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马上就放人。” 荀野蹙眉,冷目盯着他。 不知为何,这一次渤州相见,荀琏似乎有些怪异。 他与这个兄弟在西北时关系不算亲厚,全因继母在,彼此之间走动也不多,荀野不了解荀琏,但印象中,三弟长相敦厚柔软,性格也内敛害羞,从不多言,一团稚气。 现在他给自己的感觉,倒和陆韫气质有些贴合了,让荀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舒坦。 “孙愈。” 荀野问他,可对此人存有印象。 荀琏呆了一瞬,眼睛转向一旁端庄的杭锦书,霎时明白了过来,脸色激红:“大哥。你是为孙愈来的渤州?” 荀野声音冷淡:“看来就是记得。” 荀琏咬唇,半晌他将手搭在木案上的一副瓷器茶盏上,眼睑阴郁微垂:“孙愈的确与其他人不同。他在渤州时,曾经与公孙霍门下的一走够徐昌过从密切,手底下也走过赃款。但孙愈平日里有记账的习惯,每一笔款项的来源和走向他都清清楚楚,的确他并没有中饱私囊。但此案,也难说他就很清白吧。” “徐昌可是个大蛀虫,孙愈和他却是忘年交,谁知道他是不是与徐昌沆瀣一气暗度陈仓……” 要说孙愈贪墨,荀野没有实证,证明其清白,但荀琏也没有实证,证明其德行有污。 他还是将孙愈下了死牢,定了斩监候的判刑,同时上表奏报父皇,准允即刻将其处死。 荀野打蛇七寸:“明证何在?” 荀琏就是没有孙愈贪墨的明证,所以才拉不下脸面对荀野。 长兄素来才干远甚于己,父亲就是再不喜欢他,也必须倚重他,现在长兄质疑他手经办的事宜,荀琏很不想被哥哥看轻。 他抿嘴道:“国之蛀蠹,为患四方,以疑罪从有定论,臣弟不觉有错。” 荀野斥责:“荒谬。前朝亲小人,远贤臣,残杀忠良,陷国家于水深火热,难道我朝要蹈其覆辙,循亡随之路,自取灭亡吗?” 杭锦书看着他们兄弟两人争吵,清楚地认知到,原来荀野的脾气的确不好。 她这时想插嘴都没有余地。 孙愈是她的舅舅,荀野若是为了公理与三弟反目也罢,若只是为了她,她不知该说什么好,既不能不领情,不识抬举让他袖手罢斗,又不能助长其威势,帮着他对付仍是此案负责钦差的誉王。 两头难办。 这两兄弟吵了很久,不欢而散,临了时荀琏还挑他肺管气他:“大哥想要保释孙愈,朝臣弟说一句话就是了,看在孙愈是嫂嫂亲舅父的面上,臣弟哪敢不对大哥行这个方便?你放心,我回去就把他放了。” “……” 荀野利落地踢了他一脚。 还是杭锦书拦住了他,荀野这一脚下得不重,踹到了荀琏的屁股上,差点儿将他踢得跪倒在地上。 荀琏待要反驳时,荀野冷笑道:“父不在,长兄如父,怎么,踹你一脚还踹不得了?该长长记性,这种话也拿来混账胡说!” 荀琏不敢还嘴,捂着屁股转身去了,月色轻笼,少年的眼眸闪过一片怨气。 这一晚,谁都无心睡眠。 杭锦书看了一眼天色,门外廊柱底下有一排明亮的宫灯照着,教人辨不清时辰了,杭锦书隐约觉得已是夤夜,她偏眸问荀野:“殿下,天亮了么?” 荀野一怔。 忽地想起某个装睡的清早。 他一时脑子迷糊,唤了她一声“夫人”。 喊完他就后悔了,只好继续装睡,不敢醒来面对。 从前做的都是噩梦,如今她来了,做的梦还是噩梦。 梦境有多甜美,有多教他贪恋,醒来时,镜破钗分的现实便让他有多狼狈。 反复的拉锯、折磨,荀野早就不堪承受,但明知这种苦痛很有可能长无终止,他却还是饮鸩止渴般不能自已。 荀野对着窗外夤夜一线的明光,哑声道:“我出去走走,你去睡吧。” 荀野的袖口被一只柔若无骨的手轻轻拽住了。 “你还做噩梦吗?” 荀野愕然。 心底的苦涩怎么也无法摆脱。 就像两张被子放她面前,她还是选择看起来更洁净、更柔软的那张,他想他可能还是赢不了陆韫,还是会输给她心里那个人。 就是两床被子而已,荀野以前没这么爱胡思乱想借题隐喻的,他不知自己是怎么了,不安的感觉越来越浓烈。 而杭锦书是从来没有施舍过他安全感这种东西的。 杭锦书幽微地舒了一口气,对他的心思丝毫不曾察觉,指尖慢慢捻住他的袖口,揉了一下,才松开,“我陪你走走吧。” 第49章 心尖急急地一颤 步出使馆, 夜尽阑珊,月色收敛了光华,安静而岑寂的渤州街市上几乎没有人烟。 荀野走得很慢, 以他的腿长, 如果加大步频,杭锦书非跑起来不能跟上。 杭锦书也不声不响地从旁跟在荀野身后,双眸温静而深, 脚尖踏在渤州地界的青砖上,足音有一种被潮润的海风所浸润的美,不会太清脆, 也不会沉闷。 她侧过脸, 只能看到荀野的耳后皮肤,她不知他在想什么。 彼此无话地走了一路,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沉默的荀野。 难道他最近是又碰上了什么烦心事吗? “你……”她一出声,前方的脚步就停下了。 但还没有完全问出口,目光顺着荀野视线看去。 只见半黑的街巷里,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正瑟瑟发抖地蜷缩在角落里,捡拾着人们不要的残羹冷炙。 他身旁是恢弘轩壮且空空荡荡的酒楼,这些残渣只是二楼的客人们昨日吃剩的随意从上边倒进巷口的, 但那正是他的美味佳肴。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杭锦书不忍心看, 心里狠狠地一颤。 那个男孩身上没有一块能遮蔽躯干和四肢的布料, 都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几块破布, 捉襟见肘地挂在他瘦弱得可见森森肋骨的身体上。 头发是湿油打绺的, 紧紧攒成一团,已经无法用梳篦将之一根根分开。 但他看起来没有一点对命运不公的怨憎, 他欢喜地拾人牙慧的时候,在杭锦书看来,有种习惯已久的麻木。 这就是渤州。 天下平定以后,无人不在为了新朝称颂赞歌,仿佛九州宇内早已到处鲜花似锦…… 可积贫积弱的中原,饱受战火摧残三百年,又哪里有那么多可值讴歌的盛世啊。 荀野回过头来看向杭锦书,眼帘轻轻一垂:“锦书。我们这样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九州中原不再存有食不果腹的稚子,没有被冻毙于风雪之中的婴孩,没有为富不仁,没有德行不昌,可道阻且长,我们今天所做的,还远远不够。百姓憎恶贪官,恨不得处置而后快,所以我说,孙愈的案子不是一纸文书的事情,我必须亲自来渤州调查清楚案件始末。” 杭锦书心里酸涩无比,为那个在无人的街巷里捡拾他人剩饭菜的男孩,为天下还有无数这样的孩子亟待解救。 她缓缓点头:“我明白。” 荀野勾唇,眼帘依旧没有抬起来:“你想帮他么?” 她对一个陌生的不知是敌是友的公孙绿芜都能心存善意,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孩子出现在眼前,她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荀野了解杭锦书。 杭锦书轻轻点头,但又很是窘迫:“但是我没带钱。” 荀野道:“你给他钱,他也换不来东西。” 谁会把东西卖给一个衣衫破损、满身脏兮兮、散发着恶臭的人? 他们暂且最需要的是能吃饱穿暖的尊严。 荀野身上还有一件外披,是出门时随手拾起的搭在花厅椅背上的氅衣,他将衣裳脱下来,走向那个孩童。 那个孩子见到陌生人十分应激,吓得浑身骨骼战栗,但还要色厉内荏,装出一点外强中干的凶恶,朝荀野狠狠地瞪眼龇牙。 不知道挨过多少毒打,才能变得如此警惕和乖张,荀野将氅衣折好,裹住他的身体,对他说:“你父母呢?” 男孩不敢相信这么一件用料华美、做工精湛的衣袍,竟然被裹在了自己身上,这是他一生都没见过的金线勾花纹锦衣。 他竟然开始有些相信自己遇到了贵人。 男孩放松了一点戒备,小声道:“我没有父母,他们被扔去填了河沟。” 杭锦书走上前,神情微愣:“为什么?” 男孩低下了头,声音凝涩:“因为随帝要开挖运河,我阿耶阿娘都被征召去了,后来,后来渤州的这一段水路始终挖不通,因为没有钱发下来。百姓闹到了官府,要官府给个交代,那些人拿不出钱,当街打死了人,我阿耶阿娘他们后来也被带走了,上百个河工都被填了渠。” 他也就成了一名孤儿。 荀野袖下的手在紧攥,骨节发出清晰的响声,响彻在寂静的黎明前夕的渤州街道上。 杭锦书困惑:“官府没有钱?不是朝廷主持兴修运河?” 男孩神情有鄙夷之色:“随朝的钱早就被昏庸的后主用完了,他每天只知道和美人喝酒享乐,一点也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官府里有人更坏,就是那个公孙霍!” 一说起公孙霍,男孩有切肤之痛和切齿之恨,语速也快了许多。 “他贪赃枉法,把渤州连年的征税都抽调走了,还贪污了朝廷拨给渤州开挖运河的钱,各州县的河工都等着钱救命,他却把钱款都揣进自己的荷包里,还让人打死河工警告其他人,要是敢闹事就地打死,要么就拿人命填沟里!他真是个大坏蛋!” 男孩没读过多少书,他对公孙霍憎恶难忍的口述里,有许多是从大人口中听来,大人们对公孙霍的评价堪称犀利冷酷,但男孩说不出那个味道,他潜意识里最狠的骂人的话,不过就是“大坏蛋”,充满了朴素的怨憎和虔诚的痛恨。 “这次朝廷把那些贪官都抓住了,我真希望,把他们全部都处死!不杀了这些坏蛋,我一天都不会高兴的。那些贪官污吏,就应该下地狱。全渤州的百姓都盼着他们死!” 杭锦书一时怔住。 男孩兴奋地握紧了两只手,把锦衣笼在身上,贵人身上的锦衣厚实保暖,原来深秋是可以不这么冷的。 他第一天知道。 男孩看了眼杭锦书,又看向眼眸黑沉的荀野:“你的衣服,你还要吗?” 荀野敛唇:“不要了。” 男孩说“好”,一点都不客气,裹上了自己新得的锦衣就要往回走,尽管这身披氅套在他身上,几乎有他两个身体那么长,还有一大截都拖在地上。 荀野
相关推荐:
医武兵王混乡村
恶女嫁三夫
蚊子血
生化之我是丧尸
炼爱(np 骨科)
女儿红
皇嫂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朝朝暮暮
掌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