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惊!我成了无限游戏的满级救世主 > 第134章

第134章

闭,或者自尊心高傲什么的,而是我知道,有时候人确实会出于同情而去关心别人的经历和想法。但这种体贴不是我所需要的,如果你是出于礼节才这样问我,那大可不必。” “我挺清楚自己有哪些毛病,我想说的事情很多,一讲就会停不下来,而且不喜欢被别人纠错或者打断。你听一次两次,或许还好,但是被我念叨多了,你可能会觉得很烦。” 说到这里,不见寒直视苍行衣的双眼,认真地观察他的反应:“我虽然还没有想起自己的记忆,但我大概可以确信,我以前身边没有什么朋友。我这个人吧,性格比较直,所以有话就坦白说了——你是我来到这里认识的第一个人,而且还救过我一命,我对你很有好感。我觉得你很有意思,想和你做朋友,也很珍惜现在这种难得建立起来的联系。但是我完全不知道你的想法,所以你对我有什么感觉或者意见,一定要说出来。如果性格适合,能做朋友的话,最好不过。不适合,那也只能说,咱俩没有缘分。” 就在他说这段话的同时,苍行衣的表情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如果不是不见寒一直盯着他,或许就会错过他这一丝细微的眼神闪烁。他的瞳孔细微地收缩了一下,惊讶、欣喜、困惑,糅合在一起,让人无从揣摩他到底在想什么。 不见寒觉得那是自己的错觉。不知道是不是眼花,他从苍行衣脸上看见的那一瞬复杂的表情,可以称之为…… ……受宠若惊? 仅仅一眨眼,他再看苍行衣,仍然是那副从容优雅的姿态,表情哪有半分动摇。 一定是错觉。 “是我疏忽了,忘记了交往是两个人之间要有往有来的事情。”苍行衣朝他眨了眨眼,意外地有些俏皮,“我光顾着好奇你的事情,不停地打探你的想法和信息,也很招人烦吧?我是不是没跟你提过什么关于我自己的事情?对了,你知道我是做什么工作吗?” 不见寒呆了呆:“呃……你不是作家吗?” 苍行衣微笑摇头:“是,但严格来说也不是。” “是网络写手?”不见寒追问道,看见苍行衣仍然摇头,又继续猜测,“文案策划?编辑?语文老师?……都不是?到底是什么啊,该不会是写黄文的吧?” 说到写黄文,苍行衣的动作终于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摇头。不见寒乘胜追击:“真是黄文啊?该不会是写基佬黄文的吧?” 苍行衣无奈:“什么写黄文的,我像那种人吗?你通关过我三个情节剧本,见过里面有一点点颜色成分吗?” “对啊,”不见寒恍然大悟,“我去过你情节剧本啊!从世界模型里面几个剧本拥有的要素,是可以逆推出你真实职业的线索的!” 苍行衣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不见寒十分笃定:“你是个段子手!” 苍行衣:“……” 看来这朋友是没得当了。 “我是一个民间故事猎人——你听说过民间故事猎人这个职业吗?”苍行衣看见不见寒小小的脸上写着大大的疑惑,就知道他对此一无所知了,于是为他解释说明,“就是四处游历,收集民间劳动者那些口口相传的、快要消失的故事和歌谣,并将它们重新修编撰写的文字工作者。我的创作涉猎范围很广,包括网文、传统小说、散文,甚至诗歌和童话。但是本职工作,还是收集和整理民俗故事。” 不见寒露出了涨姿势的表情:“哦……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种职业。” “这个职业虽鲜为人知,其实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过相关的记载。”苍行衣双手交握,慢条斯理地讲述道,“三教九流之中的‘小说家’,就是民间故事猎人的前身。” 他将语气放缓的时候,声音听起来又轻又柔,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暧昧感。即使是普通地说着话,甚至是在一字不差地复述教科书上可能提到的内容,都像说情话一般。 “最初的‘小说家’,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作者’,并不是同一种职业。《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的职责,是深入民间,收集各地的风俗歌谣,并且记录下来。聆听街谈巷语,振木铎以寻歌。” “虽然做这一行当的人,身影往往被隐没在历史背后——但我们时至今日传承未断,仍能听闻久远之前的奇谈,仍然知晓那时候节气如何变迁、古人如何运用智慧生活,这些人功不可没。是他们将精彩的旧世界留存给了我们。” 他说话的语气沉静,声音在雅间清幽透明的空气中缓缓扩散。这种极具有感染力的声线,很容易就能吸引到听者的注意力,不见寒不自觉地认真聆听起来,情绪跟着他的叙述起伏。 就像在他创作的《复苏者》中冒险时一样。 他永远从容,自信,永远知道怎样最能挑动别人的神经。他总是很容易引导别人,感染别人,让别人信服他,跟着他的思路走。 不见寒看着面前这个青年,心中忽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悸动。 ——好像只要他拿起笔,就会成为造世之神。 他情不自禁地想:如果老寒能拥有苍行衣百分之一的能力,是不是就不会,沦落到那个地步? “我喜欢四处流浪,去看各种各样的风景。也喜欢听别人说故事,惊叹所有的奇思妙想,和不可思议的遭遇。”苍行衣眼中含笑,看着不见寒,透过一双清透湖水一样绿中泛蓝的眼睛,仿佛能窥见他隐藏在微笑之后的脉脉深情,“行走在大地上,不断接触新的东西,才让我感觉自己活着,而不是一潭周而复始循环的死水。” “我曾经从巴蜀的高原上开始跋涉,徒步穿越盆地和丘陵,去到神农架的深山野林里,看湖泊上升起仙境般的晨雾,和当地做民宿生意夫妇谈起他们与秘境传说的不解之缘。也曾经和地质专业的朋友拜访过西北石壁上的佛窟遗迹,在数百米高的绝壁上,看艺术家们一笔一画修复剥落的岩彩,听他们讲解佛教典故和荒原里失落的文明。”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在湘江参加端午节龙舟活动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军医。老人家已经八十高龄了,听说我在各地采风,收集人间的故事,热情地请我去他家喝茶。” “其实当时我听不太懂湘语,老人也不会说普通话。我们之间所有的交谈,都是请他的女儿作翻译,代为转述的。他和我谈起年轻时曾经在海岛上驻守国家的海岸线,后来被征调去北方,远赴边境。忍着陌生的严寒,背着灌满小米干饭的粮袋,在雪地里跋涉——那是我从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场景,你能想象我听见他的叙述时,内心感到多么感慨和惊奇吗?” 他说着,配合以简单的手势示意,不见寒不由得顺口接上了他的反问:“确实,我也从来没听过,而且很少去想这些事情。” “我后来经过他和他女儿的同意,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回忆录,投稿给出版社出版。很多读者看完他的故事之后,给我来信说很受感动,希望能为那位老军医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而出一份力……我代为转达了他们的好意,但是老先生说他并不需要帮助。”苍行衣继续说,“国家给他的补贴很丰裕,儿女也孝顺平安。今天的国力富强,人民能过上和平美好的生活,就是对他这一生艰辛最好的答复。” “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喜欢听故事,无论讲述者是什么人,无论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都很喜欢听。因为一个人的故事,往往代表这个人生命的一部分,聆听他人的叙述,同时也会分担他人生命的重量。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乐趣,也是一种荣幸。” “我同样喜欢写故事。我所听到的、让我受到触动的故事,我会在得到当事人的同意之后,通过我的笔记录下来,转达给更多未曾听闻的人知道。” 不见寒捧着陶瓷茶杯,温热的玄米茶暖暖地贴在手心里,徐徐飘起的蒸气朦胧了他的双眼。 “我想将我的故事、我觉得有趣的一切分享给你”,他还记得过去的自己曾经在手札里写过类似的话。 假如他没有失去记忆,假如他还是那个高傲固执又纯粹的老寒的话。听完这样一席话,说不准已经,视苍行衣为知己了? 所以,如果是苍行衣的话…… 又或者说,老寒正应该是一直在等,等一个像苍行衣这样的人出现,并且愿意将自己的故事,讲给他听的吧? “所以我亲爱的,你应该知道,”苍行衣微微歪了歪头,目光认真地对上不见寒的双眼,“假如你愿意对我讲述你的故事,这正说明了你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我对此感到荣幸还来不及,怎么会觉得厌烦呢?” “来吧,我已经准备好洗耳恭听了。”他十指交握的双手松开了,再次朝不见寒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将你的故事,分享给我吧。” 第105章 幕间三·同程之约·五 “让我回想一下从哪说起……还是从刚才那里吧。我在学校里找到一个线索,提示我要在夜间的校园里找一样东西。我在学校里待到晚上八点,遇到了一群灵异社的学生在探灵。” “然后我就觉得他们身上应该是有剧情点的,于是主动提出说,要和他们一起行动……哈哈哈,你不知道,他们当时竟然还开口就说,怀疑我是鬼呢。” 或许以往习惯用图画来转达故事的,不见寒并不是很擅长口述。他的语速又很快,往往说完前一句,不知道下一句要说什么,于是就卡壳,脑子里一片空白地“呃”、“嗯”、“然后”几声。 苍行衣一直很耐心地听,偶尔在他停顿的时候反问一句,提示他接下来应该说些什么,比如说“是这样啊”,“嗯,然后呢?”,或者“哈哈哈那是挺有意思的”。 卡壳的次数多了,不见寒自己都露出了尴尬的表情。苍行衣放轻声音,以一种带有引导性的姿态安抚他:“喝口茶,慢慢说。你不用太紧张,我又不会催你。语速可以放慢一点,一边说一边思考,接下来一句话要怎么讲。” 不见寒已经尴尬到有点僵硬了,目光甚至不好意思看向苍行衣,一直盯着他袖扣浮雕玫瑰的金袖扣:“不好意思,我好像不太擅长讲故事。” “也没谁是天生会的。你别看我现在这个样子,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以前社交障碍很严重的。”苍行衣朝他笑了笑,“你在我面前竟然会不好意思?我可记得,你是曾经大喊过要踏着我的棺材板冲浪的男人。” 不见寒:“……噗。” 苍行衣的调侃成功打消了不见寒紧张的情绪,他按照苍行衣所说的,喝了一口玄米茶,调整了一下呼吸节奏,然后继续叙述起来。 这一次,他说得流畅多了。 “我在第一个通关的情节剧本里拿到了一个道具,是怕鬼的手电筒,只要照到灵异的东西就会熄火。我怀疑灵异社成员之中有鬼,于是拿手电筒出来,挨个照他们,没想到手电筒始终完全没有反应,我当时还以为它坏了。” “后来我又怀疑,这几个灵异社成员都是鬼。但是当时身边没有别的情节线索,所以我就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一边跟着他们探灵,一边收集消息,从他们口里猜出这个剧本的主线和学校里‘七大不可思议’的故事有关。” 虽然他当时猜测六个灵异社社员全是鬼的想法是对的,但现在回想起来,手电筒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鬼,所以才始终不亮的。 手电筒失效的真正原因,是手持电筒的不见寒,也就是《第七不思议》的主角老寒,已经死去多时,是统治整个校园夜间世界的隐鬼。 “我想的果然是对的,他们六个全都是鬼,是七大不可思议的前六个,最后一个你猜是什么?居然是我自己,我虽然早有预感,但最后解谜的时候还是惊了。‘我’死的是真的惨,生前天天被校园冷暴力,被同学老师当成透明人,没人搭理。后来‘我’被人反锁在地下室里,因为经常被无视,所以干脆就没人知道这件事,一直困在地下室整个暑假,活活饿死在里面。” “‘我’死的时候……算了,说第一人称好奇怪,还是说主角吧。主角临死之前最后想到的事情是,他想画画,要趁生命的最后几天把一个故事画完。于是他创造的这个最后的故事,受他强烈的执念影响,竟然变成了现实。” “他画的那个故事,就正好是七大不可思议——也就是说,在剧本一开始,我闯进的夜间校园,就是他故事里的世界。”

相关推荐: 小关公   山海提灯   大唐:彩礼加倍,反手迎娶长乐   我有特殊洗白技巧[快穿]   金屋娇   为谁风露立中宵(1v1古言h)   末世之苏黑莲   撩他(快穿)   天作不合   全网黑后,修仙种田带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