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一向公平,只要诚心跟她合作,通常都不会吃亏。 苏佳茗问道:“我们的茶也能制成茶砖,就是有一条不好——与西番的路不太通,都是山,偶尔才能有一点那边的东西经过西卡家传过来。要是经京城转运,那路途又太远、时间又太长,也费人工、也容易出事故。语言也还要阿翁给指点。” 祝缨笑道:“哪来那么多的麻烦?没有路就探路!山路也是路。但是记住,这件事要保密。” “是!” “语言的事你也不用担心,他在京城语言不通,会带通译的,你会官话就行。” 苏佳茗道:“好叻!我这就回去准备!那青君呢?” 祝缨道:“家里这些人照顾她还是足够的。” 苏佳茗道:“她早间说了一会儿话,怪自己病了。” “又不怪她,你忙你的。” “哎!”苏佳茗离开的脚步带了一点少女的蹦蹦跳跳。 ………… 与西番、胡使的谈判是轮流进行的,祝缨依旧是冷眼旁观。原本,祝缨还试图让王、阮也参与进来,无奈骆晟要在家准备嫁女儿,如果王、阮也走了,就算有个沈瑛,鸿胪寺也忙不过来。于是王、阮只得留下。 苏佳茗已经与昆达赤接上了头。苏佳茗的衣服很打眼,她的铺子里为显示“正宗梧州货”,里面的伙计帮佣都是穿着瑛族的衣服,她自己的衣服随手捞一见就很显特色了。她也不叫卖,只将茶篓上贴上斗大的“茶”字,生怕昆达赤不识字,一旁画了个几片大大的茶叶。 在一整天谈判没有结果之后,昆达赤想不搭理她都难。昆达赤第二次谈判时就不到场了,四夷馆来报,他跑南货铺子看新鲜去了。 胡人与童郎中还是磨,累利阿吐第二次开始就很少说话,也将谈判交给手下与童郎中,他自己偶尔冷不丁地问一两句。祝缨把四夷馆的人召集起来,询问累利阿图的动向。 答曰:“没有干什么,也不串连,逢有客来访,我们也都带着通译陪着。哦!对了,他还问,为何本朝官制与写的不一样。下官等也不知道,只好告诉他,那是大人们的想法。他还问了些文人,那些人说,是‘权变’。别的就没有了,他独处时也很谨慎并不多言。” 祝缨命人继续盯紧。 过不两天,又有通译禀报:“他们的使团里有两个人私下说话被小人听着了。他们说‘国相真的要学南人设官职了,我们一向追随可汗,这是机会,也要挑一个官才好。’一个想做户部尚书,一个觉得京兆好。” 又过几日,窦尚书有点坐不住了,趁着大朝的时候叫住了祝缨:“你们骆鸿胪忙得脚打后脑勺,你喝茶静坐,不好吧?” 祝缨道:“跟西番的事不是已经谈下来了?”西番没有累利阿吐这么难缠,前天就订约了。 “那个不算什么,我说的是胡使。” 祝缨道:“那人不好对付。” “对付?” 祝缨道:“您嘱咐过童郎中了吧?幸亏嘱咐过了,不然他得叫那一位给勾了魂儿。” “你的魂儿还在不?” “我俗,”祝缨说,“只认钱。” 窦尚书不再催促,跟着笑了一场。 窦尚书开口了,就不能再消磨时光了。想知道的也偷听到了,这一天,祝缨看准了一个机会。 数日来双方一直在细节打转,童郎中颇为欣赏累利阿吐的风度,若非心里还留着一丝清明,差点就要被带着跑了。也因如此,他说不太出道理来与累利阿吐争辩,只能重复着:“这样可不好,既是交换,就没有独我方让步的道理。” 累利阿吐却是说得有理有据,声音里微微带点低落:“仁者爱人,上邦忍心看到无辜百姓冻饿而死么?” 童郎中既不能说“咱家余粮也不多了,不可能你想要多少就给你多少”,这就露底了。也讲不出来“大家都受灾了,你得多付给我”的话,更不能明说他真不在乎有可能叩边的外国“百姓”的死活。不得已,他可怜巴巴地看了祝缨一眼。 累利阿吐也看了过来,祝缨笑道:“看我干嘛?你们读书人说话总是心来心去的,我就不一样了,我没心。我这儿,只长了一杆秤。”她点了点自己的左胸。 累利阿吐温文尔雅的面具裂开了一道口子,王録事抖了一下,忍住了笑。 祝缨又说:“天下人事物都有自己的分量,称量得出。我想国相也长了一杆秤,您现在要称的,不止这一点粮食吧?” 累利阿吐深吸了一口气,道:“我要再想一想。” “静候佳音。” 这一天祝缨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以新年将近,使节几乎都到全了,自己需要巡视四夷馆为由陪同累利阿吐回去。 离四夷馆还有一箭之地,累利阿吐突然说:“少卿,可否单独一叙?” “当然。” 祝缨在四夷馆里意思意思地转了一圈,发现昆达赤还没回来,又催促:“快要宵禁了,快去找回来。要是敲完了鼓人还没来,就请京兆协助。” 典客令急忙派了人去。 祝缨转身到了累利阿吐的住处。累利阿吐正在等她,桌上的茶点已经摆开了,正中一个架子,上面烤着一整只羊羔。 宾主坐下,累利阿吐道:“少卿一直不说话,一说话就叫人不能忘怀。” 祝缨道:“我是个大俗人,你们说的那些华词雅言我也插不上话,一开口倒叫您见笑了。” 累利阿吐苦笑道:“我怎么还笑得出来?” 祝缨道:“何必自谦?您风度翩翩,他们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您看了,连吏部侍郎有缺、御史职份的事儿您都问出来了。” 厨子将肉分切了呈上来,累利阿吐摆摆手,厨子等都下去了。累利阿吐才说:“我的一举一动,果然是瞒不过上邦的。” 祝缨道:“您是坦荡君子把话都摆在桌子上了,就没打算瞒我不是?只是我不明白,您问这些做什么?您要谈呢,知道户部、鸿胪报给政事堂呈陛下,这事就能定下来,这就足够了。我思来想去,以您的智慧,应该不至于想知己知彼,在朝廷里生出什么波澜吧?” 累利阿吐道:“当然不是!敝邦穷困,见缝插针,求一丝宽忍而已。少卿既已将话说到这里,我也不能固执己见了。难道真不能容让敝邦一二么?” 祝缨道:“各让一步,你再添点儿、我这儿再降一点儿。你回去怎么报账我不管,如何?” 累利阿吐仿佛松了一口气:“好。” 祝缨道:“如此,明日与童郎中商定数目之后,这事就算定了?” “当然。” 祝缨不客气地饱餐一顿,才向累利阿吐道别。出了四夷馆,祝缨翻身上马:“去王相公家!” ……—— 王云鹤家里今天人挺多,各地刺史等又是过来递帖子排号。祝缨悄悄地过去,与管事说了两句话,插了个队去见了王云鹤。 王云鹤道:“你是稀客啊。” 祝缨笑道:“客都在四夷馆呢。” 王云鹤挑挑眉:“胡相?” 祝缨点了点头:“他在问官制。” 王云鹤道:“坐。” 祝缨坐了下来,说:“我可能猜着了。他懂官话,又警觉,派的人没敢靠太近,只听着了一些。他们像是要改官制,把一盘散沙捏起来。” 她将手掌一收,握成一个拳头,往外一捶。 王云鹤道:“不太好办。” 祝缨问道:“那也得办呀。” 王云鹤叹息一声:“眼下也不能兴兵。好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你且不必去管。” “那榷场?” “差不多就行了。” 祝缨想逗他:“不让利啦?他说的也有道理,可汗要是拢不住人,胡人一乱,边境也不好过。您不也挺喜欢他的吗?” 王云鹤斜看他一眼:“谁说的?我现在说的是国事。” 祝缨笑道:“是。” 王云鹤又说:“那个人你看紧了就是,不要动他,他得安全回去。也不要去质问,一则未必能问得出来,再则问明白了又能怎么样?他能不能做得成还是两说,他要回不去,立时就是一个动乱的借口。朝廷现在也腾不出手来,能不动先不要动。他能不能变成祸患,要看朝廷是不是励精图治。记住这个人。” “是。” 王云鹤的情绪稍稍低沉了一点:“我是羡慕他呀,如果真如你所言,他的想法是对的。他能来,必是得到了支持,我却……” 祝缨道:“机会总会有的,他也未必做得成。” “他若做不成,我既高兴又难过啊。” 祝缨点了点头:“各人走各人的路。” 她看王云鹤不像想继续聊下去的样子,说一句:“明天我先对窦尚书讲一声,再与童郎中他们去见胡使,将约定下来?” “去吧。” 祝缨轻手轻脚地从王云鹤府里出来,终于可以回家了,差使里最难的部分也算是办完了。对胡使她没什么感情,倒是昆达赤那里进展顺利。 她盘算着下一步,前面出现一队人马,打着灯笼火把,两下凑近了一看,互相认了出来。 祝缨先下马:“诶?您怎么这会儿还在街上游荡?” 郑熹从车里探出个头来:“又胡说八道了。” 祝缨看他鼻头微红,像是哭过的样子,故意望向他的来路:“宫里?” 郑熹笑笑:“没事儿,你不用出钱。” “咦?” 郑熹笑骂:“我的女儿,我养了她这么些年,说话的口气怎么突然变得像你了?你下什么蛊了?” “可不敢乱说!” 郑熹道:“回吧,没事了。” “哦,好。” 到第二天,祝缨才知道“没事了”是什么意思——皇帝出手就是很快,他给承义郡王也定了一门亲事。 女方家里十分清贵,是名门王氏的女孩儿,年纪与承义郡王相仿,父亲是清流。细细算起来,与鸿胪寺的王丞还是远远远远亲的同族。王氏是勋贵之后,门第颇高,但是王丞却可以告诉你:“她家呀?也不行,比我还差呢。” 名门望族对外不大瞧得上寒士,内部各房之间也有高下之分。厉害的,譬如之前没能嫁成先太子就卷进龚逆的案子全家倒霉的袁氏,闺女能选做太子妃。差的,就像这位王家小姑娘的爹一样,虽然姓王,现在还是个七品,正窝在不知道哪个旮旯里当个地方的小官。 难为皇帝能把她给挖出来。 这事就与祝缨没关系了,她先是与窦尚书通了气,再与童郎中一道与累利阿吐将约签了。 中午之后,她就闲了下来,预备明天再与礼部协调,教授各使者演习如何朝拜皇帝、太子。今天这半天,是她凭本事闲下来的。 这让她有点高兴,从四夷馆出来,她先回家,写了两张帖子,命人送给武相、崔佳成二人。 祝青君在一旁给她研墨,还不知道这两个人是祝缨给她准备的。祝缨以为,自己带着祝青君还是不太方便,不若先请武、崔二人教授祝青君律法。 送帖子的人才出门,祝府的门前就扑倒了一个人:“大人,大人,救命啊!!!” 祝文拉开大门,见了来人的模样不由吃惊:“你是什么人?” 他不是一惊一乍的人,全因这个人他作瑛族的打扮,说着祝文再熟悉不过的奇霞语。看起来一副随时要死了的样子。 第307章 翘楚 来人说了一句:“我是阿苏县的苏县令派来的,我叫巫星,奉命前来求救。”说着,挣扎着从怀里摸出一个牌子来。 祝文一手持刀,右腿小心往巫星身边探了探、半侧蹲着,另一只手接过了牌子。牌子是阿苏家的令牌,祝家人都见过。 祝文还刀入鞘,对府内做了个手势,里面出来两个人,将来人架起。祝文自己走出府外,来到府外的街上看了一回,没看到有人追踪过来,又做了一个手势:“带进去。” 他将刀半抽出来,守在门房,让另外一个同伴:“你快跑过去禀报大人。” 祝缨帖子送走,拿起范、张二人缴上来的记录从头研究累利阿吐。翻不几页,便有人来报:“大人,阿苏县派人来求救。” “带进来。”祝缨不慌不忙地说。苏鸣鸾早些时候已经知会过她了,祝青君一场病都好了,阿苏县的人现在才来已经算到得慢的了。 很快,巫星被带了进来。祝青君多看了他两眼,往一边退一退,转过一根柱子,出了书房去寻个铜盆打水。她兑了一盆温水端了过来,巫星正将一个厚厚的扁布包给祝缨:“都写在这上面了,县令说,请您先过目。” 祝缨看到祝青君端了盆过来,说:“你先洗脸吧。” 巫星点了点头,他与巫仁没有什么关系,姓巫是因为他是阿苏家大巫的血亲。阿苏家成了阿苏县,苏鸣鸾有了“苏”这个姓,大巫这一支就姓了“巫”。“星”是他的本名,他亲娘的特长是看着星星占星算吉凶,是祝家的同行。 解开了包裹的粗布,里面是一个奏本以及一些信。祝缨先看信,最厚的是苏鸣鸾的亲笔,大意: 这个破刺史真是完蛋,咱们不跟他玩儿了,我们五个人已经商量出主意了。我们写了五份内容差不多的奏本,每份都是五人共同盖了印,分五路送到京城。奏本您给看看,要是觉得我们写得不好,您给改改,再让人誊抄一下。有什么我们办得不周到的地方,您随便调整。山雀家的也派了他的儿子出来,作一路。我本想派小妹上京的,现在局势不妙,我只有这一个女儿,不方便。等到梧州的事态平息之后,再让她上京找您去,您要是觉得这样不合适,也请给我一个回信,我好安排小妹。 别业一切都好,姑姑她们去了别业,我看比在山下更自在。对了,山下商路受阻,好些东西依赖别业的作坊产出,大家的生活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当然啦,肯定是不如以前。不过没什么,咱们怨的是现在那个完蛋刺史。 最后郑重写了自己近来的一些体悟,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给祝缨交作业的时候。“当年您让我的眼睛里要有天下,我当时以为您说得太大了,我连自己家都还没弄好,天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终于是明白了,今天遇到的事情,如果是以前,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与山下起冲突,互相杀伤一些人,再互相无可奈何,山里依旧闭塞而贫穷,山下刺史并不会尝到什么苦果。现在不一样了,我会写奏本了,我们知道上京的路了,可以让自己少受损失把不喜欢的人赶走了。不管与那个朝廷有什么恩怨,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苏鸣鸾还有些话没写在信里,因这一件事,五县更团结了不说,更因她的主意明白,在五县里她说话的份量更重了。 此外就是郎锟铻等人的信,内容大同小异,态度都很统一:这事儿就拜托给义父了,您怎么安排都行,咱听您的。我们想要这个刺史滚,新刺史别多管闲事。 郎锟铻与苏鸣鸾是自己写的信,喜金、路果、山雀三人年纪大,学得慢,话会说一些,字不大会写,是由子侄代写。 其中山雀岳父的书信笔迹是林风的,前半截是山雀岳父的口气,后半截是他自己的口气。大意:义父,我来了! 祝缨再看奏本,苏鸣鸾不愧是五县里跟她学习最久的人,奏本写得有模有样。起手先给皇帝歌功颂德,然后是请皇帝给他们做主。接着是具体的控诉,包括但不限于:欺凌各部,侵夺各部的祖产、奴婢,将县里选派的番学生逼出学校,害得梧州山里生出异象——通往山外的路断了、野兽白天跑了出来,白翎子野鸡都往西飞了,追都追不上,所有灵芝一夜之间全都枯死了,没了! 中间插一段苏鸣鸾特别的委屈:当初我可是“首倡”接受羁縻的,几年了,我的税也没少交,也没给山下添乱。我进京还受到了陛下的接见,现在什么意思?是说我一个女人不配了是吗?还是说,外番的女首领心向朝廷就是自寻死路?陛下您给个说法。 最后说,新刺史太狠了,我们可太害怕了,于是派了五路信使,希望老天爷看在我们可怜的份儿上能让其中一路能够到达京城吧。要是老天爷不可怜我们,非要断了我们与陛下的情谊,那就是天意了。我们仍然记得上京时见您,您给的丰厚赏赐,我们的子女也记得您的慈祥和蔼。 呜呜~ 祝缨看过之后笑了,问巫星:“其他人呢?你们什么时候动身的?” 巫星已洗了脸,看得出还有一点累,但绝不是马上就能拉出去埋了的样子。他已喝了一大碗的奶茶,悄悄对祝青君挑了个大拇指,祝青君点了点头,收了盆拿出去。 巫星道:“别驾大人动身之后不久我们就动身了,没敢超过他们。一直穿山外的衣裳,装成一伙商人,离京城二百里地,我们才换回旧衣裳,分开进京。咱们县令说,几个人往不同的地方去。我往府里来人,山雀家的小子先去旧宅再过来,塔郎家的去会馆,对了,另外两家的人就到大街上大哭几声。” 祝缨道:“他们在你后面多远?” 巫星道:“也不太远,山雀家的小子快一点,可能快到了旧宅,其他几个慢一点,是有意错开的,免得同一天到了太不像。” 祝缨对胡师姐道:“你带两个人去老宅,迎一迎林风。” 胡师姐心向着梧州人,忙说:“是。” 祝缨又安排项家兄妹去城门、会馆等处等着,等到宵禁的时候就回来,明天再去等。然后对巫星道:“你收拾一下,随我来。” “是。” 祝缨又对祝青君说:“你在家里等着,万一有人女官来说,是我下的帖子请她们过来的,你就招待她们。如果她们今天不来,你就自己看书。” “是。” 祝缨去换了一身官服,命祝文准备好马车,带着巫星钻进了马车:“走。去皇城。” ………… 到了皇城门外,祝缨对巫星道:“你且在车里不要出来,等我叫你再露头。” 巫星紧张地问:“要是告状,我才洗了脸又吃了东西,衣裳还被青君那丫头掸了土,是不是不太像长途跋涉的?是不是还不够惨?” 祝缨上下一打量,道:“等进去了就把斗篷除了,穿得单薄点。” “哎!” 祝缨拿过奏本,大步进了皇城。骆晟不在鸿胪寺,祝缨拿奏本径直去了政事堂。这个时候是皇帝在后宫里休息而两位丞相已经将一天大多数的事务处理完毕,准备落衙的点儿。看到祝缨进来,施鲲惊道:“你?与外番的约不是已经签了吗?难道有变故?” 王云鹤也放下笔,看着祝缨不太好看的脸色。 祝缨道:“下官惭愧,一时没看着,梧州出了点小事。” 施鲲问道:“梧州别驾……张运是吧?不是才来叙职?我才看着吏部上报,说梧州今年不错。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起?” 祝缨道:“相公请看。”将苏鸣鸾的奏本拿了上去。施鲲越看越生气,看完拿给王云鹤。王云鹤看完之后先问祝缨:“信使何在?” 祝缨道:“刚刚到了我家里,我不敢耽误,给带来了,人就在宫门外。” 王云鹤与施鲲对望一眼,派了一个録事,道:“去带人进来。”他批了个临时的条子,録事拿了,祝缨道:“我与他同去吧,人受了点儿惊,不认识的人他或许不信。” 王云鹤严肃地点了点头:“去吧。” 五县“獠人”哪怕不是“反叛”,只是不肯再受羁縻也够朝廷难受的了。祝缨与録事出去,将巫星带了来。进门后巫星除去斗篷,露出里面衣服。 祝缨道:“这是施相公、这是王相公——那两本文集就是他写的。” 巫星用带着口音的官话拜见二人,二人打量他一回,也瞧不出什么破绽——他的长相里带着“南相”,口音也对,这身装束也很贴合。二人命他起来坐下。 施鲲问道:“你是梧州人?哪一家的?” 巫星道:“我是阿苏县派来的,不是冒充的。我第一次上京,他们路熟的人没来么?看来路上是遇到事情啦。” 王云鹤问道:“其他人?” 祝缨道:“据说,他们一共有五路人,我只遇到他一个。已经派人到城门附近、梧州会馆、寒舍旧屋那里等着了。林风只要到了,左右脱不了这些地方。就算去四夷馆,那里也会很快报来的。” 施鲲道:“又有这几处什么事?” 祝缨苦道:“他们哪到过京城?只有一个林风,之前觐见过陛下,他今年也不到二十岁,记不记得清路也不好讲。如果他安全抵达,这些都是有可能去的地方。” 王云鹤严肃地说:“如今是什么时候你该清楚,事情不能闹大。” “是。” 二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又询问巫星:“梧州发生了什么?” 巫星的眼眶湿润了:“他太坏了!要夺咱们的人和地!山下人家里做官的,还不用交税、还有自己的地呢!我们县令的人口和土地,为什么都要交给他?” “诶?” 施鲲温言道:“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巫星用力摇头:“才没有!他说准了,要把咱家有的全都记账上给他。三年过了,该着轮流做长史和司马的。他收了原来长史和司马的官印,没说谁能做新的。问他,他装得跟个神仙似的笑着摇头,他的狗腿子说,咱们没有功劳。要功劳,就是交出人口和土地,换他给朝廷上书。太欺负人了!”他越说脸越胀红,抬手恨恨地捶着自己大腿。 王云鹤与施鲲稍一猜测就明白了七、八分,官员的这种心思他们很清楚——政绩。两人肚里骂了脏话,这事儿地方官员干得出来。他们当初对这个人选也是用过心的,看一看过往的履历,无论是教化还是人口户籍赋税,都还可以。也没有士绅告过状,风评也不差,未见激进冒险。 但是梧州情况特殊,他没把握好。或者说,到了那个地方之后,看到底子打得好又有施为的条件,一般人很难忍得住不“更进一步”。 再看一眼奏本里的措词,最后一段意思挺明显了,如果处理不好,最低是个拆伙,更严重的后果也不是不可能,这事儿得跟皇帝报告一下了。 祝缨道:“长史和司马的事倒还好,前阵子想起来这件事,鸿胪寺行文给了吏部,吏部已经发文过去了。” 王云鹤道:“那也延误不得!就是这些自作聪明的……” “蠢材。”施鲲不客气地说。 王云鹤道:“你们且留一留,施公,此事不能瞒着陛下。”五路,还有四路呢,万一哪一路跑大街上嗷一嗓子,说朝廷贪外番的土地人口,好说不好听。 施鲲道:“你去。”又让祝缨和巫星就在政事堂里等下文。 …… 皇帝正在跟太子吃饭,太子虽然过得委委屈屈,一切总算开始慢慢变好了。他也学乖了,晨昏定省不说,必要寻机会与皇帝讨论一件大事——他长子的婚事。 父子俩饭桌刚开始摆,王云鹤带着奏本来了。皇帝道:“今天是你值宿吗?” 王云鹤:“是。” “什么事?” 王云鹤如此这般一说,皇帝的脸耷拉了下来,显得十分阴沉,蓝兴对着乐工一摆手,音乐停了下来,太子心里开始打小鼓。 王云鹤道:“据臣猜测,是彼操之过急。应当是想将羁縻编户入籍,却又没有安抚下诸部。讲究男女大防,却又疏忽了辖下的实情。” 皇帝便问:“五路使者?” “到了一路了,其他的,祝缨报说已经派人搜寻去了,臣以为还须京兆也上心。或再派人出京往南方的驿路守候。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祝缨呢?他是怎么干的?怎么梧州乱了?” 王云鹤道:“他倒一直兢兢业业,他在时梧州还算安宁。” 皇帝道:“他人呢?信使人呢?” “还在政事堂。” “叫他来。” 没宣巫星,他只好焦虑地等在政事堂,与施鲲大眼瞪小眼。施鲲对他十分和蔼,命人给他拿吃的,两人一边吃,施鲲一边问:“你读过王公的文集呀?” 巫星不敢放开了吃,把咬了一口的一个咸味的卷子又放回了碟子里,小心地说:“咱们梧州书少,都是老师从京城弄了一些,有什么就读什么。老师说,王相公的文章写得明白。” “哦。你看得明白吗?” “看明白了一些。” “哪一些?” 他两个一问一答,巫星还有得吃,祝缨到了皇帝面前,是一口也没吃上。她进殿之后倒是混上了一个座儿,皇帝的口气却不是很好:“究竟怎么一回事?” 他想起来了,他的祥瑞们!还有,他的开疆拓土!他的四夷宾服!他的人心向化! 祝缨道:“据臣猜测,应当是梧州想编户,把事情办得急了。五县本就有些畏惧朝廷,仿佛惊弓之鸟,陛下可还记得前年五县觐见时,顿县的林县令与孙将军那一场?再有以长史、司马的任命要挟,难免让想起来一些过往。” “长史、司马?” 祝缨又提醒了一下梧州的情况。 皇帝又问:“编户怎么是夺了他们的人口呢?” 祝缨道:“这些人口、土地本是他们世代拥有的。臣前几年才将他们手里的‘奴隶’转为‘奴婢’,虽是奴婢,仍是他们的人。”又将奴隶和奴婢的区别稍稍解释了一下。因为在奏本里,通常这俩都是一个“奴”字。 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比刺史明白得多,骂了一句:“胡闹!梧州刺史是何人?在京里吗?” 王云鹤道:“今年梧州是别驾进京。” 皇帝道:“问他!” “是。” 祝缨趁机进言:“陛下,梧州不可轻视,五县的位置好。” “嗯?” 祝缨道:“容臣为您解说。”她又将五县与西番位置关系又讲了一下,她在鸿胪寺这几个月功课做得越发的足,更向皇帝说明了这个“两面夹击”的布置。 布置的规模有点大,祝缨道:“这里一片多是高地山脉,进出都不易。眼下朝廷想走这一路很难,但是在这里插上一步棋,是可以制衡的。比朝廷调集大军出击,容易得多。” 皇帝严肃了起来,道:“你想得很是。” 祝缨又说:“陛下可还记得西番王子昆达赤?他除了定约,还在京城探访,找到了了阿苏县的茶砖。前年西番使节来的时候,曾与苏喆同住在四夷馆,知道那里有茶。” 太子忍不住问道:“那不是有益西番?西番可以从獠人那里得到茶砖,那……”他肚里明白,却说不太清楚。 祝缨会意,不就是西番有了两处来源,不会只受制于朝廷了么? 祝缨笑道:“那不正好?五县也是朝廷的,他要真以为自己有了后手可以兴风作浪,他醒悟的日子在后头。只不过这样的经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又要……” 皇帝与太子都慢慢点了点头。皇帝道:“你去找七郎,让他帮你,把另几路信使都悄悄地拦下,你把他们安置好,要好生安抚。” “是。” 皇帝对王云鹤道:“先问梧州别驾,再派御史去梧州。” 王云鹤道:“是。” 王、祝二人见皇帝再没别的话,一同辞出。 路上,王云鹤道:“要用心,绝不可闹出来。” 祝缨道:“是。” 二人没有过多讨论梧州,情况两人都猜了个差不多,刺史手是臭了点,但是不能说他全都不对,哪一条的初衷都不能指责,甚至要说他本心是好的,是延续、推进祝缨开头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结果又是明摆着的,这就考验执政的本事了。王云鹤对祝缨透露了自己的计划:“御史是去查访的,如无意外,御史将他带回。梧州先让张运看守,如此一来,每年谁能上京呢?” “这……” 王云鹤问道:“你在梧州时,可借三县之力收伏五县,是也不是?” “是。” “如今不行了,他们没这个本事。你曾有腹心之论,腹心与细枝末节终究是有差别的。你到福禄是个意外。把梧州拆了吧。” “啊?” “羁縻五县还叫梧州,他们轮流做刺史官。南府三县,另设府,派员。” 祝缨的脸色变得难看了。 王云鹤道:“舍不得?” “对。” “那也没办法,本来就不伦不类,能维系是因为你在。如今你不在梧州了,又寻不出另一个人来,就得拆。” 王云鹤打定了主意就不容易更改,且这确实是眼前比较好的一个方案。 祝缨很快冷静了下来,跟王云鹤讨价还价:“那南府不能并给卞行,他就是个大废物,鲁使君留下的老底儿快被他吃光了,捎带了孝敬段琳。我好不容易把烟瘴之地经营成这样,朝廷不能把三县拿来喂这两头猪。您要是给他了,他什么时候进京,我就守在城门口等他,非叫他们两家连本带利给我吐出来不可。段家别再想有一间房子是有顶儿的,我全给它掀了。” 王云鹤道:“你火气太大啦。” 祝缨道:“我没生气,跟您讲我的打算来着。” 这群“诸侯”坏透了!王云鹤想起了施鲲的名言。眼下这个更是个中翘楚,他是真敢动手,从不虚言。 王云鹤没好气地道:“你倒是给我荐个合适的人!还不带着你的信使去找郑七?” “是。” …… 祝缨捎上了巫星,出了皇城,让巫星先坐自己的车回府,自己骑马去了郑府。 郑熹才回家,临近过年了,京兆府并不轻松,但寻常公务累不着他。他既以“关心先太子遗孤、保全先太子血脉”为由打动了皇帝,把承义郡王的婚事给定了,至少眼下是没有很烦心的事情了。 听说祝缨上门,笑道:“他来蹭饭了。” 他们家正在吃饭,马上给祝缨添了一席。从他们的脸上完全看不出来郑熹要给次女谋“未来皇后之位”失败的阴影。 郡主笑道:“听说三郎这些日子忙得紧,如今可算闲下来了。” 祝缨道:“大事是办得差不多了,还有些许小事,少不得要劳烦京兆。” 郡主道:“这有什么?叫他办。” 郑熹道:“想是我老了,阿娘就不心疼我了,见着年轻的后生只顾护着他了。” 引得众人一阵笑。祝缨此来准备好了话题,就是与胡使谈判的事,累利阿吐确实是一份很好的谈资。她又说了与胡使谈判的一些可以讲的情况,北方的物产之类,问府上有没有需要的。 她给累利阿吐有回扣,累利阿吐也会给她一些“意思”。 岳夫人轻叹一声:“眼下是不用准备了的。”她原是想为女儿多攒些东西的,眼下确实是不用着急了。 吃完了饭,郑熹与祝缨去书房聊了一会儿。听说了梧州信使的事情之后,郑熹道:“这事不可马虎,你明天到京兆府去我拨些人给你。” “好。” 郑熹又好奇地问:“再给你十年,能与西番接壤么?” 祝缨道:“不能,越往深山越难一点。十年不够,手上又没有兵,十五……二十年还应该差不多。” 郑熹叹了口气:“怕是不能叫你再往那里这么久的。只好留待后来人了。”他又问了一些累利阿吐、昆达赤等人的事,祝缨也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他。 郑熹道:“有些事就算看到了结果,也只能如此。这就是造化弄人吧。” 祝缨道:“人也是造化的结果,人又怎么不算是造化的一部分呢?我看,人是可以夺造化之力的。” 郑熹指着她说:“猖狂!”又感慨,“到底是年轻!你有锐气。” 两人再说几句,祝缨道:“再给写个条子吧,我得回家了。” 回家就派了项安:“你明天就快马回梧州,让他们准备好应付御史查问。”项乐心疼妹妹,自告奋勇:“我去。” 祝缨摇了摇头:“不好,你常随我外出,一不见了,会引人怀疑的。” 项安却很高兴:“我去!” “我写几封信。” 第二天发生了很多事,项安带了几个随从悄悄消失了。祝缨从京兆府借了一些衙役,林风一进京城就被项乐堵住带到了祝府。 第308章 调整 林风与项乐是老熟人了,一见面就笑开了:“项二哥!” 项乐道:“可算等到你了,快来!” 林风的打扮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项乐赶紧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问:“其他人呢?” “他们都还没来吗?” 项乐道:“巫星已经到了,其他三人还没到。你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到吗?” 林风摇了摇头,项乐对京兆的衙役说:“劳驾诸位,另几位的衣服跟他穿的这一身差不多,我得先把他送回府里。” 衙役们都笑着说:“二郎只管去,我们认得了。”他们也有点好奇地看着林风,林风的年纪再配上装束,在他们眼里添了一点傻乎乎的气质。他比巫星不同,他还带了个仆人,主仆二人,有点儿像乡间小地主家的无忧无虑的傻儿子带了个也不怎么灵光的倒霉小厮。 项乐将林风拖回祝府,林风第一次到祝府,四下打量,说:“这里比那个宅子大,又不如那个看着舒服。那个楼多。” 项乐道:“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现在就住这了。” 他将林风领到了一处客房里,说:“大人近来每天都忙,让我等着你,带你回来,你先住下来。又要问你一些事。
相关推荐:
游戏王之冉冉
我有亿万天赋
火影之最强白眼
我以神明为食
芊芊入怀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我在末世养男宠
仙道空间
实习小护士
带着儿子嫁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