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不用那么复杂。” “哦?爱卿此言何意啊?” “高尚宫刚才说要招募人数,臣以为完全不用那么复杂,军队里不就有现成的人数吗?” “啊这......” 刘禅还在犹豫呢,高软软就赶紧说道: “赵大人的好意,下官心领了。 但是这件事情暂时与朝廷无关,用朝廷的人不太合适。 下官还是自己招募人数吧,反正也不过就是花点儿钱而已,下官还花得起。” 一听高软软这么说,赵鼎都快炸了。 “教化蛮夷这么重要的事儿,本来就是朝廷的责任,怎么能和朝廷没关系呢?” 看着赵鼎那恨不得要吃人的表情,高软软却是不咸不淡的说道: “赵大人您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儿啊,下官刚才不是说了嘛,那个爪哇国王划给咱的那块儿地,现在还不适合耕种。 等下官和官家一起,把那些铜矿都挖完了,再把那块地给平整成适合种地的样子之后,一定请朝廷出马,过去教化蛮夷。 暂时只是挖矿而已,真的用不着朝廷出马。” 说完了之后,不顾赵鼎傻眼儿的表情,她就看向了刘禅。 “官家以为臣这样安排,合适吗?” 看到赵鼎在高软软的手里吃瘪,刘禅一下没忍住就直接笑了出来。 “哈哈哈,合适.......实在是太合适了......哈哈哈......” 看着笑的前仰后全的刘禅,赵鼎更加的无语了。 我不就是坑了你区区一千九百七十万贯嘛,你就这么打击报复我? 郁闷之下,他就看向了张浚。 结果张浚直接把脸往天上一扬,死死的盯着房顶。 你自己造的孽,自己想办法去吧,我可没招。 眼看张浚直接装死,赵鼎只好假装看不出来刘禅笑声里的揶揄,挤出个笑脸儿说道: “官家,这铜矿毕竟关系到朝廷的财政,你总不能都给占了吧?” 结果他这刚说了一半儿,又被高软软给打断了。 “赵大人此言差矣。 这件事儿里面可没有什么铜矿,下官一直和官家商量的,都是怎么帮助人家爪哇的百姓们种地而已。 至于那块地上恰好有两个铜矿,纯属是凑巧罢了。 这些铜矿放在那里不仅没什么用,还影响咱们教化蛮夷的进度。 为了朝廷能早点儿派人过去教人家种地,官家甚至不惜借贷,也要先帮着朝廷把那块儿地上的铜矿挖走,把那块地给整理成适合种地的样子。 官家为了朝廷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您不感激官家的圣德,还要埋怨官家想独占所谓的铜矿? 你这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高软软这话一出,刘禅顿时惊为天人。 高尚宫真是朕的贤内助啊。 原来,理还可以这样子讲的吗? 学到了啊! 于是,他赶紧顺着高软软的话说道: “对啊对啊,赵相你怎么能无故的污了朕的清白呢? 哪儿有什么铜矿啊? 只不过是一些妨碍朝廷施展教化的垃圾而已。 为了帮你们清理这些垃圾,朕可是欠下了巨款啊。 朕都已经想好了,从今天开始,宫里就不吃肉了,要把钱省下来,早点儿把这笔巨款给还上。 哎,朕太难了啊......” “......” 俩人这一唱一合,差点儿没把赵鼎给憋出来内伤。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说道: “臣怎么敢让官家为了朝廷的事儿背上巨债,甚至连肉都吃不起呢。 要不,这件事儿就交给臣来办吧。 那些垃圾,臣自己想办法给他清理了。” 听见赵鼎这话,刘禅人都麻了。 你丫的真是一点儿脸都不要了啊。 朕想独吞就算了,你也想独吞? 正在他想着怎么把这话给骂回去之时,高软软轻飘飘的来了一句。 “朝廷都已经混到靠借钱过日子了,清个池塘恐怕都费劲儿,你们哪儿来的钱清理矿山啊?” 第567章 缺人怎么办? “朝廷都已经混到靠借钱过日子了,清个池塘恐怕都费劲儿,你们哪儿来的钱清理矿山啊?” 高软软这一句话,直接把赵鼎给干沉默了。 刚从人家手里坑走了一千九百七十万贯。 其中三百七十万贯,还是名义上的借款。 这会儿要是改口说朝廷有钱的话,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 他正在想着该怎么把这话给圆回去之时,一直在看房顶的张浚突然来了一句。 “高尚宫此言差矣! 朝廷虽然没钱,但朝廷有俘虏啊。” “啥? 还有俘虏?” 惊讶的一句话脱口而出,高软软就恼怒的瞪上了赵鼎。 老娘是个女子,藏点儿底牌就算了,你个老爷们儿也玩这一套? 但赵鼎这会儿可没功夫跟她打这眉眼官司,他也同样震惊的扭头看向了张浚。 然后,小声问道: “咱哪儿还有俘虏?不就那六十万吗?” 这话一问完,就收到了张浚鄙视的眼神儿。 “现在没有,咱不会现抓?” 说完了之后,他就看向刘禅拱手说道: “官家,臣有个建议想请您恩准!” “什么建议?” “近些年来,在官家您的励精图治之下,咱大宋连续开疆拓土,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一句话说的刘禅并没有爽到,甚至还有点儿惭愧。 活都是岳爱卿干的,不过朕斗蛐蛐的水平在秦副相的陪伴之下,倒确实是日新月异。 于是,他赶紧说道: “励精图治这个就不用夸了,你还是说你的想法吧!” 刘禅这么一说,张浚心里一股佩服之情顿时油然而生。 官家真是谦虚啊,凭大宋这些的发展,换个皇帝估计早封禅去了,官家却连夸都不让夸一句。 明君之相,这才是明君之相啊。 心里又把刘禅狠狠夸了一顿之后,他才接着说道: “官家您虚怀若谷,但臣却不能忽略事实啊。 确实是在官家您的治理之下,咱大宋这些年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发展的快了,同样也出现了问题。” 一听出问题了,刘禅马上就认真了起来。 “什么问题?” “人不够用了啊! 这些年朝廷一直在直接发钱,免税、各费入学等方式鼓励百姓多生孩子,而且效果也着实不错。 但一代人想要成长起来,哪儿有那么快呢? 因此,短期内咱们大宋缺人的局面,仍然没法儿从根本上解决。” 张浚说到这里,刘禅那叫一个深有同感。 这些年赵鼎之所以花钱如流水,跟这个也有关系。 现在大宋的百姓只要生个孩子就直接发钱。 除了发钱之外,生的多了,还能免税,名劳役。 除了这个,赵鼎这些年还在到处建学校,直接建到了里这一级。 刚开始,建的都是男校。 但因为高软软在大宋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想要向她学习。 刚开始大臣们以及大儒们对于这个,是死命的反对。 但没办法啊,高软软实在是太能搞钱了。 看在钱的份儿上,高软软自己都不用下场,赵鼎直接化身战狼,撕得那些大臣们以及大儒们怀疑人生。 被撕得多了,他们也意识到这个趋势已经是挡不住了,干脆便两眼一闭当看不见。 后来,就开始大规模建女校。 现在大宋男校和女校的比例,差不多能达到四比一。 除了学校,赵鼎还在各个地方开始大量的建养济院(养老院)。 这个养济院制度,其实大宋一直就有。 但赵鼎直接丧心病狂一般的,同样把这制度给普及到了里这一级别。 刚开始大家并没反应过来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只觉得他是钱多烧的。 等这学校和养济院搞成了之后,赵鼎开始逐步向里这一级派出官员之时,大家才回过味儿来。 别说里这一级别,就算再高的乡一级别,自古至今都是宗族的天下。 所谓皇权不下县,说的其实就是这个。 但赵鼎这个举动,明显打破了这个默契。 百姓们为什么要听从宗族的控制? 因为他们想要学习,得宗族里识字的长者来教授。 他们老了之后,更是要依靠宗族来接济。 但赵鼎的举措打破了这个垄断。 他这是要挖了宗族的根儿啊。 回过味儿来之时,有人开始反对。 可恨得是,赵鼎一手学校一手养济院,完全占据了道德至高点。 而且,岳飞的刀到底有多利,大宋谁不知道? 所以,目前还没有人头铁到真正明火执仗的反对,只是暗暗的反抗。 比如不让宗族里的孩子入官学,或者不让宗族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朝廷的养济院。 赵鼎一看他们只有这么点儿胆量,大手一挥,发钱。 上学的当然不会发钱,但是管饭,而且五天能吃一顿肉。 至于那些住进养济院的,他是真发钱,一年发三贯。 其实朝廷以前也发钱,每人每年差不多发两贯钱。 但那时候养济院只到县一级,本来就没多少。 每年再向那些乡绅们募捐一点儿,所以朝廷一年支出不了多少钱。 可赵鼎这回给普及到了里一级,还每人每年涨了一贯钱。 而且他这次得罪了乡绅,募捐的数目大减。 这一下子,朝廷的花销,可就成了天文数字了。 整个大宋八千来万人口,又加上战争的原因,孤寡老人差不多在四百万。 仅这一项,朝廷一年的开支,超过了一千万贯。 因为这个,当时朝廷快吵疯了。 但刘禅都没等岳飞表态,就直接表示,朕同意! 朝廷的钱不够,朕给补! 于是,没得吵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个制度现在执行的也仍然不是太好。 宗族势力哪儿有那么容易认栽呢? 这可是他们几千年来的传统势力! 所以三不五时的,就有派到乡以及里一级的官员们,在本地干不下去跑路的。 但他们除了这些暗地里的手段之外,目前没有人敢明面儿上站出来。 所以,赵鼎便也不慌,慢慢儿来呗。 除了这些措施之外,赵鼎想的另一个办法,就是让官家带头生。 这些年不停的往他后宫里塞人,就是这个原因。 总体来说,这些措施收效甚好。 但还是那句话,时间太短了,人都还没成长起来呢。 想着这些,刘禅便问道: “爱卿你有什么好办法?” 第568章 高软软:完了,这波又是冲我来的! 听见刘禅问自己什么 办法,张浚便拱手说道; “官家,臣以为咱大宋的军功体系是时候再优化一下了!” “嗯?” 不仅是刘禅,就连赵鼎也被张浚给弄得一头雾水。 优化军功体系? 这么大的事儿,你就这么水灵灵的提出来了? 甚至,咱俩这关系,你都没提前说一下? 老张啊老张,你这路可是走窄了啊? 刘禅可不知道赵鼎心里的想法,他只是觉得疑惑,这玩意儿还能咋优化? 以里这么想着,他便这么问了出来。 等他问完了之后,张浚就说道: “官家,臣以为应当将捕俘提升至四大军功之后!” “啥?将捕俘提升至四大军功之后? 有......有这个必要吗?” 不怪刘禅迷惑,实在是张浚这个提议过于惊世骇俗了一点儿。 他口中的四大军功,指的是斩将、夺旗,先登以及陷阵。 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这四样是打仗之中最难办到的事儿,而且一般立下这四类军功的将士,都能直接封侯。 哪怕你是个大头兵,只要立了这四类军功中的一样,也能封侯。 所以,才被称为四大军功。 但张浚竟然想将这捕俘跟这国大军功并列? 这......多少有点儿扯淡了。 他所谓的捕俘,其实就是抓俘虏。 抓俘虏当然也算军功。 甚至,大宋比之前的朝代更加重视捕俘。 比如,在大宋的军功体系里面,抓一个普通的俘虏,奖五贯线。 而斩首一个,才奖三贯而已。 从这个赏格就能看出来,大宋有多重视捕俘。 但再重视,也不能跟四大军功放一起啊。 人家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封个侯,你这边抓个俘虏,就想也封个侯? 这合适吗? 明显不合适啊! 张浚说完了之后,就一直在看着刘禅的眼神儿,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就明白了刘禅心里在想什么。 于是,没等刘禅问出来,他就直接解释道: “官家,臣也知道自太祖以来,对捕俘就一直非常的重视。 但咱们现在的局势,实在是太缺人了。 想要缓解眼前的局面,最快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抓俘虏。” 说到这里,张浚观察了一下,发现无论是刘禅还是赵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之后,继续说道: “为了鼓励将士们多抓俘虏,臣建议以后将士们捕俘的数量可以累计。 如果一个将士能累计捕俘三千,便可以与四大军功一样,直接封侯。” 张浚这句话一说完,赵鼎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他现在算是明白,张浚为啥不提前和他商量这个事儿了。 这个想法,真的太特么炸裂了。 捕俘数量可以累计,达到三千就能直接封侯? 你他娘的真敢说啊! 事实上,如果一个将士真能在战场上抓到三千俘虏,那他基本上就已经可以封侯了。 但张浚这句话,并不是一句废话。 反而是一句不应该说出来的话。 以前的战争之中,抓俘虏只是战争胜利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可这句话如果明确的写进了大宋的军功体系之中,那就必然会导致大宋的作战方式以及作战目标发生改变。 不知不觉之中,大宋的作
相关推荐: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外婆的援交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危险情人
壮汉夫郎太宠我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一梦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