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厨子肯定不够,要去外面酒楼里请帮厨,菜单如何拟,食材要提前买。 这些管事们肯定是不能定夺的,她说了要求,让人大致拟个章程出来。 下午,谢知微一行人去看了修葺好的王府,一概按照王府的规制。 澄清坊这边一共十来座王府,都是之前北契的王爷们在这里置办的家当,北契沿用的是大雍的官制和礼制,王府的建制也和大雍相当,需要改造的地方不多。 原本礼部是让襄王来挑一座王府的,虽说襄王是王爷,但因了和萧恂的关系,他的地位超然,又有萧恂发了话,礼部不敢怠慢。 襄王却对这些不甚在意,对崔应卿道,“本王哪有这个闲情逸致来操心这个事?有什么事,你去找郡主,郡主来安置就好了。” 襄王觉得,自从庄氏死了之后,谢知微当家,一切都再顺当不过了,他对这个儿媳妇满意极了,丝毫不觉得,挑选王府这件事,不应该由谢知微操心。 谢知微却不敢耽误了,眼看萧恪的婚事近了,绫华从现在的宅子里出阁,已经是够委屈了,萧恪难道还要先在这边成婚了,再搬过去? 那就太不好了。 谢知微便领了容氏和花楹,还有萧灵愫、萧恪和萧惟等来看王府,工部的明安一一给谢知微介绍这几座王府。 “一共十座,眼下因为大殿这边的工期也很赶,就按照之前王爷的意思,先修了两三座。” “明大人先说说,我们看哪一座吧,总不能三座都看,有没有图?要是有图的话,我们先看图,挑一座大家都满意的,再实地看,都看的话,怕是看不完。” 明安忙道,“郡主说的是,图是有的。” 说着,他忙让人把图送上来,谢知微一眼就看中了一座面积较大,地段又不错了,不过,这王府不是她住,她想听听其他人的意思。 容氏也看了看,她指了一座,“就这个吧!” 谢知微忙笑道,“我和母亲的意思一样,不过,二弟和四弟,你们也说说你们的意见。” 萧恪没什么意见,萧惟道,“都听嫂嫂的。” 明安松了一口气,他当初可是把十座王府都看过了,才着重让人修葺了这一座,其他的两座虽然规制都一样,但规模还是要小很多。 眼下,襄王府的人都很满意,他也就放心了。 谢知微众人又去王府里看过了,到处都是一新,墙壁和门窗都重新粉刷过了,屋顶上也重新盖了琉璃瓦,院子里的花草都经过了打理,家具也一清,随时都能搬进来。 谢知微便道,“不如现在把院子分了,你们三人自己安置着把自己的东西搬进来?” 她担心后面她实在是没有时间张罗这些。 中路正堂和正院是要留给襄王的,这个不能动,余下的,紧挨着正院的左右各两座院子,是要留给侧妃,容氏便点了左路第一座离正院最近的给花楹,“你住这里。” 花楹忙应下。 左路一共四座院子,萧恪是世子,理所当然地住第一进,谢知微见第四进院子着实太远了一些,便提议萧惟住第二进院子,“这里离花楹姑姑近一些。” 萧惟有些不确定,“这样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就这么住吧!”容氏拍板,将右路的第一进院子给了萧灵愫,她是王府的嫡女,理应住那个院子。 接下来要搬家了,谢知微实在是管不着了,便对萧恪和萧惟道,“这事就交给你们兄弟了,若是有什么难处,就跟我说。” “是,嫂嫂!”两人应下。 晚上,谢知微在灯下拟着宴请的单子,她也不确定要请那些人,便索性,让大舅舅给她送了一份已经搬到燕京城的二品以上官员的名单,这些官员还没有来,他们的家眷却是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她昔日在京兆府和真定府认识的那些太太们,那是早就送了帖子去的。 第808章 瞧中 此后,陆陆续续有闺阁中的姑娘来给绫华添妆,她虽是公主,但因了朝政的缘故,身份尴尬,但能够得到谢知微的重视,亲自为她操办婚事,谁也不敢小瞧,反而,这还是一个不能放过的讨好的机会。 绫华这才感受到,成亲是一件会彻底改变她生命的大事,萧灵愫在她的院子里帮忙招待姑娘们。 多是绫华跟着谢知微后认识的姑娘,从真定来燕京城待嫁的赵宝华,专程跟着母亲过来喝喜酒的真定府知府陈奎的两个女儿陈灵玎和陈灵玲,明安的女儿明婉。 也有自己来不了,托了人送添妆来的,多是原先绫华在京城里相近的王公大臣们的姑娘,均已经嫁人了,有些已经当了母亲。 绫华要不是守孝,又朝政发生动荡,她如今也应当已经当母亲了。 谢知微让人送了点心和果子来,绫华如今跟着灶上的婆子在学做点心和菜,自己也亲手做了些点心,又沏了茶水待客。 院子里的葡萄爬得满架子都是,几株西府海棠花开得比较晚,正是花团锦簇,如明霞般灿烂的时候,淡淡的花香飘散在庭院里,正对着湖水的院子门口,垂柳在微风轻扬中,拂过湖面。 绫华和萧灵愫陪着几个贵女们坐在庭院里聊天,这对绫华来说,是少有的,成亲前的安逸日子了。这几天,嫂嫂跟她说了很多婚后的一些事,她每日里都要跟着嫂嫂学中馈上的事。 但凡宫里的公主下降,少有嫁给王公大臣们的长子,去人家家里做宗妇的,公主身边多的是能人,把自己的公主府管好就行了,不必掌婆家的中馈。 但绫华不同,楚易宁算得上是净身出户,被分出来了,日后,她府上的事,就要靠自己管,随着楚易宁的官当得越来越大,里里外外的事儿不少。 谢知微也听说,楚易宁的生母是个能干人,若是绫华与程氏有婆媳缘还好,若是没有,绫华被程氏小看了,可就不好了。 萧灵愫是知道赵宝华要给自己当嫂嫂的,便问起赵家的事,“你们这边的宅子都打点好了吗?” 眼下,燕京城的宅子很紧俏,四处都在大兴土木,那些早就跟随萧恂夫妇的,已经在燕京城里买好了宅子。 赵家就是其中之一,如若不然,将来,等朝廷都搬过来了,可就轮不到赵家了。 “都打点好了,上个月就住进来了,一直在收拾行装,想要约姐妹们过来,就没有先来。” 陈灵玎笑道,“过不了几天,我们可是要给赵姐姐添妆了,原以为今日是见不到赵姐姐了,谁知竟然来了。” 赵宝华的脸一红,母亲其实是不想她来的,她和世子的婚期已经定了,再来萧府就不太好,但她还是说服了母亲过来了,她迟早要嫁到王府来的,与王府的人多打一次交道,交情就深一些。 别的女子还会眷念娘家,赵宝华对赵家如今连最后一丝情分都没了。虽说,王府也很复杂,她上头没有嫡亲的婆婆,都是些庶母,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都是身份贵重的,但这些都没有关系,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她母亲严氏,手上倒是好好的一把牌,如今呢,日子还不是过得乱七八糟。 “你还说我呢,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好日子近了?“赵宝华笑道。 萧灵愫一听这话,“哎呀,是谁家的公子,快说给我们听听。” 赵宝华笑而不语,萧灵愫便过来挨着赵宝华坐着,“好嫂嫂,你快说说!” 赵宝华羞得抬不起头来,姐妹们大笑一团,绫华还打趣道,“还是灵愫机灵,这么快都知道要讨好嫂嫂了,将来让嫂嫂给你多备一点嫁妆。” 赵宝华手指头轻轻地戳了一下绫华,又戳了戳萧灵愫,“你们就知道打趣人,我们今天是来做什么的,还不快给我们沏一盏好茶。” 绫华的丫鬟过来添茶,笑道,“郡主听说姑娘们今日过来给公主添妆,早就送了好茶过来,是云南那边过来的普洱茶,听说是大公主专门让人送过来的,二十年的普洱,奴婢刚刚煮好。” 元嘉去年年底与沐归鸿成亲,当时萧恂和陆偃忙得不可开交,元嘉的嫁妆也没有顾得上,今年年初,陆偃回到京城后,让人开了皇上的私库,按照嫡公主的份例,派人将元嘉的嫁妆送到了云南。 谢知微的添妆和贺礼随着元嘉的嫁妆一起送到了云南,不多久,元嘉就送了满满三车云南那边的特产回来,她知道谢知微喜欢喝茶,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普洱送了不少。 陈灵玎便说起母亲给她说的亲事,“人,你们都听说过,是提学李大人家的公子。” 这件事说起来,还是谢知微的提议,李尔巽的太太孙氏一向与谢知微交好,她的大儿子李若瑾已经十五岁了,去年进了学,便想到要为儿子说一门亲事。 她想到谢知微如今也在为几个弟弟妹妹张罗,便问谢知微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谢知微便说孙太太是灯下黑,问陈家的两个姑娘如何?孙氏回去想了想,第二天便请了人去陈家探口风。 孙氏总觉得,谢知微的眼光是很不错的,娶妻娶贤,陈家大姑娘虽说生的不是那么明艳逼人,但也得看跟什么人比。 陈奎的太太张氏出生寒门,一贯节俭,也极为恪守规矩,两个女儿养得都很好,婚事上也在犯愁。 真定府就这么大,她不肯和那些富户结亲,怕女儿的嫁妆不多,嫁到人家家里会被笑话,好一点的人家,也瞧不上陈家,毕竟根基太浅。 孙家主动上门来提亲,张氏一寻思,李家的门风自然是不错的,一打听,李家大公子十五岁的秀才,身边连个通房都没有,且孙氏的人品,张氏打过交道,孙氏是个爽快人,女儿嫁过去应当不会受多少磋磨。 张氏和自家老爷商量了一下,便答应了这门亲事,两家约了,让一对小儿女相看一番,结果还真是有缘分。 陈灵玎简单地说了说自己的事,对萧灵愫道,“我听母亲说,郡主也在帮你张罗,看了好些青年俊才,都没有看中,不过,前两天,听说郡主瞧中了一户,也不知道是谁?” 第809章 害羞 萧灵愫的脸红得跟熟透了的桃儿一样,恼羞得不行,轻轻地推了陈灵玎一把,“你现在知道打趣了我了?” 谢知微在正堂里会客,顾家父子已经到了。原本,她让萧惟帮她接待的,听说顾家与乔家有亲,谢知微决定自己见一见。 顾家父子一进来,便给谢知微行过礼,后又与萧惟见过礼,谢知微笑道,“坐下说话吧!” 顾岩见谢知微虽年轻,言行举止却极有风范,身上淡淡一股威严,令人不敢小觑,却也不会让人难受,心说,果然是名震天下的谢家嫡长女。 “顾先生,昔年顾老爷子与我祖父同朝为官,顾谢两家还是颇有交情。” 这番话令顾家父子觉得亲近多了,也自在多了,顾岩笑道,“郡主这话,倒是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那时候与谢指挥使还一起拼过酒,后来听说,谢指挥使回去之后,被谢阁老一顿好打。” 谢知微不由得笑起来,她父亲从小过目不忘,聪颖非凡,年少时必定是格外意气风发,“这些,父亲都不曾和我说过。这一次,崔家表姐真是多亏了顾先生和顾公子。” 说着,谢知微不由得朝顾霁看了一眼,少年郎眉眼飞扬,被她和父亲的话逗得忍俊不禁,见谢知微打量他,他忙垂下眼眸,有些害羞,脸都红了。 谢知微忙收回了目光,毕竟,她年纪也不大,盯着一个少年看,别让人误会了。 “郡主说这话就见外了,陈敏有不臣之心,身为大雍子民,若是坐视不理,便是助纣为虐了。” 谢知微笑道,“这也是顾先生和顾公子有一颗赤诚之心,我听说顾公子与乔家姑娘有婚约,这一次北上,也是来议亲的,若是有王府帮得上忙的地方,请先生和公子一定要说。” 顾岩笑道,“犬子并未定亲,不知道是谁造谣说犬子与乔家有婚约,当初也是为了掩人耳目,瞒过陈敏,便索性将计就计,寻了这个由头。” 谢知微笑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眼下,楚州那边,顾先生和公子横竖也回不去了,不如在燕京多逗留些时日,北境的姑娘家知书达理,或许真能促成一段姻缘。” 顾岩起身拱手道,“多谢郡主,在下也有这个想法,这次来了,就在燕京多看看,幽云十六州,昔日也是我中原的版图,多少年分割在外,若非宸王,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回归!” 顾岩说得很激动,萧惟在一旁不停地点头,“我大哥是很厉害的,才花了几天功夫,西凉被灭国,北契丢了半壁江山,娄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大雍的疆土扩大了近两倍。” 谢知微笑道,“朝廷如今,极为缺人,不知明年的恩科,顾公子会不会上场?” 顾霁忙问道,“郡主,明年会有恩科吗?” 他语气有些急促,自己发觉之后,就很是懊恼,他也太沉不住气了。 谢知微并未在意,“明年应是有恩科的,若明年没有,后年一定会有。不管是宁夏还是奴儿干都司都缺人,朝廷未来几年,可以说是极需用人的时候。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大雍数万将士的性命换来的疆域与和平,若是我们这些人守不住,岂不是白费了?” 顾岩心里百感交集,他当然明白谢知微与他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当年,父亲任刑部尚书,昭阳帝自刎后,便告老还乡,他堂堂两榜进士,却没有入仕,这些年走南闯北,再也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读书郎了,当然明白如今朝廷的难处。 只怕,端宪郡主一开始就打了这样的主意,他拱手道,“郡主,朝廷差遣,顾家将赴汤蹈火。” 谢知微朝萧惟使了个眼色,萧惟忙起身,亲自将顾岩扶起来了,笑道,“太好了,顾先生,我大哥现在实在是抽不开身,楚州那边,二皇兄还被围困,诸多事都抽不出手来,要是有顾家效力,真是再好不过了。” 萧惟亲自送顾家父子离开,顾家父子寄居在崔家的一处小院里,离萧府很近,两人便步行回去,一来,天气好,散步的时候也散散心;二来,也正好看看燕京城的境况。 “你看,这才短短几天功夫,燕京城已经繁华至此了。”顾岩一路走来,还不是在主街上,看到来来往往的行商走贩,提着篮子,赶着牛车买东西的老百姓,人人脸上都是笑容,不由得极为感慨。 “父亲,儿子这两年一直在外头,比起前些年来,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要好过多了。”顾霁道,“从前几年,儿子在姑苏那边,虽富庶,可是除了那些真正有钱的盐商官吏,老百姓们的日子还是很不好过,皇上为了造行宫,几次南下,对北面用兵花了不少钱,也未见成效,赋税徭役格外重,哪有现在这般轻松。” 尽管这边还在建皇城,但并没有增加赋税,相反,给的工钱很足,不少南方那边的工匠也都赶过来做事,听说每月还有月钱盈余,好多人都说,要是多做几年,回去定能买几亩田地。 北境这边,还有政策出来,老百姓开了荒,荒地就是自己的,头三年不收税,多少人都不打算回去了。 大雍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慢慢地变得好起来了,如今的宸王虽然还没有登基,但已经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天子,在西疆和北境的威望达到了鼎盛。 “看来这次,是真的要出来做事了。”顾岩背着手站在东安门前,皇城已经初具规模了,巍峨的宫墙挡住了他的视线,他看着里头忙碌的场景,再过半年,这座皇城就可以住人了。 “父亲,这是好事!”顾霁道,“儿子今年秋闱不知道还能不能赶上呢。” “若是赶不上还有明年,明年开恩科,后年应当还是有恩科的。”顾岩想到,新帝登基,次年都会开恩科。 萧惟送完客人回来,谢知微已经回到了凝晖堂,他也忙过来,让丫鬟去禀报,不一会儿,丫鬟过来迎他,“四爷,郡主请您进去呢。” 谢知微正在看绫华的嫁妆单子,与元嘉的嫡公主份例一样,并无增减,萧灵愫的嫁妆单子,谢知微打算照着绫华的减一成。 第810章 出阁 萧惟进来后,丫鬟给他上了茶,他见嫂嫂在忙,便索性等了一会儿,一盏茶喝完,谢知微才看完了,递给秋嬷嬷,“就这样吧,嫁妆可以封起来了,明日绫华身边的婆子和丫鬟过去那边安床了,您也跟着一起去看看。” 绫华身边的婆子和丫鬟都是从宫里选出来的,几房陪嫁有些是谢知微买的人,有些是让潞国公府准备的,极为妥当。 宫里出来的人,骨子里总是有些傲气,谢知微这才让秋嬷嬷跟着去,若是有什么事,从中间调停一下。 “是,郡主,奴婢会盯着的。” 她这才看向萧惟,“都送走了?你今日说的话就极好,以后就这么说,怎么想的,怎么说,不必担心。” 萧惟有些害羞,脸蛋儿一红,“就嫂嫂才说我说得好,做得好,比起别人,我知道我还是做得不够好。” “你要有信心,谁天生就做得很好?”谢知微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后日就开始搭棚安灶了,到处要张灯结彩,外院的事,就交给你和萧恪了,他心思都在猫儿狗儿上,但也不能什么庶务都不管,将来怎么办?他还是世子,很快也要娶亲了,若是支应不起门庭,还是不行,你明日多带带他!” 萧惟的眉头皱起来,“嫂嫂,我怎么带他呢?” 谢知微笑道,“你怎么带他,我也不知道,你自己想去。” 萧惟想了想,“嫂嫂,这话您跟他说了没?” 谢知微笑道,“我倒是忘了,我这就把他喊来说一声,这样,你就师出有名了!” 萧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嫂嫂,我会做好的!” 傍晚,萧恪从自己的店里回来了,听说谢知微找他,他忙过来,行过礼后,在谢知微面前垂手而立,谢知微道,“你坐吧,我找你来,是要交待你一些事。” “嫂嫂请说!” “绫华四月初八的婚期,这已经没两天了,明日安床,接下来就要宴请宾客,你大哥不在,王爷年岁大了,也不好太过劳累,只好麻烦二弟和四弟。” 萧恪一听紧张得不行,瞪大了眼睛看着谢知微,“嫂嫂,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 “那总要慢慢做起来,四弟之前帮我打理庶务,略懂一些,还有杜桂和李椿都可以帮你,你是世子,肯定要出面的。” 萧恪出去的时候,都同手同脚了,差点被门槛绊得摔了。 秋嬷嬷见此,很紧张,换了一盏茶递到谢知微的手里,“郡主,世子能行吗?” “不能行也要行啊,世子的性格其实有些像父王,原本不该是这样。原先庄氏没有好好教养世子,父王也没有重视,才养成了如今这样的性格,总是要逼一逼才知道到底如何?” 实则,不管堪用不堪用,萧恪都是世子,将来继承襄王府,谢知微只盼着他能够稍微立起来,不至于将来什么人情世故都不懂,被下面的人哄得团团转。 次日,绫华身边的椀香和云嬷嬷,还有秋嬷嬷一起坐了马车去了楚家,楚易宁因大婚,没有随萧恂前往徐州,中馈之事由程氏亲自主持。 比起在南安伯府,程氏的精气神要好多了,她穿了一件酱色纱绣八团玉棠富贵纹褙子,梳着花髻,金镶宝花挑心,镶宝石云纹头鎏金银分心,打扮得极为得体,亲自迎到了廊檐下,也很是殷勤。 这是对这门亲事的重视。 五间三进正房在中路,早就修葺一新,家具提前半月就安置进去了,这一次,云嬷嬷等人来,是将绫华的一些日常用品送过来,并将屋里的摆设按照绫华的习惯摆好,省得新娘子进门后,日常不适应。 之后,楚家安排了席面,请了有头脸的嬷嬷陪席。 次日,楚家请了全福人来铺床,屋子里门窗上贴上了大红喜字,到处都红彤彤一片,格外喜庆。 全福人请的是海氏,是谢知微出面请来的。程氏心里非常清楚,楚易宁只是南安伯庶子,若非尚主,有端宪郡主张罗,无论如何,都请不来崔家的宗妇来当全福人。 很快到了正日子,天未亮,谢知微便起来了,请了花楹姑姑帮忙,又有卢氏和崔南嘉帮忙张罗,厨房里,是紫陌盯着,紫陌早就能够独当一面,如此一来,谢知微反而不如之前忙了。 绫华的闺阁中,海氏在帮忙梳头,一面说着吉利话。 从镜子里看到谢知微进来,绫华忙扭过头去,她唇.瓣嗫嚅,眼中不由自主地就含了泪。 她母妃早逝,今日的婚事虽然没有在宫里举行得那么隆重,但她却很欢喜,这么多人来观礼,谢知微为她忙前忙后半年,嫁妆单子一遍一遍地看,生怕忽略了什么,这份深情厚爱,绫华如何不感动! “嫂嫂!”绫华握住了谢知微的手,想说谢谢,却又说不出来。 谢知微笑着道,“我就来看看你,一会儿让世子背着你出门。” “好!”绫华强忍着泪水,她不想哭,也不想惹得谢知微也难过,更加不想让在天上看着她的母妃难过。 待梳好头,开了脸,脸上敷了厚厚的粉,描眉涂口脂,戴了沉重的凤冠,她都快认不住镜子里的人了,听到外头热闹起来,有人喊道,“驸马爷来了!” 屋子里,陪着绫华的姑娘太太们便笑着打趣,“驸马爷等不及了,来得这么早!” 有人笑道,“这天还没有黑,迎回去也不能洞房花烛啊!” 盖头下,绫华的脸顿时热起来,她在想,幸好敷了厚厚的粉,要不然,被人看到了就丢人了。 刚才,敷粉的时候,她实在是不习惯,海氏笑道,“任你多白的新娘子,到了今日,那都是要敷厚厚的好几层的。” 绫华不好意思问为什么,前所未有的羞涩涌上来,她已经顾不上母妃看不到她出阁的悲伤,也没有了哥哥不在身边的失落,莫名地开始紧张。 不一会儿,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催妆诗,她从来不知道,楚易宁竟然还会作诗,她也突然发现,原来,她其实也不太了解楚易宁啊。 第811章 哥哥 绫华也不由得想起了嫂嫂和她说过的话,成亲前,想什么都是美好的,成亲后,就要努力地经营,让一切都变得很美好。 不一会儿,新郎官来了,楚易宁被人拥挤着到了门口。 萧恪挤了进来,在她跟前蹲下身,道,“绫华,哥哥背你出门!” 一声“哥哥”,绫华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滚落下来了,她抿了抿唇,缓缓地挪动身体,趴到了萧恪的背上。 她从来没有和萧恪有过什么来往,甚至,从来没有喊过萧恪一声哥哥,可是今天,是萧恪背着她出门。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可是,想抓住那一闪而过的念头,却怎么也抓不住。 萧恪背着她来到了正堂,她和楚易宁在神龛前跪下,上首两把空空的椅子,椅子后面是孝成皇后的牌位,是襄王提前请来的。 襄王站在一边,痴痴地看着那牌位,神色沉得如水一般,不知道在想什么。 绫华和楚易宁行过礼后,萧恪将她送上了花轿,她坐在花轿里,盖头有些偏了,萧恪温柔地帮她牵正了些,又极为轻声地道,“绫华,你嫁到了楚家,要是妹婿欺负你,一定要回来跟我们说。” 绫华忍住鼻端的酸意,点了点头,她见萧恪就要退开,她忙握住了萧恪的手,“哥,谢谢!” “不客气,我们兄妹之间,这么客气做什么?”萧恪头一次口齿伶俐,笑着道。 花轿摇摇晃晃了约有一个时辰,绕了半个燕京城,才在楚家门口停了下来,射轿,跨过钱粮盆,绫华牵着红绸,在楚易宁的牵引下,小心翼翼地进了楚家的大门。 拜过天地,绫华被送入了洞房。 楚家人口单薄,来闹洞房的是与绫华关系好的几个姑娘,先在萧府喝了喜酒,又跟着花轿来到了楚家。 新郎官进来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挑开了盖头,喝合卺酒的时候,绫华看到了楚易宁眼中的深情,这一刻,她的心无比宁静。 人这一生,总是要走自己的路,纵然母妃在世,她也还是要出阁,她若是不会过日子,与驸马合不来,母妃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今,母妃在天上看着她,比在宫里隔了层层的宫墙看不到她,岂不是要更好? 想到这里,绫华才彻底释然。 谢知微累了整整一天,回到屋里的时候,腿都拖不动了,索性在屋里见过了管事们,又让萧灵愫去看着收拾东西,照着之前的单子将摆设桌椅板凳杯碗瓢盆等入库。 管事们回完话后,她又看了一会儿礼单,准备去给容氏请安,容氏让人带了话来,让她今日不必去了。 不一会儿,萧恪和萧惟来了,兄弟二人在谢知微跟前行礼,谢知微见萧恪不像之前要么低着头,要么垂眸,而是抬起了头,眼中似乎有了些光。 “坐吧,让丫鬟们给你们沏杯茶喝,我今日也是忙得连喝茶的功夫都没有,你们在前院,必定也累得很。” “我和二哥还好,近日也多亏了崔大老爷,提点我和二哥颇多,要不然,就容易得罪人了。”萧惟兴致很高,和谢知微说些今日待客的事儿。 谢知微边喝茶,边听他说,又对萧恪道,“世子今日也出了大力,我听说世子做得也很好。” 萧恪还是很腼腆,笑了一下抬头对谢知微道,“我以前没有做过这些事,王府也总是没有什么大事,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人情往来还是有很多讲究。” 他就不是很擅长。 谢知微道,“总是要慢慢学会这些的,总不能让王爷亲自待客。将来,家里还有好几桩事,你是长兄,自然要将底下的弟弟妹妹们照顾好,帮他们把事儿办得体面些。” 萧恪听得吓死了,“嫂嫂,那你和大哥呢?” 谢知微笑道,“你们搬到王府去,我和你大哥也不会跟着搬过去,你的婚事,我肯定要张罗到底,但后面的,我以后也不会总是亲力亲为了,就要交给你和世子妃了。” 萧恪从谢知微屋里离开,到回到自己的院子里,都是浑浑噩噩的,他今日忙了一整天,整个人就如同被人敲了一棍子,醍醐灌顶了,他从来不知道,人生还有这么多的事要做,一味地养猫养狗,似乎也不行了。 嘟嘟围着他打转儿,若是往日里,他一定将嘟嘟抱起来了,今日,他却傻坐着。 留茗进来了,道,“世子爷,王爷来了!” 萧恪忙起身,还没有迎出去,襄王便背着手进来了,深深地看了萧恪一眼,在椅子上坐下。 萧恪忙亲手给襄王上了一盏茶,喊了一声“父王”,便站在一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襄王再次打量儿子,好似第一天认识他,也不叫萧恪坐,而是喝了快半盏茶的功夫了,才开口道,“我也没有想到,你还会待人接物,今日,我看到了,你和老四做得都挺好的,是郡主让你们做的吧?” 萧恪道,“是,前两日,嫂嫂把儿子和四弟喊过去吩咐的,说大哥不在,外院那边就交给我们了,儿子愚钝,一个人都不认识。” 嫂嫂事先让他们看了宾客单子,但,他与朝中的人都不打交道,看了也没用,没有阿惟认识的人多,也不知道要和人说什么。 这么一想,他心里头那点以为自己做得好的窃喜,便一点都不剩了。 天下哪个父母不盼着儿子有出息? 襄王是觉得这儿子从小就很像庄氏,生得像,性格也很像,和萧恂一比,那真是云泥之别,况且,他有心护着萧恂,宁愿把自己的儿子养废。 今非昔比,想到容氏说的话,将来,襄王府还是要靠这个儿子撑起来的,他今日看萧恪竟然在外院待客,很是震惊,虽说做得的确不好,但他肯做,在做,总有一天会做好。 襄王府以前不怕得罪人,以后也不怕得罪人,萧恪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是最好的了。 “你以后,养猫养狗的,我也不反对,你大哥嫂嫂让你做什么,你好好做!” 襄王想到自己是没精力来教儿子了,好在,阿恂和郡主肯照顾他们,那就让长兄长嫂操心吧,横竖也饿不死他们,也没人敢欺负他们。 萧恪忙应下,他这一生,谁都没有多支持他,就算父王当初也就给了他一间铺子,可嫂嫂,出手就是三万,萧恪很愿意听嫂嫂的。 第812章 搬否 绫华回门后,谢知微的精力便放在萧恪的婚事上。 襄王府那边,该送过的信,谢知微已经送过去了,至于谁会搬过来,谁又不搬来,襄王爷不发话,她也管不着,只听说,京城那边襄王府吵得很厉害。 谢知微离开京城的时候,将府中的中馈交给了余侧妃,原先考虑的是,余侧妃性子好强,没有儿子,将来要依附世子生活,哪怕有异心,也不会做得很过分。 府中也的确被余侧妃管理得井井有条,当然,她该拿的好处也没有少拿,趁着这功夫,她提拔了不少自己的人做管事,这些人平日里也没少孝敬她。 短短两三年时间,她也积攒了不下一万两银子,将来给女儿置办嫁妆,留一些防老,都用得着。 谢知微让人把信送回来,她就很不高兴,眼下这种生活状态挺好的,何必改呢?虽说王爷不在,在与不在又有什么关系?她都过了三十的人了,难道还指望能够给王爷侍寝,生个一儿半女出来? 回到院子里,余氏独自坐了很久,身边的嬷嬷给她出主意,“横竖王爷也没有带信回来,世子成亲,有郡主张罗着,侧妃去了也只是打下手,咱们把该给的礼送过去,就完事了。一时半刻,也不必急着往那边搬,您看,这样可好?” 余氏还没有来得及做决定,女儿便来了,萧灵憬眼看十四岁,如今还没有说亲。 王府里没有正妃,余氏好不容易掌中馈,原想着,要是有什么宴请,她能带女儿多出去走走。 往年办春酒,四季花会都挺多的,谁想,这两年,京城里竟没多少人家宴请。即便有些人家婚丧嫁娶,洗三满月酒,就算给王府送来了帖子,她带着女儿去了,也没有多少人搭理。 她身份上还是差了些。 王爷不在家,别人巴结她,王爷也看不到,何必和妾室多纠缠呢? 萧灵憬一看母亲皱着眉头,很是不解,“娘,郡主让人送来了信,那边的王府已经修葺好了,咱们可以搬过去了,您怎么还不高兴呢?” 谢知微让人带了信来,不过,带的是口信,屋子里外服侍的丫鬟婆子们都听到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满王府就没有不知道的。 余氏愁死了,她想了想,还是跟女儿实话实说,“世子很快就娶妻了,将来王府肯定是要交给世子妃,母亲过去了,家里的事都说不上话,也不像现在,你要是想要个什么,开口我就能替你弄到。” 萧灵憬这才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她想到自从母亲当家主事之后,她的衣服首饰比起以前要多很多,每次穿出去,二姐姐和四妹妹虽然不说什么,但她还是能看到她们眼底的羡慕。 “母亲,那我们就不搬过去了,她们搬不搬,随她们去。” 余氏决定问一下马侧妃和钟侧妃她们,要是能够约好了都不搬,维持现在这个样子,事情就好办多了。 钟侧妃这边得到了消息,她跪在小佛堂里发呆,好似佛祖能够帮她决定这件事一样。 萧灵悦从外面进来,问了嬷嬷,“母亲呢?” 嬷嬷朝里边看了一眼,“侧妃在礼佛,已经进去一个时辰了。” 萧灵悦已经十岁了,懂了很多事,她穿着一件袖子都短了的夏衫,走到小佛堂门口看了一眼,见母亲双手合十,盯着佛像看,她便退了出来,问道,“母亲可有说过是去燕京城还是留在府中?” 郡主让人带了口信来,只说那边王府已经可以搬进去住了,若是她们要搬,现在就可以搬,那言外之意,岂不是若不想搬过去,还是可不搬。 嬷嬷知道侧妃不是个操心的人,便问萧灵悦,“侧妃并没有说,不过,四姑娘是如何想的?” 萧灵悦来这里,便是和母亲商量的,她端起丫鬟奉上来的茶喝了一口,“自然还是要搬过去的。” 留在这里算怎么回事?她去年入了环溪园的女学,跟着林月英学琴。 听说郡主已经邀请四位女大家去燕京城里办女学,地点都选好了,在御花园后边的桃源书院,四位女大家已经动心了,最近每天都在商量着尽快搬过去。 京城这边的女学,虽然是曾经的皇后娘娘提议开的,除了出地儿,她活着的时候,就一两银子都不曾出,这几年要不是谢家,这女学早就开不下去了。 她问过先生,郡主为何要邀请她们去燕京城办女学,先生说,将来京城应当会挪到燕京城去,她们现在去,跟着她们去的人,不说很多吧,总要有一两个,能跟过去多少,就是多少。 说来说去,先生们还是在帮郡主。 她们看重的是郡主这个人,而她,无论如何都是郡主的小姑子,不说帮大哥,父王在那边,哪怕是尽孝道,她也应当搬到燕京城去,而不是远远地在这边呆着。 钟氏听到女儿的声音,醒过神来,她起身的时候,双.腿发麻,差点摔了,撑在地上好一会儿,慢慢起身。 萧灵悦听到了小佛堂里的动静,忙过来,扶着母亲起了身,“母亲,您年岁大了,以后还是不要一跪就跪这么长时间,要是有个什么事,佛祖在天上看到了会过意不去。” 钟侧妃笑了笑,“你怎么过来了?” “女儿是听说,燕京那边来信了,过来问母亲,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启程?” 钟侧妃惊愣饿了一下,“你想搬过去吗?” “母亲不想吗?” “我还没有想好。” 正说着,外面余侧妃的丫鬟来了,说是侧妃有事请钟侧妃过去商量,就在议事厅里头,钟侧妃便猜到应是为了搬去燕京的事。 她过去的时候,马侧妃和余侧妃已经到了,也不知道等了多久,马侧妃很不高兴,阴阳怪气地道,“你总是这么慢,凡事都比别人慢些,你什么时候才能快点?” 这家里没了掌事的人,便成了乱世,谁厉害些,谁就有了话语权。 余侧妃端起茶喝着,跟没听到一样,她也就是被郡主委任了中馈,可不是正妃,没有资格说谁。 第813章 变卦 钟侧妃百年如一日地做小伏低,赔礼道歉之后,马侧妃也懒得再多说什么,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上首的位置空着,余侧妃坐在左手边上第一个位置,她放下茶盏,轻咳了一口,“请两位侧妃来,是要和两位商量一下,燕京城那边的王府已经妥当了,可以搬进去了。郡主的意思,想搬过去的,大家可以收拾箱笼,王府会安排护卫随从,送大家离开,若是不想离开,也可以留在这边,一切都照旧。” 马侧妃是和儿子商量过了来的,她养的是儿子,不论儿子将来谋事还是成婚,她都不适合在这里,更何况,她一个侧妃,不跟着王爷,能有什么出息? 只是听余侧妃说这话,很是不舒服,她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想把她们留在这里,成日里看着她作威作福? “余妹妹,你是个什么打算呢?难不成你不打算去燕京城了?我听说外头,但凡有头有脸的王公大臣们,就没有一个不往燕京城去的。”马侧妃道。 马侧妃说着,有点气,“咱们这个郡主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瞧着是不想我们去的意思,世子要成亲了,听说日子是早就订了的,到现在才告知,这是不打算我们去热闹,认亲了。” 余侧妃自然不会接马侧妃这番话,她们说得好听是侧妃,也不过是几个妾而已,认亲的时候,未必让她们列席呢。 她道,“郡主把这个家托付给了我,要是大家都不走,或是一两个不走,我也走不成,若是大家都去了,我也自然要跟着去的。” 萧灵憬惊讶地抬头看向母亲,刚才不是说好了,母亲和她就留在京城,不去燕京城的吗? 现在怎么变卦了?她并不知道,她母亲这是以退为进,或者说进退自如。 她只抿了抿嘴,便低下了头。 马侧妃将余侧妃的心思都看在眼里,心中嗤笑一声,当家当习惯了,以为她不知道,这两年,余侧妃落了多少好处在自己的口袋里。 马侧妃将萧灵憬头上那一对点翠蝴蝶金钗看在眼里。 余侧妃说完,看向钟侧妃,问道,“钟妹妹,你呢?你是怎么打算的?” 不待钟侧妃说话,萧灵悦便道,“我和我娘亲商量好要去燕京城,父王在那边,我好久没有看到父王了,甚是想念,也不知道父王的身体怎么样了,做女儿的很担心!” 这话一出,就算余侧妃想游说钟侧妃也说不出口了,难道还要萧灵悦不尽孝不成? “四姐儿这话说的是,我们也有好久没有看到王爷了,昨日,你三姐姐也是跟我说,想你们父王了。”余侧妃心里一股郁气,但面儿上半点不显。 萧灵憬手指头抓着裙摆,她一紧张就会这样。哪能不紧张呢?若是母亲也跟着去了燕京城,就不能当家了,她半夜里要是想喝个汤,吃个点心,厨房还会对她这么殷勤吗? 一年四季的衣服,针线上的,会第一个帮她安排吗? 出门的时候,车马那边会给她留最好的马车吗? 以前是不觉得,如今,她才明白,嫡出和庶出的差别,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让她再像以前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庶女,她实在是太不甘心了。 要是她和母亲留在这边呢?整个王府,就是母亲一个人说了算。 马侧妃和钟侧妃是毫不犹豫会去燕京城的,事儿订下之后,两人便去收拾箱笼了,大约四五天功夫,就会起身。 余侧妃带着女儿回到了院子里,才进门,萧灵憬就道,“娘,要不,您和我留在这边吧,女儿不想去燕京城,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女儿怕去了,受欺负。” 余侧妃笑了一下,“谁会欺负你?你怎么说都是王爷的女儿,如今谁敢欺负你?” “怎么没有?”萧灵憬拉着母亲的手,晃了晃,“都是王爷的女儿,为何大姐是郡主,我就不是?” 她嘟起嘴,看着母亲,余侧妃脸上的笑便显得有些僵硬了,之前王爷连嫡女都顾不上,哪里还会想到庶女,她们这些人也就计较不起来,毕竟,无论如何,都越不过嫡女去。 现在,萧灵愫是郡主了,可她的女儿,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余侧妃便下定了决心,“那就不去,我们娘儿俩,就住在这里好了。” 消息传到了燕京城,谢知微得知马侧妃和钟侧妃都带了人过来,一面让杜桂去跟已经搬到王府里的花侧妃说,让她张罗着院子,好安置过来的人,一面则寻思,余侧妃和萧灵憬两人不搬过来,在那边是怎么回事? 秋嬷嬷见郡主愁得眉头都皱起来了,不由得很是心疼,沉吟道,“想必是当家当习惯了。若是过来了,这襄王府的家,可轮不到一个侧妃当。只是,就母女二人在那边,王府的护卫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万一有个什么事,岂不是郡主的罪过?” 谢知微便问杜桂,“有没有说为什么不搬过来?” 杜桂道,“据回来的管事回话,说是余侧妃这两年管家太辛苦了,身子不好,这么来回,舟车劳顿,怕吃不消。” 谢知微笑了一下,对秋嬷嬷道,“说不准儿就是被您说中了,连管家的话都拿出来说了,这事儿,我也做不得准了,我得问问父王去。” 谢知微让人套了马车,去了襄王府,听说襄王不在,便先去花楹姑姑那里说话,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王爷回来了,听说谢知微来了,便过来。 见过礼后,谢知微对襄王道,“父王,媳妇让人去接京城那边王府的三位侧妃和弟弟妹妹们,今日负责这事的管事回来了,说是马侧妃和钟侧妃愿意带着弟弟妹妹们过来服侍父王,余侧妃和三妹妹决定就留在那边。” 襄王皱了一下眉头,没当回事,“不来就不来!难不成还要本王去请不成?” 谢知微就知道会是这样,笑道,“父王,您在这边王府,自然是以您为重,眼下王府的人手不够,媳妇的意思,还是要从京城王府调集一些人手过来服侍。媳妇就在那边留两个厨房上的人,负责王府的洒扫,多留些护卫,其他的人就让跟着一起过来吧?” 襄王摆摆手,不耐烦地道,“你安排就好,你一向妥当,这些事,不必和我商量。” 第814章 菲薄 襄王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在袖子里摸了摸,摸出了一块未经过雕琢的蜜蜡递给谢知微,“老大媳妇,这是父王今日从一家古玩店淘来的,你找个珠宝铺子的师傅帮你雕琢一个手串或是什么的戴。” 谢知微看着襄王掌心里的一块婴儿拳头般大小的石头,一时间感动不已,丫鬟正要上前将那蜜蜡接过来,谢知微抬手拦住,亲自接了,起身,极为感动道,“多谢父王!” “谢什么,这个家要不是你,父王也没那么省心。你若有心感谢父王,就帮老四和大姑娘寻一门好亲事,父王将来好好赏你!” 谢知微忙道,“父王,儿媳正有个好人选,是关于大姑娘的,要跟父王说。” “谁呀?”襄王来了兴趣,旁边,萧灵愫起身避去了次间。 “楚州陈敏叛乱,先是把二皇子关押起来了,准备挟皇子以令诸侯,顾家父子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递出来,又护送二皇子妃去了京城,媳妇前些日子见了那顾家父子,见大公子品貌非凡,想着人打听一下,若是行为端正,是个重情重义的,便让父王看看?” “你是说顾家啊?我以前打过交道,顾璘两榜进士,官做到了刑部尚书,为官嘛,也是清正,后来说是身体不好,辞官回家了,居然也活了这么多年。顾岩是两榜进士,他们家别的不说,子孙都是会读书的。” 襄王说到这里,问谢知微,“你大姑子大字不识一个,嫁到人家家里去,不被人笑话?将来生个孩子,像咱们萧家人这么蠢,人家顾家人不得恨死咱们了?” 萧灵愫在次间听着,脸烧得都发烫了。 谢知微张了张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还是花楹在旁边道,“王爷,怎么能这么说孩子们呢?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何况,大姑娘哪里大字不识一个,妾身瞧着,大姑娘的花样子画得着实不错。” 襄王摆摆手,让她不要多嘴的意思,对谢知微道,“当然,我不是说顾家公子不好,要是你大姑子和顾家大公子能看对眼,我这当父亲的是没什么意见的。” 谢知微将满肚子要说的话,咽下了下去,“父王,这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媳妇怎么做出那种强买强卖的事呢,若是顾家大公子还不错的话,媳妇会安排顾家大公子和大妹妹相看,看对眼了,才会说后边的事。” 襄王有些懊恼,“唉,这都怪我,当初没好好教养几个孩子,这眼看年纪大了,烦心的事儿也多起来了。” 谢知微听着却是很高兴,以前襄王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如今知道操心几个孩子的事,这是好事。 可惜,他就说说而已,听到廊檐下画眉鸟不耐烦地叫,他就起了身,去关心自己的鸟儿去了,听到他在外头道,“宝贝儿啊,想爹爹了吧……” 谢知微只当没有听见,和花楹说起院子里安置的事,道,“看少什么,和管事说一声,让管事去置办,原先王府几个侧妃住的是什么样子,就先安置成什么样子,等人来了,若是不妥,再调换。” 襄王府公中的银子不多,谢知微从那边拨了十万两银子过来,准备先把搬家,和萧恪娶亲的事先办了。 这段时间,府里的事交给花楹,花楹原本先是容氏身边的掌事宫女,跟着容氏是个没主见的,不跟着容氏,凡事她自己做主,事儿办得又漂亮又好。 花楹点点头,对谢知微的话深以为然,“是该这样,也不能一直用你的银子,这可不好。” 襄王府公中的账本没有过来,银子也存在那边,这也是余侧妃心里头的一点念想,她还以为,燕京城这边会再做一本账。 “这有什么,都是一家人,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谢知微只是想着,这些年,襄王在萧恂身上花费的,何止是一点银钱的事,他对萧恂这份爱护之情,比亲生父子都要深。 谢知微还不知道,襄王把手上的那些大宗的钱财全部都给了萧恂,那些矿产铺子,一年的收益何止是十万两。 当初,襄王想到萧恂要养兵,笼络人,才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手上的积攒全部给了萧恂。 等马侧妃和钟侧妃起身之后,谢知微便和襄王商量,借用了襄王身边的大管事萧贵,亲自去一趟襄王府,一是和余侧妃对账,将公中的银子和账本都挪过来,二是将京城这边的襄王府府安置好,该封的封好,留一些得力的护卫,照顾好余侧妃。 府里顿时空了下来,余侧妃心里便隐隐觉得有些不妙,偌大一个王府也太空了些,但看到公中留下来的银子,还有二十多万两,便想着,哪怕襄王再也不派人送银子来,这么多银子,还有家当,也够她母女
相关推荐:
外婆的援交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浪剑集(H)
在爱里的人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小人物(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