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秘复苏:我为姜尚,敕鬼封神 > 第41章

第41章

那时候提出质疑只会让人觉得他没有容人之量,董卓那边也没传出吕布勾结关东联盟的说法,他也就将怀疑压在心底没往外说。 现在看来,孙坚和吕布之间果然有猫腻。 袁术冷笑一声,心道当初联盟未散之时,孙坚曹操斥责其余人自私自利不顾远在长安的天子,分明他们自己也没比别人好哪儿去,只是隐藏的更深罢了。 曹操已经占了兖州,虽然兖州牧的大印还没到他手上,但是他在兖州和兖州牧也没差了,袁本初之前给了他一个东郡太守,大概也没想到曹孟德的心也大了,趁冀州忙着防备公孙瓒,竟然不着痕迹把整个兖州都扒拉到自己手底下。 都打起来才好,天下越乱,他才越好从中得利。 大营外面,顶着烈日前来送信的骑兵打量着附近的士兵,对比安国县最近招进军营的新兵,他觉得他们那些新兵蛋子应该能和这些兵一较高低。 刚刚征召上来的农夫和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精兵差距很大,养尊处优的兵痞到战场上还不如拿着锄头的农夫。 他和孙坚的兵一起打过黑山贼,知道那些兵的战斗力怎么样,这会儿看到讨孙联盟的兵纪律松散几乎没有兵样儿,丝毫不觉得他们能打得过孙坚。 打原本的兖州官兵凑凑活活还行,想打乌程侯,估摸着冲上去只能挨打。 现在的兖州不是以前的兖州,那些不敢打仗的士兵全部被发配去种地,留下的全部和新招募的士兵一起训练,现在也是有模有样。 袁术聚起这些兵攻打兖州,难不成以为兖州还是被黑山贼轻易攻破的兖州? 兖州牧都要换人做了,那地方肯定和之前不一样,这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送信的骑兵面上严肃,心里却嘀咕个不停,看到进去通报的士兵回来,赶紧打起精神随他去营地最中央的主账。 奢华铺张的主账里,袁术袁公路一身戎装端坐上方,世家子弟的容貌几乎都不会差,只看外表,这也是个仪表不俗姿容出众的美郎君。 骑兵进帐行礼,拜见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上座那人挥手打断,“温侯与我交情不多,此次送信前来,可是要替那逆贼孙坚说情?” 骑兵:??? 乌程侯兵强马壮,哪里需要他们家将军说情? 是不是反过来了? 骑兵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拱手解释道,“此信并非我家将军所写,这是我主中山太守之信。” “中山太守?这又是何许人也?”袁术听到信不是吕布写的,脸色立刻冷淡不少,小小一太守给他写信,难不成要转投明主? 中山内冀州要地,和他的地盘既不挨边也不搭界,他要一个小小的中山太守有什么用? 袁绍那家伙向来阴险,冀州各地的太守肯定要派亲信上任,他不信那中山太守敢明目张胆的背叛袁绍投奔他,除非不要命了。 袁术心里闪过各种念头,他不觉得中山太守会背叛袁绍,倒是有些好奇那人越过袁绍给他送信要说什么。 打开布袋倒出竹简,目光漫不经心的落到上面的字迹上,只一眼,原本端坐在席位上的青年就满眼惊恐的站了起来,甚至因为力道太大,连面前的书案都被带偏了不少。 坐在旁边的长史杨弘大吃一惊,连忙起来去扶他,“主公?” 袁术面上满是惊惶之色,心头突突乱跳,额上冒出冷汗,甚至连声音都在颤抖,“中山太守姓甚名谁?” “中山太守?”杨弘对豫州以及南阳之外的情况关注不多,这几年战乱不休,莫说一郡太守,就连州牧也是说换就换,慌乱之下还真想不起来中山太守是谁。 还是旁边的主簿阎象及时解围,快步上前答道,“中山太守,姓原名焕,只是一乡野人物,不足为惧。” 主簿掌管军中文书簿籍还有各种印鉴,经手的公文多,知道的消息也多,吕布杀掉董卓之后朝廷很快论功行赏,不光赏了当时身在长安的各位大臣,长安以外起兵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也各有赏赐。 他当时将消息整理成公文呈递上去,主公大概是觉得不重要,所以并没有仔细看。 袁术甩开扶着他的杨弘,大力抓住阎象的胳膊,颤抖着声音问道,“姓袁?果真姓袁?” 帐中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家主公为什么那么大的反应,阎象听出他话中此“袁”非彼“原”,顾不得手臂上的疼痛,试图解释那人只是个乡野出身的寒门子弟,并非汝南袁氏的哪个旁支。 然而袁术已经什么都听不见了,他听到“袁”字的时候人就懵了,身体骤然失了力气,踉跄两下跌倒在地,竟是直接俯在书案上大声恸哭。 阎象被他这反应吓了一跳,慌忙就要去扶,只是手还没伸出去,就和杨弘以及帐中其他人一起被赶了出去。 送信的骑兵站在帐篷门口,尴尬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杨弘和阎象也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意识到他们家主公一时半会儿冷静不下来,只能让人把送信的这人带下去休息,等他们家主公冷静下来再说回信之事。 帐篷外面,士兵走来走去的巡逻,阎象和杨弘对视一眼,仔细回想刚才的情况,脑子里忽然闪过一道光,猛然睁大眼睛,都看到了对方眼中自己那骇然的表情。 中山太守原焕原安亭,极有可能、不、他就是那死在董卓屠刀下的太仆袁基。公.忠.号.阿.呦.推.文 两个人震惊失声,一时间,帐篷外面只剩下他们家主公的嚎啕大哭。 袁术把帐篷里的人全都赶出去,手里攥着竹简,哭的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此时距董卓入京祸乱朝堂不过两年,袁氏满门被屠更只是去年之事,可是即便只过了一年,天下人都好似忘了袁氏那些死在董卓屠刀下的族人,只能看到他和袁绍两个袁氏子弟。 明明在不久前,袁氏最负盛名的还是他们二人的长兄,人走茶凉,才过了一年,就已经没人记得大哥的存在。 他和袁绍官职虽高,却也称不上袁氏在朝中的顶梁柱,兄长年纪轻轻位列九卿,叔父更是三公之一,是加录尚书事的当朝太傅,汝南袁氏人才济济,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能跟他和袁绍一样独当一面。 袁氏之强盛,并不只是四世三公之名,而是几代人在朝中打拼的结果,大汉十三州,除了几个偏远荒僻的地方,绝大部分都有袁氏子弟或者袁氏门生。 汝南袁氏,从来不是简单的一个名。 关东联盟时那么多人举兵响应,后来加入的人中不少打着为他和袁绍报家仇的旗号,没有一个人流露过董卓屠戮袁氏满门是他和袁绍的错的意思。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董卓这么做,他们两个都难逃其咎。 如果不是他们毫不留情的驳回董卓的求和,董卓也不会恼羞成怒的杀掉他们留在京城的族人来泄愤。 他不知道袁绍后来是什么反应,只说他自己,在消息刚传过来的时候便陷入梦魇不可自拔,那些天,他几乎夜夜都能梦到惨死的族人徘徊在黄泉路上不肯离去,痛骂他们二人好勇斗狠祸及满门。 董卓是叔父袁隗的门生,他们都以为不管外面闹成什么样,董卓都不敢对叔父和袁氏一族做什么,只要不是谋逆造反等诛九族的大罪,其余党派之争,皆是一人之行为,祸不及亲朋,这已经是朝堂上不成文的规矩。 谁都没想到董卓会如此的丧心病狂,竟真的不顾袁氏的提拔之情,恩将仇报来屠杀袁氏满门。 袁术抱着书案旁边的灯架泣不成声,不是装模作样给别人看,而是真的伤心到只有大哭才能发泄出来的地步。 他承认他有自己的小心思,当时觉得袁氏家大业大,长兄已经占了大头,不该挡着他们出将入相封妻荫子。 袁绍那个婢生子都能呼朋唤友养出名声,他的身份比袁绍更高,为什么非得依着家族的安排按部就班往上走,他也能美名远扬,让朝廷为他开特例来征召加封。 董卓老贼祸乱朝堂惹得民怨沸腾,讨董联盟正是他们令天下人刮目相看的大好时机,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放弃,显然,袁绍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都觉得即便关东联盟逼近洛阳,董卓也不会对朝堂上的大臣太过分,叔父长兄还有其他族人最多就是日子难过了点,其他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他们不留情面的驳回董卓的求和,但是真的没有想过要因此害了族人的性命。 大哥呜呜呜呜呜~ 他们兄弟一母所出,就算袁绍会不顾大哥的安危,他也不可能置大哥于不顾,当初驳回激怒董卓,分明是袁本初别有用心把他骗了过去。 他后来已经在努力揍袁绍给大哥报仇了,当初导致家门惨案,他有错,但是袁绍错的更多,只要他灭了袁绍,大哥和族人的在天之灵就能有所慰藉。 董卓老贼惨无人道丧尽天良,杀害袁氏族人之后连尸身都不放过,生怕有人偷偷收敛,甚至将他们族人的尸身运到郿坞藏匿。 他曾想过要为族人收敛尸身,只是郿坞是董卓的老巢,他真的过不去。 大哥逃出生天后没有来找他,而是去了冀州,肯定是要亲自问罪,不然大哥才不会先去见哪个婢生子。 大哥啊! 巡逻的士兵眼观鼻鼻观心,只当什么都没听见,任那呜呜咽咽的哭声传遍大营。 * 安国,袁府。 原焕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悠哉悠哉的享受着清晨的阳光。 旁边,袁璟和郭奕坐在毯子上玩耍,两个小家伙拿着复杂的九连环,两脸严肃的不断摆弄,铆足了劲儿非要把环解开不可。 小家伙们在一起玩了几天,很快就熟悉了起来,有小伙伴陪着一起玩,除了吃饭睡觉能想起来找大人,其余时间亲密的分都分不开。 原焕让奶娘盯紧一点,别让两个孩子碰危险的东西,忽然间没有儿子时不时的抱腿袭击,竟还有些不习惯。 荀攸荀彧抓到了新的壮丁,他现在几乎不处理公务,除了郡县的人员任免以及提拔黜落由他亲自过问,其他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他们商量着来,最后挑重点的说给他听。 高顺坐镇卢奴官署,同时训练郡县兵丁,青州徐州有黄巾余孽作乱,几十万百姓背井离乡,去哪儿避难的都有,中山郡也经常出现成群结队的流民。 这些流民能长途跋涉跑那么远,身体素质比寻常百姓更好,只要把精神气休养回来再加以训练,很快就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精兵。 高顺在练兵的同时招揽流民,能当兵的编入军籍,不适合当兵的就送去兖州,那边缺人缺的厉害,曹操缺粮缺怕了,趁着现在有粮食,屯田种粮、挖渠引水、开山铺路、翻修城墙等各种事情恨不得一下子全部办完。 整个府上那么多人,最清闲的就是他这个主公。 没办法,毕竟他身体虚弱,不能过度耗费心神,更干不了重活。 隔壁院子,挂了议政厅牌匾的房间里已经多了两个席位,同样身体虚弱的戏志才和郭嘉手边都放着大摞大摞的竹简,一大早就开始埋头处理公务。 论起官职,中山太守不算低,但在这各州州牧各自为政的情况下也算不上高,所有的地方都在招纳良才,中山郡在其中并不显眼。 士人前来冀州投奔的是冀州牧袁本初,没有人会注意中山郡这位寒门出身没有一点后台的新太守。 或许有几个人会留意,大概率也是在想这人什么时候会被袁绍弄下去换成他自己的人。 戏志才刚来那几天没有接触政务,休养身体的同时评估着这里的情况,他相信荀彧的眼光,但是留还是不留,还要他亲自看过才行。 寒门子弟出头不易,他不像郭嘉荀彧那样有家族支撑,走错一步都不行。 他留意观察的这些天,袁府和外面很少有联系,各地的公文也是先送去卢奴官署,然后再由高顺转送而来,府邸周围建了几座大营,方圆几十里都是士兵巡逻的范围,整个田庄被保护的极其严密。 府邸的主人身体不好,甚至比他还要差,孱弱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中山郡的内务几乎都由荀氏叔侄来处理,那些厚重笨拙的竹简很少会送到主院。 他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荀氏叔侄对政务把持的太紧,似乎有架空上官的可能,还曾隐晦的和荀彧提了几句,免得他们将来生出嫌隙。 后来确定要留下来,被任命了一个职位开始处理政务,这才发现之前的担忧根本没必要。 先不说荀氏叔侄不会做那等蒙蔽主公的事情,那位温润如玉的主公也不是看上去那般无害。 他们那位主公看似不问世事,仿佛误入凡尘的仙人,对那些繁杂的琐事丝毫不关心,真正接触了才知道,胸中有丘壑,并非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他们家主公的谋略之深,堪称料事如神。 只恨天妒英才,那多谋善断、心存河山的救世之才困在病弱残躯之中,如何能不让人心生惋惜? 戏志才珍惜的抿了口酒水,活动活动手腕继续批阅公文。 主公哪儿哪儿都好,唯独这闻不得酒气的毛病不怎么好,不光自己不饮酒,还见不得他们饮酒。 荀文若和他们说主公体弱时他们没怎么在意,不说主公,他和郭奉孝两个也是时常被疾医造访的体弱之人,对这两个字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 若不是亲眼见到那人被满身酒气的郭奉孝近身后面白如雪几欲昏死过去的骇人场面,他甚至以为这是荀彧为了让他们戒酒想出的新点子。 没办法,为了主公好受点,他们也只能忍痛少喝些酒。 第34章 流离不平 * 郭嘉眼馋的看着戏志才桌上的半樽美酒,扭扭捏捏挪过来,“志才尚在病中,疾医说了不能饮酒过多,一天半樽足够,不如……” 戏志才眸光微凝,仰头将那原本准备慢慢品尝的美酒一饮而尽,然后似笑非笑看向目光呆滞的郭嘉,“奉孝刚才说什么?” 郭嘉:!!! 美酒!!! 戏志才微笑的将酒樽放下,拿起另一卷竹简慢条斯理的展开,提笔落墨,动作格外的赏心悦目。 “误交损友,实乃人生之大不幸,嘉心甚痛矣!”郭嘉回到自己的席位,捶胸顿足痛斥好友的狠心,那么大一樽酒,分他两口怎么了? 他们年少相交,十几年的感情,难道还比不过几口酒水? 这是怎样可怕的世道啊! 人心就那么靠不住吗? 郭嘉越想越难受,挪到另一边扒拉着荀彧开始假哭,“文若,美酒乃续命良药,嘉真的一日都缺不得啊!” 看在他如此可怜的份儿上,看在他们十几年交情的份儿上,看在荀郭两家是世交的份儿上,就屈尊去给他要几坛美酒过来吧。 求求了! 荀彧将人从身上扒拉下去,挪开砚台,面带微笑,“奉孝想要饮酒,尽可以去主公处讨要,主公对我等向来体恤,不会吝啬些许酒水。” 郭嘉梗了一下,恼羞成怒的甩甩袖子,回到他自己的席位,恶狠狠的继续处理公务。 靠不住!一个都靠不住! 荀文若难道不知道他已经在主公面前夸下海口了吗? 现在再去找主公,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他原本以为主公只是寻常体弱,毕竟刚到府上那几天主公

相关推荐: 虎王的花奴(H)   弟弟宠物   恶蛟的新娘(1v2)   深宵(1V1 H)   我的风骚情人   猛兽博物馆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将军在上   村夜   NTR场合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