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这些下马的官员划清界限,他们病急乱投医地向崔皇后投诚,崔氏应许给予他们庇佑,同时利用他们还没被榨干的声望,两下里一拍即合。 可惜,陛下好像无心整治这些人。 不知是一叶障目,看不见枕边人在眼皮底下的动作,还是明明看见了,却以为无伤大雅,因此丝毫不挂在心上。 老郭是个最好打听八卦的人,见太子愁眉不展,他又说起了一桩自己从长安的好兄弟那里听说的事:“崔皇后张罗选妃,不仅昭王殿下得了博陵崔氏的嫡女为正妃,陛下还选了十七八个才人扩充掖庭。” 荀野对别人内帷之间的私事不感兴趣。 但他不爱听,老郭也找准机会提:“想当年在西北时,咱大都护那是何等英明,几时贪图过女色,安逸享乐?可是做了皇帝就不一样了,刚开始建朝,陛下也是一任开国明君,但时间久了,就禁不住动摇了道心。” 有句话他不知当说不当说。 就他们这位皇帝,已经四十好几了,要是惠及一些寡妇人妻也就罢,结果净挑一些十七八的娇滴滴小娘子,还一连纳了十好几个,就是再老当益壮的身子骨,他吃得消么? 荀野警告老郭:“私话与孤说就罢,隔墙有耳。” 老郭就悻悻然道:“我也没那么大胆子,跟殿下您吐两句苦水儿也就罢了。” 荀野挑眉问他:“孤几时让你苦了?” “没有没有,您是没让我老郭苦的,”老郭连忙摆手,接着又皱眉丧脸,“当初咱们一块儿打的天下,本以为打完江山,人人都能封侯拜相,可是江山稳固了之后,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这朝政的人脉财富权利,还是把控在那些不出钱不出力的世家手里,他们要想飞黄腾达,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就连殿下的岳丈都……我老郭就是觉得不公平。可天底下哪有什么公平的事儿。” 荀野近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世家连横的权力盖过王权,已经很久了,究竟是根上出了问题,还是当权者无能。 * 杭锦书从孙府回来,荀野仍在正堂,燃灯核对账目。 这是渤州刺史递交的陈年账簿,记载了这些年渤州的人口、赋税,以及朝廷拨款的用途,这里头亏空很大,荀野一个人核对不完。 见到杭锦书,他从一摞书山当中抬起下颌,看向疲惫的她:“老夫人好些了?” 杭锦书颔首:“已经醒了,大夫说只要好好休养,便会痊愈。” 有孙府一大宅子的人陪着伺候着,老夫人暂不会有事,但舅舅孙愈,就情况未明。 荀野给她看了长安飞鸽传书来的书信。 陛下身旁也有荀野的耳目,圣诏下达之后不过一两日,便有飞鸽传书,抵达了荀野的案头。 杭锦书看完书信,知是差不离要尘埃落定,松快之余,几乎难忍要额手称庆:“渤州以后,应是不会再有这么多沿街乞讨的孩子了……” 她认真地凝视荀野,由衷地道:“这一切要归功于殿下。” 荀野微不可查地折了一下唇角。 杭锦书以为他仍在为之前的一点小龃龉不快,有些话却说不出口,只好化作无言的行动。 当晚上荀野合衣就枕时,枕边脚凳上已经换了一只新的香盒子。 那里头是新调的安息香,有助眠安枕的功效。 他凑近嗅了嗅,香盒子里飘出来的味道,夹杂着一股淡梅芬芳,便仿佛于寒冬时节拨雪寻春,不期然衣衫上浸染梅香。 偏冷调。 是他喜欢的调调。 荀野心想,明日去问一问,使馆内哪个玲珑妙人配的方子,让她把香方传授一下。 把这香气熏在身上,锦书闻了说不准会喜爱。 第52章 曾经沧海,难寻巫山 但翌日荀野早早闻鸡起舞, 忘记了要问香方这件事。 许久没有握过枪了,怕自己的这门技艺有点儿生疏,恰巧老郭在使馆库房里寻到一杆银枪, 像献祥瑞那般神秘兮兮、得意扬扬地把枪献到面前, 荀野提枪便在使馆里扎扎实实地练了一个时辰。 等到汗流浃背以后,立刻抛枪给老郭,自己慌忙去沐浴了。 因他好像透过一页窗纱, 看到了杭锦书靠在南窗正要打帘的倩影,荀野跑得飞快,在沐浴更衣以前, 压根不敢被杭锦书发现。 慌乱当中, 自然也就忘记了香方。 老郭对着一个嗜洁如命的太子,很无奈, 很怀念过去,“习武的人哪有那么多臭毛病,一身汗才好哩!这叫男人味儿!” 荀野整洁衣衫,除是为了见杭锦书,还有一点,今日午时,他要坐堂审理孙愈案, 须着公服。 杭锦书今早也起得早, 才支起窗, 拨开一面朦胧透光的素纱屏帘, 只看到荀野步履如风飞似的走了。 离开堂还有不少时间, 他定是躲自己, 难不成是舅舅的案子又有了变故? 杭锦书真是受不得一丝惊吓,她穿戴工整, 步下长梯,与老郭迎面碰上,老郭手里拎着那杆虎虎生威的银枪,枪刃尖被日光晒出闪烁的光泽,晃了杭锦书的眼。 老郭退后几步,嘿嘿一笑:“将军怕你闻着他味儿不喜欢,逃走了。” 杭锦书怔了怔,没说话。 老郭笑道:“我老郭活这么大岁数了,跟着荀将军也不是一两年,就是栖云榜上名列前五的高手他都敢碰一碰,但几时也没遇到过能让他当逃兵的人物。” 杭锦书才明白,和离那晚,她说的很多话,有多戳他的心。 这么久他都无时忘怀,时刻谨记,并为了她的话在谨小慎微地改变。 老郭把枪竖在身后,对杭锦书道:“今日要堂审,太子不会在使馆,杭娘子就在使馆等候消息,一有风吹草动,我一准让翊卫给你报信。” 杭锦书知晓,自己来渤州是出于内疚,给荀野搭一个伴儿的,对舅父的冤案她实则出不了太多力气,这一趟渤州之行,让她见识了民生多艰,也算是增广见闻,让她对民众多了一重体恤之情。 官员里不能再出现公孙霍那等奸臣,中原各大世家也不应还像旧日那般连横,把钱权和资源都把控在士大夫手里。 官员的选拔制度一定是出了问题,才会出现目前的情况。 她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明君推翻沉疴,重新造一条登天坦途出来,让寒门庶子也有明堂觐见天子的机会,让百姓的心声能真正上达天听。 就从渤州的案子开始,切除腐肉的第一刀吧。 这一刀荀野会下得很稳。 临走前,他来她的房中取账簿。 当杭锦书从精美的妆奁底下,把压得平平整整、完好无损的账簿取出来时,荀野眼眸清亮,眼尾染上了笑意。 他这么笑,杭锦书心里像是起毛似的,忍不住问:“怎么了吗?” 荀野道“没有”,又道:“你最宝贝这妆奁,却拿它做了书箱,原来那些亮晶晶的首饰呢?” 杭锦书赧然:“赈济钱款还没下达,眼看渤州越来越冷,我清理了很多首饰拿去商行变卖,换了给流民和孩子们的粮食和衣衫,也算为舅舅积德了,望他日后仕途顺当。” 荀野告诉她:“幕后之人要下毒害孙愈,可一,便可再,此事之后,孙愈不宜留在渤州,我请奏陛下,将他提到长安去做主簿。” 他掂量了一番手中厚实严谨的账簿,评价道:“我在户部和那些老东西打过交道,没一个做账这么细心的,就凭这些账簿,孙愈是个实干人才,恰巧我需用人核算军饷,提他去长安合适。” 峰回路转,舅舅的冤案不但得到了转机,还能官加一级,虽仍是主簿,但直接入了户部,也算是鹊起了,杭锦书再一次福身道谢。 她垂下修长的玉颈,露出耳下瓷白的肌肤,双珥在日色下泛着粼粼珠光,尤添华艳。 荀野莫名脸颊有点儿发烫,他调开一点视线忍住不看,“我还见了你舅舅,跟他说,账簿保管在你这儿,他的外甥女正在极力保护他。舅舅喜不自胜。” 杭锦书一怔,不敢贪功:“不,我没有做什么,是你……” 荀野笑了下:“难得让舅舅高兴,他入狱这么久了,下死牢受刑,还被投毒,但他知晓你在,他就高兴。” 杭锦书忧愁满面:“我很担心,舅舅的口齿恢复了吗?他能否上堂?” “无碍,毒破坏了他的喉管,说话会费力一些,但还能说清楚,”荀野道,“只是慢些。锦书,快要开审了,我去了,你在使馆等候我消息。” 杭锦书轻轻地“嗯”了一声,送荀野出门。 荀野的堂审,特开放衙署,放百姓入署监审,以衙役为屏障,将百姓阻隔在外,只能眼见耳闻,但不能入内。 与此同时荀琏作为旁审出场,主监理。 这一场堂审,本应当是荀琏主理,但孙愈在狱中被人下毒触怒了天子,皇帝斥责荀琏疏忽,并换了太子主审。 萧觉真又一次说对了,阿耶从未信任于他,在皇帝的心里,一直都更信任依赖他出色的长子。 没有害死孙愈,让荀琏心中不安了。 但加害之人已经自尽,荀野找不出任何证据,能证实下毒谋害的人是他,荀琏愀然,正襟危坐,不露出半分怯色。 使馆内,日色高悬,一缕缕犹如游丝般的金阳,自树缝间垂线,便似织在庭前秋色上的无数根绣花针。 针针穿丝引线,勾出秋色无边。 不知不觉,九月的尾巴已经要过了,这是秋尽时最后的余晖。 她计算时日,要到冬天才能回长安。 那时候赶路会很冷。 香荔在朝阳的芭蕉底下,煮了一壶清茶,茶汤烟香氤氲,含着湿气弥散在这片暮秋的秋色里。 茶汤煮好了,香荔瞥见陆韫郎君在芭蕉后恍若出神地立着,不知立了多久了,她出声唤道:“陆郎君,你要吃茶么?” 陆韫一袭雪衣,乌发白肤,被唤回神后眼含笑意。 他越过回廊栏杆,向杭锦书一步步走来,“阿泠煮的,是黄山毛峰?” 杭锦书没答话。 她不知道香荔煮的什么茶,但黄山毛峰是陆韫最爱的,黄山毛峰煮茶,汤色清澈明亮,入口新鲜,有甘味,他自少年时起就爱这一种茶,旁的都嫌浓郁,汤色不亮,或是味道太涩。 香荔替陆韫斟茶,陆韫捧盏,要交给杭锦书:“阿泠,我记得你也爱饮毛峰。” 杭锦书淡淡瞥了一眼,心里记挂着公堂,对陆韫的殷勤没作回应,只是看他一直举着那茶盏不放,她便也认真地回复了一句:“那是以前,人的口味也会发生变
相关推荐:
将军男后(修改版)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罪大恶极_御书屋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逆战苍穹
皇嫂
朝朝暮暮
掌中之物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