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想都别想! 一共准备了三波人,第一波被您一人送了一碗补肾汤打发了。 第二个眼看就要被送进大理寺。 我要是再回去养伤,那岂不就被您给团灭了? 哦对,还剩下个万俟卨。 可他抬眼一瞅,差点儿没又喷出一口老血来。 万俟卨这会儿跟个鹌鹑一样缩在角落里,生怕别人看到他。 眼看万俟卨已经是指望不上了,他倒是瞬间又冷静了下来。 如果要死保沈该的话,估计自己也得被一波带走。 算了,先稳一波。 心里这么决定了之后,他先看了一眼沈该,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儿。 然后,他才看向刘禅说道; “官家,臣刚刚又想了想,您说的对,吃牛肉可不是个小事儿。 让大理寺查一查也好,如果真是吃的牦牛肉,也好还沈大人清白。” 秦桧这么一说,刘禅顿时开心了。 “朕就知道秦副相肯定能理解朕的苦心。” “好了,沈卿你且去吧,到周爱卿那里喝喝茶,好好聊一聊。” 打发了沈该之后,他又看向了史官。 “刚才秦副相的话都记下了吧?” “回官家,秦副相的仗义执言都记下了。” “行了,回你的位置待着吧。” “是!” 对于俩人的一唱一和,秦桧干脆闭眼不去看,越看越气。 而且,他也正好趁着这个空档,把自己的思路好好理了一下儿。 沈该刚才说的话并没有什么毛病,而且应该是击中了官家的软肋。 要不然的话,他应该是会正面回应,而不是找个吃牛肉的借口把人弄进大理寺去。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顺着这一点乘胜追击。 心里有了主意之后,他就睁开了眼。 然后,挤出来一个笑脸就准备说话。 结果,他还没说呢,就见刘禅往后退了一步。 “秦副相啊,要不你先去洗个脸换个衣服? 你现在这血赤呼啦的,朕有点儿怕。” 说完了之后,没等秦桧说话,他就喊道: “刘童博,带秦副相去洗个脸换个衣服。” “是!” “秦副相,请吧!” 看着笑眯眯的刘童博,秦桧知道这脸不洗是不行了。 无奈随着刘童博出去了之后,他刚洗完脸,刘童博就笑眯眯的捧给他一套衣服。 “秦副相,把这衣服换上吧。” 一看刘童博又给他拿了一套太监的衣服,秦桧一下子就怒了。 “刘公公,你什么意思? 本官岂能穿你们太监的衣服?” “可这宫里除了我们太监的衣服,也没有别的.......” 说到这里,刘童博突然一脸震惊的说道: “秦副相您不会是想穿宫女的衣服吧? 这......这是不是不太合适?” 刘童博一脸震惊的样子,差点儿没让秦桧又当场撅过去。 “刘公公,请注意你的言辞,本官怎么可能想穿宫女的衣服?” 结果他怒叨了一句之后,刘童博直接就从自己袖子里抽出了他随身的短刀。 “好呀秦桧,我早就看出你不是人。 原来你想穿官家的龙袍? 来人啊,抓反贼啦!” 因为太过无语,看着突然围过来的侍卫,秦桧不仅没感觉到害怕,还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白眼儿。 “刘童博,你不要冤枉好人。 本官什么时候说过想穿官家的龙袍了,我的意思是,我要回家换自己的衣服。” 秦桧这么一解释,刘童博立马露出来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呃,原来是这样啊,误会了误会了。” 打发走了侍卫之后,刘童博才说道;、 “那秦副相您要不自己出宫吧,我得过去陪着官家,一会儿该宣布散朝了。” “散朝? 事还没说完呢,散什么朝?” “那不散朝能怎么办? 你回家换个衣服,最少得半个时辰,总不能让官家一直等着你吧?” 看到刘童博脸上那幸灾乐祸的表情,秦桧瞬间悟了,这家伙早就跟岳飞穿一条裤子了,他在激怒自己。 想到这里,他强行压下了自己的火气.......个屁啊。 根本压不下去。 于是,他便愤怒的指向了那套太监服。 “把那个给我吧。” “好嘞!” 不再搭理刘童博,他换了衣服之后就往回走。 往回走的过程之中,他已经慢慢冷静了下来。 进了大殿之后,他正准备按计划开始推进,却听见刘禅突然来了一句。 “秦副相,朕觉得这衣服实在是太适合你了。” 听见这话,秦桧下意识就捏了捏拳头。 不能气不能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默念了半天,终于把火气给压了下去。 然而,等他又准备开口之时,却又卡了壳。 “淦,本相准备说什么来着?” 第955章 改革?这是在对抗人性! 眼看秦桧的嘴张了好几次,但却啥都没说出来,刘禅顿时担心坏了。 “秦副相,你是不是还是不舒服? 要不朕再找太医给你看看?” 听见太医俩字儿,秦桧顿时感觉自己的头皮发麻。 我特么马上就要把思路理清了,又被你给吓断了。 既然脑子已经成了一团浆糊,秦桧干脆也不急了,顺着刘禅的话就谢恩道; “谢官有挂念,臣无事。” “真的没事儿?” “真的没事!” “既然没事儿的话,那咱还是继续谈正事儿吧。” 说完了之后,刘禅就又接着问道; “秦副相不会也认为朕下的圣旨有问题吧?” 刘禅主动这么一问,秦桧的思路倒是一下子回来了。 但是吧,又出现了新问题。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说自己认为有问题? 那岂不是直接和官家站在了对立面? 不行,这是找死之道,得先迂回一下儿。 心里这么决定了之后,他便笑着回道: “官家,臣怎么会认为您的圣旨有问题呢?” “真的?” “那必须真的啊。” 秦桧的本意是打算来个先扬后抑,搞一招我不反对你的圣旨,但具体的细节咱是不是再完善完善? 结果他刚这么一说,刘禅就激动的两手一拍。 “那就没问题了,散朝吧。” 这一句散朝,差点儿又把秦桧搞懵逼了。 眼看大臣已经准备行礼散朝了,秦桧也顾不上再想那么多了。 “等一下。” 听见这话,刘禅疑惑的看向他。 “秦副相,你还有什么事儿?” “官家,那个......臣也认为您的圣旨没什么问题。 但有些细节,是不是还应该再讨论一下?” “嗯? 你想讨论什么细节?” 看着刘禅在问这话之时微微眯了眯眼,秦桧不自觉的往后退了一步。 虽然官家一直在笑着跟他说话,但刚才那个眼神儿,他莫名的就感觉到了一丝危险。 但退了一步之后,他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今天这事儿,不能让。 如果算上这一次,这已经是大宋历史上第三次尝试按区域进行录取。 第一次发动这个提议的人,叫做欧阳修。 欧阳修在大宋文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改革也确实成功过一次,但最终还是在南方系的反扑之中落寞收场。 第二次推动改革的则有两个人,分别是司马光和王安石。 作为新党和旧党的领军人物,两人的政治观点可谓大相径庭。 但两人都意识到了南北存在巨大现实差距的背景之下,全通统考统取对于国家稳定的巨大危害。 因此,两位政治观点针锋相对的政坛领军人物,在几乎相同时间里,从各自的立场推动了这项改革。 但最终,仍然逃不过虎头蛇尾。 归根结底,就在于这种改革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根本。 秦桧对这一段历史心知肚明,他也能看出来刘禅的决心。 但他并不认为这样的改革能成,因为这个改革看似只是改变了科举录取的方式。 但实质上,他要对抗的却是人性。 甚至,是人性中相对美好的那一部分,即封妻荫子的本能。 任何一个取得了高官厚?之人,都会本能的想把这些东西原原本本的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从小就加强对孩子本身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堆积其他大量的资源。 比如更好的教师,更优渥的环境等等一切有利于提升子女竞争力的资源。 而且,这种资源的累积仅靠某一个家族一般是不够的,所以联姻或者其他形式的结盟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 整个资源累积的过程之中,甚至不需要任何违法乱纪的手段,便可以合情合理的完成。 如果仅从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地区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是一种好的现象。 但如果放大视野,放在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出现了。 因为,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 某一个家族或者地区占有的多了之后,其他地方占有的必然要少。 如果这个时候,国家不能出面干预的话,占有资源更多的地区,便可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越占越多。 直到把所有人的资源据为己有,实现家族或地区的极度繁盛。 但与此同时,其他失去一切资源的地区,要么彻底沦为附庸,要么揭竿而起。 无论哪种,对于国家来说,都是灾难。 对于这些问题,秦桧当然能看得清楚。 但也正因为看得清楚,他才会认为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因为,这是在与人性对抗。 别说他秦桧对抗不了这种人性,就连岳飞,他也不相信能够对抗。 岳飞会放任自己的家族在他之后,迅速陷入衰落吗?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不信。 既然如此,那又去折腾一场必然失败的改革呢? 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开口说道: “官家,刚才沈大人说的话,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尤其是江浙淮地区学子如云,而且这些地区的学子水平综合来看也是全国最高的。 本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很有希望能为国效力的,但如果按区域录取的话,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可能就要因些而流落民间。 这不仅仅是朝廷的损失,也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因此,臣请官家三思。” 秦桧的话说完了之后,便认真的向着刘禅做了个揖。 看着眼前脸色认真的秦桧,刘禅一下子笑了。 “秦副相以为,朕的改革对他们不公平?” 看到刘禅的笑脸,秦桧愣了一下之后才说道: “官家,臣是认为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公平。” 秦桧的话说完了之后,刘禅并没反驳,而是看着他说道: “秦副相刚才说到了真才实学,那朕倒是有个问题想问你一下。” 刘禅这么一说,秦桧本能的就警惕了起来。 “官家您请讲。” “朕前段时间听说了一个学子叫季明礼,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只有几亩薄田。 全家劳作一年,甚至吃不上几顿饱饭。 所以,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天天吃上饱饭。 后来朝廷收复了安南之后,他家便举家迁到了安南。 到了安南,朝廷分了地,经过几年开垦之后,他家很快就吃上了饱饭。 甚至,家里也有了余财。 有了余财之后,他才进了私塾。 但因为开蒙太晚,纵然他日日头悬梁锥刺骨,但也只能勉强通过乡试而已。 再往上的考试,他则是连考连败。” 说到这里,他认真的看向了秦桧。 “秦副相你来告诉朕,像季明礼这样的人,算不算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956章 苦一苦大家,骂名朕来背! “秦副相你来告诉朕,像季明礼这样的人,算不算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从刘禅脸上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认真之后,秦桧并没急着回答,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眼见秦桧陷入了沉思,刘禅马上又问道: “秦副相不用想那么多,你就简单的告诉朕,像季明礼这样勉强只能通过乡试的人,算不算有真才实学。” 见刘禅催的急,秦桧也只能硬着头皮回道: “官家,像季明礼这样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但长大之后却能进学堂念书的孩子,全是托了官家您励精图治的福啊。 若不是您收复了安南,国家也不会新增那么多优质的耕地。 没有那么多耕地,也就没有后来的移民之策。 如果没有移民之策,像他们这样的家族,恐怕一辈子也吃不饱饭。 所以,他虽然只是勉强通过了乡试,也当感念官家您的恩德。 而且,他既然能通过乡试,那将来为自家的孩子开蒙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要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说不定两三代之后,他们家便能走出一位状元之才。” 秦桧说了一大堆之后,刘禅却是直接问道: “那秦副相的意思是,此人并不算是什么大才?” “回官家的话,他毕竟只通过了乡试。 如果评价其为大才的话,恐怕有揠苗助长之嫌。 但有他开了这个头之后,他的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已经勉强可以诗书传家。 能在两代之内就完成这样的转变,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如果再对他抱有更高的期望,臣以为便不太合适了。” 听到秦桧这么说,刘禅点了点头。 看到刘禅点头,秦桧顿时大大松了口气。 看来,自己说的话,官家听进去了。 然而,正当他打算乘胜追击之时,却听刘禅悠悠的说道: “秦副相说的话确实是老成持重。 但你可知,他自从去年进了技术学堂之后,成绩一直突飞猛进。 刚进学堂之时,天天被夫子批评朽木不可雕。 但短短个月之后,他已经能稳居学堂
相关推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靴奴天堂
小人物(胖受)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高门美人
壮汉夫郎太宠我
[综影视]寒江雪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