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么要无缘无故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为了我们的好日子而杀敌? 所以,这些将士们必须要赏。 而且,最好的奖赏,就是土地。 孟子有言,有恒产者有恒心。 只有这些将士们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才能心无二志的在前方杀敌。 而我们,也才能躲在他们的身后,享受他们带来的太平日子。 如果你们不信的话,可以设想一下。 如果我们的将士们只是为了军饷而上阵杀敌的话,一旦哪一天朝廷付不起足够的军饷了,会怎么样?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不用敌人到来,我们就会成为那些饿兵的刀下亡魂。” 李清照这么一说,众人还真照着她说的方向开始想。 今天能来参加这个聚会的人,除了有一定的身份和家世之外,更重要的是,她们都读过书。 读过书的人,多少都会明白一些事理。 因此,当李清照把这个设想摆在她们面前之时,她们仅是稍微一想,就感觉到了手背发凉。 因为,这样的事情,其实有过太多的例子了。 前些年,到处流窜的叛军以及土匪,可没比金兵少祸害百姓们。 一下子,她们便觉得李清照说的话有道理。 但有道理归有道理,每个人的立志是不同的。 尤其是那些贵妇们,她们很清楚自己的家庭或者说家族在大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态位。 如果真的把大量的地分给了士卒,那他们能得到的,岂不是就少了? 你想吃肉没问题,但不能从我的碗里拿啊。 如果为了保证士卒的利益,而损害我们的利益。 呵呵,休想! 想到这里,便有一个看起来四十来岁的妇人站出来说道: “姐姐,你说的话确实有理。 但是,我们大宋能有今天的书面,也不完全是那些将士们的功劳。 朝廷上上下下的每一个人,包括各世家大族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总不能论功行赏的时候,只赏士卒,却不赏旁人吧?” “你怎么知道官家不会赏赐其他人?” “可是,土地一共那么多。 如果都赏赐给了士卒,别人哪儿还有东西可赏啊? 总不能给士卒们赏可以传家的土地,却给别人只赏一些铜板布帛吧? 这不公平!” 听到这句话,李清照一下子笑了。 “铜板布帛确实不能传家。 但是,如果这些铜板布帛变成了工坊呢?” “你说什么? 工坊?” “对! 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时代变了。 或者说,士大夫的命根子变了。 以前,士大夫的命根子是土地。 但是,以后的士大夫们的命根子,将会变成工坊。” 第665章 谁授意她的呢? 以后士大夫的命根子,将会变成工坊。 听到这句话之后,在场的人全是一脸诧异。 就像是,听到了极荒谬的笑话一般。 “工妨? 那岂不是要让我们变成商贾? 这怎么可能?” “对呀! 我们是耕读人家,怎么可能从事商贾那等贱业?” “就是,我们怎么可能从事那等贱业呢?” “可是......商贾也不能完全算是贱业吧? 那位女首富,不就是商贾吗? 她不就马上要成为贵妃娘娘了?” “那怎么能一样?” “那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听说朝中的赵相,都要找她借钱呢!” “这......反正不一样。” ...... 眼见在座的人开始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李清照看了唐婉一眼,俩人谁都没说话,就任由她们这么争论。 出乎她们意料的是,这场争论竟然一直持续了快一炷香的时间,才终于有停止的迹象。 而且停止的原因,不是因为她们吵出了什么结果。 而是因为,她们累了。 眼看参与辩论的众人一个个的拿起桌上的茶杯就开始润口,李清照便趁着这个空档说道: “刚才你们的争论虽然立场不同,但确实各有各的道理。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们好好想一想,咱们那位首富,到底代表着什么。” 听到她这么说,众人纷纷放下了手中的茶碗儿。 “姐姐,你想说什么?” “咱们今天能在这里安心的吃茶饮酒品读,离不开岳元帅和大宋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但是同时,咱们也不能忘记了官家的励精图治。 像官家那样英明神武的人,却给了那位女首富几乎可以称为冠绝六宫的荣宠。 你们就没想过,官家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吗?” “啊?这能有什么深意? 还不是因为那位女首富长的好看?” “哈哈哈,大错特错。 六宫之中哪一位不是国色天香。 官家如果真是爱美色之人,又岂会独宠那一位呢?” “这么说倒还真是啊! 难道官家真有什么深意?” 自言自语了这么一句之后,就有人看向了李清照。 “姐姐,难道官家真有什么深意?” 听到有人这么问,李清照再次露出了笑意。 “官家之心,岂是我等凡俗之人所能猜测? 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雁过必有回声,认真分析那位女首富这些年的所做所为,倒也不难看出一些踪迹。” “哦? 什么踪迹?” “你们是不是以为,那位女首富之所以能成为首富,全是靠着挖矿?” “对呀,这不是很明显吗? 全大宋的人都知道的啊。” “呵呵,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啊? 那其二是什么?” “工坊!” “工坊?” “对! 据我所知,咱们那位首富从最初经营玉石矿开始,便投入巨资开设了不下十个工坊。 这些工坊之中,全是招的全国最优秀的工匠。 正是因为这个,她的商行出品的玉饰,才有那么多人抢着购买。 后来,她几乎每涉及一个行业,都会开设大量的工坊。 然后招少这个行业内最优秀的工匠。 到目前为止,她手里的工坊,应该至少超过了一千家。” 听到一千家这个数字,大座的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乖乖,一千家? 怎么会有这么多? 那她手里该有多少伙计啊?” “她手里具体有多少伙计,没人知道。 但她手里最优秀的工匠,应该不低于五万人。” “五万人? 我的天呐,这恐怕比宫里将作监的工匠还多了吧?” 听到这个问题,李清照摇了摇头。 “这些事情就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了。 但我知道的是,因为她的这些工坊,至少让五万人稳定的吃上了饭。 而且,每个月还有不菲的月钱。 那些工匠每个月拿了月钱之后,便可以养活自己一家。 换句话说,咱们那位女首富,以一己之力,让五万个家族保持了稳定。 我想,这就是咱们官家给她无尽荣宠的原因了吧。” 她的话说完了之后,一直在观察着众人反应的唐婉马上问道: “姐姐,你的意思是说,官家之所以荣宠那一位,是希望大家能够效仿?” 听到唐婉的问话之后,李清照点了点头。 “我想应该是的! 如果我们的士大夫们能把眼睛从土地上移开,然后转移到开设工坊上面。 那么,不仅他们自己的家族能在短时间里赚到大量的财富,也能为大量百姓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的营生。 而他们不再把目光放在土地上之后,朝廷的大量土地,便可以赏赐给那些有功的将士。 如此一来,士大夫们得到了财富,百姓们得到了营生,而将士们也得到了土地。” 她这么一说,唐婉立马兴奋的说道: “那要是这样的话,那岂不就像我们现在桌上的这一大桌子饭菜。 每个人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不用去别人面前的盘子里抢菜,而且每个人还都能吃饱?” 听到唐婉这个比喻,李清照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绝望之中孕育出来的希望。 之前我们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官家就算想给有功的将士们赐田,也拿不出那么多的土地。 但经过这一番国变之后,原来半壁江山的土地,实际上已经成了无主之地。 如果我们的士大夫们能够抑制自己对于土地的极度渴望,把眼光转向开设工坊的话,那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她的话说完了之后,在场的大多数人都默默的点了点头。 就连那些贵妇们,也不由的对这个三赢的结局生出了一丝渴望。 她们能成为贵妇,并不仅仅是在为她们嫁的好,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她们具有管家的能力,能管好自己的家。 而想要管好一个家,必要是眼光是不可缺少的。 到了这个时候,她们怎么可能还看不出来? 这位大宋第一才女今天说的这些话,确实是她的真情实感。 但是,这些话也绝对是有人授意她这么说的。 要不然,今天这些话她就算心里再怎么想,她也不敢说出口。 那么,授意她的人,会是谁呢? 第666章 李如兰! 到底是谁授意李清照把这些话当众说出来呢? 在座的那位贵妇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高软软。 而高软软的背后是谁? 官家啊! 所以,幕后真凶,呃,幕后黑手,呃,站在幕后操纵这一切的人,就是咱们的官家。 一想到这里,那些贵妇们觉得一切都能解释的通了。 官家希望士大夫们能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开设更多的工坊,不要再死死的盯着土地。 但是,他又不想贸然的发布相关的政策,以免引起什么大的动荡。 所以,他才转了这么大一个弯儿,通过高软软请到了李清照。 由这位大宋第一才女,来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 他的想法,应该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嘴,把这些话传给自己当家的人。 如果自己的当家人听进去了,那他就兵不血刃的实现了刚才李清照所说的三赢。 要是听不进去的话? 刚才那位大宋第一才女上来就称赞岳元帅,恐怕也有另外的用意啊。 谁规定过钢刀只能用来砍杀敌人呢? 官家还真是老阴货,呃不,煞费苦心啊。 这他娘的,自己要不要听进去呢? 不行,不能这么轻易就范。 至少也得看看官家能给出什么好处再说。 没好处的话,谁去搞什么工坊啊。 是个人都知道,搞工坊可是有风险的。 哪儿有土地来的稳定啊! 对于他们这样的志在传世千年的家族来说,稳定可是能压倒一切的。 想到这里,便有人一脸苦笑的看向了李清照。 “姐姐说的话自是极为在理,如果真能如姐姐所说,那咱们的日子肯定要比现在更好。” 说到这里,她便话锋一转。 “可是,我们都只是一介女子而已,家里始终是男人们当家。 我们就算再认同姐姐,也无法改变当家人的想法啊。” 说到这里,她便不再说话了,但眼睛却是一直盯着李清照。 那意思是相当的明显,快给好处啊。 没好处我怎么回家替你传话? 但李清照却只是微微一笑。 “妹妹说的话,姐姐何尝不懂? 不过,我们今天只是饮酒品诗而已,我刚才就那么一说,你们听过便罢。 至于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咱们便不必操心了。 要不,我们继续品诗?” 见李清照完全不接招,不少人心里都是一沉。 这可怎么办呢? 完全没拿到一点儿好处,总不能就这么空口白牙的去和当家的说吧? 那肯定会被训斥一顿。 可要是不说的话,这位今天明显是带着上面的意图过来吹风的,真不管不顾的话,将来会不会出事儿? 就在她们内心纠结之时,忽然有一人出声说道: “好啊好啊,我们继续品诗吧。 姐姐您知道我最喜欢您刚才那首声声慢里面的哪一句吗?” 听到这个声音,众人不由的回过了头。 然后,就看到一个身着红色窄衫襦裙,头梳结鬟式,金钗珠宝点缀其间,尽显华丽高贵的女子。 看清了说话的女子之时,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不屑又无奈的表情。 这女子姓李,名如兰。 原本她只是个都头的女儿而已。 临安城,都头的女儿,这俩放在一起,是个人都能听出来这家境不怎么地。 按正常发展,这女子能给官老爷们作个妾都不算是高攀了。 但是,这李如兰最近却成了临安城里的风云人物。 为什么呢? 那些高官子弟派去的媒婆,硬生生的把人家家里的门槛儿给踩破了。 为啥一个都头的女儿,能让这些高官家的子弟这么上头呢? 没办法,这位能搞钱啊。 自高软软和刘禅俩人开设皇家商行之时,便一直在有意识的推动女子走出家庭,进入工坊。 推进的过程虽然一直磕磕绊绊,但也一直不乏敢于吃螃蟹的人。 李如兰就属于临安城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高软软和刘禅的皇家商行开业那一年,她才十六岁。 本就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听说了高软软的事迹之后,心里便产生了效仿的想法。 再加上从小训练出来的一手绣活更是冠绝好几条街。 因此,她便在家里找了三个心灵手巧的丫鬟,跟她一起做刺绣拿出去卖。 后来,三个丫鬟便不够用了,她便开始在邻里之间招绣娘。 慢慢儿的,邻里之间的绣娘竟然也不够用了,她又开始从更远的地方招。 再后来,这李如兰也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投资。 然后,她的如兰绣庄,几乎是一夜之间开到了大宋的三十多个城市。 而且,生意是个顶个的好。 这
相关推荐:
他是斯文糙汉
在爱里的人
外婆的援交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Black Hole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和徐医生闪婚后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壮汉夫郎太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