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 > 第193章

第193章

。 只要笔下的字不变,“天下大同”便永远孕育在这片土地上。 裴少淮行礼应道:“微臣谢皇上赏赐。” 他庆幸自己融入了现世,又庆幸自己能守住本心。 …… …… 新京察、新考满重新提上日程。 大姐夫徐瞻受命主考北直隶秋闱,对照新京察、新考满,对秋闱题目做出了些许改变——虽仍以文章为主,但偏重于考察学子们的治世方略、当官本领,重在一个“实”字。 题目变得详细,不再为破题而出题。 桂榜已揭榜多日,京中学子仍在议论纷纷、商讨不止,众人皆意识到,科考将随朝廷的用人发生改变。 而学子们必须随科考的改变而改变,才能争到机会。 这日,江子匀带着儿子登门致谢裴少淮,并顺带告辞南下。守孝期满,朝廷复用旨意已下,江子匀想趁冬雪封河以前,尽早南下上任。 官任双安州同知,正六品。 “子匀兄为何如此匆忙南下?” “大雪一封河,又要等数月,不想耽搁索性早些出发。” 裴少淮又劝:“朝廷即将推行新京察、新考满,大乱之后京中实缺甚多,以子匀兄的学识,若是考一考,不难拿到京中官职。” 江子匀若是多留几个月,便能等到新机会。 “不了。”江子匀笑着摇摇头,他对双安州同知这个官职很满意,言道,“上回听淮弟说,双安州海船十二月南下,次年五月归来,船载商品玲琅满目,四夷的农作物也随船被带回来,我早便满心期待了,如今有了机会,若是不去看一看、闯一闯岂不可惜?” 江子匀仍挂念着“新粮种”,希望能在双安州试一试自己的猜想。 京官虽好,却非他所求。 “再者。”江子匀将儿子拉至身前,面带骄傲说道,“怀志他颇有几分读书之资,为父者当尽全力栽培他,令他见识南北河山,拓宽眼界。日后,怀志若能有他裴叔父的几分本事,我便也就满足了。” 他南下为官,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儿子游学。 听到“江怀志”这个名字时,裴少淮还是不由地怔了怔,一时木讷,心想,这世道果然还是阴差阳错。 “淮弟?” 江子匀喊了两声,裴少淮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掩饰道:“子匀兄目光之远见,叫人佩服。子匀兄既去意已决,裴某便不劝告了,希望子匀兄在双安州能将功立业,为民造福,裴某静候佳音。” “承淮弟吉言。” 一番闲叙之后,裴少淮留江子匀用晚膳,几番推杯换盏,便是为江子匀饯行了。 夜里,裴少淮酒意醒了许多,江子匀的事一直在他脑中萦绕。 本已宽衣上榻了,裴少淮又下床掌亮房灯,从柜中取出了王高庠写给亡妾的那封信。 泛黄的信纸靠近灯焰,火焰窜起,屋内顿时光亮了许多。 那封信飘着火落入火盆子中,化作了灰烬,只字不留。 杨时月给丈夫披了件衣裳,她看过信中的内容,知晓江子匀的身世,言道:“如此也好,这遭身世对他而言太过残忍了。” 裴少淮看着盆中灰烬,半晌才道:“最残忍不是子匀兄的身世,而是……江父江母究竟是不是真的被山贼所杀。” 大乱已了,残忍的事实就随信件一起湮灭罢。 第253章 尾声一 腊月里,大雪初至。 一年岁暮,至此雪盛。 今日无早朝,可以晚些去衙门。天蒙蒙亮时,裴少淮起身穿衣,还未推开门窗,便已听闻外头的风雪声。 乱风如号响,落雪撞台檐。 晨灯里,裴少淮正在扣紧里腰带,时月替他从衣笼里取了一件大氅,叫他披上,叮嘱道:“官人多穿些,当心道上马车里冷。” 她略支开半扇窗户,疾风便卷着雪涌进来,吓得她赶紧收手,杨时月又喃喃道:“冬日要进补,晚膳时候让嬷嬷焖一煲羊肉,官人记得早些回来。” 裴少淮应下。 用过早膳后,天已见亮,裴少淮正打算撑伞出门,小南和小风撒欢儿从屋里跑出来,戴着茸茸的虎头帽,趴在墙角探出脑袋瓜来,嘻嘻笑道:“父亲,今日好大的雪。” 裴少淮抬头看雪花从眼前飘过。 是呀,好大的雪。 一场大雪把冬日的情绪尽数填满,枯枝落尽残叶,白雪铺尽门庭,屋里的暖热的烟火气明眼可见,一旦开门便会化作一股烟。 许多秋日里未竟的事情,不会因为一场雪而停歇,只是散入千家万户,在柴火堆旁继续着。 裴少淮没有拘着小南小风玩雪的心,只是叮嘱道:“快些去用早膳,等吃饱穿暖、天大亮了,才能到雪地里耍。” 想起自己儿时,每逢二十四节气,段夫子皆会带着他们个小子出去看景,借着景观考校他们的学问,裴少淮又道:“等明日休沐,为父带你们去湖边看雪景。” 再叫上言成和少津,带上他们的崽,在湖畔煮酒闲谈,便也算把夫子所教的这份“雅”传承下去了。 小南小风欢喜雀跃。 马车碾雪,留下两道深深的车痕。 路过闹市,大雪挡不住百姓们抢购的热情,摊主们早早开摊,赶早市的老翁老妇挎篮而来。大同重开茶马贸易,一大批冻羊从大同运入京都,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货。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植棉织布余得些闲钱,谁家不趁时节腌上几挂肉呢? 看到众人呼着热气,裴少淮只觉车内都暖了几分。 到了考功司衙门,椅子还没坐热,便有内官前来传话,说是皇上召见,裴少淮只好撂下刚刚沾墨的毛笔,尾随去了御书房。 裴少淮猜得到皇帝寻他聊什么。 秋末、初冬,朝廷依照京察新策组织了两场堂考,皇帝为主考,吏部为辅考,都察院为监察。 秋末第一场考的是京官,为的是核定他们六年来的功绩、考察他们的治事才干,最终确定他们是升迁、平调或是降职、罢黜。 第一场考核结果已出。 因淮王宫变刚过去,已经处置了一大批人,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为了平稳人心,朝廷今年降职、罢黜的官员并不多。 但效果却是显著的。 朝廷借着堂考,明明白白昭示百官,若想升迁,既要有实实在在的功绩,也要有真才实学,从前那种“锦绣文章行天下,贿捧上司兴官运”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浑水摸鱼、投机取巧的官员,必会在一年年更加严谨的堂考中原形毕露。 初冬的第二场堂考则是考察京外官的。 京中许多官位空缺,亟待从京外遴选一批清官能臣填补进来。经过调研过往功绩,辅以内阁六部九卿十道的举荐,首批官员入京,接受朝廷的考核。 这一场堂考的结果还未告示。 想来皇帝召见裴少淮,便是为了商议此事。 …… 裴少淮来到御书房前,正欲解下斗篷拍拍残雪,却见回廊连接的亭子里,皇帝正穿着大氅朝他招手,满亭的热气外溢,成了大雪中的云雾。 裴少淮小跑过去,一入亭便有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 皇帝亲自为他斟了一杯,欢喜言道:“关于预进补的官员,他们的履历与考卷,朕都看过了。”第一年推行新京察,皇帝自然格外重视些。 又道:“没想到,京外遗留有这么多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的明珠,朕从前的眼光太过闭塞了。” 裴少淮道:“不是皇上眼光短,而是朝中结党营私之风挡了皇上视线,也掩了遗珠的辉光。” 升迁公允,能臣上位,这样的朝廷才能愈来愈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不过……”皇帝话锋一转,问道,“考功司举荐的臣子里,他们的考卷中,有不少与‘开海’唱反调的声音,朕想知道,伯渊你为何要举荐他们?” “微臣以为,只要是洁己、为民、有才,与微臣唱唱反调又算什么?”那几个臣子其实是在和皇帝唱反调,裴少淮却故意引到自己身上。 皇帝专程问此事,足以见得那几人在卷中写得何等不讨喜。 裴少淮继续道:“臣非完人,必有看不到、想不通、做不对的地方,有其他同僚照亮臣的暗处,这是好事……朝中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党系明争暗斗,搅得一滩浑水,这样不好。大搞一言堂、一派和气,这样也不好。 皇帝被裴少淮说得一怔,又立马露出笑来,道:“伯渊,你说话愈发狡猾了,朕罚你一杯。” 君臣亭中观雪,推杯换盏,心中皆遐想着年年变好的光景。 …… 东华门外的一条宽巷里,朝廷在此处修建有几座府邸,供临时入京的官员们暂住。 大雪压满屋檐,瓦上倒挂冰溜子,屋里有几名官员围在火炉旁吃茶,说说笑笑。 当中一人,名为许保,四十余岁,他饮了一口茶,面带愁容道:“许某这回只怕又是枉来一趟,要辜负马尚书的举荐了。” 其他几人皆是诧异,有人道:“许知县这十几年功绩不凡,排名靠前,堂考的试题又必定难不倒你,为何会说这等丧气话?” 在他们看来,许保入京是稳当的。 “诸位有所不知。”许保脸上虽有愁容,却无懊悔,他道,“堂考最后一题,皇上策问开海,许某堂上脑子一热,便一股脑将所思所想写了上去,我那见解只怕会使得皇上不喜。” 几人倒吸一口凉气,他们都知道,许保是反对开海行商的。 且脾气极犟。 许保道:“朝廷开海行商,种桑植棉有巨利可图,各地商贾便会想方设法支使百姓弃种粮食,改种桑棉。初初未必能见到祸端,可时间一长,种桑植棉的田地越来越多,田亩产粮越来越少,届时百姓从何处换粮?” “诸位觉得,江南之地,早年‘蚕虫吃人’的事发生得还少吗?这样的惨剧还要继续重演吗?”许保越说越激动,“是以,许某不得不直言。” 有人为其惋惜,叹气道:“朝廷推行新京察,好不容易等来的一个机会,许知县就这么错过了,岂不可惜?有什么话是不能等入京后再上折子的?” 许保却道:“若是堂考不能直言,只怕这新京察与旧京察也并无什么不同。” 此话一出,两人闹得有些不太欢愉。 正此时,一位同僚刚好从宫中出来,进屋后笑吟吟向许保拱了拱手,道:“恭喜许大人。” “不知道这喜从何来?” “就在刚刚,朝廷已在文华殿前公示京官名单,许大人之名赫然在列,将入户部谋事。” “当真?”许保不敢相信。 “这种事岂敢乱说。” …… …… 皇帝已封裴少淮为“文清侯”,礼部、工部领旨监造诰券。 首先是翰林院撰写诰文,写明臣子功绩,天子恩赏,再将诰文交由工部。 工部都水司依照文本,范铸铁券,送与银作局刻字填金,才可得最终的铁券丹书。 铁券丹书一分为二,左券由内务府收藏,藏于古今通集库,右券则赐予功臣。 这日,礼部拿到诰券,备齐礼仪,前往裴家宣旨。 礼队浩荡从御街而出,铁券丹书摆在最前,半弧形覆瓦状,格外瞩目。 裴家人听旨,礼官宣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能臣内禀忠信,外御敌军,建下奇伟之功,国当高爵重禄……” “……尔裴少淮赋资醇厚,禀性端良,明克决机,尝临敌而制胜,才堪任重。” “……今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文清侯,食禄一千一百石,子孙世袭侯爵。仍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外,其余杂犯死罪,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1] “臣诚惶接旨,谢皇上恩赐。” 翌日,裴少淮按规进宫谢恩,为了方便谢完恩后回衙门继续处理公务,他没穿侯爷里层外层的礼服,而是穿着寻常圆领官服便入宫了,遛弯似的来到御书房前。 手里还提拎着一小盒,里头放了个白瓷茶盏。 皇帝拆盒,看着熟悉的白瓷盏,又看看御案上用了数月的花鸟纹青瓷盏,道:“你上回不是跟承诏说,此盏绝无仅有,只此一个吗?” 裴少淮这才想起,好似是说过此话。 皇帝继续打趣道:“朕要是赐你个国公,你是不是还能从家里拎来十个八个?” 一边打趣裴少淮,另一边却身体诚实地把白瓷盏递给内官,道:“往后改用这个盏饮茶。” 裴少淮讪讪,连忙摇头回应皇帝,说道:“没有十个八个那么多,送出了这个,便只剩六个了。” …… 从宫中出来后,裴少淮如往常一般,先去一趟徐家看望夫子,而后再归家。 冬至彻骨寒。 又一年冬,夫子的寒症愈发严重了,裴少淮念及此,难免忧心。 生老病死本是世间常事,明知时光催人老如曲终人散,无可避免,可到了段夫子这里,却成了裴少淮始终不愿提及、迈过去的一道坎。 到了徐府,夫子听闻裴少淮得了铁券丹书,笑得很是开怀,连皱纹都舒展了许多。 “伯渊,你替为师把书案上的烛灯掌亮。”段夫子忽道。 那是他以前夜里读书时惯用的灯盏,只可惜,段夫子已经很久没能坐在书案前了。 “学生这就点亮。” 裴少淮吹燃火引,却发现灯盏里的蜡烛只剩指头一寸,即将燃枯,一时触景生情而定住。几息之后,他回过神,道:“学生去取根蜡烛。” “伯渊,回来。”段夫子道,“为师想让你点燃的,正是这最后一寸残烛……让它重新燃起来,最后再亮堂一回。” 听到此话,裴少淮眼眶已经开始泛红,不敢回过身面对夫子。 段夫子继续道:“你明日把正观、云辞带来,让仲涯把正叙也带来,我想他们几个了。”他压着声音轻咳几声,道,“趁着这两日天晴,我给他们开蒙……不能再耽误他们读书了。” 第254章 尾声二 师者,如旧竹扶新枝,如蜡炬映夜明。 正观、云辞早到了开蒙的年纪,裴少淮一直拖延着,便是想借此留夫子一个念想,让他能熬过岁末寒冬,等来下一个春日。 今夜,段夫子让少淮点燃残烛,尽早安排开蒙,便是想告诉少淮,他自感时日无多了

相关推荐: 切切(百合)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作恶(1V2)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迷踪(年下1v1)   浪剑集(H)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