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真看见那个大坑以后,姑娘也不由得咂舌说道。 就在这一刻,她已经想到这东西砸在敌军的城门上,剧烈爆炸之后的景象……什么样的城门,也架不住这东西的一次轰击! 杨妙真的心中想道:“这么说来,攻克坚城根本就不用那么费劲?” “有这玩意,攻城的时候还用得着几千几万人的弓箭压制,还得打造云梯,派人往上爬?”这时,旁边的马老将军也瞬间反应过来,就见他惊诧的向着沈墨问道。 “那当然,”只见沈墨笑着向他们点了点头:“不过这些新式武器,我在山东的时候不能用,所以咱们攻城时才那么麻烦。” “这东西是啥?怎么这么厉害?”正当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猛然间,就听旁边的岳大魔扯着脖子喊道。 很明显,这个浑人根本就没听见刚才大家说的是什么。听到了他声嘶力竭的喊声,大家全都不由得笑了出来。 在这之后,杨妙真听到了老师的话,也愣了一下。 杨妙真也不知她的老师沈墨,明明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却不在山东使用,这件事让她很难理解。 可是沈墨却没有急着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招了招手,让卫士抬过了几个箱子来。 等到沈墨打开箱子之后,就笑着告诉大家,这里是他送给红袄军众将的礼物。 箱子里边,是每人一对特制的左轮手枪。不锈钢枪身经过抛光后如同白银一般闪亮,看起来华贵异常。 除此之外,枪把的贴片还分男女两种型号,男性将领用的是紫檀木,女将则是珍珠母握把。杨妙真那对手枪上更是满带着流畅卷曲的唐草花纹。 随着左轮枪,沈墨还给他们配备了数十发9毫米子弹,包括携行用的枪套。 在刚才试枪的时候,这些山东众将早就对这种火力威猛的左轮枪爱不释手。现在等他们一见到这种送给他们的手枪加工精美,明显是特殊制造出来的。 马志远、令飞扬、马英还有杨妙真她们几个,立刻全都美得喜心翻倒。 第1793章:百发百中蜀兵王、久砺青锋、天下难防 岳老三在旁边看见大家一人拿着一个小牛皮枪套,往自己的腰上带。他虽然听不见什么,但也明白这是沈墨送给他的礼物。 只见他一手抄过了自己的两只左轮枪之后,随即又用手指了指刚才沈墨放在一边的攻城火箭……沈墨立刻坚决的摇了摇头。 “这些东西不能在普通战斗的时候用,是给你们在生死关头防身的,能不露面还是尽量不露面的好。” 沈墨说完了这番话之后,他又从箱子里掏出了另一件东西……这一回,杨妙真她们可真是彻底被震撼了! 这是通州产的单筒望远镜,黄铜制成的镜筒分成三节伸缩,最外面的一层镜筒上,还包裹着手感顺滑的羊皮。 除了这只望远镜以外,还有专门用来擦镜头的镜头布。全都收纳在一个圆筒形的牛皮盒子里,上面还有皮带可以将它背在身上。 当沈墨对着枪靶的位置调好了焦距,把它递给杨妙真之后,杨妙真才向着上面看了一眼,差点就把这家伙失手摔在地上! 透过望远镜看过去,杨妙真眼中瞬间就看到了靶纸上,清清楚楚印刷着的圆环……甚至连边缘参差不齐的弹孔,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等到杨妙真她们几个人,在沈墨的教授下学会了调整这种单筒望远镜。之后他们就每人都抱着一支望远镜,一会儿看向远山,一会儿看向近处,玩儿的不亦乐乎。 “这个望远镜,可以在指挥作战的时候用来观察敌军军阵和士兵。”沈墨看见杨妙真对这支望远镜喜欢得爱不释手,就见他笑着对杨妙真说道:“这玩意儿怕磕怕碰,注意防潮防水,用的时候小心着点儿。” “这东西厉害!” 等到杨妙真看了一阵之后,姑娘爱不释手的把它放下来。这才发现沈墨已经笑着等了她好久。杨将军这才脸上带着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说道: “这样我就可以提前发现敌军,还能提早观察敌军的数量、装备还有军队的素质。这样就能先于敌人,做出应对之策。” “这可比观察对方马蹄掀起的尘烟,还有看对方铠甲兵器的反光来判断强弱,要管用得太多了!” “知道怎么用就好,”只见沈墨笑了笑之后,随即又从箱子里拿出了第三件东西。 这是一件银光闪闪的钢丝背心,是通州工厂给部队高级将领精心制作的贴身内甲。 这些钢丝软甲是用合金制造的,冷拔钢丝和环口焊接工艺,使得内甲上泛出了一片银鳞般的光芒。 杨妙真久经战阵,对于武器方面的鉴赏力当然是眼光独到。她一看到这种钢丝软甲,就知道这是用来防护对方弓箭刀枪的利器! 在那上面,每一个细小的钢环都放出了冷森内敛沉厚的光芒,钢铁表面微微带着一丝钢蓝色……一看就是极其精良的好钢! “以后只要不是睡觉的时候,就把这东西套在身上,又不重也不影响行动。”这时就见沈墨抖开了一件软甲,发现上面写着马英的名字,正是按照她的身形大小制作的。于是沈墨就把这件软甲递给了马英。 只见杨妙真她们接过了写着各自名字标签的背心,一看到那上面细密的网眼儿,就知道任凭是什么弓箭也难以将它射穿。这种冶炼精良的钢丝内甲,立刻就让他们爱不释手的在自己身上比划起来。 “正所谓:大将军不怕千军,就怕寸铁。有了这家伙穿在身上,在两军阵前,那可是不知多了好几条命!”这时候的马志远将军,一边在手里掂着这件沉甸甸的钢丝软甲,一边向着沈墨笑着说道: “我这把老骨头要是真能活到颐养天年的岁数,都是出自统帅的厚赐!” “说那么见外的话干啥?”只见这时的杨妙真,把自己手中的那件软甲放在一边,随后笑着看了马志远将军一眼。 只见马老将军见到杨妙真的神色,他也笑着低头不说话了。 眼见得沈墨送出了接连三件礼物,每一样对战场上的将军来说都堪称是至宝。这里面兼顾了攻击、防御和观敌三种功能。可以说沈墨真是为他们考虑得面面俱到了。 可是看杨妙真的样子,居然示意马志远将军不用道谢,反而笑嘻嘻毫不推辞的收下了这些礼物。 杨妙真的这个举动,倒是让旁边的宋慈不由得仔细看了这位女将军一眼。 …… 就在他们的说话的时候,旁边的靶位上,一直在有人接连不断的试射步枪。 刚开始的时候,马英杨妙真她们还没注意。等到他们的谈话告一段落,靶场上举起了“禁止射击”的旗子。 随后在枪靶后面的深沟里,有专门负责靶场的军兵将靶纸摘下来向这边送的时候,杨妙真她们这才惊异无比的看向了那张靶纸。 只见上面接连数十发枪弹,竟然没有一发打在八环之外。整个八九十环的内圈位置,已经被枪弹打出了一个杯口粗细的洞……这个开枪的人,射术竟是如此精准! 杨妙真她们这才发现,原来这是统帅给他们介绍过的常铁豪军士长射击的成绩。 “常大哥真厉害!”这时的杨妙真,不由得远远的对常铁豪竖起了大拇指,由衷的夸赞了这位汉子一句。 这位常铁豪为人朴实厚重,除了高大一些之外,相貌也是毫不出奇。 但实际上他却是成都军中的兵王,无论是格斗刺杀还是射击,常铁豪都保持着好几项全军最高记录。 其实今天的这把枪,由于不是常铁豪手中平时用惯了的枪支。所以这个成绩还并不是他平时射击的顶峰水准。 常铁豪见到杨妙真身为一名将军,对他的态度却是亲切而又尊重,这位朴实的汉子于是也笑着说道: “这算什么厉害?我是我们成都军全军第一,但要说起四大野战军的枪王……那是我们统帅!”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常铁豪笑着向杨妙真示意了一下她身后的老师沈墨。 第1794章:心有奇志红妆将、受封新宋、一语推搪 “真的?老师您比他打的还要准?”杨妙真是从来没看见过沈墨开枪。不过她一听常铁豪这么说,自然是十分钦佩的看向了沈墨。 “这有什么可高兴的?”只见这时的沈墨,却是脸上带着淡然之色,向着杨妙真说道: “要真是有一天,在我的野战军里有一千个,甚至一万个超过我的射手,那才是一位将帅值得高兴的事。” 听到了这位老师的话之后,杨妙真也霎时就了解了他话语中的含意,只见杨妙真立刻就是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另外我拿的是带瞄准镜的毛瑟……这能放在一起比吗?而这时的沈墨。也不由得在自己心里苦笑着暗自嘀咕了一句。 …… 等到他们说完了这番话之后,大家还在兴高采烈的用步枪射击。这时的沈墨却发现杨妙真打了几枪之后,就把枪放回了桌子上。 就见杨妙真退后了几步,看着大家端着步枪射击。 这时她的眼睛盯着那些制造精良的步枪,好像怎么看也看不够,眼神就像粘在抢上一样,都挪不开了。 看见杨妙真的神情,沈墨哪里还不知道她的心思? 就见他把杨妙真叫过来,向着她说道:“今天的这些武器,除了送给你们防身用几支之外,其余的我都不能给你们拿去,用来装备红袄军。” “这个我明白,”只见杨妙真闻言,立刻向着沈墨说道:“我又不是傻子!” “老师在山东的时候屡屡遇险,咱们那些斥候队的兄弟都牺牲了好几个,也没见他们在金军的面前用枪!我是见过那些兄弟们身手的……” 就见杨妙真说到这里,姑娘面庞也染上一丝阴郁的神色:“要是他们可以用这样的步枪射击,无论如何,这几个斥候队的兄弟也不至于……” “你明白就好,”沈墨看见杨妙真说到这里,姑娘的情绪有些低落,就见他向着杨妙真说道:“其实我也是被逼无奈。” “我跟金国已经接连交手数次,第一次我打掉了完颜斜烈和他十余万大军。第二次冲进了他们的都城南京,除了一次大爆炸之外,还干掉了他们百十来名工匠学者。再加上他们在谍报方面的首领和所有的精锐密谍。” “至于第三次,干脆就把金国的临洮路一刀切了下来。如果下一步要是在山东路露出了通州产的武器,金国立刻就会认为,我想图谋他的国土。” “到时候,完颜守绪一定会把淮南东路和我视为大敌。弄不好那些正在抵抗蒙古的金国军队就会被他抽调出来,转过头用来防备我……到时候金国就会崩溃得更快!” 听到这里的时候,杨妙真沉默了一下,在心里把老师说的这番话仔细想了想。 在这之前,在学习周边战略形势的时候。杨妙真已经知道跟金国相比,蒙古大军才是他们最难对付的敌人。 因为金国再怎么横征暴敛,也不至于暴虐到把自己治下的居民,杀到十不存一这种程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杨妙真略想了一想,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我懂了,”这个时候,只见杨妙真点了点头道:“所以钢臂弩就是山东红袄军装备的极限了,我们不能让金国看出红袄军背后,还有您的支持。” “你明白就好,”只见这时的沈墨欣慰的笑了笑,随后对着杨妙真说道: “所以你们这次到通州来,也是秘密进行的。我送给你们的东西,也仅限于几支让你们防身用的贴身武器。” “再过几天,你要到新宋都城接受天子封赏。这件事也是秘密进行的,不宜大张旗鼓的操办。” “这一次,宋慈先生就是去新宋接受皇帝册封的。等过两天你就跟宋先生一块儿去新宋。” 此时的宋慈,在旁边听统帅说起了自己的名字,他也好奇的向着这边看了过来。 而这时的杨妙真,听到了沈墨的话之后却是没什么反应。 只见她将手中的左轮枪保险关上以后,在枪套里抽出来插进去,来回练习着拔枪的动作。 “老师,您还是让宋先生自己去吧……”就在这个时候,杨妙真忽然说出了一句话,却把沈墨都给吓了一跳! “我们红袄军几个将领私下里商量过,我自己也是这个意见。”就见杨妙真说道:“这一次,我们不打算去新宋那里受封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杨妙真依然摆弄着手里的左轮枪,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抬头。 “抬起头来,好好跟我说。到底怎么回事?”这个时候的沈墨闻言,他立刻微微皱起了眉。和杨妙真说话的语气也重了几分。 而此时的杨妙真把枪插回了枪套里,就见姑娘抬起头来,却是双眸闪亮。看她的眼神中,丝毫都没有犹豫和彷徨之意。 “妙真性子直,脾气鲁莽。”只见这时的杨妙真,也是一脸正色的向沈墨说道: “如果我要是受了新宋的册封,当了人家的官儿,自然要听人家的。老师你知道,我平时就是个不受束缚的性子……” “你是不是傻?”当沈墨一听到这里,就见他纳闷地问道: “不管怎么说,红袄军归顺了我新宋,总归是有了个大义的名分。将来青史斑斑,再没人说你们红袄军上下是一群反贼……你想清楚了没有?” “不瞒您说,”这个时候,就见杨妙真听到了沈墨的这番话,姑娘脸上的神情却是丝毫没有犹豫。 就见她笑着说道:“原本史上留名这件事,在我心里也压了好长时间,妙真也是很在乎这件事的。” “但是现在,我倒是觉得无所谓了。” 只见杨妙真说到这里,姑娘转过头去,看了看靶场远处的群山之外,山东的方向。 就见她淡淡地说道:“一个为天下百姓而战的人,死在沙场上就是最好的结局。我管它什么身后褒贬,青史斑斑?” “要是天下的父老乡亲,都能过上淮南东路和川蜀百姓的日子。都能像通州和临洮的人那样活着……那该多好?” 第1795章:说者有心听有意、殊途同归、道是寻常 “那个新宋的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杨妙真的嘴角一撇,露出了一丝微笑道: “要是一年前,我听到天子愿意招安我们这支红袄军,都能把我美得昏过去!” “可是现在我知道了……不是我说你,老师!”这个时候,就见杨妙真摇头笑道:“新宋天子那福建广东两路天下,还是您给他打下来的呢!” “我杨妙真是老师您的入室弟子,让我去朝他下跪?呵……我还真弯不下去那个腰!”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妙真并没有去管沈墨脸上意外的神色。 就见她接着缓缓而坚定地说道:“这五万红袄军是您在山东一手建立,其中那两万老兵,都是因为您带着我们和完颜陈和尚数月鏖战,才能活到现在的。” “至于剩下的那三万人,原本还是李全的手下,更是因您一言而活。” “从今以后,红袄军就是老师您的近卫,妙真既是您的弟子,又是您麾下的部将。” “从今以后,您让我们在火里,我们就在火里。您让我们在水里,我们就在水里!” 当杨妙真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她双眼凝视着沈墨,郑重言道: “您回头带我们去一次鹿港烈士墓,在我杨妙真战死之后,不管有没有尸体。老师给我在那上边留个名儿……” “从今以后,红袄军……是您的了!” …… 杨妙真的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真挚而动情。让沈墨也一瞬间明白了这位女将军的心意。 原来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杨妙真看到了沈墨治下百姓的生活。在这位带领着百姓揭竿而起,抗击暴政的女将军心中,终于找到了她的理想! “好!红袄军以后还有大用。”只见沈墨说到这里,拍了拍杨妙真的胳膊:“从今后,你我师徒,打他一个太平盛世出来!” 在这一瞬间,两个人在对视之间,都看到了以性命交托的真挚,还有从此共同战斗的决心! 自此之后,山东已经在实质上纳入了沈墨的麾下。这一次红袄军也不再是什么盟友了。从这一刻起,它已经变成了沈墨的直属部队! 此时,杨妙真和沈墨两个人都是心情激荡。此刻他们之间无声的沉默,更胜于万千誓言! …… 而这个时候,宋慈在他们旁边却是略显尴尬。 刚才杨妙真说的这些话里面,有不少可以说是无君无父之言,让宋慈一时之间也有些难以接受。 毕竟他和杨妙真的身份不同,人家杨妙真原本就是山东农户出身,为了乡亲们的活路才揭竿而起。对于所谓的君君臣臣、忠于皇室之类的思想全都说不上。要不然她也不至于造反了。 所以这一次杨妙真在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之后,在投向沈墨的时候,可谓是义无反顾。 可是宋慈却是截然不同,他是传统的文人士子,自小就是学着“忠孝节悌礼义廉耻”这样的东西长大的。 所以让他一下子放下朝廷正溯,单单去效忠沈墨一个人,宋慈一时间还真有点拉不下这个脸。 不过虽然如此,他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杨妙真的——毕竟人家红袄军,那是一帮金国百姓! 要是说起忠孝之道来,杨妙真要拜也拜不到他大宋皇帝那里。要是以腐儒之见,应该是回到金国去抹脖子自尽,才是正确的做法,也轮不到他宋慈一个大宋人在这里发表意见。 而这个时候,沈墨也看见宋慈脸上尴尬的表情。就见他笑着对宋慈说道:“惠父该去去你的,你们俩不是一回事儿!” “我懂我懂!”只见这时的宋慈苦笑着点了点头。 随后就见他一边向着杨妙真摆手,一边说道:“其实要是真论起来,也不能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只见宋慈一边说着,一边忙不迭的退到了远处,免得站在这里继续尴尬。 随后,杨妙真把正在试枪的部将全都喊过来,向大家正式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其实这都是他们在私下里,早已经商量好的了。 在这之后,大家自然是按照古代的习惯纳头便拜之后,口称统帅,至此正式成了沈墨手下的部将。 这时候的沈墨才知道,为什么杨妙真她们得到了礼物之后,却不忙向着自己拜谢。 原来这些人早就做好了这个打算,所以他们心里觉得既然自己都成了统帅的下属,那也就不用那么见外了是不是? 随即,在他们从步枪靶场这边准备离开,去火炮试验区的时候。 沈墨却陡然间听到,耳朵暂时失聪的岳老三,在那里扯着脖子喊道: “怎么样了?咱们商量好那件事,啥时候跟统帅说啊……” 随后,岳老三就被令飞扬飞快的上前,一把捂住了嘴!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全都不由得笑了出来。 …… 在这之后,沈墨带着他们一路到了火炮试验区。 一到了这里,这次别说是这些红袄军战将了,就连沈墨自己都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只见他的面前,十几个人正在伺候着一门巨大的火炮……沈墨一看见这玩意儿,身上霎时间就是一个激灵! 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把这个东西给造出来了! 只见这门火炮的形状分外怪异,跟之前通州军的制式火炮,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 它的炮管上,并没有带着那种修长挺直的美感,而是又粗又短。简直就像是一个杯壁极厚的水杯……而且这玩意儿的炮口也像一个杯子一样,一直是冲着天的! 在不懂的火炮的红袄军众将看来,面前这玩意儿简直就像是一口钢铁铸就的小号水缸,而且他的缸壁,还比一般的水缸足足厚了三倍还多! 当沈墨一路走过去之后,再仔细一看,这才验证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家伙,果然是一门大口径臼炮! 可是,这口径也太大了吧! 等沈墨来到跟前,看了一眼炮口……足有250毫米! 这个直径,已经足够让人把脑袋伸进去了……沈墨心道:这是谁做的这门丧心病狂的巨炮? 第1796章:困守孤城捷报飞、未曾绝响、倚天惊雷 就见这门炮放在地上,炮口向天,大概有一米六的高度。炮身显得又粗又短,炮管壁及其厚重。 在火炮的下面是纯钢制成的炮架。沈墨惊奇的看到在火炮的下方,居然还有一个粗大的弹簧缓冲装置——这居然是一门架退式火炮! 这种架退式火炮,可以在开炮产生巨大后坐力的时候。用火炮本身的炮架后坐,减轻冲击的势头。 同时,炮架下方的轮子再从轨道上向后滑动一段,就可以完全吸收火炮的后坐力。 沈墨一看见这样的设计,就知道这准是神工营火神组帮小子弄出来的! 果然,等他回头向后一看,一眼就看到了唐天玑那个小白胖子。 …… “你给我过来!”沈墨一见又是那个满脑袋都是脑洞的唐天玑搞的鬼,就见他没好气的喊了一声。 只见这个宣腾腾的小白胖子听到老师叫他,他脸上带着恬不知耻的微笑,几个轻盈的纵跃就来到了沈墨的身边。 “老师……”一见到沈墨的脸色不善,只见这个胖子立刻就“刷”的收起了笑容,小脸一下子变得更白了。 “解释,” 沈墨面沉如水,指了一下旁边那门奇形怪状的大炮。 “这不是……我……就是……”唐天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口中语无伦次。他这副狼狈的样子,倒是把旁边的杨妙真几个人都给逗笑了。 等到唐天玑终于缓过神儿来,就见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才说道:“我是接到面瓜……就就就是李慕渊,在倚天要塞发来的火炮使用报告,这才有了这个想法。” 随后,就在这位唐天玑激赤白脸的解释之下,沈墨这才明白了整件事的经过。 原来就在倚天要塞保卫战的时候,由于火炮大量集中使用,密集发射的炮弹使得身管寿命急剧缩短。 在不断用双倍装药发射的情况下,当时的铸钢火炮纷纷出现了裂纹。 于是倚天要塞的炮兵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出现裂纹的地方用浸泡了煤油的绳子燃烧退火。之后再将即将崩裂的炮管段锯下来,就此无意中改造出了十二门短臼炮。 结果这种武器,在要塞实战中使用的时候,效果果然跟改造它的工匠想象得差不多。 火炮的射程当然是急剧缩短,而且弹道弯曲的令人发指。倚天要塞的炮兵只能把炮口调高,才能用它轰击攻城的金军。 所以在这份倚天要塞的火炮使用报告,被送到了神工营之后,这个唐天玑却是一下子豁然开朗! 在这之前,神工营的火炮研制小组里,原本就汇集了沈墨的一群得意门生。这些火炮狂人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增加大炮的射程和威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火炮越想射得远,越想威力巨大,就需要越大的口径。而这种大口径长身管的火炮,自重却是沉重得难以想象! 所以他们设计出来的大口径火炮是既难以加工,又不便于运输和使用。动辄好几吨的重量,在这个时代全凭骡马在泥土地上拖拽,根本就不可能移动得起来! 所以这份报告一下就让唐天玑想到:如果要是把大口径火炮的炮身急剧缩短,使得它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那就可以很大的减轻重量,使得大口径重炮的移动性能立刻提高几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门大口径火炮就在专门研制的火神小组成员手上,被设计了出来。 沈墨在山东的这段时间,当然不可能把通州的事管得面面俱到,试验性武器这样的事,更是不可能把文件送到山东去让他签署。 更何况现在神工营的孩子们,也有了很高的专业素质。最起码在实验中发生人员伤亡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这个离奇古怪的火炮实验就这样进行了下来,并且还生产出了这样一门怪里怪气的火炮。 沈墨一看见这东西,就知道这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大口径臼炮! 这种火炮既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并且大行其道很长时间,就说明确实有它存在的理由。 首先,由于臼炮的身管并不长,所以火炮的口径可以做得很大。另外这种火炮同样由于身管短,所以它发射的炮弹弹道非常弯曲,必须要向天发射才可以打到敌人。 可是正是这么个原因,使得臼炮因此获得了一项绝技……它可以打到障碍物或者战壕后面的敌人! 所以,实际臼炮在历史上,根本就是迫击炮的原始模型。 …… 但是沈墨看到了这帮神工营孩子们制作出来的样炮,他还是大大的摇头……因为这东西毕竟还是太重了! 在沈墨的建军思想里面,军队的移动速度,一直是被他作为最主要的战斗力计算在内的。 所以这种大口径火炮,受限于南宋时代的道路环境,它依然难以跟随军队做快速机动。 要想知道道路对一支军队、乃至于一个国家有多重要。这里可以用一个具体事例来证明。 在罗马时代,当时的马车双轮之间的宽度,实际上取决于那个时期马匹的身躯宽度。所以两匹马能够在车辕间并排行走的宽度,就成了马车两轮之间的距离。 而这样的马车一旦上路之后,他的轮子轧出的深深车辙,就会使得其他宽于车辙的车轮,或者窄于车辙的车轮,在这样两条深沟一样的道路上完全无法行走。 就这样,罗马时代的车轮间距,就一直在后世的欧洲,沿用到了蒸汽火车时代。 随后因为这样的马车轮距给人们造成的习惯,在后世的欧洲修建铁路的时候,又约定俗成的采用了这样的宽度。 再到后来,以至于美国宇航局制造大推力火箭的时候,为了方便让火箭引擎在铁路上运输,就要它设计得不能宽过火车车厢的极限。 就这样,要是严格说起来。当今最先进的登月火箭引擎直径,其实是取决于罗马时代马屁股的宽度! 这种极度匪夷所思的因果关系,就这样离奇的形成了! 第1797章:水远山遥重难推、天机一念、铸成巨锤 由此大家也可以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颁行的“车同轨”这件事。大家在历史书上读起来的时候,好像觉得并没什么。但是这条律令却是影响了后世的一个重大事件。 所以现在对于沈墨而言,在确保了部队机动性的情况下,所有的火器设计都要服从于这个机动性的标准,这也就一点儿都不稀奇了。 …… 等到沈墨听到了唐天玑向他汇报的火炮设计思路以后,他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说实话,这些孩子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在设计武器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还是会偶尔出现一些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错误,以至于将武器设计得越来越重。 随后,沈墨就给唐天玑和杨妙真她们介绍了一下。因为岁数的关系,杨妙真依然是师姐。 要说中国的古代,师兄弟关系也很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范例,当然大部分都是先入门者为先。 但是其中却也有着“学无先后,达者为先”的说法。甚至像星宿老怪那样,谁马屁拍的好谁当大师兄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杨妙真姑娘虽然入门很晚,但是她的年龄今年是二十四岁。让她对跟那些十六七的孩子们叫师兄师姐,也实在是有些不便。所以沈墨就把这个“师姐”的名号,扣在了杨妙真的头上。 等到他们介绍完毕之后,红袄军这几名将领自然是围着这门样貌极为威猛的大炮,啧啧称奇的看个不休。 当他们看见那么粗的大炮筒子,还有堆在火炮远处那一堆比人头还大的圆球形铁炮弹,那些大家伙每一颗都有六七十斤重,这些红袄军将领自然是咋舌不已。 在这之后沈墨和唐天玑聊了几句,让他不用管自己这边,继续大炮的试射。 随即唐天玑他们调整了炮口角度,检查了缓冲装置之后。装完了药包,就把一颗硕大无比的开花弹放进了炮膛。 这种臼炮,由于弹道极高,所以炮弹往往是从天上向下砸的。实心弹和霰弹用在这种火炮上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只有开花弹,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它大口径的优势。 沈墨早在观察火炮的时候,就看到了炮筒里有曾经发射过的痕迹。知道这门火炮已经经过了实心弹试射。实际上这门火炮的试射工作已经进行到了中段,现在已经可以发射开花弹了。 于是,就在他们参观团远远的躲开之后,随后就见炮组的战士装上了炮发火管之后,在唐天玑的命令下,用力拉动了炮绳!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 大家就觉得脚下的土地突突乱颤,在这门臼炮发射的周围,炮口焰造成的巨大冲击波让火炮周围的十余米范围内,地面上的灰尘全都被剧烈的震动,激荡得沸腾了起来! 沈墨看着这门火炮的炮弹出膛而出,在炮身呈45度角,最远射击角度的情况下,炮弹呼啸着飞过了一千五六百米远,之后便以万钧之势,猛然间砸在了靶场对面的地上! 随后,就听一声惊天裂地的大爆炸! 78斤重的炮弹里,装填的四十斤火药发出的爆燃,让大家都觉得就像是身处在一个巨大的铜钟里面一样。 震动的空气顷刻间就使得这些观看试炮的人,皮肤上都感到一股强大的声浪,飓风一般扑面而来! 这也太猛了! 杨妙真她们眼看着靶场的对面,竖立的那些木制假人。还有用来试验炮弹威力的木质盾牌和砖石墙壁,一瞬间就以炸点为圆心,向着四面八方飞射而去! 这些东西就在炮弹爆炸的刹那,就已经通通被撕成了惨烈不堪的碎片! 而此时的沈墨,却在观看着炮架的状态。 就见炮弹发出去的同一时间,火炮剧烈的后座,使得炮架发出了金属撞击引起的沉重轰鸣声。 这门沉重的臼炮,前轮在扭矩的作用下分明向上跳动了一下,这之后才顺着炮架上的导轨,开始轰隆隆的向后倒退! 还好! 弹簧缓冲机构承受住了炮弹的后坐力,看起来这些学生们的计算没有错误,而且设计上也很严谨。 ……但是他们发展武器的思路,却是问题不小! 就见沈墨把唐天玑叫过来之后,指着这门大炮说到:“看见这后坐力没有?” “看见了,老师!”只见这时的唐天玑眨巴着眼睛说道:“炮架没问题啊!” “炮架是没问题,但是火炮的基础有问题!”沈墨听到这里,他向着唐天玑说道:“你可以把它装在马车上行军。但是你计算过没有,在你想要把它卸下来的时候开始,直到火炮进入战斗状态,需要花多长时间?” “啊?”听到了沈墨的话之后,只见唐天玑顿时就愣了一下! 他确实是没想到,火炮从运输过程进入到发射状态,需要的时间问题! 要是按照老师的说法推演起来,他这个重达四吨的火炮系统,在马车上想要卸下来,可费了老鼻子劲了! 而且最要命的是,它还不能在马车上发射! 刚才这一炮的后坐力,要是在车上开炮,任凭什么马车也都是一炮就碎的结果。 在这之后,这门臼炮就彻底成了一件“坐地炮”。只能原地开炮,想回家都回不去了! 这个时候,唐天玑就听老师又接着说道:“因为它弹道弯曲,所以即便是装在军舰上,攻击对方舰船的时候,命中的概率也会大幅减小……并且咱们所有军舰的结构,都承载不了它的后坐力。” “它离不开道路,拉拽火炮的马车不能在任何没有砸实的地面上行进。它不能碰到雨雪天,一遇到泥泞就会寸步难行。更要命的是,只要是它在行军时遇到一定的坡度或是山区,它就根本过不去!” “我的天哪,那可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见小胖子唐天玑听到老师的话,他立刻就崩溃的薅着自己的头发说道: “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全白弄了!这玩意儿能上车运输,也能开炮。我们费尽心思的把它的重量减到了四吨,以便让马车运输……但是它下不了车,也上不了山啊!” “这么说来,我们造出了一个没用的大废物?” 第1798章:谁料一语敌成灰、魔王咆哮、崇明铁卫 “……那倒也不是,” 这个时候,就见沈墨拍了拍唐天玑的肩膀,摇着头说道:“下回在设计武器的时候,多听听军方的意见,不要再犯这种想当然的错误……不过这玩意还是有用的。” “啊?” 一听到了老师这句话,只见唐天玑立刻就转忧为喜,一把拉住了沈墨的袖子! “那您说他能干什么?老师!”只见唐天玑急切的问道。 “只要在防守坚城的时候,把它安在城墙上面,用来攻击对方攻城的敌军。我估计它一定很好用!”当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唐天玑的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起来! “对啊!”这时的唐天玑一下子欢喜得跳了起来:“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动,咱们不用他动不就行了?” “炮管再缩短五百毫米,装药量下降到现在的一半。这样你就可以重新设计一下火炮身管的外壁,让它变得更薄一些。到时候运输和调整火炮状态的时候就轻松多了。”沈墨说着,用手拍了拍温热的炮管,向着唐天玑看了一眼。 听沈墨说到这里,只见唐天玑的脸立刻就激动得涨红了! “那样的话,射程大概只能达到一千米,而且精准度大幅度下降,会让炮弹的散布一下子就大上好几倍!”只见唐天玑不解地说道:“那还怎么打人?” “你是不是傻?”这时候,就见沈墨笑着对唐天玑说道: “要是三两千敌军攻城的时候,咱们还用得上这大家伙?那得是万人军阵,才配的上它出场!” “到时候,人山人海那么大一片,你还怕它打歪了是怎么的?” 当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唐天玑闻言立刻就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然后就像是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 “至于这门样炮,你就把他留在崇明岛上吧。”只见这时的沈墨,回头看了看红袄军众将。 然后他看见岳老三的时候,沈墨忽然一笑道:“这门炮的名字,以后就叫大魔王……说不定将来还真能有它的用武之地!” 至此,这门被统帅命名为“大魔王”的试验型臼炮,在完成了它所有的火炮试射任务,收集完了数据之后,就留在了崇明岛上。 就像沈墨所说的那样,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这门大魔王火炮愤怒的咆哮声,会成为所有敌军,一生都深深恐惧的梦魇! …… 这时的杨妙真她们几个人,听着这一段师徒间的谈话。 其中有很多术语,杨妙真虽然还听不懂,但是老师说用它来守城这句话,却使得杨妙真陡然间全身一震! 在这一瞬间,杨妙真想到了他们红袄军在守卫济南的时候,被下面人山人海的金军部队打的疲倦欲死的时候。还有红袄军战士们在城头上,被金军杀伤千余人的惨烈情景。 要是当时,在济南城上有一门这样的大炮……当杨妙真想到这里的时候,姑娘的眼睛都瞪红了! 这样的大炮,只怕一炮下去就是几百上千人的一大圈儿敌军被它活活震死。如果要是有它在城头上向下开炮,当时的济南城下边即便是再有五倍的金军,杨妙真她们也不用再害怕了! 这个时候,杨妙真才清楚的认识到,在她上课的时候,花神组那三个小先生向她讲述的军事理论,确实是有道理的。 当时的海慕棠教官说:一旦交战双方的武器要是产生了代差,你的武器要是比敌军强上一代。到时候所谓的人数优势,就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眼前的这门巨炮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有一门这样的大家伙,威风凛凛立于城头之上。就这一件武器,就足以使得万军辟易! 它给敌军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压力,在作战中的效果,只怕更甚于武器本身的巨大杀伤。 试想一下,一炮下去就是一个一丈多深的大坑。周围十来丈的人全都是无一生还,甚至连一片像样的尸体都找不到。这样的大炮一旦在城头上开始轰鸣,那得让攻城的人吓成什么样儿啊! 此时此刻,杨妙真她们这些人的脸上,全都露出了激动之极的表情,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那个岳老三。 这个岳大魔一听说,这门火炮居然是以他的外号来命名。把他给乐得一个劲儿咧开大嘴,呵呵呵的傻笑不止! …… 于是,这一整天的火器试验场之行,在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轰轰烈烈的结束了。 在这之后,杨妙真她们这些人留在通州,继续他们未完成的学业。这一回她们学习得更加认真,同时每个人的心里也越发安定下来。 如今这些红袄军将领心里已经清楚的意识到,只要他们跟随着自己的统帅。今后在战场上,他们会不断的像陈浩南军师在山东那样,打出一个个战场上的奇迹! …… 就在学员们艰苦学习的时候,沈墨本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等到他一回到通州,自然是千头万绪的事情都需要他来拿主意。 而这个时候,远在他们千里之外的北地。 另一个人也像在沈墨一样,在案头上奋笔疾书。 这个人,正是刚刚败在沈墨手下的完颜陈和尚。 他们完颜两兄弟,在得到了沈墨送给他们的李全人头之后,又将歼灭天王军三十二万人的战绩,毫不犹豫的扣在了自己的头上。 当这份战报送到金国南京去之后,总算是让金国皇帝完颜守绪松了一口气。 如今在山东,人数最多的一股悍匪已经被完颜陈和尚干掉。只剩下红袄军几万人的流寇,已经完全不足为惧。完颜守绪看到了这封战报,心中立刻就是转忧为喜。 所以在皇帝龙颜大悦的情况下,这完颜陈和尚两兄弟也算是将功补过,并没有受到什么责罚。 同时,完颜斜烈和完颜陈和尚,还被皇帝完颜守绪派到了金国的河北西路。完颜斜烈被任命为那里的都指挥使,而完颜陈和尚依然还是兵马都指挥使。 第1799章:强敌虽远迹犹存、亦步亦趋、游击将军 在名称上来看,这两兄弟实际上就是挪了个地方,官职上没升没降。实际上都是一方的军政大员,但是这河北西路却和山东东西两路大不相同! 如今的河北西路,已经被蒙古大军打得失去了一半还多。只剩下卫州附近的一小块地方。就连这点地盘,如今也正处在蒙古军的兵锋之下。 所以完颜陈和尚和完颜斜烈,是被金国皇帝认为他们作战有功、熟知兵事,才把他们送上了抗击蒙古大军的第一线。 此时的完颜陈和尚正在案头上对着地图,一点点的将他在山东作战的经历全都记录下来。 此时的陈和尚虽然带着极为疲倦的神色,眼睛里也全都是通红的血丝,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无比的亢奋! 此时此刻,在他面前的地图上,画满了红袄军曾经走过的那些道路。 包括他们化整为零,突破铁壁合围的路线。还有整支军队变成十八支千人队聚散离合,水银泻地一般的进军轨迹,全都被完颜陈和尚标示得清清楚楚! 这个时候的完颜陈和尚,写完了一页之后笔锋已枯,他这才发现墨池已经是空空如也,于是他这才把笔放回了笔架上。 “蒙古人!” 这个时候,就见完颜陈和尚咬牙切齿的盯着地图说道:“老子干不过陈浩南,我还干不过你?” “这回你要是再敢来,老子让你尝尝我在山东新学的兵法!” …… 世上风云奔腾,暗流涌动。在人间无数的角落里,都在发生着一桩桩看似无关,却又相互关联的事件。 沈墨怎么也没想到,完颜陈和尚会把沈墨这次率领红袄军,在山东痛殴金军的游击战,总结归纳之后变成了自己的本事。 陈和尚已经打算在即将入侵的蒙古大军身上,跃跃欲试自己的“新兵法”了。 …… 这时的沈墨在通州处理事务的时候,这位统帅终于还是见到了自己的第一位机要秘书……张嶷如姑娘。 这位张姑娘前几天还是通州的商务部长,但是这次沈墨另一个学习经济的弟子杨延彬,却在山东那里筹办流民站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杨延彬率领的商团,不但将百余万山东居民移居到了临洮路,而且还成功的完成了切断李全粮草,将天王军逼上草桥镇的任务。 所以杨延彬这次回来之后,因为他立下的功勋很大,在商业部门里,已经没有更高的职位可以让他升迁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嶷如姑娘果断退位让贤,死活非要将杨延彬按在这个商务部长的位置上。而张姑娘自己则是一下子降了不知多少个级别,到沈墨的统帅办公室里作了机要秘书。 这位张姑娘的忠诚度自然是无可挑剔,而且她为人细致用心,做起工作来滴水不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机要秘书人选。 更何况人家张姑娘自从来到通州以后,非但把自己过去江南丝王大小姐的身份抛到了一边,变成了政府部门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她老爹在扬州运来奇石花木,给她在通州修筑的沧浪园,也被张姑娘捐献给了统帅部。 所以这一次武毅文在着手给沈墨寻找机要秘书的时候,一看见张姑娘也是报名者的其中之一,那其他的人选自然就不必再考虑了……要说忠诚性,谁能比得上这位张姑娘? 说实话,有这样一个美女做秘书,也着实是赏心悦目。 沈墨看见张姑娘送来了密报之后,帮他换过了杯里的茶水,转身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姑娘后背的线条婀娜多姿,简直堪称完美。 想到这里的时候,沈墨也叹了口气,把目光重新放回到密报上面。 一晃离开家三四个月,沈墨在山东那里接连打败了几个和尚,自己也做了好一阵子和尚。 如今他虽然回到了通州,但是夫人和孩子们还都在蜀中,也没法团聚。沈墨也很想念这一小老小。同时,现在他也忍得快成了一名“忍者”了。 在这之后,当沈墨打开了手中的密报。随即就看见那上面满是龙玉决那一手抄写经文,练出来的挺拔端正笔体。 在沈墨的注视下,此时在临安发生的一幕幕情景,开始徐徐展现在他眼前…… …… 一大早,商玉陵就来到了余杭县绿竹巷,在这里巷子口的一家酒肆坐了下来。 今天的商玉陵是一身文人士子的打扮,身上穿着一身半新不新的青布直缀,脚下踩着一双半旧不旧的三道梁布鞋,腰间丝绦上挂着一枚看不出年代的玉佩,一把白纸扇子上面涂抹着徐熙的牡丹,也不知是真是假。 就见商玉陵在酒肆临街的布棚里坐下,打开了折扇一边扇着风,一边要了一碟独脚蟹和一碟炸响铃儿,又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小的荷叶包。 荷叶里是七八片切好的醪糟酿鸭胗,就见他叫伙计打来了半角玉贡春酒。津津有味儿的就开始喝。 这家店的老板,是一个满脑袋生着癞痢的半大老头。他一见这位客官身上的打扮和架势,就知道这是一个家境不十分宽裕,却是十分讲究享受的读书人。看这位客官拉开的架势,这一趟酒且得照着一个时辰喝了。 在这个时间里,酒铺四下坐着吃酒的,全是街头巷尾的邻居。商玉陵把鸭胗咬得脆响,一口口小酒儿抿得有滋有味儿,一边喝一边听着这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他今天之所以亲自到此,还打扮成了这幅模样。就是因为这绿竹巷就是那位户部员外郎,单启东的家。 之前这个单启东在买卖情报的时候,显出他极为精明的性格。而且这个人的眼光见识也很独到。所以这一次商玉陵索性亲自出手,过来看一看这个单启东到底是个什么底细。 经过之前在外围的调查,商玉陵已经知道单启东这个人除了在外面的风评很好,素有方正之名以外。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他的家的家境一般,说不上有多穷,也没见他比同级官员有更多的钱。在这绿竹巷的家中,他的家是一处两进深的小院子。 第1800章:夤夜高卧有人愁、一世声名、片纸成就 他的家里奉养着老母和妻子,还有一个五六岁、一个七八岁俩男孩。 基本上,你要是打开一百本小京官的履历,差不多有九十五本都是这个样子,没什么特别扎眼的地方。 …… 而这时的商玉陵仔细听着旁边酒客的闲聊,自然不可能这么巧,让他们正好说到单启东的家。 商玉陵听见他们小声的念叨的内容,说得倒是这间酒肆的老板刚刚换了人。 那个中年癞痢头,是十来天前新盘下来的这个买卖。在这之前那位老板娘青春年少,风情可人,在这绿竹巷里素有“美酒西施”之称,也曾经引来了不少浮浪子弟一边喝酒一边看美人。 不过现在美人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满脑袋坑坑洼洼的半大老头,如今这间酒肆的生意自然是逊色了不少。 就连商玉陵身边的几个人都在那里小声的嘀咕,换了老板之后,日常过来喝酒都没了滋味儿。 听到这里的时候,商玉陵见店里的酒客寥寥无几,生意也不怎么忙。于是他又要了一次酒,顺便把那个癞痢老板请在桌子对面坐下,向他问起了那位漂亮老板娘的情况。 估计像他这样过来打听前任东家的人着实是不少了,所以这个癞痢头也丝毫不以为意,就见他笑着向商玉陵说道: “小人盘过生意来的时候,那位卖酒娘子说因为精力不济,难以照应酒肆的生意,所以不打算做了,才把铺子盘给了我。” “听说那位娘子是绍兴人氏,在这临安无亲无故。盘了酒肆之后,她收了我的钱也就不知哪儿去了。” “唉!”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这位癞痢头老板慨然长叹了一声: “可能小人真不是这块料,这生意盘到我手里之后却是罐儿里养王八——越养越抽抽,眼看着酒都酸了也没人喝!” 听到这个老板说的有趣,商玉陵也是笑了笑。在这之后他慢慢
相关推荐: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爸与(H)
交易情爱(H)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妄想人妻
我在末世养男宠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游戏王之冉冉
火影之最强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