军,都成了他们射杀的目标。 这些人的动作就像是演练好了一般熟极而流,他们的骑兵在冲进城之后,随即就在高速行进中快速地分成了三股。 其中两股分别从城门左右两侧分开,贴着城墙根疾驰而去,顺着马道就往城墙上冲。 而另外一股则是顺着十字大街,直接朝着庐州城内部碾压了过来。 这一路上,枪声宛若爆豆一般响个不停。无数叛军还摸不着头脑,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他们打得人仰马翻,一片死伤狼藉! 此时的过山黄情知不妙,他急中生智,多年占据巢湖为匪的经验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 …… 只见他一边带着自己的卫队慌忙后退,一边忙不迭的让手下几位可靠的寨主带着各自的部队,在街道上层层布防,拼死堵住这些杀进城的通州军。 可是他当一口气往北跑出了百十丈远,才一回头的功夫。就见自己刚刚派出去的那两三千部队,已经被通州军趟开了一条血肉胡同! 原本在长街上地形狭窄,手持长矛的步兵和临安军对战时,还是可以一显身手的。可是他们面前这支通州骑兵,明显跟之前所遇到的所有朝廷官军都不一样! 他们的火铳,远距离射击的杀伤力和准确性,要比叛匪手中那寥寥无几的弓箭,威力要强得太多了! 况且只要过山黄的部队一旦汇聚成团,从远至近的攻城火箭和雨点般的手榴弹,顷刻间就会将这些乌合之众炸得一片血肉横飞! 所以此刻的庐州长街上,通州军骑兵甚至都没有受到什么阻挠(过山黄不知道那是马上步兵)。 他们在纵马疾驰之际,凌厉而快速地穿透了反抗他们的叛军阵地,已经追到了过山黄身后数十丈的位置。 这时的过山黄还打算继续向北面跑,一直顺着长街冲出庐州北门。 可是他刚刚想要发足狂奔,就见北门那里闪过了一团耀眼的火光……过山黄的眼前顿时就是一黑! 随着一声沉重的爆炸,北门也被轰了个稀碎! 此刻的过山黄顿时醒悟到,整个庐州城四面都已经被堵住,他这次想要逃跑却是插翅难飞了! …… 愣了一下之后,过山黄一边咬牙跺脚一边大声喊道:“别傻站着!都跟我上钟鼓楼!弓箭都别扔,千万别扔啊!” 说着过山黄就带着自己的手下,风一般向着十字大街中间的钟鼓楼上冲去。 此时的过山黄心里非常清楚,他要是凭借这两条腿跑起来,无论如何也跑不过人家的骑兵。况且现在他和自己的部队,还完全处在人家的火铳射程之下! 没见到自己身边的各位大小寨主和护卫喽罗,正在像遭了雹子的小葱一样,稀里哗啦的往下倒吗? 所以这时候,他想要苟延残喘地多活一会儿,就只有往钟鼓楼上冲! 于是他快步顺着台阶往上跑……可是还没等上到顶,他就觉得一阵头昏眼花,心突突得几乎要跳到嗓子眼儿了。 “我这体格,完全被那些娘们儿掏空了!” 此刻过山黄想着近些日子以来,自己没黑没白的酒色荒淫,心里后悔得直骂娘! 当他率领着三四百人冲到了钟鼓楼上的时候,他一见自己手下寥寥无几的弓箭手,就觉得一股欲哭无泪的绝望涌上了心头! 早知道这样的话,他在弓箭这上面多用点功夫多好! 此时的过山黄悔恨得都不行了,原本这个老匪在当巢湖水匪首领的时候,手上的弓箭手就不多。三千人的水匪里也就两三百人会射箭,还说不上射得有多准。 后来他虽然当上了官军,但手下的原班人马却依旧还是过去的德性,根本说不到什么训练操演。 除了装备比过去当水匪时好了一点之外,甚至他们的战斗力比过去打家劫舍的时候还要差! 第2609章:人有千算天有灵、欲求活命、梦幻泡影 而这次他再次揭竿而起,在庐州造反时。虽然手下喽罗的数量一度扩充到了两万以上,可是弓箭手这样的兵种,又岂是那些刚放下锄头的老百姓能做得了的? 射箭这样的事,要是没有几年的功夫日夜苦练,基本上想要射中目标,连门儿都没有! 所以就因为这个原因,过山黄的军队自始至终都没能给冲进来的骑兵,带来多大的杀伤。 即便对方都是些轻骑兵,马身上连一片铠甲都没有。可是因为过山黄他们的远程射击薄弱得要命,所以压根就没对通州军造成过像样的威胁。 如今他身在钟鼓楼上,居高临下,原本正是弓箭手发挥威力的时候。可是就凭他现在手里这几张弓……他还防守个屁啊! …… 这时的过山黄,只听得耳边的枪声和爆炸声响成了一片。他站在钟鼓楼上向着庐州城的四面看去,心中立刻就是一阵绝望。 在十字大街的前后左右,四面城门全都被炸开。无数通州骑兵犹如怒龙般冲进来,正沿着长街飞快地清扫着自己的队伍。 眼看着这些喽罗就像是开水下的蚂蚁一般,哪有丝毫的抵挡力?他们被吞噬的速度,简直就快得让人心酸! 与此同时,在四面城墙上不断顺着马道冲上去的通州军骑兵,动作也是迅猛如同烈火。 他们虽然人数不多,却像是那种用来灭火的竹筒水枪一样,在城墙上犹如活塞一样组成了一条横线,不断的向前挤压。 四面城墙上,黑压压的喽罗兵被他们打得连连后退,甚至被自己人挤得“噼里啪啦”顺着城墙直往下掉! 步枪射击、手榴弹清扫、通州军顺着城墙射杀守军的速度,简直是无与伦比! …… 此刻在过山黄的眼前,无数的火焰与爆炸声就像雷暴一般,在眼前不断的闪耀炸响。庐州城中一片血火交织的景象。 这些通州兵杀人的速度,要不要这么快啊! 他的两万军队再有一盏茶的功夫,估计就剩不下几个了! 此时的过山黄只觉得脑海里一阵轰轰作响,他前半生叱咤风云刀头舔血,还有他犹如梦幻泡影般的皇帝梦。此时就在他的眼前像肥皂泡一般,被人一一戳破,原本绚丽的光彩刹那间就消失了! …… “把刀枪弓箭全都给我扔下去!投降了!赶紧的!”就见过山黄一咬牙,喊出了他最后一道命令! “我听说通州军轻易不杀俘虏,快特么给我扔了!”过山黄一边说一边抬腿一脚,踹向了一个头脑不灵,依然挺着长枪的护卫。 随后他们噼里啪啦的把弓箭刀枪,顺着钟鼓楼顶上就往下扔。然后他们就是摘头盔脱铠甲,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最好传闻是真的!”这时的过山黄把浑身脱了个干净,只剩下一身雪白的丝绸内衬,之后他还满怀希望地说道: “只要老子主动投降不再抵抗,临安军一般不杀俘虏,大不了干几年苦力去,好歹能保住这条命!” …… “大家跟我跪下,手都举起来!这是人通州军的规矩……头都低下眼睛别乱看!万一惹恼了那些军爷……” 过山黄正在叫嚷之际,就听一阵咚咚作响的脚步声,顺着钟鼓楼的台阶向上,越来越近。 这时这位积年老匪,心里忍不住暗自忐忑了起来。 留下我一条命!只要能活命就行!这时的过山黄哆哆嗦嗦的在心里暗自祈求上天。 “老天爷保佑……”他刚刚喃喃自语地念出这句话,就见一群人走上了钟鼓楼楼顶。 “老天爷要是有眼,早特么一雷劈死你了!”此时的过山黄就听上来的人中间,有个人冷冷地说道。 …… 钟鼓楼其实就是一座高台般,四四方方的建筑。它之所以修得那么高,就是让晨钟暮鼓的声音传得更远。 在这个高台上,通常为了保证钟鼓不被雨淋,还会修建一座城楼,用来遮风挡雨。 这时的过山黄他们这些人,就跪在城楼外边的青砖地上。 当过山黄抬头偷眼看去时,就见上来的是一位年轻得不像话的英武军官。 这位军官还不到二十岁,脸上却没有一丝年轻稚嫩的味道,而是带着一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成熟老练。 此时他的脸上,似乎还带着几分平淡的笑意,看起来似乎很好说话的样子。 “军爷!我过山黄愿意投降!求您看在小的没有带人顽抗,抵抵抗天兵神威的份儿上,您就饶小的一条狗命,让我干啥我干啥!” 此时的过山黄,真可谓是能屈能伸。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哀婉动人,他现在是无论如何都想活下这条命。 可是这时,他就见面前那位面带笑容的年轻人挑了挑眉毛,笑着向他说道: “你最擅长的不是招安吗?怎么今儿变成投降了?” “咱可不敢这么想!都到这份儿上了,还招什么安啊!” 这时的过山黄,哪里还有一点儿脾气?他唯恐说出来的话让这个年轻将官不高兴,为了活命自然是怎么谦卑怎么来。 然后面前的年轻军官笑着向他说道:“你当我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永远是狗改不了吃屎!” “在啸聚山林当强盗的时候,你们手持刀枪,抢的是那些弱小百姓。招安以后,又当上了一群根本打不了仗的狗屁官军。” “然后一有机会你们就会重操旧业,重新动手杀戮百姓、奸淫掳掠。看看你把淮南西路,都祸害成什么样儿了?” “事到如今,你还想活命?你还打算有机会东山再起呢吧?” 这时的李慕渊脸上还是带着笑意,但是他说出来的这番话里,却带着一股犹如寒冰般的杀意! “小人再也不敢了!”这过山黄吓得连连在地上“咚咚咚”的磕头,他一边把前额磕得满头是血,一边结结巴巴地说道: “小人曾经听闻,要是主动放下武器,便可在通州军面前留下一条活命!您让我做苦力!让我给那些百姓盖房子!我听说……” “你听说的,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就见这时的李慕渊打开了枪套,笑眯眯地从腰间抽出了亮闪闪的左轮枪。 第2610章:搏来凶名天下扬、斩草除根、拒不受降 “告儿你,现而今通州的规矩改了。”只见李慕渊“咔嚓”一声扳开了左轮枪击锤,笑着对过山黄说道: “我接到的命令是:淮南西路境内所有叛军士兵将领,一体格杀勿论……绝不受降!” 只见李慕渊一边笑着举起左轮枪,一边摇头道:“开玩笑!还给百姓盖房子?你这种人就会烧房子!” 他说到这里时,过山黄忍不住惊骇欲绝的瞪大了眼睛! 然后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面前,黑洞洞的左轮枪口里,喷出了一尺长的闪亮枪焰! 随着一声枪响,过山黄“扑通”一声,仰面栽倒在地上。一摊黑红色的鲜血随即从他身下,慢慢顺着青砖蔓延开来。 …… 李慕渊走马取庐州,城中悍匪尽数被屠杀殆尽! 这两万招安反叛、反叛招安、只知杀戮弱小百姓的叛匪。一天之内就肝脑涂地,死了个干干净净! 与此同时,在赵慕云、白慕起、卫慕青带领的军队锋线上,一幕幕和庐州惊人相似的情景正在不断上演。 分成九队的临安军团,进入淮南西路之后,就像是一把伸开的折扇扇骨一样,各自向着他们的攻击方向穿插而去。 一股股残害百姓的叛军,被他们毫不留情打垮击溃、斩杀屠戮、所有的部队几乎是在以快速行军的速度,收复着淮南西路的大片领土。 沈墨给他们的命令是:烈火燎原,斩草除根,一个不留,拒不受降! …… 在这里面,临安军行动的速度和他们发起进攻的突然性,其实是制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沈墨在建军之初,就固执的执行了高机动性部队的建立标准。所以他的部队绝不盲目扩充,每建成一支要都符合沈墨的战术思路。 像是这一次,临安军的快速行动能力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刻的盗匪军队遇见他们之后,就像是二战里第一次碰到闪电战的欧洲国家一样,完全被打蒙了。 原本在他们的印象里,官军都是以行动缓慢、谨慎小心而著称的。 往往在过去的战斗中,要是有官军试图围剿他们的匪帮,等他们收到风声后做好准备,还得等上十天半个月官军才能赶到。 并且山贼水匪在自知不敌的情况下,还可以遁入深山大泽。他们要么据险而守,要么潜逃无踪,大可以等到官军退去后再卷土重来。 可是像眼前这种情况,他们却何曾遭遇过?这些通州军快到连自己的探马都来得及跑回来,就已经到他们跟前了! 所以等到临安军收复了半个淮南西路之后,此时的淮南西路西部剩下的几支叛军才终于收到消息,发觉他们正面临着一场大战。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淮南西路所有的叛军,已经被消灭的都超过一半了! 在这之后,这些淮西叛匪还没来得及相互联系,准备拿出一个对抗通州军的方案。从前方退下来的溃兵就赶到了他们各自盘踞的州县。 这些匪兵都是因为极其幸运才能跑回来的,基本上都是赶上了通州军进攻他们城镇的时候,正好碰上这些人分散在乡间抢粮,所以才逃脱了通州军的无情杀戮。 因为这些人都骑着战马,所以行动速度也很快。才使得他们在追击下逃出了一条命,不过他们也快要被通州军吓疯了。 因为这些人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部队,不管他们怎么逃跑,对方几乎从来没追丢过! 哪怕是他们遁入深山老林,甚至是跑到绝壁悬崖之中,不管他们躲得多深都会被人抓住。 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通州军的队伍里,居然有一批为数不少的野狼侦察兵! 除此之外,这些通州军竟然表现得并不着急,他们就这样不急不缓向前撵过去。有时候匪兵好不容易跑出去老远,却发现自己又碰上了另一股通州军部队! 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知道,临安军的九个团已经兵分九路,在淮南西路拉开了一片大网。临安军战士跟不需要刻意去追击,只需负责好自己眼前的一片区域就行。 在这种情况下,在宽大的正面上临安军九支部队形成了一把大梳子,还有嗅觉灵敏的野狼作为前导。这就使得前方的败军怎么跑都是无处可逃,只能被他们拉网一样,逼向了最西面那几个叛军最后盘踞的城镇。 在这之后,最后据守在光州、黄州、安庆、桐城这四个地方的叛军,随即就在逃过来的败兵嘴里,得知了一个让他们惊骇欲绝的消息。 这只通州军拒不受降,杀人杀得就像砍瓜切菜一般。现在已经有八万以上的叛军,被他们杀得人头滚滚! 之后这四个地方的匪军,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好几个截然不同的选择。 光州叛军自知无路可逃,索性把心一横。四千匪兵脱光了膀子在城外列队而跪,还没看见人呢,他们就无条件投降了。 这些人所在的光州处于淮南西路的西北部。他们要是想跑,除了越过淮河往金国跑之外别无他途。 于是这些匪兵索性决定赌一下,远远的还没看见通州军就跪在城门外任凭处置。意思就是说你通州兵要是真能狠下心来,把我们全杀了,那我们也认了! 在这之后,桐城和安庆的叛军打算和黄州部队三股合成一股,拼尽全力和通州军殊死一战。 可是还没等开打,他们就收到了距离最远的黄州那边的消息。说是他们越过了长江巴河口地段,向南跑了。 黄州叛军居然背信弃义,并没有跟他们合并一处,而是直奔着鄂州(如今的武汉)去了! 这一下,原本预计的三股部队共计一万七千人,一下子就没了三分之一。在这之后桐城和安庆汇合起来的一万多人,随即就在安庆城里被通州军攻破了城墙,斩杀殆尽。 淮南西路的叛军,至此全军覆没! 在这之后,沈墨亲自带兵渡过长江,将那最后一支越过边界的叛军死死地堵在鄂州城下,开始了歼灭最后一股反叛匪军之战! 第2611章:撕破儒冠欲横行、朝堂暴风、蠢蠢而动 至于那支四千人的光州叛军,到底还是没有被斩杀干净。 沈墨挑出了加入光州叛军最晚的那些士兵,把其中没杀过百姓,身上没有血债的800人重责了军棍之后,放回了原籍。 在这之后剩下的三千多叛军,就全是手上有血债的匪徒了。 沈墨从中挑出了那些穷凶极恶的、身材极其雄壮健硕的、还有身负血债,凶残之极的匪首和强盗,大约六百人左右饶了性命。其余两千多人,全都在光州城下杀了个干干净净。 至于这活着的六百人,个个都是罪大恶极,每个人手上最起码也有十来条人命。这些人随即就被移交给了死灰营营长沈独。 随即沈独带着这些人,返回了通州附近的死灰营驻地。再加上前面的二百多临安军哗变叛军,如今他手里死灰营总数,首次逼近了一千! 虽然现在其中的八百多人根本没有经过改造和洗脑,无法立刻派上用场,不过沈独对此却一点不着急。因为他现在加工死灰营战士的洗脑手段,已经越来越纯熟了。 并且沈独手下的资深士官,也有专门负责做这些工作的。所以这些人估计用不了半年时间,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死灰战士。 终有一天,他们会穿上那身让人闻风丧胆的灰衣,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生命来赎罪! …… 在这之后,沈墨这边的淮南西路还没彻底平定,朝堂那边就开始对沈墨发起了攻击。 按照郑清之和崔与之他们之前商量的计划,原本是要等待机会,再向沈墨发起攻击的。 可是,他们随即就见到了自己派去负责策反临安军的赵若愚。 要说赵若愚这家伙,脑筋可真是不同凡响。他并没有往外抖什么小聪明,而是把自己失败的过程竹筒套倒豆子一般,向着二位重臣讲述了一遍。 当然在这里面,他绝不会说其实是因为自己贪生怕死,才导致了计划最后一步的失败。而是把沈墨的心机智慧说得犹如妖魔一般。让两位大人觉得沈墨这家伙,简直就像个能读懂人心的怪物。 在这之后,赵若愚还当着郑清之和崔与之的面,惟妙惟肖的把沈墨当时叫他转达的那番话,向着这两位朝廷重臣说了出来。 然后赵若愚就发觉屋子里一片安静,气氛十分凝重。 他偷眼看了这两位位高权重的重臣一眼,发现他们全都脸色铁青,一股挫败和愤怒的神情,几乎把这两位温文儒雅的朝臣脸上,扭曲得不成样子! 不过现在这两位大人,却也没有过于苛责这位赵若愚。 因为这个计划原本从头到尾,就是赵若愚这个足智多谋的家伙制定出来的,而且人家还经历了一番出生入死,才活着回了临安。 虽然没完成任务,但人家也算是尽力了,所以两个人也就勉励了他几句,让他回去了。 …… 之后等赵若愚一走,就见郑清之和崔与之两位大臣对视了一眼,他们二人却同时咬了咬牙! “马上开始行动!” 这时就见郑清之含恨说道:“今天晚上我就把我联系好的那些朝臣全都通知到,明天一早就让他们联名上奏!” “临安军哗变虽然没有真凭实据,而且还被沈墨压了下去。但是咱们依然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反正是死无对证!” “此外淮南西路那里,被沈墨搅得一片稀烂,饥民汹涌,遍地悍匪,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咱们从淮南西路和临安军上面着手,这都是可以用来攻击他的要点。” “不管怎么说,横竖不能让那个沈墨,舒舒服服的就把大宋军队,一路一路的改过去!” “有道理!”等郑清之说完之后,就见崔与之也点了点头,叹气道:“所谓无理辩三分,咱们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刚才沈墨让赵若愚带过来的那句话,里面有一句却提醒了老朽……” 说到这里时,就见崔与之凑过头来,和郑清之两个人压低了声音,开始小声密谋起来…… …… 在这之后,临安的朝堂上再度掀起了一股风潮。 如今的天子赵与芮,已经对这些朝臣们烦得不行了。但是说实话,他现在也是寝食难安。 因为毕竟沈墨这次做出的决定,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沈墨还没开始着手,就已经逼反了一路官军。甚至通州自己的军队里也出现了危险的信号。 这是不是说明,沈墨这次逆天下大势而为的行动,有些太过激进了? 这之后的赵与芮,每天都是夜不能寐,上下嘴唇起了一大片火泡,看起来分外让人心疼。 此间朝臣对沈墨又是重启战端,更让赵与芮左支右绌,难以抵挡。 …… 要知道大宋的皇帝,可不像明清两代的皇上。既可以十几二十年不上朝,又可以把大臣拉出去拿廷杖打死一片。 在宋朝一代,要是大臣们话没说完,皇帝敢扭头就走,人家大臣真敢拉着你的袖子不让你回去!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赵与芮也已经被逼得无路可退了。 …… 这时在临安的街头巷尾,那些帮着朝臣们说话的报纸,又开始连篇累牍的刊登有关临安军兵变,和淮南西路造反的“事实真相”,“内部秘闻”等等消息。 在这里面他们演绎编造,弄出了无数的谎言和荒诞的版本。总之是把这两件事的所有责任,全都推到了倒行逆施的沈墨头上。 与此同时,临安日报的张天如也毫不犹豫的登出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和驳斥。 首先就是一件很有力度的事实,一刊登出来,就让那些报纸甚至朝廷中的大臣都惊诧无比。 在这临安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说是这次沈墨派去淮南西路平定叛军的那支部队,就是报纸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临安军! 要说临安军朝不保夕,内部混乱,甚至发生了内讧杀人事件。这支部队又怎么可能被拉上前线,进行这么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所以通过这篇报道,顿时就让临安军内讧哗变的谣言,就此不攻自破。 在这之后没过两天,临安日报又刊登出了一则极为惊悚的消息。 那就是跑到淮南东路去的八十三万淮西饥民,他们在淮南西路发生兵乱时,遭到的兵匪洗劫和长途迁徙的真实记录。 第2612章:是非颠倒狂潮中、逼迫天子、赤膊行凶 与此同时,那些隐藏在难民当中,准备策动暴乱的朝廷密探。他们在经过了改造之后,供出来的各种详实的口供,也被如实的刊载在了临安日报的专发号外上! 这一下,真是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因为这些密探中的那些高级头目全都知道,这次派他们到难民中去的大臣都有谁。 而且他们从培训到官职,一直到后
相关推荐: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爸与(H)
交易情爱(H)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妄想人妻
我在末世养男宠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游戏王之冉冉
火影之最强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