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青雁觅缘 > 第259章

第259章

世一般。安国大将军耶律无极也迅速得到了全军士兵将领的拥护。 就这样,陆无惧在军中迅速的建立了威望。在他成功收复了都城咸平之后,又全歼了辽阳溃军和反贼,已经重新占据了东辽的大半河山。 在这种情况下,陆无惧果断的回军,带领着自己的一万人马重新向着隆州方向返回。 …… 与此同时,在韩州西面的西辽河流域,这个谁也没注意到的东辽边角处,却在广袤的田野上渐渐汇聚起了一支武装。 这是一支由逃散的流民和躲避溃兵的百姓组成的队伍。 无数乡间的百姓扶老携幼,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向西辽河的流域进发。他们胆战心惊的躲避着路上的散兵游勇,盼望自己能活着走到那里。 这帮天杀的溃兵,他们在交战时被山东人打得像兔子一样满山跑,可是祸害起老百姓来却是一个比一个狠! 在乡间的小道上,在山谷的密林里,到处都是顺着辽河向西蹒跚而行的百姓。 在他们口中,全都喃喃的念诵着一个名字——雷王! …… 他们要去投奔的那只队伍,名字就叫做雷王军。 那里的大首领行事干脆果决,保护百姓流民,杀起溃兵来手下毫不容情,已经迅速的在韩州地带搅起了一阵风潮。 和辽阳府一带武王军的行事不同,这只雷王军的做事风格更加酷烈。他们动不动就把抓到的那些残害百姓的溃兵吊在树上剥皮。 这些百姓在一路上都能看到林间的树杈上,挂着一排排血红的肢体……那就是雷王军处置过的溃兵败类。 除此之外,军中的这位雷王在执行军纪的时候也是毫不容情。 只要手下有人敢打家劫舍、强抢民女,那么下场不是剥皮就是剜心。所以一时之间,他在西辽河一带也是名声鹊起。 当一支百余人的流民队终于越过了山岗的时候,辰光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在他们的面前,蜿蜒的辽河由此延伸向西。在下面大片的河谷上,犹如蚁群一般聚集着数万人的一支大营。 看到这样的情景,这些流民一个个欢喜得眼泪纵横奔流! 到了这里他们就有了粮食吃,可以在夜晚点燃篝火取暖,不用再东躲西藏的担心那些溃兵追杀了。 只要加入了雷王军,就意味着他们能继续活下去! …… 与此同时,耶律无极的军队回军的速度也非常快。 就在同一天的日暮时分,他来到了隆州城南大概四十里处的地方。 眼看着天色已晚,耶律无极命令队伍原地扎营休息。照这样再走下去,用不了明天中午整支军队就能赶回隆州城了。 这时候耶律无极心里还在想着,明天见到姚里氏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他这次展露了惊人的军事才华,证明他耶律无极不但善于宫廷争斗,而且在疆场上指挥作战也堪称是一位名将。 这样一来,他一定会引起姚里氏越发的忌惮。可以预见到的,姚里氏用在他的身上的心思也会越来越多! 就在耶律无极的大军扎下了中军营帐之时,眼看着太阳已经触到了西面的山峰,没过多一会儿就该天黑了。 就在这个时候,从营地的北面跑过来了一支马队。 耶律无极出了大帐之后向北一看,发现就在自己那只斥候队的中间,还夹着十几个身上穿着醒目白袍的人。 契丹人有喜欢白色的传统,所用的玉器瓷器也多以白色为尊。在立国之后,辽国的颜色更是尚白。所以贵人身穿白袍已经形成了多年的传统。 在这次过来的十多个人身上既然穿着白袍,又是从北而来,那就说明他们是从隆州来的贵人了。 果然,等到这几个人跳下马来时之时,已经有士兵向着耶律无极过来通报,隆州派过来了几名宣旨使,这次是来宣读王后懿旨的。 即使如此,那当然是要把他们请进大帐里叙话了。于是耶律无极就坐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里面,等着天使过来。 随后,他就见几名使者走入了大帐之中。 只见为首的一人进来后,目光向着大帐中一扫,就见到了耶律无极。 如今的耶律无极虽然身上没穿着那身金甲,只是一身朴素的白衣。但是他年纪轻轻却是气度昂然,稍有见识的人也不至于会认错。 随即就见这位天使一脸谦恭地向他笑着施礼。除了手捧圣旨的天使以外,其他人也都向着耶律无极纷纷鞠躬行礼。 等到耶律无极起身回礼已毕,就见为首的一名宣旨使笑着说道:“耶律将军此番征战,所到之处摧敌破阵、大获全胜,真是可喜可贺!” “我等是王后派来宣旨之人,看起来这次大将军是要进爵了,小的几人先为大将军贺!” 听到了这话之后,耶律无极也是一笑。 在古代有所谓的加官晋爵之说。除了官职之外,爵位也是国家的赏赐,是衡量一个人身份高低很重要的标准。在前文咱们就说过,韦爵爷的通吃伯和鹿鼎公,就是爵位的一种体现。 如今耶律无极以小小年纪,就己经身在大将军高位,在官职上已经是没法再升了。所以给他进爵大概也是姚里氏用来笼络他的一种方法。 陆无惧想到这里,他笑着握住了这位天使的手说道:“在下年纪轻轻骤登高位,心里却是惶恐不安。王后如此厚爱,末将敢不效死?来人!” 第1892章:笑语殷殷动杀机、心魔暗藏、金箭之谜 说到这里的时候,耶律无极身边的侍卫见状赶紧端出了一托盘黄金,准备打点这几位过来宣职的天使。 “这个先不忙,这个先不忙!”这个时候,就见这位宣旨使连忙笑着摆手道:“大将军,咱们还是先接了王后的恩典,然后再叙旧也不迟。” “说得对说得对!”这个时候,就见耶律无极也连忙点头答应。随后他又笑着说道:“这一次贵使却是来得正好。” “前几日我在剿灭叛匪之时,从反贼军中得到了一支金箭……”说着,就见耶律无极转身让自己的士兵去把那支金箭拿来。 只见他笑着说道:“这个东西虽然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上面有‘受命于天’的字样,放在我手中时间久了,终究是不妥。这次就请贵使将它一并带给王后。” “哦?还有这样的东西?那也好!那也好!”只见这位宣旨使连忙答应下来。 就见侍卫将金箭拿来之后,耶律无极将它托在手中。然后那位宣旨天使也把侍从手里的圣旨拿了过来。 就在耶律无极心里一边想着,这次姚里氏会给他加什么爵位,一边想要低头下跪的时候。此时那位宣旨使手里端着圣旨,也正要徐徐展开…… 就在这时,大帐里猛然就是寒光一闪! 一刹那间,就见那位宣旨使从黄绢写就的圣旨卷轴之中,瞬间抽出了一把寒光四射的短刃,一刀就刺进了耶律无极的胸前! 与此同时,耶律无极竟然从手上托着的那柄金箭上一扭一抽,就将一柄寒光四射的三棱刺抽了出来,从侧面“噗”的一声,捅进了宣旨使的脖子! 就在这一刹那间,两人同时动手,就像是商量好了一般! 在这闪电般的一瞬之后,两人已经同时被对方的利刃击中! 明明是一道加官晋爵的圣旨,里面却包裹着一把短刃。而这支不知多少人转手过的天命金箭,它竟然是一把兵刃的……刀鞘! 就在这一刻,只见耶律无极的卫兵猛然惊觉! 他们一拥而上,大帐里的十来个身穿白袍的天使,眨眼间就被斩杀得干干净净。 而此时此刻,站在卫无极面前的这位宣旨使,喉咙里一阵咯咯作响……插入他脖子上的那柄利刃,在他的伤口处传来了一阵剧痛和冰寒。 他甚至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渐渐的流逝之中。 而此时此刻,他诧异万分的看着自己手中的剑尖。 原来从圣旨中抽出来的,是一把百炼精钢制成的短剑。可是它狠狠的刺在了耶律无极的胸膛上,却根本没能刺进去! “我身上穿了一件钢丝软甲……”只见这时的耶律无极,笑着对面前的这位宣旨使说道。 随后,耶律无极将插入对方颈部一侧的兵刃,慢慢的扭转了半圈……一股巨大的疼痛,顿时使得面前的宣旨使“扑通”一声,跪倒在耶律无极的面前。 与此同时,他那把劳而无功的短剑,也“当啷”一声坠落在地面上。 耶律无极将自己的兵刃从对方脖子中缓缓抽出来,随即一个三棱形的血口子,就开始“噗噗”的向外喷血! 那位宣旨使,连忙死死地用手摁住了自己的伤口。 就见这时的耶律无极,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看着面前的天使。他手中的武器正在向下滴着鲜血。 这是一柄长约八寸的三棱刺,如今上面的鲜血正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毫不沾染的顺着三棱形的刺尖向下滴落,露出了下面灿然生光的雪花镔铁! 这支短刺只有小手指粗细,呈现出了修长优美的三棱形。在它的每一个棱角上都是锋利之极的刀刃。同时它的尖端也像黄蜂的刺针一样锐利无比。 它的把手就是那只天命金箭的剑尖部位,现在正被耶律无极握在手中。 “看傻眼了吧?”只见耶律无极笑着说道:“这是我的兵刃,名字叫‘心魔’……我老师把这它送到我手里,可是绕了好大个弯儿!” 而这时的宣旨使捂着脖子上的伤口,嘴里吐着血沫,绝望的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你是过来刺杀我的是不是?”只见这时的耶律无极淡淡的一笑,向着他说道:“之前你进了帐篷之后,先看了我一眼,然后又向着周围扫视了一圈。” “你第一眼看的是我的表情,是不是有什么异样,有没有警惕或者防备。而第二眼看的是我的士兵,观察他们身上有没有流露出敌意。” “除此之外,大热天儿的,你的衣袍里还穿着一件细鳞内甲,手也是紧张得冰凉。” 这时的耶律无极笑着向面前的宣旨使说道:“如果你真是为了给我加官晋爵而来,就根本没必要这样……除非你是来杀我的!” “王后……不会饶了你的!”只见这时,这位宣旨使的伤口上鲜血越流越多,眼神也渐渐涣散。 他正一点一点的从坐在地上,委顿的倒下去。 而此时的他还咬着满嘴带血的牙说道:“我先走一步,到下面等你!” “那你且得等了,” 只见这时的陆无惧将手中的三棱刺“心魔”甩了甩之后,重新插回到金箭做成的鞘中。 “这可不是姚里氏第一次低估我了。” 就见这时的耶律无极,笑着对他说道。 …… 处置好了这几个宣旨使的尸体之后,陆无惧也坐在大帐中想了想。 说实话,姚里氏行事的狠辣果决,即便是深知她心思的陆无惧想起来也是心里暗自佩服。 不过姚里氏的手上,实在是没什么像样的刺客。这时的陆无惧看了看手上这把天命金箭,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老师。 当年他以一个小小少年,就到了姚里氏身边作了侍从,自然不可能带着随身兵刃过去。所以老师才会将自己的武器在这个时候给他送来。 不过老师也一定没想到,姚里氏居然这么快就向自己下了死手!看来这一次,东辽这边的动作要加快了……陆无惧的心里暗自想道。 第1893章:图穷匕现终不免、将计就计、盗取军权 要知道沈墨这个人,从来都非常相信自己的弟子,所以他也很少下那种必须限期执行的死命令。 他只要让自己的潜龙营弟子知道他心中,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就可以了。在具体执行方面,陆无惧这样的亲传弟子完全可九六以自行按照老师的计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这一次也是如此,因为姚里氏发起的刺杀行动,使得陆无惧和东辽朝廷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陆无惧必须提前行动! 随后就见他把自己的助手之一,那个化名“萧文武”的陈斌叫了过来。 陈斌这小伙子今年二十七八岁,在武毅文手下训练的时间也不短了。他既然能被派到陆无惧这样的顶级情报员身边,也足以见得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选。 当陈斌进帐之后,就见陆无惧将桌案上那卷明晃晃的圣旨拿了起来,然后将卷轴中那把短剑又插了回去。 这一下,这卷圣旨就又恢复成了原本的模样。 “你找几件白袍穿上,”只见这时的陆无惧对着陈斌说道:“拿上这卷圣旨化妆成宣旨使,我要你连夜到隆州城外的军营去一趟。” 随即,当陈斌接过了这卷圣旨之后。他看着陆无惧,等着自己的上级继续往下说。 这时的陆无惧接着说道:“隆州城里的姚里氏,已经被兵变这种事弄得怕了,所以除了非常靠得住的一批守军……我估计不会超过五千人,会被他留在隆州城内,剩下的应该全都在城外扎营。” “隆州一共四万守军,被老师路过的时候顺手干掉了五千,又被我带走了一万。所以我估计城外的大营里,应该有两万人上下。” 就见陆无惧慢慢地说道:“所以你只要带着这卷圣旨过去假装宣读,上面原本写的内容你不用管,就用姚里氏的口吻命令军队连夜拔营,火速调集到这里,让他们听从我的指挥就可以了。” 只见陆无惧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姚里氏本想利用宣旨这个借口过来杀掉我,没想到却给我送来了一卷圣旨……咱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隆州城外的东辽军队全都调集到我的麾下。” “咱们大营现在和隆州之间相隔四十里,一旦这两万人进了咱们的军营,到时候外面的斥候队全是咱们自己人封锁着。这两万人的军队短时间内,是不会有机会和隆州那边再度联系上的。” 果然是条妙计!当陈斌听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眼神中立刻就闪过了一丝兴奋! 这一次他上司陆无惧提出的这个计划,把姚里氏的心思揣摩得通透无比。这个计划看似惊险异常,仔细一想却是极为可行。 姚里氏因为惧怕兵变,所以她一定会把大批的士兵放在城外。这样等到夜里,隆州城门一关,城内城外的消息实际上就已经断绝了。 到时候自己逐个营帐去传旨,让城外的军队向这里开拔行军,并且就此听命于大将军耶律无极,绝不会引起那些军营兵将的怀疑。 况且,以那些刚刚从百夫长十夫长提拔上来的东辽军官而言,他们谁会有胆子,要求验看一下圣旨的真伪? 也就是说这招瞒天过海之计,一夜之间就可以把两万东辽军,变成陆少爷自己的武装! ……可是,这里头还是有问题啊! “等到这两万军队到了咱们的大营之后,时间稍长就会出乱子!”只见这时的陈斌向着陆无惧疑惑地问道:“毕竟纸里包不住火啊!” “要是一旦让这两万军队知道,您是假传姚里氏的圣旨把他们调到了这边。甚至姚里氏也会秘密派人,和这支军队里的军官联系上。到时候军营里非哗变不可啊少爷!”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我不会让这种事出现的。”只见这时的路无惧闻言微微一笑,却把陈斌弄的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之前陈斌的心里,对这位陆少爷已经是扁扁的服。更是知道他的智谋远在自己之上。所以没道理连自己都能想到的问题,这位统帅门生会想不到吧? 所以陈斌心中顾虑尽去,立刻就转身出帐,执行陆无惧的命令去了。 这个时候,就见陆无惧又让卫兵把自己的另一名助手,化名萧蒲隆辉的李隆辉喊了过来。 当李隆辉进账的时候,就见陆无惧刚刚写好了一封书信,吹干墨迹之后把它折叠好,放在了一个蜡丸里。 陆无惧把这个蜡丸交给了李隆辉,之后向他说道:“你连夜出营,把它交给……” 当陆无惧说出这个名字之后,只见李隆辉诧异的眉毛一挑,随后郑重其事的接过了这颗蜡丸! “我的天!原来他……也是咱们的人!”这时的李隆辉一边出去送信,一边心中震惊的想道:“统帅的心思,真是谁也猜不透!” 就这样,陆无惧这位沈墨的得意门生,一夜之间开始搅动辽东风云。使得隆州一带,就此陷入了风波浪潮之中! ……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执行,在李隆辉把蜡丸送到目的地的时候,另一边的陈斌也带着十来名从人化装成宣旨使,趾高气扬的连夜到了隆州城外的军营。 随即一份命令就随着这张假圣旨,一个营盘一个营盘的逐个宣读,将隆州城外的两万两千东辽军连夜调动起来。 他们得到了命令,立刻趁夜拔营起寨向南开进,朝着陆无惧的军营方向靠拢,就此听命于安国大将军。 而此时此刻,隆州城内的姚里氏却还在焦急的等着刺客的消息。 她派出去的这位刺客武功非同寻常,为人又是极为机灵忠诚。再加上宣读圣旨之时,受封的人会无一例外的会跪在地上叩拜如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刺杀成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在刺客在杀掉了耶律无极之后,他们立刻就会以王后使者的身份收拢耶律无极手下的一万大军,带着他们重新回到隆州。 这件事里唯一的变数,就是很有可能刺客刺杀成功以后,不由分说就被耶律无极的贴身卫士杀掉,还没等来得及说话就死了。 第1894章:金甲耀日无畏王、恩德细数、本是寻常 但是那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耶律无极这位主将一死,她这位王后的心病就算是消了。到时候剩下的那一万军队群龙无首。自己只要派人过去,将他们重新招回来就再没什么问题了。 所以这位姚里氏王后心中左思右想,反复思虑着那边的刺客到底怎么样了,什么时候才能把耶律无极的人头给他拿回来? 可是姚里氏一直夜不能寐的等到了第二天早上,她不但没等到耶律无极的脑袋,反而却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噩耗! 天明之后,隆州城内的守军才发现,原本在城外扎营的两万两千大军竟然不翼而飞,不知跑哪儿去了! 这一下,姚里氏立刻就傻了眼! 现在的隆州城内,只有在契丹王族直接掌握下的三千士兵,就这点儿人手,随便谁来打她,她也挡不住啊! 这位姚里氏王后闻讯之后,她随即咬着牙出宫,一路赶到了隆州城头。 果然,城外的大营空空荡荡,明显是连夜拔营起寨走的。 当姚里氏站在城头,看着空旷的野外时,她的心里却是一阵莫名其妙! 按理说,这些东辽士兵要是没有自己的旨意调动,哪个军将有这样的胆子,敢擅自带兵出营?可事实上就是如此,两万多大活人居然就这么没了! 就在姚里氏万分惊诧,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这时他却发现城南方向,有一队骑兵正疾驰而来。 当姚里氏看见这队骑兵打着的那面大旗时……猛然间,她身子就是一晃! 此刻她双手死死地撑住了垛口,这才没瘫倒下去! 只见城下那一面猎猎飘扬的帅旗上面,写着“大辽安国大将军”几个大字! 随后,姚里氏看到这支骑兵渐渐接近了城下,直到在一箭之地外停了下来。 就见队伍中为首的一名少年将军,坐在高壮的战马上,身上簇新的金甲映照着朝阳,闪耀着一片华贵逼人的光芒。 这时的姚里氏看到这个人,她的脸色“唰”的一下就变得一片青白,整个身躯都已经微微的颤抖了起来! 耶律……无极! 原来昨夜,他根本没死在自己的刺客手上……这一下,姚里氏已经完全明白了! 那卷圣旨!那卷该死的圣旨! 这时的姚里氏愤怒的一巴掌,拍在了城墙垛口上。 原来她策划这次自杀行动,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顺利。耶律无极居然从这次刺杀中神奇的活了下来! 随后,这个狠毒无比的家伙居然连夜就开始了行动。他用自己送过去的那一卷圣旨,将城外的驻扎着的大辽军队,全都调动到了他的麾下! 此时的姚里氏想明白了这一切,他只觉得心中恼恨交缠,恨不得把这个耶律无极抓过来生食其肉! 但是这个时候,他却是对耶律无极无可奈何! 这时的姚里氏才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在一次次低估这个耶律无极! 从小到大,这个孩子每一次当他露出了闪光点,让自己觉得刮目相看的时候。其实姚里氏都错了!这个耶律无极,远比她想象的还要优秀无数倍! 甚至就在姚里氏受困在净月潭行宫的时候,她自己都已经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之时。她全凭着这个少年的胆略和奇谋,才得以在必死之局中反败为胜! 那个时候,我就应该知道,他其实比我还要阴险得多! 此时姚里氏的心中,猛然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念头。她现在真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几个耳光! 可是不行,她是一国王后,必须有自己的尊严,尤其是在敌人面前! 就见姚里氏手扶着垛口,探身向着城下大声喝道:“奸贼!我对你有救命之恩!你就是这么报答我的?” 此时姚里氏的声音凄厉而凶狠,在城上城下引起了一阵阵回响。 而这时,城下的那位耶律无极却笑着说道:“在净月潭,我也对你有救命之恩,你就是这么报答我的?” 说着,就见他掏出了一卷圣旨,伸手一抽,就中间抽出了一柄寒光四射的短剑! 这一下,姚里氏心中的疑问已经在这一瞬间彻底得到了证实,她立刻就痛苦的一闭眼! “我的大辽军兵虽然被你蒙蔽了,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当他们知道了真相,就会全部回到我的身边来!”只见这时的姚里氏依然不肯服输的大声喊道。 “你说的没错,”就见这时的耶律无极,也笑着点了点头:“虽然用不了多长时间……但你现在还有时间吗?就凭你手里的三千兵,和这座隆州城?” “我当然有!”只见姚里氏随即大声喊道: “那些军兵虽然被你假传我的懿旨带走,但是只要我站在城头,你让他们转身过来攻城,却绝不会有人听你的命令!” “谁说要打你的是我?”只见这时的耶律无极淡然一笑,把圣旨扔到了地上。他随即拍了拍手掌,好像圣旨有多脏似的。 “醒醒吧你!现在的隆州城,只要我往后一退,不知道多少头恶狼会朝着你扑过来!”只见这时的耶律无极一边说,一边拨马就往回走。 此时的姚里氏,都快气疯了! 她阴谋诡计搞不过面前这个少年不说,甚至连放狠话也说不过他! 而且姚里氏自己心里也是清清楚楚,刚刚耶律无极说出来的话,每一句都是真的! 就见这时的姚里氏面色狰狞,向着耶律无极的背影大声喊道:“不管怎么说,我们也是大辽正统,你却终究是个僭越谋逆之臣!” “谁说的?我跟那个述律勃达可不一样。” 这时候,就见耶律无极给她留了一个背影。他一边走一边伸起了一根手指,在空中摇了摇说道: “王后怎么忘了?我也是契丹皇族,大辽国天祚帝九世孙……要说到血脉纯正,我特么比你强!” …… 此时此刻,城上城下的这番对话,已经把王后姚里氏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她的手攥着拳头按着自己胸口,脸色煞白的靠在垛口上,看着耶律无极纵马飞驰而去,却半天都没缓过劲儿来。 而这时,姚里氏身边的一位契丹皇族,还在那里安慰着这位大辽王后。 “没事的!这小子,咱早晚弄死他!大辽国终究还是咱们的天下!” 第1895章:辽王一令万军从、衔接无缝、同门火种 就见这个王族后裔一边说着,一边吹胡子瞪眼睛的看着耶律无极远走的方向,咬牙切齿道: “回头咱们就往他军营里送信儿,告诉被他骗走的那些军士,耶律无极是个妄图篡位的乱臣贼子!” “到那个时候,等咱们九六士兵反水,重新回到隆州王后您的麾下……” 正在这时,只见姚里氏王后脸上的神情,却是陡然间一变! 她说了一声“闭嘴”,面前的这个人却没听清楚,依然在喋喋不休的大拍马屁…… 就见姚里氏一巴掌呼在了他的脸上,把他扇到了一边。 在这之后,当姚里氏手扶向城外远处看去的时候。只见此时城墙上的所有守军士兵,联同刚才一起上城的契丹王族,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一片怪异之极的神色! 在他们惊恐的目光当中,就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长长的一条黑线,犹如海潮一般向着这边缓缓而来! 随着它越来越近,这条黑线慢慢变得越来越庞大宽阔,逐渐形成了一大片遮天漫地的人潮! 这是十几万人,向隆州城的方向疯狂奔涌而来,就像是一群狂奔而至的兽潮! 西辽河雷王,率领着麾下数万大军,携裹着无数流民。耶律无极前脚刚走的时候,他们后脚就朝着隆州城冲了过来! 这位雷王名叫岳坤,他和之前的武王董伟一样,都是火种计划那四名精英中的一员。 他们之前曾经是蜀中“十二盗火者”中的佼佼者,在经过了统帅亲传的造反理论,和蜀中的一次实战之后。对于煽动民众造反,他们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当世专家。 沈墨启动了潜望镜计划之后,顺利的从通州民众中找到了几位东辽东夏方面的专家。全都是对这两地的语言、民俗、环境、政局十分了解的人选。 在这其中就包括了陆琳玥和李妍妍两位姑娘,之后沈墨就让这支专家团,对这四位“火种”进行了三个月的集中培训。 然后,就在沈墨的军队登陆辽东的同时,这四名火种中的雷王岳坤和武王董伟,果然趁着东辽兵乱之时揭竿而起,每一个人都成了啸聚数万人的反贼首领! 原来陆无惧昨天那个蜡丸,就是被李隆辉送去给了雷王岳坤。 随即,这位岳坤就在陆无惧的召唤下,在西辽河地域连夜起兵。今天上午赶到了隆州城下。 这十二盗火者,按说也算是沈墨的亲传弟子,和陆无惧属于同出一门。今天在隆州城下,这两位师兄弟打出了一个漂亮的配合! 陆无惧盗取兵力,造成了隆州城内极度空虚。而岳坤则是随即趁势攻向了隆州……这简直是一次让人叹为观止的无缝衔接! 当雷王军赶到隆州城下,数万军队毫不犹豫开始攻城的时候。姚里氏也把手里所有的兵力全都派上了城头。 可是她却绝望的看到,这三千人连四面城墙都摆不满……与此同时,城下的敌军,最不缺的就是人! 他们以数万人堵住了隆州的四面城墙,人山人海一般顺着云梯往墙头上涌……一看到这样的情景,姚里氏就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是再也无力回天了。 城下的人像蚂蚁一般密密麻麻往上城上爬,这时候不知怎么的,姚里氏却忽然想到了三年前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当时那个男孩儿手里拿着自己给他的半个饼,灿烂的笑着对她说道:“我是契丹皇族,若有人以恩德待我,我自然应当以礼相待。” “真的吗?我要是一直以恩德待他,而不是派人去杀他,他会不会还是我的耶律无极?” 这时的姚里氏站在城上摇摇欲坠,神情恍惚的想道:“还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已经开始骗我了?” 可是现在,再也没人去理会姚里氏心中如何的悔恨。如今城上的每个人,都在绝望的看着眼前如山如海一般的敌军…… 随后这道人潮,就像是汹涌的海浪一般倾刻漫上了城头! …… 隆州在雷王军的攻击下,半日破城。 城中以姚里氏为首的契丹王族,全部被杀得一干二净。耶律留哥的子孙几乎全部死在了这一天的隆州城中。 除此之外,隆州守军悉数被消灭得一干二净。当时耶律无极和姚里氏城上城下对话的时候,所有的见证人都已经躺在了血泊之中。 于是,历史上再次留下了一个神秘的悬案。 就在当时,王后姚里氏不知为什么脑袋抽风,把自己的兵力调走了两万多人,去了耶律无极的大营,归属他来调度。 可是随即,隆州城由于缺乏守军就被乱民攻克,使得整个契丹王族全都死于非命! 当时这个女人为什么下了这么个作死的命令?就像史书上无数的未解之谜一般,这个问题答案也永远的淹没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之中。 …… 暮色之下,雷王岳坤站在隆州城头。 如今他的士兵已经打扫好了城头上的战场,正在城内追杀残余的契丹敌军。 那些农民军士兵们喜笑颜开的扒下死去的契丹兵身上的铠甲,套在自己的身上,城内的喊杀声也渐渐停息了下来。 这位岳坤今年三十岁上下,生得身材壮实,双目如同鹰隼一般神光湛然。 他脸上的棱角犹如刀砍斧削,再配合上那双犀利的眼睛。一望可知,这是一个性子极其坚忍的汉子。 这时,他身边的副手向着这位雷王低声问道:“岳头儿……咱接下来怎么办?” 只见这时的岳坤转过头,棱角分明的嘴角微微一翘,笑着说道:“还能怎么办?等咱们陆无惧少爷挥军过来攻城……然后咱们就出城投降呗!” “剩下的事自有统帅做主,还用得着咱们操心?” “说的也是!”这时就见他的副手挑了挑眉毛,也跟着笑了。 在这之后,就见岳坤向他吩咐道:“派人给统帅传信,把隆州的现状向统帅如实汇报。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只见这时的岳坤,双眼望着远处的群山说道: “告诉统帅,东辽境内所有的契丹王族,已经被尽数铲除!” 第1896章:东夏国都会宁府、图门江边、雄城千古 这时的岳坤见到自己的副手领命而去,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一个不留的杀掉东辽国内的契丹王族,这是他所执行的火种计划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 在统帅派他们这四名火种进入敌境之前,为他们讲述这个计划的时候曾经千叮咛万嘱咐,在做完了这件最重要的工作之后,一定要立刻向上面汇报。 甚至在攻打咸平城的时候,当时统帅还有意放走了城内所有的契丹王族,才使得他们有机会狼狈奔逃到了隆州。 在这之后,由于统帅故意留留下了隆州这个地方没动手。自己却带着山东军穿越国境去了东夏,这才使得东辽境内的所有契丹贵族,尤其是耶律一族的王室,全都不约而同的向着隆州集中。 如今岳坤终于走到了这个重要的任务节点上,他堵死了隆州城,干掉了所有东辽王族之后。立刻就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向着统帅所在的东夏传了过去。 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统帅会这么重视这件事,但是岳坤也隐隐约约想到了一点端倪……因为在他完成了这个节点任务之后,实际上整个东辽境内的耶律王族,就只剩下了一个人。 他就是统帅的弟子陆无惧,现在的耶律无极! …… 这时的沈墨已经攻下肇州,濒临东夏国都会宁府城下。 肇州一战沈墨使用降卒攻城,自己人毫发无损。而四千东辽国契丹军却折损了一半,现在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 在肇州城内,契丹俘虏消灭了将近六千东夏国士卒,遭遇重大损失的东辽契丹兵在城破之后,将胸中的一腔愤怒全都发泄在东夏国士卒的身上,将此地的守军彻底杀戮殆尽。 在这之后,山东军立刻劫掠了肇州府库和东夏贵族。说实话,他们这些人可比东辽国那帮契丹贵族有钱多了。 因为东夏立国之前,就是金国上京的所在。此地的贵族经过百余年的掠夺和聚集,囤积的财富远非那些立国不到二十年的东辽新贵所能比拟。所以沈墨这次的缴获可以说丰厚无比。 在这之后,沈墨毫不犹豫的再次领兵向东,一路杀到了东夏国都会宁府城下。 会宁府位于后世的黑龙江阿城市南两公里处,俗称“白城”。它的位置在大青山脚下,阿什河左岸。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 在后世这个地区有个顺口溜:“阿城的姑娘、白城的蒜。”就是因为当初金国贵族将大量的美女掳掠到这里,使得本地姑娘在八百年后,血统中依然带着惊人的美貌……咳咳,扯远了。 会宁府在金代被称为上京,被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被沿用了三十八年之久。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也是金国建立起来的第一座国都型城市。根据《大金国志》记载:“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后升皇帝寨曰会宁府,建为上京”。 看见没有?当初完颜阿骨打住的地方都不算是什么城,而是叫做皇帝寨。这座会宁府还是当初由“皇帝寨”这么个地方建成之后变成上京的,由此就可以知道它的历史有多悠久了。 在沈墨的有意放纵下,会宁府城中的守军已经汇集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大约有八万余人据守在会宁城中,正严阵以待,准备跟山东军死磕。 而沈墨这一次攻城的做法也是极为简单,他把在东夏肇州城里缴获的铠甲,给剩下的那2000名契丹军每人披挂了两层。并且许诺他们在攻下会宁府之后,就可以正式获得山东军团一支部队的番号,从此可以摆脱奴隶俘虏的身份。 这样一来,这些东辽的契丹俘虏随即就身披重甲,开始疯了一般的进攻会宁城! 沈墨的部队在一箭之外的地方,用钢臂弩射向城头,对他们作出掩护。而契丹俘虏则是像浪潮一般,一波一波的疯狂冲击会宁城墙! 在城头上的东夏守军被契丹人大量杀伤的时候,城里边的人也在拼死守城。 数千东夏军队调上城头之后,没多久就被钢臂弩杀伤殆尽,变成了满地尸体,随后又是几支千人队被调上城墙。 如今的会宁府城墙,就像一只吞噬人命的血盆大口一般。一支千人队带上去没多一会儿,就被消耗一空。随后又是一支千人队被填到这个血肉磨坊里面。 惨烈的攻防战从早至晚,负责攻城的东辽契丹兵已经损失过半,而城头上的东夏守军死伤的人数,早就超过了一万人。 在这座广袤的黑土地上,这座雄城屹立在图们江边。斑驳的城墙见证着眼前这副历史上鲜有的惨烈画卷,无声的看着下面的人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浴血而战。 这时的东夏兵已经被杀得胆战心惊,城里的每一个守军都在用恐惧的目光看着弩箭纷飞的城头,生怕自己就是下一支被调上城墙的千人队。 在就在这样的惊恐心境下,他们终于熬到了日落西山。这一天的惨烈攻城终于还是结束了。 在当天晚上,沈墨给剩下的一千余名契丹族士兵提供的伙食,再也不是缴获的面饼军粮,而是山东军的罐头食品。 与此同时,他们被发放了山东军的统一服装和制式铠甲,人员登记造册、剃去脑袋上的头发——这支俘虏兵在付出了将近八成的伤亡之后,剩下的战士终于以他们勇猛的表现获得了沈墨的认可,正式成了沈墨麾下的一员。 从此之后,这一支一千人的契丹族战士,就是沈墨麾下直属的第三支少数民族部队——“契丹飓风营!” 就在当天晚上的时候,沈墨接到了远在东辽的雷王岳坤向他发来的报告。 之后的沈墨,在营帐中沉思了许久。 直到掌灯时分,卫士将营帐中的煤油马灯点亮。这时的沈墨才拿起了桌上的铅笔,这一张纸条上写下了两个字……燎原! 第1897章:滚滚不尽斡难河、亘古悠远、草原大漠 “把它用五号信鸽送出去,”沈墨说着,把这张纸条交给了李凌豪。 这时的李凌豪居然看到统帅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忧虑。 当他一边向外走的时候,他还一边捏着这张纸条暗自想道: “可有些日子没看见统帅露出九六这样的神情了,他的心里,到底在担心什么?” 随着一只矫健的信鸽飞上了天空,这道由沈墨亲手发出去的命令也伴随着信鸽的翅膀,直上青云九霄! …… 斡难河,也就是后世的鄂嫩河。 它也被叫做鄂伦河、鄂诺河或敖嫩河,古称黑水。 斡难河发源于蒙古小肯特山东麓,与音果达河汇合成了石勒喀河,它是黑龙江上游之一,也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恰好在二十年前的1206年,成吉思汗就是在斡难河流域即位为大汗的。 在九月中旬这个季节,蒙古草原上的牧草已经开始成片发黄,从西北吹过来的风中也带来了透骨的寒意。 流经这里的斡难河水干净碧蓝,平静得就像是一块深邃的蓝宝石。在一片广袤无边的枯黄草原上,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两侧,全都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草叶上晶莹的露珠开始化作蒸腾的晨雾。斡难河两岸的沿河一线,生命力顽强的梭梭草和骆驼刺拼命在湿润的河床泥土中向下深深扎根,做好了度过寒冬,来年再发芽开花的准备。 一大清早,牧民的营帐附近就是人喊马嘶的一片喧嚣。身穿蒙古袍的妇女们拎着木桶走向了牛群,正准备收获清晨的第一批牛乳。 而那些脸庞黝黑发红的壮实男孩们,也开始挎着篮子在牧场上奔走,捡拾干硬的牛粪饼。 这些牛粪饼每当装满一篮,就会被他们拎回家去,码放在自家的蒙古包旁边。在它被们彻底晾得干透之后,就是孩子们的额吉(母亲)用来生火做饭的燃料。 等晨雾开始消散之后,女孩子也开始把家中的奶豆腐和奶皮子拿出来,放在外面晾晒。 和后世咱们所想象的,蒙古人吃成天吃羊肉不同。他们的饮食习惯并非以肉食为主,普通牧民的主食其实是各式各样的乳制品。 等到太阳升起了一杆子高,挤牛乳的妇女也开始回到自家的营帐,把牛乳放在锅中熬煮。 她们要做的这种东西,蒙古语称之为“乌日莫”。是蒙古族经常食用的一种奶制品,也就是咱们刚刚说的“奶皮子”。 等锅里的牛乳将要沸腾之时,这些蒙古族妇女开始用勺子用力搅拌,使得牛乳生成奶沫。 泡沫开始渐渐丰富了以后,再点入一点点生奶。这时候牛乳中的脂肪就会开始凝结,形成一层黄色的奶皮。 在这之后把它取出来冷却晾干,就成了奶皮子。 因为奶皮子是牛乳中的脂肪凝结而成,所以营养非常丰富。它可以存放很久都不变质,运输时也不占地方,吃起来的时候很有嚼劲,特别顶饿,所以在牧民中非常受欢迎。 这个时候,男人也纷纷走出了营帐。 他们吃了几碗被称作“艾日格”的酸奶浆之后,随即就精神抖擞的跨上了战马,汇聚在一起,准备到草场上打猎。 用蒙古人的谚语来说,叫做“九月的狐狸、十月的狼,雪天的野鸡追断肠。”在这个季节正是狐狸皮毛丰美,最适合狩猎的时候。 这些猎人们架着猎鹰,呼唤着身边成群的猎犬渐渐聚到了一块儿。人齐了之后,他们就向着斡难河上游的军营赶了过去。 就在不久前,草原上的英雄成吉思汗已经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家乡斡难河。此刻在河水两岸偌大的草场上,到处都是回家跟自己家人团聚的蒙古士兵。 大汗让自己的士兵休养生息,看望家人,也同时在准备着下一次远征。 当这些牧民组成的狩猎队来到军营旁边的时候,一群衣着鲜明的少年贵族早就等在了那里。 这些人都是大汗身边的禁卫军官,基本上他们的身份来源都差不多,全都是各个地方的头人、汗王、领主、国王家中的子弟。 他们实际上是作为人质的身份,被留在铁木真队伍里的。但是在它们的生长的经历中,也会逐渐接受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养成对大汗铁木真的忠诚。 铁木真对他们就像是猎犬一样,用鞭子和食物让他们学会服从,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威望慢慢进入他们的内心。 在这之后,当这些质子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往往就会成为亲近蒙古人的一派。即便是不能掌权,也会从此成为蒙古人分化瓦解、操纵和搅乱各个地方政权的棋子。 今天这支侍卫军官团兴致勃勃,他们打算带着这些经验丰富的本地牧民们出去打猎。很快人员都到齐之后,这支队伍也出发了。 …… 随着一声尖锐的啸叫声响过,雕翎箭电射而出。一只遍体通红、雪白肚皮的火狐狸应声而倒。 成片的猎犬随即飞扑过来,围拢着这只被射死的狐狸嗅个不停。 当这只狐狸被一名牧民拿起来之后,他一眼就看见这支射中狐狸的羽箭,居然是在这支火狐的左眼穿进去之后,又从右眼穿出来的! 这位牧民不由得就是惊讶的一愣! 这一箭可不是偶然射成这样,或者是故意卖弄箭法来的。草原上的神箭手在狩猎那些皮毛兽的时候,经常会故意这么做。 这样射猎而来的狐狸,它全身上下的皮毛上都没有一个破洞,剥下来之后就是一个完美的狐皮筒子,所以价值也会高很多。 看来这只皮毛丰润的火狐狸,是注定要成为贵人身上华丽的皮裘了。 等这位牧民看了一眼箭杆上雕刻的名字之后,他转身就上了马,一路疾驰奔向了那支身穿锦缎蒙古袍的军官团。 “薛阇大人好箭!” 就见这个牧民大声称赞着献上狐狸之后,也敬佩的看了面前的这个汉子一眼。 只见这个人身上穿着宝蓝缎子的蒙古袍,脑袋上戴着镶旱獭皮边的帽子。一张年轻的脸上意气飞扬。 此时他看着自己射中的那只狐狸,从箭孔上来看,刚才那一箭堪称完美。 第1898章:大汗亲卫射雕手、敖包相会、美人一兜 这时薛阇却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这算什么好箭法?” “大汗麾下射雕手成百上千,谁不能射出这样的箭?” “哦!薛阇口不由心,将来是个国王的料!”这时候,他旁边的同伴闻言开口取笑了他一句,身边的一圈年青军官同时哄笑了起来。 …… 将近半天的涉猎收获丰厚,想看的时间就已经过了中午。草场上的温度也开始热了起来。 这时候,这支军官团让侍从把他们从西域抢来的波斯地毯铺在草地上。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吃喝。 一席酒宴之后,香醇的马奶酒喝得他们每个人都是醉意上脸,一只早上射来的黄羊也在篝火上烤熟,被他们吃得干干净净。 在这之后,当他们起身让侍从收拾东西,准备上马继续狩猎的时候,这位薛蛇大人却离开了队伍。 他带着几分酒意走上了一道高坡,准备顺风痛痛快快的尿上一泡。 就在他到了坡顶上,掀起蒙古袍子的下摆咬在嘴里,解开腰带掏出了兵器的时候……猛然间! 他喝得有些重影儿的双眼,看到山坡下面不到一箭远的小溪边,正有一个影晃动。 当薛阇定睛一看,发现那是一个身穿着蒙古袍子的牧民小姑娘。她身上的衣着朴素干净,头上的发辫也是梳得整整齐齐。 虽然离得稍远看不清她的样子,但是这个小女孩儿身材刚刚萌发,行动之际带着一股青春活泼的劲头,薛阇却是不会看错的。 只见这位小姑娘站在小溪边左右看了看……她却没留神在后面高坡上,还有一个人在看着她。 见到左右无人,就见这位小姑娘把手伸到了自己的袍子衣襟下……随后她就蹲在草地上开始解手。 远远的一大片雪白耀眼的肌肤落在了薛阇的眼里,借着七分酒意,他觉得自己立刻就……激动了起来! 这里距离牧民的蒙古包还很远,薛阇也并不担心小姑娘会就此找不到。于是他不慌不忙的尿完之后,随即就从山坡上回走到了营地中间,摆手让自己的侍从把马牵过来。 在这之后当他骑上马,再次跑上高坡的时候,却见下面小溪边,那个小姑娘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这个时候,薛阇反倒被勾得兴致大起。他坐在马上想了想,随后就一带马向着小溪上游一路走去。 通过薛阇的观察,在这附近并没有看到放牧的牛羊,这个小姑娘的手里也没拿着东西。 看她之前打扮得齐齐整整的样子,薛阇估计她只能是奔着一个地方去的,就是小溪上游的敖包那边。 在后世有一首歌,名字叫做“敖包相会”,其实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 敖包在蒙古语中的意思就是“堆子”,也有译成“脑包”和“鄂博”的。它其实就是用木头、石头、或是土堆成的小丘。 这东西的用途,其实就是在辽阔的草原上,用石头堆成的道路指向和边境标志。 后来,敖包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祝福家人幸福平安的地方。它的地位大概相当于汉族地区的山神庙。 至于为什么男女约会要选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在一片毫无地标的辽阔草原上,敖包是个非常显眼的标志而已。 如果要是没有这玩意儿的话,两个约会的男女就要说:从你家出来向东走五里,然后再向南拐两里,在那之后,你就站在那儿等我就行了……那得多麻烦? 所以敖包这个明显的地标,往往就会成了男女约会的必选地点。 此时的薛阇心中暗自想道:“看来这个小姑娘是春心萌动,正要去敖包和她的情郎约会……哈哈哈,正好!” 就见薛阇带马就向着敖包而去,很快他就在跨过山岗之后,看到了矗立在敖包旁的那个娇俏的身影——她果然在这儿! 在这之后,就见薛阇果断纵马冲了过去。 当他一路从敖包的旁边经过时,只见薛阇一带马缰,让战马的线路稍稍向左偏了一些。 随后他在马上伸腰探手,强壮的胳膊一兜,就把这个躲闪不及的小姑娘柔软的身体揽上了战马。 在这个小姑娘的惊叫声中,就见薛阇哈哈大笑道:“小妹妹是不是在等情郎?我来做你的情郎好不好?” “你是谁?” 薛阇怀里这个

相关推荐: 妄想人妻   爸与(H)   火影之最强白眼   我有亿万天赋   我以神明为食   实习小护士   认输(ABO)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