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小小账房大将军(H) > 第202章

第202章

想来翻越坊墙也不在话下。 张彦之抬头看向那个园丁的背影,李朝歌叫来管家,问:“刚才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管家皱眉,想了想,不确定地说:“似乎叫石旭光。” “什么来历。” 管家挠头:“这个小的不太清楚,只记得他是京郊人,耕种功夫还不错,人也踏实能干,就招进来了。” 李朝歌没有表态,问:“他住在哪里?” “他和其他短工一样,都住在府上。” “把他的同屋叫来吧。” “是。” 管家去叫人,李朝歌坐在亭台里面等。很快对方过来了,李朝歌问:“你就是石旭光的同屋?” 同屋是个二十出头的男子,脸颊黝黑,身形干瘦,一看就是乡下来的,整个人战战兢兢:“回公主,是我。” 旁边的管家瞪大眼睛:“大胆,在公主面前,岂可称我?” “行了。”李朝歌止住管家,说,“小事而已,不要多事。” 同屋跪在地上,身体不住发抖:“公主饶命,草民不是有意的。” “无妨。”李朝歌问,“这些天石旭光晚上出去过吗?” 同屋低着脖颈,胡乱摇头,话都说不出来。李朝歌挑眉,问:“从来没有?” 同屋哆哆嗦嗦地说:“草民夜里睡得死,并没有发现。” 李朝歌又问了几个问题,见他吓得前言不搭后语,知道再问不出什么,就打发他回去了。 等人走后,张彦之问:“公主觉得是这个园丁?” “目前没证据。”李朝歌撑着石桌站起来,道,“侧门说没人出去,同屋也说没注意到石旭光离开。如果不是从侧门出入,那就只能从正门跳墙。可是门口有四个人守着,一个负责花园的青壮年经过,他们不可能看不到。何况,就算那一晚上石旭光运气好,凑巧钻到了空子,可足足七夜,他如何得知门房轮班时间,并且每一次都恰好躲过呢?” 张彦之被这些信息绕的有些乱,一时也不知道到底是谁了。李朝歌站在走廊前,忽然笑了:“有作案时间的人没有作案能力,有作案能力的人没有作案时间,而最有作案动机的人,却毫无行动。真是活见鬼了,莫非,是鬼做的案子?” 顾明恪拢着披风,站在朔朔风口,说:“破案不急于一时,慢慢推敲,总能挖出线索。走吧,先去吃饭。” 张彦之眼睛动了下,说:“我们准备好了热酒热菜……” 顾明恪拉住李朝歌,对张彦之礼貌而疏远地笑了笑:“公职人员不方便接受民间馈赠。我们出去吃。” 随后,他回头,温和问:“想吃什么?” 李朝歌似笑非笑:“我都可以,随你。” 顾明恪拉着李朝歌高调地离开了,等出去后,李朝歌叫来金吾卫,让他们夜里在张府门口巡逻。金吾卫和张府那些临时拼凑的家丁可不一样,他们是正规衙卫出身,人高马大,身形魁梧,腰上按律法配着长刀。金吾卫往张府门口一站,一条街都没人敢大声说话。 李朝歌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搞鬼。 李朝歌做完这些后,就和顾明恪出去用膳,然后一起回皇城。李朝歌在张家耽误了很长时间,吃完后已经未时了,她回镇妖司没多久,退堂鼓就敲响了。 李朝歌回公主府,得知顾明恪在书房。她进书房一看,见顾明恪坐在桌案后,桌子上摆着高高的卷轴。 李朝歌坐到桌边,随便抽出一卷看了看,轻声一笑:“我还以为你今天真的闲呢。” 顾明恪专程跑到张府,陪着她问话闲逛,最后还去南市用膳,基本耗了一整天。白日里他看着从容不迫,闲情雅致,结果到了晚上,就把卷宗搬回府里加班? 李朝歌把卷轴系好,重新给他塞回去:“看这些量,今夜少说也批到亥时。恭喜,你慢慢来。” 白日公费谈情说爱,晚上无薪熬夜加班,这就叫打肿脸充胖子,活该。 顾明恪没在乎李朝歌的嘲讽,他暂时写完一卷卷轴,放下笔,问:“明日你还去张府吗?” 李朝歌胳膊撑在桌案上,似笑非笑看向他:“怎么,今天熬一晚上不解闷,明天还要熬?” “问你话呢。” 李朝歌靠在凭轼上,松松手腕,说:“不一定。我觉得那个园丁有点问题,明天我要去查他。” 石旭光骨节宽大,手掌粗糙,是双做惯农活的手,可是他食指上却有笔茧。李朝歌知道民间有些家境一般的读书人晴耕雨读,晴天帮家里耕地,晚上和雨天就在灯下读书。这样的人心性极强,不太可能给人做园丁。 而且还是张家的园丁。 听到李朝歌不再去张府,顾明恪暗暗松了口气。那就好,只要李朝歌不去张家,张彦之总不能自己追上门。顾明恪问:“石旭光祖籍何处?” 这些消息李朝歌下午就查明白了,她说:“京郊大源县青云村,背靠邙山,前临洛水,倒是块肥沃之地。” 顾明恪皱眉:“邙山有些距离,一日能往返吗?” “没关系。”李朝歌不在意,说,“来不及的话我在当地住一晚就好。明日你不必等我了,自己回府吧。” 顾明恪突然间就要独守空闺。李朝歌见顾明恪将笔放下,惊讶地问:“怎么了?” 顾明恪将没批完的卷宗整理好,说:“不急着要,今日可以缓一缓。” 明日他有一晚上的时间看卷宗,相比之下,今天应该做些更重要的事情。 李朝歌诧异地盯着他,简直不认识这是谁:“你竟然会拖延公务?发生什么急事了吗?” “没急事就不能休息了?”顾明恪瞥她一眼,说,“你上次不是说有个剑招不连贯吗,我陪你去看看。” 李朝歌劝阻的话打了个弯,马上咽回去了。顾明恪愿意指点她当然好,但顾明恪总是很忙,李朝歌不好意思耽误他正事。现在顾明恪主动提起,李朝歌自然毫无二话。 两人随便找了个空地过招。有顾明恪陪她拆招,李朝歌很快就出了一身汗,原本滞涩的地方也圆通起来。李朝歌心情十分畅快,她回屋换了身衣服,出来后问侍女,得知顾明恪在书房画画。 他没事画什么画?李朝歌跑过去瞧,发现顾明恪在画舆图。李朝歌在旁边看了一会,问:“你画这个做什么?” “地理经注上语焉不详,许多地方比例有问题。我重新画一幅。” 此时书籍多靠人工誊抄传播,书上的文字图纸很容易在一遍遍誊抄中出错、误解甚至丢失。经注上面的图越来越变形,有些还前后矛盾。顾明恪的进度被严重耽误,他干脆自己动手,画一幅精确而完整的舆图。 这不是一个小工程,李朝歌坐在旁边,帮他拿笔研墨,查阅资料,核对旧图。李朝歌一边翻地图,一边问:“你怎么突然想起画舆图?” “确定一些事情。” 李朝歌立刻凑过去:“什么事?” 李朝歌就靠在顾明恪胳膊边,但顾明恪握笔的手丝毫不受影响。他手腕稳定悬空,笔直地勾出一条线,说道:“现在还不确定,等我查出来再告诉你。” 李朝歌想起上次,她在行宫问顾明恪埋骨设阵的人是谁,顾明恪沉默许久,说他需要确认。等回来后,他就在翻阅各地舆图。莫非,和那个人有关系? 李朝歌心念转了转,没有再说,安安静静地给顾明恪打下手。两人一直折腾到深夜,侍女再三来催了,两人才收笔。 侍女瞧着公主和驸马恋恋不舍的样子,不住腹诽。别人家夫妻的夜生活稳定而贫乏,唯独她们公主驸马,每天都有新花样。 弹琴画画比武练剑,从琴棋书画到天文地理,从高山流水到市井日常,两人什么都涉猎,但就是不睡觉。 真真气死人。 ! 第144章 公私 李朝歌安排了金吾卫在张府外巡逻, 果然,这一夜再无动静。第二天一早,李朝歌带着人离开神都,前往青云村。 从洛阳骑马去青云村需要半天, 李朝歌到达青云村时,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冬日西风紧,李朝歌下马, 披风卷得猎猎作响。 时值年关, 青云村里却十分萧条,路上几乎看不到人。李朝歌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 出示镇妖司令牌,说:“神都镇妖司查案。” 往常李朝歌报出名号后, 无论臣民都十分配合, 但是这次,对方一听他们来自洛阳, 吓得立刻就要关门。李朝歌眼疾手快用剑格住他的动作, 冷冷地看着他。 后面的属下见了,上前厉声呵斥道:“放肆,你们哪来的胆子, 敢对指挥使不敬?” 李朝歌抬了下手指,示意手下退下。李朝歌收回剑, 抱着臂,缓慢说道:“我只是来问些话,并无其他意思。你们若是配合,我保证不为难你们。” 门里面的农户将信将疑地看着他们:“真的?” 李朝歌点头。农户见他们一行人穿着威严挺拔的黑色制服,为首的女子看着修长苗条,却能轻轻松松架住门, 农户知道自己阻拦也无用,只能乖乖打开门。 李朝歌进来后,问:“刚才你们听到神都,为何那么紧张?” 今年,女皇将东都洛阳改名神都,朝廷文书已经全部改称,但民间叫东都的、神都的都有。农户站在院子里,拘束道:“大人恕罪,草民刚才听到大人们从东都过来,还以为是替张家赶人的。” 李朝歌挑眉,问:“赶什么人?” 农民耷拉着脸,说道:“张家下了驱逐令,让我们在明年三月前全部搬走。” 镇妖司的侍从中不乏有出身农户的,听到这里他们不由皱眉:“搬家?地在这里,搬走了靠什么吃饭?” “大人有所不知,张家已经把这一带都买走了。”农户开门,指给他们看,“外面这些旱田水田都归他们了,听说张家要在这里建一个庄子,秋冬收租,夏日来这里避暑。” 李朝歌听说过张家在外面大肆兼并土地,没想到青云村也是其中之一。李朝歌问:“他们将土地收走,你们要如何维生?” 农户苦笑:“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除了种地,还会干什么?有门路的跟着儿女搬到县城里,没门路的去邻村投奔亲戚,连亲戚都没有的,就只能和张家签订佃农合同,替张家种地,自己赚点糊口粮食。” 曾经这些土地是农民自己的,交完朝廷税收后,剩下的都归自己。但一旦成了佃农,那就是替主人种地,少了受罚,多了却全归主家,辛劳一整年只能赚取一丁点粮草。如果家里人多,一年到头什么都攒不下来,只能日复一日重复劳作,稍微遇到点天灾人祸,就只能坐等饿死。 不光是张家,洛阳里的豪门大族都兼并土地。京城那些贵女出嫁,嫁妆里动辄成百上千亩土地,莫非这些地是他们自己种吗?不都是压榨农民的血汗。 侍从问道:“张家花多少钱买你们的地?” 农户伸手比了个数:“一亩地五贯钱。” “什么?”侍从大惊,“才五贯?这不是存心逼死人吗,五贯钱够做什么。” 若是钱给的多,用这个做本金,去县城里做点小买卖也是出路。但张家用五贯钱就收走了农民几代人吃饭的老本,等这点钱花完,这些农民该如何是好? 到时候,农民要是不想饿死,就只能和张家签订佃农合约,祖祖辈辈替张家卖命。张家这分明是强取豪夺,故意逼人当佃农。侍从义愤填膺,道:“大源县的县官也不管管吗?五贯钱收一亩地,简直欺人太甚。” 农民摇头:“县官哪敢得罪张家。县官收了张家的钱,之后任由张家请人过来,将我们村里上好的水田、黑田评成沙地。张家借口沙地低劣,种不出东西,只出五贯钱。我们不愿意,去县里闹了好机会,县官根本关门不理。听说还有人去东都鸣冤,可惜连京兆尹的门都没进去,就被官差赶出来了。” 侍从听着生气,可是谁都无计可

相关推荐: 无双   在喜欢变态的路上越走越远   妖夫在上   驯猫记   騎士王的魔法   你,机器人   债为媒(女/攻)   还你两顶绿帽子[快穿]   重生之官场风流   从红楼开始纵横武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