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们没想到太子竟然会提出这个昏招,现在还遭到百官的议论。 韦挺当即持着笏板站起来,他脸色严肃劝谏道。 “太子殿下此举不妥!” “我们当前的国策的重农,陛下更是颁发轻摇薄赋、奖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等一系列国策,目的是让百姓休养生息。” “如果增加百姓税收,岂不是和国策相悖?” 韦挺的这一番话,得到不少大臣的赞同。 就连李世民,也微微点了点头。 大唐能够连续征战十余年而没有崩盘,得益于他重农的国策,否则早就步入前隋的老路。 李承乾微微摇了摇头,稍微提高音量说道。 “增加国库收入,为什么一定要增加百姓的赋税?” “难道就不能用别的方法吗?” 什么! 还有其他增加国库收入的方法? 随着文武大臣皱眉思索,太极殿内霎时间安静下来。 沉默片刻。 韦挺惊愕问道:“不增加百姓赋税,还能增加国库收入,难道要增加公廨本钱的投入?” 公廨本钱,其实就是官府借贷给商人,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 而公廨本钱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官府的办公费用和官吏的俸禄,从而减轻朝廷国库的压力。 武德元年 (618年), 李渊制定文武官吏俸禄制度,于是沿用南北朝制度,设置了公廨本钱。 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5万文作为本金,交给商人经营,每月收取利息4000文。 所收的利息不需要上交朝廷,由州郡的官吏自己分,取名为“月料钱”。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公廨本钱,商人借5万文,一年要给4万8千文的利息,这岂能加大投入?” 这么高的利息,比断头贷还要夸张无数倍。 后世那帮放高利贷的人看到了,都要喊大唐的官吏为祖师爷。 正是因为朝廷弄出公廨本钱,从中吃到了甜头,所以不重视商业发展,没想过收取商税。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一脸自信,很显然已经有了办法,于是微笑着询问道。 “太子,你有什么好办法,不妨说出来吧。” 李承乾微微点了点头,随后站起来应道。 “要想加大国库收入,须三管齐下。” “其一,加大官府营商力度,除了盐铁茶外,加大布料、农具、酒水和器皿的生产,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 “其二,大力查处贪官污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其三,朝廷鼓励百姓营商,加收商税!” 哗啦! 随着李承乾的话音落下,太极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巨大的喧哗声。 因为除了第二条外,太子的其他两条建议,都是大力支持发展商业。 于志宁站起来说道:“太子殿下,朝廷营商,和百姓争利不好吧?” “而且大肆发展商业,商税该怎么收?” 历朝历代的君主,他们之所以采取重农抑商的手段,是因为农税好征收,而商税难以征收。 因为偷税漏税的商人太多,所以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对商人充满鄙夷。 朝廷也因为不能获利,于是选择打压商业。 民部尚书唐俭,他身为中立大臣,也站起来说道。 “重商必定会贱农,这恐怕会动摇国本。” “臣认为太子提的三点建议,前面两点非常好,就是第三点鼓励百姓营商,有些不甚妥当。” 第111章 如果百姓都尝到营商的甜头,谁还会老老实实去务农? 田地一旦荒废,那农税岂不是大大减少?
相关推荐: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腹黑哥哥。霸道爱》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大唐绿帽王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将军夫夫闹离婚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