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那时若我也爱他,我想即使后人唾骂,我也必将甘之如饴。” 绿衣默然,担心的看着端静,“……公主。” 端静见状,噗嗤笑出声来,“好绿衣,逗你的!怎么可能?我们可是父女,我连额娘都不敢说,他又怎么敢告诉别人。绿衣,别担心,再这样又能多久呢?他给的你就心安理得的收下,睡妓子尚要给嫖资,能让额娘和我们过的舒服一些,又何必故作清高呢?反正,已经是这样了……” 端静现在看的很开。 可不是要看开点嘛,一哭二闹三上吊,招数她都用遍了,还是无济于事。 眼下除了坦然接受,还能怎么办呢? 绿衣闻言讷讷点头。 “避子汤呢?季嬷嬷还没送来吗?”端静探头问道。 以往每次醒来,季嬷嬷都会将汤送到面前,端静也心甘情愿次次饮尽。 可最近几月许是平均一两月才同皇帝做一夜。 次数不多,送汤一事似乎也遗落了下来。 “不知是忘了?还是……皇上不叫送了?”绿衣犹疑着询问。 端静摇摇头,“他没说,许是忘了,又或者不想赐了,且随他吧。但即使他不赐药,我也不想且不能怀孕。绿衣,你还是照前几次的样子,去把之前刘院使开的养身药煮一碗来。听他说起过,那药里有调经避子的成分,吃了这几次,避子效果看起来倒也不错。” 绿衣点头,“奴婢这就去。” 作话:谢谢大家的珠珠,评论和收藏,感谢一直默默支持的小伙伴们~ 肉肉全放!奉送25+大章。 另外皇帝下章就走啦~ PS:文中引用的诗经,是作者超喜欢的一篇。很有恩爱小夫妻的日常有没有~ 妻子说:鸡叫了(我们该起床了)。 丈夫说:天还没亮呢(再睡一会儿)。 第86章 出征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噶尔丹无视皇帝的警告,一意孤行,率军两万,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大举南犯。 由于轻敌,前线清军,初战失利。 皇帝正式提出亲征。 朝臣们犹疑不定,但形式紧迫,皇帝意志强硬,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七月初六,皇帝亲自送大军出征。 清晨卯时,大学士伊桑阿捧敕书,阿兰泰捧印,于太和门前授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大皇子胤禔为副将出古北口,是为左路军。 又授恭亲王常宁为安远大将军,出喜峰口征讨,是为右路军。 大皇子今年实岁十八,好武。 教授其武功的满族师傅,对他的天赋时常称赞。 与众人不同,对于这场战争,他跃跃欲试,满心激动,主动向皇帝请命要求出征。 到底是第一个儿子,皇帝思考了一会儿,便力排众议,给他了一个副将。让他在亲皇伯福全的手下混军功,也方便后续给他封爵。 不仅大皇子,就连大公主的新婚额驸般迪,也获得了这个光荣的蹭经验的机会。 当然亲儿子和女婿还是有差别的。皇帝为了考察般迪,并方便他立下战功,将他安插在了恭亲王常宁的手下。 而对亲儿子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希望他平安归来。 裕亲王福全向来比常宁稳重谨慎,让他跟着福全,起码身家性命是有更大保障的。 对于初出茅庐的亲儿子,皇帝安排的妥妥当当。 只要大阿哥少说话多做事,安安稳稳听福全指挥坐镇大营,也不用去前线拼杀,等战争结束,依福全的聪慧,请功折子上自然会有他的大名。 当然,有时候事情往往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 七月十四日,康熙帝以抚军名义亲征,自东华门出东直门,驻跸河槽庄。 永和宫后殿,端静心不在焉的绣
相关推荐:
[盗墓笔记] 都领结婚证了别想赖掉
净若雏菊(大叔,哪里逃!)
[综]被闺蜜的相亲对象看上了肿么破
杀死蔷薇(现言,黑帮,h,1v1)
纵欲返古
直男驯服记
[耽美]天下第一影卫
退圈后哥儿靠刺绣爆红了
[综]一日一根(BG肉)
虐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