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成的。一方面是涡流教尾大不掉,另一方面是姬城主自身的顾虑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还有……自救。” 宋从心讲得很细,从她的话语中,众人逐渐还原了事情的原貌。比起负责传信的弟子一句轻飘飘的「姬城主乃是外道教主且早已背叛」的话语,宋从心阐述的一切都有理有据,且有情理与源头可循。不少原本对此事抱有质疑的态度、认定姬重澜不可能背叛的人,在宋从心的讲述下也逐渐信服了起来。宋从心在讲述这些时并没有掺杂个人的情感,只是如实描述自己经历的一切,这无疑更具说服力,同时也令人心生好感。 “原来如此……”就连视姬重澜为挚友的太阴宫主也有些失神地接受了这个解释。毕竟少女口中即便失败也依旧从容自若、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控中的姬重澜很符合她对故人的印象。行为逻辑是对的,因果脉络也都牵连得上,再如何不愿相信,太阴宫主也无法再继续自欺欺人了。 正道领袖当中竟然出现了一个早已被外道污染的大能,这让众人心情沉重的同时也不由得生出了几分危机感。 “那按小友的说法,姬城主最终是死在自己嗣子的手中的。”就在这时,董桀再次发难了,“姬城主的嗣子乃是涡流教的圣子,自身怀有异人血脉,最后又汲取了姬重澜的神力。留影石显然没有刻录这一段,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好说。但假设这一切都是真的吧,这姬家的少城主分明是个十分危险的存在,尔等针对姬重澜,为何却对一介异人如此信任啊?” 董桀长老此话不可谓不诛心,但这也是正道人士深有顾虑的地方。 姬重澜深谋远虑,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一切,她本身乃外道教主,又企图夺取神力化身大壑,唤归墟降临。这是正道要诛灭姬重澜的主要缘由,但那位姬少城主难道可信?这位姬少城主本身诞生的原因便算不上多么干净,出身涡流教,被姬重澜养大,而后又汲取了大壑的神力……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不是没有,但换一个信得过的人担任重溟城的领袖,不比提心吊胆关注一介异人来得稳当吗? 董桀提出了疑问,众人却见那小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一次眸光平静地注视着董桀,仿佛已经看透了什么。 董桀:“……”这孩子什么毛病? “……”众人被宋从心所影响,也不由得跟着思索,董桀这话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私心啊? “因为没有姬少城主,没有吕赴壑将军,我等根本不可能战胜姬重澜。”宋从心注视着董桀,为了不让自己露怯,她选择直视对方给自己壮胆,“他确实身怀异人血脉,但一个宁可散去神力、化为海中泡沫消散的异人,他已经做到自己这个身份所要背负的所有。若是身为人却背离了人,身为异人却保护了我们,比起忌惮与指责异人的出身不正,晚辈更愿意去反思,为何会如此。” 少女语气平淡,口中说着自己要「反思」。但这话语却如利剑一般,刺得人顿觉牙疼了起来。 然而这还没完,这狂妄的后辈态度仍旧平和,继续道:“而且,并不是我等选择了姬少城主。而是东海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子民选择了姬少城主。” “大道海纳百川,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正如姬少城主选择了我们而没选择海洋,海民选择了姬少城主而没选择姬重澜。” 少女说到这,缓缓抬头,她神情漠然,话语却是图穷匕见,如绽雪光。 “晚辈也没做什么,自然无法替他们做选择。” 你们凭什么替他们做选择? 88 掌教首席 旭新生证己道…… 宋从心其实不是擅辩之人, 但两世的记忆交杂在一起,平里又时常翻阅天书,致使她拥有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视角。 司马迁之父太史公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曾详细的描述过六家要义, 从诸子百家的起源传承来看便能看出来, 墨家是匠人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 儒家是文士看待世界的角度,法家是执掌律法的君主, 纵横家是说客,阴阳家是方士, 兵家是将士, 农家是农民。不同的学说流派源自不同身份的人们看待世界、看待社会以及看待君主与家国的角度,而在这其中, 道家的视角是十分特别的。 道家起源于史官。《汉书·艺文志》曾曰:“道家者流, 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 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因为看尽了世事变迁, 王朝更换,读尽人间生死, 离合悲欢。故而“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 无所不宜”,自此诞生了广博而又包容、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道」。 这是宋从心的不幸,也是她的大幸。虽然利用这种视角去看待当下世事时会像写下《酒狂》的阮籍一样,时常因为自己的「与时不合」而感到痛苦以及心焦。但道家所追求的正是这一种超脱世俗与时空的「局外人」的法象思维与宏观视角,从中领悟成败存亡福祸生死的古今之道,方得虚静之心,谦卑自守。面对天地万物,才不会生出矜骄与傲慢。 宋从心真的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原命轨中即便没有她与佛子,东海归墟灾变依旧不会爆发。因为灾厄被姬既望以及海民们用血肉之躯挡下了。 没有三十年前牺牲在东海中的先烈,三十年后的人们便不会发现残酷的真相;没有海民们上下求索的钻研与摸索,便不会有那一剂甚至能令神陨落的毒药;没有探索队炸毁龙骨沉没重溟城的魄力,没有吕赴壑喝下毒药后以身饲魔的牺牲……如今的局面,都不会是眼下这般乐观的模样。 或许会有大能觉得宋从心这个后生实在狂妄。但宋从心的这份「狂妄」本是来源于对这片天地与凡人的敬畏,源自她对己身的谦卑。 因此,图穷匕见之后,七曜星塔内的「三方会审」逐渐演变成了无极道门鉴明院内的辩论,并朝着失控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了。 各方:你们无极道门手都伸到陌州去了,都能决定一城之主的继任和更迭了,还说不是强权迫人啊? 宋从心:都说了不是我们无极道门选的,是海民和东海选的。 各方: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插手此事,无极道门也不会过问吗? 宋从心:那要看你们怎么插手咯,引发动荡或者压迫海民那就违反仙凡条例了。但是说真的,为了争夺自己的话语权而故意将好不容易清澈的湖水给重新搅浑,各位这是意欲何为啊? 各方:……小辈你走,你不够格,让我们跟你师父说! 宋从心: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来啊我来跟你叨! 宋从心跟各方势力争辩之时,明尘上仙便坐在一边慢悠悠地煮水烹茶,见徒弟告一段落了,便十分温情地给徒弟斟一杯茶。宋从心根本空不出手来,她一边在识海中利用天书飞快地记录所有人的发问以及言辞,再根据其阵营势力来剖析解离他们话语中的深意,一边则是唇枪舌剑地与人辩论,见招拆招地应对扑面而来的种种刁难。 于是,众人便看见明尘上仙递来茶水时,那难搞的后生只能以指代谢。但她还是朝着自己的师长颔首,特别乖巧地捧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后,便再次气势汹汹地杀入了战场。这一前一后的反差,不亚于可爱的雪兔修形后变成八尺壮汉,看得绝大部分人都胃疼了起来。 宋从心时刻铭记「多说多错」之理。因此她在争辩时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单纯的事实或证据回击各方的刁难。等到吵得差不多时,宋从心手中已经拿捏了一大把可作把柄的说辞,同时也在天书的帮助下理清楚了各方势力对无极道门的顾虑以及对东海的想法。 “我明白诸位的顾虑了。”宋从心又抿了一口茶水,将明尘上仙又往自己身后藏了藏,“诸位忧心的无非便是我宗有朝一会同样以魔患为故而插手诸位治下,或是把持百姓言论或是暗中更替诸位看好的继承人从而危急各派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虽然姬重澜理当伏诛且与诸位并非同道,但我宗在此事中的处理方法仍旧让诸位感到物伤其类,唇亡齿寒。因为我宗有这么做的实力,所以诸位觉得我宗太过「强势」、「手伸得太长」是吗?” 众人:“……” 快住口这种事难道不应该藏在肚子里彼此勾心斗角互相言语勾缠然后再决出个高下之分的吗?怎么能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呢? 宋从心这一番「坦然相告」,顿时如同乱拳打死老师傅般,让所有人尚未出口的话语都卡在了喉咙里。虽然的确是因为这个缘由,但是如果真的承认了不是显得我方毫无胆气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看着同僚们那一张张心气不顺憋得面红紫涨的面孔,明月楼主已经笑得花枝乱颤整个人都趴在了桌案上。禅心院主持默念了一声佛语,唇角带着淡淡的微笑。慕容国主似是觉得有趣,他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就是在「度君子之腹」,并且反问宋从心打算怎么办? “这种事无法一蹴而就,毕竟没有绝对完美的策略来解决「我宗太过强大」这个事实。”宋从心坦然直视慕容国主,只要自己的话语足够憨批,那她就是无敌的,“毕竟我宗不可能自断一臂将实力削弱,更不可能将资源散向天下反而让自己门中的弟子受苦。但是除了这些顾虑以外,诸位方才也询问了许多关于处置外道与安顿子民的举措。想来除了这些忌惮与摩擦以外,我宗与诸位同为正道,皆是嫉恶如仇,心系苍生。” 众人听罢,不禁一怔。 宋从心闭了闭眼,在识海中翻开了天书,对照着方才记录的每一项条款,一条条地念道:“首先是东华山,太阴宫主的顾虑是东华山与重溟城比邻而居,两方领地仅隔了建木之岭。距离实在太近,若是重溟城选择与无极道门建交,恐怕会产生诸多立场问题?” “呃,我……”太阴宫主惯来都是有话直说的人,倒是第一次被一个晚辈的话头压住,“唉,小友勿怪,但确实如此。贵宗解决了东海归墟之患,此等功勋,我等皆铭记于心。只是建木对我宗意义甚大,这位新任城主为人如何,我等也不知晓。一朝被蛇咬十年
相关推荐:
开局成了二姐夫
女奴的等价替换
篮坛大亨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万古神尊
将军在上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沉溺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