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降所致。黄芩、竹茹、茯苓、生地黄各15g,陈皮、砂仁各6g,茵陈、车前子各18g,3 剂即安。 余姓,27 岁,人工受孕至两个多月,出现恶阻呕吐,胃脘痞闷。当知道某熟人也是人工受孕至六个多月,恶阻呕吐一直治之不止,身体羸弱,某医院为保大人而引产,结果全家人痛苦不已时,自己亦感恐惧。视其形体白胖,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此为中焦湿滞、胃失和降所致。用白术、茯苓各9g,陈皮、砂仁、黄芩各6g,煨姜1 片,亦是服3 剂而安。 李姓,29 岁,妊娠3 个月时,因于吃饭时怄气,随之胃脘胀闷,继而呕吐十余日不止。观其形体尚健,情绪微显不宁,舌质乏泽,舌苔白厚;切其脉,细滑微弦之象。此为肝脾失和、中焦气滞所致。用白术15g,陈皮、砂仁各9g,乌药12g,2 剂药服下,呕吐即止。嘱咐她要保持心情平和,各方面注意自我调养,以后未再出现恶阻呕吐。 我家几代人不用半夏止妊娠恶阻呕吐,是为用药安全起见而坚持。虽然历代名家名方用半夏治恶阻的很多,但出于谨慎使然,不用此味依然治愈各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恶阻。不用谈是论非,更不是轻古别出心裁,乃是各家主张不同,不过是出于谨慎而已。因为亲眼所见有人用半夏治恶阻而致堕胎,而且还不是个案!熟读本草,便知其理。 77.恶露不行,小腹憋胀 洪某,女,27 岁。2014 年9 月3 日首诊。自诉:“婚后头胎,在三级医院妇产科足月剖宫产,别的都还好,就是出院后至今已有半月,恶露不行,腰及小腹憋胀,甚至腰不能直,小腹下坠胀痛,心烦不宁,这几天还出现头痛。” 视其形体偏胖健壮,但却面带愁容,弯腰捧腹,行走迟缓。舌体两侧有明显瘀斑,舌质暗而乏泽,舌苔微显灰腻;切其脉,沉弦微迟之象。 辨证:瘀血凝滞,恶露不行。治宜活血行瘀。方用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味。处方:当归尾18g,川芎15g,桃仁12g,炮姜9g,炙甘草6g,蒲黄(细纱布包煎)、五灵脂、生山楂各12g,红花9g,2 剂。问她伤口是否愈合?已有几天未用抗生素?洪某回言道:“伤口尚未完全愈合,消炎药打针、口服已停7 天以上。” 问的目的是本方用老黄酒为引,以助行瘀。但伤口尚未愈合,或者在使用某些抗生素期间,不宜使用黄酒,可用童便适量兑服。若不愿接受,可加老红糖适量烊冲于汤药温服。1 剂药煎2 次,早、晚空腹温服,1 日1 剂,以恶露出而顺畅为度。三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半斤,适温泡足,亦有辅助行瘀之功。饮食暂勿进荤腥油腻之物,严禁冷饮冷食,总以温和为要。保持心情平和,保暖防寒,注意感冒。 此方仅用于恶露不行属于血瘀型。若属血虚恶露不行,症见产后恶露淋沥不绝,色淡稀薄,精神疲倦,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腰酸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缓,则本方不可轻用。 9 月15 日二诊。自诉:“我还是用了少量黄酒,也加了童便、老红糖,服下头剂恶露即行,当时便感到头痛心烦、腰腹胀痛减轻,前两天已经基本干净,也没影响伤口。今天来是请您开点发奶的药,因为乳汁不够孩子吃,喂奶粉孩子不愿意吃,饿了就哭。” 观其舌体两侧瘀斑已退,灰腻苔已化,脉来已见缓匀之象,恶露不行治愈。问她食欲消化如何?洪某言道:“胃口没问题,能吃能消化。” 遂用经验方以益气补血通乳,处方如下:炙黄芪30g,人参、当归、川芎、熟地黄、王不留行各15g,穿山甲、肉桂、炙甘草各6g,大枣5 枚,服1 剂,乳汁够吃有余即可。如未达目的,可再续服。个人经验一般不超过3 剂,大多数都能达到目的。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除药疗外,还要饮食营养跟上,方能保障持久有效。 1 周后洪某电话告知:“服药2 剂,乳汁已经充足,我想多吃点好些,总共服了3 剂,现在一切都好。” 按语:体质不虚而产后恶露不行或甚少,甚或点滴俱无,小腹胀痛而硬,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象沉涩或沉弦而迟的,多为产中受寒,或素体寒湿过重,或误食寒凉之物,或初产恐惧,导致气滞血瘀,等等,以致产后恶露不行,小腹胀硬疼痛拒按,甚或心烦头痛等症出现。方用生化汤以祛瘀止痛,而治产后儿枕骨痛,恶露不行,小腹有血块胀痛等症。失笑散亦治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上冲胞络,下阻腹中,闷痛难忍,甚或眩晕等症。因为本患者体质不虚,可能是产中受寒,以致恶露不行,故而二方合用,以增强活血行瘀之功。因此1 剂药显效,2剂恶露行而诸症随除。然而后来的乳汁不足用药,她能吃能喝,且消化也很好,身体不虚,为何发奶还用参、芪、归、地之味?回答是:乳汁为气血所化,气血充盈,方可保障源源不断地供给孩子日渐长大、食量随之增加的需要。故而用药以补益气血为先,尚需饮食营养配合。唯有如此,方为长久之计。不然,仅用王不留行、穿山甲二味,当时亦可见效,但往往不能持久。眼下多花点小钱,则获益大矣。否则,每月多花几千,大人还忙碌疲劳,更不利于孩子成长,孰大孰小,其理昭然。个人体会,仅作回眸。 78.恶露不尽,腰酸腹痛 方某,女,27 岁。2013 年7 月20 日首诊。自诉:“孩子3 个月大,恶露至今淋沥不绝,有时色淡,有时状似干沫,原先没啥明显不适感觉,近来腰酸背痛,小腹坠胀,即使在这夏天,双足亦常感不温,食欲不振,精神疲倦,乳汁似乎也在减少。打针吃药,但是效果都不显著。” 视其面色略显萎黄、乏泽,舌质偏淡,舌苔白润;切其脉,细缓之象。 辨证:脾肾阳虚,下元不固。治宜益气摄血,温阳断下。方用断下汤为主加减。处方:人参12g,炙黄芪18g,焦白术15g,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阿胶(烊冲)各12g,醋制艾叶9g,血余炭12g,炮姜9g,桑寄生、续断各18g,炙甘草6g,3 剂。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空腹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服药期间忌食绿豆、萝卜、酸菜、茶水,以免降低药性。饮食以温和而有营养为要,勿食辛辣、寒凉之物。保持心情平和,劳逸适度。 断下汤功能益气养血止带,主治冲任虚损,崩漏及月水不调,并三十六种带症。今减去海螵蛸炭之收敛止血止带之味,易以血余炭之养阴止血之品,再加桑寄生、续断以补肾固下,加炙甘草以补中益气而调和诸药。用于本例脾肾不足,气虚不能摄血,以致下元不固,恶露淋沥3 个月不绝,自感食减神疲等症,亦是临证常用方。 7 月26 日二诊。自诉:“恶露已减少大半,腰酸腹痛亦有减轻。” 复诊其舌脉,均无明显变化。将炙黄芪量加至30g,人参加至15g,另加棕榈炭15g,花蕊石18g,续服3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 8 月5 日三诊。自诉:“恶露终于干净了,腰酸腹痛等症也已消除。可能与恶露淋沥时日太久有关,服下6 剂药后,精力有所改善,但身体仍有些疲倦,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食量也在增加,乳汁已显不足。” 视其面色已显润泽,舌质微红,舌苔薄白;复切其脉,缓匀稍显有力。此时与上例洪某恶露行后乳汁不足及身体状况颇为相似,亦是表现为气血不足,乳汁欠缺。即用同样方药,3 剂,寄希亦能达到补益气血发奶的目的。 后得知方某服药3 剂后,乳汁可以满足孩子当前需要,担心孩子大了又会欠缺,自己又取3 剂服下,并且加强食物营养,孩子到八九个月时,乳汁依然够吃,自己的身体精力也都感觉正常。 按语:产后恶露不净长达3 个月,临证不多见。无论当时是何原因,时日如此之久,来诊时已是脾肾不足、气血两虚之候。况且舌淡脉细、下肢不温、精神疲倦等症,已是其证。故用断下汤加减,以补其气血、固肾断下,参、芪、归、地,加以寄生、续断、炮姜、血余炭等味,上而益其气血,下而固肾止血,共服药6 剂,3 个月恶露不净治愈。之后的乳汁不足,仍以参、芪、归、地等味为主,以补益气血,兼以王不留行、穿山甲等味以发乳,配合食物营养调理,因而孩子八九个月时,乳汁仍能保障,而且自己的身体精力也都保持正常。 产后恶露不净,也有素体虚弱,或产后操劳过早,导致气虚不能摄血,因而恶露淋沥不绝;还有阴血素虚,或临产失血过多,或七情抑郁恐惧,郁久生热,迫血下行;亦有产后受寒,寒凝血瘀,恶血内停,好血难安,或瘀血未尽,随化随行,因而恶露淋沥不绝,等等。临证但能以脉证为据,因人辨证,分清虚实、寒热、久暂,对证施治,此患不难治愈。 79.断奶之后,仍无月经 姜某,女,26 岁。2013 年3 月5 日首诊。自诉:“人家说哺乳期月经不来是正常的,可是我的孩子断奶快半年了,月经还是不来。几家医院检查,都说未发现异常,也没怀孕,我自己感觉没啥不舒服的,还不到30 岁。难道就绝经了?” 观其形体不虚,气色精神也都正常,舌质略显偏淡,舌苔白润;切其脉,颇显细缓无力。问她平时身体如何?饮食消化是否正常?姜某言道:“身体一般,没得过啥病,就是食量偏小,偶尔胃胀,但孩子吃奶有保障。还有就是不太耐疲劳,怕干体力活。” 根据舌脉表现,以及本人所述,身体虽然无病,辨证应属脾肾不足,故而不耐疲劳。断奶后近半年月经不行,当归咎于气血不足。舌质偏淡,脉细无力,即是其证。既然血少不行,即应补而益之,方用十全大补汤为主加味。处方:炙黄芪30g,人参、白术、茯苓、当归身、白芍、熟地黄、川芎各15g,肉桂6g,紫河车、阿胶(烊冲)各12g,炙甘草9g,大枣9 枚,5 剂。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缓服利于运化吸收。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紫河车若能研末分次吞服更佳。但胃弱或嫌其有腥味,水煎时间长点亦可。饮食需要温和而有营养,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心情愉悦,多见阳光多散步。 十全大补汤补气养血温阳,加紫河车、阿胶二味血肉灵性之物,以大补元气精血,寄希冲任胞宫气血充盈,月经自然来潮。 3 月15 日二诊。自诉:“上药服后精神感觉蛮好,这两天小腹热热的,腰有点胀胀的,似乎要来月经,但还未见红。” 复诊其舌脉,均与首诊时相近,都无明显变化。复将原方炙黄芪量加至60g,紫河车、肉桂、阿胶各加3g,以增强益气养血温阳功效;另加红花、桃仁各6g,以促其活血行经,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 3 月22 日姜某电话咨询:“还有1 剂未吃,月经已经来潮,还算顺畅,血色正红,量稍偏大,只感到全身轻松,没啥不舒服的,第5 剂还接着吃不?” 我回言:“记住这次月经来潮的时间,剩下的1 剂于下次行经前3 天再服。平时注意同首诊时所嘱。如月经从此每月一行,无明显全身不适症状,即算已经正常,可不再服药。” 姜某之后未再来诊,可能治疗已达目的。 按语:像姜某这样的患者不多,多为无明显病状。思其妊孕、生产、哺乳等,时间长达近两年之久,这些都需要营养供给,若月经不行仍用活血调经之法,颇为不妥,因其气血已经长时间损耗,仅用活血行经之剂,除 “无血” 可行外,恐会续伤正气,难达冲任充盈、经血自然每月来潮之目的。故而本患者首诊时即用十全大补汤又加紫河车、阿胶二味血肉灵性之物,以助大补冲任胞宫精血,待其气血充盈、经血欲行之时,方加桃、红二味少量,以作活血行经之用,而顺其势以推动之,故而服药9 剂,经血自然而至。对哺乳停止,逾期月经仍不来潮者,治法多能如期达到目的,月经自然来潮,身体亦随之康复。然而用于已婚、未婚女子,经期滞后1 月、数月,甚至1 年、数年不行,身体亦无明显病症的,却有不少人丝毫无效;再以活血行经之剂,依然无动于衷。无论寒热、补泻,除了偶感腹泻腹痛、小腹腰部有热感等反应外,月经却是依然 “杳无音信”!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长吁短叹:老中医遇到新问题矣!虽然是少数,颇也令人愁! 80.寒湿带下,日夜如注 包某,女,40 岁。2013 年8 月3 日首诊。自诉:“白带断续不愈两年多,近两个月就像一股水一样,量虽不大,但是不断流出,内裤一天换几次,夜间不慎,床上也会渗湿,气味不大,颜色淡白清稀。就现在的气温,别人都还嫌热,我却已经怕冷,四肢经常不温,腰膝酸软,小腹凉痛,饮食乏味,全身无力。西医说是‘妇科炎症’,中医说是‘阳虚带下’,打针吃药不少,总是不能完全治愈。后来我都不敢随便出门,生怕别人见到丢丑。” 视其形体偏胖,面色?白,唇无血色,舌质淡白,舌苔白滑;切其脉,细缓无力。 前医诊断为 “阳虚带下” 应属无误。据其舌脉表现及其自诉症状,脾肾阳虚,任带二脉不固已经显见,故而胞中津液滑脱而下。治宜温肾助阳,健脾止带。方用固胞断带汤为主。处方:人参15g,焦白术18g,茯苓15g,鹿角霜18g,煅牡蛎、煅龙骨各3g,续断、杜仲各18g,白芷、白扁豆各15g,炮附子、肉桂、炮姜、炙甘草各9g,糯米15g,5 剂。头煎冷水浸泡半小时,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食远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趁热先熏后洗阴部,然后加热泡足。保持心情平和,暂勿饮酒,饮食远离寒凉生冷之物,注意保暖,劳逸适度。 此方为家传,今略有加减。功能健脾温肾,固胞止带。主治脾肾阳虚,寒湿带下,日久不愈,纳差神疲,腰腹畏寒,下肢不温,带下清稀如注等症。 8 月9 日二诊。自诉:“效果很好,服药至第二剂时,带下亦有减轻,食欲渐振,随之饮食知味、腰腹冷痛等症也都有好转。5 剂药服后,带下基本止住。” 视其面色稍显微润,唇色、舌质微红,舌苔白润;复切其脉,仍显细缓,但比首诊时略显有力。嘱其原方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 8 月20 日三诊。自诉:“带下已有6 天未再出现,身体各方面续有好转,这是我两年多来感觉最好的一次,要我看就算治好了。” 复诊其舌脉,面色、舌质已见微红,脉来缓匀微显有力。为巩固疗效,嘱咐汤药续服3 剂,改为1 日半服1 剂。另取5 剂去糯米,共研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待汤药尽剂,接服丸药,每服9g,日服2 次,用糯米、山药、芡实各15g 煮稀粥送服。首诊时交代的注意事项,切记忽忘。 顺访1 年,包某的寒湿带下治愈,加以个人饮食等方面注意调养,带下未再明显反弹,身体也比以往要好。 就在治疗包某的同时,一81 岁徐姓老妇人老年白崩,症状比包某还甚,带下色白清稀,量大如崩,在某三级医院住院治疗3 日病势不减。来我这里时,已见面色苍白,双目无神,唇色淡紫,身体羸弱,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象细弱无力。即用治包某方加炙黄芪60g,人参量用至30g,取3 剂,嘱咐其家人:1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汤宜浓不宜淡,量少不宜多,每次服少量,1 ~2 日服1剂,3 剂药可以服4 天半至6 天,因为年龄大、身体弱、正气极虚之故,所以服药切不可过急。少量多次饮服,是以身体病情而定。总宜能够服下、病情渐有好转为度。若1 剂药服下病情未见好转,最好还到大医院治疗比较安全。 第二天下午患者儿子电话告知:“带下已经减少,精神也比昨天稍好。” 第三天电话又来:“带下已经止住了,还在慢慢喝药。” 5 天后患者儿子来告知:“谢谢您呀,老先生,我母亲的白崩已经完全止住,身体精力也在恢复。” 按语:寒湿带下清稀如注,无论年龄大小,凡属日久不愈,正气不足,或伴四肢不温,腰膝畏寒,甚或小腹冷痛,舌淡脉细,乃脾肾虚寒、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所致,非大补热补以固胞宫,则难以速见其效。上2 例并非个案,只要辨证无误,上方用之屡验。治愈后能够自我调养得法,复发者极少。但若虚实夹杂,寒热并存,而不属于大虚大寒之证的,上方不可轻用!以防止之过早,反而滞邪遗患,给以后的治疗增加难度。所以同是带下,辨证十分重要。不然,非但用药乏效,还会留下遗患。 81.老年带下,五色杂见 曹某,女,61 岁。2014 年12 月6 日首诊。患者女儿告知:“母亲平时身体一般,就是肠胃不好,经常胃痛,有饮酒习惯,大便时结时溏,至于说这儿痛那儿痛的,都是干农活累的,歇息一下就好了。最近半个月老叫腰痛腹痛,小便像‘五花脓’样,而且持续不断。我生怕有啥大毛病,送她到两家医院做B 超、抽血化验等检查,结果都说内脏没发现问题,就是有‘妇科炎症’。可是治疗了六七天未见好转,她便嚷着要请您看看,还没办出院手续,就来您这儿了。” 视其形体偏瘦,精神尚可,面色略显暗红乏泽,舌质偏于暗红,舌苔微黄微腻;切其脉,沉滑兼弦偏数。我正分析病情时,患者言道:“以前没啥大病,就是最近小腹坠胀疼痛,腰背酸胀,这么大岁数了,咋还有妇科病,下边出来黏糊糊的,一阵一阵不停,颜色啥都有,黑、灰、白、红、黄夹杂,像五花脓一样,小肚子下坠胀痛,腰窝、脊背酸胀疼痛,打吊瓶加吃药、外洗7 天,一点都没减轻。我以前就请您看过病,相信您能治好。” 由上可见,辨证当为湿热下注杂色带下。治宜清热燥湿,固下止带。方用止带汤为主。处方: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各15g,生薏苡仁30g,白芍12g,黄柏、樗白皮各9g,补骨脂、续断各18g,煅牡蛎、煅龙骨各24g,炒五味子、甘草各6g,3 剂。煎服法及注意事项同上例包某案首诊时所嘱。但该患者年龄较大,改为早、晚饭后1 小时温服,1 日半服1 剂。亦要外用熏洗。 止带汤功能燥湿止带,用治湿热下注,下元不固,腰膝酸痛,白带过多等症。方中二术、苓、薏、山药、扁豆健脾燥湿;黄柏、樗白皮清热燥湿;白芍、补骨脂、续断、五味子补益肝肾涩精;龙骨、牡蛎收敛止带;甘草调和诸药。用于本例湿热下注,杂色带下,腰腹疼痛等症,寄希对证有效。 12 月11 日二诊。自诉:“五花脓样带下已减少过半,腰胀腹痛略有减轻。” 复诊其舌脉,均无明显变化,上方中加木香9g 以治小腹下坠疼痛,加白头翁15g 以清热止带。因其小腹坠胀疼痛,带下如五花脓样,虽非湿热痢疾,但其性质相近,故而加用以上2 味,续服3 剂。 12 月16 日三诊。自诉:“带下已止,腰胀腹痛也已减轻大半。是不是对我的老胃病也有影响?这两天胃部有些不适,饮食乏味,四肢乏力。” 视其面色、舌质暗红略退,苔薄淡黄津润;复切其脉,数象已不明显,转为微滑微弦。思其形体偏瘦,素有胃痛毛病,上方中的白芍、黄柏、樗白皮、五味子的酸敛、苦燥止带之味,不免伤及脾胃中和之气,今带下已止,首诊时方上4 味当去之,并减去苍术、龙骨,换以党参18g,陈皮、砂仁、木香各9g,生薏苡仁改为炒薏苡仁18g,续服3 剂。最好戒酒,勿食辛辣燥热及生冷寒凉之物,饮食以温和容易消化为要。不可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 12 月30 日患者本人来告知:“我说您能治好吧,9 剂药服后,杂色带下治愈,胃口不好也已基本正常,我是特地来说声谢谢的。” 按语:此例61 岁出现杂色带下,临证不为多见。庆幸她的身体虽瘦,但正气不虚,除胃痛外,并无其他疾病相兼,故而直接燥湿清热、收敛止带,而未用补益之品。待其杂色带下治愈,复现胃痛旧疾,方中留下健脾制酸益肾之味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煅牡蛎、补骨脂、续断等,复加党参、陈皮、砂仁、木香等益气和胃止痛之品,续服3 剂,胃脘痛基本平息,半年未见杂色带下复作。此为老年杂色带下个人治法。若属青壮年体质不虚,湿热带下色黄、气味腥臭、心烦易怒等症,其治法用药则与此又不尽相同,方中苦寒燥湿之味如黄柏、樗白皮、苦参等,其用量可适当加大;收敛滞涩之味如龙骨、牡蛎、白果仁等不可过早使用。因为湿热偏盛止涩过早,必会滞邪遗患,反致带下缠绵难愈,甚至腰腹胀痛、口苦胁满等症兼见。 82.黄色带下,心烦口苦 尤某,女,43 岁。2013 年4 月1 日首诊。自诉:“我的黄带治了五六年都没治好,现在连门都不敢出,因为气味太大,一天换几次内裤,感到还是气味难闻。心情老是烦躁,睡眠多梦易醒,不时口渴口苦,消化还好,但是没有食欲。小便偶尔色黄,大便解时不爽。腰部酸胀,双腿无力,小腹经常坠胀,时而走窜疼痛。后来精力也在下降,身体稍累或者心情不好时黄带就会加重量多,身体沉重,面部微肿。年纪轻轻的,这样下去咋行!难道我这个‘妇科炎症’就治不好了吗?” 视其面色微黄、微黑,隐隐透红,失于润泽,舌质暗红,舌苔暗黄厚腻;切其脉,濡滑偏数微弦之象。 辨证:湿热下注,带脉失约。治宜清热燥湿,固下止带。方用止带汤为主加减。处方:白术18g,苍术15g,茯苓18g,樗白皮、黄柏、龙胆草各12g,车前子、生薏苡仁、山药、龙骨、牡蛎各30g,白芍15g,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1 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趁热先熏后洗阴部,不温则去之。饮食以素为主,少食荤腥油腻及辛辣燥热之物。保持心情平和,劳逸适度。 此方以清热燥湿健脾为主,如樗白皮、黄柏、龙胆草、车前子等味清热燥湿渗湿;而二术、茯苓、生薏苡仁、山药等味渗湿燥湿健脾;龙骨、牡蛎断下止带;白芍敛阴缓痛;甘草清热和药。用于本患者的黄带腥臭、心烦口苦、腰部酸胀、小腹窜痛、面部微肿、肢体沉重等症,亦是经验化裁方。但其黄带日久,恐难在短时间内治愈。 4 月9 日二诊。自诉:“5 剂药内服外洗之后,黄带只能说是略有减轻,其他症状也有一定好转。” 复诊其舌脉,面部微肿已消,舌苔黄腻略化,脉来数象已不明显。病情尚无较大改变,嘱其原方续服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 4 月22 日三诊。自诉:“黄带已经很少了,全身也感到轻松了许多。但是觉得气虚没劲儿,加点补气的药吧?” 视其面色已见黄润,舌苔淡黄微润;复切其脉,细濡之象。此为湿热已退、脾虚显现之兆。上方樗白皮、黄柏、龙胆草量各减至6g,以降低苦寒燥湿作用,以免续伤脾胃阳和之气。但不可不用,因为黄带尚未尽除。脉细气弱,濡象湿留,故而黄带减轻,“气虚没劲儿”。余药分量不变,另加党参、黄芪各24g,益气补脾,再加白果仁9g,以增强收敛止带之功。续服10 剂,改为1 日服2 次,1 日半服1 剂。黄带渐无,缓服以续清余热。药渣再煎熏洗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时所嘱。 10 月11 日四诊。自诉:“上半年服药25 剂后,黄带已经治愈,不久又开始做小生意,半年时间感觉都还好。可能是秋天树叶落的时候容易发病,或者与我劳累过度有关,最近老毛病又复发了。黄带虽然没有以前严重,但我怕又和以往一样,弄得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视其面色与首诊时相似,舌苔还是薄黄津润;复切其脉,细滑之象,湿热未见复萌,仍是脾虚湿滞之征。仍用4 月22 日方续服6 剂,还是1 日半服1 剂缓调,其余均同首诊时所嘱。如6 剂药服后带下止而身体正常,即可不再服药,但要个人注意调养,以减少复发。 后顺访1 年余,由于患者注意调养,四诊时方服药6 剂后黄带又止,以后未再明显复发,身体劳作恢复正常。 按语:湿热下注引起的黄带,新近者易愈,日久者缠绵。治愈后若忽略自我调养,如饮食荤腥油腻及饮酒、嗜食辛辣燥热之物、情志不舒、过度劳累、疏忽性卫生、熬夜失眠等,都可能导致本病反复。即使得病时间不长的,治愈后也要注意自我调养,不然反复无度,导致缠绵日久不能痊愈,影响心身健康。 现在人们都注重健康,女性尤其突出,这是好现象,故而近二十年来带下病明显减少。但饮食过于肥腻、饮酒,或者运动量太少等,亦可导致脾虚湿盛,或湿郁化热,肾气不固,带脉失约,而出现青、黄、赤、白、黑五色带下及赤白带下、黄色带下、白崩、白淫、白浊等。临证以白带、黄带为多,赤带偶亦有之,单纯的青、黑带极少见。一般黄带稠黏腥臭的多偏于湿热;白带清稀气味不浓的多偏于湿寒。虽然有 “十人九带” 之说,但能注重个人调养,此病还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此病的治法,依然要因人辨证,对证施治。用药时清热勿过于苦寒,除湿不宜温燥,以防伤及脾肾阳气与阴血。至于虚证亦不宜过早固涩,须防滞湿留邪,而致病情反复。内服加外用熏洗等法治疗,效果较单纯内服药要好。同时加以自我调养,多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持续注意调养,治愈后复发的仍是少数。 83.气滞痛经,胸胁胀闷 秦某,女,27 岁。2013 年3 月5 日首诊。自诉:“结婚前痛经,婚后生了孩子还痛经。我的脾气不好,痛经可能与这个有关?每次欲行经的前几天,胸胀胁满,小腹坠痛而硬,甚至心烦易怒,口苦便秘,夜寐不安。经行不畅,色暗有块,必待三五天后,胸胁胀痛、小腹坠痛等症方能渐缓。治过的地方不少,都是暂缓一时,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有医生说:‘等到绝经后就好了。’那还要疼多少年啊!我这次行经已2 天了,小腹依然坠胀疼痛,腰都直不起来。有的人经血顺畅疼痛就缓,甚至痛半天、几小时就好了,我为什么会痛得这么厉害?” 视其面色暗红,两颧隐隐淡青,情绪有些烦躁,舌质乏泽,边有瘀斑,舌苔黄腻;切其脉,沉弦微数之象。 辨证:肝气郁滞,经血失活。治宜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方用加味乌沉汤为主。处方:乌药15g,沉香6g,酒炒川楝子12g,酒炒延胡索、醋炒柴胡、醋炒香附、当归尾、川芎、赤芍、酒炒生地黄各15g,红花、桃仁各9g,
相关推荐:
你来得正是时候_高h
居心不良
花开并蒂
我给OL娇妻绑上了眼罩
荒野边界 (骨科 1v1)
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
分开四年,竹马在恋综直播穿我衣
花落谁家好
小女妖的极品蛇夫
快穿之攻略影帝